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四首(学生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明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学案执笔:陈慧玲编号:GMSZYUWEN20181225 6《边塞战争诗四首》(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及其鉴赏要点。

2、学习盛唐边塞诗,掌握其特点。

3、了解〈从军行〉中情景交融和曲笔的表达技巧。掌握边塞诗中征人思归思亲的主题。

4、学习〈蓟中作〉中揭露统治阶级腐朽,报国无门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

如何鉴赏边塞诗。

【学习方法】

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学习时数】2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边塞诗

1.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2.边塞诗的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3.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二)作家作品

“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擅写歌行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集》传世。

浪漫主义边塞诗人——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传世。

诗风豪放明快的边塞诗人——李益

李益(748-约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宪宗时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任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传世,《全唐诗》编诗二卷。

第一课时

从军行(其一)

[背景介绍]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文本深读]

1. 诗的前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此景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诗在表现士卒思亲之情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鉴赏]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鉴赏】“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地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无可奈何地等待。

《蓟中作》

[背景介绍]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751年(天宝十载)以封丘尉送兵到北部边境后,在回程的蓟中看到边境状况而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文本深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