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本青梅的来历和发展史:

据日本有关资料记载,青梅是在古代约630~894年,由日本遣唐使从我国中原传到日本的,和歌山县的田边市、南部乡是从江户时代(约1534年)就有种植青梅,简单加工青梅,而真正用于贩卖的青梅加工,应该是从明治40年(1907年)左右开始的,当时全国有记载的栽培株数为4362000株,产量517千石。

发展到2000年全国青梅的栽培面积达到19000公顷,产量121000 吨(其中和歌山县:4660公顷,产量66800吨,占全国产量的55.2%),全国青梅主产县有:和歌山县、群马县、长野县、山梨县、福岛县、茨城县、宫城县、福冈县、福井县、德岛县、青森县、奈良县等。

<二>、日本青梅产业的产生:

从明治年代以后,1894年的日清战争和1904年的日露战争,因为当时正流行赤痢等疾病,而梅干对此病有明显的疗效,故梅干被作为军需品,分发给军队,并扩大生产,后来制成白梅干向东京销售。此时,田边和南部川村的加工场就增加了许多,随着种植青梅的农家数量的增加和梅的一次加工(简单用盐腌渍)的扩大。梅产业随之扩大。此时期大部分农家都是在自己家里腌渍梅干,部分青梅由当时的梅商人和加工业者购入,加工销售,据“上南部” 记载,在1926年成立了“南部梅实加工组合”,1922年成立了“本场梅干同业组合”,1926年成立的“梅干贩卖实行组合”,1931年成立“纪州本场梅干工业组合”等加工业者,梅商人等组合结成的同业组合,这个时期“梅产业”就开始扩大了,到1962年(昭和37年)日本的酒税法修改,农户自家制造的梅酒等果实酒得到政府的许可,青梅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青梅价格也大幅上升,如:1961年10kg青梅的价格:507日元,到1962年上升到,653日元,1963年上升到1450日元,1964年上升到2570日元。青梅的需求和价格的上升,扩大了青梅的种植。

总的来说:日本青梅比较成规模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1阶段:昭和40年代(1965~1974年)一次产业的改革。

原料供给的安定性,一次产业的改革与新产地的开发,优良品种南高梅的选拔与育成,品种登录,由政府统一开垦的新种植园地的增加,台湾梅也在1962年开始出口到日本,以补充原料的不足,企业的成长也是因为有了进口梅,由于有稳定的梅干货源,梅干的一整年的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这样也稳固了经营的基础。1974年开始了象“鱼坚梅”等等的调味。1973年南部川村役场在全国最早的设立“梅课”,有了指导青梅生产的机构,在优良品种“南高梅”的选定和第2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严重的食品困难。1950年为确保优质的梅品种,上南部村(现南部川村)成立梅优良品种选定会(委员长竹中勝太即氏),同委员会的南部高校园艺科的师生等的努力,使得村内37个品种的青梅,筛选出优良品种,之后通过5年时间的调查,对7个品系优良品种的选拔,最后小山贞一第1个育成的“高田梅”,发现高田梅是高田贞楠氏,从“内中梅”中的大粒、美丽、红色的梅,筛选出这个优良品种,通力协作的南部高校命名的“南部的高田梅”的简称“南高梅”,日本第1的梅产地是南高梅的诞生地,1965年农林省“南高梅”正式登录名称,大粒、果肉厚、果皮柔软,是加工梅干最适合的品种。与其它产地的竞争,有了优良的品种。

第2阶段:昭和50年代(1975-1984年)2次青梅产业的改革。

青梅大量向东京等大城市的开始销售,1977年开始制造调味梅,减盐梅的2次加工,使得梅干做为更合人们口味的梅而广泛地被消费者接受了。1980年南部农协梅部会的成立,成立后,对青梅进行研究,开发技术,(如:引入蜜蜂传粉、大型选果机的引进)扩大销路等。同时,生产基地的扩大与整合,同产地将当初的柑园、水田等转换种上青梅和新开发的山地也种上青梅,这样园地确保了,生产量就增加了。

第3阶段:昭和60年代(1985~1994年)3次产业的改革。

产地直送(直销)通贩和通信贩卖订单的普及,宅配快送与调味技术的发展。“本场好吃”等高品质梅干的生产销售。

第4阶段:平成10年代(1998年以后)

梅是健康食品的再认识,情报化时代。

目前,已经在医学上证明了梅干对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健康风潮之下的梅干的功能受到人们的注目等等这些事件,使得梅的消费有了很大的增加。另外,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现代病有抑制效果,这点也得到了证明。对梅干更加关注。梅膏等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目前还在进行着探明梅在医学上、科学上的效用的研究,以南部川村的梅21世纪研究中心和县立医科大学讲师、宇都宫洋才医学博士(37)为中心的研究小组从2001年4月开始,在研究过去传说的抑制细菌、解毒、整肠效果的同时,还对动脉硬化、癌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

南部川村“梅课”认为,只宣传健康食品对身体有益的话,对消费者来说说服力不够,需要进一步说明其中的什么物质为什么会有效?真的一天需要吃几粒才合适等。对梅的效能的医学上的证明及新产品的开发不仅对梅产业有作用,更对纪南的整个经济有促进作用。

<三>、青梅产业的壮大:

1、新技术的导入,高新技术的开发,实现生产的高产、稳产,如1998年全国平均10畝(1畝=100平方米)的平均收成量为0.55吨,而跟和歌山县比为1.22吨,南部川村比为1.35吨,南部町比为1.32吨,田边市比为1.37吨。这样比全国平均高出2倍,这是因为青梅的栽培有适合的自然条件、地域气候和适合的品种及生产基地的整合,栽培农家对新技术的接受并发展,受粉树的配置、修剪技术的改善,适合时期防除病虫害,老梅园的早期改种,防霜技术的应用,测土配方的应用,施用镁肥和石灰,使土壤的PH值得到控制。收获时网的使用和推广等,意义非常大,是田边市、南部乡青梅生产量飞跃的重要原因。

2、消费动向适应梅干生产---梅干制造业:在日本,自古就认为梅干是健康食品,“健康始于每日一颗的梅干”,梅干自古以来就作为健康食品受到重视。“健康”是梅干产业发展的动力。

但是,在原来的梅干消费中,由于大家都认为“梅干很咸和很酸”,所以消费者对梅干敬而远之,对低盐份梅干的要求意向很强,梅干加工业者与健康食品和梅的机能性食品,成为最重要的课题被提出来,各加工业者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生产出低盐、低酸的梅干,好梅干因此而产生出来。其成果有:鱼坚梅、味梅、蜂蜜梅、紫苏梅、昆布梅、陈皮梅、白干梅、白梅酢、紫苏梅酢、梅膏和各种各样的梅酒等等,被开发出来,消费量就扩大了,产地虽然认识了梅干的功用,但其他地方还不了解,于是在1968年组成了“纪州梅干宣传队”,前往东京等地宣传,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扩大梅干的消费。

3、“地域”产业复合体”的形成

梅的生产=农业侧面与梅的加工=食品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