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
张卫国;周清华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9(38)3
【摘要】目的对肺隔离症的病因、分类、发病率,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自1997~2007年间通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肺叶切除手术的5.7%,其中叶内型20例(91%),叶外型2例(9%).叶内型18例合并感染症状,2例合并咯血症状.叶外型2例无症状.术前确诊或拟诊16例(72.7%).结论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支气管碘油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中应避免损伤隔离肺的营养血管,对叶外型肺隔离症应注意其他脏器的畸形.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张卫国;周清华
【作者单位】471003,郑州,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天津总医院肺癌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叶内型肺隔离症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虹璐;乔英
2.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双层螺旋CT诊断 [J], 尉仲春;许存森;蔡学祥
3.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象学诊断—附六例报告 [J], 董庆恩;陈福翥
4.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J], 唐堪华; 黄大钡; 袁国奇; 刘海明; 杨朝林; 熊诗俊
5.多层螺旋CT在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J], 邓宇; 伍筱梅; 曾庆思; 来巧洪; 关玉宝; 蓝日辉; 岑人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

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

临床特点
肺隔离症可见于各年龄段,以青年人居多 (10-40岁),男性多于女性(4:1)
多数无症状,合并感染则可表现为呼吸道 感染的症状,可有发热、咳嗽、咳痰、胸 痛、甚至痰中带血的症状。
边缘及周围肺组织改变
多数边缘较清楚 处于感染期时,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周
围可呈斑片状渗出改变 占位性改变:压部迫周围的支气管可引起阻
鉴别诊断
多发囊状支气管扩张 无异常血供,治疗后好转
肺隔离症 可合并支气管扩张,见来自体循环的供
血动脉。
鉴别诊断
肺结核 多同时存在斑片影、结节影及纤维条索影。
活动性病灶,边界不清,陈旧性病灶则 多可见钙化影,且以上肺多见
肺隔离症 有完整包膜,故一般边界较清,周围浸润 性阴影不明显
鉴别诊断
肺脓肿:多为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但一 般脓肿壁较厚,且周围常伴有明显的炎 性渗出影,患者常有典型高热后多量脓 臭痰病史,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 影像学检查病灶范围减小。
肺隔离症
合并感染时,病灶仍呈囊状,壁较薄
鉴别诊断
叶外型肺隔离症主要与膈疝、肺底积液及 膈肌肿瘤鉴别。
治疗
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 肺叶外型—切除病变肺,结扎异常动静脉,
肺隔离症的CT诊断及 临床表现
概述
肺隔离症也称为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 症,简称“隔离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 性肺发育畸形。
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主体分离 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异常动脉 供血,形成无呼吸功能肺囊性肿块。
1,肺部无功能的 肺组织; 2,由体循环动脉 供血; 3,多不与支气管 直接沟通。
特点
分型
叶内型:位于胸膜组织内, 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 相通或不相通

肺隔离症PPT

肺隔离症PPT
• 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仅轻微不适。 • 典型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 实验室血浆D-二聚体明显增高。 • 多发生于叶段动脉及其以下分支,累及主
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较少见。
影像学表现
• 肺缺血:韦斯特马克征,肺血灌注减少,
肺纹理减少或消失,透亮度增加。
• 肺动脉改变:梗阻端肺血管影增宽,梗阻
持续时间较长。
影像学表现
• 胸片可以直接观察骨折线的存在以及形态,
并能观察对位对线情况。
• 能够发现继发性改变,如气胸/液气胸/皮下
气肿等。
• CT较胸片对骨折的判断更为优越,对肋骨
骨折的定位及骨折程度的判断均优于胸片
肺挫伤
• 肺部常见外伤性改变,可由直接撞击或高
压气浪伤引起,多见于外伤着力点亦可见 于对冲部位。
肺隔离症的X线表现主要为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分叶 状块影、密度均匀,合并感染后支气管或胃肠道相通后, 可见囊肿含气,甚至出现液平面。应与肺炎、肺脓肿和肺 囊肿鉴别。支气管碘油造影可见正常支气管受压,主动脉 造影可显示异常的分支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主要依靠手 术切除。
本病例诊断体会。1 阅片必须仔细。 实际上,该患者在外院所做的CT片已 经显示降主动脉左前壁所发出的滋养 动脉,只不过阅片者未能注意,未提 出进一步的检查方案。2在双下肺内 后基底部,尤其是左下肺后基底部出 现的实变块、反复感染的囊性病变应 注意到本病的可能。3 与肺发育不良 的鉴别诊断:CTA、MRA或血管造影 显示由体动脉供血的滋养血管即可诊 断。
端以远则变细。
• 多发生于下叶且以右下叶多见,表现为肺
体积缩小,可合并盘状肺不张。
• 心影增大。
CTPA
直接征象: 1.血管腔内充盈缺损:中心性;附壁性;骑跨状 血栓。 2.血管完全阻塞:血管截断。

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
胸膜包盖,独立于正常肺组织之 外,囊腔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
肺叶内型:肺叶内型的隔离肺与正常肺脏有同一个脏层胸膜 肺叶外型:有独立的脏层胸膜包绕 囊腔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
Thoracoscopic treatment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6;29(5):815–8.
肺隔离症主要临床特点
最常见于儿童 与青年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常可伴其它脏器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膈疝、 消化道畸形等,左侧多于右侧,叶内型多见,叶外型常伴发多器官畸形。
叶内型位置:近2/3叶内型位于左下叶后段脊柱旁 沟内,其余的位于右下叶相应部位,上叶很少受累。
叶内型血供: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降主动脉及腹主动 脉,静脉主要回流入肺静脉。异常动脉常位于下肺 韧带内。
病灶周围肺组织常伴局限 性肺气肿。
叶内型
叶外型
肺隔离症主要影像学表现
隔离肺组织主要改变为囊肿、结节和肿块,极少数表现为局部肺内增粗增多 的血管结构。CT表现具特征性,“珊瑚状”,团块周围见结节状、指状、尖 型
肺气肿型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17,
左下叶叶内型隔离症
汇报完毕 谢谢各位专家!
山东医师协会年会
肺隔离症病例汇报及文献复习
齐鲁医院胸外科
鲁铭
肺隔离症定义及分型
肺隔离症定义:由于肺动脉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不能由正常的肺 动脉分支供血,病变的肺组织供血来自主动脉分支称为肺隔离症。
叶内型(LS):位 于脏胸膜组
织内,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 相通或不相通,临床多见。
叶外型(ELS):后者被自己的

肺隔离症影像诊断

肺隔离症影像诊断
2021/3/28
2021/3/28
2021/3/28
2021/3/28
• 肺炎
多表现为实变或渗出影,其中含有支气管气相, 经抗生素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快、较彻底
• 肺隔离症
合并感染,抗生素98/0677010)
• 女 34岁 • 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39.7),伴有轻度咳
2021/3/28
• 支气管扩张
无异常供血动脉,治疗后好转。
• 肺隔离症
可合并支气管扩张,见来自体循环的供血动脉。
• 病例6(1846770/0786920)
• 男 60岁 • 胸闷、胸痛,咳血20天
2021/3/28
2021/3/28
2021/3/28
• 肺结核
多同时存在斑片影、结节影及纤维条索影。活动性病灶 边界不清,陈旧性病灶则多可见钙化影,且以上肺多见
2012-10-8
2012-11-9
• 病理
• (右下肺)送检肺叶大小12*9*7cm,镜下示支气管及肺泡 扩张伴多量分泌物,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多量急慢 性炎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可符合肺隔离症之 改变。
概述
• 肺隔离症也称为有异常动 脉供血的肺囊肿症,简称 “隔离肺”,是一种少见 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胚 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 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 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异常 动脉供血,形成无呼吸功 能肺囊性肿块。特点为肺 部有无功能的肺组织,由 体循环动脉供血、多不与 支气管直接沟通。
肺隔离症
(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
• 病例1( 1668149/0771145)
• 女 36岁
•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一年。

肺隔离症精品PPT课件

肺隔离症精品PPT课件

.
7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分型
➢ 实块型 ➢ 囊肿型 ➢ 混合型 ➢ 支气管炎型
.
8


实块型肺隔离症,表现左肺下

叶后基底段类圆形实性肿块,血
管重组像显示肿块供血动脉来自降主动脉。
.
9

囊肿型肺隔离症,右肺下叶脊柱旁见一类圆形囊状液 性密度影,边缘光整,增强血管重组,可见供血动脉来 自降主动脉。



图1 CT平扫于甲状腺平面示颈深部椎前偏右侧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边缘 欠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图2 示胸腔入口平面肿块向下经胸廓入口直达后上纵隔,向前外侧扩展直达右侧胸锁乳 突肌下发,邻近食道及气管向左前方明显移位。
图3 抗感染治疗一周后,颈部肿块明显变小,气管及食管受压明显减轻。
➢ 可分为两型即叶内型和叶外型。
➢ 叶内型较多见,病肺与其领近正常肺组 织被同一脏层胸膜所覆盖。可发生在任何一 肺叶内,但多见于肺下叶,尤以左侧后基底 段为多,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相通或 不相通。
.
5
➢ 叶外型较少见,可合并其它先天性异 常。病肺位于其领近正常肺组织的脏层 胸膜外,多数位于左肺下叶与横隔之间。 病肺血供来自体循环,常见为胸主动脉 和腹主动脉的单支或多支异常动脉,多 经肺韧带进入肺。血液汇流,在叶内型 多汇入肺下静脉;在叶外型通常经由体 静脉,下腔静脉,奇静脉或门静脉系统。 大部分病例发病在10—20岁之间,男性 多发。临床罕见有恶变报道。
.
21
手术风险的预防及处理
➢ 幼儿手术风险性较大,尤其是伴多种复合畸形者。
➢ 术中畸形血管出血(1)因畸形血管往往缺少肌层,而具 有较多的弹力层,再加上长期炎症剌激、粘连、易出血, 因此术前应备血,在游离血管周围组织和松懈粘边时操作 轻柔、小心、畸形动脉的探查要全面仔细。手术医师必须 常规扪摸肺下韧带,了解有无波动,因大部分畸形血管经 此入病肺组织。切忌盲目钳加、切断。(2)因畸开血管 进入病肺前有一根以上的分支,因此在分离畸形血管时应 尽量先找出血管在主动脉上的起端,在靠近近端部位一并 切断结扎。

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3例分析)

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3例分析)

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3例分析)
易永忠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3(007)005
【摘要】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CT特征及其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尽量减少误诊,为临床术前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或提示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例,认真总结.其CT影像表现,并对其分型、CT扫描对术前明确诊断本病的重要生及其扫描方法进行探讨.结果CT上显示为良性肿块或软组织肿块,局限性肺气肿及可见异常供血动脉是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结论肺隔离症为少见病,临床表现及CT影像表现均缺乏特征性,其发病部位及异常供血动脉是较重要的诊断依据.CT薄层增强扫描易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
【总页数】2页(P432-433)
【作者】易永忠
【作者单位】412300,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肺隔离症CT诊断(附7例报告) [J], 刘辉安;王成林;左玉江
2.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2例报告) [J], 李宗锴;王保良
3.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二例报告) [J], 王爱萍;牛丽萍
4.肺隔离症的CT诊断(附14例报道) [J], 徐兆龙;周利民;苏金亮;张文伟;周晓峰
5.16层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12例分析 [J], 瞿晓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支气管肺隔离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诊断鉴别,支气管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支气管肺隔离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胸部MRI
*一、检查
伴有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升高。

1、胸部X线表现为密度增深而不均匀的阴影,边界清楚,呈分叶状,或可伴有单个或多个囊状扩张影。

常位于下叶后基底段,且与膈相连。

合并肺炎者,往往在隔离肺组织和邻近正常肺组织同时出现肺部炎症浸润影,但待炎症控制后,邻近肺组织表现恢复正常,而隔离肺组织阴影仍持续存在。

2、胸部CT(螺旋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观察肺内血管解剖畸形,动脉造影可确定异常血管供应来源。

3、超声检查妊娠22~33周产前超声扫描可能做出诊断。

*以上是对于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支气管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

*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鉴别?:
*一、鉴别
本病常需与支气管扩张症鉴别。

需与先天性膈疝鉴别。

二者同时存在。

此外,还需与肺炎、肺脓肿、肺肿瘤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支气管肺隔离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本8例肺隔离症的病人中,无症状的叶外型者3例。

由于反复的肺部感染症状就诊,经x线及ct检查确诊的叶内型5例,其中,术前经ct增强检查及主动脉造影发现异常供血血管的3例。

结论: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具有特征性。

血管造影、ct增强检查和mra显示供血动脉来源异常在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肺隔离症;影像学检查;异常供血血管【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58-01由于肺动脉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不能由正常的肺动脉分支供血,称为肺隔离症。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期发育畸形,是指气管树发育期间,部分肺芽组织与支气管树分离,与正常气管、支气管不相通,接受体循环供血的发育异常。

病变肺部失去正常肺组织的形态结构,无呼吸功能,其实质是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

临床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

充分认识本病,正确的影像诊断及影像学资料,是外科手术治愈本病的关键。

现就收集的8例肺隔离症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本组8例,男、女各4例,年龄2~79岁,平均36.1岁。

其中无临床症状,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3例。

5例为有反复肺部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咳脓痰甚至咳脓血痰等,在来医院就诊时发现。

8例病例均经x线及ct平扫检查,其中3例行增强ct及主动脉造影检查。

2 结果胸部x线及ct主要表现为下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内密度均匀的3例,2例位于膈上,1例位于膈下。

病灶边缘模糊不清内见囊样透光区及气液平面的5例。

其中3例位于右下胸腔,5例位于左下胸腔。

术前经ct造影及主动脉造影的3例病例均发现异常供血血管。

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8例均行手术治疗。

叶外型行单纯切除,叶内型行肺叶切除。

肺隔离症的误诊误治

肺隔离症的误诊误治

三、 肺隔离症误诊为支气管肺炎 肺部 隔离症 是先天性发 育异常 , 此病 主要 以反复 的呼吸 道感染后肺部 有 固定 的哕音 , x线 片 影部 位 固定 , 考虑 此 应 病 。一般发病年龄在 婴幼儿 期 ,0 在左下 肺 ] 6% 。肺组织 呈
求行血管造影将两者鉴别 , 但术 中要小心探查 。
脓气 胸 , 行抗炎治疗及 穿刺抽 液抽气多 次 , 时间长 达 1 月余 ,
无 明显治疗效 果。咳嗽 、 咳痰及发 热反 复发作 , 囊腔 无缩小 , 其 内积液反复增多 。后行 C T检查 , 发见为 明显肺 囊性病变 。
尤其是肿瘤型 因病变实质性结构 且往 往合并 感染 , x线及 因 C T检查 时均表现为 片块状或 分 叶状 阴影 与肿瘤 及炎 性包块 很难鉴别 , 此情况无论 临床及影 像学检 查都极 易误诊 为肺癌 或 炎性 病变。笔者认 为 : 鉴别肺 内隔离症 和肺 癌 , 除详细地询 问病史 , 认真细致 的体格 检查并 结合相关 的影像 学检 查及纤 支镜检查外 , 还应注意 肺隔离症 多发生 于左肺 下 叶。因此凡
结果 , 核菌素实验阴性 , 结 血沉不 快 , 支持结 核性胸 膜炎诊 不
断。
同的脏层胸膜 , 以左下 叶多见 。一般 出生后多无症状 , 约半数
以上至青春期 后方确 定诊 断。继 发感染后可出现发热 、 咳嗽 、 咯痰 , 甚至咯血等 症状 。胸 部 x线 显示 含 气薄壁 囊肿 , 如与 气管相 通 , 可见一至数个空腔或气液 面。叶外 型较少见 , 位于 脏层胸膜外 ,0 9 %位于左肺下 叶与横 隔之 间 。胸部 x线 表现 肿瘤状 或分叶状致密 阴影 , 缘整齐 , 边 很少 继发感 染 , 因此多 无 症状 , 只有在 x线检查时才被发 现。鉴别诊 断 时应 注意 叶

成年人肺隔离症误诊13例分析

成年人肺隔离症误诊13例分析
2 结 果
血 的肺 囊 肿 症 ,多 于 幼 儿 期 发 病 ,成 人 P S少 见

床 症 状 ,易 被 误 诊 、误 治 。 19 9 8年 6月 1日至 2o 0 8年 6月 1日我 院收 治 1 3例 分析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所 有 1 患 者均 接 受 手 术 ,叶 内型 采用 肺 隔 3例 离 症 所 在 肺 叶 切 除 , 叶外 型 采 用 切 除 隔 离 肺 叶 。
下 叶切 除 6例 ,右肺 下 叶楔 形 切 除 1例本 组 院 外
诊断 无一 例 考 虑本 症 ,误 诊 率 为 10 o %,误 诊 时 间 4个 月 ~ 7年 。 入 院后 术 前 诊 断 3例 考 虑 到 P ,1 S O
例 误诊 ,误诊 率 为 7 .%,其 中 ,误 诊 为支气 管 扩 70

浅 、变 白 、炭 末 减 少 。有 1 3支 来 源 于 主 动 脉 的 ~
种 少见 的先 天 性 发 育 异 常 ,亦 称 有 异 常 动 脉 供 可 分 为 叶 内 型 和 叶外 型 两 种 。 因缺 少 特 异 性 临
异 常 血 管 至 隔 离 肺 组 织 ,其 中 8例 来 源 于 胸 主 动 脉 ,2例来 源于腹 主 动脉 ( 下) 膈 。
临 床 分 析 与 研 究
C ii nayi drs ac lnca lssa ee rh n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l f tn m dcn n tnp amay hn s ra o h o e iieadeh ohr c o e
・45 ・
成 年人肺 隔离症误诊 1 3例分析
张并 肺 感 染 2例 ,多 囊 肺 2例 ,肺 脓 肿 1例 ,肺

肺隔离症 1 例

肺隔离症 1 例

肺隔离症 1 例摘要患者,女,60岁,“反复右上腹部疼痛1+月”入院。

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部疼痛,不剧烈,能够忍受,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巩膜黄染,无胸痛咳嗽,无心慌气促,无呼吸困难。

查体: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

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入院后行CT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示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约3.6cm×3.7m大小,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7h,边缘可见少许短毛刺,增强扫描后肿块cT值约40H(轻度强化),外周见血管包绕,并见引流血管与胸主动脉下段相连。

右肺中叶内侧段少许条索影,气管、主支气管通畅未见狭窄扩张,两肺门结构清晰,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轻微增厚,胸腔内未见积气积液。

术中所见:左肺叶、肺裂发育欠佳,胸腔粘连,左肺下叶与心包、膈肌、胸壁广泛膜状及带状粘连,无积血积液,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肿块边界清楚,囊实性,与周围无粘连,滋养包块的变异血管发自胸主动脉,沿下肺韧带走行。

行左肺下叶切除。

病理诊断:叶内型支气管肺隔离症。

术后痊愈出院。

2讨论:肺隔离症最早在1946年由普莱斯(Pryce)提出,尽管Rokitansky和Rektorik于1861年描述了类似的临床发现方式。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胚胎发育畸形,由于胚胎的前原肠、额外发育的支气管肺芽接受循环的血液供应而形成的无功能肺组织团块。

肺隔离症依据其有无独立的脏层胸膜而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种,以前者多见。

叶内隔离肺组织与正常肺叶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多位于后基底段,尤其是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叶外型则有独立的时层膜包裹,可位干纵隔、膈下、心包或肺内。

(1)肺叶内隔离的特点是存在于功能性肺的内脏胸膜内。

静脉引流进入肺静脉。

在左下叶更常见。

大约三分之二的叶内隔离症发生在左下叶的后部基底节。

左侧病变是与弯刀综合征(部分肺静脉畸形连接)相关的肺隔离症,其中右侧病变更为常见。

浅谈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浅谈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临床上, 本病隐匿起病, 它的发病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 : ①肺泡的 IF的病 情随 之发展 , c P 其 T表 现亦 呈现 出一个 渐 进 的过 程 , 肺部
免疫 和炎 症反应 : 因一 活 A 释放 多种 因子 , P N趋化 因 病 激 M一 如 M 子、 间质 细胞 生长 因子 、 性 氧化 物 等 ; 毒 ②肺 实 质损 伤 : 泡上 皮 肺 细胞 损伤 、 底膜损 伤 ; 受损 肺泡修 复 和纤 维化 。 在病理 方面 基 ③ 它 的 主要 特 点是 : 组 织 内 出 现 片状 、 均 一 、 布多 变 的 间质 改 肺 不 分 变, 包括 间质 纤维 化 、 炎症 及 蜂 窝样 变与 正 常肺 组 织 间呈 灶状 分 布, 以下肺 和胸膜下 区域 病变 明显 。 胸膜 亦 出现 纤维 化及钙 化 。 ④ 3 P . IF的影像诊 断 2 3 .X线 胸片 :5 .I 2 9%可发 现异常 , 表现为 双侧 弥漫分 布、 相对对 称 、 间质 性改 变逐 步 加重 , 由肺 的外 围 向 中心发 展 , 双下肺 向上肺 有 发展 , 临床症 状 逐步 明显 。总之 , 在本 组 病 例 中 , 例患 者均 同时 3 患有 特发 性肺 纤 维化 , 期无 明显 临床 症状 , 于 常规 体检 时发 早 仅 现 , IF的诊断带 来 一定 的困难 。通 常认 为 , F 非家族 性疾 为 P I 为 P 病 , 本组 病 例呈 明 显 的家 族 聚集 性 , 示 IF与遗 传 易感 性有 但 提 P
多位 于基底部 、 部 、 胸膜 下 区 的网状 或 网状结 节影 , 有 周边 或 多伴 肺容积缩 小。随病情进展 , 可出现 多发性囊装 透光影 ( 窝肺 ) 蜂 。 3. .2常规 C 2 T扫描表现 : 磨玻璃 样影 、 双肺 不规 则线状或 网格状影 、 斑片状实变影、 小结节 影 、 窝样影 ; 膜钙 化 , 蛋壳状 包 围在 肺 蜂 胸 呈 的周 围。 常规 C T扫描层厚较 宽 , 对肺部 早期 间质病变显示 不理想 。 发现有 间质性病 变时 , 要进 行薄层 扫描 , 进一步观察病变的改变。 3 .IF高分 辨率 C ( R T 平 扫表 现 : 期 : .3 P 2 TH C ) 早 主要 是 肺泡 间隔 的 急性炎 症改 变 。C T表 现为 两肺 下部 弥 漫性 小片状 和 颗粒状 高 密度 影 , 侧大致 对称 , 近胸 膜 病变 愈 密集 , C 两 愈 HR T显示 小片 状 阴影 主要为小 叶性实 变或 d o融 合性病 灶 , 内可见 含气 的支 气 ,f 其 管影 。 磨玻 璃样 阴影是早 期 常见 的 C T征象 之一 , 与小片状 阴 分布 影相 同 , 密度 比小 叶性实变 阴影低 。 只是 早期 的小叶间隔增厚 主要 见于胸膜下 区 , 在薄层 C T上呈现 与胸膜 垂直并 达到胸 膜平行 线状 影, 长约 12m 边 缘光滑 ,  ̄c , 可能 与淋 巴性水 肿有关 。胸 膜钙化 , 呈 蛋壳状包 围在肺 的周 围。随着 病史 的延 长 , 由双下肺逐 步向双 病变 上肺发展 。 晚期 : 是慢性肺 纤维化 。 种 C 主要 各 T表现从不 同的角度 反映 了肺 间质纤 维化 的过程 , 或反 映了不 同的组织结 构。 同的纤 不 维化 表现 : 膜下 区的 弓线影 , 叶间 隔增 厚扭 曲 , 胸 小 网状及 细颗 粒 状影 , 肺界 面征 , 窝状 阴影 , 蜂 肺气 肿 , 支气 管扩 张 , 灶性 肺组 织 局 密度增 高等 。通 过 比较 IF高分 辨率 C ( R T平 扫表 现 比常规 P TH C ) C 表 现 明显清 楚 , 致 , 以对 细 小病 变 进行 分析 , 分辨 率 C T 细 可 高 T ( R T 平扫是诊断 IF的最重 要 的检查 方法 。结合 病理改变 , F HC) P I P 的H C R T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特点H①毛玻璃状改变: : 主要是 由 于炎症 细胞浸润所致 肺 泡间隔增 厚和部 分肺 泡充盈 的缘故 , 反 亦 映部分 间质纤维化 ; 不 规则线状 或 网格状影 : ② 主要表 明小 叶间隔 的增厚、 水肿或纤维化; ③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为外周支气管分支 或细支气管受纤维瘢痕组织牵拉而扩张改变; ④斑片状实变影 : 是 原有气腔被细胞性或非细胞性物质占据所致 ; ⑤小结节影: 反映局 部 肺泡 间隔增 厚 或肺 泡被 填塞 ; 蜂窝 状 : 肺 泡结 构 被严 重 破 ⑥ 是 坏的晚期纤维化病灶的表现。⑦胸膜呈蛋壳状钙化。 本组 病例 , 性患 者与其 姐 姐 的肺 部基 本 C 男 T表现 一 致 ( 图 如

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

叶内型与叶外型的鉴别要点
叶内型较少见,一般男女均等,不合并 畸形,分布一般左大于右。静脉回流进 入下肺动脉,多于支气管相通,易感染, 多发病于青壮年,主要症状为咳嗽、咳 痰、发热、咯血,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下 叶肺脓肿,病理有脓肿或实变。
叶内型与叶外型的鉴别要点
叶外型多罕见,一般男性多见,多合并 畸形,分布一般左大于右,静脉回流多 进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无支气管相通, 感染的风险低,一般多发生于新生儿, 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呼吸窘迫,影像学 主要表现为三角形肿块,病理为海绵状 或囊状。
六、治疗
肺隔离症手术的选择: 对于叶外型,主要是切除隔离肺组织, 术中注意安全结扎异常动静脉血管。如 合并同侧胸腔内其他器官严重畸形需手 术矫正的,可同时处理。
六、治疗
对于叶内型,常直接选择肺叶切除术。 由于反复的炎症感染导致胸腔粘连,解 剖结构不清甚至封闭胸,给手术操作带 来很大的困难。同时隔离肺与正常肺组 织的界限难以分辨清楚,行肺楔形切除 或肺段切除易导致出血或感染。
四、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 多发生于叶内型,表现为咳嗽、咳痰、 感染侵蚀毛细血管时有痰中带血或大咯 血。感染时可有发热、胸闷、憋气、及 心悸、气短。长期反复炎症感染可致消 瘦乏力、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
四、临床表现
无症状: 一般查体发现,主要是叶外型。叶内型 早期与支气管不相通时亦无症状。
胸片发现病变 定位
五、诊断标准
CT表现: 囊实性混合肿块 实性肿块 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
五、诊断标准
MRI表现: 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肺叶状影 实性区T1W1中等信号,T2W1高信号 可显示病变异常供血动脉来源 部分可见其引流静脉
诊断

湖南儿内科模拟题2021年(49)_真题无答案001

湖南儿内科模拟题2021年(49)_真题无答案001

主题一:奖励(1)■抓住你了每周都努力“当场抓住”表现好或做好事的学生。

让被“抓住”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和所做的事写在纸片上,然后把纸片放入一个“好事罐”里。

每到星期五,从“好事罐”里随机取出几张纸条,给被选中的学生发小奖品。

■红黄绿卡制每名学生都有一张绿卡、黄卡和红卡。

每一天一开始,所有学生都持绿卡,如果出现行为问题,则相继收回学生的绿卡、黄卡。

如果学生在1周内都能保持放学前拥有绿卡或黄卡,在星期五便奖励他们25分钟的自由支配时间。

他们可以在自由时间内玩耍、玩电脑或户外休息。

■发奖励券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励券,如穿校服、按时交作业、获得其他教师的表扬等。

学生的奖励券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奖品”,如跟教师一起吃午餐,从奖品盒里抽取奖品,星期五获准喝软饮料、吃爆米花,等等。

随着1学年时间的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学生要获得更多的奖励券才能得到这些“奖品”。

到学年末,即便没有奖励,学生也可能表现得很好,这时教师可以时不时给学生“意外的奖励”。

■答题奖励将招贴纸裁剪成小的纸片,把有趣的题目写在纸片上,用一个大信封装起来,把信封挂在一个小黑板的旁边,小黑板上写“?”。

如果全班学生都表现得很好,或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表扬,或有特别出色的课堂表现,就从信封里取出一张纸片,把它贴在小黑板上。

如果学生们回答对了纸片上的题目,就给全班同学一个特别的奖励。

■惊喜!将SURPRISEE(惊喜)这个单词写在黑板上。

课堂上,如果出现学生吵闹或未经允许离开座位,便从末尾开始擦去一个子母。

如果出现所有人都表现得很好,则按顺序添回被擦去的字母。

结束时,如果这个单词是完整的,那么就给学生们一个惊喜的奖励。

(可用一句中文来替代“SURPRISE”,如学生正好需要学习的成语或诗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多姿多彩的“奖品”·让学生和他最喜欢的人一起吃午餐·教师给学生的家长打表扬电话·使用彩色粉笔·给图书管理员做帮手·邀请其他班的一个朋友来班里共进午餐·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跟老师共进午餐·在游戏中做主持人·读书给低年级的学生听奖励学生的十条建议:1.奖励制度要尽量简单。

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肺隔离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肺隔离症如何诊断鉴别,小儿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肺隔离症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常规、胸透、胸部B超、胸部CT检查*一、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有感染时,血常规检查为感染性血象特点诊断,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提供诊断PS的最初线索,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成为筛选PS的常用方法。

胸部CT因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和实质改变而成为诊断PS的重要检测手段,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含有气体和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②围绕囊肿或肿块周围的肺气肿改变;③局限性多血管征。

多数病例经B超和CT检查基本可以确定PS的诊断。

逆行主动脉造影,因能判断血管来源,故对PS确诊有决定意义,找出供血动脉发出部位、数目、行径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至关重要。

胸部MRI可多平面成像并有血管流空效应,不用造影剂即能显示PS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

*以上是对于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

*小儿肺隔离症如何鉴别?:*一、鉴别叶内型应与先天性肺囊肿及其类似疾病相鉴别;叶外型应与肺肿瘤相鉴别。

支气管造影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因隔离之肺内无造影剂充盈,但其周围由于充满造影剂的支气管影像而显出清晰之轮廓。

支气管镜检查时,不见脓性分泌物从主支气管流出,甚至在有感染时亦如此。

逆行主动脉造影可使供应隔离肺之动脉分支显影而得到确诊。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肺隔离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肺隔离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儿肺隔离症有哪些症状?

小儿肺隔离症有哪些症状?

小儿肺隔离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肺隔离症症状,尤其是小儿肺隔离症的早期症状,小儿肺隔离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肺隔离症会怎样?以及小儿肺隔离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肺隔离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肺隔离症常见症状:胸痛、继发感染、寒战、咳嗽*一、症状一般于继发感染后才有症状,尤以叶内型多表现为反复性或持续性进行性肺部感染,似肺炎或肺脓肿,有寒战,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及咯血,体重减轻,叶外型感染较少见,多无症状,只是在X线检查时发现胸腔内肿物,术前X线检查虽可见异常阴影,但难与肺囊肿及其他肺疾患鉴别。

*二、诊断确诊本病应根据X线检查及气管造影,胸部X线检查往往显示病变区出现大片致密阴影,其间可见单个或多个囊性透光区,囊壁厚薄不等,周围常有炎性浸润,囊内如出现液平,提示囊腔与支气管相交通,X线侧位像或分层摄片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确切部位和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从而可排除局灶性慢性脓胸等其他肺部疾病,支气管造影可显示造影剂不能进入病变区,邻近的正常支气管阴影因受到挤压而出现移位,此点可与支气管扩张及局部炎症等相鉴别,逆行性主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显示病变区的血液供应及血管走行方向,此点对手术时判断异常血管的位置,以避免误伤动脉,造成大出血,颇有帮助,在与先天性囊肿的鉴别诊断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因肺囊肿不出现此异常的动脉供应。

*以上是对于小儿肺隔离症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小儿肺隔离症并发症,小儿肺隔离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小儿肺隔离症常见并发症:多重肺部感染*一、并发病症多有反复性或持续性进行性肺部感染。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小儿肺隔离症症状,小儿肺隔离症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肺隔离症”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韩学芳;耿左军;孙胜军【摘要】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肺隔离症的病例23例,通过回顾23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肺叶内型22例,肺叶外型1例.病灶位于左肺下叶20例,右肺下叶3例.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团块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和(或)伴有囊性低密度影.CT表现为肺野内软组织肿块、囊实性或囊性病灶,增强扫描19例可见异常供血血管,均发自降主动脉;引流静脉1例为奇静脉,19例为下肺静脉.结论肺隔离症以肺叶内型多见,最常发生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CT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为目前诊断肺隔离症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22【总页数】3页(P3394-3396)【关键词】肺隔离症;影像;诊断【作者】韩学芳;耿左军;孙胜军【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河北省行唐县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在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中占0.15% ~6.4%[1]。

1877年Huber首次报道1例源于主动脉供血的肺囊肿;1861年Rokitansky和Rektorzik将这种病理表现描述称为“附属肺叶”;1946年Pryce将本病命名为肺隔离症[2]。

主要特点为肺内存在一部分无功能的肺组织,单独发育并由体循环的异常动脉供血。

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以肺叶内型多见,主要发生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是准确诊断肺隔离症的关键[3],所以影像学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MSCT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目前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血管的最佳选择,还能显示肺部其他病变;MRI和MRA在对碘剂过敏者是较好的选择;DSA仍为确诊肺隔离症的金标准,也是术前或介入治疗前较好的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
*导读:肺隔离症,指发育畸形,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离,形成囊性肿块,不具有肺功能。

肺块的支气管可与集体支气管系统相通,则常有局限继发感染,反复发作;可与支气管系统不相通,则无感染而无症状。

病变有来自循环的异常动脉,此为胚胎时期与背主动脉想通的内脏毛细血管未吸收,遗留下来的畸形血管。

血供来自主动脉分支。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
肺隔离症,指发育畸形,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离,形成囊性肿块,不具有肺功能。

肺块的支气管可与集体支气管系统相通,则常有局限继发感染,反复发作;可与支气管系统不相通,则无感染而无症状。

病变有来自循环的异常动脉,此为胚胎时期与背主动脉想通的内脏毛细血管未吸收,遗留下来的畸形血管。

血供来自主动脉分支。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肺隔离症分型
在了解肺隔离症鉴别诊断的方法之前,我们要先了解肺隔离症的分型,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鉴别。

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
外型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比较相似,但又有所区别。

1.叶内型:叶内型肺隔离症病变周围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有共同的胸膜。

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动脉,位于横隔上下,长度为1厘米。

静脉回流进入肺静脉,几乎均在下叶的后基底段,多数在左侧,少数在上叶。

婴儿没有明显症状,青少年多有明显症状。

X
线检查可见含气薄壁囊肿,出现一至数个空腔。

2.叶外型:叶外型肺隔离症病变有独特的胸膜,有异常动脉,多在肺下韧带内,也可同时有肺动脉、静脉回流至半奇静脉、奇静脉和门脉系统。

病变的支气管与正常的支气管不相同,因此病变的支气管没有功能,并且没有色素沉着且颜色较浅。

位置90%在左侧肺下叶或者90%在横隔间,形状为球形。

X线表现为肿瘤
状阴影,边缘整齐,有时也可为分叶状阴影,形状为半圆形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
叶内型肺隔离症与肺脓肿鉴别,肺脓肿大部分病变部位不在下叶,所以下叶贴邻膈面部位的囊肿较多为叶内型肺隔离症。

叶内型肺隔离症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鉴别方法也与此相似。

肺脓肿是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由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细菌感染后组织被破坏从而坏死液化成脓肿。

其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咳嗽等。

支气管扩张是指大小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破坏或者弹性
成分的破坏,导致管腔形成异常或者导致管腔不可逆性扩张或者
导致管腔变形。

肺隔离症鉴别诊断的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耐心为您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