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
生产需求管理与总体计划
![生产需求管理与总体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2df7f5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a.png)
生产需求管理与总体计划在制造业中,生产需求管理和总体计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成本。
本文将从生产需求管理和总体计划的概念、作用、关键要素和实施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
1. 生产需求管理1.1 概念生产需求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销售计划和库存情况等信息,合理确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的管理活动。
1.2 作用•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产能的浪费和短缺•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保证产品交付的及时性,增强客户满意度•激励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生产效率1.3 关键要素生产需求管理涉及多个重要要素,其中包括:•销售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确定产品销售数量和时间•生产能力:评估企业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能力•供应链协同:确保供应商、生产、库存和销售等环节协同配合•库存管理: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库存,保持适度的库存水平•生产调度: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1.4 实施方法•制定生产计划:根据销售计划和生产能力,确定生产计划,包括产品种类、数量、生产周期等•优化生产调度:根据订单优先级和生产任务情况,合理安排生产顺序和时间•跟踪反馈:及时跟踪生产进度和库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需求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2. 总体计划2.1 概念总体计划是企业在长期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包括全年的生产计划、财务计划、投资计划等,是企业决策和执行的指导纲领。
2.2 作用•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保证生产、财务和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统筹各项资源,合理规划和配置企业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3 关键要素总体计划包括多个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确定全年生产计划,包括产量、销售目标、生产资源等•财务计划:规划全年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确保企业盈利能力•投资计划:制定全年的投资计划,包括资金来源、项目规划等•风险管理:评估潜在风险,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和对策2.4 实施方法•制定计划指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确定全年的产量、销售目标、财务指标等•制定计划方案:制定具体的生产、财务、投资计划方案,明确定责人和时间节点•落实执行:各部门按照总体计划的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计划的执行•监控评估:定期对总体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结语生产需求管理和总体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执行和持续的改进,企业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1112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
![1112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f08ae4c915f804d2a16c12a.png)
1
42
2
40
3
43
4
40
5
41
6
43
7
42
(2)定量预测方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
MAt=MAt-1+a(At-1-MAt-1) MAt=aAt-1+(1-a)MAt-1 0≤a≤1
时间 实际销售量 a=0.1
预测值
1 42
2 40
42
3 43
4 40
5 41
6 39
7 46
8 44
9 45
10 38
汽车制造厂:辆 钢铁厂:吨 炼油厂: 吨或桶 发电厂:千瓦时 造纸厂:吨
航空公司: 客位数 酒店:客房数 仓储服务公司:平方米 网球俱乐部:网球场数
餐馆:进餐人数
百货公司:平方米
代表产品
结构和工艺具有代表性,产量较大的产品
实际工作中,常要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 的产量
假定产品
4.4 生产能力的确定
企业的固定资产或作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和一定 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 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设计能力 查定能力 现实能力
1 生产能力的表示
生产能力的表示
➢ 大量生产:具体产品表示
– 成批生产:代表产品表示
– 多品种、中小批生产:假定产品表示
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时间 2007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2008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实际值 300 200 220 530 520 420 400 700
趋势方程值 225 280 335 390 445 500 555 610
实际值/趋势值 1.33 0.71 0.66 1.36 1.17 0.84 0.72 1.15
生产需求管理与计划管理
![生产需求管理与计划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cae7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c.png)
生产需求管理与计划管理1. 简介生产需求管理与计划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识别和管理组织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以及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来满足这些需求。
本文将介绍生产需求管理与计划管理的概念、作用和关键步骤,并探讨一些常见的生产需求管理和计划管理方法。
2. 生产需求管理2.1 概念生产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识别和分析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和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的需求,以便合理地安排生产资源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
它以市场营销和销售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公司内部生产能力和资源,确保产品或服务按时按量地供应给客户。
2.2 作用与重要性生产需求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地管理和满足需求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份额、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供应链。
只有深入了解需求并及时响应需求,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关键步骤生产需求管理的关键步骤包括需求识别、需求分析、需求计划,并对需求进行跟踪和改进。
(1)需求识别:通过市场调研、销售预测、客户反馈等渠道,识别和收集客户和市场的需求。
这些需求可能是产品数量、产品质量、交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2)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确定其优先级和可行性。
根据需求的紧急程度和实施难度,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并综合考虑组织内部生产能力和资源来评估需求的可行性。
(3)需求计划: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按需生产。
根据不同需求的特点,进行生产资源的分配和安排,以满足内外部客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需求跟踪和改进:跟踪需求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和改进。
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变化。
3. 计划管理3.1 概念计划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制定、执行、控制和调整各项计划的过程。
在生产管理中,计划管理是实现生产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
3.2 作用与重要性计划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在于它能有效地组织和调度生产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ppt课件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e5e06102020740bf1e9b2d.png)
生产运作的表示
具体产品
代表产品: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
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
QC i
Qi
Ti Tc
假定产品:在多品种生产企业里,产品的结 构、工艺、劳动量差别很大,难以确定代表 产品,这时可采用假定产品。假定产品是按 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 不存在的产品。
11
例子
Week Demand
1 2
650 678
问题: 计算 4周和6周简
3 720 单移动平均预测的大小?
4
785
5
859
6
920
7
850
8
758
9
892
10
920
11
789
12
844
12
计算移动平均预测值:
Week Demand 3-Week 6-Week
1
650 F4=(720+678+650)/3
14
2)加权移动平均
WMAt1
1 t
( ) itn n it 1n
Ai
i :实际需求的权系数。
若对最近的数据赋予较大的权重,则预测 数据与实际的差别比简单移动平均法的结 果要小。
近期数据的权重越大,则预测的稳定性就 越差,响应性就越好。
15
3)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一次值数平滑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加权移动平均)
2
678 =682.67
3
720
F7=(920+859+785
4
785 682.67
+720+678+650)/6
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3d89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d.png)
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1. 引言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需求管理,企业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需求管理。
2. 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的概念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是指企业根据销售计划和市场需求,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排产和计划,以满足客户需求,并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需求管理包括需求预测、需求分析、产能规划等环节,旨在有效地分配和利用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3. 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计划与控制需求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合理的需求管理,企业可以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避免生产过剩或产能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需求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需求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需求管理的步骤4.1 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需求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分析,预测未来的需求量。
需求预测可以利用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调研和专家判断等方法进行。
预测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需求管理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需求预测。
4.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在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需求进行分析和细化,明确客户需求的具体要求。
通过需求分析,企业可以确定产品规格、产能要求、交货周期等信息,为后续的生产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
4.3 产能规划产能规划是根据需求预测和需求分析的结果,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因素,确保生产能够按时完成,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4.4 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编制是根据需求分析和产能规划的结果,确定具体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包括产品数量、生产周期、生产任务等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过程,实现生产的高效运作。
第二章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
![第二章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c29e65b4a7302768f993931.png)
详细能力计划
MPS 详细物料计划
供应商系统
物料和能力计划
车间系统
精品PPT
分层式的运作计划系统
流程计划
长期 > 1 年
战略性生产能力计划
中期
6-18 个月
总体经营计划
制造
主生产计划(MPS)
服务
物料需求计划(MRP)
订单计划
分周的人工与 客户计划
短期 < 6 个月
精品PPT
按日的人工 & 客户计划
精品PPT
2、ATO环境下的需求管理 • 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是确定顾客订单的产品
可选配置或组合,并提供交货期信息。 •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满足顾客的交货期要求。 • 衡量客户服务水平的是零部件库存水平。
精品PPT
3、MTO/ETO环境下的需求管理
• 需求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协调顾客订单与工程
资源间的信息交流,在顾客提出订单后迅速转 化为有效的生产信息。 • 控制要点是根据顾客需要调整工程资源。
预测具有科学性: 客观事物发展的惯性; 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精品PPT
2. 预测的分类
社会发展预测
经济预测
按预测内容分 技术预测
按预测时间分
企业市场需求预测(Business forecasting) 长期预测
中期预测
短期预测
按预测方法分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精品PPT
3. 预测的特点
• 假定预测对象所在系统过去和将来都按相同规律
精品PPT
二、需求预测
1.需求预测 的作用
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 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的基础 协调各部门工作的依据 为尽快满足用户需求做好准备
精品PPT
第5章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
![第5章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7665080e53a580216fcfe78.png)
一、确定生产与运作计划指标的原则
“以销定产,以产促销”。 (1)以销定产策略:按照市场需求制定生产 运作计划指标并组织生产,按期、按质、按 量、按品种向市场提供所需产品或劳务。 (2)以产促销策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 下,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特点,生产既符合专 业方向又有一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生产 促进销售。
25.00 26.00
25.83
26.17 25.67
10
11 12
28.00
27.00 29.00
25.67
26.83 27.17
第二节 生产计划120
计划:计划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实现 组织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作出安 排的活动
战略层 战术层 作业层
生产与运作管理
一、生产与运作计划体系
•
1、综合计划(生产大纲) (掌握)
• :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资源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所作的安 排,是根椐企业资源、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的 产出、库存与投资等问题所作的规划决策。 • • 表1:某空调厂综合生产计划(表现形式)
品种
柜式 立式 壁挂分体式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
12月
15000
第5章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109
• 第一节 需求预测
• 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就是预测顾客需求。无论哪 种生产类型,需求管理与SOP(标准作业程序)之间 的一个关键衔接就是获取需求信息。有两种不同 特性的需求,它们对预测方法的选择影响极大: 1、相关需求:指从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中派 生出来的。 2、独立需求:对某产品(如三轮车)的需求不能 直接从对其他产品的需求中计算出来,这种需求 称为独立需求。需求预测指对独立需求的预测。
生产需求与计划管理
![生产需求与计划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0e01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b.png)
生产需求与计划管理引言生产需求与计划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生产管理活动,它涉及到确定生产所需的资源,制定生产计划以满足客户需求,并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本文将介绍生产需求与计划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一、概念1. 生产需求管理生产需求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确定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和交付时间等要求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生产能够及时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
生产需求管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产品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确定生产的产品种类,包括产品的规格、型号等要求。
- 产品数量:根据销售预测和库存水平,确定生产的产品数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 交付时间: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确定产品的交付时间,保证按时交付。
2. 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是指根据生产需求和现有资源,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量、生产时间、工序安排等,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生产计划管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生产数量:根据生产需求和资源状况,确定生产的数量,以确保满足市场需求。
- 生产时间:根据生产数量和工序的时长,确定生产的时间安排,保证按时完成生产。
- 工序安排: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安排不同工序的顺序和时间。
二、重要性生产需求与计划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生产需求和制定生产计划,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合理调度工序和优化生产时间,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提高客户满意度生产需求与计划管理能够确保产品按时交付,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和优化交付流程,企业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交货准确度,增强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3. 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通过合理预测和管理生产需求,企业能够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费用。
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
![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c136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4.png)
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生产计划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客户订单等信息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生产过程能够及时、有效地完成。
同时,考虑到原材料的供应、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生产计划应该做到合理,避免出现物料积压,工序拥堵等问题。
其次,在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生产能力需求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产能力需求管理通常包括确定所需的生产设备、人力资源以及生产场地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
通过合理地管理这些生产资源,企业可以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为了更好的管理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需求,企业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工具,例如ERP系统等,通过这些工具,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日常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同时也可以对生产能力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总之,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同时又可以保证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很好,下面继续深入探讨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对于生产计划的制定,企业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客户订单、库存情况等因素。
在市场需求方面,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预测需求量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同时,企业需要考虑到季节性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客户订单也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参考,企业应该根据客户订单的具体要求和交货时间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延误交货。
库存情况也是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之一,企业需要做好库存管理,避免因为积压而影响生产进度。
其次,在生产能力需求管理方面,首先企业需要合理规划生产设备和生产场地。
在拟定生产规划时,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生产设备的容量和性能,确保生产设备能够满足生产计划的需求。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56265d950e2524de5187e85.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
资源计划
销售和经 营计划
需求管理
市场(顾客和其 他需求源)
年度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细能力计划
详细物料计划 (采用MRP)
物料和能 力计划
供应商系统
车间系统
简图) 图5-1: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可系统 简图 -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可系统(简图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
表5-6:生产能力的表示 - :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
生产能力的表示
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能力用出产的产品 数量表示。 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能力则是一个 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产品组合,表现出来 的生产能力不一样。大量生产,品种单一, 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生产能力;对于成批 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产品表示生产能力; 对于多品种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表示 生产能力。
i i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
标准统计度量误差的几种形式
平均误差ME(Mean Error):预测误差的和的 平均值。
n
M
E
n
=
i =
∑
e
1
i
n
其中,i = 1 称为游动预测误差RSFE(Running Sum of Forecast Error)。如果预测是无偏的, 则RSFE应该比较接近于零,即ME应接近于零。 RSFE ME 因而ME可以用于衡量预测模型的无偏性,但它 不容易反映出预测值的偏离情况。 平均绝对误差MAE(Mean Absolute Error): 预测误差绝对值和的平均值。
=
i = 1
∑
e n
2 i
MSE与MAE类似,虽可以较好的反映预 测的精度,但它不容易衡量无偏性。
需求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需求管理工作计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f814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8.png)
需求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一、引言需求管理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指对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确认、跟踪和控制,以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的期望和项目的目标。
需求管理的工作计划不仅包括需求的收集和分析,还需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变更管理和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团队能够清晰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按时交付符合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本文将针对需求管理工作计划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对项目管理人员和需求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需求管理工作计划的编制1. 需求分析需求管理工作计划的编制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这包括对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进行收集和整理,明确需求的范围和目标。
需求分析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与客户和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2)整理和归纳收集到的需求信息,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确保项目团队对需求的理解一致;(4)制定需求分析报告,对需求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为后续的需求确认和控制提供依据。
2. 需求确认需求确认是指对需求进行验证和批准,确保项目团队和客户对需求的理解一致,对需求是否可行和是否符合项目目标进行评估和确认。
需求确认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与客户和利益相关方进行需求确认会议,对需求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协商;(2)及时记录并整理需求确认会议的结论和决议,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3)将需求确认的结果反馈给项目团队,对需求的实施和变更提供指导和依据。
3. 需求跟踪需求跟踪是指对需求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项目团队和客户对需求的变更有清晰的认识和控制。
需求跟踪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需求跟踪机制,及时记录和追踪需求的变更信息;(2)对需求变更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需求变更对项目目标和进度的影响可控;(3)对需求变更进行批准和确认,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资源分配;(4)加强与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需求变更的影响得到妥善处理。
生产计划中的需求管理策略
![生产计划中的需求管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b0e35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0.png)
生产计划中的需求管理策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计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供应链的有效性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产计划中的需求管理策略是确保生产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产计划中的需求管理策略,以确保企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保持竞争力。
一、需求管理的重要性需求管理是生产计划中的第一步,它涉及到了如何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收集、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需求管理的关键目标包括:1. 确保产品的可用性:需求管理帮助企业预测客户需求,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交付,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
2. 降低库存成本:通过准确的需求管理,企业可以避免过多的库存,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3.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交付的准确性,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客户的忠诚度。
4. 优化生产计划:需求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波动。
二、需求管理策略1. 数据分析:需求管理策略的第一步是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
企业可以利用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分析、客户反馈等信息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未来需求,从而制定更准确的生产计划。
2. 合作伙伴协作: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是一项关键策略。
通过共享信息和合作计划,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库存水平,并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
3.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技术,如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需求预测软件,可以更好地管理需求。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和分析数据,自动化生产计划,并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
4. 库存管理:需求管理也包括库存管理。
企业需要确保库存水平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通过定期审查库存,处理滞销产品,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并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5. 风险管理:需求管理策略还应考虑风险管理。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可能导致生产计划的不稳定。
生产计划与控制之需求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之需求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afda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f.png)
生产计划与控制之需求管理引言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过程中,需求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生产流程中的物料和资源能够及时满足产品的需求,从而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需求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具体实施措施,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
需求管理的概念和原则需求管理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对所需要的物料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需求管理的核心是统筹规划产品需求和生产资源之间的关系,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需求管理的原则如下:1. 预测需求需求管理的第一步是对产品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
通过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等方法,企业可以预测到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的需求量和变化趋势。
准确的预测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产能过剩或者供应不足的情况。
2. 平衡需求与供应需求管理的核心是平衡产品需求和生产资源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要根据产品需求量和资源供应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和资源能够及时供应。
如果需求和供应之间存在不平衡,将会影响到生产计划的执行和产品的交付。
3. 协调内外部资源在需求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协调和管理内外部的资源。
内部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外部资源则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等。
通过有效的协调和管理,企业可以确保所需资源的及时提供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效率和产品的交付能力。
需求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为了有效地进行需求管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实施措施:1. 制定细化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根据产品需求量和资源供应情况制定细化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应包括产品数量、交付时间、物料需求量和生产流程等详细信息,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
制定细化的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关系。
2. 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物料和资源的供应情况。
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所需物料和资源的及时供应。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的协调统一课件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的协调统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ca347808a1284ac85043d8.png)
资源计划 细能力计划 供应商系统
销售和经 营计划
需求管理
年度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详细物料计划 (MRP)
物料和能 力计划
市场(顾客和 其他需求)
车间系统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的协调统一
7.2 需求管理的概念
1、需求管理的定义 是企业生产与控制系统衔接市场、工厂、仓库和客户之间的桥梁。
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企业预测(Business forecasting)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的协调统一
• 预测的作用 (1)预测是经营规划、销售和运作计划以及主生产计划的主要输入信息。 (2)公司的管理层和主计划员必须对包括预测在内的构成三级计划的各种 因素进行评估。 (3)预测和其他许多经营活动一样,是一个具有特定责任的管理过程。 (4)计算机可以在建立和更新预测方面提供有意义的帮助,但最终由人评 估和批准预测,并建立计划。
统与市场接触的最前端。 • 需求管理承担着与顾客沟通并收集顾客需求信息的责任,然后将
外部需求与企业的销售与经营计划模块及主生产计划模块相连接。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的协调统一
资源计划
销售和经 营计划
主生产计划
需求管理
市场(顾客和 其他需求)
需求管理在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中的地位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的协调统一
3、不同生产类型下的需求管理 (1)MTS环境下的需求管理 • 核心:通过优化产品库存水平来降低缺货率、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 • 重点:跟踪企业整个库存系统中的库存信息并控制库存水平。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的协调统一
(2)ATO环境下的需求管理 • 主要活动:确定顾客订单的产品可选配置或组合的信息,并提供
精选11-12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iqw
![精选11-12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iqw](https://img.taocdn.com/s3/m/1b98667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2.png)
MTS企业生产计划制定
仅改变库存水平
月份
(1)期初库存
(2)能力工时
(3)实际产量(2)/5
(4)需求预测
(5)期末库存(1)+(3)-(4)
(6)缺货数
(7)缺货费用(6)*5
(8)安全库存
(9)超储(5)-(8)
(10)库存费用
(11)正常时间费用
1
400
7040
1408
1800
8
0
0
450
预测值(t=3)
1
42
2
40
3
43
4
40
5
41
6
43
7
42
一次指数平滑法MAt=MAt-1+a(At-1-MAt-1)MAt=aAt-1+(1-a)MAt-10≤a≤1
(2)定量预测方法
时间
实际销售量
a=0.1
a=0.4
预测值
误差
预测值
误差
1
42
2
40
42
-2
42
-2
3
43
4
40
5
41
6
39
7
46
计算各产品折合后的假定产品产量:A:50*(20/36.67)=27……B=82; C=136; D=55
能力的计算一般先计算每个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车间、工厂的生产能力计算步骤:1)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2)取最小的设备生产能力作为生产线或企业的生产能力
2 生产能力的计算
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M=Fe*S/t t表示具体产品的单件工时;代表产品的单件工时;假定产品的单件工时M表示设备组的生产能力Fe表示单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工作日数*每天工作小时数*设备利用效率(90%)S表示设备台数
生产计划与控制之需求管理教材
![生产计划与控制之需求管理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41d01a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3.png)
生产计划与控制
例: 某电视机厂1997~2012年历年74cm 彩色电视机的销售统 计数据(台)如下表所示。取 n=5,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建立 预测模型,并预2013/2015年该企业74cm彩色电视机的销售 量。
*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生产计划与控制
t
实际销售量 一次移动平均 二次移动平均
1
1160
-
-
2
3490
-
-
3
4990
-
-
4
3560
-
-
5
6460
3932
-
6
9760
5652
-
7
15290
8012
-
8
23020
11618
-
9
21930
15292
8901.2
10
22690
18538
11822.4
11
18640
20294
14750.8
生产计划与控制
加权移动平均法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期数据加权后再进行平 均的预测方法。
*
指数平滑法
生产计划与控制
从移动平均演变而来, 是将现在实际值和上一周期指数平滑 值加权平均。 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对各期数据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不同分 别给出具有指数变化规律的权数, 求出加权平均值, 以此为基 础进行预测的方法, 是一种权数特殊的加权平均法。
讨论: 售前服务的重要性
*
生产计划与控制
3.2.3 按订单制造下的需求管理 相比ATO环境, 按订单制造(make-to-order, MTO)的订 单分离点明显又提前了一层, 停在了原材料的位置。 客户的独立需求覆盖了整个制造过程, 企业能决定的只是 提供哪种原材料给客户。
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
![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d142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d.png)
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根据监控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供应链协同管理
05
供应链协同目标与原则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供应商选择标准: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
供应商评估方法: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第三方认证等
评估结果应用: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优化供应链
供应商关系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
02
制定生产计划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目标和资源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监控生产进度:跟踪生产进度,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
确定生产目标:明确生产任务和生产目标
分析生产资源:评估生产能力、原材料、设备等资源情况
生产计划调整
生产计划执行与监控
生产计划执行: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
生产质量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降低人员流失率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降低库存成本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YOUR LOGO
汇报时间:20X-XX-XX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生产计划管理
03
能力需求管理
04
资源优化配置
05
供应链协同管理
06
生产计划与能力需求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40
12
误差 -2
a=0.4 预测值 误差
42
-2
时间 实际销售量 a=0.1
预测值
1 42
2 40
42
3 43
41.8
4 40
41.92
5 41
41.73
6 39
41.66
7 46
41.39
8 44
41.85
9 45
42.07
10 38
42.35
11 40
41.92
12
41.73
误差
-2 1.2 -1.92 -0.73 -2.66 4.61 2.15 2.93 -4.35 -1.91
(1) 月份
1 2 3 4 5 6
(2) 期初库存
400 450 375 275 225 275
(3) 需求预测
1800 1500 1100 900 1100 1600
(4)
(5)
(6)
安全库存
计划产量
期末库存
0.25×(3) (3)+(4)-(2) (2)+(5)-(3)
450
1850
450
375
4.4 生产能力的确定
企业的固定资产或作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和一定 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 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设计能力 查定能力 现实能力
1 生产能力的表示
生产能力的表示
➢ 大量生产:具体产品表示
– 成批生产:代表产品表示
– 多品种、中小批生产:假定产品表示
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主要工作: 预测顾客需求 与顾客协商交货期、确认订单状态、订单变更的沟通 确定需求的来源
重要性
不同生产类型下的需求管理
MTS环境下的需求管理
核心:通过优化产品库存水平降低缺货率、提高 顾客服务水平,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预测
MTO环境下的需求管理
核心:协调顾客订单与工程资源之间的信息交流
➢ 生产不均衡; ➢ 不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 ➢ 要经常调整设备和人力。
排除-试验法(cut-and try)
例:
某公司产品的需求量随季节不同而变化,现该公司准备编 制今后六个月的生产计划。对今后六个月的需求预测及每 月工作天数见表,其它数据如下:产品的库存保管费1.5元 /台月;缺货损失5元/台月;如果想把产品转包一些出去, 则转包费20元/台,招聘并培训一个工人的费用为200元/ 人;解聘费用250元/人;该产品的加工时间为5小时/台, 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工时费用为4元/小时;加班时间内的工 时费用为6元/小时;生产开始时的期初库存量为400台, 另外由于预测的不确定性高,需要安排25%的安全库存。
1
42
2
40
3
43
4
40
5
41
6
43
7
42
(2)定量预测方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
MAt=MAt-1+a(At-1-MAt-1) MAt=aAt-1+(1-a)MAt-1 0≤a≤1
时间 实际销售量 a=0.1
预测值
1 42
2 40
42
3 43
4 40
5 41
6 39
7 46
8 44
9 45
10 38
汽车制造厂:辆 钢铁厂:吨 炼油厂: 吨或桶 发电厂:千瓦时 造纸厂:吨
航空公司: 客位数 酒店:客房数 仓储服务公司:平方米 网球俱乐部:网球场数
餐馆:进餐人数
百货公司:平方米
代表产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构和工艺具有代表性,产量较大的产品
实际工作中,常要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 的产量
假定产品
1425
375
275
1000
275
225
850
225
275
1150
275
400
1725
400
8000
MTS企业生产计划制定
表2 仅改变工人数量的策略
(1) (2)
(3)
(4) (5) (6) (7) (8)
(9)
月 计划产量 所需生产 每人每 所需工 月初 月初 变更费 正常时间
份
时间 月工时 人数 增加 裁减 250× 总费用
时间 2007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2008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实际值 300 200 220 530 520 420 400 700
趋势方程值 225 280 335 390 445 500 555 610
实际值/趋势值 1.33 0.71 0.66 1.36 1.17 0.84 0.72 1.15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小时) 20 30 40 80
选择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为代表产品
换算为c产品代表的产量 产品A:50*(20/40)=25 产品B: 100*(30/40)=75 产品D:25*(80/40)=50 折合成产品C的产量为:275台
假定产品
品种 年计划产量(台)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小时)
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组成专家组 邮寄预测问题 专家预测并反馈 汇集专家预测情况邮寄给专家 专家综合意见进行修改 。。。。。。 综合专家意见获得预测值
优:集思广益,避免偏见
(2)定量预测方法
简单移动平均法
MAt+1=(A1+A2+A3+……+At)/t
月份 销售量(台) 预测值(t=3)
a=0.4 预测值 误差
42 41.2 41.92 41.15 41.09 40.25 42.55 43.13 43.88 41.52 40.92
-2 1.8 -1.92 -0.15 -2.09 5.75 1.45 1.87 -5.88 -1.53
(2)定量预测方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 注意:
初始值有疑问时,a取值较大(0.4-0.7) 时间序列有迅速且明显变化趋势时,a较大
件工时;假定产品的单件工时
M表示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Fe表示单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计划期工作日数*每天工作小时数*设备利用效率 (90%)
S表示设备台数
3 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能力与负荷平衡的目的:衡量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产量平衡:
负荷:计划产量 能力=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A:50*(20/36.67)=27……
B=82; C=136; D=55
2 生产能力的计算
能力的计算一般先计算每个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在此基础 上再确定车间、工厂的生产能力
计算步骤:
1)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2)取最小的设备生产能力作为生产线或企业的生产能
力
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
M=Fe*S/t t表示具体产品的单件工时;代表产品的单
多A品种批量生产:60有品种选择问题80
用收入—利润顺序法确定产品品种
B
40
50
产量的确定:线性规划方法
实例C:
20
40
• 已知某工厂可以生产A、B两种产品,两种产品都畅销。 生产每种产品的单位消耗和单位利润为:
•
利润(元/包) 劳动量 原料 电力
• A 300
1
3
1
• B 400
1
7
5
该厂计划期内可提供劳动量7000单位,可供原料42 吨,可供电力30000度。要使总利润最高这两种产 品各应生产多少?
4.3 需求预测的方法
1 预测的定义及分类
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计和推测。 分类:内容;时间;方法 共同点:
假定预测对象所在的系统过去和将来都按相同的规律运行 预测不可能绝对精确 预测的准确性随预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4.3 需求预测的方法
2 预测的一般程序
确定预测的目的和用途 确定预测时间覆盖范围 选择预测方法或模型 收集和分析供预测的数据 计算并分析预测结果 评估及反馈
(0.3-0.6) 时间序列变化较小时,a较小(0.1-0.3)
(2)定量预测方法
季节性预测模型
线性季节性模型
2006
销售量
一季度
300
二季度
200
三季度
220
四季度
530
2007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销售量 520 420 400 700
根据历史数据求出趋势方程
Yt=170+55t
企业管理
第11-12讲
第四章 需求管理与生产计划
需求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预测 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
4.1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构成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Control, MPC)
主要任务:
有效的物料流管理 充分利用人员和设备 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
) 确定企业的库存策略 确定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转包合同、库存维持费
用、缺货等的单位成本(unit cost) 制定计划方案并进行成本计算 在可行的计划中, 选择最令人满意的。否则, 重新计算成
本,再进行比较分析
MTS企业生产计划制定
1 品种与产量的确定
品种的确定
大产量品大批生产:没投有资品种选择问题收益
需求预测值
月份 需求预测 每月工作天数
1 1800 22 2 1500 19
3 1100 21
4 900
21
5 1100 22 6 1600 20
方案1:改变工人数
方案2:改变库存水平
方案3:在正常工作时 间内按计划量最小的月 份组织生产,确定工人 数,生产能力不足的部 分采用转包
MTS企业生产计划制定
求出季节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