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词研究综述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来以来,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汉语中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在近代也有大量的学术研究及论文写作。
本文以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汉语中的使用为研究内容,讨论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定义、产生和使用方式,以及其影响汉语语言现象的研究成果。
一、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定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解释,动量词及动量短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类,它们是汉语口语中的一种比喻手段,用来表达对言表示的内容的语义加强,以及表达某种情感或语气的情感抒发的功能。
英文释义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也被称为“Particle”。
二、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产生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汉语中口语通用部分,即从古代到近代,汉语口语中普遍存在的词汇及短语,他们形成了汉语口语中特有的特殊表达方式,在日常口语中被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动量词及动量短语也可以由其他语言所影响而产生,比如汉语中的借词以及借义词。
三、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使用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使用不仅限于口语,也可以用于文言文,诗词中,也可用作标点符号使用。
动量短语的使用,可以加强语言表达的语义,比如修饰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突出语言表达的语义,比如表示强烈的否定或者肯定的意义。
此外,动量短语还可以表达出句子抑扬顿挫的韵律,给语言表达增加一种节奏感。
四、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研究成果有关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关注如何理解语言中不同形式的动量表达,比如不同动量词之间的流派、关系等。
另一方面是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日常汉语中的应用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关注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不同文本中的使用方式,以及他们在不同场合下传播的影响。
五、结论动量词及动量短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具有表示语义的功能,还可以作为语气的表示,对汉语的表达也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功能。
量词文献综述

量词文献综述
量词是一种抽象概念,常见于多种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精准地表达其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为不同语言中的语法变化提供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回顾和总结有关量词研究的文献,以期深入探究量词的研究热点及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运用。
首先,从历史上谈到量词的历史渊源。
量词实际上已经存在于古代汉语中,在先秦、西汉及两晋时期都有量词的使用。
这些期间,人们对量词的使用比较随意,其用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
而随着以孔子著称的《论语》中对量词使用的规范化,量词才正式成为一个定义、一类词汇。
从此,量词就成为汉语中统一的句法现象,特殊的语法功能形成了定义明确的标准。
其次,在不同学科中量词的研究热点和运用形式。
从语言学角度看,量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分类,词义及其相关理论,量词表达的词性及其转换等。
除此之外,量词还可以用于英汉翻译,例如语义、语用及其他翻译方面的研究。
此外,量词也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将量词研究引入文化研究,深入探讨量词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既然量词在语言及相关学科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又因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因此,将量词研究引入汉语教学实践,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量词的应用,以及汉语教学中有关量词的理论研究,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汉语的掌握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量词在汉语及其相关学科中有着重要的作
用,因此,将量词研究引入汉语教学实践也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随着量词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文献的不断发展,相信量词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研究综述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文章主要以十部重要的语法学著作为考察对象,对现代汉语量词的类属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对量词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把握。
标签:现代汉语量词类属量词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量词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把人们要表达的意思具体化、形象化。
这也是汉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一大特色。
但是,由于中国早期的语法研究受到印欧语法的影响,量词的地位并不高,对它的研究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语法研究的初期,甚至将量词作为名词的一类来研究。
随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量词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将其从名词中独立出来。
一、量词作为名词的附类《马氏文通》作为最早的汉语语法学著作,既没有给量词命名,也没有给其下定义,只是提到了“记数之别称”,并且认为,“凡记价值、度量、里数之文,皆无介字为先,故以列于宾次。
”我们从其认为量词是“记数之别称”可以看出,马氏是将量词作为名词一类的。
由于《马氏文通》是模仿印欧语法体系的,所以对汉语中特有的量词认识还不足。
1922年,陈泽淳的《国文法草创》中提到了“表数之单位及度量衡”,并且认为它们表示的是“物之所属”,所以,将其归入了名词里面,并没有独立出来。
书中提到了表数的单位,如:个、只、双;表度量衡的,如:尺、寸、升。
1934年,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将数量词归入到了形容词中,但是,数量形容词中并未提到量词,只提出了数词,并将其分为定数和不定数。
书中真正提到的量词只有“师”和“旅”,并将其归入了名词类中的集体名词一类中。
黎锦熙在其《新著国语文法》中正式命名了量词,认为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添加在数词之下,用来做所记数的事物之单位。
黎氏将量词分为三项:1.用一种个体的普通名词来表示他物数量。
例如:桶、杯等。
2.专表数量的名称,就是一切度、量、衡。
例如:尺、寸等。
3.既非物体又非专称,大都是从名词转变而成为形容词性质的。
例如:朵、匹等。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无疑是汉语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关键语言组成部分。
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有着多层次的文化意义,包括视角、语义和功能等多重层面,它们可以帮助沟通者更好地表达其语言中的概念,从而达到高效有效地沟通和沟通的能力。
动量词作为一种语言概念中重要的表达方式,既可以用于状态表达,也可用于动态表达。
汉语中的动量词主要来源于“由宗应省”的老动量,其中的“宗”和“应省”分别指的是“宗教”和“政治”,其组成的动量词有“立”、“定”、“计”、“细”、“行”等。
在汉语中,动量词通常具有一种开启或制定行动、计划、细节等过程的能力,而动量短语则更多地体现了在时间、空间、方向上的变化。
此外,在汉语中,动量短语还可以表达一种更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当它们使用在某种动态的情景中时,动量短语可以借助某种特定的动词来表达一种更抽象的概念,从而强调出动态的特点。
在汉语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具有多种语义,其中有行为表达、时间表达、空间表达和因果表达等,这些语义在中文中表现得极其重要,可以帮助沟通者更好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此外,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还包括了一些显性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主要是一些描述性功能,比如它可以帮助沟通者表达他们想表达的内容,而隐性功能则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它可以表达一种某种更抽象的概念,甚至可以帮助沟通者表达其情绪。
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无疑是汉语在表达语言概念和表达情感方面的核心,因此它们极具重要性。
在研究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它们的视角、语义和功能外,还要更多地关注它们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从而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提高汉语的沟通能力。
总而言之,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是汉语中的重要语言概念,在研究它们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它们的视角、语义和功能,并由此理解它们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提高汉语的沟通能力。
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动量词是汉语中一类非常常用的词语,它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和语言表达的力量。
对外汉语教学中,借用动量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度,提高汉语交流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借用动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和教学方法。
一、动量词的特点及应用场景动量词是用来形容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它们能够够准确地描绘事物的运动、变化或状态发展的特征。
常见的动量词有“跑、快、大、高、多”等。
借用动量词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
例如:1. “快”:表示快捷、迅速的动作。
例句:我快步走进教室,迎接着新的一天。
2. “大”:表示数量多、规模庞大的事物。
例句:这个城市有很多高楼大厦,非常壮观。
3. “高”:表示高度的状态或程度。
例句:这座山很高,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4. “多”:表示数量多、程度高的事物。
例句:中国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值得一游。
二、借用动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借用动量词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引入和训练学生使用动量词:1. 词汇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常用的动量词,搭配相关的名词或动词,同时体验这些词语传达的不同语境和意义。
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 句型模仿: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句型,让他们模仿借用动量词的方式,练习表达不同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一天中最高的温度是多少?一天中走路最快的人是谁?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培养他们在不同语境下运用动量词的能力。
3. 情境交际:通过情境交际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词。
可以设计一些对话情景,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选择合适的动量词进行表达。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来练习运用动量词。
4. 创设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要求学生在任务中运用动量词。
近年来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

近年来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现代汉语中的动量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有关研究涉及动量词的来源、分类、动量词及有关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语法学家们尝试从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动量词进行研究。
本文试从研究趋势和不足两方面就近年来的研究做简要梳理。
标签:现代汉语动量词综述新趋势不足一、近年来动量词研究的新趋势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广义的动量词包括借用动量词、专用动量词和时量词。
语法学家们对动量词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其分类、重叠、语法特征、形象功能和修辞效果等静态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动量词在动态语流中和与之相关的其他词类、短语、句法结构等成分之间的语义和搭配关系。
近年来,汉语动量词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一)尝试探讨宾语与动量词的次序问题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语法学者深刻认识到,对动量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分类及用法方面,不能单纯就动量词而研究动量词,应深入到句子的内部,从句法层面上,通过对宾语和动量词的次序的研究,来探讨动量词的用法。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1.从宾语名词的小类入手,考察二者的次序问题。
方梅(1993)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N的指称性质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
文章最重要的观点是:决定动词后动量成分和名词性成分次序的主要因素是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质(有指/无指、定指/不定指)以及名词性成分传达的是新信息还是旧信息这两个方面。
2.将动量成分和时量成分分别考虑,并对这两种成分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出二者的功能差别。
王静(2001)详细考察了二者的差异,认为语序实际上反映了相关成分之间的某种力量对比。
名词性成分和动量成分的前后顺序是由二者所具有的某种性质的强弱对比共同决定的,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成分的性质,都不能充分解释我们的问题。
任何一个状态动作或事件都含有发生的次数,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等诸多方面的要素,可以就各个方面对动作事件状态实施“个别化”。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是对现代汉语中的量词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总结。
量词是汉语中的一
种重要语法范畴,用来表示数量、计量单位、程度等概念。
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丰富,包
括固定的量词如个、只、条等,也包括不定的量词如些、点、片等。
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
配也有一定的规律。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量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量词进行分类,如按照概念分类、按照形态分类等。
2. 量词的语义:研究量词的具体语义含义,包括数量概念、计量单位、程度等。
3. 量词的句法功能:研究量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包括量词的独立使用、量词的修饰作用、量词的谓语作用等。
4. 量词的语用功能:研究量词在交际中的使用和语用效果,包括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话题
管理作用等。
5. 量词的变化和演化:研究量词的变异和演化过程,如新量词的产生、旧量词的消失等。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是汉语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深入理解汉语的语言系统、语法
规律和语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并且在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首先介绍两者的基本概念,接着分别深入研究它们的构成方式、表达方法等内容,最后补充其他相关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
本文的主题为“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关键词包括动量词、动量短语、汉语语言、构成方式、表达方法、语言现象、文化背景等。
根据关键词和输入的信息,我们将重点分析汉语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探讨它们的特性和用法。
动量词是表示动作次数的词语,如“次、回、下”等。
这些词通常与动词结合使用,表示动作的次数。
动量词主要由数量词和动量短语组成。
数量词包括“一”、“两”、“三”等,表示动作的次数;动量短语则由动词和动量词组成,表明动作的方式和次数。
例如,“看一次”、“跑两圈”、“说三遍”等。
动量词在句子中通常位于动词后面,用来描述动作的次数。
例如:“他看了一场电影。
”其中,“次”是动量词,“看”是动词,“一场电影”是宾语。
动量词还可以与一些副词结合使用,如“又”、“再”、“也”等,表示动作的重复次数。
例如:“他看了又看。
”其中,“又”是副词,“看”是动词,“了”是助词。
动量短语是由动词和动量词组成的短语,它不仅表达了动作的方式和次数,还强调了动作的内容。
动量短语在句子中通常做谓语,后面接宾语。
例如:“他看了一场电影。
”其中,“看一场电影”是动量短语,“他”是主语。
动量短语还可以作为状语,修饰动词或整个句子。
例如:“他一连看了三场电影。
”其中,“一连看了三场电影”是动量短语,作为状语修饰动词“看”。
动量短语在汉语中非常常见,常常用于描述动作的次数和方式。
例如:“他去过一次北京。
”其中,“去过一次”是动量短语,表示动作“去”的次数为一次。
动量短语还可以用于强调动作的内容。
例如:“他喜欢吃苹果。
”其中,“吃苹果”是动量短语,强调了他喜欢吃的东西。
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必要性,接着分别深入探讨了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构成方式、表达方法等内容,并分析了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研究现状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研究现状量词是汉藏语系的一个特点,总体上讲,量词的研究起步较晚,有所偏重,对借用动量词(动量词的一个次类)的研究则数量较少。
借用动量词是一个开放的词类,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因此,我们需要对借用动量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借用动量词组与名词宾语的问题,这是研究的焦点;同形动量词(借用动量词的一个小类)的问题、借用离合词的一个语素为动量词的问题、借用动量词对数词的制约问题等还需要更细致的讨论。
对于母语缺乏量词的汉语学习者来说,量词无疑是“老大难”的问题,汉语的借用动量词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类,即使有的语言中存在量词,但一是数量较少,二是与汉语的借用动量词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借用动量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动量词研究中存在偏重通用动量词而轻借用动量词的不平衡,将借用动量词的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也较少,因此,研究动量词,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汉语语法学的草创阶段,量词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语法学家开始关注汉语本身的特点时,量词才越来越受重视。
总体来看,汉语量词研究经历了一个从静态的分类到把量词与相关词类、以及句法结构相联系的过程。
但在具体的研究中,出现了重名量词轻动量词的现象。
专门关注动量词的论文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目前关于动量词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动量词的界定及次类的划分;二、动量词的语法语义及认知研究;三、专书动量词研究;四、同形动量词的属性问题。
而有关借用动量词的专门研究则比较少,大多散见于以上的研究中。
笔者以“借用动量词”为题名搜索1979-2009年间的文章,只找到三篇专文,即《现代汉语“一+借用动量词+VP”句式研究》(邵丹2009)、《两种带借用动量词的“在+处所”句式考察》(马晓燕2007)、《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问题研究》(阮贵义2007);另外在《世界汉语教学》(2004)上找到刘街生、蔡闻哲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借用》一篇。
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

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
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
现代汉语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语言,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新
的词汇和结构融入其中,其中动量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动量词,又称运动词,指的是动作的动量和动作的方向,是一种反映动作的作
用的一个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动量词体现出更加多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汉语中动量词表达的对象更加丰富。
随着现代社会由物质文化到精
神文化的转变,动量词也从表示物质运动向表示心理、思想运动演变,从而扩展出更多意义。
其次,现代汉语中动量词语体变得更加多变。
从传统的谓语型向虚词型、定语
型转变,使词语可以表达更加丰富的意义,这对正确理解现代汉语动量词的新变化非常重要。
此外,现代汉语中动量词的形式也在变化,从传统汉语中的一词一义变成一词
多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使表达更加丰富、精准。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动量词的形式更加多样,通过这种演变而来的动量词对
于精准表达和理解说话的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重视动量词的研究,以促进研究并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量词研究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量词研究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学界就开始对量词及其内部展开研究,但是绝大部分研究成果都集中在名量词上。
动量词因产生较晚,数量较少,长期处于一个被冷落的位置。
本文以加强动量词本体研究,辅助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为出发点,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筛选出初级、中级阶段最重要的14个动量词(次、遍、回、下、趟、顿、番、阵;眼、口、步、圈、刀、棍子)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展开了穷尽式搜索统计,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14个动量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部分,我们阐释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动量词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价值与方法等,尤其对于研究对象的界定标准和选定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二章基于语料库的动量词语法分析,我们对14个动量词的基式(一A)与四种重叠式(AA.一AA.一A一A.一A又一A)进行了语料筛选。
我们统计了各个动量词基式与各个重叠式的句法功能分布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呈现,并配以具体的对比分析说明。
第三章基于语料库的动量词语义分析,我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的语义溯源,并借鉴郭大方的动词分类体系,将语料库中与各个动量词搭配的动词进行了分类统计梳理。
通过语义溯源以及动量词与动词搭配统计表,我们对各个动量词的搭配情况与语义侧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四章基于语料库的动量词语用分析,我们以语料库中的真实用例为资料,从形象色彩、语体色彩和情态色彩三个方面对14个动量词展开了分析。
第五章结语部分,我们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

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一、本文概述动量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词类,它用于表达动作行为的次数或持续的时间。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动量词的语义特性,并详细分析其与动词之间的选择关系。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汉语动量词功能的理解,同时也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等领域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文章首先将对动量词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范围和分类。
随后,我们将对动量词的语义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其表达的动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与其他词类的搭配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研究动量词与动词之间的选择关系,探究不同类型的动量词与不同动词之间的搭配规律及其背后的语言机制。
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动量词的语义特性和与动词的选择关系,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汉语语言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动量词的定义与分类动量词是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次数或持续时间的量词,它们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动作行为频率、重复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的详细信息。
动量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它们与动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选择关系,这种选择关系对于理解动量词的用法和语义至关重要。
动量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表示动作行为次数的不同,动量词可以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
专用动量词主要用于表示动作的次数,如“次”“遍”等。
这些动量词与动词之间形成了固定的选择关系,常常用于描述动作的重复次数。
而借用动量词则是由其他词类借用而来的,如“场”“顿”等。
这些动量词与动词之间的选择关系相对灵活,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动量词还可以按照表示动作行为持续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类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长短,如“一会儿”“半天”等。
这类动量词通常用于描述动作的持续时间,与动词之间的选择关系主要受到动作本身的特点和语境的影响。
另一类动量词则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如“每天”“每隔三天”等。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的最广泛的语言,基础词汇中的动量词和动量短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动量词和动量短语是汉语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类别,无论从语言现象型态,还是从语言类型及语义内涵分析等方面来看,它们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对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汉语,更好地理解汉语中表达动量的规律和机制。
动量词是汉语中用来表达动作的词,它们可以表示行动的量度、动作的方向、动作的程度和动作的强度等信息。
动量词有三方面的功能:首先,它们可以表示动作的方向,如“来”“去”;其次,它们可以表示动作的量度,如“很”“稍微”“最”等;第三,它们可以表示动作的程度,如“慢”“快”“急”等。
动量短语是汉语中用来表达动作的短语或短句,它们可以表达行动的量度、动作的方向和动作的强度等信息。
动量短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描述性动量短语,如“大大地”“蹑手蹑脚的”等;另一种是表示动量的动词短语,如“发出”“掉头”等。
汉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研究可以从语言或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从语义学以及文化角度进行研究。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可以围绕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语法特征进行,如词性、句式和搭配等。
此外,研究还可以围绕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语义特征进行,如表示动作的量度、动作的方向和动作的强度等。
此外,从文化角度来看,汉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
比如,汉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文化意义,如《论语》中的“苦心经营,苦心学习”;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文化气息,如“欢快地跳舞”“手舞足蹈”等。
由此可见,汉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表达动作信息的量度、方向、强度以及文化特色,对汉语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规范地研究汉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的语言和文化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中表达动量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运用汉语。
总之,汉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在汉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对汉语进行有效的语言研究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

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从汉语量词研究的整体状况来看,动量词的研究比名量词的研究要薄弱。
从动量词的内部研究而言,基于分类、语义、语法功能等角度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
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动量词产生及历时演变的讨论相对较少。
本文在对动量词“次”“趟”“通”个案语料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摸清动量词个案的历时与共时演变情况,以汉语事实为根基,借助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一方面,对汉语动量词个案进行客观明确的描写,并对其产生和演变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在个案考察的基础上窥探整个动量词系统,并对动量词的认知哲学基础、认知加工方式、转喻机制与词类范畴的转化等问题进行理论性的尝试。
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虽然是个案研究,但在动量词的选取上却不是随意的,三个动量词个案分别代表了动量词研究方法的不同侧面,由于个案的特点不同,选取的研究方法也并非一律。
第一,动量词“次”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动量词,其在汉语史上使用时间长且计量范围广。
因此,研究方法上侧重历时考察,在认知理据上不仅分析动量词与动词的组合,还加以关注计量对象在认知上的关联。
第二,动量词“趟”的语义相对简单,不同于动量词“次”复杂的语义引申网络,且出现时代较晚,语言的历史跨度小,故在研究方法上,与动量词“次”大跨度的历时演变考察不同,动量词“趟”更加侧重共时分析。
并试图从理论上探寻动量词“趟”与名量词“趟”的认知转化关系。
最后,动量词“通”与多数动量词仅具有单一量词词性不同,“通”在古汉语中既具有量词词性,还具备副词词性。
由于范围副词“通”本身含有“量”的因素和意味,这就导致了研究方法上,考虑词类系统内部相互影响与转化的问题,以表量特征为主线,从整个词类系统出发找寻动词、量词、副词间的演变关系。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就目前动量词仍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基于认知语法的语义结构和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通过对语料的调查讨论动词向动量词演变的语义基础和语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认知解释。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动量的词很多。
它们或出现在量词后,或在动量短语里。
而且在现代汉语中,还出现了不少的非量词动量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汉语中的动量词吧。
动量短语是相对于不带有数量的名词性成分来说的。
因此,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没有量词”的短语。
它们本身是由动量词组成的,因此叫做“动量短语”。
它们和动量词共同构成的短语叫做“动量词组”。
动量短语和动量词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短语叫做“动量短语/动量词组”。
一、动量短语及其种类(一)名词性动量短语动量短语可以单独作谓语和定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动量短语可以算作是名词。
例如:成绩:结果成功;地点:广场地方;影响:正面影响。
下面我们分别从动量短语的构成和动量短语的用法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动量短语的构成:动量短语主要由名词性短语构成。
如:量词:苹果的(数量)一(个)个(例子);心脏:健康的(活动能力)良好的;花:红色的(颜色)艳丽的;理想:美好的(目标)崇高的;情况:严重的(事实)紧急的;位置:偏远的(距离)遥远的;等等。
另外,除了动量短语之外,名词性短语还可以单独充当定语,修饰谓语中的名词。
如:我:工人阶级;天气:好坏天气。
我们根据形态特征把动量短语划分为下面两种:( 1)名词性动量短语。
名词性动量短语可以单独充当谓语,即它们只能作谓语,如:同桌的小张在认真学习;孩子受伤的心灵已得到医治;劳动给农民带来好收成;革命前辈的光辉形象和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另外,名词性动量短语还可以充当状语,修饰谓语。
如:春天到了,杨柳吐出了新绿;暴风雨来临时,一切动物都躲避起来;昨晚看电视时,你精神饱满。
( 2)介词短语性动量短语。
介词短语性动量短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不能作谓语和定语。
它们只能作状语。
如:接受:愉快地接受;创造:大胆地创造;丢掉:毫不犹豫地丢掉。
二、动量短语的用法现代汉语的动量词在表达语义时多为程度副词,但是,他们并不像普通的程度副词那样,总是叠用,只能与数量短语连用。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动量词习得的研究成果,以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应用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等理论为框架,对来新疆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的习得情况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试图探讨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和规律,归纳并分析偏误类型,然后探讨中亚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策略、情感因素、性别等)对动量词习得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有关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教学建议。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
主要交代本选题的研究缘由及目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的意义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现代汉语动量词的研究综述。
本章介绍了动量词的定义和分类,把动量词按照目前学界对动量词的分类标准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两大类,其中专用动量词十个:“次、遍、下、回、番、趟、阵、通、场、顿”,借用动量词为十二个:“口、手、脚、拳、圈、步、枪、笔、刀、声、巴掌、头、眼”。
然后对动量词的本体研究、对比研究以及动量词习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
第三章,关于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整体习得情况的调查。
本章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问卷设计与收集、研究目的、语料来源等方面的介绍,然后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测试卷得出的数据进行集中统计分析,考察整体、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动量词的习得情况,得出相关数据。
第四章,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偏误分析。
本章重点归纳和总结了中亚留学生易发生的四种偏误类型:误用、误加、错序、遗漏。
并针对这些中亚留学生产生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
第五章,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角度对中亚留学生动量词习得的过程进行考察分析。
本章考察分析了学习策略对动量词习得的影响;情感因素对动量词习得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对动量词习得的影响。
第六章,关于教师、教材以及动量词课堂教学的建议。
依据前文对各类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了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教学建议。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量词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对于表达事物的数量和计量单位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量词的运用、特点、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汉语中,量词的使用非常普遍,且具有独特的语法特征。
通过对量词的分类、语义、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量词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对量词的运用和特点进行研究,我们发现量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语法功能。
首先,量词可以起到修饰作用,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计量单位,如“一个人”、“一斤苹果”等。
其次,量词还可以起到结构作用,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如“三本书”、“五斤大米”等。
此外,量词还具有表达主观态度和情感的作用,如“一群疯子”、“一把辛酸泪”等。
在量词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们对于量词的分类、语义、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分类方面,量词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衡词等几类,如“个、只、件、群”等。
在语义方面,量词可以表达事物的数量、度量衡和时间等意义,如“亿、岁、秒、小时”等。
在语法功能方面,量词可以与数词结合构成数量短语,也可以作为修饰语修饰名词。
尽管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是量词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量词的分类和语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其次,对于量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法功能和表达效果也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
此外,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的量词和量词用法也需要及时跟进和研究。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对于量词的分类和语义方面还需要深入探讨,以建立更加完善的量词体系。
其次,需要加强对于量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法功能和表达效果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量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此外,随着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跨学科的研究也将成为未来量词研究的重要方向。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是汉语中表达动作、进程和变化等语义的重要词汇形式。
它们不仅是汉语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而且在表达语言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一方面简要阐述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定义,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它们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语义特点,并重点论述了它们的语用功能,以期更好地理解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的研究对汉语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定义
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是指一类表达某种动作、进程和变化的词语。
根据语义来划分,它们分为动量词和动量短语。
动量词指表示某种动作或变化的一些单字词,而动量短语则是以动量词为核心成分而联合在一起的多个词组成的一种短语结构。
一般来说,汉语动量词和动量短语都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性、动作的程度大小、动作的发生时间等。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