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教案

合集下载

曲式分析基础教案设计模板

曲式分析基础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曲式分析基础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曲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曲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曲式分析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曲式分析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特点。

(2)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2. 讲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1)介绍曲式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阐述曲式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讲解曲式分类(1)介绍常见的曲式类型,如乐段、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

(2)分析各类曲式的特点和结构。

4. 实例分析(1)选取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1)提问学生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检查学生对曲式分析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深入讲解曲式分析方法(1)讲解曲式分析的具体步骤,如划分乐段、分析调性、研究和声等。

(2)介绍曲式分析常用的术语和符号。

3. 实例分析(1)选取一首较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4.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分析一首指定的音乐作品。

(2)每组派代表进行曲式分析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1)提问学生曲式分析方法的应用。

(2)检查学生对曲式分析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曲式分析与音乐审美(1)讲解曲式分析与音乐审美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从曲式分析的角度欣赏音乐作品。

3. 课堂讨论(1)选取一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曲式分析的角度进行讨论。

小学音乐曲式教案模板

小学音乐曲式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的基本曲式结构。

2. 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调式,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曲式结构。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调式。

教学难点:1. 曲式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2. 旋律、节奏和调式的分析。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用书《春天举行音乐会》。

3. 打击乐器:木鱼、铃鼓、沙锤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大家喜欢这首歌曲吗?二、歌曲分析1. 介绍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的基本情况,如作曲家、作词家等。

2. 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3. 分析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体会歌曲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强弱、快慢,体会歌曲的动感。

三、互动环节1.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的曲式结构和特点。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实践环节1. 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

2. 教师示范演奏打击乐器,学生模仿,感受打击乐器与歌曲的融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大家还记得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曲式结构吗?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深入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调性特点。

2. 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与旋律的配合,体会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互动环节1.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的调式和歌词特点。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实践环节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演唱,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和节奏。

乐理曲式分析教案设计模板

乐理曲式分析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及曲式结构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二)曲式分析基本概念1. 讲解曲式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介绍曲式分析的基本原则:重复、对比、发展等。

(三)曲式分析步骤1. 分析乐曲的调性、调式。

2. 统计乐曲的小节数,并加以标记。

3. 划分大乐段、小乐句、乐段、前奏、尾奏等。

4. 划分乐句,注意乐句的功能。

5. 划分曲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等。

6. 分析主题、副主题、变化等。

(四)曲式分析实例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2. 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曲式分析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副主题、变化等。

(五)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选取一首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2. 每组派代表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 总结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反思自己在曲式分析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能力。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五、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音频、视频资料。

2. 曲式分析教材、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如曲式分析教学视频、论文等。

六、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曲式分析基本概念:10分钟3. 曲式分析步骤:15分钟4. 曲式分析实例:20分钟5. 实践练习:30分钟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注:本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音乐和弦曲式分析图解教案

音乐和弦曲式分析图解教案

音乐和弦曲式分析图解教案教案标题:音乐和弦曲式分析图解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的和弦和曲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和弦和曲式结构。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

教学重点:1. 和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的曲式结构。

3. 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音乐作品示例。

3.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音乐和弦曲式分析图解。

2. 引导学生回顾和弦和曲式的概念,以确保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基本的了解。

讲解和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解释和弦是由音符组成的音乐元素,用于构建和补充音乐作品的和声。

2. 介绍常见的和弦分类,如三和弦、七和弦等,并解释它们的构成和特点。

介绍常见的曲式结构:1. 提供一些音乐作品示例,如巴赫的赋格、莫扎特的奏鸣曲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

2. 解释常见的曲式结构,如AB、ABA、ABAC等,并通过示例音乐作品进行说明。

讲解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方法:1. 解释曲式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2. 介绍曲式分析的步骤,如先确定曲式结构,再分析每个部分的和弦运用和音乐特点等。

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曲式分析:1. 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其曲式结构。

2.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中每个部分的和弦运用和音乐特点。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分析结果,以加深对曲式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练习和巩固: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独立进行曲式分析练习。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总结:1. 总结本课的内容和要点,强调曲式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曲式分析的实践,以提升自己的音乐分析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并与同学分享。

曲式分析教案上

曲式分析教案上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赖朝师)说明:本教案是音乐本科教学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包括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曲式方面讲授了简单曲式与复杂曲式两大类别。

其中,简单曲式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杂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

音乐分析包括了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曲式组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引证。

由于篇幅的缘故乐谱没有直接加入,但在本书中都有表明。

第一讲一、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与曲式发展的基本情况,曲式中的六大基本术语二、教学重点定义与六大基本术语三、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等都是构成音乐的结构要素。

这些要素,在一个作品中也都有自身的结构,如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性结构。

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则不同,它是整体性的。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就严格的意义而言,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

这些共同的规律不仅体现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形成某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曲式程式类型。

我们要学习曲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要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地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也处于流变、更新的过程之中,曲式学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本书所提供的仅仅是曲式分析的最基础的知识,不可能穷尽曲式学的全部复杂问题。

有兴趣的习者,在学完本教程后可进一步自修,以求对曲式学作更深一层的研究。

曲式分析教案内容

曲式分析教案内容

(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等主部主题(3)连续下行的旋律进行常用来表现从紧张化为松驰的情绪。

如下例(肖邦《革命练习曲》)这个主题是一个从愤怒的和弦到失望的下行音阶,虽说第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代表作曲家以满腔热血的革命精神勾勒出一幅华沙起义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场面,但随之而来的旋风般的下行旋律告诉我们,斗争并未取得最后胜利,相反,而是令人失望。

特别是曲首冠音,气息悠长的旋律具有诉说、叹息的情绪。

就像浪漫主义诗人的朗诵,也相当于语言文字中的感叹句,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

如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主题是一首优美动人象征着爱情的主题,可是由于两大家族的世仇,给这对充满幸福的情侣也抹上了一丝淡淡的惆怅,音乐上带有情人之间倾诉着不可预测的未来。

(4)同音反复的水平式旋律,常常起着背景性的作用,或者象歌剧中的宣叙调,渲染其某种特定的气氛。

如下例(格罗菲《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 )这是号称“音乐山水画家”的美国作曲家费尔德•格罗非,1920年游览了世界著名美国名胜,亚利桑那洲科罗拉多河上全长402公里的大峡谷之后,于1930年写作的一部名为《大峡谷》交响组曲的第一乐章。

这是长笛奏出的具有主题音乐特点的华彩旋律,仿佛是清晨的鸟鸣,把我们带入了科罗拉多河上的人间奇景。

(当然无休的同音反复会带来一种机械的音乐效果,也违背了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但在某种需要的情况下,用这种手法来显示旋律的魅力所在。

)再如《月亮颂》中的尾声,最后在叙述“他若在梦中见到我,把他从甜梦中唤醒”。

(5)最高音在最后的疑问式旋律,常产生与问话语气相似的“疑问”效果。

如:舒曼的《为什么》、李斯特的《前奏曲》。

(6)锯齿式:旋律的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经常是由较小的音程在不宽的音域里迅速上下波动,它能使情绪显得生动活波。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知识)曲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知识)曲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知识)曲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设计《音乐知识曲式》
课题:音乐知识曲式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曲式的概念
2.能认知曲式结构的常见形式
3.能用儿童打击乐器创编二段体、三段体节奏型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教学音乐知识的乐理课,学生对音乐专业术语的概念很难理解。

为了避免枯燥的学习,能够愉悦地掌握音乐知识,能够正确认知曲式结构的常见形式,教学时举例大量二段体、三段体音乐作品,学生通过律动、划旋律线、举起不同色块、拍击不同节奏等方式来感受不同乐段的对比。

形象地用各式各样的图型普分辨曲式结构的常见形式。

拓展环节小组合作创编二段体、三段体节奏型。

教学中学生从感受——体验——创编,层层深入学习,充分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才能更好地要掌握音乐知识曲式。

教学重点:
1.理解音乐知识曲式的概念
2.正确认知曲式结构的常见形式
教学难点:
分组用打击乐器创编二段体、三段体节奏型
教学准备:
课件、图型谱、儿童打击乐器(碰铃、响板、沙锤、铃鼓、三角铁、双响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初中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曲式分析

初中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曲式分析

初中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曲式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与黄鹂鸟》的演奏情境和艺术形式。

2.学习该曲谱面,掌握手指技巧和乐曲节奏。

3.了解该曲的曲式结构和元素,在分析曲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蜗牛与黄鹂鸟》2.该曲的曲式结构与元素分析三、教学方法1.听音教学法:让学生听音,分析节拍和强弱节奏,并在掌握谱面基础之上,完成音乐演奏。

2.探究教学法:通过分析曲式和元素,让学生了解曲式的结构和元素的组合,让学生发现音乐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该曲的节奏,为分析曲式作铺垫。

2.掌握曲式的结构和元素,能准确分析《蜗牛与黄鹂鸟》的曲式结构与特点。

五、教学过程1.预习《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听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曲风,了解这首歌曲的演奏情境和艺术形式。

可以播放歌曲的MV,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曲风。

2.掌握该曲的节奏根据歌曲节奏和强弱音符,让学生掌握该曲的基本手指技巧和乐曲节奏,从而能准确演奏该曲,为分析曲式作铺垫。

3.分析曲式结构与元素让学生听多次《蜗牛与黄鹂鸟》,分析曲式结构与元素。

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曲式结构和元素组合的特点。

《蜗牛与黄鹂鸟》的曲式结构为:前奏-主歌(A)-间奏-副歌(B)-主歌(A)-间奏-主歌(A)。

从曲式结构中可以看出,该曲式不仅符合ABAB型普通歌曲曲式,而且在间奏和主歌中都有较好的对比性。

在曲式元素的分析中,主歌的旋律清新流畅,同时含有情感投射;副歌的旋律欢快活泼,音高变化较大,表达了欢快的情绪。

同时,该曲的伴奏乐器,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主旋律音符和歌词各自加入了夸张、欢快或甜蜜的情感。

四、学习输出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演奏《蜗牛与黄鹂鸟》,并在演奏过程中,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反馈,不断完善演奏技巧和音乐魅力。

在完成曲式分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欣赏能力。

乐理曲式分析教案模板及范文

乐理曲式分析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培养学生对乐曲结构、主题、调性等要素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曲式分析方法对乐曲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主题、调性等要素的识别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曲式分析方法在实际乐曲中的应用。

2. 对复杂乐曲结构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典型乐曲分析案例3. 学生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曲式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曲式分析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

二、讲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1. 介绍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如乐段、乐句、主题、调性等。

2. 讲解曲式分析的步骤,包括:(1)确定乐曲的调性;(2)划分乐曲的乐段和乐句;(3)分析乐曲的主题和变奏;(4)判断乐曲的曲式结构。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首典型乐曲,带领学生进行曲式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的结构、主题、调性等要素。

3.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 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进行曲式分析。

2. 下节课进行小组展示。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回顾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学生分享上节课的作业,教师点评。

二、小组展示1. 各小组展示上节课的作业,分析所选乐曲的曲式结构。

2. 教师点评,总结各组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讲解曲式分析方法在实际乐曲中的应用1. 教师选取一首复杂乐曲,带领学生分析其曲式结构。

2. 分析过程中,讲解曲式分析方法在实际乐曲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曲式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展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学生在分析实际乐曲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具备独立分析乐曲的能力。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音乐教育教案:包饺子的曲式与调性探究

音乐教育教案:包饺子的曲式与调性探究

音乐教育教案:包饺子的曲式与调性探究一、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包饺子这首歌的曲式和调性。

2.学习包饺子这首歌的节奏和旋律。

3.磨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二、教学内容包饺子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的曲式是ABAB,也就是说,只有两个不同的乐节,每个乐节重复一遍。

调性则是C大调。

下面,我们将从乐曲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包饺子的曲式和调性。

1.曲式分析包饺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民谣,结构简单、节奏感强,很容易让人接受。

它的曲式可以归纳为ABA',即“A段”重复一遍,“B段”再来一遍,最后在“A段”的基础上略加变化,形成“A'段”,也就是“A段”的变奏版。

那么,包饺子的“A段”和“B段”各是什么样子的呢?2.调性分析包饺子使用了C大调,是一种基本的旋律音阶。

C大调的支撑音是C、D、E、F、G、A、B,其中,C是音阶的基音。

包饺子的歌词与旋律相适应,刚柔并济,温馨感人,让人倍感亲切。

三、教学重点重点是掌握包饺子这首歌的曲式和调性。

四、教学难点难点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包饺子的曲式和调性,并能够进行乐曲分析。

五、教学方法1.教师模仿包饺子的旋律和节奏,唱出“A段”和“B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让学生一起听包饺子,并尝试跟唱,磨练听力和口语能力。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模仿包饺子,听取同伴的表演,一起探讨歌曲的曲式和调性。

六、教学过程1.让学生先听包饺子。

2.讲解包饺子的曲式。

3.讲解包饺子的调性。

4.让学生重复练习,磨练听力和口语能力。

5.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模仿包饺子,探讨曲式和调性。

6.点评学生的表演,及时纠正错误。

七、教学反思包饺子这首歌曲结构简洁、重点鲜明,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认识和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唱、听、跟唱、小组活动等,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和乐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很多问题,如学生的耐心和注意力不足,缺乏自我发挥的能力等。

曲式分析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曲式分析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音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曲式分析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分析相结合。

2. 如何运用曲式分析方法对复杂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交响曲、室内乐等。

2.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曲式分析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的课件。

3. 教学工具:音响设备、乐谱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2. 提问:音乐作品是如何组织的?有哪些常见的音乐结构?二、新课讲解1. 介绍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曲式是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分析曲式就是研究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

2. 讲解曲式分析的方法:a. 划分乐段:将音乐作品划分为若干个乐段,每个乐段包含若干个乐句。

b. 分析乐句:观察乐句的构成、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c. 分析乐段:分析乐段的构成、发展、终止等特征。

d. 分析曲式:根据乐段和乐句的特点,判断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三、实践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2. 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曲式分析报告。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曲式分析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提问: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分析相结合?二、小组展示1. 各小组展示曲式分析报告,分享分析过程和结果。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发现优点和不足。

三、拓展练习1. 教师提供一首复杂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曲式分析。

2. 学生独立完成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乐理曲式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乐理曲式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乐曲结构、发展、对比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2. 曲式分析的方法3. 典型曲式结构分析4. 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典型曲式结构分析。

2. 教学难点:曲式分析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首歌曲,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结构特点。

2. 引出曲式分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曲式分析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曲式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曲式分析的方法:讲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步骤,如:调性分析、结构分析、发展分析等。

3. 典型曲式结构分析:以经典乐曲为例,分析其曲式结构。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首简单歌曲的曲式结构。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复习典型曲式结构分析。

二、讲授新课1. 案例分析:选取一首经典乐曲,详细分析其曲式结构、发展、对比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乐曲的曲式结构?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首较复杂的乐曲的曲式结构。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曲式分析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的曲式结构。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总结教学效果。

2.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否正确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2. 课后作业:学生能否独立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分析结果是否准确。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让学生掌握曲式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分析如何作曲与作曲教案

分析如何作曲与作曲教案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第一讲歌曲的曲式结构一、教学要求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的意义及歌曲写作技巧歌曲曲式结构的应用原则一、内容要点1.两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1)有再现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2)没有再现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3)带副歌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2.三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1)有再现的三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2)没有再现的三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歌曲曲式结构的应用原则三、重点难点歌曲曲式结构的应用原则四、教学建议要求学生熟记并掌握各种节奏、节拍表现作用及各音区在实际歌曲创作中灵活运用。

五、课后训练(本讲之后)两段体结构和三段体结构歌曲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曲式结构形式。

第一节两段体结构一、两段体的概念及特点两个按对比原则构成为一体的曲式结构,称为两段体,又称为单二部曲式。

两段体的结构图式:A + B特点:A段:具有乐思初步陈述的性质,音乐平稳,形象单一,为后段的发展留有余地。

B段:具有乐思发展的性质,通过主题的发展、在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区等方面与A段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主题。

二、两段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有再现的两段体有再现的两段体就是在二部曲式的第二段(B段)的尾部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A段)的音乐素材。

B段就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中段”(对比段),第二部分称为“再现段”。

结构图式: A B起——承转(对比)—合(再现)例:《大海啊,故乡》《人民海军向前进》《长城谣》《游击队歌》(二)没有再现的两段体A段: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的A段与有再现单二部曲式的A段结构特征基本相同。

B段: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的B段只担负陈述对比主题的功能,所以不再分为两个部分。

由于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的两个乐段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其对比的因素更为宽泛,可以有多种对比手段。

没有再现的两段体:并置对比、派生对比例:绒花——王酩曲(三)带副歌的两段体在一些分节歌中,往往有一部分的歌词相同或基本相同,常是歌曲的主题思想的核心,具有总结概括的意义,这相同部分称为“副歌”。

《曲式》教案本

《曲式》教案本

授课记录授课主题绪论周次一星期节次日期【课后练习、授课重点内容、随堂教学情况、课后总结等】一、与课程名称相关的几个概念1、“曲式”①“曲”,指音乐作品;“式”,指结构形式(或模式)——字面的意义②在人类长期的音乐创作与表演实践中,为满足某些内容表现或符合某些对“美”的公共认识和需要,而被逐固定和沿用下来的用来组织音乐结构的“样式”——历史的意义③音乐作品中一切谱面符号和音响因素——扩展的意义2、“曲式学”:研究音乐作品结构形式与结构规律的学科二、曲式学的考查范围1、一部作品在宏观或整体上归于哪种“结构模式”或“结构原则”2、一部作品作为“个体”,与其所属的“样式”或“模式”之间的差异(即个性成分)。

认识作品曲式的公共属是比较的前提,而再确立了“标准”和“模式”之后才能从中看出个性和不同,进而对其好坏程度进行“有依的评判3、在此基础上,对作品中微观的“形式”问题(划分乐段、乐句,判定乐思、动机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乐中“内容”范畴的问题(性格、情绪、思想或形象等)进行深入理解。

如果曲式分析不达到这一步,分析的结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如果对音乐的分析绕过曲式分析,也是没有基础和说服力的↗复调音乐作品三、曲式学适应范围:乐曲→器乐曲→主调音乐作品→有调性音乐作品↘声乐曲↘无调性音乐作品个别课、小组课教师(签名):20 年月日个别课、小组课学生(签名):20 年月日授课记录授课主题改题课(第一章音乐的要素)周次一星期节次日期【课后练习、授课重点内容、随堂教学情况、课后总结等】第一章音乐的要素第一节关于音乐的要素“M、R、H、S”+“G”:按照[美]约翰·怀特(John·white)的主张,音乐中重要的因素分为四大类,即“旋律、节奏、和声、音响”。

它们“代表音乐的一切”。

旋律(Melody):“旋”——改变、“律”——即音高。

狭义的解释:指除去音高、时值因素,只保留音高;广义的解释:指音乐中一切横向的音高关系;节奏(Rhythm):“节”——止、“奏”——进,指音乐中一切时间关系。

乐理曲式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乐理曲式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运用曲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曲式分析方法对乐曲进行深入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五线谱、乐曲音频、曲式分析教材。

2. 学生准备:学习曲式分析的相关知识,准备好分析乐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曲式分析对我们学习音乐有什么帮助?(二)讲授新课1. 介绍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a. 确定乐曲的调性;b. 统计乐曲的小节数并标记;c. 标记乐曲的大乐段、小乐句;d. 划分乐曲的乐句和曲式;e. 分析乐曲的主题、发展、再现等。

2. 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曲式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乐曲进行分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分析一首自己熟悉的乐曲,运用曲式分析方法。

2. 收集不同曲式的乐曲,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曲式分析的方法?2.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是什么?在分析乐曲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小学音乐课程教案学习音乐的曲式与结构

小学音乐课程教案学习音乐的曲式与结构

小学音乐课程教案学习音乐的曲式与结构音乐课程教案:学习音乐的曲式与结构导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通过曲式与结构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学习音乐的曲式与结构是小学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不同的曲式与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音乐曲式与结构,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一、课程目标1. 学习并理解不同的音乐曲式与结构,如ABA、ABAB等;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3. 学会用简单的乐理知识分析和描述音乐曲式与结构。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曲式与结构的介绍1.1 音乐曲式是指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安排。

1.2 音乐结构是指音乐作品内部各个部分的组织和关系。

2. 常见的音乐曲式与结构2.1 ABA曲式2.1.1 第一部分(A):引子或主题的呈现2.1.2 第二部分(B):对比或变奏2.1.3 第三部分(A):重复第一部分2.2 ABAB曲式2.2.1 第一部分(A):主题的呈现2.2.2 第二部分(B):对比2.2.3 第三部分(A):重复第一部分2.2.4 第四部分(B):变奏2.3 其他常见曲式与结构的介绍,如ABA'B'、ABAC等。

3. 音乐欣赏与分析3.1 聆听各种不同曲式与结构的音乐作品,并对其进行感知与认知;3.2 探索和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曲式与结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分析;3.3 参与合奏活动,通过演奏乐曲来体会曲式与结构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介绍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音乐曲式与结构的基本知识。

2.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不同曲式与结构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主动聆听、感受和分析。

3. 互动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音乐曲式与结构的理解和感受。

4. 合奏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合奏,通过演奏乐曲来体会和应用不同曲式与结构。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首具有明显曲式与结构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幼儿学前教育)任务六 1 幼儿歌曲曲式结构(教案)

(幼儿学前教育)任务六 1 幼儿歌曲曲式结构(教案)

课题: 幼儿歌曲曲式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幼儿歌曲的曲式结构知识教学重难点幼儿歌曲曲式结构教学过程一、乐段构成曲式结构的最小单位,即“乐段〞,乐段是如何样构成的呢?乐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构成,能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具有明显的完全终止或半终止。

比方:《我爱我的幼儿园》两个乐句构成;完整表达了一个乐思,第一句落在属功能音上,就像一个问句,音响不稳定,音乐结束不了;第二句尾巴落在大调主音do上,构成了完全终止。

一首歌确实是一个乐段。

假设一首歌有四句或四句以上的乐句组成,那它可能是一个乐段,也可能是两个乐段或者两个以上的乐段,也确实是说:就构成了各种曲式结构。

二、幼儿歌曲的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全然含义: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全然结构形式。

它由一个或假设干个乐段构成。

通常有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变奏曲、盘旋曲、奏鸣曲式要推断歌曲是什么曲式,我们脑海里需要储藏的是:1.乐句的组成,即要能准确地分乐句〔这是第一堂课的知识点〕;2.会分析“旋律的开展〞,即:乐句之间的关系〔是重复依旧比照〕;3.会区分“半终止〞、“全终止〞。

何为半终止,何为全终止?半终止指的是一个乐句末小节音落在属音或者属功能音上,编配属和弦,就构成了半终止〔如大调属和弦为,假设乐句落在5、2上〕。

半终止音乐不稳定,起到推动音乐开展的作用;全终止:落在主音上,配主和弦结束。

曲式推断的时候,这些因素要综合运用好。

幼儿歌曲的曲式结构:因为幼儿歌曲曲体通常比成人歌曲短小,因此,最常用的曲式有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

〔一〕一部曲式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歌曲曲式称一部曲式。

依据乐句的数量,可分为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以及多句式〔用abcd等表示〕。

1.二句式上、下句结构的音乐,犹如一问一答,音乐语言专门简洁。

如《我爱我的幼儿园》《新年好》2.三句式三句式在幼儿歌曲中也常见,组合方式也多样,如带再现的、一呼二应的、二呼一应的、并列式。

追寻歌曲曲式鉴赏教案设计

追寻歌曲曲式鉴赏教案设计

追寻歌曲曲式鉴赏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追寻歌曲曲式鉴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曲式的概念,并能够分辨和分析不同曲式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曲式的歌曲进行鉴赏和评价。

3.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歌曲曲式,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曲式的概念和分类。

2. 不同曲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鉴赏歌曲曲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多段式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手册或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播放一首经典的多段式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请学生观察这首歌曲的结构和形式,是否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部分?探究:1. 解释曲式的概念: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歌曲曲式的定义,如ABA、ABAB 等。

2. 分类讲解:介绍常见的歌曲曲式分类,如二段式、三段式、ABAC等。

3. 示例分析: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将其歌词分成不同的部分,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曲式类型。

实践:1. 听歌鉴赏:播放一首新的歌曲,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尝试分辨和分析歌曲的曲式类型。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共同分析歌曲的曲式特点,并在班级分享分析结果。

总结:1. 回顾所学:让学生总结所学的歌曲曲式的概念和分类,并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2. 提问: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歌曲曲式对我们欣赏音乐有帮助?拓展:1. 扩展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听歌、分析歌曲曲式,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邀请音乐专家来学校,进行更深入的歌曲曲式鉴赏教学。

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对歌曲曲式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他们的分析和评价歌曲曲式的能力来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其他音乐形式的曲式,如交响乐、器乐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l、关于“曲式”。

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其内容与形式总是互为因果,辨证统一的。

因此,要真正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就不能脱离对结构形式的深入研究。

2、关于“作品分析”。

“分析”即“八刀砍木”(“斤”为古时候用来砍木头的工具),相当于医学中的解剖。

只有对分析对象的所有细节都了如指掌了,才能象“庖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

二、音乐的要素“要素”,即重要的形式因素。

按照美国理论家约翰·怀特的主张,音乐中重要的因素分为四大类:1、旋律(Melody):指音乐中一切横向的音高关系。

2、节奏(Rhythm):指音乐中一切时间关系(音的长短、节奏、曲式结构、整体布局)。

3、和声(Harmony):指音乐中一切纵向音高关系(包括和声、复调)。

4、音响(Sound):指音乐中一切能诉诸听觉的因素。

以上主张被称为“四元体系”。

上述四类因素是客观的、静止的因素,再加上主观的运动的因素(即“成长”或“生长”[Growth]),则构成“SHRMG”,它代表了音乐的一切。

三、关于“旋律”(M)l、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横向音高关系。

也就是说,它是由一个个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旋律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音乐的基本性质。

3、旋律分析的内容和要求:(1)观察旋律的外型。

不论对于哪种旋律,都应该有能力,有方法,有语汇去描绘它的外型。

为此,有必然熟悉、了解一些常见常用的旋律类型,并相应了解这些类型的构成及其表情特点。

A、冠音型(瀑布型):在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出现在旋律的最初位置。

它具有非常夸张的表情特点(象是浪漫主义诗人朗诵浪漫主义诗歌)。

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第二主题B、疑问型:与冠音型是一种相反的形式。

最高音在它的末尾,造成一种“悬而未结”的状态。

它的运用在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成为一种有风格特性的音乐语言。

舒曼:钢琴套曲《幻想曲集》(OP.32,1873)第3首《为什么》主题C、大山型:由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大的音程起落造成的。

它显得非常宽广而崇高。

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主题D、锯齿型: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小的章程迅速起落造成的,显得尖锐、锋利。

在表情上活跃而生动,带有非常明显的民间舞曲性格。

丁善德《长征交响曲》MV.II 中的一个主题E、环绕型:音高被分为两种成分,其一是继续出现的同音反复,另一种成分是以它为轴的环境进行。

这种旋律的基本效果是统一且稳定,并且可以形成特定的地方风格(南亚、中东地区的音乐常有这种风格)。

施光南《打起手鼓唱起歌》副歌R、直线型:直线型指在水平位置上的同音反复;赵元任《海韵》G、射线型:指相同度数音程的同向运动。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2)隐伏的骨架。

能够在一条旋律中支撑旋律的结构,体现旋律的风格的那些隐伏的、潜在的重要音级。

它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在寻找、判断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

唯一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去熟悉对象,在此基础上去透视它。

对于一条完整的旋律,可能形成一个完整骨架的有九个点,即“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

贺渌汀《游击队歌》(轻重/起止)这段旋律可以分为4个两小节的段落、观察其“强弱”与段落的“起止”位置可发现:(1)每小节的强拍与次强拍分别为“g, b, d”三音(第2小节和第6小节次强拍接近段落的结尾,可除外);(2)每段落的起音与止音也分别使用这三个音。

由此可以说,这条旋律的骨架为主调(C大调)的主三和弦。

(3)旋律的音域和应用音域。

“音域”,批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和最低音的音程空间。

“应用音域”,指大部分旋律经常活动的音程空间。

讨论这一问题的意义有两点:(1)是通过音域的考察来确定一条旋律的声部类型。

(2)通过音域和应用音域的考察来判断一条旋律的明暗度。

关于旋律的明暗度,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参照:以标准音为界,如果活动在标准音以上,音域由明亮往上达到紧张;如果活动的标准音以下,音域由厚实往下到浑浊。

萧邦《b小调前奏曲》(OP.28,No.6)(1)这条旋律的音域为G→g1,音域适合男低音演唱;应用音域在b→#f1之间,较低的音区使旋律的色彩厚实而深沉,类似大提琴的音色;结合对作品的理解来看(肖邦的前奏曲被称为钢琴诗人的音乐日记;这首作品还有一个标题叫《波兰在灭亡》),这条旋律在作品中象征着男性(所有乐器中,弦乐是“最人性化的”,小提琴带象征着女性,大提琴则常象征着男性),可理解为肖邦本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述说着祖国人民的苦难;(2)这条旋律可看作由b小调主三和弦和VI级三和弦为骨架构成,音域从10度依次扩展为12度和15度。

由此可见,其紧张度不断增强,表现出情绪由平静逐渐走向激动。

4、旋律的密度及其变化。

旋律的密度,是指同样的音高对象(诸如音级、音程、音型、音调……)在不同的单位时间里出现的次数多少。

旋律的密度与音乐的紧张度成正比。

斯美塔那: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小丑之舞》上例歌剧中的主题由小号吹奏,以下,分几个步骤对其进行分析:(1)这段旋律较容易分割为四个相似的片断,四个段落的时间单位相同。

(2)四个片断都是主四六和弦的分解。

既然它是主三和弦,“主音”自然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它为考察的对象。

(3)第一、第二和第三个片断中密度均匀渐增,第四个片断中密度出现回落。

由此,这段音乐的紧张度相应呈逐渐增强后至减弱的状态。

另外,虽然第二和第四片断中出现的次数相等,但是它们的时闻不等(第二片断中出现在同一小节内,第四片断中出现在两个小节内),因此这两个片断中的紧张度并不相同。

换言之,当密度状态相等的时候,紧张度的大小与时间单位的大小成正比。

5、旋律的高潮及其起落和布局。

“高潮”,指一条旋律中,在艺术效果上最动人心的那一瞬间。

因此可说,高潮是旋律运动的目的。

进而可说。

没有高潮的旋律,是平庸的旋律。

(1)高潮爆发的位置:A. “弹性”的,可根据特殊需要,放在任意的位置上。

对于这种旋律,寻找高潮不足公式化的,而要靠听觉和感受来加以确认。

B.“硬性”的,是当没有特殊要求时,应把它放在旋律总长大约四分之三的位置上(2)高潮音的调式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调式的“动音”,常处于下属功能。

而最典型的情况下应该选择调式的Ⅵ级音。

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OP.46)Mv. I——《朝景》主题四、关于“节奏”l、节奏的意义:节奏就是音乐中的时间关系。

具体来说,节奏是指发音和体的时同长短关系。

2、节奏的作用:(1)一条旋律,如果没有节奏就很难或者根本不能成为旋律;单单节奏在许多情况下会很容易使人感觉到其中蕴藏着旋律。

因此说,节奏是旋律的灵魂。

(2)节奏可以决定音乐的基本性格。

3、节奏分析的内容:(1)明确节奏的组合方式。

①音长单位:全值单位(以全音符为基本时值的单位,包括全音符和二全音符)分值单位②音型组合:(有六种基本组合方式)A、等分性组合,指一组节奏中的单位相等。

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律动性。

B、顺分性组合,指一组节奏中,较长的在前,较短的在后。

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歌唱性。

杜鸣心《24个鱼美人舞》C、逆分性组合,是顺分性的相反形式。

即短时值在前,长时值在后。

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语言性。

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第一首——《哀歌》D、切分性组合,其特点是加强音乐的动力性。

E、对分性组合,实际上是一种对称性组合。

它具有“不可逆”的性质,主要特点是增强音乐的形式。

[对分性节奏组合]F、数分性组合,按照某种数字的规律来构造一种节奏。

[数分性节奏组合](2)关于节奏的发音点密度。

①发音点密度是指在相同单位里发音点个数的多少,它同样和紧张度成正比。

②在多声部音乐中,各个声部的发音点叠加在一起,才是节奏的发音点密度。

[黄虎威《欢乐的牧童》主题与第一次变奏的开始4小节]上例的两个片段的旋律完全相同,但前者的节奏密度以等分8分音符为主(仅第3小节有一个前8后16的节奏型;而后者的节奏加密为等分16分音符,加上旋律提高8度。

由此,后者的紧张度大于前者。

(3)节奏的风格风格,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

此处所讲至少涉及到体裁、民族、地方、个人等方面的风格。

三、关于“和声”(H)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此处不再重复。

四、关于“音响”(S)音响是指音乐中一切能诉诸听觉的因素。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此处仅粗略叙述以下几点。

1、节拍:节奏进行中强弱拍的周期性交替,构成音乐的节拍。

强拍处于主导地位,弱拍则具有从属的性质。

2、速度:速度直接影响音乐的情绪、形象、性格、特色等。

3、力度:力度指音乐的音响强度。

力度的大小与音乐的紧张度成正比。

4、音色:指音的特质与色彩。

它可以是单一的、复合的和混合的。

5、织体:指音乐作品中构成立体音响的诸音、诸种因素和表现手段纵横交织结合的形态。

分为:单声部织体:包括单声部的独唱、独奏和齐唱、齐奏(同度或八度)复调织体:指若干曲调在同一时间内既相互配合又各自独立发展的结合。

又可分为“支声(衬腔)式”(同一旋律不同变体的同时结合时向相聚,时而支分;合而为一,互为变奏1。

支声手法源出于并广泛流行于民间音乐中,如我国侗族民歌。

)、“对比式”和“模仿式”(即常常说的卡农式织体)三种。

主调织体:指以某一声部为主承担曲调而其余声部作伴奏的若干声部的结合。

又可再分为“应用持续音(长音、音塑或长时值和弦)的背景式织体”、“和弦式织体”和“音型化织体”等类型。

主、复调混合织体:是上述复调织体与主调织体的结合。

第二章:音乐的主题1、定义: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表现力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题它将包含最基本的乐思(来自入的头脑),凝聚最核心的素材(来自客观世界),概括最重要的形象(来自听觉的反映)。

2、特点:主题,尤其是优秀作品中好的主题,有如语言文字中的“格言”、“警句”。

通常都是言简意深的,都是耐人寻味的,都是易听易记、常听常新的。

(这也是对主题写作的要求)。

易听易记、常听常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3、主题在作品分析中的意义:主题在很高的意义和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了音乐发展的依据、作品统一的力量,同时也是音乐过程的起点。

因此,分析作品的实质就是关于捕获、识别、理解和把握主题的过程。

二、主题的整体特征1、主题的性格特征。

主要靠自己的主观感受获得。

性格特征的体验通常用形容词或副词作概括性的描述。

2、体裁特征;体裁:简单说,即音乐的样式。

具体来说,体裁就是在音乐的发展过程由,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逐渐出现的种音乐样式。

这就和演电影一样,演员为了表现某个角色,需要适当的服装来配合表演:要演好阿Q就不能穿西装打领带:要演克林顿就不能穿长袍马褂。

换言之,体裁是关于某种内容的量体裁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