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修三简答题汇总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包容两个自旋状况分歧的电子.③.XXX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守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能够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别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统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杂原子
1、杂原子是指不包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外,有电荷的原子。
它们
卷入了化学反应,形成了大量的物质及离子化合物,其中有些杂原子
表现出特殊特性,如硫氰酸盐类及其他硫酸盐,氧化物、元素络合物、磷根类及其他磷酸盐等。
2、阴离子杂原子包括氮离子(NO3–),氧离子(O2–),氧化物
(SO42–)。
这些杂原子往往被用于构建表示各种化合物的分子式,以及表示各种化合物溶解过程的溶液,其形式一般都是正或负电荷。
二、活性氧
1、活性氧(Active Oxygen)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自由自由基或自由
载体特性,可以构成一类性质不稳定的氧分子,例如:自由基羟基氧(·OH)、一氧化氮(·NO)、氧化氮(·NO2)及活性氧(·O2)等。
2、活性氧在地球上的形态十分多样,一般可以分为还原氧和氧化氧,
其中还原氧(·OH)及超氧(·O2)便是衡量活性氧的重要参数。
活性
氧产生的最主要源头是臭氧层破坏及空气污染,同时也是太阳紫外线(UV)的重要来源。
三、原子容量
1、原子容量也称为原子库仑或原子数,是指组成某种元素的原子的数目。
它是用于表示元素活性的量化参数,主要用于衡量比较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特性;它被广泛使用于工业合成化学反应,也可用于判断物质溶解和析出反应中元素的构成及参与情况。
2、原子容量可以提示一定元素氧化反应的过程,在绘制一定元素与其他元素活性差异图时,可以参考元素原子容量大小,从而勾勒出各种活性差异之间的关系。
此外,原子容量还可以参照某些离子溶解度规律,用以预测物质的析出反应。
化学选修三高考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当溶液中的两种离子发生互相交换,生成新的物质时,就发生了离子反应。
1. 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相互组合: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们彼此结合,并形成无色、结晶的化合物。
例如,Na+和Cl-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NaCl)。
2. 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的反应:两种同样带正电荷的离子相互排斥,并不会结合成化合物,而是形成沉淀。
例如,Ba2+和Ca2+离子在溶液中会形成沉淀。
3. 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反应:两种同样带负电荷的离子相互排斥,并不会结合成化合物,而是形成沉淀。
例如,SO42-和CO32-离子会在溶液中生成沉淀。
二、溶液的酸碱性1. 酸性溶液:酸性溶液含有H+离子的浓度大于OH-离子的浓度。
酸性溶液通常具有酸味、能酸蚀金属、酸性溶液能导电等特点。
2. 碱性溶液:碱性溶液含有OH-离子的浓度大于H+离子的浓度。
碱性溶液通常具有苦味、能腐蚀蛋白质、碱性溶液能导电等特点。
3. 中性溶液:中性溶液中H+离子和OH-离子的浓度相等。
中性溶液通常具有无味、不能腐蚀金属、中性溶液不能导电等特点。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的氧化数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
其中,氧化是指某一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元素,还原则是指某一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元素。
1. 氧化剂:接受其他物质的电子,同时自身被还原。
氧化剂在反应中一般会增加氧或减少氢。
2. 还原剂:将电子给予其他物质,同时自身被氧化。
还原剂在反应中一般会减少氧或增加氢。
3. 氧化数:元素的氧化数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某一离子的电荷数。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原子的氧化还原数的变化,可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四、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1. 反应速率: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生成或消失的快慢程度。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增加的速度来表示。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高三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选修三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高三化学选修三是高中生命科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囊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知识点一: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力、温度等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在化学平衡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1. 平衡常数(Kc):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乘积,它的数值取决于反应的温度。
2. 平衡表达式:平衡表达式是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的,它描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3. 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平衡时的相对浓度。
4. 影响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和平衡常数。
知识点二:溶液的理论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在溶液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1. 摩尔浓度(M):摩尔浓度是溶质在溶液中的物质量与溶液体积之比,常用单位是mol/L。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物质量。
3.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描述了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知识点三: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1. 电极:电池中的两个导体,分别叫做阳极和阴极。
2.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连接两个电极的介质,它能够导电。
3. 电动势(E):电动势是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它是电池中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度量。
4.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电极上电荷分布不均引起的电势差。
总结:通过对高三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们了解到了化学平衡、溶液的理论和化学电池等重要的概念。
这些知识点在化学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化学学科的学习成绩与技能水平。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2009年高考:29.(15分)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
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回答下列问题:(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其原因是;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
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29(1)原子晶体。
(2)NO2和N2O4(3)As2S5。
(4)①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
(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2010年高考: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2)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O—C—O的键角约为________;(4)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______;(5)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________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s22p4V形(2)2F2+2H2O===4HF+O2(3)MgO晶格能大sp3和sp2120°(4)3∶1∶1(5)紫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2011年高考:27.(15分)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好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简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丙烯酸乙酯(CH2=CHCOOCH2CH3)天然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是一种食品用合成香料,可以用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合成:(1)有机物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
有机物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3)久置的丙烯酸乙酯自身会发生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可用于生产织物和皮革处理剂。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聚合过程:_____。
(4)与丙烯酸乙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3:2的结构简式为____。
答案:C2H6O碳碳双键、羧基CH2=CHCO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CH3CH2OH+CH2=CHCOOH浓硫酸Δ应nCH2=CHCOOCH2CH3一定条件−−−−−−→15、【分析】根据丙烯酸乙酯逆推,A和B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反应类型应该是酯化反应,反应物应该为乙醇和丙烯酸,结合题目所给的初始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A为乙醇,有机物B为丙烯酸。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有机物A为乙醇,有机物B为丙烯酸,所以A的分子式为C2H6O,B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羧基,故本题答案为:C2H6O;碳碳双键、羧基;(2)根据上述推测,A为乙醇,B为丙烯酸,A和B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OOCH2CH3+H2O,反应类型为酯CH3CH2OH+CH2=CHCOOH浓硫酸Δ化反应(取代反应),故答案为:CH2=CHCOOCH2CH3+H2O;取代反应(酯化反CH3CH2OH+CH2=CHCOOH浓硫酸Δ应);(3)丙烯酸乙酯含有不饱和键,分子间互相结合发生聚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OOCH2CH3一定条件−−−−−−→,故答案为:nCH2=CHCOOCH2CH3一定条件−−−−−−→;(4)与丙烯酸乙酯具有相同官能团即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先写出含有酯基的碳链,在分别插入碳碳双键,共可写出15种,分别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3:2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5;,。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讲解学习
选修三问题答案1.解释Fe3O4晶体能导电的原因: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移动2.Ge、C同主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形成双键、三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三键: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6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CaCO3的热分解温度低于SrCO3的原因:Ca2+半径小于Sr2+,Ca2+更易结合CO32—中的O,使CO32—更易分解为CO24.H3BO3为一元弱酸,解释原因:H3BO3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配位键,产生[B(OH)4]—和一个H+5.冰中氢键的作用能为18.8 KJ/mol,而冰的熔化热为5.0 KJ/mol,解释原因:液态水中仍然存在大量氢键(或冰融化时只破坏了部分氢键)6.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8KJ/mol、I Ni=1753KJ/mol,I Cu>I Ni的原因:Cu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Ni失去的是4s1电子7.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
第二周期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原因是: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形成的简单阴离子越稳定,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因此第一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为半充满结构,能量较低,相对稳定,不易结合一个电子,释放能量较低8.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Cu(NH3)4]SO4•2H2O晶体的原因: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重) 9.H3AsO4是三元弱酸,其各步对应的电离常数相差较大的原因:每电离一步都会生成带电量更大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H+10、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AlCl3是分子晶体,而 AlF3是离子晶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1.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的消失量或生成物质的产生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平衡状态下反应物浓度的数值,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
2. 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正极是氧化剂,负极是还原剂,电解质是用来传导离子的溶液或固体。
- 化学电池的电动势是指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电能。
电动势的大小与电解质浓度、标准电极电位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3.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氢气:氢气是一种轻、无色、无臭的气体,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水的形式存在。
氢气具有很高的燃烧性和制取其他化合物的能力。
- 氮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惰性的气体,在大气中占有很大比例。
氮气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硫磺:硫磺是一种黄色固体,具有特殊的硫磺味道。
硫磺在元素状态下可用于制取硫酸等化合物,也可用于制造药品和农药等。
-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占据大气中的21%。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气体,广泛应用于燃烧和氧化反应中。
- 卤素: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石英等元素。
卤素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活泼的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合物有氯化钠、氯代烷等。
4. 金属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碱金属包括锂、钠、钾等元素。
碱金属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易与非金属反应生成盐类。
- 碱土金属:碱土金属包括镁、钙、锶等元素。
碱土金属比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度要低,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镁、氧化钙等。
- 金属的活性:金属的活性指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能力。
根据活性顺序,金属可以分为活泼金属和贵金属。
- 金属的腐蚀:金属在氧气、水等条件下会发生腐蚀现象。
腐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涂覆保护层等方式来减少或阻止。
最新选修三简答题()
选修三简答题(2017)------------------------------------------作者xxxx------------------------------------------日期xxxx《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简答题1、(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2、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文明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
回答下列问题:③氨的沸点(“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9kJ/mol,I Ni=1753kJ/mol,I Cu>I N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砷化镓(GaAs)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微型激光器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等。
回答下列问题:(4)GaF3的熔点高于1000℃,GaCl3的熔点为77.9℃,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2)碳在形成化合物时,其键型以共价键为主,原因是。
(4)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熔点为253K,沸点为376K,其固体属于晶体。
5、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2)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填分子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家正在研究温室气体CH4和CO2的转化和利用。
(4)一定条件下,CH4和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
有关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关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的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完善,化学选修3作为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蕴含着大量的知识点和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从化学选修3的知识点出发,对化学选修3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选修3的知识点。
一、化学选修3的知识点归纳1、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氨基酸是生命活动体内的重要有机物质,对于了解生物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选修3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主要包括氨基酸的结构、官能团、立体异构体等方面的细节内容。
2、化学平衡与数学处理化学平衡是化学选修3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平衡常数、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等等。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比如数学的对数、指数等。
3、化学反应的控制与催化化学反应的控制与催化是化学选修3中的另一重点难点内容,包括控制反应条件、优化反应条件、可控发生的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涉及到反应速率、反应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4、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有机物质是化学选修3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
5、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是化学选修3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
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经验。
二、化学选修3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总结1、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选修3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涉及到基础的化学知识,比如化学平衡、酸碱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等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之前,应该首先掌握好基础知识。
2、多做题,多练习针对化学选修3中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02X年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X年高考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总结:
1. 有机化学知识点:
- 烃及其衍生物: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
烃的衍生物包括醇、醛、酮、酸、酯等。
- 合成反应:有机化学合成反应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重
排反应等,需要掌握各类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 功能团:对有机化合物中的各类功能团进行识别和区分,如羧基、酮基、羟基等。
2. 化学动力学知识点:
- 反应速率: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速率常数的影响因素。
-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包括活化能、
反应级数等概念。
- 影响因素:了解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化学平衡知识点:
- 平衡常数: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
度的关系。
- 影响因素:了解压强、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包括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 平衡的移动:了解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如加热、冷却、添加物质等。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重要的知识点,具体考试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进行复习和总结。
另外,要加强对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推理能力。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主要涵盖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与电化学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焓变、焓变反应图、热化学方程式的热效应计算。
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机理: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活化能和反应机理。
3. 化学平衡与化学势:化学平衡条件、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势概念、化学平衡与化学势的关系。
二、化学平衡与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氧化态的确定、电子转移与电子转移反应方程的构建。
2. 电化学反应:电解和电池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和析出反应规律、电化学方程的构建和电子平衡。
3. 电化学平衡与电解过程:电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化、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平衡、电池电动势和电动势的计算、电流与电解质变化的差异。
三、其他知识点1.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物的限量与溢量、理论与实际收率。
2. 气体的性质与变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离子化程度、气体的溶解度和溶解度规律、气体的扩散和离子迁移速率。
3. 化学能与化学动力学: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在学习高中化学选修3时,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本质,并且对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抓住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化学问题和拓宽化学思维,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它主要讲解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内在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知识。
下面是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由于电子重新组合而产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现形式。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有密切关系。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包括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
受影响的因素越多,化学反应就越难达到平衡状态。
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例子化学平衡指的是相反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酸碱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度平衡等均为化学平衡。
2. 平衡常数和酸碱解离常数平衡常数代表了在平衡状态下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值。
酸碱解离常数代表了在平衡状态下酸或碱解离程度大小的测度,两者具有密切关系。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均可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和速率。
三、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就是电子转移的反应,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很多反应的基础,应用很广泛。
2. 电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参数电浓度、电位、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等是电化学反应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3.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电池技术、防腐蚀等多个领域,其广泛应用给工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创新和方便。
四、配位化学1.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配位指分子间的元素、分子、离子配合成化合物的情况,如水合物、络合物等。
配体对中心离子的配位形式、配位数、形成常数等是配位化学中的关键概念。
2.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很多特殊性质,如光谱学、磁性、反应性等,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很多重要实验数据。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动力学1. 反应速率的定义- 反应速率的概念- 平均速率与即时速率2.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作用3. 反应速率定律- 速率方程的书写- 反应级数的确定- 速率常数的意义4. 反应机理- 元素反应机理- 复合反应的机理分析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建立- 可逆反应的特征- 平衡常数的定义与表达2. 化学平衡的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 水的电离与pH值4.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常数-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三、溶液化学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液的定义与分类- 浓度的表示方法2. 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3. 酸碱理论- 酸碱的定义- 酸碱指示剂与滴定4. 盐类的水解- 盐的水解平衡- 酸碱性盐溶液的pH计算四、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数的计算与应用2. 电化学电池- 伏打电堆的原理- 电化学系列3. 电解- 电解的基本原理- 电解过程中的电极反应4.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的原理- 防腐蚀措施五、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与分类-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 - 同分异构体3. 芳香烃- 芳香性的理论与应用- 苯及其衍生物4. 官能团化学- 醇、酚、醚- 醛、酮、羧酸六、高分子化学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的定义与分类- 聚合反应的类型2. 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的特点与机理- 缩聚反应的特点与机理3. 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高分子链的结构- 高分子的物理性质4.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塑料、橡胶、纤维-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以上是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的概要总结。
每个部分都应该包含详细的解释、实例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高考化学选修三常考知识点
高考化学选修三常考知识点高考化学选修三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高考化学选修三常考的知识点。
一、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
在高考中,常考察学生对酸碱性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二、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常考察学生对电堆、电解池等电化学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电化学过程中的电极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以及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等知识。
三、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常考察学生对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的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离子反应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沉淀反应中生成沉淀物的条件等知识。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类反应。
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常考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定等知识。
五、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其反应的科学。
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常考察学生对配位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条件、配位键的形成及其在反应中的作用等知识。
六、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规律。
在高考化学选修三中,常考察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学生需要掌握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类型,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知识。
以上是高考化学选修三常考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化学考试,提高化学成绩。
同时,对于有意从事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也是深入学习化学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做好充分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化学选修三简答题汇总
⾼考化学选修三简答题汇总⼀、熔沸点问题(晶体结构、氢键)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答】AlCl3是分⼦晶体,⽽AlF3是离⼦晶体。
2、P4O10的沸点明显⾼于P4O6,原因是:【答】都是分⼦晶体,P4O10的分⼦间作⽤⼒⾼于P4O63、H2S熔点为-85.5℃,⽽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H2O的熔点为0℃,极易结冰成固体,⼆者物理性质出现此差异的原因是:【答】H2O分⼦之间极易形成氢键,⽽H2S分⼦之间只存在较弱的范德华⼒。
4、⼆氧化硅的熔点⽐CO2⾼的原因:【答】CO2是分⼦晶体,SiO2是原⼦晶体。
5、CuO的熔点⽐CuS的⾼,原因是:氧离⼦半径⼩于硫离⼦半径,所以CuO的离⼦键强,晶格能较⼤,熔点较⾼。
6、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原因是:【答】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间氢键,分⼦间氢键使分⼦间作⽤⼒更⼤。
⼄⼆胺分⼦(H2N —CH2—CH2—NH2)中氮原⼦杂化类型为SP3,⼄⼆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胺⽐三甲胺的沸点⾼得多,原因是:【答】⼄⼆胺分⼦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间不能形成氢键。
7、丙酸钠(CH3CH2COONa)和氨基⼄酸钠均能⽔解,⽔解产物有丙酸(CH3CH2COOH)和氨基⼄酸(H2NCH2COOH),H2NCH2COOH中N原⼦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C原⼦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SP2杂化。
常温下丙酸为液体,⽽氨基⼄酸为固体,主要原因是:【答】羧基的存在使丙酸形成分⼦间氢键,⽽氨基⼄酸分⼦中,羧基和氨基均能形成分⼦间氢键。
8、NH3常⽤作制冷剂,原因是:【答】NH3分⼦间能形成氢键,沸点⾼,易液化,汽化时放出⼤量的热,所以能够做制冷剂。
9、⽐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GeCl4GeBr4GeI4熔点/℃?49.526146沸点/℃83.1186约400【答】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上升。
选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增加的物质量或物质浓度。
其表示式为:-R = ΔC/Δt其中R为反应速率,ΔC为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Δt为时间变化量。
2.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3. 化学反应速率规律-速率定律-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条件-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达到一定范围内均保持不变时,称之为化学平衡。
平衡条件可用平衡常数表示。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数值。
当温度不变时,K值也不变。
K值越大,反应趋向生成物的浓度越大。
3.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质浓度、温度的关系-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如果改变系统的某个条件,系统将往平衡的反方向变化,以抵消这种改变。
4. 平衡态的移动-加入反应物或生成物会使得平衡态移向反方向,以抵消浓度变化-改变温度也会影响平衡态的移动5. 平衡常数的测定-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质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来得到平衡常数。
三、电化学1. 化学电池-化学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通过化学反应来转化化学能为电能,从而进行电子传导。
2. 电解-电解是指利用电能将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反应,从而使正负离子分开。
3. 半电池及电极反应-半电池包含阳极和阴极,电极的电势可以通过金属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表来计算。
4.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极电势可以通过反应物质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来计算。
5.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与电解质浓度-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成正比。
6.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与温度-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时电导率也会升高。
四、化学原理及工业实践1. 分子量与质量分数-分子量是化合物相对于碳-12的原子质量,质量分数是物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2. 反应的摩尔计算-反应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的,在计算时需要根据摩尔比来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或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熔沸点问题(晶体结构、氢键)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答】AlCl3是分子晶体,而AlF3是离子晶体。
2、P4O10的沸点明显高于P4O6,原因是:【答】都是分子晶体,P4O10的分子间作用力高于P4O63、H2S熔点为-85.5℃,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H2O的熔点为0℃,极易结冰成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此差异的原因是:【答】H2O分子之间极易形成氢键,而H2S分子之间只存在较弱的范德华力。
4、二氧化硅的熔点比CO2高的原因:【答】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
5、CuO的熔点比CuS的高,原因是: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所以CuO的离子键强,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6、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原因是:【答】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更大。
乙二胺分子(H2N—CH2—CH2—NH2)中氮原子杂化类型为SP3,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答】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7、丙酸钠(CH3CH2COONa)和氨基乙酸钠均能水解,水解产物有丙酸(CH3CH2COOH)和氨基乙酸(H2NCH2COOH),H2NCH2COOH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SP2杂化。
常温下丙酸为液体,而氨基乙酸为固体,主要原因是:【答】羧基的存在使丙酸形成分子间氢键,而氨基乙酸分子中,羧基和氨基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8、NH3常用作制冷剂,原因是:【答】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沸点高,易液化,汽化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能够做制冷剂。
9、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GeCl4GeBr4GeI4熔点/℃−49.526146沸点/℃83.1186约400【答】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上升。
因为都是分子晶体,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分子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熔沸点上升。
10、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文明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
氨的沸点(“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答】③高于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强11、砷化镓(GaAs)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微型激光器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等。
GaF3的熔点高于1000℃,GaCl3的熔点为77.9℃,其原因是:【答】GaF3是离子晶体,GaCl3是分子晶体,离子键比范德华力强12、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2)单质A 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填分子式),原因是:【答】O3都是分子晶体,O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沸点高。
13、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答】CH3COOH存在分子间氢键)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14、硅烷(Si n H2n+2【答】同是分子晶体,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或其他合理答案)15、硝酸和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但常温下硝酸为挥发性液体,尿素为固体,请解释原因:【答】尿素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其熔沸点升高,而硝酸分子内存在氢键,使其熔沸点降低16、氮化铝熔点22000C,其晶体类型是,氮化硼的熔点比氮化铝高,其原因是是:原子晶体;同为原子晶体,硼原子半径小于铝原子半径,氮化硼中共价键键能较大二、溶解性问题(相似相溶原理、氢键):1、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为:【答】氨气和水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氨气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2、水由液体形成固体后密度却减小,原因为:【答】水在形成晶体时,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分子间距离增大,空间利用率降低,密度减小。
3、HF和HCl在水中的溶解度HF较大,原因是:【答】HF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氢键的存在能增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所以HF和HCl在水中HF 的溶解度较大。
4、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做了一组实验,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Cu(NH3)4]SO4·H2O晶体,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答】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弱,加入乙醇后溶剂的极性减弱,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5、乙醇在H2O中的溶解度大于H2S,其原因是:【答】H2O分子与C2H5OH分子间易形成氢键,而H2S与H2O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6、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的原因:【答】都是极性分子;H2O与CH3CH2OH可形成分子间氢键7、硼酸晶体结构如图,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加热时,硼酸的溶解度增大,主要原因是:【答】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加热破坏了硼酸分子之间的氢键8、咖啡因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左图。
常温下,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g,加适量水杨酸钠[C6H4(OH)(COONa)]可使其溶解度增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答】三、键角问题:1、CH4的键角大于NH3的原因为:【答】CH4中都是C-H单键,键与键之间的排斥力一样,所以是正四面体109.5度,而NH3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孤对电子间的排斥力>孤对电子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化学键间的排斥力,所以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键角要小于没有孤对电子排斥的CH4的键角.而孤对电子越多,排斥力越大。
2、NF3的键角小于NH3键角的原因为:【答】F的电负性比H的大,NF3中N上的孤对电子偏向N,而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
3、高温陶瓷材料Si3N4晶体中键角N—Si—N__>__Si—N—Si(填“>”“<”“=”),原因是:【答】N原子上有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更大,使得Si—N—Si键角较小。
4、两种三角锥形气态氢化物膦(PH3)和氨(NH3)的键角分别为93.6o和107o,试分析PH3的键角小于NH3的原因:【答】电负性N强于P,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之间的距离越小,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增大,键角变大。
5、已知H2O、NH3、CH4三种分子中,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H4>NH3>H2O,请分析可能的原因:【答】CH4分子中无孤对电子,NH3分子中含有1对孤对电子,H2O分子中含有2对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依次增大,故键角逐渐减小。
6、NF3的键角___<___NH3的键角(填“>”“<”“=”),理由是:【答】F的电负性比H大,NF3中N周围电子云密度减小,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较小,因而键角较小。
7、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是:【答】H2O中的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H3O+中氧原子有1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小。
8、NH4+中H-N-H的键角比NH3中H-N-H的键角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答】大(1分);NH4+中的氮原子上均为成键电子,而NH3分子中的氮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分析结构1分),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强于成键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1分),导致NH4+中H-N-H的键角比NH3中大(共2分)。
9、CH4、NH3、H2O的VSEPR模型都是,键角分别是、;分析它们键角差异的原因:【答】四面体形109.5010701050CH4中键与键之间的排斥力一样,是正四面体,键角为109.50。
而其他两个分子均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孤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与σ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σ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
由于孤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使得成键电子间夹角变小,H2O中有两对孤对电子,NH3中有一对孤对电子,固H2O中键角比NH3更小。
10、H2S键角比H2Se大的原因:【答】电负性S大于Se,共用电子对离S近,共用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大11、比较NH3和[Cu(NH3)4]2+中H-N-H键角的大小:NH3____[Cu(NH3)4]2+(填“>”或“<”),并说明理由:【答】四、电子排布问题:1、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元素,原因是:【答】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而氧原子的不是,氧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于氟离子。
2、尿素[CO(NH2)2]分子中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N>O,原因是:【答】N元素的2P能级为半充满,是较稳定的结构,失去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多,所以第一电离能N>O。
3、比较Mn和Fe的电离能数据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
对此,你的解释是:【答】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充满状态,较稳定;而Fe2+的3d轨道电子数为6,不是较稳定的状态。
4、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9kJ/mol,I Ni=1753kJ/mol,I Cu>I Ni的原因是:【答】Cu+核外电子排布呈全充满状态,比Ni+稳定,难以失去电子5、某同学书写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94s2,该排布式违背了洪特规则特例。
简单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大多与价层含有未成对电子有关,Cu+呈无色,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答】价层无未成对电子。
6、P和S是同一周期的两种元素,P的第一电离能比S大,原因是:【答】P的p亚层是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7、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Fe2+和Fe3+的稳定性相对强弱:【答】Fe2+:[Ar]3d6,Fe3+:[Ar]3d5,Fe3+的3d能级电子为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故稳定性:Fe3+>Fe2+。
8、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
依据下表数据,回答问题:电离能/kJ·mol-1I1I2I3I4A93218211539021771B7381451773310540写出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________,Al原子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38 kJ·mol-1,原因是:【答】小于由表中数据判断B为Mg,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而Al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当3p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较稳定,因此,失去p能级的1个电子相对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