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估算与精算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范文1 - 副本
统计预测和决策课程论文-------------------安徽省人口总数的预测学院: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摘要 (2)一绪论 (3)二数据来源 (3)三模型及预测方法的介绍 (3)四模型建立、求解及检验 (6)1.移动平均法预测 (6)2.指数平滑法预测 (7)3.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7)五模型评价 (9)六参考文献 (11)摘要近几年来,就业问题一直是各严峻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然而,导致这个问题难以解决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应届毕业生的总数高居不下,甚至有上涨的趋势。
研究毕业生总数的变动趋势,有利于掌握未来几年的岗位需求,从而可以沉着应对。
本论文通过运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等,拟合总数变动趋势等分析方法,通过建模求解我们可以预测到未来五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变动趋势[键词]: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线性回归;excel一、绪论由于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现行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各艰巨的任务理所当然的落在当代当学生发身上,所以,发展经济的前提便是是毕业生能够充分毕业,给他们用武之地。
二、数据来源从中国统计年鉴上得到的安徽省2000到2012年总人口数的数据,如下 (单位:万人)年份 总数2001 114 2002 145 2003 212 2004 280 2005 338 2006 413 2007 495 2008 559 2009 611 2010 631 2011 660 2012 680 2013 700 2014 727三、模型及预测方法的介绍 1.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时序平均数,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
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发展趋势时,可用移动平均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来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有简单的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趋势移动平均法 (1)简单移动平均法设时间序列为:12t y y y ; 简单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11t t t N t y y y M N--+++=,t N ≤式中:t M —t 期移动平均数 N — 移动平均项数 预测公式为:1t t M yΛ+=即以第t 期移动平均数作为第t+1期的预期值。
国小教师估算知识教学观点之论文
国小教师的估算知识与教学观点之研究【摘要】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小学教师的估算知识与估算教学。
研究对象为台北地区小学五年级担任数学科教学教师,选取具数理背景及非数理背景共六位,进行深入研究。
访谈六位参与研究教师本身的估算知识,了解教师的估算知识与估算教学。
【关键词】估算;估算知识;估算策略;估算教学;小学教师一、研究目的纵观国内外的数学课程标准,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估算教学,并强调其重要性。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2000)出版《学校数学课程与评量标准》当中的“数与计算”,建议学生要能熟练地计算,并能做合理的估计;除了继续强调估算的重要性外,并建议加强估算的教学。
估算在过去数学教学中,是较被忽略的课题,在联考制度引导教学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较高的数学成绩,向来都强调笔算的技能、速度和唯一的答案,总是重视算则的机械式演练与计算技能的熟练,而缺乏思考、逻辑推理的培养(杨德清,2000)。
但随着教育不断地改革,目前课程标准也越来越重视估算这部分领域,认为估算学习对于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思维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一般来说,数字感较好的学生,通常都能够使用估算的技巧来协助计算、验算与解题。
而经由估算课题的教学,也更能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程序计算、解题三者间的联结,有更深入的理解(教育部,2003)。
可见各国数学教育界已逐渐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教学亦成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了解到估算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因此掌握这些基本能力是相当重要的,目前估算教学已受到许多先进国家的重视,并强调其重要性,而台湾数学课程虽已包含了估算的内涵,但是要如何将学校教学中所含的估算概念融入生活当中与其作统整联结,值得进一步地探讨。
因此,估算的概念并不像我们所谓的分数、小数一样明确,对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融入估算的应用去进行教学,这是值得探讨的部分。
二、文献探讨估算意义与重要性许多学者提出估算是综合多种能力、技巧与数概念的运算,并结合心算快速地计算出合理性的答案。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
预测与决策概论论文——2007—2010年度江苏省出口贸易的统计预测分析班级:工商管理A1001姓名:周琴学号:1001041901472007—2010年度江苏省出口贸易的统计预测分析一、引言:统计预测属于预测方法研究范畴,即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在这种推测中,不仅有数学计算,而且有直觉判断,本文在分析了1996——2006年江苏发展出口贸易的基础上,根据其数据特征建立指数曲线趋势外推模型,利用EXCEL工具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
并利用外贸依存度,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江苏省出口贸易对其经济的影响。
预测了江苏省2007年至2010年的出口贸易额。
指出江苏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在此基础上为江苏省出口商品贸易的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核心,以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基础,以市场多元化和拓展海外市场为目标,合理利用外资和进口国外要素资源,实现出口贸易的适度、高效增长。
国内外对于外贸的预测一直很是关注,特别是从外贸依存度方面来分析一直是国内学术界所感兴趣的,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将这个概念与经济安全联系在一起。
二、研究方法——趋势外推法1、趋势外推法的概念统计资料表明,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主要是渐进型的,其发展相对于时间而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当预测对象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并且无明显的季节波动,又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的趋势时,就可以时间为自变量,时序数值y为因变量,建立趋势模型:y=f(t)当有理由相信这种趋势能够延伸到未来时,赋予变量t所需要的值,可以得到相应时刻的时间序列未来值。
这就是趋势外推法。
2 、趋势外推法的假设条件(1)假设事物发展没有跳跃式变化,一般属于渐进式变化。
精算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探讨保险精算模型在风险管理与定价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精算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探讨保险精算模型在风险管理与定价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在精算学领域中,保险精算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在风险管理与定价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保险精算模型在风险管理与定价中的应用,并进行效果评估,以优秀毕业论文范本的形式进行展示。
第一部分:引言随着风险的不断增加和复杂化,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精算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通过运用统计学、数学和金融学等方法,为保险业提供量化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
保险精算模型作为精算学最核心的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保险业务的风险评估和定价等方面。
第二部分:保险精算模型的概念与类型2.1 保险精算模型的概念保险精算模型是通过对保险业务中的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来评估风险和确定保险费率的数学模型。
它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技术,结合实际风险情况,量化分析保险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水平。
2.2 保险精算模型的类型保险精算模型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常见的包括过程模型、损失模型和价值模型。
过程模型主要关注保险业务中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和演化规律;损失模型则通过对保险承保责任损失的建模,预测未来可能的损失水平;而价值模型则以保险合同的价值为核心,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对保费进行评估。
第三部分:保险精算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3.1 风险评估与管理保险精算模型可以通过对历史风险数据的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建立精确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保险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水平,从而帮助保险公司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减少未来的损失。
3.2 保险定价保险精算模型在保险定价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对风险因素和概率分布的建模,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保费。
同时,模型还可以研究不同的风险假设和保费策略,提供科学的定价建议,确保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保险精算模型的效果评估4.1 数据有效性评估为了保证保险精算模型的有效性,需要对模型中使用的数据进行评估。
通过对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数据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出保险风险的特征和规律。
从精算中“走”出来估算
从精算中“走”出来的估算摘要:分析了学生估算学习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学上的建议,力求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优越性、简便性,从机械复杂的计算中走出来,把所学的估算知识活用于生活中。
关键词:估算;估算策略;精算一、对于估算学习和应用学生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先算后估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就在教师的影响下对计算逐渐产生了“计算要准确”的观念。
而估算是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的,是允许有误差的。
所以,估算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很难适应,总觉得估算也要尽量精细,精确值越接近越保险。
从学生的心理上来说,他们一直认为数学是有固定答案的,这个答案应该是精确的,学生在数学思维定式的影响下,他们会认为一个估计的答案是错误的,会产生怀疑,学生的心理影响着他们不愿主动去估算。
所以往往出现了类似先算后估的行为。
2.方法单一从学生练习的书面呈现上来看,大多数学生都采用取整的方法估算解决问题。
当然取整法在估算解决问题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学生往往力求精确,大多都把任何数字都估计成整十数甚至个位是5的数字,增加了估算的难度。
3.不会灵活估算主要表现在不会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学生在遇到没有要求估算的练习中往往很少选择估算策略,尤其在可以进行粗略的口头估算很快得出结论,但是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精算,或者根本想不到用估算方法解决。
学生的估算仅仅限于题目要求之中,在平时的应用很少。
二、合理定位,明晰功能2000年,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学生应该“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的要求,并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还在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对估算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估算与数的概念和空间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对概念和过程的理解,增强他们应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测量的灵活性以及对结论合理性的认识,也是提高学生处理日常数量关系能力的有效方法。
强化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论文
强化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新课程认为:估算既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用方式和行为,相对于机械、繁杂的计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大致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
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强化估算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估算与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强化,让学生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培养估算兴趣。
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某个出操方阵的学生人数有多少、家中住房的实用面积大约有多大;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等等。
要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估算方法多样化1.近似估算法。
根据实际情境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中要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第三周收集矿泉水瓶192个,第四周收集矿泉水瓶219个,再估算出同学们第3周和第4周大约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在实际操作中,结果发现了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有的同学喜欢把算式中各数先看成整百数来估算,有的同学也喜欢把它们各看成整十数来估算,所以就导致了估算结果的一些出入,这都是在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的。
浅谈估算与精算的关系
浅谈估算与精算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不会少于进行精算的次数。
估算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在儿童计算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估算能力的发展要相对早于精算能力,表现为一个以估算能力为主逐渐过渡为以精算能力为主的发展模式”。
因此,从小进行估算能力的培养,是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可以促进精算能力的发展。
估算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
估算可以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内容。
养成估算习惯,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更有利于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数的运算内容贯串于整个一、二学段,是这两个学段数学学习份量比较重,占用学习时间最多的内容。
对于数的运算首先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运算,达到不同目的,决定了选择不同的运算方式和不同的精度要求。
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的是面对具体的情形,确定是否需要计算。
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
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机和估算都是供学生选择的方式,都可以起到算出结果的目的。
谈到精确计算首先要弄清有关算理和算法的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学生只要把法则牢记于心,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
显然这是一种简单而且错误的认识,我们不能想像一个连基本的计算原理和方法都模糊不清的学生能够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会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一些教师认为,算理非常重要,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会说一整套的程序化的语言,以表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这样学生对于算理真的理解了吗?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谈到科学地培养学生计算技能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
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作为老师,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准确地分析出学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技能方法与途径论文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技能的方法与途径摘要:估算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判断、纠错等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综合、概括的能力,它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
本文将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学生估算困难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估算技能的方法与途径、坚持估算练习经常化,培养良好的估算习惯以及如何恰当把握估算教学的评价尺度等方面作深入探讨,以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带来新的思考。
关键词:估算技能;估算意识;估算策略;估算技巧;估算习惯;评价尺度【中图分类号】g424.1一、估算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候对一些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只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了,这种策略就是估算。
估算能力是指学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重视,在我国更是如此,加强估算成为我国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色。
《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算意识、技能培养的要求。
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相对于旧教材,现用教材估算教学出现的篇幅明显增多,更有了专题教学内容。
估算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判断、纠错等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综合、概括的能力,有人做过统计,平时应用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约为3:1,一个人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工作效率的高低。
它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DOC)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题目基于ARMA模型的西安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学生姓名解盼学生学号 **************专业经济统计学班级金融统计班提交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基于ARMA模型对西安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摘要:本文分析了 1987-2013年西安地区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在将该时间序列平稳化的基础上,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ARMA),从中得出西安进出口总额序列的变化规律,并且预测2014,2015年西安进出口总额的数值。
关键词:时间序列预测;进出口总额;ARMA模型1. 前言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进出口总额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进出口总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
本文就此对我国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并且采用ARMA模型对序列进行拟合,最后在此基础上对2014年西安进出口总额数据进行预测。
2. ARMA模型2.1 ARMA模型概述ARMA模[]1型全称为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Model,简称 ARMA)是研究时间序列的重要方法。
其在经济预测过程中既考虑了经济现象在时间序列上的依存性, 又考虑了随机波动的干扰性, 对经济运行短期趋势的预测准确率较高, 是近年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
ARMA模型是由美国统计学家G.E.P.Box 和 G.M.Jenkin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著名时序分析模型,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小学生数学估算现状及对策论文
小学生数学估算的现状及对策《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种种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小学生数学估算的现状1.估算意识淡薄,凭词用法——见到大约就用估算由于旧教材很少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就是有也是以独立的章节来呈现,且练习与考试中都会明确指出“用估算的方法解决”,无需通过审题来判断是否需要估算。
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估算被作为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在计算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它的呈现方式也日趋“生活化”,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是否可以用估算解决。
而在通常情况下需要估算解决的问题都会有“大约”一词,导致师生都默认一种“窍门”——见到“大约”就用估算,估算意识淡薄。
而事实上,有些问题没有“大约”一词,也可以用估算解决。
如“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等等。
有些问题有“大约”一词,却可以直接计算解决,无需估算。
如“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0千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等等。
2.估算策略简单,二者择一——“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由于估算是一种近似计算,如何选取近似值并没有严格的标准。
因此,学生在取近似值时可以取整十、整百、整千,口算能力较好的学生就会选取口算所能解决的而又跟原数尽量接近的数,这样估算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教学生估算时机械地采用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来计算,忽略实际情境的作用。
而事实上,有些问题如果简单的采取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反而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得到错误的答案。
如上述“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如果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29×8≈30×10=300(元),也就是说带250元是不够的,而实际上250元是够的,这岂不是前后自相矛盾了?种种现状,究其原因还在教师本身。
精算专业毕业论文
精算专业毕业论文精算专业毕业论文精算专业是一门涉及风险评估和金融管理的学科,对于保险行业和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风险的增加,精算师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精算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机会。
一、背景介绍在论文的开头,我将介绍精算专业的背景和重要性。
精算师是负责评估和管理金融风险的专业人士,他们运用数学、统计学和金融学的知识来预测和量化风险。
他们的工作范围涵盖保险、养老金、投资和企业风险管理等领域。
精算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机会。
二、研究目的接下来,我将阐述研究目的。
精算专业的毕业论文可以有多个目的,例如探索新的精算模型、分析保险产品的风险、评估投资组合的回报和风险等。
研究目的的明确有助于指导论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三、方法和数据在论文的第三部分,我将介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
精算专业的研究通常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使用风险模型来评估保险产品的风险,或者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来预测金融市场的变化。
数据的来源也是论文中的重要部分,可以使用历史数据、模拟数据或者市场数据来支持研究。
四、实证研究接下来,我将展示一个实证研究的例子。
假设我选择了评估保险产品的风险作为研究课题。
我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保险产品,收集相关数据,并使用适当的精算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我可以得出关于该产品风险的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讨论与结论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我将进行讨论和结论。
在讨论部分,我可以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与已有的研究进行比较,并探讨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结论部分,我将总结整个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对保险行业和金融机构的实践意义。
六、总结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精算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研究过程。
精算专业的毕业论文不仅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对行业发展和实践问题的探索。
通过研究和实证分析,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并为保险行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做出贡献。
“估算与精算”?
估算与精算
忙怀乡高井槽完小杨天培
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首先是对学生讲解“估算与精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同作用。
一般来讲,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的结果次数要多得多,是因为客观条件往往不容许我们每一件事都坐下来细细测量或者是计算,比如:到街上买菜2把白菜,先用手掂一掂,估量一下约有几斤,再讲价钱;又如,要买2斤苹果,先掂掂一个约有几两,估计买2斤要几个。
这些都是我们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的估算。
其次,根据教材教学内容,举一些易懂的例子教学估算。
比如:求12、13、16、17这四个数的和。
①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估算四个数的和,再让他们交流发言。
②小组反馈:组1:把这四个数都看成10,10×4=40,我们估算的结果大约是40;组2:把这四个数都看成20,20×4=80,我们估算的结果大约是80;组3:把四个数都看出15,,15×4=60,我们估算的结果大约是60;③教师评价:同学们的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的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公布实际的和:58,看到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同时对组三进行表扬鼓励。
接着我再安排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精算,然后结合精确结果和自己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估算教学“妙方”论文
估算教学的“妙方”摘要:估算教学一般不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在生活实际中用途又十分广泛,估算能力就成为现代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通过多年不同版本教材的数学教学,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中,往往会重视精确计算,而忽视估算。
但在新教材教法中,特别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就编排有估算的内容。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估算”用得越来越多,如外出购物要对购物钱数的估算,高考结束时考分出来前考生要对考试成绩进行估算,农民种地要在收获前对产量进行估算,总之,估算的运用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有用途。
因此,估算能力就成为现代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估算教学技巧什么叫估算呢?顾名思义:估算是一种无需获得精确结果的计算,是人们根据给出的条件和有关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方式对事物的数量或运算得出的一种大致结果。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并非唯一。
估算既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内容。
怎样才能搞好估算教学,使老师教学不难,学生学习也不难呢?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习欲望教学时,老师首先给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看到“大约是多少”就是估算。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低年级的估算教学中,我创设了这些问题情境:我们班同学坐成4排,每排18人,小朋友们估计一下,本班大约共有多少人?同学们每天放学回家大约要走几分钟?妈妈想买一件上衣59元和一条裙子36元,给售货员100元钱,够吗?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
于是,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说出不同的答案,我就趁热打铁,引出“估算”课题,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快就高涨起来了。
二、使学生明确估算的意图,达到会估算的目的在二年级估算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共有1835页,大约是多少页?有的学生回答大约是1834页,有的回答大约是1836页。
小学估算教学论文
小学估算教学的策略[摘要] 估算既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应用中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教师要认识到估算的作用。
帮助学生学习估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估算习惯,形成估算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估算思想,养成应用意识。
[关键词] 估算作用策略习惯渗透《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不需要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
估算是属于有用的数学。
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估算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认识估算的作用1.在数学计算中的作用估算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初步判断笔算、口算、甚至是计算器计算的正误。
例如:低年级加减运算中,65+28 65+23 65-2865-23 这四道典型题,学生在计算时,如果首先估算一下结果是几十多,就不会犯是否进位、退位的错误。
中高年级乘除法,学生通过估算,就不会把积或商的数位搞错。
计算器计算中,学生会不小心摁错或多摁少摁而把结果算错,如果先估算一下,就会有效的避免这类错误。
2.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小红3分钟跳绳396下,小明2分钟跳绳234下,谁跳得快?只要算出小红每分钟130多,小明每分钟110多就行了,估算就行了。
二、学习估算的策略1.凑整法该方法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2.依据实际经验估算例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3.根据运算性质估算例如:56×7/8它的结果肯定比56小,而56÷7/8的结果肯定比56大,如果比56小,那么就肯定错了。
估算与精算的辩证关系以及实施的策略
估算与精算的辩证关系以及实施的策略新课程标准》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时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体验到估算的作用,从而愿意估算,乐于估算,形成自觉估算的意识,精算能力主要指个体依靠数字与数学运算符号,遵循一定的运算规则,按照一定的演算步骤,得出精确的计算结果的能力;而估算能力则指个体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
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者在学生的精算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估算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确性上相对较差,需要对答案进行再检查验证;精算能力则较为程序化,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但可以有效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一、分清“估着算”与“算着估”顾名思义,“估着算”就是先估后算,而“算着估”则是先算后估。
现在教材的编排也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够不够用”、“至少要多少元”等等,这样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常有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自觉意识到,在计算的过程中,除了精算还有估算,从而让学生分清“估着算”与“算着估”的区别。
二、利用估算提高计算能力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才能体验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才能自觉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
因此,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我觉得应该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
同样,让学生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也就相当于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论文3篇(2)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论文3篇(2)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论文篇二估算和估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一种数学方法,同时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在数学教学中估算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大大方便日常生活预算及判断。
新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估算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其中在第一阶段中提出具体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约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第二阶段具体教学目标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同时数学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简化笔算,加强心算,增加估算”。
要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估算目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与积累估算方法,指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估算的优势,学生才会喜欢估算并自觉运用估算。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估算学习中来,教师教学应从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入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估算规律、理解估算的意义及本质,打破常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估算的目的和本质,从而掌握估算。
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平时的估算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感悟估算的意义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结合具体情境,选择计算策略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
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笔者借下图来阐明观点。
比如,在教学加法估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玲玲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台电风扇198元和一包洗衣粉12元,一套碗69元,请问他们大约花了多少钱?对于以上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何况情境中有3个数量,学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结果,就会运用估算策略。
【数学文化】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
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数学能力是个体的一项重要认知功能和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计算能力是个体数学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成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儿童计算能力的发展不仅一直是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领域,同时也是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20年来,随着对过去“精算能力定向”的数学教育所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反思,估算能力开始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界在数学教育改革中高度关注与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国外,美国数学教师联合(NCTM)在1980年与1990年的改革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把估算能力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与考察标准,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也纷纷将估算能力纳入正式课程,我国在最近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然而,相对于精算能力而言,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估算能力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对于估算能力的内在机制、它在儿童数学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它与精算能力的关系、如何有效促进儿童的估算能力等问题还缺少系统、深入的探讨。
本文拟根据近些年来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儿童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的特点、来源、区别与联系、认知机制与脑基础等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为科学认识儿童的计算能力,更有效地促进儿童计算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切实推进我国新一轮的数学教育改革。
一、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的作用与分离性特点精算能力与估算能力是个体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般而言,精算能力(exactcalcu-lation)主要指个体依靠数字与数学运算符号,遵循一定的运算规则,按照一定的演算步骤,得出较精确的计算结果的能力;而估算能力(approximation)则指个体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
尽管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同为个体计算能力的重要成分,但是二者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离性特点。
揭开罩在估算脸上面纱论文
揭开罩在估算脸上的面纱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被人所重视与强调的估算教学,还存在许多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走出估算的误区1 对估算教学认识不到位。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试题难出,正误难判”例如:估算8×31,以前很多同学都得出8×31≈240、8×31≈310,而现在不少同学得出得结果8×31≈248。
教师困惑了:是前面得数对,还是后面得数对,是越精确越好,还是越大概越好呢?有一些老师说是前面得数对,估算不是精确计算,有些老师说后面得数更好,估算越精确越好。
到底怎样最好,我也困惑了。
2 “先算后估”现状存在。
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碰到估算题时先精确计算出结果,在对精确结果求出近似值。
这种状况到目前仍然部分存在。
主要原因是学生估算速度慢于精算计算,估算能力不强造成的。
3 估算方法“疑惑不已”。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及调查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估算而喜欢精确计算的原因是:精确计算答案唯一,方法也常常具有唯一性,而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具有多样性,学生在估算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对使用估算方法感到信心不足,疑惑不已。
4 学生会估算而不会用估算。
要求估算结果却用精确计算等,不会主动运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这都是学生长期精于计算,估算意识相当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上都感到“不习惯”。
二、估算的教学策略1 选好题目,提好问题,激发兴趣,体验学习必要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选好题目,要提出好问题,提出有估计价值的问题,这对我们老师是个挑战。
另外,只有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有了对估算价值这种体验以后,他的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对估算的兴趣才能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算与精算
在我们小学数学中,估算与精算是两种最基本的计算方式。
一般而言,精算主要指学生依靠数字与数学运算符号,遵循一定的运算规则,按照一定的演算步骤,得出较精确的计算结果;而估算则不然,它是指学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
我们掌握了精算方法,那估算又有何意义呢?既然有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了,那还要劳神费力去精算吗?
由上面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在五年级我所教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我想把精算和估算放到生活中去体味,那么这两者之间的意义就好理解得多了。
那节课我是想通过学生的计算,得出学校粉刷墙壁所需要的一些数据,教会学生运用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那课中计算则是一个难点,因为要计算出实地测量的教室需要粉刷墙壁的实际面积,并且计算出需要的涂料数量。
实际得出的数据又不是整数,而小数乘法这本身就是小学生的一大计算难点,再加上数据繁多,操作起来确实相当费时、吃力。
为此,我的应对策略是在课前的测量中就扫除这个障碍——给数据取整。
我们利用了合理的估算作铺垫,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将教学的重点落在策略的运用上。
另外,测量出来的数据还存在着估多估少的问题。
教学中的估算常常遵循“四舍五入”这项原则,但是在实际生活之中却并非都如此。
在这一点上学生们也考虑到了这一个因素——如估得少了,墙壁肯定刷不完,所以宁可估多些有剩余,所以每次测量的数据,学生们都一直“估高”。
可是,由于要计算粉刷墙壁的面积的计算量非常的大,之后还得计算出购买涂料的数量和所需要的钱数,这一系列“高规格”的计算下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可想而知,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自然没有体现出来,不得不感叹,精算真难!而这一次的精算还是有估算作为铺垫,倘若照实算还不知道算到哪年哪月!学生们终于知道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原来有这么重要的意义,起码在急于想得到数据的时候,可以得知一个大致的范围。
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生活。
课后,校长以他的立场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每一个数据都估多一些不无道理,但是假如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如此,那么我们学校将要为此支付的费用将是多么的惊人呀?”听到这里我也感到很惊讶,我确确实实还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厉害关系,我仅仅是从本节课的教学出发,完全忽略掉这个非常现实而又重要的
问题。
试想,若将这样一份“昂贵”的数据提供给校长,校长敢不敢采用呢?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精算是不可或缺,必然为之的!
虽然估算与精算对学生而言同样重要,但它们却存在着明显的分离性特点。
从它们的表现形式来看,精算主要是一种程序化、精确化、相对更外部化的认知能力,其认知过程表现出较强的线性特点,各步骤之间具有较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学生往往要用纸笔等工具帮助计算,其结果较精确;而估算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其结果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答案的估计。
不仅如此,估算与精算各自的发展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据有关人员研究表明,在儿童计算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估算能力的发展要相对早于精算能力,表现为一个由估算能力为主逐渐过渡为以精算能力为主的发展模式。
虽然如此,但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也并非两种完全分离的能力,二者也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首先,估算与精算在学生的精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估算与精算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协同性。
估算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确性上相对比较差,需要对答案进行再检查验证;精算则较为程序化,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但可以有效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之中,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在不同阶段有选择性地使用两种计算能力,取长补短,以提高认知效果。
同时,估算与精算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彼此交错,互相影响,在精算能力尚未形成时,学生已经利用估算能力形成了一些初级的数概念,进行一些概略化计算,这就是为进一步形成精确的数概念、掌握复杂计算规则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然后在精算能力、计算策略与计算操作技能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形成精细、复杂的数学知识系统以后,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使其摆脱学生初级阶段的简单特点,形成更高水平的估算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我认为估算能力作为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成分,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予以重视:
首先,我们要科学认识估算能力的特点与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对估算的使用很频繁,因此如果忽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有可能使学生数学能力片面发展,导致学生培养精算能力的同时,估算能力与数学应用技能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从而影响了数学技能的提高。
为此,我们必须对估算能力应给予高度关注,多方面的积极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目标。
其次,我们也要科学认识估算能力的性质,建立有针对性的数学课程与教学
方法。
目前在“精算能力定向”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估算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有效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算能力与估算能力之间的协同与配合问题,避免片面化倾向,以培养学生全面、均衡的数学素质。
最后,我们还要科学认识学生数学学习潜力,科学地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
据有关专家指出,在儿童阶段,感知能力、多通道整合能力、模仿能力、社会参照能力、行为调控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同时也具备了估算能力,但这只是一种较为初级的估算能力,与成人的估算能力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较早开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经验与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探索锻炼机会,无疑可以有效促进其数学知识的丰富与数学能力的发展。
所以必须根据学生计算能力的特点制定相应科学的潜力开发与促进方案,以避免不应有的教育失误。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而言之,无论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精算与估算这两种技能都是需要掌握的,它们各有优势也有不足,关键在于,要学会选择运用适当的计算方式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