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酸

合集下载

多酸化学简史

多酸化学简史

第22卷 第1期大学化学2007年2月多酸化学简史梁建军(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滁州239000) 多酸化学是关于同多酸和杂多酸的化学[1],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由同种含氧酸根阴离子缩合而成的称为同多阴离子(如MoO 2-4→Mo 7O 6-24),其酸称为同多酸。

由不同种类的含氧酸根阴离子缩合而成的称为杂多阴离子(如WO 2-4+P O 3-4→P W 12O 3-40),其酸称为杂多酸[2]。

1 3个历史阶段 1826年,J.Berzerius 发现将钼酸铵加到磷酸中会产生一种黄色沉淀物,由此成功地合成了第一个杂多酸盐———122钼磷酸铵,但在当时还谈不上研究其组成问题,有人称此时期为多酸研究的史前时期[2]。

1864年,C .Marignac 合成并表征了第一个钨的杂多化合物122钨硅酸,标志着多酸研究时代的开始。

他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了122钨硅酸的组成,得出Si O 2:WO 3=1:12,这就是今天的H 4Si W 12O 40・n H 2O 。

1872年,C .Scheibler 合成了122钨磷酸,但其组成在1909~1910年才由W.Gibbs 和M.Sp renger 确定。

其后,D.Klein 与F .Maur o 于1880年制得122钨硼酸,其组成是在29年之后才由H.Copaux 分析确定。

H.Copaux 不仅发展了C .Marig 2nac 的工作,还研究了多酸的多种合成方法,并报道了多酸异构体的存在。

M i olati 2Rosenhei m 学说的提出,使多酸化学的研究进入到第二个历史阶段[2]。

1908年,意大利托里诺工业大学的M i olati 从对多酸的电导滴定出发,根据电导滴定曲线拐点的位置,分析得出了钼磷杂多酸含有7个质子的结论,并给出了它的分子式为H 7P (Mo 2O 7)6。

Rosenhei m 则利用传统的乙醚萃取法合成了黄色的钼磷杂多酸。

多酸化学导论课件

多酸化学导论课件
65单取代keggin结构多酸阴离子和有机分子ppy的超分子化合物66单取代keggin结构多酸阴离子和有机分子bppy的一维双链衍生物67dawson结构多酸阴离子和有机分子bppy的超分子化合物68存在大量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nhocbrocho堆积作用69同多钼酸阴离子和有机分子bppy的超分子化合物bppy4h4mo8o267017杂多配合物的应用1催化功能和催化剂多酸化合物以其自身的分子特性包括极性氧化还原电位表面电荷分布形态及酸性在科学和技术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催化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极为活跃
27
酸化方法
1)加入常见的无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或高氯酸 2)电解酸化
特点:酸化均匀 无杂原子引入 3)离子交换 4)加入酸酐
析出阴离子的方法
1)加入碱金属离子 2)加入烷基铵盐
2、非水溶液合成
在有机碱存在下水解金属酯类化合物
28
1.5 多金属氧酸盐合成方法研究发展
早期,多酸制备主要是在水溶液、非水溶液条件下 常规合成。
17
空间堆积、多面体和键和图
18
若其中一个 M3O13绕 C3轴旋转 60°则得 β-Keggin 结构,阴离子的整体对称性由 Td降到 C3v,如果 αKeggin结构中两个相对的 M3O13簇同时旋转 60°得到 γ-异构体;若 3 个三金属簇同时旋转60°,得到 δ-异 构体;4 组三金属簇同时旋转 60°,得到 ε-体。
3
第一章 绪 论
多酸化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无 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早期的多酸化学 认为无机含氧酸(如硫酸、磷酸、钨酸等)经缩合 可形成缩合酸。 同多酸:由同种含氧酸根离于缩合形成的叫同多 阴离子,其酸叫同多酸。
杂多酸:由不同种类的含氧酸根阴离子结合形成 的 典叫的杂杂多多阴酸离一子12-,钼(磷如酸H3。PMo12O40·nH2O就是经

多酸的结构特点

多酸的结构特点

多酸的结构特点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多酸这个超有趣的化学家伙。

多酸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超级战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本事。

多酸的结构那可真是像乐高积木搭起来的超级城堡。

它是由多个酸酐或者酸根通过共用氧原子拼凑在一起的。

你可以想象这些酸根就像一群小伙伴,紧紧拉着氧原子这个共同的“小手”,组成了一个看似杂乱却又无比有序的大家庭。

这种结构就像那种超级复杂的蜘蛛网,纵横交错,每一根丝(化学键)都牵连着重要的信息(原子间的关系)。

多酸中的中心原子就像是这个超级战队的队长,威风凛凛地站在中间,周围的配原子(酸根里的其他原子)就像是队员,围着队长团团转,随时听候指令。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中心原子就像被追星族(配原子)簇拥着的大明星,傲娇得很呢!它的结构还有个好玩的特点,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一层套着一层,你以为看到了全部,其实里面还别有洞天。

这些层层嵌套的结构,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每打开一层都有新的惊喜。

而且多酸的结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麻花,扭来扭去的,仿佛在向其他分子炫耀自己独特的柔韧性;有的像刺猬,伸着很多酸根的“刺”,对外界的物质充满了“警惕”,好像在说:“别轻易靠近我,我可不好惹!”多酸这种复杂又奇特的结构,让它在化学的舞台上扮演着多种角色。

它就像一个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很多化学反应的大门。

有时候又像一个化学界的魔术师,把不同的物质变来变去。

多酸还像是化学界的交际花,因为它独特的结构,能和很多其他物质“交朋友”(发生反应)。

它的那些酸根就像热情的触手,随时准备抓住路过的分子,然后拉着人家一起开启一段奇妙的化学之旅。

要是把多酸的结构比作一场盛大的派对,那每个原子就是参加派对的嘉宾。

氧原子这个“社交达人”穿梭其中,把不同的酸根联系在一起,让这个派对热闹非凡,充满了各种可能的互动和反应。

总之呢,多酸的结构就像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奇幻世界,每次研究它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新的宇宙,充满了惊喜、神秘和乐趣。

下次再看到多酸这个名字,可别觉得它枯燥,要像看待一个超级有趣的化学精灵一样哦!。

多酸化学

多酸化学

多酸化学【多酸简介】是指一些前过渡元素(Mo,W,V,Nb,Ta等),以MOx(x值一般为6)为单元通过共角、共边(偶尔共面)氧联结缩聚成多金属氧酸化合物,即多酸化合物,更广义地称为金属-氧簇化合物(Metal-oxygen Clusters)。

对于同多阴离子而言,M可以是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M一般称(配原子)。

对杂多阴离子也是一样,只是M可以被其他金属部分取代,另外杂多阴离子中还存在杂原子,周期表中大部分元素均可作为杂原子,因而杂多阴离子的种类很多,数目巨大。

一般而言,多阴离子的结构是由通常处于最高氧化态(即d0,偶尔也有d1)的前过渡元素,以近八面体为基础。

而后,通过共用氧原子,形成一类共角,共边和共面(极少)的结构独特的多核配合物。

在了解了MO6八面体及八面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之后,由这些结构单元就组成了多氧阴离子。

【多酸分类】同多酸[MmOy]z- 杂多酸[XxMmOy]z- M=W, Mo, V, Nb, Ta 等,配原子X 周期表中有70多种元素可以作为杂原子Eg. [Co4P2W18O70H4]10- 第二杂原子[PW11Ti(η-C5H5)O39]4- 连带配体的杂原子【多酸常见结构】 1. Lindqvist结构(M6O19六聚物):对六聚酸中的每一个金属而言周围都有6个配位氧原子,将相邻的氧原子联结起来就是一个八面体。

六聚结构由六个八面体通过共边、共角相联,构成多面体模型。

2. [W10O32]4- (十聚钨酸) 制备:5H2W6O19+H2O→3H4W10O32 条件:pH 1~4, 有机溶剂(如HCN,CH3COCH3) 3. Keggin结构(XM12O40 X为杂原子)α-Keggin结构,结构单元:M3O13 4个M3O13通过共角相连围绕中心杂原子构成四面体,其中每个金属的两个OB分别与分属于两个M3O13的M相连,构成α-Keggin结构,所有的金属原子都一样,只有一种(12个M) 4. Dawson 结构(X2M18O62 X杂原子) 5. 缺位结构(XM11及(XM11)2,X2M17及(X2M17)2 )通过Keggin和Dawson结构加入控制量的碱可得到缺位型多酸 6. Silverton 结构(XM12O42,化合价为+4的Ce、Th、Np、U可形成XMo12O42)7. Waugh 结构(XM9O32,如当M=Mo时,X=Ni4+,Mn4+等)8. Anderson 结构(XMo6O24)9. Keggin衍生结构(XM9O32)【多酸的合成方法】一、水溶液合成 1. 以组分为起始原料7MoO4(2-)+8H+ →[Mo7O24]6- +4H2O 6MoO4(2-)+Cr(H2O)6(3-)+6H+ →[Cr(OH)6Mo6O18]3- +6H2O 12WO4(2-)+HPO4(2-)+23H+ →[P2W12O40]3- +12H2O 2. 以其他多阴离子为起始原料α-[P2W18O62]6- →α2-[P2W17O61]10- →α-[P2W16O59]12- α-[P2W16O59]12- + VO2+ →α-[P2W16V2 O62]6- α-[P2W12O(47+x)H2x]2- + WO4(2-) →α1-[P2W17O61]10- 加入试剂的顺序:SiO3(2-), WO4(2-), 然后H+ →α-[SiW12O40]4- WO4(2-), H+ , 然后SiO3 (2-) →β-[SiW12O40]4- 控制温度或pH值:WO4(2-), U4+, pH 5~6, 80゜C→[UW10O36]8- 冷却煮沸WO4(2-), SiO3(2-), H+ →β-[SiW9O34]10- →α- [SiW9O34]10- 试剂用量:WO4(2-),H3PO4(过量), H+ →[P2W18O62]6- 二、非水溶液合成WO(OEt)4, NR4OH, H2O→(NR4)2[W6O19] VO(OBut)4, Bu4nNOH, EtOH→(Bu4N)3H3[V10O28] Na2MoO4-2H2O(DMF), HCl, MeOH→[W6O19]2- 【多酸的催化特性】 1. 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多酸阴离子结构称为一级结构,一级结构一般较为稳定;由多酸阴离子、阳离子和结晶水或有机分子排列的三维结构称为二级结构,二级结构易发生变化,经常是某些催化反应的“反应场”。

多酸的合成方法

多酸的合成方法

多酸的合成方法
多酸呀,这可是个挺有趣的化学概念呢。

它的合成方法有不少好玩的地方哦。

一、常规的溶液法。

溶液法就像是给多酸分子们办一场泳池派对。

把各种原料溶解在合适的溶剂里,就像邀请不同的小伙伴来参加派对。

比如说,我们会选择一些金属盐类的原料,像钼酸盐或者钨酸盐之类的,把它们放在水里或者其他有机溶剂里。

然后呢,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度,就像是在派对里调节气氛一样。

有时候需要酸性环境,有时候又需要碱性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多酸分子就慢慢形成啦。

不过这个过程就像做菜一样,原料的比例、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都得掌握好,不然可能就做不出美味的“多酸大餐”哦。

二、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就有点像把原料们放在一个神秘的小热锅里煮。

把那些含有金属离子的原料和一些可能的配体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再加上水,然后加热到比较高的温度,就像小火慢炖一样。

在这个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多酸分子就像被魔法催生出来似的。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能做出一些结构比较奇特的多酸呢。

不过呢,这个“小热锅”可得小心对待,因为高温高压还是有点危险的,就像在玩一个有点刺激的游戏。

三、固相合成法。

固相合成法就像是把原料们堆在一起然后让它们自己慢慢融合。

把各种固体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然后通过研磨呀、加热等手段,让它们发生反应。

这就好比把不同颜色的小珠子混在一起,然后通过摇晃、加热等方式让它们变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品。

不过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难控制反应的进程,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着画画一样,需要更多的经验和尝试才能得到想要的多酸。

多酸化学 多金属氧酸化合物

多酸化学 多金属氧酸化合物

多酸化学多金属氧酸化合物
1 什么是多酸化学
多酸化学指的是具有多基础离子的有机酸化学,是指一种特殊的
离子复合物,它包含多个离子基团(称为“底价”)和超过一个的氮、氧或者是硫原子核心,以及特殊的多酸化学结构。

多酸化学分子中包
含的离子比较多,并且有不同的结构的分子,有助于其在地壳和水中
的形成和作用。

2 多金属氧酸结合物
多金属氧酸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多酸化学分子,它由至少两种金属
和氧的原子组成,多数含有水的氰基和共价绑定羧基。

它们有着特殊
的结构,具有许多特性,可以对水进行吸收并使水改变其组成,也可
以改变空气中气体的性质,如臭氧。

他们也是离子质交换膜和多孔介
质的重要成分,可以使水过滤,净化水质。

此外,多金属氧酸结合物
还可以净化空气,消除污染。

3 对生态的影响
多酸化学对环境的影响是多面性的。

它们在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
水解,也可以在pH较高的情况下作为水质,土壤和湖泊的调节剂来起
作用。

它们还可以把微量元素,如铅和锌,从生物环境中萃取出来,
从而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多金属氧酸合物也是环境影响的一种
重要因素,它们对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如氮氧化物,臭氧,可可烟袋
等有着重要的净化作用,从而保护人类的生态。

4 结论
多酸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地壳,水和生物环境的结构,活动和变化。

同时,多金属氧酸合物的出现有助于消除大气和土
壤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具有保护和教育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
加强对多酸化学和多金属氧酸合物的研究,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多酸化学

多酸化学

多酸化学简介多酸化学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多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机含氧酸酐酸化后缩合脱水得到的一类化合物,由同种酸酐酸化缩合脱水而成的多酸称为同多酸,如焦硫酸H2S2O7,焦磷酸H4P2O7,三聚磷酸H5P3O10等;由不同种酸酐酸化缩合脱水而成的多酸称为杂多酸,如钨磷酸H3PW12O40和钼磷酸H3PMo12O40等。

杂多酸(Polyoxometalate,Heteropoly Acid 简称HPA),是一类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自1826年J.Berzerius成功的合成了第一个杂多酸——12-钼磷铵((NH4)3PMo12O40·nH2O),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但对它系统的研究在70年代才开始,如今多酸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中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近年来多酸化学发展迅速,除了在理论方面有重要进展外,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由于多酸结构优异,可望在功能材料方面,诸如高质子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方面有所作为。

杂多酸(盐)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组分比较简单,结构确定,兼具配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的结构特征。

杂多酸(盐)是多电子氧化剂,同时又是强质子酸,其氧化性可通过改变组成的方式来改变,这有利于催化剂设计;许多杂多酸(盐)都溶于水和含氧有机极性溶剂中,其溶液一般比较稳定;固态杂多酸(盐)对热是稳定的,这些性质可是杂多酸(盐)用作均相和多相氧化型催化剂和酸型催化剂或双功能催化剂。

杂多酸中杂原子(如P、Si)和多原子(如W、Mo)按一定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一类配合化合物。

在杂多酸中,杂多阴离子中的杂原子的结构类型有四面体型、八面体型、二十面体型三类。

四面体型又有1:12系列的Keggin结构和Dawson结构;八面体型的杂阴离子有1:6系列和1:9系列两个系列;二十面体型的杂阴离子主要是1:12系列。

在这几种结构中,Keggin结构的杂多酸(盐)是最容易生成而又被广泛深入研究的杂多化合物,在Keggin结构中杂多阴离子[XM12O40]n-的结构为一级结构,是由12个MO6八面体围绕一个中心XO4四面体所构成.杂多阴离子与反荷阳离子组成二级结构。

多酸化学简史

多酸化学简史

多酸化学简史多酸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多酸化合物。

多酸化合物是指含有多个酸性氢离子的化合物,通常具有强酸性和特殊的化学性质。

多酸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

在18世纪末,化学家开始对酸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酸溶解在水中会产生氢离子,而另一些酸却不会产生氢离子。

于是,人们根据酸的性质将其分为强酸和弱酸。

然而,有些酸既不属于强酸,也不属于弱酸,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某些酸在溶液中可以形成稳定的聚合物结构,从而形成了多酸化合物。

最早被发现的多酸化合物是磷酸盐,它由多个磷酸根离子通过共享氧原子而形成。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多酸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多酸化合物进行详细的研究。

他们发现,多酸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生物医药领域。

20世纪初,随着量子化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多酸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利用X射线衍射等技术确定了多酸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提出了多酸离子的形成机制。

同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多酸化合物,拓宽了多酸化学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多酸化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多酸化合物在催化剂、电池、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他们还通过合成方法的改进和新材料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多酸化合物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多酸化学作为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历了从发现到研究再到应用的过程。

多酸化合物的研究不仅拓宽了人们对酸的认识,而且在催化剂、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多酸化学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酸材料实验报告

多酸材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多酸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多酸材料的表征技术;3. 探究多酸材料的催化性能。

二、实验原理多酸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吸附性能和光电性能等。

多酸材料通常由金属离子或团簇与有机酸或无机酸根离子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

本实验采用水热法合成多酸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属离子(如Cu2+、Ni2+等)、有机酸(如柠檬酸、草酸等)、无机酸根离子(如磷酸根、硫酸根等);2. 实验仪器:高温反应釜、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催化反应器。

四、实验步骤1. 多酸材料的制备(1)将金属离子、有机酸和无机酸根离子按一定比例混合;(2)将混合物加入高温反应釜中;(3)将反应釜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4)冷却反应釜,取出产物;(5)将产物在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2. 多酸材料的表征(1)红外光谱分析: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物中官能团的存在;(2)X射线衍射分析: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物相组成;(3)扫描电镜分析:对产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产物的微观形貌;(4)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对产物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确定产物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3. 多酸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1)催化反应:将多酸材料作为催化剂,对一定反应进行催化;(2)催化活性评价:通过测定反应速率,评价多酸材料的催化活性;(3)稳定性评价:对多酸材料进行多次反应,评价其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多酸材料的制备根据实验步骤,成功制备了多酸材料。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产物中存在金属离子、有机酸和无机酸根离子的特征峰,证实了多酸材料的形成。

2. 多酸材料的表征(1)红外光谱分析:产物中存在金属离子、有机酸和无机酸根离子的特征峰,证实了多酸材料的形成;(2)X射线衍射分析:产物呈现明显的晶体衍射峰,证实了多酸材料的晶体结构;(3)扫描电镜分析:产物呈现规则的球形,证实了多酸材料的微观形貌;(4)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产物的比表面积为30m2/g,孔径分布均匀。

多酸

多酸

这个就是Pd取代W形成的多酸,这本身就是一种多酸结构。我 文章中就是用的这种多酸。
文献中给它的代号是 KLi-2 这个结构是完全按照文献合成出来,文献报道了其晶体 结构,在文章的supporting information中有其晶体结构, 我一并在附件发给您
Pd取代的Dawson结构多酸的形成 在顶层只剩下了 两个W-O八面体, 形成了缺位的多 酸。
缺位多酸, 可以稳定存 在
KHCO3 调节碱性环境
α-P2W18O62 6-
α2-P2W17O6110-
这个α也是对应α结构,右下角 的2我也不大清楚什么意思
这个结构就是我用的多 酸,也就是Pd取代的 Wells-Dawson型多酸 完全不考虑阳离子时,Pd2(α2-P2W17O61)216-
我做的实验中,按照文献先合成了这种d取代的Wells-Dawson多酸,然后 用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四丁基溴化铵去取代它表面原来K+、Li+ 、H+
通常,我们认为季铵盐能够完全取代多酸中的阳离子,这其实是理想状态……
一般P2W18O62 6-代表完整的Wells-Dawson,通过调节溶液的碱性,其中顶端 的一个W-O八面体,可以离开,形成缺位的P2W17O6110-多酸,英文叫 lacunary polyoxometalate。同样顶端的一个W-O八面体也可以被很多其他的 金属如Co、Ni、Fe、Cu、Pd、Pt取代,形成单取代的多酸。 我用的含Pd的多酸就是单取代的多酸,一个Pd原子占据了一个W原子的位 置。
六个W-O 三个W-O
以上是两种常见的多酸的结构。
Wells-Dawson结构一般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大致 就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分别是α结构和β结构,其 中α结构更加稳定,我们合成得到的多酸应该就 是K6[α-P2W18O62]。

多酸化学的研究及应用

多酸化学的研究及应用

多酸化学的研究及应用多酸化学是一种化学学科,主要研究、研制、分析和应用多酸。

多酸也被称为“多量酸”,其指的是包含多种不同多酸组分的有机物质。

多酸是包含上述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它的各种组分成分的量可以从微量到大量不等,而且它们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有机物质,在同一物质中有多种不同的有机物质组成。

因此,多酸化学既关注于多酸的结构及性质,也关注多酸乳液、多酸混合物的分子量、粘度、表观密度、溶解度,以及其电气性质、热导率等。

多酸化学还研究有关合成和应用方面的多酸,包括合成新型多酸、多酸的改性,以及多酸的应用方面的研究,研究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实际应用的研究。

多酸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主要是通过合成多酸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多酸的合成中,主要利用合成多酸的技术来获得优良的多酸,以及合成不同成分比例的多酸乳液,并且要求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稳定性和溶解度要求都很高。

在多酸的应用方面,多酸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制作清洁剂、护肤品、工业溶剂、界面活性剂、助剂、防腐剂、染料等。

多酸还可以用来吸附金属离子,用于水处理,抗菌剂的制备,载体的改性,以及抗氧化剂的制备。

多酸还具有抗腐蚀、抗酸性、调节pH值、抗结垢、脱油等优点,因此在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工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多酸也可以被用于化学反应,特别是在催化剂研究、金属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新型多酸的研究等方面。

多酸的催化反应研究主要是研究多酸造成的氧化反应,通过改变其结构及性质来影响反应过程。

多酸也可以用作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表面上各种物质的分布特性,如金属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金属表面的抗腐蚀性能。

此外,多酸还可以用于酸性助剂催化反应,改变有机物质的性质,比如水化反应,烷基化反应,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等,提高反应效率。

总之,多酸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研究和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实际价值,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多酸化学简介

多酸化学简介

报告题目:多酸简介一、文献信息:二、评分要求全书内容提要不能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报告内容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观点和论述要完全一致,行文简洁明了。

心得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如发现抄袭与剽窃现象,取消成绩。

总分为100分。

三、教师评语请根据写作内容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注1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

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

注3: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多酸的简介多酸从一百多年前被科学家发现到现在,已经成为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历经数代人的努力。

1826年科学家合成了第一个杂多酸“12-钼磷酸按”。

从此,多酸的研究为无机化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多酸(POM)是金属氧簇类化合物的简称(Metal-oxygenClusters),全称为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

其结构多样,[M b O c]n-一或〔X n M b O c]n-.为其阴离子的通用化学式(其中M为配原子,主要是Mo,W,V,Nb,Ta等处于氧化态的d区过渡金属元素;X为中心原子即杂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一般为p区或d区元素)。

多酸通常由同种或不同种的无机含氧酸(如磷酸、钼酸、钨酸等)相互之间缩合形成:前者称为同多酸(Isopolyacid),其酸根离子称为同多阴离子(例:[M o O4]2-→[M o6O19]2-);后者称为杂多酸(Heteropolyacid),其酸根离子称为杂多阴离子(例:[WO4]2-+[PO4]3-→[P2W18O61]。

多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中的过渡金属原子通常处于最高价态,在保持结构稳定的同时能吸收多个电子而回到较低价态[1]。

多酸可由近70种元素构成,构型丰富。

与同多酸相比,杂多酸的构造略有不同。

常见的杂多酸由杂多阴离子与抗衡阳离子形成多核配酸,组成上为中心原子X和配位原子M通过氧原子桥连(图1)。

多酸论文

多酸论文

多酸结构类型综述多金属氧酸盐,英文名为Polyoxometalates,简称POMs,是一类由高价态的前过渡金属离子(主要指V、Nb、Ta、Mo、W)和氧连接组成的多金属氧簇化合物。

多金属氧酸盐化学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早期的多酸化学认为多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机含氧酸根阴离子脱水缩合得到的一类化合物,根据组成不同可以分为同多酸和杂多酸。

其中,同种类的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同多阴离子,其酸为同多酸;不同种类的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杂多酸阴离子,其酸为杂多酸。

它们是多金属氧酸盐化学的两大组成部分。

一、多金属氧酸盐的六种经典结构类型多金属氧酸盐有六种经典结构类型,包括Keggin结构、Dawson结构、Anderson结构、Waugh结构、Silverton结构和Lindquist结构。

其中,Lindquist 结构是一种最重要的同多阴离子结构类型,其它五种均为杂多阴离子的结构类型。

1)Keggin结构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的通式可表示为[XM12O40]n-(X = P,Si,Ge,As,M = Mo,W,V),该结构由12个MO6八面体围绕着中心XO4四面体构成,整个结构具有Td对称性。

结构中共有四组三金属簇M3O13,它们之间以及与中心四面体之间都是共角相连。

我们知道,由钼和磷组成的多金属氧酸盐是多酸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

而由钼磷组成的多金属氧酸盐主要有5种结构类型,即[PMo12O40]4-Keggin结构、[P2Mo18O62]6-Dawson结构、[P2Mo5O23]6-、[P4Mo6O34]12-、[P6Mo18O73]12-等,含有四面体杂原子的Keggin结构杂多酸及其盐稳定性高,因容易制备而得到深入地研究和应用开发。

先分析[PMo12O40]4-Keggin结构如下:2) Dawson 结构从结构的观点上来看,Dawson 结构是由两个Keggin 多阴离子缩合衍生而来的。

多酸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多酸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和心脏 ∀ 脑中未发现多酸 ∀ 静脉给药
≈° • ≈≥
的含量分别为最初给药量的
的抑制作用 ∀ 纵观诸多研究 有三点发现值得借鉴 ∀ 第一 一系列的 细胞培养研究证实多酸的抗结合效应和融合活性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多酸的结构 !细胞系和病毒 ∀ 第二 酶研究表明多 酸具有选择性 它对
⁄ ∂2 × 的抑制程度远远超过了细胞
多酸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周友亚 李铭岫
中图分类号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河北 石家庄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
2
2
多酸是无机含氧酸 如硫酸 !磷酸 !钨酸 !钼酸等 缩合而 形成的缩合酸 ∀ 多酸分成两类 同多酸和杂多酸 ∀ 杂多酸种 类繁多 结构和电学性质更容易修饰 所以在医药领域的研 究和应用更加广泛 ∀ 国际上有多个课题组在研究多酸的药物化学 ∀ 多酸的 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广泛关注 ∀ 最近有报道 当把多 钨酸盐与 Β 2内酰胺抗生素联合使用时 可提高对耐药菌的抗 菌效果
细胞内液泡的增加情况 表明多酸被运送

多酸的细胞渗透作用 药物的细胞渗透程度和位置直接影响其抑制病毒的效
多酸的体外抗病毒研究 年
∏ 等人的研究表明钨硅杂多酸盐在体外
果和其他生物学性质 ∀ 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和不同实验方法
作者简介 周友亚 师范大学西区化学系 邮编
能抑制小鼠白血病肉瘤病毒 这是关于多酸抗病毒最早的研
° •
≥∂ 的 ≥ 值
而同

的 ≥ 值是

水泡性口炎病毒 ∂ ≥ ∂ 白血病病毒

脊髓灰质 狂犬病毒
多酸的体内抗病毒研究 目前虽然有超过 种多酸的体外抗病毒效果得到了 种多酸的体内效果得到验证 ∀

多酸的用途

多酸的用途

多酸的用途多酸(Polysaccharide)是一类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功能。

在医学、食品、化妆品和工业等领域,多酸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不同领域探讨多酸的用途。

一、医学领域1. 免疫调节多酸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多种多酸在体内都有明显的增强和调节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2. 抗肿瘤多酸在体内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有诱导肿瘤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多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癌症的方法之一,用于减轻副作用和提高免疫力。

3. 血糖调节多酸可以减缓消化速度,并降低食物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从而减少餐后血糖峰值的出现。

多酸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血糖调节剂,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4. 吸附浸润毒素多酸可以吸附和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

多酸和多糖类物质有着不同的亲和性,可吸附不同种类的浸润毒素,有助于保护人体健康。

二、食品领域1. 增稠剂多酸可以通过增加粘度、降低凝胶温度等方式,作为食品的增稠剂,如果冻、蛋糕等。

2. 果汁和饮料多酸可以在果汁和饮料中起到增稠、保持稳定性、提高口感和营养价值等作用。

多种果汁和饮料中都含有多酸,如芦荟汁、菊花茶、巴西果饮料等。

3. 纤维素多酸可以作为食品的纤维素,对于肠道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消化和排便。

三、化妆品领域1. 洁面用品多酸含有丰富的分子基团,可以与皮肤上的污垢结合,从而起到有效的清洁作用。

多酸可以作为洁面用品中的成分,帮助清洁肌肤。

2. 护肤用品多酸具有保水、滋润、舒缓等多种功能,可以作为护肤用品中的成分,如面霜、日霜等。

3. 口腔护理多酸可以抑制口腔中的细菌生长,并起到清洁口腔和消除口臭的作用。

多酸可以作为口腔护理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如口香糖、口腔漱口水等。

四、工业领域1. 纺织印染多酸可以作为纺织材料的印染助剂,可以提高印染效率和色牢度。

2. 纸浆生产多酸可以作为纸浆生产的助剂,可以改善纸浆的质量和性能。

多酸常见结构类型

多酸常见结构类型

多酸常见结构类型一、多酸常见结构类型之杂多酸结构多酸呢,可是化学里超级有趣的一类物质哦。

杂多酸的结构就像是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开派对一样。

它有一个中心原子,这个中心原子就像是派对的主角啦。

周围呢,围着好多配位原子,就像是围着主角的小粉丝。

这些配位原子通过氧原子连接起来,就像大家手拉手形成一个大圈圈呢。

杂多酸常见的结构类型有Keggin结构,这个结构就像是一个精致的小城堡,它的对称性可好了。

还有Dawson结构,这种结构就像是两座小山连在一起,特别有特色。

在杂多酸结构里,不同的原子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性质,就像不同的小伙伴组合会有不同的玩法一样。

二、多酸常见结构类型之同多酸结构同多酸结构也很有看头哦。

同多酸是由相同的酸酐组成的多酸。

它的结构就像是一群克隆人站在一起,看起来很整齐。

比如说,钼酸根离子可以聚合形成同多酸,这些钼酸根离子就像一个个小方块,它们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同多酸的结构。

同多酸的结构和它的聚合度有关,聚合度越高,结构就越复杂,就像搭积木一样,搭的块数越多,形状就越复杂。

而且同多酸的结构还会影响它的化学性质,就像不同形状的积木有不同的玩法一样。

三、多酸常见结构类型之其他特殊结构除了上面说的杂多酸和同多酸结构,多酸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结构呢。

有些多酸结构像是螺旋形状的,就像我们吃的那种螺旋状的小零食,这种螺旋结构很独特。

还有些多酸结构像是网状的,就像蜘蛛网一样,原子们在里面纵横交错。

这些特殊结构的多酸往往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可能在催化或者其他化学过程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它们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小神秘嘉宾,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它们的奥秘呢。

多酸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多酸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多酸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多酸化合物(ds)是指含有多个氧化铵阴离子的化合物,具有高度的催化活性和多种应用价值。

多酸化合物在石油加工、有机合成、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但其制备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就多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性能进行探讨。

一、多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多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合成法、气相合成法、固态合成法和电化学合成法等。

其中,溶液合成法和气相合成法是应用较广泛的方法。

(一) 溶液合成法溶液合成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备多酸化合物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酸、碱等反应物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反应来制备多酸化合物。

固体或液态反应物溶解于溶剂中后,通过调整反应温度、PH值、溶剂、反应时间等条件,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结构等特性。

以铝钨酸盐为例,铝钨酸盐通常由铝盐和钨酸的反应制得,具体实验操作如下:将铝盐和钨酸混合溶解在蒸馏水中,调整PH值至6-7,加入氨水中和并沉淀,用蒸馏水洗涤纯化后,便可得到纯度较高的铝钨酸盐晶体。

(二) 气相合成法气相合成法主要是利用气相反应来制备多酸化合物。

典型的气相合成法是气相固定床反应器法,该法通过在装有固定床的反应器内,将反应物和惰性气体 (如氮气等) 混合,控制温度和压力,使反应物在固定的催化剂上进行反应,从而制备多酸化合物。

以铵钨酸铼为例,该反应可由二氧化钨和空气在氢气还原条件下反应而成。

具体实验操作如下:将二氧化钨放入磁性反应釜中,通入氢气,将釜体升温到700℃,在釜身上通入饱和水蒸气和氮气,使反应在催化剂颗粒上进行,制备出铵钨酸铼固体。

二、多酸化合物的催化性能多酸化合物的高度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电子结构。

由于其具有非常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能、酸碱特性和结构的可调性,因此在催化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 氧化反应催化多酸化合物在氧化反应中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特别是在烷基化反应、表面活化、氧化脱硫、电极制氧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磷钼酸 多酸

磷钼酸 多酸

磷钼酸多酸
磷钼酸,也被称为多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由多个磷酸根离子和钼酸根离子共同结构而成。

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因此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方面,磷钼酸作为催化剂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能够促进石油加氢和烷基化反应,使得石油加工更加高效和环保。

同时,磷钼酸也能够催化葡萄糖转化成5-羟甲基糠醛,从而在生物质转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磷钼酸也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价值。

研究表明,它可以调节多种代谢通路,发挥中枢生物学作用。

同时,磷钼酸还有着较强的杀菌力,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它也被广泛使用于农作物杀菌和对抗病虫害等领域。

总的来说,磷钼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多酸化合物,在石油化工、生物制药、生物转化和农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重催化活性,使得它成为当前科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化合物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杂多酸种类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杂多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氧桥的多核配合物,固体杂多酸( 盐) 催化剂以其强酸性、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誉为新一代催化剂。

本文对固体杂多酸( 盐) 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杂多酸( 盐) 催化剂酯化反应进展杂多酸是由中心原子( 如P、Si、Fe、Co 等) 和配位原子( 如Mo、W、V、Nb、Ta等) 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的一类含氧多酸。

作为一类新型的催化材料,杂多酸及其盐类化合物以其独特的酸性、“准液相”行为、多功能( 酸、氧化、光电催化) 等优点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

对于杂多酸( 盐) 催化剂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1~ 11]。

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仅对杂多酸( 盐)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催化性质、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

传统的酯化反应催化剂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浓硫酸,自从20 世纪70 年代日本成功地把杂多酸催化丙烯水合实现工业化以来,杂多酸( 盐)作为有机合成和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已经受到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固体酸一般指能使碱性指示剂变色的固体,严格讲,固体酸是指能给出质子( Bronsted 酸)或能够接受孤电子对( Lewis 酸)的固体。

固体酸催化剂按其组成大致分为杂多酸型、无机酸盐、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物、沸石分子筛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等。

固体杂多酸催化剂有纯杂多酸、杂多酸盐和负载型杂多酸( 盐)三种形式[12]。

1.纯杂多酸杂多酸按其阴离子结构可分为Keggin、Dawson、Anderson、Waugh、Silvertong 5种类型。

目前用作催化剂的主要是12系列杂多酸,分子式为HnAB12O40·XH2O(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酸),常见的是十二磷钨酸( H3PW12O40·XH2O )、十二硅钨酸( H4SiW12O40·XH2O )、十二磷钼酸( H3PMo12O40·XH2O)、十二钨锗( H4GeW12O40·xH2O) 等。

杂多酸传统的制备方法是多次酸化含杂原子和多原子的含氧酸盐的混合物,然后采用乙醚萃取或离子交换的方法分离得到。

传统的制备方法一般收率和纯度都较低,Kulikova[ 13]等提出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杂多酸的新方法, 使杂多酸的收率接近100%。

杂多酸最重要的性质在于其独特的酸性,杂多酸除可在水溶液中显示强酸性外,在有机溶剂中也可解离出质子,显示强酸性,还可通过改变组成元素、结构等而改变酸性,作为固体酸催化剂,杂多酸还是酸强度较为均一的纯质子酸,且其酸性比SiO2-Al2O3、分子筛等固体酸催化剂强,杂多酸的“假液相”性[14],使反应不仅可以在催化剂表面进行,也可在催化剂体相内部进行,从而使杂多酸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杂多酸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极性较强的小分子溶剂,但不溶于极性较弱的大分子和非极性溶剂,因而在不溶解杂多酸的反应物参与的反应中,杂多酸可作为固体酸催化剂使用。

另外,在气相反应中,杂多酸也是固体酸催化剂。

目前对于纯杂多酸的酯化研究:张晋芬等[15]对磷钨、硅钨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双酯进行研究,其中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双丁酯,产品收率可达90%。

吴茂祥等[16]在硅钨酸催化剂上进行了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

张晋芬等[17]采用杂多酸催化剂用于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催化合成尼泊金丁酯,催化活性高于硫酸,产品无须脱色,酯收率可达80%。

余新武等[18]研究表明,H3PW12和H4SiW12对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P)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杂多酸不仅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同时它也是一种新型的阻聚剂。

王雅珍、马立群[19]等探讨了HPA 的阻聚机理。

以HPA 为催化剂,在不加阻聚剂的情况下,就可以顺利地合成高分子功能性单体。

既丰富了HPA 酸型和氧化还原型催化剂的内涵,又增补了烯类单体阻聚剂的种类。

其阻聚机理为:HPA 对MMA 的阻聚反应可能为电子转移型。

根据实验结果,PM012对MMA的阻聚效果较为理想,尽管MMA 自由基给电子能力不是很强,但是杂多阴离子是由多个易于传递电子的过渡金属所组成,处于高价态的过渡金属易接受多个电子而形成混合价态的还原产物杂多蓝[20]。

HPA 能将MMA 自由基氧化,本身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杂多蓝,发生电子转移反应,使自由基消失,起到阻聚作用;MMA ·+[PM012040]3-→MMA ++[PMo 12040]4-MMA ·+[PMo l2040]4-→MMA ++[PMo 12040]5-杂多蓝又极易失去电子进行可逆氧化一还原循环MMA ++[PM012040]5-→MMA+[PMo 12040]4-MMA ++[PM012040]4-→MMA+[PM012040]3-另一方面HPA 也可能利用空气中分子态的氧与自由基起加成反应形成过氧自由基[21]MMA+02 −−→−HPA MMA —O —O ·过氧自由基可能双基终止;MMA ―O ―0·+MMA ·→MMA ―O ―O ―MMA2MMA ―O 一0·→MMA —O ―O ―MMA+02另外,HPA 分子及所含结晶水的二级结构具有沸石一样的笼形结构,体相内杂多阴离子之间有一定空隙,使MMA 等极性含氧有机物自由进出HPA 体相形成“假液相”,这种笼形结构对MMA 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可能起到类似笼蔽效应的作用,使两个MMA 自由基相互离开的扩散速度减慢,有可能再化合,不可能去引发MMA 自由基聚合。

因此,HPA 本身结构对MMA 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和缓聚也具有一定贡献。

2. 杂多酸盐杂多酸盐催化剂可由杂多酸与可溶性金属碳酸盐加热反应而制得。

杂多酸盐根据其水溶性和比表面积的大小可分为A 组盐和B 组盐[6]。

A 组盐包括Na + 、Cu + 等半径较小的阳离子所形成的杂多酸盐,其性质与杂多酸接近,比表面积小,且溶于水。

B 组盐包括NH +4 、K + 、Rb + 、Cs +等半径较大的阳离子所形成的杂多酸盐。

B 组盐的比表面积(50~200m2/g)和孔体积(0.3 ~ 0.5 ml/g)较大,酸强度高( H 0< - 8.2),且不溶于水。

显然,B 组盐为更理想的固体酸催化材料。

在杂多酸盐中,以对磷钨酸的铯盐的研究最深入。

调节磷钨酸和碳酸铯的摩尔比进行反应,可制得x 在0~ 3范围变化的Cs x H 3- x PW 12O 40酸式盐。

谢文华等[22]合成了Cs X H 3- X PW 12O 40(X=0~3)、Cs X H 4- XSiW 12O 40(X=0~4)两系列杂多酸的一系列铯盐,考察了催化剂的酸催化活性。

秦正龙等[23]用AlPW 12O 40作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肉桂酸异戊酯,酯产率超过90%。

孟庆朝等[24]以硅钨酸三乙醇铵催化对羟基苯甲酸和乙醇、丁醇酯化合成对羟基甲酸酯,研究结果表明,硅钨酸三乙醇铵不溶于醇,在醇酸比3∶1,催化剂用量0.4%,反应4h,酯化率达91.6%,催化剂使用5次仍具较高活性。

余新武等[18]研究表明,AlPW12和Al4/3SiW12对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P) 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酸式杂多酸盐的催化作用机理已基本探明。

其酸性中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5种[2]:(1)酸式盐中的质子;(2)阳离子的部分水解;(3)络合水的电离;(4)阳离子的Lewis 酸性;(5)金属离子的还原(临氢条件下)。

大多数B 组杂多酸盐为超细粒子, 具有较大的外表面积,质子能均匀分布在催化剂的表面,因而具有较多的表面酸中心。

杂多阴离子对反应还可能具有协同作用[25] 。

3. 负载型杂多酸(盐)杂多酸的比表面积较小(1~10m2/g),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杂多酸负载在合适的载体上,以提高比表面积。

负载的方法有浸渍法、吸附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分散法等。

负载的方法大都采取浸渍法。

浸渍法是取一定量杂多酸溶于水,加入一定量载体后于定温搅拌一定时间,然后在水浴上将多余的水分蒸发烘干制得。

杂多酸与载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负载牢固度和催化剂的活性高低,杂多酸和载体的相互吸附作用本质上属于杂多酸分子与载体表面间的酸碱中和,因此,杂多酸的负载和载体的表面酸碱性质密切相关[24]。

由于Al2O3、MgO等载体碱性较强,容易使杂多酸分解,一般不宜作为负载杂多酸的载体。

用来负载杂多酸的主要是中性和酸性载体,包括SiO2、活性炭、TiO2、MCM-41分子筛、膨润土、离子交换树脂等。

在非极性反应体系中,SiO2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而在极性反应体系中,活性炭能最牢固的负载杂多酸。

Schwegler等[26]研究了以负载在活性炭上的杂多酸H3PW12O40作为邻苯二甲酸酐与2-乙基已醇、1-辛醇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反应温度在100℃~120℃,H3PW12O40/C有比硫酸及对甲基苯磺酸更高的催化活性,减少了副产物醚和醛的生成。

张龙等[27]以活性炭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二甘醇二苯甲酸酯,产率达98.5%。

欧阳玉祝等[28]以活性炭负载硅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丁酸丁酯,酯的收率达94%以上。

邓旭忠等[29]用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丙酸丁酯,酯化率达99.2%。

段颖波[30]将硅钨酸负载于活性炭上,进行液固相酯化合成乙酸乙酯,酯化率达99.3%。

杨师棣等[31]采用活性炭固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酯化率94.6%,产品纯度达98%。

王新平[32]将杂多酸固载于活性炭上,用于常压气固相合成乙酸乙酯。

潘海水等[33]用H3PW12O40/C合成乙酸乙酯,乙醇转化率为96%。

杨师棣等[34]采用活性炭固载的12-磷钨酸催化剂,进行丙烯酸和三甘醇的液相酯化反应,酯化率可达91.7%,三甘醇双烯酸酯的选择性接近100%。

王恩波[35]等将磷钨酸和硅钨酸固载于活性炭上,采用液相连续法合成乙酸乙酯,产品中粗酯含量达95%以上,选择性接近100%。

吴茂祥等[36]用活性炭固载杂多酸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酯化率可达97.4%。

酯化反应是有催化剂参与的重要有机化学反应之一,固体杂多酸(盐)催化剂作为一类新型催化剂替代浓硫酸,催化合成酯类物质,具有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不腐蚀反应设备等优点,负载型杂多酸(盐)催化剂还具有低温高活性的特点,固体杂多酸(盐)催化剂已经成为化学和化工工作者着力开发的课题.参考文献[1]Kozhevnikov I V, Mat veev K I.[ J ].Appl Catal,1983, 5: 135-150.[2]Misono M.[ J].Catal Rev Sci E ng,1987, 29: 269- 321.[3]Ono Y.Perspect ies in Cat alysis [ C] . Oxford: Alden Press, 1992.431- 464.[4]Misono M,Okuhara T.[J].Chemtech,1993,(11) : 23- 29.[5]Misono M. New Frontiers in Catalysis (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 C ] .Hungary: Elseviver science publishers, 1993. 69- 99.[6]Okuhara T, Mizuno N, Misono M. Advances in Catalysis [ C ]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6. 41:113- 252.[7]梁娟, 王善鋆. 催化剂新材料[ M ]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74- 106.[8]杜少斌, 徐元植. [ J] . 石油化工, 1993, 22( 10) : 694- 702.[9]许林,郭军.[ J].石油化工,1994, 23(7):477- 482.[10]胡长文,高丽娟,王恩波.[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5,71(4):341- 350.[11]许林,胡长文,王恩波.[J].石油化工,1997,26(9):632- 637.[12]欧国勇,杨辉荣,方岩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1,8:18-21[13]Kozhevnikov I V.[ J].Catal Rev - S ci Eng,1995,37(2):311-352[14]吴庆银,陈尔霆.多酸化合物及其应用.26-32[15]张晋芬,陈铜,朱东捷等.磷钨、硅钨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双丁酯[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7, 10( 2) : 10-12.[16]吴茂祥,高冬寿,李定等.硅钨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1996, (6) : 23-25.[17]张晋芬,陈铜,安晓方等.磷钨、杂多酸催化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J].精细石油化工, 1996,1: 21-23.[18]余新武,李恩民,王恩波.钨系杂多酸(盐)催化合成DOP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17(6):13-17.[19]马立群,杨玉林,王雅珍,范瑞清,丁勇. 杂多酸对甲基丙烯酸甲酯阻聚作用的研究[J].化学通报,1998,6:56-57.[20]胥勃.吴越.化学通报,1985,(4):34~36[21]潘祖仁,于在璋.自由基聚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216~217[22]谢文华,叶兴凯,杨向光,等.固体杂多酸盐催化功能[J].应用化学,1996,13(2) : 37-40[23]秦正龙,朱平杨,汉培.杂多酸(盐)催化合成肉桂酸异戊酯的研究[J].精细化工,1998, 15(6):19-20.[24]孟庆朝,董玉环,马广宽等.难溶杂多酸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脂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1,18(8):470.[25]Nishimura T , Okahara T , Misono M. [ J] . Appl Catal , 1991,73: L7- L11.[26]Schwegler M A, ekkum H. Appl Catal,1991,74:191.[27]张龙,王树江,杨文龙,等.固载杂多酸催化剂PW/C催化合成二甘醇二苯甲酸酯[J].石油化工,1998,27(8):564.[28]欧阳玉祝,邹晓勇,彭清静,等.活性炭吸附硅钨酸催化合成丁酸丁酯[J].化学世界,2000,12:653.[29]邓旭忠,周家华.活性炭固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丙酸丁酯[J].香精香料化妆品,2001,3:7.[30]段颖波.固载型杂多酸催化连续法制乙酸乙酯[J].辽宁化工,1992,5:41.[31]杨师棣,汤发有.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J].化学世界, 2001,4:200.[32]王新平.用杂多酸固载化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J].精细石油化工,1994,2:15.[33]潘海水,周勤伟,陈安均等.杂多酸合成乙酸乙酯[J].应用化学,1989,6(2):11-14.[34]杨师棣,汤发有.H3PW12O40/C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三甘醇双丙烯酸酯的研究[J].化学试剂,2001,27(3):180-181.[35]王恩波,段颖波,张元峰等.杂多酸催化剂连续法合成乙酸乙酯[J].催化学报,1993, 14(2):147-149.[36]吴茂祥,高冬寿,李定等.硅钨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1999, 6: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