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分解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理论要素是: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 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
5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分析与综合 二、归纳与演绎 三、从抽象到具体 四、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6
本节教学要点、难点
教学要点是讲清什么是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对于科学、 技术和工程研究的意义。
逻辑形式的思维,其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
感、直觉与顿悟等等。
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的作用很大。直觉和顿悟在创造成果突现方面尤其突出。
想象,是对过去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
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这种大脑中的知识、
方法的暂时思维组合与现存研究对象通过某种形式关联起
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
维方法与阶段。
在科学研究中,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分析的目
的,不仅是为了深入对象内部进行认识和实践,而且是为了在思维中综
合认识对象,为在实践中变革对象打下基础;综合也需要以分析为基础,
没有分析的综合不是深刻的综合。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
因此,一切要以科学实践作为视角,以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活动为研究对象和 方法论对象。
2、要注意把这样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贯彻到具体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因此, 教学可以结合科学研究的程序讲述这些思维特征;如结合科学研究的提出问题环节、观 察实验环节、建立假说环节、形成理论环节讲述这些思维的普适性与重要性。
8
一、分析和综合
(一)分析
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分别
加以研究考察的方法。
(二)综合

技术理论与技术方法

技术理论与技术方法
• 科学活动是认识活动,是通过知识的生产和交流进行的; • 技术活动是经济活动,是通过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进行的。 • 科学活动是物质转化为精神的过程,技术活动是精神转化
为物质的过程。
2.2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二、追求的目标不同
• 科学指向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要解决的问题是:“自然 界是怎样的?”
• 技术指向人的活动方式,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应当 怎样做?”
• 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技术的目的是求利。 • 科学无禁区, • 技术有禁区,这个禁区就是违背人性的研究与应用。
2.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三、面临的基本矛盾不同
• 科学的基本矛盾是已知与未知、真理与错误的矛盾; • 技术的基本矛盾是利与弊、投入与产出、低效与高效的矛盾。 • 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分辨是非、弄清真伪、坚持真理; • 技术的思维方式是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如何使低效变为高效 • 科学竞争是学术竞争,不同观点因为难以说服对方,所以长期
1.2 现代的认识
• “技术像一座山峰,从不同的侧面观察, 它的形象就不同。从一处看到的一小部分 面貌,当换一个位置观看时,这种面貌就 变得模糊起来,但另外一种印象仍然是清 晰的。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都有可 能抓住它的部分本质内容,总还可以得到 一幅较小的图面。”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伯恩
奥格伯恩
(2)现代科学对技术的依赖关系日益加强
• 这主要表现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不仅给科学提供了越来越多 的研究课题和可供概括的研究资料,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实验 设备和技术手段。
半导体理论 粒子物理学 宇称不守恒定律
(3)科学与技术“一体化”,形成了现代科学技术 的完整概论
• 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加强,一方面 使自然科学在学科门类上发展得更为齐全,形成了比较完整 的体系;另一方面使生产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复杂,为了直接 研究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新产品,创造新工艺等,在原 来应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工程技术这一学科门类。随着 工程技术的发展,单靠自然科学理论成果直接应用到工程技 术中去就不够了,这样使得解决工程技术内部的理论问题日 益迫切,于是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涌现出了大量的 “中介”学科,即技术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赖欣巴哈(德国)
“对于发现的行为是无法进行逻辑分析的”。 “逻辑涉及的只是证明的前后关系”。
卡尔纳普
“在发现理论时,直觉或天才的灵感这类缺乏理性的因 素起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理论一旦提出来,就将有 在思索它的合理程序。于是乎,理论和可行性观察的 证据关系严格说来就不是从事实与现象推理理论的关 系,倒不如说,给出二者的时候,是根据证据来判断 理论的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
自然发生条件
人们在观察时不干预自然现象,即使运用仪 器,也可保证仪器不改变自然条件的基本形 态和运动的原有进程。
观察的类型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 自然观察 实验观察 各个领域的观察:临床观察
直接观察 优点:避免干扰 不受环境限制 运用方便 缺点:有一定生理界限 范围、精度、速度
两个误解:
科学发现的机遇性与合理性对立 把科学发现的逻辑理解为能提供一套普遍使
用的机械的程序规则。
现代归纳主义
A)作为发现的方法不能胜任 B)科学理论的证实方法 C)仅是科学理论的确证方法 D)反归纳主义的冲击
卡尔纳普
我们只能够越来越确实地验证一个语句。
现代归纳主义
A)作为发现的方法不能胜任 B)科学理论的证实方法 C)仅是科学理论的确证方法 D)反归纳主义的冲击
脉络
古典归纳主义 休谟问题 现代归纳主义
经验归纳模式
普遍公理
中间公理 较低公理
经验事实
约翰·穆勒
《逻辑体系》 《论自由》 《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五法
①求同法(契合法 )
场合



….
相关情况(因素) ABC ADE AFG …..
A是a的原因
被研究现象 a a a a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创新思维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创新思维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创新思维示例文章篇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中的创新思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听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词。

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中的创新思维是啥呢?这就像一个超级神秘又超级厉害的魔法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在做科学小实验。

大家都按照老方法去做一个简单的电路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

这时候,小明就站了出来。

他说:“我们老是这样做,多没意思啊。

”他就开始想啊想,就像在脑海里翻箱倒柜找宝贝一样。

他想到了,如果我们把电路中的电线换一种连接方式,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呢。

这就是创新思维在作祟啦。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中的创新思维可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就像是一棵大树,是在很多知识和实践的土壤里长出来的。

就好比我们想要做出一个新的发明,不能啥都不懂就瞎搞。

得先学习很多科学知识,就像建房子得先有砖头一样。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呢。

有个科学家,他研究植物的生长。

一开始,大家都按照传统的方法,给植物浇水、施肥,然后观察它们长高了多少。

可是这个科学家就想,植物除了需要这些,是不是还需要点别的呢?他就开始大胆地做各种尝试。

他有时候给植物听音乐,有时候把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面。

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有点疯狂,说:“植物就是植物,你这样做有啥用呢?”但是他不管,他就像一个执着的探险家。

结果呢,他发现植物在某些特定的音乐和光的环境下,生长得特别快。

这就是创新思维带来的惊喜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手机。

以前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那多单调啊。

但是有那些有创新思维的人,他们就想,为啥手机不能像电脑一样,可以上网、玩游戏、看视频呢?于是,他们就开始努力地去研究,去尝试。

现在我们的手机功能可多啦,就像一个小小的万能机器在我们的口袋里。

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伟大成果吗?创新思维还需要我们有勇气。

就像走在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小路上,周围都是未知的东西。

可能会有荆棘,可能会有陷阱。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 选题为科学研究规定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对科学研究起着制约作 用;
➢ 选题正确恰当与否决定着科研的成败,成果的大小和进展的快慢, 对科研起着关键作用;
➢ 选题本身就是学问,能训练和培养研究人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 的能力;
➢ 选题不仅是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决定性环节,也是科学管理 工作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决策过程。
➢ 事实Ⅲ,逻辑学意义上的事实,即理论事实,是指科学研究中用到的那些被公认的、 久经考验的、没有被驳倒的理论理性成果,包括公理、原理、定律、推论等,甚至 包括一些隐性的基础背景理论和公认的操作运算规则。但假说是不可以当做事实Ⅲ 使用的。如牛顿建构自己的经典力学体系时用到的开普勒推导出来的行星运动定律, 对于牛顿来说就是事实Ⅲ。
————上面第2点解析
问题的分类(划分)
1)真实问题、虚假问题 2)正确问题、错误问题 3)待解决问题、无知问题 4)科学问题、非科学问题
糖为什么甜?有多羟基就甜吗?多羟基是甜的必要条件, 还是充分条件?
自然科学问题同数学不同
一、科学问题
➢ 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研究主体在当时的 背景(科学的、社会的)下提出的,关 于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 未解决的疑难和矛盾。
➢ 2、科学问题的来源
(1)从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需要中提出来。 (2)从科学实践和科学理论的矛盾冲突中提出来。
燃素说:金属=燃素+金属灰(分解反应),但质量增加? (3)从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中引出问题。 (4)从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 (5)为说明新领域的经验事实而提出问题。 (6)从相互并存的多种假说中提出问题。 (7)从科学的空白区和结合部中提出问题。 (8)从前科学中提出科学问题。
五、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哪几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详细化为从实践动身的方法、社会系统探讨方法、社会冲突分析方法、社会主体探讨方法、社会过程探讨方法、社会相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探讨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样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详细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探讨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2、如何运用实践探讨方法搞好学术探讨?以实践为基础的探讨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相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探讨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阅历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探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实践须要探讨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须要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二)实践的须要是理论探讨的动身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

(三)科学探讨要有剧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探讨,归根究竟是对问题的探讨。

二、对实践阅历进行理论总结(一)科学理论是实践阅历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须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阅历的概括和总结。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务和科学文化实践中来。

(二)原则不是探讨的动身点而是探讨的结果,总结阅历,要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的原则。

(三)调查探讨是进行社会科学探讨的基础一环,调查探讨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时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审查过的、充分地驾驭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第四专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四专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主要依靠思维的抽象力; 2、中间层次较多,间接性比较明显; 3、社会认知总与人们的利益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4、社会认知过程中‚理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经验观察 2、事实描述 3、概括与综合


社会评价的关键在于合理性。 合理性包括正确性和有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确性不仅要依据社会事实,还要依据正价值而不 是负价值。 有效性与人文社会科学所要求的深度与广度有关, 不仅需要评价标准具有具体的普遍性,还要求研究 者有对人类命运高度的关怀。


“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 旧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 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2页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表现为利益冲突。因为“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7页 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表现为阶级矛盾。根本利益对 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把握 ◆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 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 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自然界也是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 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 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 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阶段性特征。



1、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 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2、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3、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二)逻辑 逻辑是按照要求制定的思维规则和形式,它 以抽象为基本特征,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态和 个别属性分析思考,揭示出事物本质特征,形 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 间接地反映现实。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逻辑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被人类建构的事 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 然性的特点。

1.“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 条件。

2.分析与综合互相渗透。
3.分析与综合互相转化。
三、从抽象到具体
(一)抽象 抽象即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 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 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三、从抽象到具体
感性具体 形象思维:以意象为基本要素,用意象揭示事物的本 质,表达认识的内容,也可以意象为基础进行形象的 判断和推理。所以,这种思维形态又被称为意象思维, 它主要以图像、音调、动作等形象的符号再现某类事 物形象的一般特征和共性。因为这些符号易被人们直 接感知,故又称直感思维。形象思维是形象地反映客 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如文学和艺术。 印象、表象——感性认识,关于个别的认识(个别事物 的生动形象或“内心画面”) 意象——理性认识,关于一般的认识(表达某类事物形 象的一般特征和共性)
二、分析与综合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分析 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并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维 过程。 科学的涵义,其实就是分科之学的意 思。科学的发展就是分析发展的历史。
二、分析与综合
(二)综合 综合,就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 有机地结合成整体,认识对象整体性质 的思维过程。
二、分析与综合
三、直觉与顿悟思维

自然辩证法:第四讲 科技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第四讲 科技方法论
运用分析方法,就必须把部分从总体中割裂出来, 抽取出来,进行孤立地考察和研究。分析法能帮助 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的细节及其内在联系。正如恩格 斯所说:“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15 世纪下半叶 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进展。把 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 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 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 年来在认识自 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综合是在分析基础上把对客观对象一定部分、 单元、环节、要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 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建立科学 体系的重要方法。 近代物理学的五次大综合: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 电磁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相对论的建立、 量子理论的建立
综合方法
综合以分析为基础,探索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 、因素和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 与功能,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认识。正如分析离 不开综合,综合也离不开分析。
辩证的综合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加和,它导致关于研究 对象的新的知识。因此本质上是一种在分析基础上的 创造,也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
分析和综合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
恩格斯说:“以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化学, 如果没有分析的对立的极,即综合,就什么 也不是了。”
分析与综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是形成科学概念、构建和发展科学理论体系 的重要逻辑方法。
归纳原理及其问题
归纳方法的一般原理是: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 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 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性质B,那么就可以归纳出 所有的A都有性质B。 主要问题:
大量的A,什么是“大量”?其具体数值是多少? 各种各样的条件能否罗列齐全并全部实现? 在科学观察中能不能真正实现完全的无例 外?……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综合方法的基本特征: 综合是从局部上升到整体,因此必须在分析的 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索被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 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以 及联系作用的方式,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 认识。 综合方法的作用:整体性 能克服分析方法可能的片面性,揭示事物在分 割状态下不曾显现的特性,能够从整体上全面 把握事物的本质。
教学相长 开拓创新
自 然 辩 证 法 课 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方法论
主讲
姚莉萍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 1页
本讲内容
本讲内容 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活动 方法 阅读与思考 致谢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一、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
绎、、数学方法、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二、创新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类比推理、直 觉思维)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 1页
第 5页
2、归纳和演绎
本讲内容 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活动 方法 阅读与思考 致谢
蒙太格语法(MG)研究Fra bibliotek“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事物概括出共同本 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从个别到一般)。
归纳法的客观基础 任何客观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个性之 中有共性,通过个性可以认识共性。
物内容作为无关的东西,而仅从事物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方 面进行研究;数学是完全脱离自身内容的符号系统。
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一切结论只需且必须由严格的逻
辑推理来得出,因而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和量的确定性。
应用的普适性。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它成为不受
具体内容局限的形式科学,只要对数学的抽象元素、关系或 结构进行富有内容的诠释,就有可能使之与客观事物的某些 方面建立联系,从而得以广泛应用。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回溯推理方法
观察到了令人惊异的事实B;
如果A是真的,B理所当然是真的;
因此,有理由猜想A是真的。
二、类比
所谓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
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断它们在 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同一的一种方法。 A有a、b、c、d B有a′、b′、c′ —————————————— 则B可能有d
四、科学直觉
直觉思维一般具有如下特性:
表现的突发性 结构的跳跃性 结论的或然性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三境也。
三、科学隐喻
隐喻,源自希腊词metaphora,意
指“转换”、“变化”,它是一种 修辞格或文字组合法,用于指某种 与其字面意思不符的表达式。 “婴儿是朵花”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我们不
得不在无法清楚地表达我们的思想 的隐喻和比喻中来说话,我们不能 逃避偶然的矛盾,然而隐喻却可以 帮助我们对客观现实进行较切进的 描述。”
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葡萄干蛋糕模型: 汤姆逊提出的这个模型,电子分布在球体中很 有点像葡萄干点缀在一块蛋糕里,很多人把汤姆 逊的原子模型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它不仅 能解释原子为什么是电中性的,电子在原子里是 怎样分布的,而且还能解释阴极射线现象和金属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出电子的现象。而且根据 这个模型还能估算出原子的大小约10-8厘米,这 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正由于汤姆逊模型能解释当 时很多的实验事实,所以很容易被许多物理学家 所接受。
平行公设问题
19世纪初,高斯(Gauss)、Bolyai和罗巴
切夫斯(Lobachevski)证明了:

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 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直觉思维 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一)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 1、思维的收敛性
收敛式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尽可能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 理化的逻辑系列中去,从所接收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 结论。这种集中型或直线型的思维就叫做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特性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 “集中思维”特性。收敛思维志在取得结果。
第一次,是从感性的现实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是一种建 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提升的过程; 第二次,是从科学的思维抽象逐步使抽象的理论上升到与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理性的思维具体的过程,是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再返 回科学实践,赋予理论具体内容的过程。


一、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思维方法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综合方法的基本作用是克服了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使 人们能够揭示事物在分解状态下不曾显示的特性;能 够从整体的高度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黑格尔曾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明分析的不足和综合 的必要。他写道:“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像剥 葱一样,将葱皮一层一层地剥掉,但原葱已不存在 了。”


一、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思维方法


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1、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1982年出版的《思考 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任何创造过程一般要经 历四个阶段:创造的准备期 、酝酿期 、明朗 期 、验证期 。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特点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 维特性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特性。收敛性思维志在取得结果。
(二)发散思维特性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敛 思维特性相对。又称“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特性。发散思维特性是创造 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三)思维的收敛与发散 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只重视其中一个,便可能走 向形而上学思维。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具 有互补性,不可偏废。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中注意 收敛。 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 研究方法之外的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 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 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二)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等。在逻辑思维 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 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类比常常是科学技术研究从已知跨越到 未知的桥梁。 (三)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 创造过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等。 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作用很大。直觉和顿悟在创造成果 突现方面尤其突出。 想象,是对过去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 这种大脑中的知识、方法的暂时思维组合与现存研究对象通过某种形式关联起来,形成新的 联想。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常常触发“灵感”,做出科学发现和技术 发明。 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建构。在非逻辑思维之前也 有逻辑思维(如比较、分类、归纳等),为非逻辑思维做好铺垫准备。 三、直觉与顿悟思维 直觉与顿悟思维是两种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 (一)直觉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 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直觉具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征。 (二)顿悟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性和状态,指当思考某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在某种时 刻突然获得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的状态。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 开朗之特性等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精选可编辑ppt
13
1.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1)收敛思维特性
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 规律化,收敛思维特性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 思维”特性。收敛性思维志在取得结果。
2)发散思维特性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 的思维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又称“放射思维”、“求异思 维”或“扩散思维”特性。发散思维特性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 点之一。
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 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 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
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 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 辩证法。
精选可编辑ppt
27
4.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1)移植方法
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建构。在非逻 辑思维之前也有逻辑思维(如比较、分类、归纳等),为非逻辑思维做好 铺垫准备。
精选可编辑ppt
18
3.直觉与顿悟思维
直觉与顿悟思维是两种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
1)直觉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类 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直觉具有 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征。
3)从抽象到具体:就是把抽象的、内容贫乏的概念、理论赋予丰富的经验 和实践内容的过程,要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
4)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要求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 分析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 辑的分析为依据,达到客观、全面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可使 科学家和工程师既具有理性、缜密的思维与科学修养,又具有宏观开阔的全 局视野和战略思维。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质变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 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在
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延续与渐进的中断。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 如果变化发生在度的关节点之内,则是量变。 如果变化发生在度的关节点之上,则是质变。 质变 量 关节点 变
质变
关节点
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即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 通过对自身的否定而实现的自我 运动、自我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一方面,通过否定克服了旧事物的 消极因素。
另一方面,通过否定,加进了一些 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 面都体现了事物的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阶段是对事物的一种 新的肯定,这种新的肯定与第一阶段 的肯定具有某种类似性,某种相似的 本质和特征。好似对肯定阶段的一种 回复。所以,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具有曲折性和回复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完整过程 前进性、上升性与曲折性、回复性是统一 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事物的 运动和发展是既体现着前进性、上升性,又体 现着曲折性、回复性的统一过程。这就是在事
二、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什么是量变、质变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

(新)第三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新)第三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一)历史
历史方法是一种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研究需要掌握 具体的研究过程、概念演变史、学科史和前人研究方法,从 而形成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背景。
(二)逻辑
逻辑是按照理性要求制定的思维规则和形式,它以抽象为基本特征, 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态和个别属性分析思考,揭示出事物本质特征,形 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
三、思维的直觉与顿悟特征 直觉与顿悟思维是两种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
(一)直觉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 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直觉具 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征。
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
(三)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形成了认识事物部分 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方法与阶段。
在科学研究中,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分析的目的,不 仅是为了深入对象内部进行认识和实践,而且是为了在思维中综合认识对 象,为在实践中变革对象打下基础;综合也需要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 的综合不是深刻的综合。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
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创造性思维不 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 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 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 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证思维形式之外,还 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 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 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科学直觉
直觉思维一般具有如下特性:
➢ 表现的突发性 ➢ 结构的跳跃性 ➢ 结论的或然性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三境也。
➢ (3)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 础,而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反归纳法---归纳法是过去推知未来的 方法
休谟的解决---经验的重复产生心理的 信念
波普尔---心理的信念(预期)产生经 验的重复感 如1919年爱丁顿对日食的观察,虽 然只有一次,却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归纳获得的结论可以成为演 绎的前提;
➢ 演绎是归纳的指导,演绎得出的结论可以成为进 一步归纳的事实来源。
➢ 恩格斯:“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 是必然相互依赖着的。人们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 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设法把每一个都用到该 用的地方,而人们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 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第三章: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演绎与归纳的辩证关系
一 演绎法及其哲学背景:
➢ 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 ,或者由一 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方法.
➢ 演绎的问题在于前提的正确性没法得到保 证
二:约定论
➢ 欧氏几何及其平行公设
公设一:过不同两点可连一直线 公设二:直线可无限地延长 公设三:以任意一点为中心和任一线段之长为半径可作
穆勒的归纳五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乘余法
归纳主义方法论
•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 观察事实为单称陈述 • 通过对事实的归纳,人们发现定律和
理论,它们表现为普遍陈述。 • 从定理、定律、理论和先行条件的合
取中演绎出预见,看能否被经验证实。
观察 → 归纳→形成假说→检验
归纳问题
太阳系模型——有核原子模型
➢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小太阳模型
玻尔的量子模型
➢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 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 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 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大胆尝试,严格检验
➢ P1→ TT → EE → P2 → ……… P1--问题 TT -- 一种理论 EE --通过批评和检验以清除错误 P2 -- 新的问题
三、科学隐喻
➢隐喻,源自希腊词metaphora,意 指“转换”、“变化”,它是一种 修辞格或文字组合法,用于指某种 与其字面意思不符的表达式。 “婴儿是朵花”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我们不 得不在无法清楚地表达我们的思想 的隐喻和比喻中来说话,我们不能 逃避偶然的矛盾,然而隐喻却可以 帮助我们对客观现实进行较切进的 描述。”
即假设和理论 ➢ 各种理论之间激烈竞争,相互批评,并接
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检验中消除 谬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 ➢ 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 又出现新的问题。
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 葡萄干蛋糕模型:
汤姆逊提出的这个模型,电子分布在球体中很 有点像葡萄干点缀在一块蛋糕里,很多人把汤姆 逊的原子模型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它不仅 能解释原子为什么是电中性的,电子在原子里是 怎样分布的,而且还能解释阴极射线现象和金属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出电子的现象。而且根据 这个模型还能估算出原子的大小约10-8厘米,这 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正由于汤姆逊模型能解释当 时很多的实验事实,所以很容易被许多物理学家 所接受。
第三节: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一、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观察和实验的理论负荷
1、知识的先天说 苏格拉底、柏拉图
2、纯观察说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
休谟、培、穆勒、罗素等
理论负荷说——观察渗透理论
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的方法
1、要求观察结果可以重现 2、要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 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 3、观察中尽量使用先进的 仪器设备和观察技术
一、回溯推理方法
➢观察到了令人惊异的事实B; ➢如果A是真的,B理所当然是真的; ➢因此,有理由猜想A是真的。
二、类比
➢ 所谓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 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断它们在 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同一的一种方法。
A有a、b、c、d B有a′、b′、c′ —————————————— 则B可能有d
一圆 公设四:所有直角均相等 公设五:一平面上两条直线被另一直线所截,若截线一
侧的两内角和小于两个直角,则此二直线必在这一侧 相交 1795年的版本: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 行于已知的直线
平行公设问题
➢ 19世纪初,高斯(Gauss)、Bolyai和罗巴 切夫斯(Lobachevski)证明了:
平行公理是错的,不会引起任何混乱和矛盾
➢ 欧氏几何:平面 ➢ 黎曼几何:球面 ➢ 波利艾-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伪球面(马
鞍面)
➢ 康德:先验感性形式 ➢ 彭加勒的约定论 ➢ 维特根斯坦的极端约定论
1 4 9 16......
归纳法及归纳问题
一: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 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 (1)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辩护。因为在 归纳推理中,存在着两个逻辑的跳跃:一是从实 际观察到的有限事例跳到了涉及潜无穷对象的全 称结论;二是从过去、现在的经验跳到了对未来 的预测。而这两者都没有演绎逻辑的保证,因为 适用于有限的不一定适用于无限,并且将来可能 与过去和现在不同。
➢ (2)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地证明,例如 根据归纳法在实践中的成功去证明归纳,这就要 用到归纳推理,因此导致无穷倒退或循环论证。
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 科学理论等同于假设,“理论先于观察” --先有理论,后有观察。
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 科学问题的来源: A:原有的科学理论与新的科学事实的
矛盾。 B: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C: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 科学从问题开始,促使科学家思考。 ➢ 针对问题,科学家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