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3周故都的秋囚绿记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2故都的秋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1217152
故都的秋【 2015 年高考四川卷】下边的文章,达成1~4 。
太湖碎范烟①太湖,用文人的套来形容,是“三万六千、七十二峰”。
民“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地画出一个廓,只好人一种山明水秀、浩大无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情画意,要一点地去察、研究,才能会。
②我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觉有不一样的概。
洞庭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山周五十余里,山其实不峻峭,土壤又滋,人民子子孙孙辛苦,已成了丰地域。
山下坡田,栽种各样水稻,是秋熟的主要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有豆和蔬菜瓜果。
他更有园的丰富,梅、杏、桃、李⋯⋯多得数不尽。
枇杷、梅和洞庭(橘名)名近。
跟着春夏秋冬,它先后开花果,春季果真是“ 紫嫣开遍”,夏季、秋季、冬季,也是各有漫的风景。
是“美尽南”,其实不夸。
从,四皆宜;从生,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断的天然源。
江南的多淡水,里都有。
朝出暮的千百艘大小船,点湖光水色中,民勤、英勇,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山隔着太湖,山最顶峰——莫釐,和西山最顶峰——遥遥相,同七十二峰的袖。
西山也是丰地域,同是“花果山”,山全部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山坐独具格的小艇——快,入太湖,莫釐峰,云气滃然如蒸。
的不著名的近山,,恰似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淡不一。
船家果真有眼明手快的本,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常簸震而惊心魄。
正因这样,而愈山川奇得来不易的趣。
兀立在山、西山之的石公山,是以玲秀逸的姿吸引着人。
小艇乘破浪而去,到了山下,然可四的山石,千万年的冲洗,有了“ 、瘦、透”的美姿,早者去了,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的石山。
所以,石公山像斧削,没有了山脚,正如一翡翠放在一个玻璃里。
④倘若从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睁开了画,山更多,湖更大,幻就更多。
王鏊“山与人相,天将水共浮”,善“震春浮碧漪,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描得恰到好。
道上所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
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
14.1《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
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
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生命的神奇来自于她的天性。
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
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
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B.“戴车匠”在我们不但是一个人,一间小店,还是一个地名。
C.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因情写景,借景抒情。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高兴或烦恼,轻松或沉重,热烈或悲凉,① ,似乎看到的景物也产生了不同,所谓(),正是此意。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故都的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14故都的秋基础过关练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语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喻拟人B.比喻夸张C.拟人借代D.拟人夸张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济南的雪景的?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那点儿薄雪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下子就化掉了,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还是下小雪吧,济南的小山是受不住大雪的”,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作林或森林,①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
②它们并不是站立,③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
④非给它们一个词汇不可的话,或许叫作“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
4.在下面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结合所选意象的特点写一段文字。
不少于80个字。
第一组:明月杨柳杜鹃第二组:落日大江远山5.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
请根据倡议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
要求:不超过110字;拟写告示时间统一为2019年11月1日。
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积如山,阿sir、miss的书信、文件统统被“埋”没了。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故都的秋》课后练习及答案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故都的秋》课后练习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厦.门(Xià) 落蕊.(ruǐ)处.方药( chū)一椽.破屋( chuán)B.椭.圆( tuǒ)烙.印(Iào) 煞.风景( shā)骁.勇善战( xiáo)C.颓.废( tuí) 佝偻.(Ióu) 潭柘.寺( tuò) 逸兴遄.飞( chuán)D.譬.如(pì) 龋.齿( qū)廿.四桥( niàn) 改弦.更张( xián)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江西省新干县审计局退休干部陈晓明不远千里到河北省阜城县祭奠父亲的战友。
②这位失独母亲自述;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不能自己地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③阿富汗发生了多起人质被塔利班绑架的事件,惊动了世界。
一叶知秋,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④雄安新区三县历史悠久,现存大量的古迹遗址,如容城县的磁山文化遗址,雄县的宋辽边关古地道,安新县的梁庄遗址等,不一而足。
⑤淅沥的秋雨淋湿了他的衣服,画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⑥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推进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 ④⑤⑥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这次诗词赏析大会请各班班主任认真组织,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聆听王教授的精彩讲座。
B.白衣人拱手道:“三年前和你匆匆一别后,我常听人说你抗敌救国的事迹,真是久仰久仰!”C.他看到同桌双眉紧锁地思考了很久,就热心地说:“如你有需要的话,我会不吝赐教。
D.马医生的好友给他送来自己的字画,马医生说:“恭敬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全都收下了。
”4下列对《故都的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故都的秋习题(含解析)
故都的秋习题1学生版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B)A. 凋.谢(diāo)似.的(sì)廿.四桥(niàn) 啼.笑皆非(dì)B. 驯.鸽(xùn) 混.沌(hùn)潜.意识(qián) 浑.水摸鱼(hún)C. 梧.桐(wú) 平仄.(zè)颓.废(tuō) 潭柘.寺(zhè)D. 歧.韵(qí) 落蕊.(lěi)着.衣(zhuó) 一椽.破屋(chuán)解析:试题分析:A、C两项,“啼”“颓”的声旁只是部分表音,“啼”应念tí,“颓”应念tuí。
A项,“似的”,“似”应读shì。
D项,“蕊”应念ruǐ,“蕾”才念lěi。
Side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A. 姿态赏玩既使黄城人海B. 细腻锤炼啼唱尘沙灰土C. 驯鸽藤缦消损不能自已D. 蓑弱幽远陶然回味不咏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
A项,“既使”应为“即使”,“黄城人海”应为“皇城人海”;C项,“藤缦”应为“藤蔓”;D项,“蓑弱”应为“衰弱”,“回味不咏”应为“回味不永”。
故选B。
3、下列句子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一叶而知天下秋)B.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成语)C.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文不加点)D. 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名噪一时)解析:C项,“文不加点”形容构思写作速度快,而且不需修改。
“点”,修改涂抹,该项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B项的“成语”指现成的说法,是对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E)A. 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员、本市《文学自由谈》杂志主编任芙康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名投票,评语公开,将是郁达夫小说奖独树一帜....、区别于国内其他文学奖项的重要标志。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念北平林海音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
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
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春光明媚,一骑小驴,把我们带到西山,从香山双清别墅的后面绕出去,往上爬,大家在打赌,能不能爬上“鬼见愁”的那个山头。
我常常念叨“鬼见愁”那块地方,可是我从来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
春天的下午,有时风沙也很大,风是从哪儿吹来的呢?从蒙古那边吹来的吗?从居庸关外那边吹来的吗?春风发狂,把细沙送进了你的眼睛、鼻子和嘴里。
出一趟门,赶上风,回来后,上牙打打下牙试试,咯咯吱吱的,全是沙子,真是牙碜。
“牙碜”是北平俗话,它常被用在人们的谈话里。
比如说:“瞧,我这两天碰的事儿都别扭,真是,喝凉水都牙碜!”——比喻事不顺心。
“大姑娘哪兴这么说话,也不嫌牙碜!”——比喻言语粗鄙。
“别用手指甲划玻璃好不好,声儿听着牙碜!”——形容令人起寒战的感觉。
“这饭怎么吃着这么牙碜!掺了沙子啦!”——形容咀嚼不适的感觉。
春天看芍药牡丹,是富贵花。
中山公园的花事,先是芍药,一池一畦地开,跟着就是牡丹。
灯下看牡丹,像灯下观美人一样,可以细细地品赏,或者花前痴望。
一株牡丹一个样儿,一个名儿,什么“粉面金刚”“二乔”“金盆落月”。
牡丹都是土栽,不是盆栽,是露天的,春天无雨不怕,就是怕春风。
有时一夜狂风肆虐,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样子。
几阵狂风就扫尽了春意,寻春莫迟,春在北平是这样的短促呀!许多夏季的黄昏,我们都在太庙静穆的松林下消磨,听夏蝉长鸣,懒洋洋地倒在藤椅里。
享受安静,并不要多说话,仰望松林上的天空,只要清淡地喝几口香片茶。
各人拿一本心爱的书看吧,或者起来走走,去看看那几只随着季节而来的灰鹤。
不是故意到太庙来充文雅,实在是比邻中山公园的情调,有时太嫌热闹了,偶尔也要躲在太庙里享受清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周末培优(第13周)故都的秋、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3周)故都的秋、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故都的秋、囚绿记〔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1.以下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饱尝〔cháng〕赏玩〔shǎng〕领略〔lüè〕疏疏落落〔lào〕B.陪衬〔chèn〕落蕊〔ruǐ〕颓废〔tuí〕混混沌沌〔dùn〕C.瞥见〔p iē〕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D.咀嚼〔zǔ〕涸〔hé〕辙罄竹难书〔qìng〕揠苗助长〔yà〕【答案】B【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凹陷〔āo〕;D项,咀嚼〔jǔ〕。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姿态赏玩即使黄城人海B.细腻清闲啼唱尘沙灰土C.囚系幽囚剪揖偃苗助长D.攀援绿州开释烽烟四逼【答案】B【解析】A项。
黄—皇;C项,揖—辑,偃—揠。
D项,州—洲。
3.以下对《故都的秋》一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清〞“静〞“悲凉〞的特点。
B.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内心淡淡的喜悦,所以他笔下的秋色、秋味便都呈现出清、静、迷人的情调,散乱的秋景统一在这感情的基调之下。
C.“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这句话运用了“绘声绘色〞和“以情取景〞的描写方法。
D.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是因为这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
【答案】A4.下面对文章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故都的秋》练习 (含答案)
《故都的秋》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A】。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扑【B】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即【C】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D】,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选出语段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辍 B.扑 C.即 D.寞2.选出对画线句子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
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故都的秋第0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 故都的秋(课时1)
1.作者作品
郁达夫(1896─1945) ,,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普遍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类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假设、成仿吾等组织了“”,1930年参加。抗日战争暴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要紧作品有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
C.他们不能自已内心的激情,在大红灯笼、烟花焰火的映照下,纷纷敲起了腰鼓,舞起了彩带,唱起了欢歌……
D.2021年5月27日,甘肃省陇南市人穆振文不远千里来到河北省河间市诗经村派出所,给民警们送来一面锦旗。
4.依次填入下面语句横线上的词语,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________下来的日光。
2.时期背景
1934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要挟等缘故,他从上海迁居到杭州,这段时刻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刻处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记游散文,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混战就,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流离失所,饱受人一辈子愁苦和哀思。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是写下了本文。
北京市高中语文.囚绿记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囚绿记》(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蕈.菌(xùn) 魔.念(mó) 猗.郁(yī) 婆娑.(suō)B.陆蠡. (lǐ) 涸.辙(hé) 淅.沥(xī) 嫩.绿(lèn)C.瞥.见(piē) 茎.叶(jǐng) 纤.细(xiān) 脉络. (luò)D.嵌.着(qiàn) 移徙. (xǐ) 葱茏. (lóng) 疲累.(lěi)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急不暇择的心情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2)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 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3)植物是多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A.即使因此顽固B.虽然因此固执C.即使因为固执D.虽然因此顽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节愈来愈近,琳琅满目的节日饰品、礼品摆满了各大商家的柜台,让逛街的市民目迷五...色.,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B.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了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这新年伊始的惊.鸿一瞥...,再次向世人敲响了安全警钟。
C.元旦联欢晚会上,来自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迎新年,大家谈笑自若....,忆过去一年的不凡经历,憧憬新年的光明前景,不禁感慨万千。
D.改革既蕴藏着巨大红利,也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因此也是挑战,政府应该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取信于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公开指责美国不顾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所应肩负的责任而试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法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径。
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C.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为父亲写传记时,他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务求真实。
高中语文2.2故都的秋(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姿态赏玩即使黄城人海B.细腻清闲啼唱尘沙灰土C.田圆深沉严厉不能自已D.蓑弱悠闲陶然回味不永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B.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
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木马”“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错误的一句是()A.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B.一年一度的CCTV2006年广告招标活动已尘埃落定,宝洁公司以3.49亿元的天价蝉联了央视广告标王的宝座。
C.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书写杂乱的药方,连权威专家都看不懂,如果是普通患者,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看起来绝对是天书。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8分)闲读梧桐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测试题及答案(2)完整篇.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测试题及答案(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测试题及答案(2)2.解析:虚词对于准确表达语意,至关重要,平时要留意,培养这方面的语感。
A项要注意后面有所以,前后语意上又是因果关系,由此可知第一空格当是因为(或由于);句中有泛指代词什么,后面又有副词都,故知这个句子是无条件复句,第二空格当是无论(或不论)。
B项因为后一句有但,前后构成转折关系,第一空格当是虽则(或虽然),第二个空格前后有任选其一的意思,当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或。
C项第一空格难度较大,但如果注意到下一句的也字,再分析前后语意上的关系,便可以知道当是就是(或即使);第二个空格表进层关系。
D项第一个空格表进层,第二个空格要求熟悉非才非不可之类的句式。
答案:略。
(见课文)3.(1)解析:甲处动词的选用要能表现人物悠闲的心态,动作不能太大。
乙处要注意与上句构成整齐句式。
丙处唯细才能表现人物的清闲。
丁处要注意槐树。
答案:B。
(2)解析:能否正确识别画面背景,关系着能否正确理解画面的深刻含意。
南国的秋天可以说是北国的秋天的大背景,前者用以反衬后者,但不是这幅小的画面的背景。
第二句提及的五种景观,不在作者所写的北国之秋的画面之内。
碧绿的天色是画内之景,可以看作是小屋的背景,用以反衬屋之矮小,显示环境的空旷,但不能说是这全幅画的背景。
这幅画的背景是皇城人海,这背景反衬了画面的幽静,也反衬了画中人心境的平静。
答案:C。
(3)解析:秋意是文内揭示旨意的词语,对其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和抽象层面上。
答案:秋意是清、静。
作者用高空烘托环境的空旷,用鸽声反衬环境的幽静,用漏下的日光间接描写了槐树的茂密,用蓝朵形容清秋的平和。
(4)解析;这道题从表面看是要求透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去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实际上是考察我们是否理解这段景物描写的旨意。
理解这段文字,不能只看到屋内的人(作者)在做什么,而且要看到屋外的人在做什么,因此皇城人海四个字是关键所在。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故都的秋(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 故都的秋(课时2)1.解释下列词语。
(1)混混沌沌:(2)一椽破屋:(3)一叶知秋:(4)不能自已:2.用下列形近字组词嘶()厮()蓝()篮()萧()箫()衬()忖()蕊()芯()陀()驼()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1)几场秋风刮过,学校东南角园子里变得疏疏落落的高大树木在枯草的映衬下显得更高了。
理由:__________(2)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广东汕头迎来了新春。
走在汕头的大街小巷,到处是张灯结彩欢喜迎新春的热闹景象,年味十足。
理由:__________(3)一场秋雨过后,山野里顿时出现了一派混混沌沌的清新景象。
理由:__________(4)回顾中华民族幽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深刻厚重的生存智慧,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自豪。
理由:__________1.(1)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2)一椽破屋:一间破旧的屋子。
(3)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4)不能自已:已,停止。
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2.嘶叫/厮打蓝朵/篮球萧索/笙箫衬托/忖度落蕊/芯片普陀/骆驼3.(1)√(理由:)“疏疏落落”意思是稀疏零落,指在空间或时间上间隔远。
符合句中表现秋景的语境。
(2)√(理由:)“十足”指成色纯,十分充足。
侧重于成分纯,特别充分。
常跟信心、干劲、风头、神气、理由等词语搭配。
到处欢喜的热闹景象表明年味充足。
符合语境。
(3)×(理由:)“混混沌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也指景象模糊,不分明。
句中既然要表现雨后的清新景象,再用该词与语意相矛盾。
(4)×(理由:)“幽远”意即深远;远而幽静。
多用来形容意境或环境幽深静谧。
句中要表现的是时间长,应该用“悠远”。
“悠远”有两个意思:①离现在时间长;②距离远。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故都的秋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113017
2 故都的秋(课时2)1.解释下列词语。
(1)混混沌沌:(2)一椽破屋:(3)一叶知秋:(4)不能自已:2.用下列形近字组词嘶()厮()蓝()篮()萧()箫()衬()忖()蕊()芯()陀()驼()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1)几场秋风刮过,学校东南角园子里变得疏疏落落的高大树木在枯草的映衬下显得更高了。
理由:__________(2)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广东汕头迎来了新春。
走在汕头的大街小巷,到处是张灯结彩欢喜迎新春的热闹景象,年味十足。
理由:__________(3)一场秋雨过后,山野里顿时出现了一派混混沌沌的清新景象。
理由:__________(4)回顾中华民族幽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深刻厚重的生存智慧,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自豪。
理由:__________1.(1)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2)一椽破屋:一间破旧的屋子。
(3)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4)不能自已:已,停止。
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2.嘶叫/厮打蓝朵/篮球萧索/笙箫衬托/忖度落蕊/芯片普陀/骆驼3.(1)√(理由:)“疏疏落落”意思是稀疏零落,指在空间或时间上间隔远。
符合句中表现秋景的语境。
(2)√(理由:)“十足”指成色纯,十分充足。
侧重于成分纯,特别充分。
常跟信心、干劲、风头、神气、理由等词语搭配。
到处欢喜的热闹景象表明年味充足。
符合语境。
(3)×(理由:)“混混沌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也指景象模糊,不分明。
句中既然要表现雨后的清新景象,再用该词与语意相矛盾。
(4)×(理由:)“幽远”意即深远;远而幽静。
多用来形容意境或环境幽深静谧。
句中要表现的是时间长,应该用“悠远”。
“悠远”有两个意思:①离现在时间长;②距离远。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小题狂刷02故都的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故都的秋1.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一椽(yuán)廿四(niàn)扫帚(sào)B.潭柘寺(zhé)房檩(lǐn)普陀山(tuó)C.平仄(zè)譬如(pì)厦门(Xià)D.椭圆(tuò)落蕊(ruǐ)橄榄(gān)(lǎn)【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姿态赏玩即使黄城人海B.细腻清闲啼唱尘沙灰土C.田圆深沉严厉不能自已D.蓑弱悠闲陶然回味不永【答案】B【解析】A项,黄—皇;C项,圆—园;D项,蓑—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虽则外国的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
B.若你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选集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C.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D.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答案】B【解析】“若”应该调到“你”后面。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周故都的秋、囚绿记(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饱尝(cháng)赏玩(shǎng)领略(lüè)疏疏落落(lào)B.陪衬(chèn)落蕊(ruǐ)颓废(tuí)混混沌沌(dùn)C.瞥见(piē)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 g)D.咀嚼(zǔ)涸(hé)辙罄竹难书(qìng)揠苗助长(yà)【答案】B【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凹陷(āo);D项,咀嚼(j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姿态赏玩即使黄城人海B.细腻清闲啼唱尘沙灰土C.囚系幽囚剪揖偃苗助长D.攀援绿州开释烽烟四逼【答案】B【解析】A项。
黄—皇;C项,揖—辑,偃—揠。
D项,州—洲。
3.下列对《故都的秋》一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清”“静”“悲凉”的特点。
B.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内心淡淡的喜悦,所以他笔下的秋色、秋味便都呈现出清、静、迷人的情调,散乱的秋景统一在这感情的基调之下。
C.“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这句话运用了“绘声绘色”和“以情取景”的描写方法。
D.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是因为这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
【答案】A4.下面对文章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并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做好了铺垫。
)B.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相通。
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
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C.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魔念”即邪念,指作者心中产生的邪恶的念头。
)D.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文章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答案】C【解析】“魔念”是指作者心中自私自利的念头。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圣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B.我们要正告日本当权者,在钓鱼岛问题上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置之不理,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C.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的家长纷纷送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奥数等,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答案】B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B.在德国,从来没有过因为堵车而致使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紧急情况下让出救命通道已成为德国司机的基本认识。
C.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故。
【答案】A【解析】B项,“从来没有过”无宾语中心词,成分残缺。
C项,成分残缺,结尾加“等症状”。
D项,“原因是”与“……的缘故”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缘故”。
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3分)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
【答案】示例一:①夏日绿荷边的垂钓。
②晚秋枫叶里的纵情。
③是灵魂的交响。
示例二:①仲夏亭榭里的弄弦。
②深秋山林里的独步。
③是灵魂的依傍。
【解析】根据提示,第一、二空应填入夏秋两个季节,根据这两个季节特点,选出具有季节特点的事物仿句即可;第三个空,由“心绪”“生命”可知,应是抽象的生命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分)故都的房李开周很多年前,郁达夫回忆北京的生活,说自己不逢北国之秋已经十年了,每年到了秋天,都要想起北京,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想起“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的静谧岁月。
人的回忆往往靠不住,郁达夫离开北京后,感觉北京很美好,却完全忘了他当年在北京居住的时候撂下的一些狠话。
1924年,他给郭沫若写信说:“上北京来,本是一条死路,北京空气的怎样腐劣,都城人士的怎样险恶,我是知道的。
”那时候在他心目中,北京还是“风雪弥漫的死都”。
不过郁达夫有一条回忆是可靠的——他确实曾经在北京租过“一椽破屋”。
学#1923年秋天,郁达夫从上海来到北京,开始在北大教书。
那时候,他没有住处,借住哥哥郁华的房子。
几个月后,他的原配妻子孙荃带着他的小儿子龙儿也来到北京,不方便再借住哥哥家了,只好在什刹海北岸的一条小胡同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一家三口住在里面。
郁达夫在北京没有买过房。
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买。
民国时代重视教育,教授的收入和地位远远高于普通人,例如北大,刚上岗的讲师每月可以拿到上百块大洋,评上教授以后最低月薪是两百块大洋,以后按年限和资历累加,最高可以挣到六七百块大洋。
另外还都可以去其他大学兼课,像周作人、钱玄同、钱稻孙等人,既在北大教书,也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法政大学上课,出去讲课一小时,一般可以拿到五六块大洋的车马费,这样下来,一个勤奋的教授一个月可以挣到上千块大洋。
郁达夫只是讲师,也不在其他学校兼课,月薪在120块大洋左右,但他写书,写文章,有稿费作补贴。
他去北大之前,已经凭着留学时期写的小说《沉沦》蜚声海内外,算是文坛名家了。
民国前期出版界惯例,名家出书,版税一般按15%计算,郁达夫写一部小说或者文选,首印至少一万册,定价一般是大洋7角,一算版税,也能拿到上千块大洋。
他只需要攒上几个月的钱,就能在北京买一所相当不错的四合院。
可惜郁达夫始终没有攒到钱,因为他生活奢靡,开销极大:雇听差,雇厨子,抽名牌香烟,出入八大胡同,每个月都要吻别大量的现洋。
从北京到上海的特快列车,硬座25块大洋,卧铺45块大洋,郁达夫想去上海探望留日的同学成仿吾,竟然连车费都拿不出,遑论买房。
民国前期的北京房价虽然很低,但也在逐步上涨,假如把钱省下来投资到房产上,其收益还是超过存款的。
问题是郁达夫毫无投资理念,他不买房,也不存钱,有钱就花光。
他在北大的一些同事,像钱玄同,像吴虞,过日子相对节俭,存款颇多,但是也想不到去买一套房子。
郁达夫的哥哥郁华在北京买过房,1919年购买的四合院,只花了2 200块大洋,到1924年,已然涨到五六千块大洋,升值一倍还要多。
可郁华买了一所以后,再有余钱就存进银行,想不到再买第二所房子作为投资。
要知道那时候国内各大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息只有7%左右,虽然比现在的利息高,但是跟投资房地产的收益相比,就差得太远了。
这段时间老有朋友问我民国前期北京房价为什么那么低,我想,也许正是因为那时候的有钱人(例如教授阶层)太笨,没有学会把房屋当成一种投资品吧。
(摘自《中国经营报》)1.下列对于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要写“故都的房”,开篇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他当年在北京居住的时候撂下的“一些狠话”,用了抑扬的手法。
B.北京的空气不好,北京的人也十分险恶……所以,郁达夫没有在北京买房;因此,郁达夫一直对北京的印象很坏。
C.因为当时北京的房价很低,所以,在学校给郁达夫的薪水不高的情况下,他只需攒上几个月薪水,也能在北京买一所相当不错的四合院。
D.郁达夫挣的钱并不少,因为他根本不打算在北京买房,所以生活非常奢靡,雇听差,雇厨子,抽名牌香烟,出入八大胡同。
E.在当时,房价逐步上涨,郁达夫像钱玄同、吴虞一样,没有投资理念,即使有钱,也不会去买房。
【答案】AE2.郁达夫对北京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请作简要概括。
(4分)【答案】①刚到北京的时候,对北京很反感,认为北京是“风雪弥漫的死都”,空气“腐劣”,人士“险恶”。
②后来,尤其是离开北京后,怀念北京的“静谧岁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基于文本,根据郁达夫在北京的经历,可以看出郁达夫对北京感情的变化;然后,筛选表明郁达夫思想感情的信息并加以整合,便得到答案。
3.文章说“也许正是因为那时候的有钱人(例如教授阶层)太笨”,如何理解“太笨”的具体含义?(4分)【答案】①这里的“笨”与一般的“笨”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里指有钱人(例如教授阶层)没有投资意识。
②“太笨”是反语,他们的智慧都用在高雅的学问上了,对于庸俗的投资,并不感兴趣。
4.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文本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6分)【答案】①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郁达夫收入较高,但平时的生活过于奢靡,不去从长远打算,以致连坐火车的钱也拿不出,更不用说买房子了。
这就启示我们,要注重节俭,要积累些财富,以备长远之用。
②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
郁达夫和其他一些教授,收入可观,但是,他们没有投资意识,观念陈旧,思想保守。
这就启示我们,要善于投资,让资金发挥它的最大功用,这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郁达夫在北京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北京的美丽,没有认识到北京的美好;离开北京后却感到北京的美丽。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距离产生美。
这启示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从身边发现实实在在的美,并享受它。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
回答本题,一要理解文本,基于文本作答;二要联系实际,阐述自己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分)怀念陆蠡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
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
1938年,卢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工作。
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