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数量的变化)-原卷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解析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解析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池塘中的一群鱼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 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和群落定义的理解能力。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解答】A.池塘中的一群鱼可能包含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A错误;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群落,B错误;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即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 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 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 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答案】A【解析】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B正确;C、迁入率、迁出率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
故选:A。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概念和特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1·湖南岳阳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瓢虫在树干上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研究年龄组成时,通常把所有个体分为幼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段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2021·河北保定摸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B .同一种群的K 值稳定不变C .捕捞后大黄鱼种群维持在K 2有利于种群恢复 D .改善环境提高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 .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使植被被破坏,其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6.科研工作者为了预测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1平方千米范围内的田鼠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种群与群落》测验卷含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单元《种群与群落》测验卷班别: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就一个湖泊而言,群落是指该地域中的( )A.所有鲤鱼 B.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C.所有的动物与植物 D.所有的生物2.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的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3.某一生物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4.下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则下列选项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6.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
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
因而似直立的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7.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时,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互利共生8.在一个茂盛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9.下列各项,对实现池塘中某种鱼类的可持续利用最有意义的是( )A.池塘中该种鱼类的总数 B.调查影响该种鱼类的所有生态因素C.调查该种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D.调查该种鱼类的种群密度10.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
2019-2020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也有分层现象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常呈镶嵌分布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D.不论哪种演替,最先出现的都是地衣3.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4.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 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①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①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①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 ①①①①B . ①①①①①C . ①①①①D . ①①①①①6.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c 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 b 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 .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 . 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7.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受到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 )A . CD 段B . DE 段C . EF 段D . FG 段8.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A . ①B . ①C . ①D . ①9.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 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①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在光裸的岩地长成森林的过程中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数增多B. 苔藓植物进一步加速岩石分解土壤微生物增加C. 草本阶段多种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增加D. 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 A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优越条件从而打破裸岩的沉寂使裸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A正确B、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加土壤微生物增加 B正确C 、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 C正确D、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增加使得物种丰富度增加 D错误2.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但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B. 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C. 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D. 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答案】C【解析】A、图中a﹣f演替过程开始于10万年前某水体起点是没有生物的地方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A正确B、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由于土壤中已经存在植物的根系等繁殖体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 B正确CD、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如果没有人的作用由于气候条件最后也会演替成荒漠只是人的存在加速了这一过程 C错误 D正确3.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 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结果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C.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D. 更换树种改变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答案】B【解析】解 A.根据题文“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 说明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A错误BD.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 0年时该区域灰桦占100% 但是200年时该区域灰桦只占1% 其他树种的比例增加因此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更换树种并不能改变群落最终的演替方向 B正确 D错误C.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某种群会达到环境容纳量因此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C错误故选 B4.“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诗句描绘了草原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B. 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 受到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内陆草原一般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 草原上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构成了草原生物群落【答案】C【解析】C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A.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 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C. 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 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答案】A【解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故选A6.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特大火灾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双子叶植物该双子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4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余者表现为阔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4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高于窄叶基因的频率B. 该植物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比例为76%C. 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其方向和速度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D. 研究该林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A【解析】根据“约有4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 可推测阔叶为显性性状并且阔叶植株中40%为杂合子隐性基因的频率为40%+40%×1/2=60% 所以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低于窄叶基因的频率故选A7.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主要以植物为食如图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B. 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C. 啮齿类动物种群密度的适度增加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D. 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答案】D【解析】解 A.由于啮齿类取食的偏好等啮齿类不爱取食的植物种群密度可能会增大 A正确B.同样由于啮齿类取食的偏好使同一种植物被取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其结果可能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 B正确C.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种类数也随之增加 C正确D.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类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其中一部分植物类群是从无到有故该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在相应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所增大同时部分原来处于优势的植物的种群密度可能下降 D错误故选 D8.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是由灌木阶段的群落演替而来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答案】D【解析】解 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A错误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B错误C.草本阶段在灌木阶段之前 C错误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故选 D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草原群落只具有垂直结构不具有水平结构C. —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构成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D.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答案】D【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错误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草原群落和其他群落一样也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错误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不能构成一个种群青蛙和蛤蟆的幼体都是蝌蚪青蛙也有不同的种种群应该包括同种生物在同一地点的所有个体而不仅仅是幼体还应该包括成体蝌蚪是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所以需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 C错误D、种群增长出现“!”型曲线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空间等无限且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所以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 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 年末时为110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 死亡个体数为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时出生率越高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解析】解 A.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 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20 出生率为20÷100=20% A错误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 B正确C.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 C错误D.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种群密度增加 D错误故选 B1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B.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D.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解 A.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A正确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则种群密度增加当迁入率小于迁出率则种群密度减小 B正确C.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C正确D.生物种群的密度并非固定不变的同一物种受环境、气候和食物、被捕食及生死、迁入、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D错误故选 D1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是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B. 分层现象都是通过植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 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 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答案】B【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 A正确B.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果 B错误C.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正确D.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 D正确故选 B13.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 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D.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答案】D【解析】A、根据柱形图分析在2010、2011、2012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A正确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是对物种数目的调查应该全部统计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B正确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自我调节能力减弱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 C正确D、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的相对稳定性但群落仍然发生演替D错误14.预测我国总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主要的依据是()A. 人口密度B. 性别比例C. 迁入和迁出D. 年龄结构【答案】D【解析】解题干中的“预测”二字是解题的关键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故选 D1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 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C.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D. 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答案】C【解析】 A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A正确B、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正确C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除了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之外还有共栖等 C 错误D、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D正确16.葡萄花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蛀食葡萄为害受害后的葡萄更易受到灰霉菌等真菌感染针对此害虫除了喷施杀虫剂、利用信息素干扰成虫交尾外还可摘除葡萄上面的遮挡叶片使葡萄在光照下温度升高利用高温降低卵和幼虫的存活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喷施杀虫剂可直接改变小卷蛾种群密度属于物理防治B. 利用信息素防治可通过改变小卷蛾的性别比例来降低种群出生率C. 通过摘除葡萄上面的遮挡叶片的方法可改变小卷蛾种群的年龄组成D. 小卷蛾种群密度降低后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C17.下列关于弃耕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该演变属于次生演替植株高度在优势物种的更替中起重要作用B. 在草地变树林的过程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都不会发生改变C.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不同植物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D.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较高的植株在竞争中占优势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成为优势物种 A正确B.在草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阴生草本植物数量增多阳生草本植物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会发生改变 B错误C.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主要占据不同空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很多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均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D正确故选 B18.某草原上生活着成群活动的斑马、繁殖力极强的鼠及数量较少的蒲公英下列对该草原有关种群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 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应随机取样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B. 繁殖力极强的鼠种群数量在增长过程中会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C.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D. 该草原上斑马、鼠、蒲公英的种群数量肯定呈“S”型曲线增长【答案】D【解析】解 A.由于蒲公英的数量较少所以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使样本数量足够多并随机取样以保证所测得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 A正确B.鼠的繁殖力极强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所以鼠种群数量在增长过程中会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 B正确C.种群空间特征或分布包括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草原上的斑马成群活动属于集群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C正确D.该草原上斑马、鼠、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很可能呈“S”型曲线增长 D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9.(1)该景区全部华北落叶松构成一个种群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在调查某种山鸡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由于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山鸡部分死亡则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近”)19.(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的能力景区由砍伐森林到封山育林的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19.(4)景区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七里峪林区树种以华北落叶松为主夹杂着白桦树、柿子树、槐树、榆树、橡树、椴树等各种植物开花需要感受光信息的刺激日照时间达到一定要求时才能够开花结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解(1)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但此题中的种群是落叶松迁入率和迁出率变化较小因此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2)山鸡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相近【解析】(2)山鸡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需要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第一次做标记的个体\times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总数/第二次捕捉的有标记个体数题干“由于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山鸡部分死亡” 但是捕到山鸡的数目不变因此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近【答案】(3)阳光等环境资源, 次生, 速度和方向【解析】(3)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景区由砍伐森林到封山育林的恢复过程中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具有影响会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4)直接, 种群的繁衍【解析】(4)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价值是指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生物对人类具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价值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对生态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潜在价值是指一旦条件成熟即可能发挥出来的价值观赏性体现了直接价值植物开花是为了传粉产生种子日照时间影响植物开花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20.(1)通过调查发现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鸬鹚数量比裸鲤的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中裸鲤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裸鲤与水生昆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若过度捕捞裸鲤短期内会导致________数量减少20.(3)图乙中鸬鹚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鸬鹚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用图中相应的字母和数学运算符号表示)20.(4)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__以及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咸水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鸬鹚比裸鲤所处营养级高流向鸬鹚的能量少【解析】解(1)由题图可得鸬鹚比裸鲤所处营养级高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流向鸬鹚的能量少所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鸬鹚数量比裸鲤的少【答案】(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三、四、五, 捕食和竞争, 鸬鹚【解析】(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由题图可得裸鲤处于第二、三、四、五营养级裸鲤捕食水生昆虫且裸鲤和水生昆虫均捕食底栖生物因此裸鲤与水生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若过度捕捞裸鲤短期内会导致以裸鲤为食的鸬鹚数量减少【答案】(3)b, c-d【解析】(3)鸬鹚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包含在b中鸬鹚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裸鲤流向鸬鹚的能量减去鸬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差即c-d【答案】(4)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全部基因, 蛋白质多样性【解析】(4)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DNA多样性21.(1)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原鼢鼠进行防治效果如表人工捕杀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种群的__________控制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_____________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不同防治措施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单位只 /hm^2 )21.(2)高原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植物组成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在第3~6年阶段群落内“其他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___________的趋势说明在演替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1.(3)为探究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对某地区进行了区域划分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土丘密度演替至第6年后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丘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也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表明高原鼢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及种间关系等写出两点高原鼢鼠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死亡率 , 环境容纳量【解析】解(1)人工捕杀一般都是提高种群的死亡率进而控制种群数量而造林整地是减少其生存区域也就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答案】(2)次生, 逐年减少 , 其他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解析】(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柱形图分析可知在第3~6年阶段群落内“其他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说明在演替的过程中其他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答案】(3)①为某些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②有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③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使土壤中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解析】(3)高原鼢鼠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有①为某些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②有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③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使土壤中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22.(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22.(2)图甲中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22.(3)图乙中除列出的生物成分外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___ 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frac14调整到\frac34 理论上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 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22.(4)图丙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埙“增大”或“不变”或“减小”)该鸟类的种群在图中所示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________ 若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①②开始趋向重合此过程中该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____(填“培大”或“不变”或“减小”)22.(5)在调査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水平【解析】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答案】A、D, 呼吸作用【解析】图甲中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A、D 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答案】分解者(细菌真菌), 2【解析】图乙中除列出的生物成分外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分解者(细菌真菌)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frac14调整到\frac34 理论上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 节省草(1×0.25×5×5+1×0.75×5×5×5)﹣(1×0.75×5×5+1×0.25×5×5×5)=50kg 人能比原来多增重50×20%×20%=2kg【答案】增大, J型, 增大【解析】图丙中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该鸟类的种群在图中所示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J型若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①②开始趋向重合此过程中该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是增大【答案】行为, 影响种群繁衍【解析】在调査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影响种群繁衍。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温带湖泊中的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出现典型的季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一年内硅藻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硅藻的数量变化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C.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硅藻的种群数量D. A、B点时硅藻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2.正布氏田鼠为某草原地区的主要害鼠其对草场造成的危害大小与其种群密度直接相关一科研小组对新迁入某农场的正布氏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正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由于该鼠被捕一次后会更难捕捉因此正布氏田鼠的实际种群密度往往比调查结果偏小B. 正布氏田鼠种群迁入该农场后增长情况应为图中虚线所示C. 图中D点时正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其出生率小于C点D. 此图也可用于指导海洋鱼类的捕捞最好把每次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图中C点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答案】【解析】3.下列不属于生态演替的是()A. 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B. 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C. 弃耕的农田逐渐长出杂草D. 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答案】A【解析】解 A.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属于人类行为不属于演替 A符合题意B.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属于次生演替 B不符合题意C.弃耕后的农田保留着较好的土壤条件并且存在植物的种子等此处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不符合题意D.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属于次生演替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海洋中的全部鱼B. 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C.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海洋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因此海洋中的全部鱼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A错误B、一片草地里除了跳蚤和蝗虫还有其他生物因此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B错误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即包含了无机环境又包含了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C错误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正确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只被动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D【解析】解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A正确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正确C.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 C正确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利用 D错误故选 D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 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解 A.分析柱形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 12月底变为0 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幼体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 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 A正确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 正确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C正确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使出生率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减小 D错误故选 D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B【解析】解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正确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②错误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有可能在干旱的条件下发生的③正确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关系④错误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⑤错误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⑥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 B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并且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B. 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_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D【解析】A、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 A 正确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 CO_2含量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正确C、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C正确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CO_2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错误故选D.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B. 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C. 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D. 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答案】A【解析】解 A.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A正确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错误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 C错误D.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营养级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 D 错误故选 A10.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C.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A【解析】解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都是高大乔木会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资源是种间竞争的关系 B正确C.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针阔叶混交林物种更丰富分层更多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C 正确D.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D正确故选 A1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 D错误故选 D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13.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14.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后来沿着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传人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B. 在人们拓荒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实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C. 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D. 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答案】A【解析】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区别 A正确B、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错误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 C错误D、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解析】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 A错误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B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 D错误故选 B16.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 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D.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D【解析】解 A.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A正确B.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原因是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正确C.种群数量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组成只是可以用于预测但并不一定按预测发展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并不是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故选 D17.如图为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B.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D. 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答案】C【解析】解 A.布氏田鼠在草原上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A正确B.由图可知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正确C.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将下降 C错误D.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 D正确故选 C18.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可能大幅超过b点C. 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D. b~c段的出现仅与天敌捕食有关【答案】C【解析】解 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 A错误B.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 B错误C.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C正确D.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错误故选 C19.下列关于弃耕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该演变属于次生演替植株高度在优势物种的更替中起重要作用B. 在草地变树林的过程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都不会发生改变C.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不同植物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D.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较高的植株在竞争中占优势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成为优势物种 A正确B.在草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阴生草本植物数量增多阳生草本植物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会发生改变 B错误C.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主要占据不同空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很多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均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D正确故选 B2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A不符合题意B.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C不符合题意D.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这些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D 符合题意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1.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 C【解析】解 A.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A正确B.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无法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是否增加B错误C.夏季是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C正确D.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比例 D错误故选 AC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2.(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22.(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22.(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22.(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22.(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某研究小组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 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如何统计?________23.(2)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3.(3)人类活动停止后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降低, 群落, 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由此可见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应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答案】方向, 抵抗力【解析】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初生, 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解析】人类活动停止后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4.(1)田鼠种群数量的调査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使田鼠种群密度调査数量偏大的因素有________24.(2)若鹰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鹰增重1 kg 最多消牦植物________kg.食虫鸟的能量不能完全传给鹰的原因是________ 食虫鸟的能量去向不同于鹰的途径是________24.(3)该农田若种植的是小麦可在小麦行的间隙种植磨菇不仅可以额外收获蘑菇也有利于小麦增产试分析小表增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24.(4)瓢虫在捕食蚜虫时蚜虫会向体外释放一种挥发性的告警激素避免其他蚜虫被瓤虫捕获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 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C【解析】2.利用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作为公园等公共娱乐设施场所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之前需进行植被的重建和维持土壤含氧量、垃圾渗液浓度、干旱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在垃圾填埋场上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B. 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造成植物根系缺氧C. 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D. 干旱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 \ CO_2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解 A.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A错误B.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造成植物根系缺氧 B正确C.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C正确D.干旱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 CO_2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D正确故选 A3.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性引诱剂可以通过降低乙来影响害虫的种群密度B. 图中的丙表示性别比例丁可表示年龄组成C.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 任何一个种群都只有甲、乙、丙、丁四种数量特征【答案】B【解析】解 A.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利用性引诱剂杀害虫会影响丙(性别比例)通过性别比例失衡影响出生率 A错误B.图中丙表示性别比例丁表示年龄组成 B正确C.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C错误D.种群的数量特征除了图示外还包括迁入率和迁出率 D错误故选 B4.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 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C. 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X种群的K值是250D. 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答案】B【解析】解 A.根据格表分析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鼠的种群数量略有增加后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动物新物种X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鼠为被捕食者新物种X为捕食者 A错误B.客观上物种X在捕食过程中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B正确C.根据格表分析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X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左右 C错误D.在第5~8年时鼠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D错误故选 B5.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 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解析】解 A.图乙由于老年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图甲c点时增长率大于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A错误B.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所以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错误D.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正确故选 D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B.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种间关系、优势种、种群密度等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答案】D【解析】解 A.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A错误B.种群密度是种群特征不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B错误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不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错误D.城市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较高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正确故选 D7.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 种群数量达到K/2前密度对其增长无制约作用C. 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增大D.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劲 A错误B.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密度对其增长有制约作用 B错误C.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种群增长速率减小 C错误D.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相同 D正确故选 D8.如图表示自Q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 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Q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 的基因频率均为50%C.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 Q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 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A正确B、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B正确C、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 C错误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9.下列有关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鸟巢充分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 鸟类因被天敌捕食导致标志物脱落的不会影响调查结果C. 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外界因素决定与群落内部因素没有关系D. 随着时间的延长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一定是森林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解 A.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鸟巢不属于群落所以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B.鸟类因被天敌捕食导致标志物脱落的不会影响调查结果但是调查过程中因标志物过于明显会导致被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和捕食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正确C.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各种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错误D.随着时间的延长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不一定是森林生态系统这还需要看外界环境能否达到适宜的条件如北极冻土区是无法出现森林生态系统的 D错误故选 D10.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A.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C. 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 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答案】A【解析】解裸露的岩石上先生长出地衣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接着是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最后是顶极群落森林阶段故选 A1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是由灌木阶段的群落演替而来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答案】D【解析】解 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A错误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B错误C.草本阶段在灌木阶段之前 C错误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故选 D12.假设种群的起始数量为m 每年的增长率都不变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在理想状况下 a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A. xa0mλ^aB. \ ma^λC. \ am^λD. λma【答案】A【解析】解根据题意在理想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种群起始数量为m 每年的增长率保持不变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a年后该种群数量为mλ^a故选 A13.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 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答案】C【解析】 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与灌木、草本等植物构成垂直结构 A正确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正确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错误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能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对果树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D正确14.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A正确B.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 D15.在光裸的岩地长成森林的过程中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数增多B. 苔藓植物进一步加速岩石分解土壤微生物增加C. 草本阶段多种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增加D. 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 A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优越条件从而打破裸岩的沉寂使裸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A正确B、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加土壤微生物增加 B正确C 、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 C正确D、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增加使得物种丰富度增加 D错误16.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主要以植物为食如图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B. 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C. 啮齿类动物种群密度的适度增加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D. 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答案】D【解析】解 A.由于啮齿类取食的偏好等啮齿类不爱取食的植物种群密度可能会增大 A正确B.同样由于啮齿类取食的偏好使同一种植物被取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其结果可能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 B正确C.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种类数也随之增加 C正确D.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类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其中一部分植物类群是从无到有故该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在相应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所增大同时部分原来处于优势的植物的种群密度可能下降 D错误故选 D17.草原上的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以植物为食如图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B. 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C. 啮齿类动物密度适当增大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D. 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答案】D【解析】解 A.观察图中曲线可以看出随啮齿类动物密度的逐渐增大植物的种类先逐渐上升到最大值后再逐渐下降由此可以推知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某些植物种群密度的增大 A正确B.自然选择会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 B正确C.啮齿类密度适度增加会使植物种类增多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 C正确D.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类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D错误故选 D1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样方法来估算植株上蚜虫的密度B. 嘉陵江近岸区和江心区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D.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来估算植株上蚜虫的密度 A项正确嘉陵江近岸区和江心区由于地形起伏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导致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 C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D项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9.(1)从种群的数量特征看人工种植的大豆和玉米种群数量因________而保持相对稳定同一地块的玉米因水肥供应的差异而表现为高矮不一_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层现象19.(2)根瘤菌与大豆________的种间关系提高了土壤肥力将大豆与玉米间作使群落的________结构更为复杂从而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增加了农田单位面积的产量19.(3)害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19.(4)某种食虫鸟以该地块上的害虫为食若该地块上的玉米和大豆固定的太阳能为a千焦则食虫鸟获得的能最最多是________千焦【答案】(1)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或种植的大豆和玉米无新个体产生), 不是【解析】(1)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人工种植的大豆和玉米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表现为高与矮的玉米属于同一个种群因此玉米的高矮不一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答案】(2)互利共生, 垂直和水平【解析】(2)大豆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大豆与玉米间作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变得更加的复杂【答案】(3)消费者,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3)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害虫均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4)0.04a(a/25)【解析】(4)该食物链是大豆及玉米→害虫→食虫鸟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最多是20% 因此若该地块中的大豆及玉米固定的太阳能为a千焦则生活在该农田中的这种食虫鸟获得的能量最多是a× 20% × 20% =0.04a千焦20.Ⅱ.请你补充实验步骤(1)取6个培养皿编号为 A_0、 A_1、… A_5 分别加入等量的含小球藻的培养液(2)________ 放入同一培养箱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一段时间后取出 A_0\sim A_5 分别吸取样品固定后________20.Ⅲ.请完成对实验的分析(1)在实验所用的辐射剂量中能促进小球藻生长的剂量有________个(2) A_0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该实验还应设置平行实验组 B_0\sim B_5 同时进行重复实验求平均值其目的是________(3)将 A_0中的小球藻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密度维持在8\times 10^6个/mL 则 A_0中的小球藻增长最快时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4)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答案】Ⅱ.(2)将上述6个培养皿分别置于辐射剂量为0、0.2、0.8、1.6、2.2和3.0(\ J/m^2)的紫外灯下给予照射后, (3)观察计数并记录【解析】Ⅱ.(2)由题表可知在6个培养皿中加入小球藻后分别置于辐射剂量为0、0.2、0.8、1.6、2.2和 3.0(J/m^2)的紫外灯下给予照射后放入同一培养箱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一段时间后取出 A_0\sim A_5 分别吸取样品固定后观察计数并记录【答案】Ⅲ.(1)2, (2)对照, 减少实验误差, (3)4times 10^6个/mL, (4)在一定范围内(少量的)UV-B辐射剂量可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辐射剂量过高则会抑制小球藻的生长【解析】Ⅲ.(1)与对照组 0J/m^2比较实验所用的辐射剂量中 0.2J/m^2和 0.8J/m^2能促进小球藻生长(2) A_0培养皿的辐射剂量为 0J/m^2 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该实验还应设置平行实验组 B_0\sim B_5 同时进行重复实验求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3)将 A_0中的小球藻培养一段时间后使种群密度维持在8\times 10^6个/mL 可见环境容纳量(K值)是8\times 10^6个/mL 当种群密度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快所以 A_0中的小球藻增长最快时种群密度约为4\times 10^6个/mL(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少量的)UV-B辐射剂量可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辐射剂量过高则会抑制小球藻的生长21.(1)保护区内不同的湖港、湖湾中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这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特征原因是________21.(2)保护区内水草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网)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每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中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的能量是________ 未利用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1.(3)如表所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连续的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单位 J/(hm^2 \cdot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 \times 10^9J/(hm^2 \cdot a) 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21.(4)保护区内丰茂的水草适当收割后可用于造纸和饲养家畜同时该保护区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鸟类爱好者拍照研究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且该保护区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以上事实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能, 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解(1)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体现出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故保护区内不同的湖港、湖湾中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这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特征【答案】(2)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解析】(2)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释放的能量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未利用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内【答案】(3)5.175, 11.2%【解析】(3)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总能量由同化量可知a为第一营养级 b为第三营养级 c为第二营养级总能量=(2.00+6.25+36+7.5)× 10^8=5.175× 10^9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8.4× 10^7/7.5× 10^8×100%=11.2% 【答案】(4)直接和间接【解析】(4)保护区内丰茂的水草适当收割后可用于造纸和饲养家畜同时该保护区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鸟类爱好者拍照研究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属于直接价值该保护区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属于间接价值22.(1)岛屿上的所有生物相互关联形成生物群落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________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22.(2)据图分析随着留居种数的增加物种的入侵率________ 灭绝率__________ 22.(3)分析上图入侵率与灭绝率的交点代表该岛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岛屿该数值最大22.(4)(不定项选择)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答案】(1)种群, 物种组成【解析】解(1)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答案】(2)降低, 升高【解析】(2)分析题图可知随着留居种数的增加物种的入侵率降低灭绝率上升【答案】(3)平衡物种数, 岛屿面积越大且距离陆地越近的岛屿【解析】(3)分析题图可知入侵率与灭绝率的交点代表该岛屿的平衡物种数面积越大且距离陆地越近的岛屿的平衡物种数最大【答案】A, B, D【解析】(4)A.岛屿上的平衡物种数取决于物种入侵和灭亡的平衡不随时间而变化 A 正确B.平衡物种数由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有物种消亡或迁出之间动态变化所决定这是一种动态平衡 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面积越大且距离陆地越近的岛屿的留居种数越多所以一般大岛屿可以供养的物种数大于小岛屿 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随着岛屿与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物种数不断降低 D正确故选 ABD23.(1)某地区有一个湖泊几年前受污染严重湖水臭气熏天鱼虾销声匿迹居民避而远之几年来当地政府和居民齐心协力大力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该湖泊呈现出了“春风烟柳”“鱼翔浅底”“水鸟翔集”“晴空一鹤排云上”等美丽景象从而成为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经治理后该湖泊群落发生了________演替这说明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23.(2)春来“湖水”绿如蓝是大量的藻类植物繁殖的结果该湖泊中所有蓝藻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种群调查湖泊中某种藻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3.(3)湖面水鸟的嬉戏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23.(4)如图表示该湖泊中某些生物的捕食关系若水藻类的能量中比例为a的部分直接提供给杂食性鱼类则要使杂食性鱼类的能量增加m kJ 至少需要消耗水藻类的能量________kJ【答案】次生, 速度, 方向【解析】受污染后原有的土壤条件等仍然存在所以由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不能, 抽样检测(或抽样调查)【解析】种群是由同种生物的集合所有蓝藻生物种类不同不能组成种群调査湖泊中某种藻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答案】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B. 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 与曲线图相比数学方程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D.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 A错误B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 B错误、D正确C.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C错误故选 D2.如图为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测得某植物的 CO_2的吸收速率曲线图关于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a点产生的原因是夜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弱 \ CO_2释放减少B.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是b 结束光合作用的点是mC. 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 CO_2吸收减少 fh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D.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c、h 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是m【答案】D【解析】解 A.a点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呼吸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降低释放的 CO_2减少 A正确B.由题图可知 b点是光合作用开始的点 m点之后 CO_2释放速率不变说明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B正确C.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CO_2吸收减少 fh段是下午光照逐渐减弱的时间段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 C正确D.h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减少因此有机物积累最大的点是h 点 D错误故选 D3.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A正确B.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 D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 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现象C. 在冰川、沙丘和火烧后的不毛之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 “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抗性突变C. 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A错误B.抗生素不能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抗生素能对细菌的抗药性突变进行选择 B错误C.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但一定需要生殖隔离 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D正确故选 D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2018年某市的人口出生率为8.9‰B.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 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D. 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答案】D【解析】8.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最近新迁移来了一群兔子兔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当兔群数量趋于稳定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种群数量维持恒定不再变化B. 此时的种群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C. 兔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接近0D. 若此时有狐狸迁入兔群个体数量将继续增加【答案】C【解析】解 A、当兔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不会恒定不变 A错误B、稳定后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是稳定型而不是增长型 B错误C 、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接近0 C正确D、狐狸迁入后兔群的生存阻力增大因此兔群的数量应该下降 D错误.故选 C.9.生活在某湖泊中的某种鱼在a点以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处于平衡状态若在a点将大量该种鱼的鱼苗投入湖泊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该是()A.B.C.D.【答案】A【解析】解生活在某湖泊中的某种鱼在a点以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处于平衡状态即该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若在a点将大量该种鱼的鱼苗投入湖泊会造成该种鱼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降低环境的容纳量因此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的K值会下降 A符合题意故选 A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C. 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D. 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答案】D【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正确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 B正确C.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正确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改变但劣势种也不会完全消失 D错误故选 D11.猞猁以雪兔为食如图为1850年\sim 1940年的90年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情况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非周期波动B. 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极为强烈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D. 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因此其存活曲线与人类类似接近凸型【答案】C【解析】 A 、由图可知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周期波动 A错误B、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 B错误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C正确D、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其存活曲线为直线型人类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存活曲线为凸型 D错误12.自然状态下种群保有一定的数量可以借助种内互助共同抵御其他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但是种群的社群压力会随本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变大社群压力限制自身数量增长的机制及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社群压力调控种群数量离不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B. 社群压力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 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D. 种群数量大于K/2后社群压力迅速加大、种群死亡率升高不利于生物的进化【答案】D【解析】解 A.社群压力调控生物种群的繁衍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A正确B.社群压力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导致性激素、免疫系统和血糖代谢的改变进而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B正确C.由题干得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较大种群可以借助种内互助共同抵御其他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使得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 C正确D.种群死亡率升高不会影响生物的进化 D错误故选 D13.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 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答案】C【解析】 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与灌木、草本等植物构成垂直结构 A正确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正确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错误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能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对果树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D正确14.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分层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③表述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③表述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
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A.400a·0.8m B.0.8a·400mC.a·320m D.320a m4.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C.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D.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不会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5.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6.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生长着树木等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8.森林被砍伐殆尽,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
一轮专练: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含答案)
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必修三第四章3、4节)1.(2017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卷)2014年6月,江西某一坡地因持续暴雨而发生坍塌,2015年的9月,有关官员检查时发现该处出现了新的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段时间该处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B.在发生坍塌后,该坡地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是地衣C.在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全部草本植物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化2.(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三诊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三个阶段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釆用样方法获取的D.表中数据表明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第一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3.(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B.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过程叫群落演替C.在水稻田中,农民种的水稻长势好又整齐,在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4.(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B.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C.甲图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D.乙图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5.(2017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卷)2014年6月,江西某一坡地因持续暴雨而发生坍塌,2015年的9月,有关官员检查时发现该处出现了新的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段时间该处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B.在发生坍塌后,该坡地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是地衣C.在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全部草本植物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化6.(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
高三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下)):答案与解析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趁热打铁】1.C【解析】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取决于小型动物类群的种类,而不是取决于其数量.由于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而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18>15,所以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甲>乙,故选C。
2.B【解析】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A错误;青岛海滩的全部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B正确;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物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D错误。
3.A【解析】抽样时要做到混合均匀,这样才有代表性;本实验的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所以不加酵母菌没有实验结果;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只能计相邻两条边上的酵母菌数。
4.D【解析】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故A对;动物活动能力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故B对;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故C对;性比例的改变会改变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故D错。
5.B6.B【解析】“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该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是“J”型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在种群中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5年(增长速率最大)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所以环境容纳量为400只,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降低,但是仍大于0,因此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C错误;种群数量在200只时增长速率最大,治理鼠患时不能让其增长速率保持在最大,D错误。
7.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正确;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C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错误。
8.C9.(1)迁入率和迁出率(2)增大ac(3)K c 营养级较低(获得的能量较多)(4)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解析】(1)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过关检测(带答案)
章末过关检测(四)A卷知识点1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 C解析根据调查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以及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使用范围是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样方法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但也可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昆虫卵等。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答案 D解析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
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答案 D解析解题时,要抓住图示中①②决定种群密度这一信息。
由于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可以推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知识点2种群数量的变化4.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答案 D解析A项正确:D处波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波动造成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限时自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后限时自测(二十九)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间:60分满分:10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97页)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调查方法只有标志重捕法[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因此选项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因此选项C错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D选项错误。
[答案] B2.1(2015·石家庄高三质检)如图表示某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甲种群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在t2~t3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D.t4时间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解析]分析题图中两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甲先于乙种群增长,达到最大增长速率后,随时间推移开始下降,而此时乙仍表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故A正确;t2~t3时间内对于甲、乙来说,出生率都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故B错误;甲种群在t1~t2时间和t2~t3时间内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故C错误;t4时间时,乙的种群密度还没有达到最大,它的最大密度是t5时,故D错误。
[答案] A3.(2014·湖南长沙重点中学第四次月考)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种群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解析]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数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环境阻力最小应在最初时期,B错误;因为统计中有死亡的个体,所以统计结果比实际值高,C错误;种群的K值可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D错误。
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必修三 第4章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当一种生物迁入到新的环境后,其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呈“S”型曲线2.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3.(2016年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4.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2019届高三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下)):第4章 种群和群落Word版含解析
重点列表:重点详解:重点1:种群的特征【要点解读】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2)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3)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3.种群的空间特征(1)均匀分布: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草地上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瓢虫的空间分布。
【考向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例题】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C【考向2】种群的数量特征【例题】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②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A.②③⑤ B.①④⑤C.④⑤D.③⑤【答案】D【解析】种群是同一物种的全部个体在同一区域内的集合,而①中所有的鱼、②中全部牛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种群密度是受其他种群特征制约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考向3】种群的空间特征【例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3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答案】C重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要点解读】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阶段质量评估 浙教版必修3
阶段质量评估(八) 生物与环境(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图示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湖泊中逐渐消失C.t2时该种小型淡水鱼为食物等资源的斗争最激烈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的两倍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其物种构成不断地变化着B.原生演替一般比次生演替进行得慢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D.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最终一定发展成为森林3.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 兔→ 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4.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e -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B.图中有2个箭头不能代表能量的流动C.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多数是需氧型的分解者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提高了能量从农作物到家畜的传递效率6.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程度的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原生演替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起始酵母菌数10 5 5 10(×103个)A.B.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C.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形增长D.试管Ⅱ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Ⅲ开始下降8.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
生物必修三第4章单元检测
生物必修三第4章单元检测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人口特征目标引领种群概念:某一自然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
概念: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标记再捕获法(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出生率和概念:指种群由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量。
意义:它是决定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重要因素。
死亡率种迁入率和概念: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人口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群迁出率概念:指每个年龄段人群中个体的比例。
数字其类型可大致分为三种:量特征年龄构成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人口的性别比例指的是男性和女性个体在人口中的比例。
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达标训练1.以下物种为()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d.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2.下列各项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平方公里内的种群B.池塘中各种鱼类的总数C.森林中的所有生物D.稳定的新生物的数量3。
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不包括()a.季节的变化b.土壤中的含水量c.食虫鸟的数量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4.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b、一个群体中的个体总数必须逐个统计。
D.应统计样方中所有年龄段的植物5.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的时,取样最关键是()a、样方大小B.随机抽样C.五点抽样D.等距抽样6。
在某一土壤的种群密度调查中,首次捕获并标记了46个,第二次捕获了25个,包括1如果有12只标记的兔子,则该种群的总数为()a.25b.46c.96d.127.. 使用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和杀死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的正常性别比,害虫的种群密度将增加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8.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大,那么,这一种群最可能a、它属于生长类型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数量的变化)解析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A. B. C. D.2.甲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乙图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时刻,对应的甲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B. 防治害虫时,应控制其数量,使之保持在K/2处C. 渔民捕鱼时,应将某种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A点左右D. 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可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3.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阻力最大时酵母菌数量为60000个B. 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C. 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为零D. 对酵母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法4.“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 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单位:只/100 m2)第1周第3周第5周第7周第9周第11周福寿螺数量40 52 118 198 270 268A. 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 由于没有天敌,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第1周由于不适应环境,种群的密度下降D. 调查期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增大5.分析如图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时期B. c-d段种群数量下降C. 该种群数量在e点时达到K值D. 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 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C. 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D. 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7.绿藻A是某种单细胞藻类,能够合成物质W。
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A增殖及物质W累积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A分别接种在无菌的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测定绿藻A的细胞浓度时,必须同时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比浊计B. 实验过程中,绿藻A的环境容纳量,是由其所处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的C. 若用少量绿藻A尽可能多的获得物质W,需先将其置于对照组条件下培养D. 与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A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有机物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 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D. 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曲线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防治,防治成本最低B.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 若种群以曲线甲增长,则增长率将随时间的延长一直增加D. 若曲线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可能比实际值低10.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并定期取样测定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根据获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右曲线图。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 加大接种量,酵母菌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B. 增加培养液,能提高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 受密度的制约,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加快后减慢D. e点后继续培养检测,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11.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____分布。
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2)草原连年遭受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从而加速土地荒漠化,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
停止放牧后的草原能逐渐恢复生机,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稳定性。
(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
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___________信息。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
12.我国华南沿海大量红树林由于围海造塘进行鱼虾养殖而遭到破坏。
近年来,部分地区大量引种无瓣海桑人工营造红树林,并在林区内挖掘沟渠,人工养殖沙蚕、贝类、虾蟹和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实现红树林生态养殖。
(1)无瓣海桑具有生长快、耐浸淹、抗逆性强等特性,引入初期,种群可能呈现________型增长。
引入无瓣海桑后该地区进行的生态恢复属于________演替。
(2)与生态养殖相比,传统围塘养殖往往单一化,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3)研究发现对无瓣海桑人工林的水上部分进行修枝,可明显增加养殖动物的存活率和个体的平均重量,推测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3.某研究小组研究某草原甲、乙两种啮齿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是因为这两种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4年,乙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年,乙种群密度最小,造成4~6年曲线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Ⅰ.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
在用血球计数板(1mmX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___个。
Ⅱ.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
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
(2)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
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型曲线。
15.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与死亡率以及_____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法。
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
16.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直径3〜8微米。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小球藻种群增长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见下表(密度单位:×106个/mL)。
回答下列问题:pH 起始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6 1.0 3.0 3.8 4.6 3.0 2.2 1.8 1.57 1.0 4.6 5.3 4.2 2.1 1.2 0.8 0.68 1.0 5.2 5.6 ? 2.9 1.0 0.6 0.29 1.0 3.7 5.1 3.8 2.2 1.3 0.7 0.510 1.0 1.5 1.8 2.0 2.3 1.3 0.8 0.1(1)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至少写两项)。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小球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
(2)本实验未设置空白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上表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pH约是______。
(4)该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小球藻进行取样计数。
①取出的样液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
③采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计数pH为8的实验组,第3天取样观察到的计数室中某中方格小球藻分布如图所示,据此推算培养液中小球藻的密度是____个/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