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参考答案【例1】(1)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月:一作“雪”。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⑶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作品鉴赏]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边塞诗答案

边塞诗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4、鉴赏《塞上听吹笛》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析。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见问题探究(1)),后两句是虚景(见问题探究(2))。

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回答问题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以分析。

(解析:诗的前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情景交融。

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写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

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作者抓住边塞典型的景物,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残酷艰苦以及敌军的凶悍边境的荒凉。

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学案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2、边塞军旅诗景:人统治者:将士:友人:边塞诗(词)的艺术风格:①豪放旷达。

②雄奇壮美。

③豪壮悲慨。

④委婉清丽。

意境特点:雄健雄浑雄壮浑厚悲凉苍凉苍劲萧瑟奇寒奇丽辽阔壮阔【边练边悟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2015·全国卷Ⅰ)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边练边悟2】望蓟门祖咏〔唐代〕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

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

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

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

4.本诗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是()A.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特点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一、高考真题体验1、(2015新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眀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答案】(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边塞诗学案及答案

边塞诗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1、 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 学习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第一课时二、典型诗歌回顾 (一)欣赏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编写:审核:边塞诗鉴赏时间:、衔接咼考 (2012.湖南卷)破讷沙头雁正飞, 平明日出东南地, 沙漠名。

②鸊鹈(pit【注】①破讷沙: 【试题】(1) 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2)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满磧寒光生铁衣。

1 )泉:泉水名。

诗。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二)熟读《从军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燕歌行》,从军行 唐代: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燕歌行 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将军金甲夜不脱,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边塞战争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边塞战争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6 边塞战争诗四首往前一步,臂就长了我小时候经常生病,无奈之下,母亲开玩笑似地听从一位教师的话,将我送进一个业余武术班练习拳击.每次训练课上,我都只有防卫的份儿,从来挥不出拳头,教练气急后几近歇斯底里的“出手啊,出手啊”的喊声狂风一样在我耳边呼呼刮过,但这只能让我把头缩得更低,背弓得更弯.最后,教练找到母亲,说明情况,并要求我退出训练.晚上,母亲问:“为什么总不出拳呢?”我告诉她,我的臂太短,总是打不到别人.就在这时,母亲平静地说了一句:“往前一步,臂就长了.”就是这么普通的一句话,使我彻底改变了一切.微感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赏读: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一个缺道德的小人主要讲的是利.”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做的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赏读:孔子说:“(教导弟子时)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赏读: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赏读: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一、作者视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蓟中作》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塞下曲》李益(748-约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其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作品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二、写作背景《从军行(其一)》: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本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蓟中作》:是天宝十载(751)高适送兵到北部边境后回程中经过蓟中,看到边境状况感慨而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是岑参在热海(今伊塞克湖)时,崔侍御到边地监察,岑为其送行,看到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结合少数民族神话而创作的.《塞下曲》:这首诗,引用前代名将典故,以高昂的情调抒发了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明了杀敌卫边必须要彻底的态度和决心.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羌.笛( ) (2)塞垣..( )..( ) (3)惆怅(4)烁.石( )(5)一隅.( )(6)赤坂.( )(7)单于..( )(8)海窟.( )答案(1)qiānɡ(2)sàiyuán(3)chóuchànɡ(4)shuò(5)yú(6)bǎn(7)chányú(8)kū2、词语释义(1)更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塞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遍遍地吹(2)无奈(3)边塞的城墙(4)有何必要(5)指当时沙漠中的敌营3、名句背诵(1)______________,无那金闺万里愁.(2)策马自沙漠,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白日黄云昏.(4)______________,热海炎气为之薄.(5)______________,定远何须生入关.(6)莫遣只轮归海窟,______________.答案(1)更吹羌笛关山月(2)长驱登塞垣(3)边城何萧条(4)柏台霜威寒逼人(5)伏波惟愿裹尸还(6)仍留一箭射天山文本感知1、《从军行(其一)》这是一首边塞战争诗.描写了一幅悲凉伤感的边塞战争画面,抒发了戍卒浓烈的怀乡思亲之情,流露出作者渴盼和平、厌恶战争的情绪.2、《蓟中作》这首诗描绘了苦寒萧条、肃杀黯淡的边塞风光,表达了作者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感慨与悲叹.3、《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这首诗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以此为衬托,赞颂了为官公正、清廉无私的友人崔侍御.4、《塞下曲》 这首诗,引用前代名将典故,以高昂的情调抒发了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明了杀敌卫边必须要彻底的态度和决心.结构图示《从军行(其一)》⎩⎪⎨⎪⎧ 叙事(渲染环境) ↓抒情(怀乡思亲)边城萧条 《蓟中作》愁惆怅(怀才不遇)将领专权侧闻胡儿语(虚)《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热海之奇热今日亲眼见(实)衬托崔侍御之清正、威严马援马革裹尸(正用)《塞下曲》典故班超生入玉门关(反用)秦为晋败(正用)薛仁贵定天山(反用)师生探究一、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诗,根据传说并极其夸张地描绘热海神异奇特的景色,这与“送崔侍御”有什么关系?提示 诗人用夸张性的语言描绘热海神异奇特的景色,突出热海的炎威令人畏惧.而最后“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如此的炎热而因侍御的威严而消退,极力赞美崔侍御的谨严清正,执法无私,正面照应了“送崔侍御”.二、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即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个典故的正用与反用.提示“伏波惟愿裹尸还”,引用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典故,表现了马援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里是正用,表达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定远何须生入关”,引用东汉班超的典故,表现了班超希望在有生之年回到中原,这里是反用,表达了诗人报国的决心.“莫遣只轮归海窟”,引用《春秋公羊传》中“匹马只轮无反”,表现将士英勇杀敌的决心,这里是正用.“仍留一箭射天山”,引用唐代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这里是反用,“仍留一箭射天山”,意谓留下军队驻守边防要塞.三、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与(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提示抒情上:诗一抒情委婉曲折,最后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不直接写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同时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而不得归的结果.这样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诗四的结尾处直接抒情——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写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环境和心理描写上:诗一的环境描写是定点观察,站在瞭望台上四顾原野,荒凉寂寥,而这种氛围也渲染了征人心理上的孤独寂寞.在心理描写上,不直接写抒情主人公的心理,而是写主人公的对面——闺中妻子的心理感受,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诗四中景物是次第展现的,空间上不连续,青海湖上空——雪山——玉门关,画面开阔,这些转换的画面渗透着战士复杂的心理情感: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情.各种情感都融会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中.最后的“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直抒胸臆,直接表现戍边战士坚定、深沉的心理世界.名句品评(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品评“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既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马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2)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品评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3)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品评两句出言精警,意绪起伏,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此二句蕴含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典故的巧妙使用,间接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曲折透射出了对朝廷的不满.(4)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品评诗人抓住与海水密切关联的几种具体物象: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由“侧闻”转入“所见”,由虚入实,岸边的草木非但没有被热水灼伤而萎枯,反而青青常绿;但空中的白雪,却在很远的地方遇到热气旋即化为乌有.上有云天白雪,下有绿叶青枝,中间夹着热气腾腾的热海,风光奇异.“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两句十四字中,用了“蒸”“烁”“然”“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蒸热了沙子,熔化了岩石,点燃了天边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高空明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异的想象.(5)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品评用了联想和比喻.“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6)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品评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伏波”,东汉马援曾被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这两个典故的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两个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考点链接边塞诗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边塞诗是特定时期的作品,赏析这类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为切入点,无疑等于找到了解读的一把钥匙.上例中,作者选用了“秋月”,再结合“琵琶声”、“关山情”、“边愁”等关键词,诗歌的情感就显而易见了.二、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知人论世.上例《从军行七首》的作者是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他曾被贬为龙标尉,丰富的边塞生活激荡着他的诗情,使他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各个视角进行深入的思考,尤其是他把笔触深入到士卒的内心生活中去,开掘出征人戍士最普遍最真切的情思,使他的诗歌以深刻的内涵和饱满的热情,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结合有关作者的这些知识,对我们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是大有帮助的.三、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四、体味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深刻体味,才可能准确领会边塞诗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要认真分析这些表达方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上例《从军行七首(其二)》是缠绵婉转的,以对照的手法和寓情于景的方式写出了乡愁的浓重.一、延伸阅读麦笛姚笛迎着四月的天空,明媚得像成熟的麦穗的天空,在故乡的广阔的平原上,我走到哪里,我都听见麦笛在吹着,吹出花一般的音乐.故乡的歌手呵,四月来了.果园像一顶花冠,龙眼树开放着米黄色的小花,橙花散发着醇酒一般的浓香.故乡的歌手呵,四月来了.麦田像一座天空,里面注满阳光和流动的风.呵,故乡的歌手,我听见麦笛在吹着,吹出花一般的音乐,吹出阳光一般的音乐.把劳动的欢情,从那小小的笛管里吹出来吧.吹出劳动的欢情,吹出梦和收获的甘美.一往情深的,把音乐的阳光和花瓣,洒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洒在我们自己劳动又由自己收割的土地上,洒在我们自由的国土上.四月来了.在故乡的广阔的平原上,我走到哪里,我都听见麦笛在吹着.吹出花一般的音乐,吹出南方的阳光一般明媚的音乐.二、写法迁移角度走近王昌龄题目:请以“走近王昌龄”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500字.示例旗亭赛诗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上下着雪,虽然不大,但路上已经泥泞起来,使行走变得极为艰难.而呜呜作响的一阵风吹来,吹得雪花直往人的袖子里、脖子间窜.昔日繁华的长安大街上已经没有几个行人:这样的寒冷天气,人们大都躲在屋子里了.自然,一边烤着火炉,一边喝酒、谈天,是这种天气下最幸福的选择.因此,这家名为“秦楼”的酒店里人满为患就一点也不奇怪了.酒店的一角,有三个看起来很儒雅的书生就正一边围着火炉畅饮美酒,一边谈着天,从他们中间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来.这时,从门外陆续进来一群打扮艳丽的男女:原来,酒店为了给客人助兴,特意请了梨园子弟前来表演.走在最后的四个姑娘,更是美丽无比,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高雅和大方气质.看得出,她们是这一梨园的台柱子.只见她们每人手执琵琶,开始唱起歌来,唱的都是时下特别流行的词曲.那三位书生显然知道她们要唱什么.“我们来打个赌,如何?”其中一人在姑娘们唱歌之前,这样提议道.另两人来了兴趣,一同说:“好啊,赌什么?”“我们三人也称得上当今诗坛上的名人了,但一直没分出过高下,今天我们就来赌赌她们唱谁的诗更多,看看到底谁更有名,如何?”“哈哈哈,”那二人都大笑起来,连忙表示赞同.只听得第一位姑娘清声宛转地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哈哈哈,我的.”提议赛诗的那人得意地在背后墙壁上画了一道横线,以示自己有了一首.那两人都含笑不语.只听得第二位姑娘又唱了开来: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三人中身材看上去最魁梧的书生拍掌大笑起来:“我的,一首.”一边也在墙上画了一道横线.说话间,第三位姑娘已唱开了: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未等唱完,提议赛诗者已大笑着:“又是我的.哈哈.两首.”一边在墙上又画了道线.一看前三首都没自己的份,年龄最大的那位倒也没有慌忙:“她们唱的都是下里巴人的东西,我的嘛,乃属阳春白雪,自然不可让她们唱的.”一边说,他一边指着最后出场的、也是四人中最漂亮的那位姑娘道:“这位最漂亮的姑娘唱的肯定是我的.如若不然,我甘愿拜你们为师;假如唱的是我的话,你们可就得奉我为师啦!”这时,只听那姑娘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哈哈哈哈”,三人听了,不由一同放声大笑起来,一边举杯相碰,一饮而尽.这三位赛诗者,正是唐代诗坛上有名的三位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这就是诗史上著名的“旗亭赛诗”.其中,那个提议赛诗的,即是王昌龄.(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6分)A、蓟.中作(jì) 单.于(chán)塞垣.(yuán) 烽.火(fēnɡ)B、更.改(ɡēnɡ) 羌.笛(jiānɡ)赤坂.(bǎn) 薄.饼(báo)C、海窟.(kū) 防御.(yù)烁.石(shòu) 胡虏.(lǔ)D、阴.火(yīnɡ) 岑.参(cén)一隅.(yú) 柏.台(bǎi)答案 A解析B项“羌”读qiānɡ.C项“烁”读shuò.D项“阴”读y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6分)A、烽火征戍塞垣萧条B、胡虏惆怅黯淡僭赏C、沙烁一隅赤坂裹尸D、海窟戎马肃杀炽热答案 C解析C项烁—砾.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6分)A、无那..金闺万里愁(无奈)B、每愁胡虏翻.(反复,叛乱)C、长驱登塞垣..(边塞的城堡)D、柏台霜威..寒逼人(秋霜肃杀的意思,指执法威严)答案 C解析C项塞垣:边塞的城墙.4、下面这首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色,这个传统节日是( )(6分)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A、重阳B、中秋C、七夕D、清明答案 B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2分)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按内容分类,这两首诗属于________.两首诗都写了______和______,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6分)答案(1)边塞诗乐曲声月色解析本题考查对唐诗分类的掌握和对两首诗内容的正确理解.两首诗都是描写边塞风光的,所以是边塞诗.《从军行》中有“关山”与“月明”,而《塞上听吹笛》一诗中也有“关山”和“秋月”句,从句中可以得出答案.(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解析“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2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又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形成对比).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这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来写: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世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交融,全诗浑然一体.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2分)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2)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试对这一手法作出分析.(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采用实写的写法,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用虚写的写法,想象军队离开京城奔赴边疆的情景,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写的写法,表达了从军赴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

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含答案)第第6课课边塞战争诗四首边塞战争诗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本课所选四首边塞战争诗的思想内容。

2.把握边塞战争诗的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边塞战争诗的写景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抒情特点。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意解读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写虚景,由实生虚,虚实交错,相映生辉,似边塞风情速写,富有生活情趣,给人雄浑壮美之感,写景状物颇具匠心。

诗的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为写实胡天北地,冰消雪融,战士牧马归来,明月洒下清辉,戍楼里吹起羌笛给人一种阔大的感觉,字里行间透着几分宁静,营造出一种边塞诗中不可多见的平和.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乐观开朗的感情基调。

诗的后两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写羌笛奏出的梅花落的曲调随风传开,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既点出风传笛曲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又给人一种意境高远开阔之感。

尤其精妙绝伦的是诗人将梅花落曲拆用,写声成像。

用“梅花何处落”构成一种虚景,与一.二句中“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错落有致,构成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极尽丹青之妙。

“梅花”本是梅花落曲调。

胡地有雪无梅,战士听此曲想到故乡的梅花,进而想到故乡落梅的花片,于是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纵观全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虽有思乡之情,但能感而不伤,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堪称唐人边塞诗中的精品。

名句识记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考点演示如何理解“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一句诗答案此句含有思乡情调,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梅花”本是梅花落曲调,战士听此曲容易想到故乡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此为实写。

听到梅花落,仿佛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一夜之间洒满关山,作者将“梅花落”拆为“梅花何处落”,以设问形式,此为虚写。

实虚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境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学案6边塞战争诗四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含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学案6边塞战争诗四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含答案)

6边塞战争诗四首“平步”岂能“轻云”2013年5月15日,《中华读书报》刊登的《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中有这样一句话:“袁牧声名多么显赫,23岁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入翰林,平步轻云……”句中的“轻云”应是“青云”之误。

成语“平步青云”,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经常遇到。

“平步”即平常步行,这里指“走上”。

“青云”指青空、高空,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去”指一下子就升到很高的地位。

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语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字致于青云之上。

’”用“平步青云”来形容袁牧晋升之快,是十分恰当的。

“轻云”指薄云、淡云。

没有“平步轻云”的说法。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走近作者(续上表)相关知识边塞战争诗边塞战争诗多具有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特点。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突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识记字音羌.笛(qiānɡ) 金闺.(ɡuī) 蓟.中(jì) 塞垣.(yuán)“且”读“zǔ”,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祭祀时放置礼品的礼器。

本义为放置礼品的礼器。

作连词时读作qiě,当“而且”“又”“尚且”讲;作副词时读作qiě,义为“暂且”“还将”“还”。

“且”可以作声符,如“姐”“阻”“狙”“组”等,一般词典均不立“且”部。

从军行(其一)阅读《从军行(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广漠边塞中的边城西面,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更显凛冽寒冷。

边塞征战诗歌阅读答案

边塞征战诗歌阅读答案

边塞征战诗歌阅读答案1.望蓟门答(1)A【解析】首联中的“惊”并非“惊惧”,而是震惊、震撼。

诗人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营中笳鼓喧喧,震天动地;边塞万里的积雪、飘扬的旌旗等景色雄奇伟丽;虽然烽火连天,但是蓟门稳如磐石,异常雄壮。

这一切,让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让他心潮翻涌。

另外,“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的说法也不妥。

(2)写景的角度。

首联中“笳鼓喧喧”写出了军营的威风,颔联中写到闪着寒光的万里积雪、四方曙色中高高飘扬的旌旗,颔联中写到连天的烽火、气势宏伟的蓟城,所选意象雄奇阔大,景象雄壮奇丽。

抒情的角度。

前三联通过写雄壮奇丽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惊”,即震惊、震撼,壮怀激荡;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想要像终军一样主动请缨、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意境和情感赏析诗歌风格特色的能力。

写景角度:本题二、三联写景,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整幅画面壮丽辽阔,体现“壮健之气”。

情感角度: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缨,建功立业。

整首诗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体现“壮健之气”。

2.从军行答(1)D(“往返速如飞”表达的是将士们速战速决的从军之乐。

)(2)①乐在将士骁勇善战:霍去病、卫青两位将领亲袭敌虏,可谓雄姿英发,勇武过人;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亦是轩昂骠勇,军容壮盛。

②乐在装备弓强马壮:雕弓燥硬,强劲有力;征马健硕,纵横驰骋。

③乐在敌虏屈膝投降:敌军迫千汉军的强大威势,即便是贵族贤王也只得屈膝投降。

也乐在战事速决速胜:将士们痛快激战,往返如飞,战役胜得干脆利落。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3.戍卒伤春答(1)C(“让人精神振奋”错误,士卒们大都从南方而来,看到发芽的柳树南侧的枝条,禁不住想起故乡,应是感到烦恼和忧伤)(2)①抒发了戍卒在暮春时节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边塞征战诗(教师版,含答案)

边塞征战诗(教师版,含答案)

诗歌赏析专题——边塞诗[知识讲解]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慨叹功业未立,壮志难酬[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苦寒)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边塞诗学案及答案

边塞诗学案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编写: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 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 学习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第一课时破讷沙头雁正飞, 平明日出东南地,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pit 【试题】 (1) 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2)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二)熟读、衔接咼考 (2012.湖南卷)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满磧寒光生铁衣。

)泉:泉水名。

二、典型诗歌回顾 (一)欣赏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咼咼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燕歌行》,从军行唐代: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燕歌行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边塞诗答案 (1)

边塞诗答案 (1)

边塞诗导学案答案《阁夜》杜甫1、见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

听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

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

2、“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之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3、听觉、视觉。

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4、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渔人、樵夫的歌声,为乱世的音响。

彭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写得异常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怀溢于表。

5、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字)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燕歌行》高适1、人:将帅士卒思妇事:战争景:塞外秋景2、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第二层八句写身陷重围(战败),揭示其原因;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士卒及家人的痛苦(两地相思);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3、写将帅的有“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写士卒的有“铁衣远戍辛勤久。

征人蓟北空回首,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高二语文边塞征战诗学案

高二语文边塞征战诗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古代诗歌的题材分类(三)“边塞征战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并运用读懂诗歌的办法读懂边塞诗;2、欣赏边塞诗所传达的情感之美;3、思接当下:面对战争你会抒发什么情感……。

自主学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行路难五首(其三) 贺兰进明君不见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娥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诗就是从这个角度着笔的,反映了思妇与戍边将士的分离之苦。

B.“春花落尽”“秋风始高”将人物的情感置于时序转换中,揭示出人物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的心境。

C.“荡子事征战”与“娥眉守空闺”对举,前者为“因”,后者为“果”,透露出诗人对征战的批判之情。

D.“蜂不窥”“燕不栖”是对暮春和初秋景物的描写,营造了冷寂的氛围,衬托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处境。

2.“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二、边塞诗: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军民生活包括军民的衣食住行,自然风光指边塞不同于中原的独特自然风光,把这些作为题材写进诗歌,就构成了边塞诗的意象。

标题往往带有“行”“、“军”、“塞”“、“戍”“、“征人”、“”塞上”“、塞下”“、从军”等字词。

三、边塞诗产生的原因①唐朝的国力强盛,不断开疆拓土,使得疆域越来越大,边境线越来越长,边疆越来越远,这样就容易发生战争。

②唐朝文人为了入仕纷纷前往军营当幕僚,客观上促进边塞诗的发展和繁荣。

③唐代流行一种尚武行侠的精神,文人喜欢到边塞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合作探究一、边塞征战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内容、情感、手法二、鉴赏边塞征战诗的方法:1.知人论世(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成败)2.体味艺术手法,整体感悟(对比、用典、间接描写、景物烘托等)3.推敲诗人写作情感三、常见意象: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象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意象是:“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意象是:“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的意象是:“扰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意象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 杀敌的雄心壮志。 共用了四个典故。有正用反用之别。

思乡怀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抒发了诗人 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 这两句均为三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属一个意 象的组合。 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 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等。

高适《蓟中作》
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 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李益《塞下曲》 常用手法
意象)
采用的表现手法 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王昌龄 《从军行》两首的异同
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 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 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 情壮志。 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 “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 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 虚写方式,以想像写情;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 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 慨悲壮的激情。
边塞诗专题学案
边塞诗的主题
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阅读步骤
作者所处的时代
所描绘的边塞的风光(或是所用的特定的


思乡怀人 高适《除夜作》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除夕之夜本该欢 聚,诗人此时却远离亲人,身居客舍,所以眼前 的灯“寒气”袭人。寒灯有渲染作用。) 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 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 发得婉曲含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