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虚词归纳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虚词归纳总结)

3.1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

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

..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

..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之(19)

寡人之于

..国也.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填然鼓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

..桑

鸡豚狗彘之.畜

百亩之.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

..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斯天下之.民至焉.

也(14)

寡人之于

..国也.

何也

..?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王道之.始也.

未之.有也.

非我也.,岁也.

非我也.,兵也.

以(5)

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

斧斤以.时入山林

树之以

..桑

申之以

..孝悌之.义

而(7)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然而.不王者.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于(6)

寡人之于

..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者(3)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

则(4)

则.移其.民于.河东

则何

..如?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则.曰

其(4)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无失其.时

勿夺其.时

何(3)

何也

..?

则何

..如?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焉(2)

尽心焉.耳矣

斯天下之.民至焉.

与(1)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因、乎、乃、若、为、所、且(0)

高二年级语文课文翻译及知识点:《陈情表》(Word版)

高二年级语文课文翻译及知识点:《陈情表》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n),夙(s)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o)多疾病,九岁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b)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ng)。茕茕(qi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ng)疾病,常在床蓐(r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一、字音 移其粟(sù)于河内王好( hào)战弃甲曳(yè)兵衣(yì)帛(bó)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庠(xiánɡ)序申之以孝悌(tì)然而不王(wànɡ)者饿殍(piǎo) 二、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俭(俭,通“敛”,制止) 三、古今异义词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3、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7、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四、重点词语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凶年,谷物收成不好 3、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然:代词,这样 4、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既:……以后走:逃跑 6、数罟 ..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数:细密的 7、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斤:斧头以:按照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9、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蓄:蓄养 10、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夺:改变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怪罪 五、词类活用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整理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整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陈情表》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知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 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 ①慈父见背(我)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申诉。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0、晚有儿息息:子 1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12、逮奉圣朝逮:及,至 13、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14、寻蒙国恩寻:不久 15、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16、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或许。 三、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臣少仕伪朝。做官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2、终鲜兄弟没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寡人之于国也 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南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南。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体,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交战激烈了,(就有士兵)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鸭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以仁政统治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古今异义 1.寡人 ..之于国也。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古文知识 (一)重点注释 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主谓之间取独。于,对于。尽心焉耳矣,(算是)尽了心啦。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于,到。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其,指河内。 4、河东凶亦然: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亦然,也是这样。 5、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邻国的当政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察,考察。政,当政者。之,结构助词,的。无如,没有像…。之,这样。者,句末语助词。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加少,更少。加,更。之,的,结构助词。 7、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我用打仗做比喻。好战,喜欢打仗。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8、填然鼓之: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9、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10、弃甲曳兵而走: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曳,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1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或,有的人。1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因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以,因为。则,那么。 1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直,只是,不过。是,这,代词。 14、”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之,主谓之间取独。无,通“毋”,不要。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谷,粮食的统称。胜,尽,完。16、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网不进池塘,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数,密。罟,网。洿,深。17、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砍伐树木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完。斤,锛子。以,按照。1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养生,供养活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句式 2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住宅的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树,种植。衣,穿。21、鸡豚狗彘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豚,小猪。彘,猪。畜,畜养。之,助词。无,通“毋”。2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23、谨庠序之教:认真兴办学校教育。谨,谨慎。庠、序,都是学校。教,教化。2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申,反复陈述。悌,敬爱兄长。义,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练习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练习 (一)通假字,请加点并解释。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二)词类活用,请加点解释,并指出活用类型。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3.则刘病日笃。 4.夙遭闵凶。 5.猥以微贱。 6.臣少多疾病。 7.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8.臣少仕伪朝。 9.历职郎署。 10.谨拜表以闻。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文言固定句式,加点指出句式固定处,并翻译。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2.有所希冀。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四)翻译并指出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五)省略句、判断句,翻译并指出句式 1.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实为狼狈。 3.本图宦达。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①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②拜臣为郎中。③除臣为洗马。 6. ①具以表闻之。②拜表以闻之。 (六)状语后置句 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七)请根据解释,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成语 1.孤独困苦,无依无靠。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 3.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主谓结构。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主谓结构。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5.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7.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清表》。反义词语:老牛舐犊。 8.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 【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 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 【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 【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介词,用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词语古今异义 【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兵器 古义:战士,士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逃跑 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动词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固定句式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有的……有的……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陈情表 复习学案 (含答案+被动句知识点)

《陈情表》学案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险衅()祚()薄应()门之童猥()以微贱床蓐()陨()首责臣逋()慢日笃()拔擢()宠命优渥() 二.通假字 夙遭闵凶闵通() 常在床蓐蓐通() 零丁孤苦零丁通() 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 三.古今异义 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古: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②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古:今:飞跑 ③则告诉不许 告诉古:今:对别人说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古:今:数量小 ⑤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苦古:今:身心劳苦 四.重点虚词 1、以: ①臣以险衅(); ②臣以供养无主(); ③谨拜表以闻(); ④猥以微贱();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⑥臣具以表闻(); 五.重点实词 1、行: ①行年四岁(); ②九岁不行(); 2、矜: ①犹蒙矜育(); ②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3、至: ①至微至陋(); ②无以至今日(); 4、见: ①慈父见背();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 5、亲: ①躬亲抚养();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日: ①日薄西山(); ②报养刘之日短(); ③而刘病日笃() 7、当: ①当侍东宫(); ②死当结草(); 8、薄: ①日薄西山(); ②门衰祚薄(); 9、拜: ①拜臣郎中(); ②谨拜表以闻(); 10、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11、夙: ①夙遭闵凶(); ②夙夜忧叹() 六.词类活用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 3. 则刘病日笃。日:() 4. 夙遭闵凶。闵凶:() 5. 猥以微贱。微贱:()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 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 13.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形容词作动词,加重(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陈情表 【积累运用】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夙遭闵凶。闵,通“悯”。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 二、实词 (一)指出下列多义词的用法 1. 行 (1)行年四岁。经,经历,动词。 (2)九岁不行。走,动词。 2.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3伯 (1)既无叔伯。伯父,名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 4.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5.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6.拜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授官,动词。 (2)谨拜表以闻。敬词。 7.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是,此,代词。 8.息 (1)晚有儿息。子,名词。 (2)气息奄奄。呼吸,名词。 9.朝 (1)朝廷,名词。①逮奉圣朝。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③且臣少让伪朝。 (2)早晨,名词。朝不虑夕。 10.薄 (1)门衰祚薄。浅薄,形容词。 (2)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动词。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1. 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 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子。 今义:今无此义。 4. 而刘夙婴疾病。 古义:①被……缠着。②多指病重 今义:①今天此义。②指病。 5. 逮奉圣朝。 古义:及,到达。 今义:今天此义。 6. 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古义: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义:今无此义。 7. 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今无此义。 8. 除臣洗马。 古义:任命,授职。 今义:今无此义。 9.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古义:大概、或许。

陈情表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

陈情表 一、文学常识 李密(224—287?)晋初散文家。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被其祖母刘氏收养。师事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曾出使吴国,吴人称其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始三年(267)李密44岁,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事表》。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去官后为本州大中正。 《陈情事表》简称《陈情表》。在此表中,李密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暂时不能应诏的苦衷,把处境和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写得婉转凄恻。文章的语言尤具特色,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都形象而又生动,词意真切,传为千古名句,转为成语。此文见《三国志·蜀志·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萧统《文选》,后来各种选本多加采录,是中国古代散文名篇。李密另著有《述理论》10篇,已佚。此外,尚存两篇短文片断,残诗1首。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二、原文及译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假又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通假又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下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那年,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让她改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体弱多病,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下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家门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没依靠地自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10、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1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⑦范增数目项王(多次 ⑧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高兴到极点,悲哀就来了,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滕王阁序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整理

《陈情表》文言知识点归纳 【积累运用】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夙遭闵凶。闵,通“悯”。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 二、实词 (一)指出下列多义词的用法 1. 行 (1)行年四岁。经,经历,动词。 (2)九岁不行。走,动词。 2.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3伯 (1)既无叔伯。伯父,名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 4.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5.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6.拜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授官,动词。 (2)谨拜表以闻。敬词。 7.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是,此,代词。 8.息 (1)晚有儿息。子,名词。 (2)气息奄奄。呼吸,名词。 9.朝 (1)朝廷,名词。①逮奉圣朝。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③且臣少让伪朝。 (2)早晨,名词。朝不虑夕。 10.薄 (1)门衰祚薄。浅薄,形容词。 (2)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动词。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1. 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 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子。 今义:今无此义。 4. 而刘夙婴疾病。 古义:①被……缠着。②多指病重 今义:①今天此义。②指病。 5. 逮奉圣朝。 古义:及,到达。 今义:今天此义。 6. 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古义: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义:今无此义。 7. 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今无此义。 8. 除臣洗马。 古义:任命,授职。 今义:今无此义。 9.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古义:大概、或许。 今义:今天此义。 10.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谦词,私爱,或诚挚恳切或固执任用。 今义:多指小。 11. 臣之辛苦。 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12.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古义:为谦词。 今义:指动物。 三、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 1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4)的,助词。(5)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2.于 (1)急于星火。比,介词。

寡人之于国也 重点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南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南。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体,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交战激烈了,(就有士兵)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鸭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以仁政统治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整理

《陈情表》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知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 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 ①慈父见背(我)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申诉。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0、晚有儿息息:子 1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12、逮奉圣朝逮:及,至 13、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14、寻蒙国恩寻:不久 15、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16、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或许。 三、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臣少仕伪朝。做官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2、终鲜兄弟没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知识点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知识点归纳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通假字

陈情表知识点

陈情表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 1.臣以险衅 (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舅夺母志 (夺:改变) 4.门衰祚(zuò)薄 (祚:福分) 5.终鲜兄弟

(鲜: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 7.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8.未曾废离 (废:停止侍奉) 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察:考察和推举) 10.寻蒙国恩 (寻:不久)

11.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12.听臣微志 (听:准许) 13.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拔擢:提升)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二、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三、古今异义 1.生孩六月(古义:六个月。今义:第六月。) 2.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 3.至于成立(至于:古义:一直到。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 4.沐浴清化 (古义:蒙受今义:洗澡。) 5.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明清两代生员的别称。)6.臣以供养无主 (古义:没有人来做。今义:没有主人。) 7.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省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

9.郡县逼迫 (古义:催促。今义:强迫。) 10.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奔走效劳。今义:(车、马)很快地跑。)11.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13.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四、词类活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