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欧洲家庭教育法律案例(3篇)

欧洲家庭教育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以德国为例,探讨欧洲家庭教育法律案例,分析德国家庭教育法律体系、家庭教育权利与义务、家庭教育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国家庭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政策法规。

然而,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家庭教育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家庭教育法律案例较少。

本文以德国为例,探讨欧洲家庭教育法律案例,以期对我国家庭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二、德国家庭教育法律体系德国作为欧洲国家,其家庭教育法律体系较为完善。

德国家庭教育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层面:德国宪法第6条规定,家庭有教育的权利和责任,国家有义务支持家庭行使教育权利。

2. 法律层面:德国制定了《教育法》、《家庭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家庭教育进行了明确规定。

3. 行政法规层面:德国各州根据国家法律制定地方性法规,如《柏林州家庭教育法》、《汉堡州家庭教育法》等。

三、德国家庭教育权利与义务德国家庭教育法律体系中,家庭教育权利与义务是核心内容。

以下是德国家庭教育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1. 家庭教育权利(1)父母有选择教育方式的权利,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2)父母有参与子女教育过程的权利,包括与学校沟通、参与学校活动等。

(3)父母有权对子女的教育进行监督和指导。

2. 家庭教育义务(1)父母有责任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2)父母有责任对子女进行道德、智力、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3)父母有责任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健康教育等。

四、德国家庭教育法律责任德国家庭教育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违反家庭教育义务,如不履行教育责任、虐待子女等,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学校发现学生存在家庭教育问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德国的家庭教育》课件

《德国的家庭教育》课件
发展路径。
家庭教育对未来的影响
01
02
03
04
提高国民素质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提高国 民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
人才。
社会和谐稳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良好 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促进家庭和 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
高素质的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推动作用,而家庭教育是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中的规矩与自由
制定规矩
德国家长会制定一些必要的家庭 规矩,如作息时间、礼仪规范等 ,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是可以做
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自由发展
德国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支持
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平衡规矩与自由
德国家长在制定规矩的同时,也 注重平衡规矩与自由的关系,避
02
CATALOGUE
德国家庭教育的实践方法
家庭教育中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鼓励式教育
德国家长注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 ,通过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 的需求、情绪和困惑。
德国家长采用鼓励的方式,肯定孩子 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 积极性。
倾听与尊重
德国家长会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 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鼓励孩 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庭教育中的社区参与
社区教育中心
德国的社区教育中心是家庭教育的重 要平台,中心提供各类课程和活动, 满足家庭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家长教师联合会
家长教师联合会是德国学校的重要组 织,联合会通过与学校合作,组织各 类家庭教育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 合作与交流。
04
CATALOGUE
德国家庭教育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1、让孩子了解世界的黑暗面学会自我保护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德国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强。

德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难营是他们的法宝之一──让孩子参加一些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

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做很残忍,德国父母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

因为,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坚强。

2、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德国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家长。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

3、教育孩子独立不能舍不得在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并且必然成为一棵大树。

而在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园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及主动争取表现的精神等。

4、自制甚于控制德国人富有,但是绝对不奢侈,所以德国每年的平均消费都不会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下,德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非常好的理财习惯:不乱花零用钱、随时去银行存钱,即便玩游戏的时候也很节省。

三件小事看中国与德国教育孩子的差别(一)“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这一天,在德国的一家超市里我听到了这句在国内经常听到的撒娇声。

“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

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

”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她的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

”我静静地听着,感觉很难想象这是在跟一个可能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在说话。

只见那个孩子眨了眨双眼,无奈但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

试想,这一幕若是发生在中国,大多情况下是会以家长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妥协为结局的。

而这对母女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责骂与哭闹,德国家长都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德国的孩子们也不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将哭闹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武器”。

德国育儿方法

德国育儿方法

德国育儿方法德国的育儿方法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德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育儿方法之一。

德国家长通过很多具体的行为来教育孩子,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德国家庭教育的独特性。

在德国,很多家长都会以「绝对田园主义方式」来进行孩子教育。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家长会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自主发展的机会给孩子,倡导积极和平等的育儿方式,更加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持久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育儿方法的特点1.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在德国,家长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他们鼓励孩子自己尝试和解决问题,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

在孩子学步的时候,德国家长就会让孩子自己尝试很多事情,比如穿鞋、自己吃饭等,让孩子慢慢地发现自己的能力。

2.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德国家长不会让孩子过分依赖自己,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划分出适合他们的任务区域,给予他们自主使用的空间。

德国人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家务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有益的,因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独立心和自我意识。

父母会把照顾孩子、开展家务劳动、学习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生活的技能。

3.鼓励孩子参与决策在德国,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决定。

在重大的决策环节,家长会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教会他们做出自己的决策。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自主性。

4.倡导平等教育德国家长非常注重平等教育。

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更像是朋友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

孩子在德国是受到尊重的,他们在家庭中享有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的权利。

5.注重体验教育德国育儿方法还非常注重体验教育,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这种教育方法更加适合孩子的成长。

德国的学前教育也非常注重亲子互动,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情感和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育儿方法的实践德国育儿方法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

德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德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德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德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德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德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德国教育孩子的方式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

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7、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

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从小教育孩子好习惯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蓬头彼得,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德国怎么教育小孩

德国怎么教育小孩

德国怎么教育小孩1、德国怎么教育孩子之再富也要穷孩子到一个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过上一段艰苦的生活,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

这是当今每个德国城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修课。

众所周知,德国属于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较为富裕。

然而,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

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免不了要吃亏走弯路。

2、德国怎么教育孩子之培养品德不靠教导在德国人心目中,有这样一个观念:良好的品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体现在具体的品德修养中,就是不要求孩子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要求孩子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德国中小学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者“社会化过程”。

其目的不是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观念:热爱生命、公正平等、诚实、守信。

3、德国怎么教育孩子之能力大于成绩让孩子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3.1、孩子像花也像大树,需要呵护更要历练!死知识和活能力,都是学习。

3.2、既要学业好,更要能力强,宠物是最好的老师──教会孩子热爱生命、付出爱心和动物相处,就是一种学习。

3.3、从小能和动物相处,长大就能和他人相处,拥有柔软的心,关怀弱势,善良比金子更可贵!照顾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3.4、为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训练逻辑思辨能力,动脑筋,就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

3.5、从餐桌上学礼貌,随时随地机会教育,培养孩子的礼仪。

3.6、放手,是学习独立的第一堂课!自己能够完成,就不接受他人帮助。

3.7、环保,不只是口号!就从生活做起,让孩子从小知道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环保教育,从日常生活做起。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一、西方各国家庭教育的特点(一)节约自强的美国家庭教育许多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会不再负担其生活费,他们会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

这些美国家庭教育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市场经济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有偿工作,以便于将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氛围,那里的孩子们也随之崇尚自己挣自己花。

而美国社会相对宽厚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令父母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不需要过于向孩子施加奋斗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

长大成为独立的个人是美国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们会鼓舞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

根据调查,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拿零用钱的,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获得零用钱,大约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

[3]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十分紧巴巴。

他家账本扉页上记录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分花销的来龙去脉,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更少。

洛克菲勒解释说,“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这句蕴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话,就像他的财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磨练吃苦的英国家庭教育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总的来说,英国人性格恪守传统,他们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即严谨而且爱独居,为了自己获得独立自由而愿意吃苦耐劳来换取理想生活。

英国的青少年,从小就体验送报、打工等劳动的辛苦,这本身就是磨炼吃苦精神的绝佳途径。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撒娇,赖床时要父母三请四催说尽好话,英国的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德国与中国相比,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德国与中国相比,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德国与中国相比,家庭教育有何异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德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庭教育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差异1.德国重视自由、独立的教育理念德国人着重强调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德国的家庭教育主张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世界,并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

2.中国强调孝道文化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受到孝道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感和道德观念。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严格要求孩子的行为规范,希望孩子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教育方式方面的差异1.德国重视互动学习德国的家庭教育强调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中国强调知识传授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强调知识传授。

父母会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希望孩子能够在各类知识中获得优势并在学校中表现出色。

此外,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更强调“考上好学校”的重要性。

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方面的差异1.德国注重开放式沟通在德国,父母与孩子之间注重开放式的沟通方式。

孩子们天生就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兴趣,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中国注重家长的指导中国的家长往往会过多地指导孩子的行为和生活,对孩子个人的兴趣和成长方向缺乏足够的重视。

父母更为注重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遵守家庭规矩,孩子的自由意志常常被忽视。

综上所述,德国与中国的家庭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德国的家庭教育更为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学习的知识,强调孩子们遵循家庭和社会的准则。

中西方教育差异(德国)

中西方教育差异(德国)
• 除此之外,文理高中也因应社会工作需求,提供 各种相关于职业的重点科目培养,如:以科技教育 为主轴的高中、以经济领域为主的高中、还有高 级专业学校等...,由此毕业的高中生具有领取高 中毕业文凭的资格。
“职业教育是德国经 济起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前总理科尔 (Helmut Kohl,19821998年在任)
儿童 • 学前班
招收:未满6岁,但身心发展已够进小学的孩子

德国蒲公英钟幼儿园
德国森林幼儿园
(二)德国初等教育
• 基础学校 6月30日前满7岁的儿童都得入学 小学学制4年,西柏林为6年。
(二)德国初等教育
• 在这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给于孩子功 利的分数成就导向,因此在小学的一、二 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 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所以对于需要学 习能力或学习成效较差的学生则是采取加 强措施而不是留级制度。
德国的课堂
• 结果:
•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量虽不大,但却 学得实在,记得牢。而且教学过程不单是 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一个知识 点从它的导入到被学生接受掌握,是在一 种模拟的实践情景中进行的,这样学生从 一开始就懂得了这一知识的运用价值,很 快就能将知与用结合,使书本知识转化为 自己的能力。
• 课程:经济、技术家事科学与营养、农业、艺 术、教育、纺织等
2.职业学校
• 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不 同新的发展,而德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到18岁, 因此为了符合工作领域上的各项专业以及强制学 习年龄的要求,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情况所设立的 学校,例如:职业学校、职业专门学校、专科学校 等...各种职业学校的类型。
• 德国家长
• 中国家长
• 从小就让婴幼儿在自己的小房 间里单独睡觉。

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德国是一个发达的西欧国家,它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政策。

德国家庭教
育对世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经验和成功对中国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德国家庭教育重视和重视父母角色。

在德国,父母不仅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
习和生活环境,还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断引导和开导孩子。

父母只有自身的健
康教育,才能向孩子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其次,德国教育法比中国更宽松,家庭教育包括学校和家庭。

学校和家庭共同肩负起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重任,发挥彼此的作用,不会强加孩子的规范要求。

第三,德国家庭虽然重情感,但重顾家,不及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

家长往往会在
孩子能力、态度和成绩的培养上注重平衡,既考虑孩子的发展潜力,又考虑孩子的心理健
康和社会本质。

综上所述,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指出,家庭教育应从父母本身开始,重视孩子的能力
发展和心理健康,平衡身心发展,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交流与协调,
这是该国家的家庭教育的特点。

依据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我们在进行中国家庭教育改革时,也可以从父母本身出发,改善家庭教育的内涵,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为孩子提供更加优
良的成长环境。

此外,应加强孩子作业和自学的管理,不要过分关注学业成绩,让孩子学
会自我控制,适度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健康成长。

德国孩子的家庭教育

德国孩子的家庭教育

德国孩子的家庭教育德国是原料缺乏的国家,今日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虽然主要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气,但家庭教育与职业引导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

德国提倡的口号是:培育一个完整的人,由于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仆人。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关心的立场上,真正担当教育责任的是父母。

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谢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们欣赏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方案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任。

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有,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

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靠他人的意识。

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受,特别是在假期。

中学毕业或到确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或家乡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

父母们在家教中特别留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指导。

1、孩子诞生后,父母便给孩子一个银行账户(在德国5马克即可开一账户)。

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财以便懂事后有方案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和打工钱。

2、从蹒跚学步起就开头留意孩子坚韧性格和参与意识的培育。

孩子跌倒后,父母不是抓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舞孩子自己爬起来。

为陶冶情操,鼓舞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手工活动,如家庭布置、花园布局以及机器修理。

3、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遇到的个人问题和苦恼增多,父母留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尽量去理解孩子。

4、在择业问题上,敬重孩子意愿并加以适当引导,确保孩子有一个自己宠爱的职业。

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随 着 教 育 思 想 的 不 断 更 新 和 育 儿 理 念 的 完 善, 家 庭 教 育 在 当下 中 国教 育 的大 舞 台上 所 扮 演 的角 色 日益 凸显 。德 国家庭 教 育 不论 是 在 教育 理 念 还 是 教育 内 容 、 抑 或 是 教 育 方 式 上 都 显 示 出骄 人 的 成 就 。研 究 表 明 , 德 国在 二 战后 之 所 以能 够 迅 猛 发 展 和 快 速 崛起 , 与 其 开 放 多 元 的教 育 模 式 和 科 学 理性 的 培 养 理念 不 无关 系 , 尤 其 是 家 庭 教 育在 其 中发 挥 的作用 不 容小 觑 。
会规范 。很多德国家长在给孩子讲述故事的环节 中有 意识 地 加人 了 品德关 怀 和德 育 向度 。
( 2 ) 认 知教 育

德 国 家庭教 育 的特 点
认 知 能力 是决 定 儿 童发 展 潜 力 与趋 向 的重 要 因素 。德 国 家庭 教育 在 认 知层 面 的 内涵 集 中体 现 在 激 发 孩 子 的 认 知 兴趣 、 丰 富其 生 活 常 识 以及 有 意 识 地 培 养 他 们 的 注 意力 、 观察力 、 记忆力 、 想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三 个 方 面 。根 据 德 国育 儿 专 家 卡尔 . 威 特 的考 察 , 亲 近 自然 已经 成 为大 多 数 家 长 培 育 孩 子认 知 能 力 的一 种 特别 的途 径 和 方式 。父母 常 常 在孩 子 幼 年 时期 就 引导 他们 建 立 与 自然 的 亲近
完 整 的个 人 ” 。 塑 造 完 整 的 人 格是 德 国家 庭 教育
的主要 目的 。 2 . 教 育的任 务 与 内容 ( 1 ) 品德教 育
关系 , 希望他们通过直观的 、 具体 的接触和感受来 认 识周 围 的世界 。此外 , 艺术 实 践 和创 造 , 也 成为

德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_姜超 (1)

德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_姜超 (1)
2011 年 12 月 第 24 卷 第 12 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Educational Science)
Dec. ,2011 Vol. 24 No. 12
德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我 们在教育方式上也有极大的不同,但是德国的教育中也有很 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通过以上对德国家庭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启示:
( 一)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注重身教重于言传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德 国宪法明文规定: 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真正 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1]。因此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 观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父母是孩子的 好榜样,父母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是一个“小 模仿者”,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家长要做 到“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大部分德国人的 心目中,在为人父母之前,他们都会提前向周围已经成为父 母的人请教,并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并且孩子出生之后,一般 都会由母亲或者父亲亲自抚养,即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 一般也只是在幼儿园呆半天,而大部分时间跟父亲或母亲在 一起。因此,父母会十分重视榜样作用的发挥,培养孩子积 极、乐观地生活态度。 ( 二) 父母应该关注对孩子情感态度的培养 德国的父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尤其是与父 母的情感,而中国的父母关注的却不是孩子情感的培养,他 们所关心的是孩子能学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每天想着 的是为孩子报什么班,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多少汉字 等等,中国的父母太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恰恰忽略 了对孩子最重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我国的父母家庭 教育重心应该有所转移,将重心从过分关心知识技能,转移

[教育体制,德国,中国]浅谈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

[教育体制,德国,中国]浅谈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

浅谈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一、中德两国教育体制的对比1、初级教育与我国国家的基本情况一样,德国的学生入学年龄也是6周岁,有寒暑假期,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德国的小学生只有在早晨的时候是上课时间,而每学年大概只有两次考试,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学校会给学生上烹饪课、园艺课以及手工课等等。

但是在中国,小学生上课一般是上午和下午,除了课间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之外,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安排其他的娱乐活动,在小学期间老师和家长就会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

中国式的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国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观念,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前边也有提到了中国小学生的课业较重,而德国小学生的课业较轻,这是两国初级教育的最大区别,但无论是哪种教育体制都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

2、中等教育德国的中学可以划分为三种,即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其中普通中学的学制为4年,一般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进入普通中学进行学习,这与我国的初中体制相差无几,在普通中学毕业之后学习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实验中学的学制为6年,在德国37%的就业人士来源于实验中学。

在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专科学校或者是专业学校,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从而赢得就业的机会。

而最后的文理中学,是指在中学时期就开始进行文理分科学习,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这也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毕业于文理科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

由于德国在初中时期就开始分科学习,所以目前德国一种介于三者之外的学校,那就是综合性中学,在综合性初中毕业同样也得到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

中国的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在初中时期属于综合性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文理方面的知识,初中升高中之后开始分文科和理科。

中国是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国家,也就是说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的学习之后,通过高考才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压力。

德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何差异?

德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何差异?

德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何差异?德国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它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因此它们的家庭教育也有着区别。

下面是德国和中国家庭教育的几个差异。

一、教育目标德国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家长们希望培养的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自己决策的孩子。

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发展,德国家长们更多的是积极地支持孩子的选择和自主发展,而不是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偏向于实用性和考试成绩,家长们更多的是强调学习成绩和进入好的学校,培养孩子能够接受社会规则并且适应社会环境。

二、家庭互动德国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尊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比较平等,孩子在家庭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们则更多的是被看作家长的“财产”,家长们能够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出决策。

三、批评方式德国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批评和表扬的平衡,家长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批评来激发孩子的努力和创造性。

家长会在孩子犯错误或者没有做好某个事情的时候,及时地指出问题并且给予孩子积极的建议,然后再通过表扬来鼓励孩子的好行为。

而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则更多的是通过严格的惩罚来使孩子警醒或者纠正错误。

四、课外活动德国的家庭教育鼓励孩子们尝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例如参加音乐、运动、艺术等社交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让他们获得不同的社交经验和技能。

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家长们会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课程,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五、性别角色德国的家庭教育鼓励男女平等,家长们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无论男女都能够尝试和参与到所有的活动中。

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多的是将孩子们分成男女两个群体,在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男孩子被要求学习课外技能,如武术、游泳等。

而女孩子则被要求学习钢琴、唱歌等文化课程。

德国婚姻育儿方式

德国婚姻育儿方式

德国婚姻育儿方式
德国是一个崇尚家庭观念的国家,德国人非常注重婚姻和育儿方式。

在德国,婚姻的意义不只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的关系。

因此,在德国,夫妻之间的合作和互相支持非常重要。

德国人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德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上。

同时,德国的教育制度也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的培养,鼓励孩子自由发挥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在德国,孩子的生活也非常规律化,他们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例如每天都会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运动时间和玩耍时间。

德国的幼儿园和学校也非常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运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之,在德国,婚姻和育儿都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家庭和孩子的成长,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和充实的成长环境。

- 1 -。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德国的基础教育十分发达,全国统一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

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

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也十分普及。

德国现行学制统一后的德国属于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

联邦制决定了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一个以各联邦州为中心的松散的联邦合作性管理体制。

德国法律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

柏林州的小学学制6年,其余各州为4年。

4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的过渡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

这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初级中学(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5年级至13年级)或综合学校(包含上述几类学校)。

在德国,大部分学生通常初级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职业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学生毕业后在制造业的企业作为专业工人就业。

初级中学本来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在19世纪70年代,其学生数占中学生总数的70%多。

但是,目前这类学校正处于萎缩阶段,学生数已降到约占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长越来越希望子女上更高层次的中学,如文理中学(又称完全中学)。

此外,初级中学招收了大量的外国人子女,教学水平每况愈下,这也是使德国家长不让子女上初级中学的原因之一。

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

实科中学学制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或者为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企业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

小学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

文理中学学制9年,毕业生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而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

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文化有何差异?

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文化有何差异?

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文化有何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教育体系在互相借鉴、交流中不断发展。

而在教育中,家庭教育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家庭教育文化在各国的教育体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都会影响家庭教育,导致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国在家庭教育文化方面有哪些不同吧!1. 中国家庭教育文化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家教多以父母、祖父母、长辈为主,重视传统道德、礼仪和家庭观念。

在古代,中国有着家庭三纲五常的传统,即三纲指君为父、臣为子、夫为妻、妻为夫,五常则指仁、义、礼、智、信等家庭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对中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家庭教育更加突出孝道、忠诚、尊重长辈等传统价值观。

2. 美国家庭教育文化美国的家庭教育文化则强调独立和个人自由,主张家庭成员之间平等、民主的互相关系。

在美国,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往往是尊重和支持,注重培养子女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同时也关注子女的感受和需求,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3. 日本家庭教育文化日本的家庭教育则是尊重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强调依赖和归属感。

日本家长通常是以满足孩子基本需求为前提,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儒道思想。

在日本,家庭教育更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4. 德国家庭教育文化德国家庭教育文化则多强调周围世界和社会规则的教育,严格训练孩子的纪律意识和积极的态度。

在德国,家长更倾向于以传递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为主,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快乐和安全感。

总结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文化存在着差异,这也反映了各国文化背景、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

不过不管是哪种家庭教育文化,家长们都需要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家庭育儿中,以期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中德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浅谈中德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浅谈中德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异摘要:德国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措施还是在教育结果上都是其余国家所望成莫及的。

因此,本文将德国的家庭教育和中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了解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缺陷,以及德国家庭教育对于我国的当代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德国;家庭教育;差异;不足自古以来,教育一直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承载国家未来的重要支柱,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基石,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对孩子的终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

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对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

通过中德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在教育方法上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德两国在家庭教育上所呈现出的极大差异,也可窥见我国家庭教育方法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针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以下几点:1沟通与倾听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却不一定是最了解我们的人甚至可以说一定是最不了解我们的人。

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仔细观察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和朋友在一起滔滔不绝,但是和父母在一起当父母与之交谈时则显得十分不耐烦,说两句就不愿意再聊下去。

我们通常会说,这是“代沟”,但事实上,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够了解。

而致使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话题,父母不懂孩子心中所想,脑中所思。

很多父母意识不到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非一个自上而下单方面的压服或者命令。

中国父母常常觉得小孩子的想法并不重要,凡是面对选择和决定都无需和孩子沟通,只要听大人的安排就好,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早早得在孩子的心灵上扣上了沉重的枷锁。

同时,当孩子主动和父母讲述在学校遇到的点点滴滴时,忙碌的父母总是会打断孩子,觉得那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很难耐下心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所以长期以往,中国家庭的孩子已经习惯处于一种被父母操控的位置,渐渐的也就不愿将心里的声音和父母交流。

德国教育传统

德国教育传统

德国教育传统
德国教育传统
德国的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源自于17世纪,当时的德国统治者
经常提倡家庭教育,随着知识的继承和传播。

在1720年代,德国政
府开始发展一系列的学校体系,以满足民众对教育的需求。

从此以后,德国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现在它的教育传统仍然存在,并且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首先,德国的教育传统肯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孩子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思想,而这些观念和思想往往是支持孩子今后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在德国,父母会给孩子们安排一定的作息和读书的时间,而且也会督促孩子们要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

其次,德国的教育传统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综合性发展。

德国学校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学习课本知识。

德国的学校将专业性的学习和文化性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心灵。

同时,德国也大力提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融洽,避免师生之间的紧张而冷淡。

德国有一个专门的“师生伙伴关系”的研究所,旨在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氛围,以便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最后,德国教育传统也特别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德国学校鼓励学生们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古语的学习,因为这会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德国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德国的教育传统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当多的重视。

它注重学
生的主体性和综合性发展,肯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融洽,也特别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未来,德国教育传统将继续受到重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满足学生们将来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家庭教育:你并非要得第一不可
当今世界,各国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因此,如何帮助孩子成才,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据德国《家庭与教育》杂志的一篇文章介绍,德国人对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父母自己如何对孩子言传身教有独到的见解。

他们坚持认为,家庭在孩子的成才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你并非要得第一不可”
“我的爸爸很早就让我知道:我并非一定要得第一不可。

”来自德国,现在北京大学读中文的里求(中文名)说,“在我失败时,他总是告诉我,他对此感到很平和,他认为我比成绩要重要得多,但是他的确很希望我能够有好成绩”。

德国人比较注重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他们也会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但是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比实力更重要。

从另一方面说,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渲染孩子,他们很关心孩子,从小就使孩子感到被爱,每次都会鼓励他们去做,做得更好。

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有不良行为时,他们会很认真地去和孩子探讨原因,积极从孩子的观点去考虑问题,而不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他们把孩子置于成绩的上面,而不是成绩要比孩子重要。

”里求说,就他在德国待的20多年里,他发现德国人十分善于在家庭中营造
一种教育的氛围。

“就以我来说,我的爸爸是一个司机,妈妈是一个公司里的职员。

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不再爱我。

记忆最深的是,小学的第一次考试我没有及格。

回家去的时候妈妈知道我不及格,但是她并没有骂我更没有打我,只是问我是不是感到功课太重了。

她还去学校找了老师,从此之后她更关心我,我有问题总是和我一起解决而不是责骂。

我们考试就像是我们一起去考试。

”他说,他的同学里面很少有因为成绩原因而遭到父母的虐待。

而且,事实上,在德国,父母很少打孩子。

“德国人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比如做作业,孩子不会,父母只会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绝对不会轻易说出答案。

”“在我的家,从我上学的第一天起,家里就有一个书房,专门为我留着。

而爸爸即使由于工作原因没有钱而要到慕尼黑去打工,但是他生气也不会对我发脾气。

他常常告诉我,我不需要每次都做到最好,我并非要得第一不可。

但是他们常常要求我自立,不要过于依赖他人。

”里求说。

他在德国读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考上了柏林大学,之后又来北大留学,他的父母一直都支持他。

“我的今天,完全是父母给我的家教造成的。

”里求说。

“父母一直都是我的榜样。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重要的角色。

听听德国人怎么看待父母的榜样的力量的。

特斯,北大哲学系的大三学生,来自德国Frankfurt。

今年24岁的特斯成绩优秀。

“我的父母自小就让我作决定,他们总是告诉我说,我
有各种各样的选择。

我可以选择一边读书一般学习音乐,也可以选择去做运动员,反正我的人生是我自己决定的,他们只给我指导意见。

可是他们却在有意无意之中向我灌输责任感的重要性,他们在要求我自己作决定的同时也要求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他们也会为他们的行为负责。

妈妈在面包房里工作,每天都在家里把黑面包发酵,这么多年一直都很敬业,也从来不会沾面包房的小便宜。

就是她的这种负责精神感染了我。

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而一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说了一件让他感触最深的“小事”:“在德国过马路,人们绝对是按人行横道上红绿灯的指示行事的,因此,当有一天傍晚,我在莱比锡火车站发现两个当地的年轻人违章过马路时,竟‘如获至宝’地说给我的德国陪同中文名字裴海丽小姐听。

当时人行横道的红灯亮了,尽管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但人们都站在原地不动,只有那两个人犹豫了一下便跑了过去。

我甚至有点“兴灾乐祸”地对裴海丽说:“你看,德国也有行人过马路不守规矩。

”然而,她的回答足足让我回味了好半天:“其实,我有时候也会这样做的,如果当时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的话。

不过,在一种情况下我是绝对不会违章过马路的,不管当时有没有车,这就是当我的身边站着孩子的时候。

”发人深省。

德国慕尼黑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W?E?冯纳斯基斯教授来中国参加经验交流会时说:“我参观过中国的幼儿园、学校,父母出许多钱让孩子上那么好的学校,真羡慕这里的孩子。

”但是,中国的父母大多以为
孩子上了学,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了。

其实不然,在孩子长大成人前,父母必须在家庭教育上花大力气。

冯纳教授指出,如果将一个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所有投资以“1”为计算单位,那么父母就应将其中的50%投资在家庭教育上。

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对孩子,尤其是未成年孩子如此重要,家庭的教育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
一生。

中国的父母在对孩子寄托重大期望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家庭中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这才是长远之计。

”特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