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
理学家把维护 专制统治 和纲常名分的观念 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建立起 理学体系,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的合理性。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程 “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朱 ——哲学观 理 “格物致知” 学 内 ——方法论 容 天理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伦理观
2.程朱理学有何影响? 材料 伏尔泰推崇朱熹理学是 “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 “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古今中外、影响深远”。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 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 朝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 “心即理也”
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生活于明代,心 学集大成者。“圣人之道,吾 性自足。”
阅读材料归纳:陆九渊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1: 人皆有是心,心 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真理。 材料2:穷理不必外求,反 省内心即可。
宇宙观是什么?
心是天地万物的 本原 。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 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 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人教版教师用书
材料一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 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 怍,· · · · · · 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汉武帝以后 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儒学呈繁盛之势,确 立起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盛行并本土化和道教在民间的广为 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 发展
一、三教合一
3.隋朝时期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 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4.唐朝时期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 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统治地位
C
5. 明朝中期,集心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是 A. 王夫之 B. 王阳明 C. 李贽 D.朱熹 6.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实际上是 强调 A. 个人内心修养 B. 实践出真知 C. 统治者要施仁政 D. 求知于圣贤者
B
A
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 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二、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 合佛道思想来解释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 的儒术体系–––理学。
二、程朱理学
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二、程朱理学
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宋明程朱理学 PPT课件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 动的两 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 真知
“致良知”:扩充和推行道德理性,使具体 行 为合乎道德规范
3.理学的影响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 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 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 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 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 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 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 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 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 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 值与道德理想。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2.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存天理,灭人欲”
张载用“气”的聚散来解释万物的生成和消灭。张载的 这个理论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解释万物为什么分成不同的 门类?即便我们接受花和叶都是由“气”聚而生,还是无法 解释为什么有的成为花,而有的成为叶。程颐和朱熹的“理” 的观念便是针对这一点而提出的。他们认为,我们所见的宇 宙,不仅是“气”聚而生,还因为其中有它各自的“理”; 万物各从其类,因为“气”的聚结,各依不同的“理”。花 之所以为花,是因为它的“气”按照花的“理”而聚结,于 是便成为花;叶之所以成为叶,是因为它的“气”是按着叶 的“理”聚结,因此,便生成为叶了。
-《二程集》
“理”不仅是宗法等级礼仪制度的呈现,而且是伦理道 德原理。他说:“仁,理也,人,物也。以仁合在人身言之, 乃是人之道也。”人道是伦理道德与人身相融合而成,…二 程这种“君臣父子间皆是理”的思想,乃是把本来反映宗法 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忠君”、“孝父”等伦理观念形上 化,而成为一般的观念、普遍的“理”;然后,由于理的异 化而主宰万物。
第3课_《_宋明理学》课件(新人教必修3)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 么是"不备" 要么是"不明" 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 一步了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 展演变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 展演变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严重挑 依然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 战,依然有所发展;②隋唐时期 进入更辉煌 的时期;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 的时期;③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 走向成熟; 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 心学" 走向成熟;④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 心学 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 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 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 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 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 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 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我们 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礼 的思想, "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世界观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3、王阳明的生平
王守仁(1472—1528),字 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 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 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 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 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 学”创始人之一。
4、陆王心学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 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学 的 观
道德观: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儒家) “存天理,灭人欲”(佛教)
点 方法论:格物致知
4.程朱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 孟。《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 外。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4、主要思想:二程朱熹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人伦道德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
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1)思想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第3课宋明理学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程朱理学
1、背景: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北宋时,儒家 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家体系。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 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 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 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 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 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 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 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 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 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他们所说的“理”都是指封建的 伦理纲常。
共同点:
影响: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尊卑等级、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 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 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 的庄严。)
(2)新发展:
从内容上: 吸收了佛教、道教精神
从传播范围: 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
从影响: 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 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隋朝: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奉行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 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 政治需要;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当时南北对峙,王 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 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再次,佛教本身具有 很大欺骗性。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 证的来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 慰——思想基础;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 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 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第五,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 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 会均等的满足。
2006宁夏银川 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 实现儒学的哲理化 B、提出“格物致之”的方法 A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恶私欲以“在致良知”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思维拓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界 “理”在心外 “理”在心中“心”即“理” 观 认 识 论
格物致知 反省内心、致良知
共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思想实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 然欲求。
(2015·江苏单科·21)(12 分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 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 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 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 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 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 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1: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 事开太平”;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1)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 位遭受挑战。 (5)唐宋以来,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如韩愈、 周敦颐、张载等。
概念解释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天理” 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理论化、思辨化新 儒学体系。 理学家的“理”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封 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必修三_第3课_宋明理学
2.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 感悟历史的必然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思
二、程朱理学
1.什么是理学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 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 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理论
化、思辨化
道
佛
理学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它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是一种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儒 目的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主要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 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材料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 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 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 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 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欲称闺门邹 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 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 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 “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 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 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代以后成 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 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 地方道德标准。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将天理 的核心为“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为 “仁”。
北宋二程 程颢
1032-1085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求。
贵州修文阳明洞
2、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①“心即理”: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 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 阳明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 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 ②“致良知”: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朱熹认 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 “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 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 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 ③“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 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 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熹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 析心与理为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 自觉和主宰性
王守仁(1472—1529),人称阳 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 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一切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理”所派生 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
王守仁
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人天生具有挑战的原因?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①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道 家 神 仙
龙 门 石 窟
二、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的内涵: 含义:所谓“理学”,就是用“理学”一词来指 明当时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广义的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 括各种不同的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 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称为“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 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 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明 于谦
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清 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清 秋瑾
民族的
世界的
儒
气 欲 人
好好活着
格物致知
道 佛 天
致良知 梦想上天 定力 路径 知行合一 人格 标准 终极源泉 品质 法规 仁、义 三纲五常
理
人
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者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者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仁”是人的爱心和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另类皇帝
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典,一度又信奉 萧衍 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陶弘景, 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 们称陶为“山中宰相” 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们称陶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 舍身”同泰寺,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崇佛推向戏剧 化高潮
仁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仁者
第3课_宋明理学
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考:程朱理学 有哪些影响?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
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
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
学派”。 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③儒学的发展
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 存在着严重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魏晋时期,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 新的发展。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①佛教的盛行
佛教是外来的宗 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汉朝传入 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 宣扬人生一切皆 苦、现实世界一 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主张超 脱尘世,出家修 行,落发为僧。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 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开始主要在受苦受 难的民众中流行,后来在上 层社会中也有不少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 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弄清宋明理学家的主要思想,比较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以文字材料或历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宋明理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如何看待宋明理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三、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早期儒学的产生,儒学经历了一次挫折和一次发展的历程。
这次挫折和发展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原因分别是什么?从儒学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汉代以后,儒学的发展又面临着经历了一次挫折和一次发展的历程,这又是什么回事呢?我们这节课来共同学习。
展示课程标准和重难点: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理学于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它绵延700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讲授新课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展示复习目标:1、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有哪些?这些思想在当时起到了哪些影响?2、为什么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受到冲击?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和佛教会广泛传播?这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什么影响?3、面对儒学的困境,儒士们是如何应对的?4、为什么理学会产生在宋代?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复习基础知识。
1、儒学的困境教师讲授: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人们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第3课 宋明理学精美课件(共47张PPT)
化,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义理。
言论三:李贽认为“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
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必 李贽提倡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妇女, 短,又岂可乎?”他还赞扬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相爱是“同 主张婚姻自主。 声相应,同气相求”。
【学思之窗】
思考:李贽给耿定向的这封信,说 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主张工商皆本。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 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当时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 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 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4.(2000年广东卷)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 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①生活在明末清初 ②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 ④受到文字狱迫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5.(08广东单科)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 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 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 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 壮阔的景象?
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 弱小 ②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的压制 ③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黄 羲宗
作 品
顾 武炎
王 之夫
《读通鉴论》
《明夷待访录》 《天下郡国 利病书》
主 张
点相 同 点不 同
①抨击君主专制 ①倡导经世致 ①世界是物质 的,变化有规律; 提出“天下为主 用 ②事物是可认 君为客”,以天 ②把亡国和亡 识的。③静止 下之法代一家之 天下相区分 是相对,运动 是绝对的 法 ② 农工商皆本 明末清初人,参加抗清斗争,隐居著书立说;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猛烈抨击君 倡导经世致用 朴素唯物论和 主专制制度 和爱国精神 辩证法思想
第3课 宋明理学
“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 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
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 代汉语: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 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 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心外无佛,即心是 佛”“心即理”“心外无
物”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致良知”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2.陆王心学(明)
人物
主要观点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
认识论
理 二程 学 朱熹
图中描绘佛、儒、道三教创 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事实 上这种场面是从来不曾存在的, 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表达 了自己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 对儒家学说的尊崇。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目的:
重振儒学 解决信仰危机 解决道德危机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
三、表现:
程
程
朱
程朱
颢
颐
熹
理学
陆
王
陆王
九
阳
心学
渊
明
1.宋朝的儒学:程朱理学
“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它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天下只有一个理。 天者,理也。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第3课《宋明理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寻理学之果——评价
1、消今极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 明理用学三伴纲五随常在维我系们封建身专边制。制审度,视压宋抑明、扼理学,我 们看杀到人了们的封自建然礼欲教求,对产人生性了的消极压影抑响,。 但我们也 2看的、到灵积了魂极无。:数面对因理追学求,气我节们品应德该而去变蔑得视挺,拔去高跪大 拜在我,重理责还们视统任是每主 情 和观 、 历去个意 自 史取人志 我 使舍成力节命,长量制,,、又去面注发凸扬前重奋显弃的气立人,终节志性、,的这身品尊强应命德严调该题, ,人讲 对的是,究 塑社一这以 造会个也摆是 一个中摆华在民族我性们格民起族到了发积展极面作前用。的永久命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理学的影响
积极:
①
国内: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
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 国际:流传到朝鲜、日本,影响深远
消极: ① 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② 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①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什么?
②什么是“理”?
③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理”?
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程朱理学
2.内容: 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 伦理观: 伦理道德观念(三纲五常) 个 人:“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认识论):“格物致知”
——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道德之善
又问(程颐):“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 否?”(即某人又问程颐:有的妇女丈夫死后生活贫 穷无依无靠,能否再嫁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花垣县民族中学高中历史学案(试行)
年级:
高一 科目: 历史 备课人: 邹香梅 上课日期 2014 年 月 日课题: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知识梳理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 、 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 的社会潮流。
二、宋明理学的兴起发展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
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
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 、 。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A 、“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核心思想
B 、“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 、主张通过“ ”的方法去把握“理”。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 、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 , ”
B “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
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A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个性备课〗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A、“ 即理也”;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C、反省可得到天理。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A、王阳明“ ”、“心外无理”
B、“致良知”“”
※史料探究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在哪些方面?
世界的本原是理。
方面: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人——人性
材料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思考:“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最终达到贯通明“理”即通过实践明理。
“实践出真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
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
材料1朱熹又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材料2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3: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思考:朱熹所说的“理”是什么?他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程朱思想主张的
根本目的是什么?
三纲五常即封建伦理道德就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
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
反映了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自我检测
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困境主要来自( )
A.佛教和道教的传播B.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C.科举不考儒家经典D.分裂割据破坏统一
2、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3、成语“程门立雪”中的“程”是指程颐,他与兄长程颢被世人合称“二程”,他们都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二程”理学观点的是( ) A.天理的核心是“仁”B.“心即理也”
C.“天下为主,君为客”D.“心外无理”
4、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宋明时期,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整理了儒学的经典著作
B.探讨了宇宙自然的规律
C.重新建立道德秩序
D.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6、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7、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
B.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C.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D.接受“心外无理”、“致良和”,演变为心学
8、以下各项中,属于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天者,理也”
C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D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讨论展示
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答: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