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证明习题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习题课件:探索勾股定理(2)(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习题课件:探索勾股定理(2)(北师大版)

2.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1的图形,这个图形被称为弦 图.观察图形,可以验证公式( C )
A.(a+b)(a-b)=a2-b2 B.(a+b)2=a2+2ab+b2 C.c2=a2+b2 D.(a-b)2=a2-2ab+b2
图1
【解析】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c2, 又可以表示为12ab×4+(b-a)2, ∴c2=12ab×4+(b-a)2,即c2=2ab+b2-2ab+a2, ∴c2=a2+b2.
2.[2017·邵东县三模]如图2-6,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8 m,一棵树高13 m,另一棵树高7 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 要飞( C )
A.8 m C.10 m
图2-6 B.9 m D.11 m
【变式跟进2】 [2017春·岳池县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道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 km/h,如图2-4,一辆小汽车在 一条城市街道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面对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 m的 C处,过了2 s后,小汽车行驶到B处,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 m.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
知识管理 归类探究 随堂练习 分层作业
知识管理
验证勾股定理 面积法:用面积验证勾股定理要通过变形寻找原图形与转化后图形的面积的 等量关系. 注 意:(1)图形变了,面积不变; (2)图形的整体面积表示为部分面积之和; (3)把不规则的图形分割成特殊图形.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如图2-1是一种验证勾股定理的办法,你能利用它证明勾股定理吗?请
写出你的证明过程.(提示:已知图中三个三角形均是直角三角形)
图2-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4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4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命题与证明》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章节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命题与定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证明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数学证明。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命题与定理的基本概念,对命题和定理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证明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训练,证明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证明的概念和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进行数学证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数学证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证明的概念和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

2.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证明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命题与定理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证明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13.2 命题与证明 课后练习题

沪科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13.2 命题与证明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如果,,那么B.对顶角相等C.如果一个数能被整除,那么它肯定也能被整除D.内错角相等2. 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 下列命题:①已知直线a、b,若,,则: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已知直线a,b,如果,,那么,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②和④B.①和②C.②和③D.①和④4. 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B.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在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D.在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填空题6. 命题“钝角的补角是锐角”的题设为______,结论为______.7. 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是:_______,该命题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8. 已知命题“同旁内角互补”,这个命题是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三、解答题9.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如果,,那么.(2)对顶角相等.10.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1=∠2,∠2=∠3,那么∠1=∠3;(3)锐角小于它的余角;(4)如果a+c=b+c,那么a=b.1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若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其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延长到点;(3)同角的补角相等;(4)平方后等于的数是.。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精品解析含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精品解析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表示“森哥马”,§,¤,♀,∮,≒,均表示本章节内的类似符号。

§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1.1知识技能1.(1)x=l0;(2)x=12.2.面积为60cm:,(由勾股定理可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问题解决12cm2。

1.2知识技能1.8m(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m,一条直角边为6m,求另一边长).数学理解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联系拓广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堂练习12cm、16cm.习题1.3问题解决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剪下△OBC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F’和△D’F’C’的位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正方形ABOF和正方形CDEO的面积和。

即(B’C’)2=AB2+CD2:也就是BC2=a2+b2。

,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l.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随堂练习l.(1) (2)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有4个直角三角影.(根据勾股定理判断)数学理解2.(1)仍然是直角三角形;(2)略;(3)略问题解决4.能.§1.3 蚂蚁怎样走最近13km提示:结合勾股定理,用代数办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本题的技巧所在习题1.5知识技能1.5lcm.问题解决2.能.3.最短行程是20cm。

4.如图1~1,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由勾股定理解得x=12,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初中数学八年级《命题与证明第二课时证明》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命题与证明第二课时证明》公开课教学设计

命题与证明令令的知识储备,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基本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初步的~ 1 ~空间想象能力,但学生可能对寻觅证明思路,书写证明过程必须步步有据等接受有艰难。

令1.理解定义、基本事实、定理、证明的意义,能区分基本事实、定理和命题。

2.通过具体例子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和数学推理的严密性。

3.了解推理过程步步有据的重要性,能够证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增强学生的推理论证意识,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习惯和能力。

4.通过对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简单介绍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令令令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索法~ 2 ~令本节课教学流程共分为五个环节,挨次是: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二知识回顾,认识概念环节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环节四学以致用,深化理解环节五课堂小结,分层作业令微课视频简单介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教师介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引入本节课题“证明”.通过微课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一)思量请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如果|a| = |b|,那末a = b .2.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从基本事实或者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判断为正确~ 3 ~的,并被选作判断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师生行为: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命题相关知识,并进一步探索真命题的分类. (2)学生回顾已学的基本事实和定理.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定理的概念.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感受数学概念形成的自然性与合理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回顾基本事实为下面的证明做好铺垫.1.例题已知:如图,直线c与直线a ,b相交,且∠1=∠2求证:a∥b .2.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定义、基本事实、已证定理,并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这一方法称为演绎推理(或者演绎法) .3.演绎推理的过程,叫做演绎证明,简称证明.师生行为: (1)教师点拨证明的书写格式及证明过程要步步有据. (2)学生探索证明方法,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教师板演.(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证明过程,归纳演绎推理和演绎证明的~ 4 ~~ 5 ~概念.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论 证,使学生理解严格的数学证明要有理有据,感悟学习演绎证明的必要.通过对 例题的反思归纳演绎推理和演绎证明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此例题是 由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理得出的定理,让学生体味欧式几 何公理化的演绎范式.练习已知:如图,直线c 与直线a ,b 相交,且∠1+∠2=180° 求证: a ∥b .师生行为: (1)学生自主探索完成练习题. (2)投影展示学生 解题过程并请学生自评.在例题中通过基本事实证明出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后出示此练习题,再用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另一个 命题的正确性,再次体味欧式几何公理化的演绎范式.例题已知:如图,∠A0B + ∠B0C = 180° ,0E 平分∠A0B ,0F 平 分∠B0C .求证: 0E ⊥ 0F.~ 6 ~师生行为: (1)学生独立思量完成例题,如有艰难可同桌交流 探索. (2)投影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适时点 .通过具体例子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和数学推理的严密性.体味推理过程步步有据的重要性,突破本节 课的难点.练习请在下题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已知:如图,点B 、A 、E 在一条直线上,∠1 = ∠B . 求证:∠C = ∠2.证明: ∵ ∠1 = ∠B ( )∴ AD ∥ BC ( )∴ ∠C = ∠2 ( )变式一:已知:如图,点B 、A 、E 在一条直线上,∠1 = ∠2,∠EAC =拨~ 7 ~2∠B .求证: AD ∥ BC .变式二:已知:如图,点B 、A 、E 在一条直线上, AD ∥ BC ,∠B = ∠C . 求证:∠1 = ∠2.师生行为: (1)学生自主探索完成证明过程,同桌互评. (2)教师根据此题编出变式练习题,由学生完成完整的证明过程.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证明过程要步步有据. 变式练习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证明过程的书写,增强学生的推理论证意识,培养学 生的演绎推理习惯和能力.小结:请同学们静思一下,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师生行为: (1)学生思量后回答. (2)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 上,把学生反思与教师总结相结合,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完 整系统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先请同学回顾,然后教师通过PPT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学生将自我回顾与其融合,完善本节课知识体系.分层作业:必做题:课本P84 习题13.2 第5 、6 题.选做题:思量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反馈,选做题是对下节课知识的预习,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附:板书设计13.2.1 命题与证明~ 8 ~。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2.2命题与证明第2课时真假命题与定理课件新版湘教版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2.2命题与证明第2课时真假命题与定理课件新版湘教版
4.把经过证明为真的命题叫作__定__理____,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 题能被证明是___真_____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 理,这两个定理叫作互逆定理.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D ) A.同旁内角互补 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内角 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之和 D.同角的余角相等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解:如果两个角是钝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一定大于 180°, 它是真命题.
(2)判断命题“若a12<b12,则1a<1b”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 题,请举一个反例.
解:该命题是假命题,反例:a=-2,b=-1.(反例不唯一)
13.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 a,b,c 在同一平面内: ①a∥b;②a⊥c;③b⊥c; ④a⊥b. 请你用其中的两个作为条件,其中的一个作为结论.
11.下列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命题都是真命题的是( C ) A.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B.如果 a∥b,b∥c,那么 a∥c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若 ac2=bc2,则 a=b
1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将命题“两个钝角的和一定大于 180°”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并判断该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写出一个真命题,并说明它的正确性; 解:答案不唯一.如果 a⊥c,b⊥c,那么 a∥b. 理由:如图, 因为 a⊥c,b⊥c,所以∠1=90°, ∠2=90°,所以∠1=∠2,所以 a∥b.
13.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 a,b,c 在同一平面内: ①a∥b;②a⊥c;③b⊥c; ④a⊥b. 请你用其中的两个作为条件,其中的一个作为结论.
2.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常常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 讲道理(推理),得出其__结__论____成立,从而判断这个命题为 真命题,这个过程叫证明.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训练》(讲义及答案)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训练》(讲义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训练(讲义、随堂测试、习题)➢ 课前预习1.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证三角形全等需要找_____组条件,其中必须有_____.2. 在做几何题时,我们往往借助对图形的标注来梳理信息,进而把条件直观化,请学习下图中的标注.①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②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连接BD ,∠ABD =∠CDB ,∠ADB =∠CBD ,∠A =∠C .③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AO =OC ,BO =DO .D C BA ××AB CDOABCD图1图2图33. 数学推理中,有理有据地思考和表达是一项基本的数学素养,请走通思路后,完整书写过程.如图是一个易拉罐的纵截面示意图,易拉罐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AB ∥CD ),用吸管吸饮料时,若∠1=110°,求∠2的度数.➢ 知识点睛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已知:如图,在△ABC 与△A′B′C′中,∠C =∠C′=90°,AB =A′B′,AC =A′C′.321DC BA求证:△ABC ≌△A′B′C′.C'B'A'CB A证明:如图,在Rt △ABC 和Rt △A′B′C′中AB A'B'AC A'C'=⎧⎨=⎩(已知)(已知) ∴Rt △ABC ≌Rt △A′B′C′(HL )➢ 精讲精练1. 如图,AC =AD ,∠C ,∠D 是直角,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BC ________BD .D CBA 2. 如图,DE ⊥AB 于E ,DF ⊥AC 于F ,AE =AF ,则_____≌______,从而DE =______.ABCD EF3. 已知:如图,AB =CD ,AF =CE ,DE ⊥AC 于E ,BF ⊥AC 于F .求证:△ABF ≌△CDE .ABCDEF4.已知:如图,∠B=∠D=90°,如果要使△ABC≌△ADC,那么还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这个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ABC D ABCDE Fl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直线l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1和2,则EF的长为_________.6.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求证:△ACD≌△AED.E DC7. 已知: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AC ∥DF 且AC =DF ,BE =CF .求证:△ABC ≌△DEF .FE DC B A8.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 =∠ABC =90°,AB =BC ,E ,F 分别是AB ,AD 上的点,已知CE ⊥BF ,垂足为M . 求证:BE =AF .ABCDEFM9.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BC ,D 为AB 上一点,连接CD ,AE ⊥CD 于E ,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求证:CF =AE .10. 已知:如图,在△ABC 中,∠B =∠C =60°,D ,E ,F 分别为边BC ,AB ,AC 上的点,且BE =CD ,∠EDF =60°.求证:ED =DF .FED CBAAB DE F【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SAS,SSS,ASA,AAS3,边2.略3.解:如图∵AB∥CD∴∠1=∠3∵∠1=110°∴∠3=110°∵∠2+∠3=180°∴∠2=180°-∠3=180°-110°➢ 知识点睛 1. SAS ,SSS ,ASA ,AAS ,HL ➢精讲精练1. Rt △CAB ,Rt △DAB ,=2. Rt △AED ,Rt △AFD ,DF3. 证明:如图,∵DE ⊥AC ,BF ⊥AC ∴∠DEC =∠BFA =90° 在Rt △ABF 和Rt △CDE 中,AB CD AF CE =⎧⎨=⎩(已知)(已知) ∴Rt △ABF ≌Rt △CDE (HL ) 4. AB =AD ,HLBC =DC ,HL ∠BAC =∠DAC ,AAS ∠BCA =∠DCA ,AAS 5. 36. 证明:如图,∵DE ⊥AB ∴∠DEA =90° ∵∠C =90° ∴∠C =∠DEA ∵AD 平分∠BAC ∴∠CAD =∠EAD 在△ACD 和△AED 中C DEA CAD AED AD AD ∠=∠⎧⎪∠=∠⎨⎪=⎩(已证)(已证)(公共边) ∴△ACD ≌△AED (AAS ) 7. 证明:如图,21A BC DE F第8题图∵AC ∥DF∵BE =CF ∴BE +EC =CF +EC 即BC =EF在△ABC 和△DEF 中1 2 AC DF BC EF =⎧⎪∠=∠⎨⎪=⎩(已知)(已证)(已证) ∴△ABC ≌△DEF (SAS ) 8. 证明:如图,∵∠ABC =90° ∴∠ABF+∠MBC =90° ∵AE ⊥BF ∴∠CMB =90° ∴∠MBC +∠BCE =90° ∴∠ABF =∠BCE 在△ABF 和△BCE 中A EBC AB BC ABF BCE ∠=∠⎧⎪=⎨⎪∠=∠⎩(已知)(已知)(已证) ∴△ABF ≌△BCE (ASA )∴AF =B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9. 证明:如图,第9题图321A BDE F∵∠ACB =90° ∴∠1+∠2=90° ∵AE ⊥CD ,BF ⊥CD ∴∠F =∠AEC =90° ∴∠3+∠2=90° ∴∠1=∠3在△BCF 和△CAE 中1 3 F AEC BC CA ∠=∠⎧⎪∠=∠⎨⎪=⎩(已证)(已证)(已知) ∴△BCF ≌△CAE (AAS )∴CF =A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10. 证明:如图,∵∠B =60° ∴∠1+∠2=120° ∵∠EDF =60° ∴∠2+∠3=120° ∴∠1=∠3在△BDE 和△CFD 中1 3 BE CD B C ∠=∠⎧⎪=⎨⎪∠=∠⎩(已证)(已知)(已知) ∴△BDE ≌△CFD (ASA )∴ED =D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训练(随堂测试)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E 为AD 上一点,且BE =AC ,如果要使△BDE ≌△ADC ,那么还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这个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2. 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过点C 作 CF ⊥AD 于点F ,过点B 作B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 求证:CF =BE . 证明:如图,ED CB A 第10题图321A BCD E FF DCA【参考答案】1. DE =DC ,HLBD =AD ,HL ∠EBD =∠CAD ,AAS ∠BED =∠C ,AAS 2. 证明:如图,∵CF ⊥AD ,BE ⊥AD ∴∠CFD=∠BED =90° ∵D 为BC 边的中点 ∴CD =BD在△CFD 和△BED 中∴△CFD ≌△BED (AAS )∴CF =B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训练(习题)1 2 CFD BED CD BD ∠=∠⎧⎪=⎨⎪=⎩(已证)∠∠(对顶角相等)(已证)第2题图➢ 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CB ,∠ABC =90°.E 为正方形内一点,BE ⊥BF ,BE =BF ,EF 交BC 于点G . 求证:AE =CF . 【思路分析】 ① 读题标注:② 梳理思路:要证AE =CF ,可以把它们放在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观察发现,放在△ABE 和△CBF 中进行证明.要证全等,需要三组条件,其中必须有一组边相等. 由已知得,AB =CB ;BE =BF ;根据条件∠ABC =90°,BE ⊥BF ,推理可得∠1=∠2. 因此由SAS 可证两三角形全等.【过程书写】(在演草部分先进行规划,然后书写过程) 证明:如图 ∵BE ⊥BF ∴∠EBF =90° ∴∠2+∠EBC =90° ∵∠ABC =90° ∴∠1+∠EBC =90° ∴∠1=∠2在△ABE 和△CBF 中12AB CB BE BF =⎧⎪∠=∠⎨⎪=⎩(已知)(已证)(已知)∴△ABE ≌△CBF (SAS )∴AE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巩固练习11. 如图,PD ⊥AB ,PE ⊥AC ,垂足分别为点D ,E ,且PD =PE ,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AD =__________.21G FE DCB A GABC DEF第1题图第2题图12. 已知:如图,AB ⊥BD 于点B ,CD ⊥BD 于点D ,如果要使△ABD ≌△CDB ,那么还需要添加一组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13. 已知:如图,C 为BD 上一点,AC ⊥CE ,AC =CE ,∠ABC =∠CDE =90°.若AB =4,DE =2,则BD 的长为______.14. 已知:如图,点A ,E ,F ,B 在同一条直线上,CE ⊥AB 于点E ,DF ⊥AB 于点F ,BC =AD ,AE =BF . 求证:△CEB ≌△DFA .15. 如图,点C ,F 在BE 上,∠1=∠2,BF =EC ,∠A =∠D .求证:△ABC ≌△DEF .PEDCBADC B A ED CBAF E DC BA16. 已知: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C =BD ,BE ∥CF 证:△ABE ≌△DCF .17. 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点D ,E ,AD 与CE 相交于点H ,AE =CE . 求证:AH =CB .FDCBA HEA➢思考小结1.要证明边或者角相等,可以考虑边或者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要证明三角形全等,需要准备_____组条件,其中有一组必须是_______相等.2.阅读材料我们是怎么做几何题的?例1:已知:如图,AB=AD,AC=AE,∠BAE=∠DAC.求证:∠B=∠D.EBC A第一步:读题标注,把题目信息转移到图形上(请把条件标注在图上)第二步:分析特征走通思路①要求∠B=∠D,考虑放在两个三角形里面证全等,把∠B放在△ABC中,把∠D放在△ADE中,只需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②要证明△ABC≌△ADE,需要找三组条件,由已知得AB=AD,AC=AE,还差一组条件,根据∠BAE=∠DAC,同时加上公共角∠CAE,可得∠BAC=∠DAE,利用SAS可得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三步:规划过程过程分成三块:①由∠BAE=∠DAC,可得∠BAC=∠DAE;②由SAS得△ABC≌△ADE;③由全等得∠B=∠D.第四步:过程书写【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Rt△ADP,Rt△AEP,AE2.AD=CB,HLAB=CD,SAS∠A=∠C,AAS∠ADB=∠CBD,ASA3. 64.证明:如图,∵CE ⊥AB ,DF ⊥AB ∴∠CEB =∠DFA =90° ∵AE =BF ∴AE +EF =BF +EF 即AF =BE在Rt △CEB 和Rt △DFA 中BC AD BE AF =⎧⎨=⎩(已知)(已证) ∴Rt △CEB ≌Rt △DFA (HL ) 5. 证明:如图,∵BF =EC ∴BF +FC =EC+FC 即BC =EF在△ABC 和△DEF 中1 2 A D BC EF =⎧⎪=⎨⎪=⎩∠∠(已知)∠∠(已知)(已证) ∴△ABC ≌△DEF (AAS ) 6. 证明:如图,∵AC =BD ∴AC -BC =BD -BC 即AB =DC ∵BE ∥CF ∴∠1=∠2 ∵∠1+∠3=180° ∠2+∠4=180° ∴∠3=∠4 ∵AE ∥DF ∴∠A =∠D在△ABE 和△DCF 中3 4 AB DC A D =⎧⎪=⎨⎪=⎩∠∠(已证)(已证)∠∠(已证) ∴△ABE ≌△DCF (ASA ) 7. 证明:如图,第5题图4321A B CDF∵AD ⊥BC ∴∠ADC =90° ∴∠1+∠2=90° ∵CE ⊥AB∴∠AEH =∠CEB =90° ∴∠3+∠4=90° ∵∠2=∠4 ∴∠1=∠3在△AEH 和△CEB 中3 1 AEH CEB AE CE =⎧⎪=⎨⎪=⎩∠∠(已证)(已知)∠∠(已证) ∴△AEH ≌△CEB (ASA )∴AH =C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思考小结1. 全等;3,边第6题图3124AB DEH。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附习题)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附习题)

用符号语言表达:
在△ABC 与 △ A′B′C′中, AB =A′B′,
∵ AC =A′C′, BC =B′C′,
∴ △ABC ≌△A′B′C′ (SSS).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
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练习 定理的几何表述:
如图,在△ABC和△DEF中, ∵AB = DE,AC = DF,BC = EF, ∴△ABC≌△DEF.(特别注意对应 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A′
画法:
B′
C′
(1)画线段 B′C′=BC ;
(2)分别以 B′、C′为圆心,BA、CA 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 A′;
(3)连接线段 A′B′,A′C′.
得出结论
思考 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 语言描述一下吗?
可以得到以下基本事实: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边边边”或“SSS”.
即DF = AB.
BC DE,
在△ABC和△FDE中, AC FE,
AB FD,
∴△ABC ≌ △FDE(SSS).
基础巩固
随堂演练
1.如图,△ABC中,AB = AC,EB = EC,则 由SSS可以判定( B )
A.△ABD≌△ACD B.△ABE≌△ACE C.△BDE≌△CDE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即BC = EF,在△ABC 和△DEF 中,
AB DE,
AC
DF,
BC EF,
∴△ABC≌△DEF(SSS).
∴∠A =∠D.
拓展延伸 4.已知∠AOB,点C是OB边上的一点,用尺
规作图,画出经过点C与OA平行的直线.
解:作图如图所示:
作法:(1)以点 O 为圆心,任 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于点 D,E; (2)以点 C 为圆心,OD 长为 半径画弧,交OB 于点 F; (3)以点 F 为圆心,DE 长为 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 相交于点 P ; (4)过C,P 两点作直线,直 线 CP 即为要求作的直线.

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习题课授课方案(终稿)一、教材依照:采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复习题 11 拓广研究第 12 题改编“中线”为“高”。

二、设计思想:1、授课指导思想:表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初二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节课研究的是怎样从运动的角度来对待三角形全等证明的问题,经过类比迁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在授课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由特别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浸透,这有益于学生数学思想能力的提高。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对今后学好几何证明打下必然的基础。

3、设计理念:(1)、让学生经过主动参加、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着手、动脑,学会察看、发现、分析、概括的学习方法,创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想的主动性。

(2)、重视知识的产生、转变和迁移的过程,重申对问题的分析、办理,浸透数学思想。

(3)、给学生供应研究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同时增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4)引导学生从实责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回顾所学的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快乐的学习数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己有必然的认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对简单的几何证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还有点困难这有一个学生学习上数学思想的转变过程。

由于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生的学习涵养宽泛较低,授课中面对大多数学生,因此,授课起点不易定得太高,而选择引导学生从特别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想经过剪纸活动去探望证明路子,降低授课难度,这也完好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学习目标:1、知识技术:经历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HL ”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见解,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在详尽情境中。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最新教育文档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最新教育文档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很重要,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是什么呢?下面是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跟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对过后您做的对吗?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表示“森哥马”,§,¤,♀,∮,≒ ,均表示本章节内的类似符号。

§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1.1知识技能1.(1)x=l0;(2)x=12.2.面积为60cm:,(由勾股定理可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 问题解决12cm2。

1.2知识技能1.8m(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m,一条直角边为6m,求另一边长).数学理解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联系拓广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堂练习12cm、16cm.习题1.3问题解决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剪下△OBC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 F’和△D’F’C’的位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 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正方形ABOF和正方形CDEO的面积和。

即(B’C’)2=AB2+CD2:也就是BC2=a2+b2。

,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l.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随堂练习l.(1) (2)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有4个直角三角影.(根据勾股定理判断)数学理解2.(1)仍然是直角三角形;(2)略;(3)略问题解决4.能.§1.3 蚂蚁怎样走最近13km提示:结合勾股定理,用代数办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本题的技巧所在习题 1.5知识技能1.5lcm.问题解决2.能.3.最短行程是20c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1.11、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分别是:ABC ADC ABE AEC ADE ABD ∆∆∆∆∆∆、、、、、2、2种,每三条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

3、略4、(1)EC ;BC(2)∠DAC ;∠BAC(3)∠AFC(4)1/2BC ·AF5、C6、(1)当长为6 cm 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 ,底边长为20-12=8(cm),因为6+6>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cm ,8cm(2)当长为6 cm 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 因为6+7>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cm ,7cm7、(1)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 因为5+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因为6+5>6 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8、1:29、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又DE//AC,所以∠DAC=∠1又DF//AB,所以∠DAB=∠2所以∠1=∠210、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习题11.21、(1)x=33(2)x=60(3)x=54(4)x=602、(1)一个直角,因为如果有两个直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了(2)一个钝角,如果有两个钝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了(3)不可以,如果外角是锐角,则它的邻补角为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而不是直角三角形了3、∠A=50°,∠B=60°,∠C=70°4、70°5、解:∵AB//CD,∠A=40°,∴∠1=∠A=40°∵∠D=45°,∴∠2=∠1+∠D=40°+45°=85°6、解:∵AB//CD,∠A=45°,∴∠1=∠A=45°∵∠1=∠C+∠E,∴∠C+∠E=45°又∵∠C=∠E,∴∠C+∠C=45°∴∠C=22.5°7、解:因为∠ABC=80°-45°=35°又∠BAC= 45°+15°=60°,所以∠C =180°-35°-60°=85°8、解:∠BDC=∠A+∠ACD=62°+35°=97°,∠BFD=180°-∠BDC-∠ABE=180°-97°-20°=63°9、解:因为∠A+∠ABC+∠ACB=180°,∠A=100°所以∠ABC+∠ACB=180°-∠A=180°-100°=80°又因为∠1=∠2,∠3=∠4,所以∠2=1/2∠ABC,∠4=1/2∠ACB所以∠2 +∠4=1/2(∠ABC+∠ACB)=1/2×80°=40°所以x=180°-(∠2+∠4) =180°-40°=140°,所以x=140°10、180°;90°;90°11、证明:因为∠BAC是△ACE的一个外角所以∠BAC=∠ACE+∠E又因为CE平分∠ACD,所以∠ACE= ∠DCE所以∠BAC=∠DCE+∠E又因为∠DCE是△BCE的一个外角所以∠DCE=∠B+∠E所以∠BAC=∠B+ ∠E+∠E=∠B+2∠E习题11.31、图略,共9条2、x=120;x=30;x=753、多边形的边数3456812内角和180°360°540°720°1080°1800°外角和360°360°360°360°360°360°4、108°;144°5、九边形6、(1)三角形(2)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n-2)×180=2×360,解得n=6,所以这个多边形为六边形7、AB//CD,BC//AD8、(1)是,BC⊥CD,所以⊥BCD=90°,又因为⊥1=⊥2=⊥3,所以⊥1=⊥2=⊥3=45°,⊥C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O是⊥DCB的平分线,所以CO是⊥BCD的高(2)CO⊥BD,所以AO⊥BD,即⊥4+⊥5=90°,又因为⊥4=60°,所以⊥5=30°(3)已知⊥BCD= 90°,⊥CDA=⊥1+⊥4=45°+60°=105°,⊥DAB=⊥5+⊥6=2×30°=60°,又因为⊥BCD+⊥CDA+⊥CBA+⊥DAB=360°所以⊥CBA=105°9、解:因为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所以⊥E=((5-2)×180°)/5=108°,所以⊥1=⊥2=1/2(180°-108°)=36°,同理⊥3=⊥4=36°,所以x=108-(36+36)=3610、解:平行;BC与EF有这种关系因为六边形ABCDEF的内角都相等所以⊥B=((6-2)×180°)/6=120°因为⊥BAD=60°,所以⊥B+⊥BAD=180°,所以BC//AD因为⊥DAF=120°-60°=60°,所以⊥F +⊥DAF=180°所以EF//AD,所以BC//EF同理可证AB//DE复习题111、解:因为S⊥ABD=1/2BD,AE=5cm2,AE=2 cm,所以BD=5cm 又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DC=BD=5cm,BC=2BD=10cm2、x=40;x=70;x=60;x=100;x=1153、多边形的边数:17;25内角和:5×180°;18×180°外角和都是360°4、5条,6个,相等900°5、76、证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1+42°=180°又因为⊥A+10°=⊥1,所以⊥A十⊥A+10°+42°=180°,则⊥A=64°因为⊥ACD=64°,所以⊥A=⊥AC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7、解:⊥⊥C+⊥ABC+⊥A=180°,⊥⊥C+⊥C+1/2⊥C=180°,解得⊥C=72°又⊥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90°-72°=18°8、解:⊥DAC=90°-⊥C= 20°⊥ABC=180°-⊥C-⊥BAC=60°又⊥AE,BF是角平分线⊥⊥ABF=1/2⊥ABC=30°,⊥BAE=1/2⊥BAC=25°⊥⊥AOB=180°-⊥ABF-⊥BAE=125°9、BD;PC;BD+PC;BP+CP10、解:因为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所以⊥B=⊥C=((5-2)×180°)/5=108°又因为DF⊥AB,所以⊥BFD=90°在四边形BCDF中,⊥CDF+⊥BFD+⊥B+⊥C=360°所以⊥CDF=360°-⊥BFD-⊥B-⊥C=360°-90°-108°-108°=54°11、证明:(1)因为BE和CF是⊥ABC和⊥ACB的平分线所以⊥1=1/2⊥ABC,⊥2=1/2⊥ACB因为⊥BGC+⊥1+⊥2 =180°所以BGC=180°-(⊥1+⊥2)=180°-1/2(⊥ABC+⊥ACB)(2)因为⊥ABC+⊥ACB=180°-⊥A由(1)得,⊥BGC=180°-1/2(180°-⊥A)=90°+1/2⊥A12、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A+⊥C=360°因为⊥A=⊥C=90°所以⊥ABC+⊥ADC= 360°-90°-90°=180°又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所以⊥EBC=1/2⊥ABC, ⊥CDF=1/2⊥ADC所以⊥EBC+⊥CDF=1/2(⊥ABC+⊥ADC)=1/2×180°=90°又因为⊥C=90°,所以⊥DFC+⊥CDF =90°所以⊥EBC=⊥DFC,所以BE//DF习题12.11、对应边:AC和CA对应角:⊥B和⊥D,⊥ACB和⊥CAD,⊥CAB和⊥ACD2、对应边:AN和AM,BN和CM对应角:⊥ANB和⊥AMC,⊥BAN和⊥CAM3、66°4、(1)对应边FG和MH,EF和NM,EG和NH对应角⊥E和⊥N,⊥EGF和⊥NHM(2)由(1)得NM=EF=2.1cm,GE=HN=3.3 cm所以HG=GE-EH=3.3-1.1=2.2cm5、解:⊥ACD=⊥BCE,⊥⊥ABC⊥⊥DEC,⊥⊥AC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CB-⊥ACE=⊥DCE-⊥ACE(等式的基本性质)6、(1)对应边:AB和AC,AD和AE,BD和CE对应角:⊥A和⊥A,⊥ABD和⊥ACE,⊥ADB和⊥AEC(2)因为⊥A=50°,⊥ABD=39°,⊥AEC⊥⊥ADB所以⊥ADB=180°- 50°- 39°=91°,⊥ACE=39°又因为⊥ADB=⊥1+⊥2+⊥ACE,⊥1=⊥2所以2⊥1+39°=91°,所以⊥1= 26°习题13.11、都是轴对称图形,图略2、略3、有阴影的三角形与1,3成轴对称;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共有2条对称轴4、⊥A'B'C'=90°,AB=6cm5、全等;不一定6、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D=CD,CE=AE=3cm又⊥⊥ABD的周长为13cm⊥AB+BD+AD=13cm,AB+BD+CD=13cm,AB+BC=13cm⊥AB+BC+AC=AB+BC+AE+CE=13+3+3=19cm故⊥ABC的周长为19cm7、是,2条8、直线b,d,f9、证明:⊥OA=OC,⊥A =⊥C,⊥AOB=⊥COD⊥⊥AOB⊥⊥COD,⊥OB=OD⊥BE=DE,⊥OE垂直平分BD1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公路的交点是公共汽车站所建的位置11、AB和A'B'所在的直线相交,交点在L上;BC和B'C'所在的直线也相交,且交点在L上;AC和A'C'所在的直线不相交,它们所在的直线与对称轴L平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如果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如果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不相交,则与对称轴平行12、发射塔应建在两条高速公路m和n形成的角和平分线与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上,图略13、证明:(1)∵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又∵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PB=PC,∴PA=PB=PC(2)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这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习题13.21、略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依次为:(3,-6),(-7,-9),(6,-1),(-3,5),(0,-10)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依次为:(-3,6),(7,9),(-6,-1),(3,-5),(0,-10)3、B(1,-1),C(-1,-1),D(-1,1)4、略5、关于x轴对称;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关于y轴对称;先关于x轴作轴对称,再关于y轴作轴对称6、7、略习题13.31、(1)35°,35°(2)解:80°的角是底角时,那么另一个底角为80°,顶角为180°-80°-80°=20°80°的角是顶角时,两个底角相等,均为1/2(180°-80°)=50°所以另外两个角是20°,80°或50°,50°2、证明:⊥AD⊥BC,⊥⊥ADB=⊥DBC又⊥BD平分⊥ABC,⊥⊥ABD=⊥DBC⊥⊥ABD=⊥ADB,⊥AB=AD3、解:⊥五角星的五个角都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每个底角的度数是1/2×(180°- 36°)=72°⊥⊥AMB=180°-72°=108°4、解:⊥AB=AC,⊥BAC=100°⊥⊥B=⊥C=1/2(180°-⊥BAC)=1/2×(180°-100°)=40°又⊥AD⊥BC,⊥⊥BAD=⊥CAD=1/2⊥BAC=1/2×100°=50°5、证明:⊥CE//DA,⊥⊥A=⊥CEB又⊥⊥A=⊥B,⊥⊥CEB=⊥B⊥CE=CB,⊥⊥CEB是等腰三角形6、证明:⊥AB=AC⊥⊥B=⊥C,又⊥AD=AE⊥⊥ADE=⊥AED,⊥⊥ADB=⊥AEC在⊥ABD和⊥ACE中,有⊥B=⊥C,⊥ADB=⊥AEC,AB=AC⊥⊥ABD⊥⊥ACE(AAS),⊥BD=CE7、解:∵AB=AC,∠=40°∴∠ABC=∠C=1/2×(180°-40°)=70°又∵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A=∠ABD=40°∴∠DBC=∠ABC-∠ABD=70°-40°=30°8、略9、解:对的,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重合10、证明:⊥BO平分⊥ABC,⊥⊥MBO=⊥CBO⊥MN⊥BC,⊥⊥BOM=⊥CBO,⊥⊥BOM=⊥MBO⊥BM=OM,同理CN=ON⊥AM+MN+AN=AM+OM+ON+AN=AM+BM+CN+AN=AB+AC即⊥AMN的周长等于AB+AC11、解:⊥⊥NBC=84°,⊥NAC=42°,⊥MBC=⊥NAC+⊥C即84°=42°+⊥C,⊥⊥C=42°,⊥BC=BA又⊥BA=15×(10-8)=30(n mile)⊥BC=30n mile,即从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30n mile12、13略14、解:∵PQ=AP=AQ,∴△APQ是等边三角形∴∠APQ=∠AQP=∠PAQ=60°又∵BP=AP,∴∠BAP=∠B又∵∠BAP+∠B=∠AOQ=60°,∴∠BAP=∠B=30°同理∠CAQ=30°所以∠BAC=∠BAP+∠PAQ+∠CAQ=30°+60°+30°=120°15、略复习题131、1,2,4,5,6是2、略3、证明:连接BC,⊥点D是AB的中点,CD⊥AB⊥AC= BC,同理,AB=BC⊥AC=AB4、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点B与点E关于y轴对称;点C与点E不关于x轴对称,因为它们的纵坐标分别是3,-2,不互为相反数5、⊥D=25°,⊥E=40°,⊥DAE=115°6、证明:⊥AD=BC,BD=AC,AB=AB⊥⊥ABD⊥⊥BAC,⊥⊥C=⊥D又⊥⊥DEA=⊥CEB,AD=BC⊥⊥ADE⊥⊥BCE,⊥AE=BE⊥⊥EAB是等腰三角形7、证明:⊥在⊥ABC中,⊥ACB=90°⊥⊥A+⊥B=90°⊥⊥A=30°,⊥⊥B=60°,BC=1/2AB⊥⊥B+⊥BCD=90°,⊥⊥BCD=30°⊥BD=1/2BC,⊥BD=1/2×1/2AB=1/4AB8、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右6条对称轴,正八边形有8条对称轴,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9、(1)(4)是轴对称;(2)(3)是平移;(1)的对称轴是y轴;(4)的对称轴是x轴;(2)中图形I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形⊥;(3)中图形I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形⊥10、证明:因为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于AB,AC 于点E,F,所以DE= DF,⊥DEA= ⊥DFA= 90°又因为DA=DA,所以Rt⊥ADE⊥Rt⊥ADF所以AE=AF,所以AD垂直平分EF1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60°又⊥AD= BE=CF,⊥BD=CE=AF⊥⊥ADF⊥⊥BED⊥⊥CFF,⊥DF=ED=FE所以⊥DEF是等边三角形12、略13、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ABC=⊥ACB=60°,⊥ABD=⊥DBC=1/2⊥ABC=30°⊥⊥ACB=⊥CEB+⊥CDE ,⊥⊥CED=1/2⊥ACB=30°⊥⊥DBC=⊥CED ,⊥DB=DE14、15略习题14.126310108646543)2(11a b a a a x b )不对,()不对,()不对,()不对,(不对,)不对,、(248334616-22a b a q p x 、、、、- 8753231094.446-183⨯-、、、、y x b a y xaa a ab ab b a x x b ab 4618510228-42322233++-+--+、、、、33232222;842;5214;483;6161;1895y x x x x y y x x x x x x --+--+-++-++-、 2222343121;43;16;4;16b a ab x x p m x ab ++-+--;、 021,-272==+=时,原式当、原式x x x 82;15125-822-+-x x x 、B 30289⨯、6101.5810⨯、13、2323253103103)32()2()2()2(222b a n m n m n m n m =⋅=⋅=⋅=+ 14、938;1>=x x 习题14.2 999996;3999999;425;94;1;9412222222b b a y x y x ----、9604;3969;94249;144;92416;2520422222222b ab a m m y xy x b ab a +-+++-++、168;961244;12;2458532422222+-++-+--++--x x y x y xy x y xy x x x 、2121,31,101242=-==+=时,原式当、原式y x y xy 5、5cm6、224)2()2()2(222ab a b a b a πππππ=⨯=--+ 7、19 8、778<x 9、61,23-==y x习题14.3)2)(3();23(q p 2)4(3);23(512---+-+m a q p c a bc a a )(;、))((3);127.0)(127.0();2)(2(3);61)(61(2y x y x p p y x y x b b -+-+-+-+、222222)(;)85(;)()21(;)7(;)15(3c b a a m n y m t ++--+-+、 4、314;5105.08⨯ ))((3;)2();2)(2(;)(522y x y x a y x y p p b a -+---++、 6、2207、222cm 84.1754=-r R ππ8、)1(4)2()1(4222222-=---=-⨯x x x x x 或 9、12±=m10、略11、)35)(35();2)(2(-+-+x x x x复习题14 39204;96.3599;12444;55;344;4122242297+--++--+y x y xy x x x b ab a y x 、xz y x a a b ---87;232;94;322252、 22)233(;)2();(2);45)(45(3+----+y x b a b a x y x y x 、 )(t 101.248412⨯、)(28.622)1(275km R R ≈=-+πππ、3232;46;4;298622-+---+xy z yz y x x 、 222)2(;)3();12)(12)(14();3)(3(7b a y x y x x x x x x +---++-+、17;4822=+=y x xy 、9、370.32(t )10、(1)规律:3×9-2×10=7;14×8-7×15=7(2)是有同样规律(3)设左上角数字为n ,其后面数字为n+1,其下面数字为n+7,右下角数字为n+8,则(n+1)(n+7)-n(n+8)=n2+7n+n+7-n2-8n=711、证明:∵(2n+1)2-(2n -1)2=[(2n+1)+(2n -1)][(2n+1)-(2n -1)]=4n ×2=8n ,又∵n 是整数,∴8n 是8的倍数∴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12、略习题15.1分式万字;、;11;/2.0101201--+t h km x n m nm n m b b a b a c m a x x y x b x -++-+++-,2,,3,1512),(43,3,122分式:、整式: 3、x ≠0;x ≠3;x ≠-5/3;x ≠±44、(1)(2)都相等,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可求出5、yx n m b a x y 2;34;2;52-- 263;23;516-++x b a a c b x ;、)32)(32(9124,)32)(32(2;)(22,)(2;3,318;69,62722222222222-++--+++-m m m m m m mn y x xy y x y x b a ac b a bc y x y xy 、8、(1)x ≠0且x ≠1(2)x 取任意实数 min 10120-120009+ωω、 10、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为n/m ,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为(2n+q)/(m+p)11、解:大长方形的面积为222b ab a ++因为大长方形的长为2(a+b ) 则大长方形的宽为)(2)(2222m b a b a b ab a +=+++ 12、正确;不正确,正确答案为x y x-13、a b a b x -≠==且5;1习题15.2xy m n xz y c a 4;;21;412-、 xy x x x x x y x b a a -++---;6;)2(32;122、 abz y x b 45;;2;2534262-、 xa x x -13;11;1)1(314++-;、 yx y x y p mn n p m ab 81;)(27;20158;10752232++-、)(322;823;)(;622224333222b a ab b a y x y x y x y x a b a b -++++-+、n mb a yz x ab 12;27;2;673323--、-7-7-5-5103.01105.67102108⨯⨯⨯;;;、-8-510109;、)(10km mq nptt q p m n =⋅⋅、倍、3-m 10m11)(33122t a a m+、)/(2132h km t t n-、)(5.02)5.0(14h n n n --、))()(()()()(;15222222a c c b b a c b b a a c mnp n m p ----+-+-++、15、略习题15.31、x=3/4;x=7/6;无解;x=4;x=-3;x=1;x=-6/7;12、(1)方程两边同乘x -1,得1+a( x -1) =x -1去括号,得1+ax -a=x -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a -1)x=a -2因为a≠1,所以a -1≠0方程两边同除以a-1,得x=(a-2)/(a-1)检验:当x=(a-2)/(a-1)时,x-1=(a-2)/(a-1)-1= (a-2-a+1)/(a-1)=(-1)/(a-1)≠0所以x=(a-2)/(a-1)是原方程的解(2)方程两边同乘x(x+1),得m(x+1) -x=0去括号,得mx+m-x=0移项,得(m-1)x=-m因为m≠1,所以m-1≠0方程两边同除以m-1,得x=(-m)/(m-1)检验:因为m≠0,m≠1,所以x(x+1)=-m/(m-1)×[-m/(m-1)+1]=m/[(m-1)2]≠0所以x=-m/(m-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3、解:设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3x km/h,4x km/h列方程,得6/3x+1/3=10/4x解得x=3/2经检验知x=3/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则3x=9/2,4x=6答: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9/2 km/h,6 km/h4、A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90kg,B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60kg5、解:设李强单独清点完这批图书需要x h,张明3 h清点完这批图书的一半,则每小时清点这批图书的1/6,根据两人的工作量之和是总工作量的1/2,列方程得:1.2×(1/x+1/6)=1/2,解得x=4经检验知x=4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如果李强单独清点这批图书需要4 h6、解:因为小水管的口径是大水管的1/2,那么小水管与大水管的横截面积比为S小/S大=πr2/[π(2r)2]=1/4.设小水管的注水速度为xm3/min,那么大水管的注水速度为4xm3/min由题意得(1/2 V)/X+(1/2 V)/4x=t,解得x=5V/8t经检验,x=5V/8t是方程的根,它符合题意所以4x=5V/2t答:小水管的注水速度为5V/8tm3/min,大水管的注水速度为5V/2tm3/min7、解:设原来玉米平均每公顷产量是xt,则现在平均每公顷产量是(x+a)t,根据增产前后土地面积不变列方程,得m/x=(m+20)/(x+a)解得x=ma/20检验:因为m,a都是正数,x=ma/20时,x(x+a)≠0所以x=ma/2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原来和现在玉米平均每公顷的产量是ma/20t与(ma/20+a)t 8、解:设第二小组速度为x m/min,则第一小组速度为1. 2x m/min由题意,得450/x-(450 )/1.2x=15,解得x=5检验:当x=5时,1.2x≠0,所以x=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此时1.2x=1.2×5=6 (m/min)答:两小组的攀登速度分别为6 m/min,5 m/min设第二小组的攀登速度为x m/min,那么第一小组的攀登速度为ax m/min根据题意得h/x=h/ax+t方程丙边同乘ax,得ha=h+atx解得x=(ha-h)/at经检验x=(ha-h)/at是原分式方程的解,(ha-h)/at·a=(ha-h)/t答:第一小组的攀登速度是(ha-h)/tm/min第二小组的攀登速度是(ha-h)/atm/min9、解:一飞机在顺风飞行920 km和逆风飞行680 km共用去的时间,正好等于它在无风时飞行1600 km用去的时间.若风速为40 km/h,求飞机在无风时飞行的速度设飞机在无风时的飞行速度为xkm/h,则顺风速度为(x+ 40) km/h,逆风速度为(x-40) km/h根据题意列方程得:920/(x+40)+680/(x-40)=(1 600)/x解得x=800/3检验:x=800/3时,x(x+40) (x-40)≠0所以x=800/3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飞机在无风时的飞行速度为800/3krn/h复习题152)(2;;51;115;312b a ab y x z a n b a x +++分式:、整式: 2629622222229;;42442;1;2422zy x y x v u uv v u yx t s st s ---+-+-、 2224222;;1;1;168;161642;163y x ba b b a x x qr r q p x x x b -+--++-+-;、 6354-=x 、无解; 5、232;212≠±≠-≠-≠x x x x 且且 6、的值的值;小于;大于2212- 7、当x=-7时,11)2(3)1(2---+x x 与的值相等8、设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 台机器,则原计划每天生产(x -50)台机器 根据题意600/x=450/(x -50),解得x= 200检验:当x=200时,x(x - 50)≠0所以x=2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现在平均每天生产200台机器9、设一个农民人工收割小麦每小时收割xhm2,则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50xhm2.根据题意,得10/150x=10/100x -1,解得x=1/30.经检验知x=1/3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150x=150×1/30=5(hm2).答:这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5hm2小麦10、设前一小时的平均行驶速度为x km/h ,则一小时后的平均速度为1.5x km /h根据题意,得180/x=1+(180-x)/1.5x+40/60,解得x=60经检验知x=6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为60 km /h-0.22.3,33121,1111=-=+===+--=时,原式当原式;时,原式当、原式x x x x x )(2,)()(2122222r R r R S a S r R r R a -+-==-+-πππ所以、13、不能为0,此时式子没有意义。

沪科版八数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知能素养专题四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模型归纳(习题课件)

沪科版八数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知能素养专题四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模型归纳(习题课件)
第8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EAD=∠CAE-∠CAD 1
=2(180°-x-y)-(90°-y) 11
=2y-2x, ∵AD⊥BC,FM⊥BC,∴AD∥FM,∴∠EFM=∠EAD,∴∠EFM=12y-12x.
第9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类型二: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 【模型展示】 如图,BO,CO 分别是∠ABC,∠ACB 的 n 等分线(∠OBC =1n∠ABC,∠OCB=1n∠ACB)⇒∠O=180°-1n(180°- ∠A),特别需要注意:当 n=2 时(角平分线),∠O=90°
1 +2∠A,此结论可用来快速解小题.
第 10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4.(赵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 O, (1)若∠ABC=40°,∠ACB=60°,则∠BOC=131030° °; (2)若∠ABC+∠ACB=110°,则∠BOC=12125°5°; (3)若∠A=84°,则∠BOC=131232° °; (4)若∠BOC=120°,则∠A=6060° °; (5)若∠A=n°,则∠BOC=909°0°++1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7.如图,在△ABC 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 线交于点 E,求∠E 的度数.
第 19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解:∵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 E, ∴∠EAC=12∠DAC,∠ECA=12∠ACF. 又∵∠B=47°,∠B+∠1+∠2=180°, ∴∠1+∠2=180°-47°=133°, ∴∠DAC+∠ACF=360°-(∠1+∠2)=227°, ∴∠EAC+∠ECA=12∠DAC+12∠ACF=12(∠DAC+∠ACF)=113.5°, ∴∠E=180°-113.5°=66.5°.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课件 第15章 教材习题课件15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课件 第15章 教材习题课件15

∴ x=15.
E
即∠EDC= 15°.
B
D
C
8. 已知:如图,AD是△ABC的中线,∠1=2∠2.
CE⊥AD,BF⊥AD,点E, F为垂足. 求证:
EF=BD .
A
解:∵∠1=2∠2,∠1+∠2=180°, E
∴∠1=120°,∠BDF=∠2=60°.
12
又∵CE⊥AD,BF⊥AD, B
D
C
F
∴∠CED=∠BFD=90°,
∴∠A=∠B=∠C,AB=BC=AC.
∵AF=BD=CE,
∴AB-AF=BC-BD=AC-CE,B
D
E C
即BF=AE=CD. 在△BDF与△AFE中,A
BF AE,(已证)
∵ B A,(已证) BD AF ,(已知)
F E
∴△BDF≌△AFE.(SAS) B
C
∴DF=FE. 同理可得DF=DE,
∵∠ABC=∠ACB=15°,∴∠CAD=30°,
∴在Rt△ACD中, CD= 1AC=a.即腰上的高为a. 2a A
D
2a
2
B
C
10. 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C,CA上,BE=CF,AE与BF交于点G.
求∠AGF的度数 .
A
解:∵△ABC为等边三角形,
∴AB=BC,∠ABE=∠BCF=60°.
和△CBN是等边三角形,AN交CM于点E,
BM交CN于点F .
N
求证:(1)CE=CF;
M
EF
A
C
B
证明:(1)∵△ACM和△CBN是等边三角形,
∴AC =MC,CN =CB,∠ACM=∠BCN=6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数学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目录
0002页 0103页 0168页 0243页 0348页 0381页 0434页 0466页 0493页 0641页 0760页 0798页 0828页 0891页 0953页 1043页 1073页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数学活动 复习题11 12.1 全等三角形 信息技术应用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数学活动 复习题12 13.1 轴对称 信息技术应用 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数学活动 复习题13 14.1 整式的乘法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数学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信息技术应用 探究三角形全等 的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数学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复习题1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பைடு நூலகம்.1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方法专题 特殊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方法专题 特殊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3)由(1)知 AD=AF,由(2)知 DE=EF,∴AE 平分∠DAF.
类型五 用“倍长中线法”构造等腰三角形
7.如图,在△ABC中,AD为中线,E为AB上一点,AD,CE交于点F,且 AE=EF.求证:AB=CF.
证明:延长 AD 至点 G,使 DG=AD,连接 CG. ∵AD 为中线,∴BD=CD.在△ABD 与△GCD 中,A∠D=ADGBD=,∠GDC,
∠ACB=∠PDC=60°.∵DB=DE,∴∠DBC=∠DEC.∵DP∥BC,∴∠PDB=∠DBC,
∴∠PDB=∠DEC.在△BPD 和△DCE 中,∠∠PP=DB∠=D∠CED,EC,∴△BPD≌△DCE(AAS), DB=DE,
∴PD=CE,∴AD=CE.
类型四 用“延长法”构造等腰三角形 6.如图,AB∥CD,∠1=∠2,AD=AB+CD.求证: (1)BE=CE; (2)AE⊥DE; (3)AE平分∠DAF.
在△BPD 和△DCE 中,∠∠PBDPBD==∠∠CDECDE,,∴△BPD≌△DCE(AAS),∴PD=CE,∴AD=CE. DB=DE,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过点 D 作 DP∥BC,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P.
∵△ABC 是等边三角形,由(1)得△APD 是等边三角形,AP=PD=AD,∠P=∠ABC=
BD=CD, ∴△ABD≌△GCD(SAS),∴AB=CG,∠G=∠EAF. ∵AE=EF,∴∠EAF=∠AFE=∠CFD, ∴∠G=∠CFD,∴CG=CF,∴AB=CF.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2.5.622.5.6F riday, May 06, 2022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9:35:4009:35:4009:355/6/2022 9:35:40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2.5.609:35:4009:35May-226-May-22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9:35:4009:35:4009:35Fri day, May 06, 2022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2.5.622.5.609:35:4009:35:40May 6, 2022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 上午9时 35分40秒09:35:4022.5.6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2年5月 上午9时35分22.5.609:35May 6, 2022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9时35分 40秒09:35:406 May 2022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9时35分40秒 上午9时35分09:35:4022.5.6

13.1.2 三角形中角的关系-2020秋沪科版(安徽)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课件(共21张PPT)

13.1.2 三角形中角的关系-2020秋沪科版(安徽)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课件(共21张PPT)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可得∠A+∠ADB+∠ABD=180°, 所以可以知道∠CDB+∠CBD=180°-140°=40°. 又因为∠DCB+∠CDB+∠CBD=180°, 所以∠DCB=180°-40°=140°. 这说明若零件合格,则∠DCB=140°,而李师傅量得∠DCB= 142°,所以可以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第2课时 三角形中角的关系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核心必知 1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 180°
1C
2C
3A
4 50° 5 见习题
6 见习题 7 C
8 见习题 9 见习题 10 见习题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1.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
12.如图,请猜想∠A+∠B+∠C+∠D+∠E+∠F 的度数, 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猜想∠A+∠B+∠C+∠D+∠E+∠F=360°. 理由:因为∠A+∠B+∠AMB=180°,∠AMB+∠BMP=180°, 所以∠BMP=∠A+∠B. 同理得∠ENM=∠E+∠F,∠MPC=∠C+∠D. 又因为∠BMP+∠ENM+∠MPC =(180°-∠NMP)+(180°-∠MNP)+(180°-∠MPN) =540°-(∠NMP+∠MNP+∠MPN)=540°-180°=360°, 所以∠A+∠B+∠C+∠D+∠E+∠F=360°.
三角形斜三角形锐钝角角三三角角形形 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1_8_0_°____,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
角或一个钝角.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95°,25°,60°,则这个三 角形是( C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复习题 ——探究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夹角 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复习题 ——探究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夹角  课件

∠A+∠P=( C)
A.70° B.80°
C.90° D.100°
2. 如图所示,BE平分∠ABC,CE平分∠ACM,CE交BF 的延长线于点E,请你判断∠ACE与∠ABE的大小关系 , 并证明。
课后作业:
3.如图,在△ABC中,∠A=52°,∠ABC与∠ACB的角平
分线交于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依此 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则∠BD5C 的度数是( )
∠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以此类推得到∠A2019,
则∠A2019的度数是
.
课前问题
2、如图,在△ABC中,∠A=60°,BD、CD分别平分∠ABC、 ∠ACB,M、N、Q分别在DB、DC、BC的延长线上,BE、CE 分别平分∠MBC、∠BCN,BF、CF分别平分∠EBC、∠ECQ, 则∠F=__1_5_°__.
CE平分∠ACM,
∴∠ECM=
1∠ACM, 2
1 ∠CBE=2
∠ABC.
∵∠ACM=∠A+∠ABC,
∠ECM=∠E+∠CBE,
∴∴∠ ∠EE+=∠1∠CBAE. =12
(∠A+∠ABC)=1∠A+1∠ABC.
2
2
2
类型3 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的夹角
【方法归纳】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 交于一点,所形成的夹角的度数等于第三角度数 的一半。
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
线相交于点D,则∠BDC=90°+1 ∠A.
2
变式训练:
1.(大庆中考)如图,在△ABC中,∠A=40°,D点是∠ABC和
∠ACB平分线的交点,则∠BDC= —11—0—°— .

最新华师版八上数学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上课课件(共43张PPT)

最新华师版八上数学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上课课件(共43张PPT)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真命题 (2)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假命题 (3)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真命题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真命题
3. 如图,从① ∠1= ∠2;②∠C=∠D ;③∠A =∠F 三个条件
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所组成的命题中,
这些都是公认的真命题,我们把它视为基本事实.
基本事实:
公认的真命题视为基本事实. 它们是用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即出发点.
定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 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试一试
1. 下列命题中属于基本事实的是( C ) 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改写:直角都相等. 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例1 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 该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解: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 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该命题的条件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 形是等边三角形”.
命题的分类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有些命题,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像这样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而有些命题,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 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像这样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真命题 同位角相等. 假命题
真假命题的判断:
(1)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演绎推理加以论证. (2)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 该命题不成立,即只要举出一个符合该命题条件而不符合 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BS)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BS)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版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4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分)(桂林中考)如图,a∥b,∠1=50°,则∠2的度数是( B ) A.40° B.50° C.60° D.70°
2.(3分)如图,将一块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1= 55°时,∠2的度数为(B )
A.25° B.35° C.45° D.55°
∠2=∠ECD.∴∠AEC=∠1+∠2=∠EAB+∠ECD
(2)如图甲,当点E位于区域Ⅰ时,∠EMB+∠END+∠MEN=360°, 理由如下:过点E作EF∥AB,则EF∥AB∥CD,∴∠BME+∠MEF= ∠DNE+∠NEF=180°.∴∠EMB+∠END+∠MEN=360°;如图乙, 当点E位于区域Ⅱ时,∠EMB+∠END=∠MEN,理由如下:过点E作 EF∥AB,则EF∥AB∥CD,∴∠BME=∠FEM,∠DNE= ∠FEN.∴∠EMB+∠END=∠MEF+∠NEF=∠MEN
A.40° B.50° C.60° D.70°
9.(4分)如图,AB∥DE,AB⊥BC,∠1=20°,则∠D=__1_1_0_°_.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0.(7分)如图,已知∠B=∠C,∠1=∠D,求证:OM∥AB.
证明:∵∠B=∠C,∴AB∥CD.又∵∠1=∠D, ∴OM∥CD.∴OM∥AB
是( )
D
A.32° B.28° C.26° D.23°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 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____.50°
Hale Waihona Puke 14.(教材P177习题7.5T1变式)从汽车灯的点O处发出的一束光线经灯的 反光罩反射后沿CO方向平行射出,如入射光线OA的反射光线为AB, ∠OAB=75°.在如图所示的截面内,若入射光线OD经反光罩反射后沿DE 方向射出,且∠ODE=22°,则∠AOD的度数是_5_3_°__或__9_7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 △AOM≌△CON. (ASA)
∴ AM=CN.
又 AM∥CN,
∴ 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O
0 0

(2)
0
40 2、如图(2),AB//DE,∠B=80 ,∠D=140 ,则∠C=___
二、平行四边形相关证明 例2、如图,在 ABCD中,点E、F是对角线AC上两点,且 AE=CF A D 求证:∠EBF=∠EDF E O F B 证明:连接BD交AC于O C ∵ 四边形ABCD是平行边四形(已知) ∴ OA=OC, OB=OD (平行边四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又∵ AE=CF (已知) ∴ OE=OF (等式性质) ∴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平行边四形) ∴ ∠EBF=∠EDF (平行边四形对角相等) 还有哪些证明方法?
证 明
(习题课)
一、折线连接两平行线求角问题 360 例1、如图<1>,AB//CD,则∠B+∠D+∠E的度数为____ A F C <1> D B E 还有其它解法吗? 连结BD
0
方法小结:
过折点作与已知平行线平行的直线。 或转化到用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练习:
1、如图(1),直线AB//DC,∠A=70 ,∠C=40 ,则∠E等于 0 30 _____ A B E C D D
练习、
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F分 0 别在线段BC、AB上,∠EFB=60 ,DC=EF. (1) 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形四边形; F (2)若BF=EF,求证:AE=AD E B A
D
C
2. 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直线MN 经过点O,分别与AB ,CD交于点M,N ,连接 AN,CM. 求证: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 □ABCD, ∴ OA=OC, AB∥DC. ∴ ∠BAC =∠ACD. 又 ∠AOM =∠C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