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0级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下面笔者即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量词偏误类型研究

不同学者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唐淑宏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1]中,总结了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该文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的46个甲级量词和《初级汉语课本》中的量词为调查内容,采取“打撒网”式的搜集,对留学生的考试试卷、作业、作文及交谈中所表现出来的量词偏误作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研究范围内的量词偏误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类:

(一)量词“个”的泛化

有的留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一个“万能”量词“个”,因此,不管是什么名词,其前面都要放一个量词“个”。使用这种交流方式,中国人能够听懂,因此,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巧妙”的方法,而是一个“取巧”的方法。靠这种方法,学不到标准的汉语,只能打打马虎眼而已。一般地说,汉语的名词都有它固定的量词的搭配。因此,不能随便给它配上量词“个”。而且,量词运用要恰当,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表达细腻感情的修辞作用,这是量词的主要功能之一。比如“一轮明月”和“一弯新月”说的都是月亮,但是前

者说的是圆月,所以用量词“轮”;后者说的是月牙,所以用量词“弯”。如果都用量词“个”来描写,“一个明月”、“一个新月”就没有形象意义的区分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不知何为正确的量词时用“个”,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有“个”比没有量词强。对此,我们一方面是无奈,另一方面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可适度宽容。

(二)同音异形量词

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量词时,在遇到同音异形量词时,特别容易出现偏误。如“棵、课、颗”、“副、幅”等。在调查学生的考试试卷中,要求学生填写量词,便出现了“一颗/课树”这样的偏误。由于汉语量词十分丰富,用法又非常复杂,同音异形量词的用法对留学生来说就显得更为困难,因此在遇到同音异形量词时出现偏误,也是在所难免的。

(三)意义相近的量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两个量词的意义十分相近,留学生就极易出现偏误,如“根”和“条”这两个量词都是用于长条形的事物,因此这两个量词经常出现混用现象。

(四)指称同一事物个体和群体的量词

在调查中,如果指称同一事物既有个体量词又有群体量词,就极易出现偏误。如指称“树”的量词可以有“棵、行、排、片”等,于是就出现了“我昨天买了一行树”这样的偏误。

(五)未用量词或乱用量词

当遇到较难或者没有学过、没有把握的量词时,很多学生采取了回避策略,往往对调查问卷上的练习不填,或者在需要填上量词的位置上填上一个字,和前面或后面的字组成一个词或短语,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告诉学生要用量词填空。可见,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量词的概念。也有的时候,在不该用量词的时候,留学生却偏偏用上了量词。

天津师范大学郭晓沛在其研究生学位论文《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2]中将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量词时发生的偏误分为以下几类:

1.量词“个”化现象

2.同音异形量词易出现偏误

3.使用范围相近的量词易出现偏误

4.指称同一事物个体和群体的量词极易出现偏误

5.该用而未用量词或不该用而乱用量词。

这个结论与前文唐淑宏相近。

陕西师范大学张静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名量词偏误分析及教材研究》[3]中的偏误类型总结,结论与上文相似,但认为泛化现象不仅限于“个”,也有其他一些名量词的泛化。比如:有的学生知道“本”和“书”搭配,就把“本”泛化到所有和书籍沾得上边的东西上,于是就出现了“一本报纸”。还有学生把“件”泛化到所有的衣物上,就有“一件裤子、一件帽子、一件裙子”等。

该文除了总结出与上文类似的类型外,还总结了“不同国情和民族习惯引起的量词使用偏误”,认为不同的国情和民族习惯常常也会引起量词使用偏误。例如初级阶段测试卷中“那时我们都不到20岁,正在东北的一()大学读书。”很多学生没有选“所’,选了“家”。汉语用“家”来计量企业单位,很多学生可能把“学校”看作企业单位,所以选了“家”,这是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所致,我们知道在国外很多“学校”是私人的,有点企业的性质。还有“这()牛奶”,哈萨克斯坦学生普遍填的是“碗”,这是该民族用碗喝牛奶的生活习惯的一种表现。中级阶段测试卷中的“一碗()”,一些韩日学生就没有选择B“茶”,在他们的风俗习惯里,“茶”很少被倒在“碗”里。

四川大学李月炯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4]中认为偏误类型可以大致分为:

(1)量词的泛化。尤其是汉语中的常用量词“个”,很多学生把它当成是万能量词;

(2)受同音量词的影响而导致的偏误;

(3)添加失误。不该用量词的地方用了量词;

(4)选择失误。对于同一个名词,有不止一个量词可以搭配的情况下,没有搞清楚这些量词的使用条件,因而用错了量词;

(5)语义干扰。没有分清近义量词的区别。

北京语言大学雷彬(伊朗)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5]中将学习初级汉语的伊朗学生汉语量词偏误,大致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