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方式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1b03b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b.png)
国际贸易案例国际贸易案例一: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备受关注。
尽管双方之间的经济联系极为密切,但也不时出现贸易摩擦的情况。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一直是美国企业重要的外包伙伴。
然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美方认为,中国通过低成本劳动力和汇率优势等手段,大量出口到美国,导致美国国内产业无法竞争,进而造成美国失业问题。
因此,美国政府多次采取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包括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中国则认为,美国的贸易限制措施是对中国发展的不公平打压,违反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同时,中国也对美国关税政策进行反制,对美国进口产品进行报复性征税。
这种贸易摩擦对中国和美国两国及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两国最终达成一些贸易协议,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国际贸易案例二: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国之一,与欧盟的能源合作一直备受关注。
欧盟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而俄罗斯则是其重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
俄罗斯通过天然气和石油出口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欧盟也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的能源产品。
然而,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能源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在能源供应方面,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形成了高度依赖,这使得俄罗斯在谈判中拥有一定的议价权。
其次,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与其政治议程有一定关联,使得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中具有一定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欧盟国家则试图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和进口其他国家的能源产品来多样化供应渠道。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案例的发展和影响不可小觑。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能源合作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尤其是对涉及国家的就业、经济增长和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我们需要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公平、开放、互利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2024)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9d95b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7.png)
引言概述:贸易案例分析是对历史上十大经典贸易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探讨这些案例在全球贸易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时代,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对这十大经典贸易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每个案例分别阐述其背景、影响以及对贸易发展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法国与英国的红酒贸易战1.1背景:法国和英国在19世纪末发生了一场以红酒贸易为起因的贸易战。
1.2影响:这场贸易战导致了双方经济损失,并最终以签署贸易协议解决。
1.3启示: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对经济都是有害的,通过协商和合作可以解决贸易争端。
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2.1背景:美国和中国在2018年爆发了一场以贸易关税为核心的贸易战。
2.2影响:这场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两国经济损失巨大。
2.3启示:贸易战不仅对参与方有害,也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稳定造成危害,应当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三、美国与欧盟的钢铝关税争端3.1背景:美国在2018年对进口钢铝征收关税,引发了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
3.2影响:这场关税争端对全球钢铝行业产生了冲击,也对美欧关系造成了紧张。
3.3启示: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化。
四、对美国汽车的出口限制4.1背景:上世纪80年代,对美国汽车实施了一系列出口限制措施。
4.2影响:这些出口限制措施导致了美国对汽车市场的贸易不平衡。
4.3启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引发贸易争端,也会对双方造成损失,应提倡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
五、WTO与巴西在大豆争端中的角色5.1背景:WTO在1994年成立后,巴西与美国在大豆贸易上发生贸易争端。
5.2影响:WTO裁决了这起争端,并为巴西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大豆的权利。
5.3启示:国际组织的存在和作用能够为贸易争端提供公正的解决机制,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
总结:经典贸易案例分析对我们了解全球贸易史以及国际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caca3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0.png)
国际贸易案例简介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国际贸易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和影响。
苹果公司的供应链苹果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供应链管理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意义。
苹果公司的供应链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中国、等。
下面我们以苹果公司的方式产品为例,来讲解其供应链的实际运作。
零部件采购苹果公司的方式产品采购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零部件。
例如,苹果公司的方式屏幕来自和韩国的供应商,芯片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供应商,电池来自中国的供应商等。
这些零部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制造,并且通过国际贸易进行跨国运输。
组装和制造苹果公司的方式产品在中国进行组装和制造。
零部件从各个供应商处运输到中国的制造工厂,然后在工厂中进行组装。
这一过程涉及到劳动力、设备和技术的协同作业。
最终,组装完成的方式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全球分销。
全球销售苹果公司的方式产品通过全球渠道进行销售。
这包括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苹果零售店,以及通过合作伙伴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
通过国际贸易,苹果公司的方式产品能够迅速、高效地进入全球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影响和展望苹果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充分展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苹果公司能够有效地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国际贸易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推动了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也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贸易壁垒的增加等问题都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国际贸易还可能导致资源不平衡和环境问题。
国际贸易需要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下进行规范和管理,以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展望,国际贸易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数字经济、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将迎来更多创新和机遇。
应该注重解决贸易不平衡、降低环境风险等问题,推动国际贸易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
国际贸易案例精选
![国际贸易案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c2bd5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f.png)
国际贸易案例精选
1. 汇源果汁事件:2008年,中国汇源果汁公司出口的果汁被发现含有过量的甲醛,引发了国际贸易纠纷。
该事件导致了多个国家的进口禁令和对汇源果汁的打击,对中国果汁出口行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2. 欧美钢铝关税: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引发了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
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和贸易限制性措施,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
3.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该协议是一个涵盖12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自贸协定,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然而,美国政府在2017年宣布退出该协议,导致其前景不确定,并引发了有关贸易保护主义的讨论。
4.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自2018年起,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大量商品征收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这导致了贸易争端的升级,涉及到多个领域和产品,包括汽车、半导体、农产品等,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影响。
5. 签署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是一个由15个亚洲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贸易、投资、服务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它被认为是亚洲最大的自贸协定,将促进跨国企业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有望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这些案例展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争端、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等。
这些问题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完整版)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分析含答案
![(完整版)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分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9ffb9e79563c1ec5da71bd.png)
•案例:某出口公司向外商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成交条件FOB上海.装船时货物经检验符合合同要求,货物出运后,卖方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但是航运途中,因海浪过大,大米大半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价格出售,于是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差价损失。
问应如何处理这一纠纷?卖方不应该赔偿差价损失。
采用FOB条款,货物在越过船舷之后,风险和责任在买方。
•案例:我国某内陆出口公司于2000年2月向日本出口30吨甘草膏,每吨40箱共1200箱,每吨售价1800美元,FOB新港,共54000美元,即期信用证,装运期为2月25日之前,货物必须装集装箱。
该出口公司在天津设有办事处,于是在2月上旬便将货物运到天津,由天津办事处负责订箱装船,不料货物在天津存仓后的第二天,仓库午夜着火,抢救不及,1200箱甘草膏全部被焚,办事处立即通知内地公司总部并要求尽快补发30吨。
否则无法按期装船。
结果该出口公司因货源不济,只好要求日商将信用证的效期和装运期各延长15天。
试分析其中缘由。
•该出口公司所在地正处在铁路交通的干线上,外运公司和中远公司在该市都有集装箱中转站,既可接受拼箱托运也可接受整箱托运。
假如当初采用FCA(该市名称)对外成交,出口公司在当地将1200箱交中转站或自装自集后将整箱(集装箱)交中转站,不仅风险转移给买方,而且当地承运人(即中转站)签发的货运单据即可在当地银行办理议付结汇。
该公司自担风险将货物运往天津,再集装箱出口,不仅加大了自身风险,而且推迟结汇。
•案例:我与越南某客商凭样品成交达成一笔出口镰刀的交易。
合同中规定复验有效期为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的60天。
货物到目的港经越商复验后,未提出任何异议。
但事隔半年,越商来电称:镰刀全部生锈,只能降价出售,越商因此要求我方按成交价的40%赔偿其损失。
我方接电后立即查看我方留存的复样,也发现类似情况•问我方应否同意对方的要求,为什么?•不同意,此案例中的买卖是凭买方样品买卖,即由提供样品由买方依样承制。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0ff002b4daa58da0114a5c.png)
案例1 商品质量不符引起的纠纷案我生产企业向马来西亚客户出口汽车配件,品名为YZ-8303R/L,但生产企业提供了YZ-8301R/L,两种型号的产品在外型上非常相似,但却用在不同的车型上,因此客户不能接受,要求我方要调换产品或降低价格。
我方考虑到退货相当麻烦,费用很高,因此只好降低价格15%,了结此案子。
——由温州某外贸企业提供我国某公司A向孟加拉国某公司B出口一批货物,合同价值约为USD20000.00,货物为汽车配件,共有10个型号,其中有四个型号要求根据客户样品制造的。
付款方式为,客户先支付定金1000美金,剩余部分30%和70%分别以L/C和T/T支付(在货物生产完毕通知客户支付)。
客人随即开来信用证,A公司按合同和L/C要求开始生产货物,但发现其中按客人样品要求订做的货物不能完成,由于客人订货的数量比较少,开发该产品十分不合算。
因此打算从其他厂家购进该产品,但遗憾的是,却一直无法找到生产该产品的厂商。
而此时已接近装船期了,其他货物亦相继生产完毕。
A公司只好告诉B公司上述问题。
B公司要求取消所有的货物并退还定金和样品,他的理由是,他要求订做的货物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缺少,因A公司没有按时完成货物,错过他的商业机会。
A 公司也感到无可奈何,确实理亏,只好答应客户的要求,承担一切货物积压的损失。
案例分析按CIF贸易术语出口。
卖方按合同的规定装船完毕后取得包括提单在内的全套装运单据。
但是,载货轮船在启航后第二天就触礁沉没,买方闻讯后提出拒收单据,拒付货款。
试问,卖方应如何处理?为什么?分析:买方必须收取单据,并支付货款。
因为以CIF术语达成交易,货物风险和费用的划分点在装运港船舷,买方承担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
CIF贸易术语下交货属象征性交货,卖方凭单据交货,买方凭单据付款。
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齐全且正确,卖方无权拒收拒付。
案例分析某公司按CIF London向英国出口一批季节性较强的货物,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
案例汇总国际贸易
![案例汇总国际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bec860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a.png)
案例汇总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案例汇总案例一: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近年来,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两国之间频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在2018年,美国政府先后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指责中国在贸易方面存在不公平行为,例如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
作为回应,中国也采取了报复性措施,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这场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案例二:欧盟与英国的脱欧谈判英国于2016年举行了脱欧公投,结果以微弱比例决定脱离欧盟。
随后,英国政府与欧盟展开了长时间的脱欧谈判,双方就未来的贸易关系以及其他重要问题进行了艰难的协商。
这场脱欧谈判不仅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案例三:日韩经济摩擦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紧张。
近年来,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原因,日韩之间的经济摩擦不断升级。
例如,2019年,日本政府实施了对韩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措施,引发了韩国一系列反制措施。
这些措施对两国之间的贸易以及亚洲地区的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案例四: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争端——中国和澳大利亚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中国作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一些出口产品实施了进口限制措施,包括煤炭、大豆等。
这引发了澳大利亚一些行业的担忧,并促使两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和谈判。
案例五: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亚太自贸区(RCEP)亚太自由贸易区(RCEP)是一个由东亚国家组成的贸易协定,旨在促进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经过多年的谈判,2020年11月,RCEP协定正式签署,涵盖了15个亚太经济体,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互联互通的贸易框架。
这一协定被认为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参与国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案例汇总展示了当前全球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151e2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e.png)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及全球贸易格局具有深远影响。
在国际贸易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为后来的贸易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下面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国际贸易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一,1995年的《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协定》。
这个协定标志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立,并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基石。
该协定旨在建立一个自由、公平的全球贸易体系,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预测的贸易环境。
它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维护了世界贸易秩序的稳定,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繁荣。
第二,2001年的中国加入WTO。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新篇章。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深化了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放开了贸易、服务和投资领域,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角色,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也在国际贸易中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促进贸易自由化,维护贸易多边主义,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第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受到了严重冲击。
需求下降、信用紧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使得全球贸易陷入停滞。
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危机,包括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和提高关税。
这些举措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也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严重损害。
这一经典案例表明,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只有通过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全球贸易的繁荣与稳定。
第四,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国际贸易事件之一。
贸易战导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包括相互加征关税、限制对方企业的市场准入等措施。
这场贸易战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了不确定性和震荡。
贸易战的经典案例告诉我们,通过对话、协商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佳途径,贸易战只会加剧矛盾,不利于任何一方。
国际贸易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bc85d6caf1ffc4ffe47acfd.png)
⏹FCA案例:我某公司以FCA贸易术语向南非出口货物一批,双方约定由我方代为指定承运人并垫付有关运费,最迟的装运期为4月12日。
我方业务员于4月10日将货物交给我方代为指定的承运人并于当天通知买方,承运人收妥货物后存于仓库待运,4月12日,由于仓库电线短路起火,货物全部被烧毁。
当南非商人得知货物被毁后拒付货款和运费。
⏹问:南非商人的拒付是否合理?⏹CPT案例:我国内地省份A公司拟向加拿大B公司出口番茄酱罐头一批,B公司提出按CFR多伦多条件成交,而我A公司则提出采用CPT多伦多成交。
⏹分析:A公司和B公司各自提出上述成交条件的原因。
⏹CIP案例:我某进口公司以CIP条件进口货物一批,合同中的保险条款规定:由卖方按发票金额的130%投保一切险。
买方在货物装运完毕后,已经凭借单据向买方收取了货款。
而货物在运输途中遇险导致全部灭失。
当买方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要求赔付时,卖方却提出,超出发票金额20%的赔付部分,应该是买卖双方各得一半。
⏹问:卖方的要求是否合理?⏹EXW案例:我A贸易公司与香港T公司签订一份出口茶叶的合同,EXW交货条件,数量10公吨,总值为26400美元。
合同规定买方应于8月份提取货物。
卖方于8月1日如期将提货单交付给买方,买方按合同规定付清了货款。
但是,买方直到8月31日尚未提取货物,后将茶叶搬到另外一处。
由于茶叶与牛皮合并放在一起,当T公司于9月15日提货时,发现有20%的茶叶已经串味失去价值。
⏹问:双方各应付何种责任?⏹案例:我国A与国外B签署一笔CIF纽约、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2200箱罐头出口。
合同和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
我方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船,并以直运提单办理了议付。
后承运船只在途中将我方货卸下换船驶抵目的港。
由于中途耽误,加上换得船设备陈旧,到达目的港晚了2个月,因而B公司提出索赔。
⏹问:我方应如何处理?▪案例导入: 某出口公司向外商出售一级大米100吨,成交价格条件FOB上海。
国际贸易中著名案例解析
![国际贸易中著名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afa2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4.png)
国际贸易中著名案例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国际贸易案例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几个著名的国际贸易案例出发,探讨这些案例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启示。
一、美国对中国的“301调查”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贸易制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中国进行的“301调查”。
这一行动实际上是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质疑。
美国认为,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措施不够到位,导致很多美国公司在中国遭受到了知识产权侵害。
因此,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一调查推动中国改进知识产权保护。
这一事件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引发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导致了双方的贸易关系急剧恶化。
其次,它也引起了全球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很多国家开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这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旨在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
它的成立为国际贸易的规则制定和执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除此以外,世贸组织还通过协调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推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美国贸易委员会对于进口铝的反倾销针对进口铝价格低廉导致美国国内铝业受损的问题,美国贸易委员会对进口铝产品进行了一系列反倾销调查,并对来自中国、俄罗斯和阿联酋的进口铝产品进行了高额关税的征收。
此事件反映了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的产业保护主义思潮。
一些国家在面临国内产业受挫时,会采取一些政策性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这些措施有时会导致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不和谐局面。
反过来,也激励了其他国家采取类似的保护主义措施,最终导致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四、加拿大和欧盟的联合反制在美国对一些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之后,加拿大和欧盟联合起来进行了反制。
国际贸易的案例
![国际贸易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6f773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f.png)
国际贸易的案例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国际贸易涉及到众多的案例,其中一些成功案例将被我们作为范本来学习和借鉴。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成果。
案例一:中国与美国贸易互补合作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非常高。
中国以劳动力成本低廉、制造业能力强大而闻名,而美国则以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品闻名。
双方在贸易中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如纺织品和家电,而美国则主要出口高科技产品和机械设备。
这种互补合作对两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通过出口大量商品,不仅提高了出口收入,还推动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而美国则通过向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增加了出口收入,同时也满足了中国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还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
案例二:欧盟的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EU)是一个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组织。
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欧盟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区,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关税。
这种自由贸易区为欧盟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首先,自由贸易区极大地提高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
由于没有贸易壁垒和关税的限制,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通,增加了贸易的便利性。
这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增长和产品的多样化。
其次,自由贸易区激发了经济的竞争力。
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市场更加开放,企业可以更自由地竞争和扩大业务。
这种竞争刺激了企业之间的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欧盟经济的增长。
案例三: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许多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复杂而庞大的供应链网络。
这种供应链网络允许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分配资源,并获得成本和效益的最大化。
供应链的运作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销售的各个环节。
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国际贸易惯例案例
![国际贸易惯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6cfa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a.png)
国际贸易惯例案例在国际贸易的日常运作中,一些惯例被形成并广泛应用于各类合同和协议之中。
这些惯例秉承着简化和规范化交易程序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几个国际贸易惯例,并分析其应用和影响。
一、装卸惯例在国际贸易中,装卸货物是一项重要的环节。
为了规范装卸程序,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国际贸易惯例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
例如,INCOTERMS(国际贸易术语解释与商务实践)规定了买卖双方在交货环节的权利和责任,并明确了各方需遵守的标准。
这样一来,买卖双方在合同中可以简洁明了地约定装卸的具体细节,如起运港口、目的港口、装卸方式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装卸惯例的应用,我们可以以一起国际贸易纠纷案例为例。
假设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要求甲方将货物在起运港装船,并在目的港卸货。
然而,在装卸过程中,货物因吊装工具不当而受损。
根据INCOTERMS的规定,装卸风险在起运港口和目的港口之间由卖方承担。
因此,乙方作为卖方,应该承担货物受损的责任,赔偿甲方的损失。
这个案例展示了装卸惯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为买卖双方提供了明确的责任分担规则,有效避免了纠纷发生。
二、付款惯例付款惯例是国际贸易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交易双方所处的地域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差异,付款方式和时间成为一项需要仔细约定的事项。
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付款方式有信用证、托收和跟单承兑等。
以信用证为例,它是买方委托银行向卖方承诺在履约条件满足时支付货款的一种方式。
信用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易双方的信任风险,并且提供了对卖方履约行为的监督机制。
例如,假设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并通过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
在货物发运后,甲方按照合同要求提交相关单据给开证行进行核实,并支付货款给乙方。
这样一来,买卖双方都能够在交易完成后获得一定的保障,降低了风险和纠纷的可能性。
三、仲裁惯例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常常来自不同的国家,涉及到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司法规则。
国际贸易案例及答案
![国际贸易案例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4f223ff121dd36a32d82e9.png)
贸易术语和报价1.2000年5月,美国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进口方)与我国江西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方)签订合同购买一批日用瓷具,价格条件为CIF LOS-ANGELES,支付条件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方需要提供己装船提单等有效单证。
出口方随后与宁波某运输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
8月初出口方将货物备妥,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
途中由于驾驶员的过失发生了车祸,耽误了时间,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
得到发生车祸的通知后,我出口方即刻与进口方洽商要求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船期延展半个月,并本着诚信原则告知进口方两箱瓷具可能受损。
美国进口方回电称同意延期,但要求货价应降5%。
我出口方回电据理力争,同意受震荡的两箱瓷具降价1%,但认为其余货物并未损坏,不能降价。
但进口方坚持要求全部降价。
最终我出口方还是做出让步,受震荡的两箱降价2.5%,其余降价1.5%,为此受到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计达15万美元。
分析:导致江西该进出口公司遭受损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避免?2.中国A公司(买方)与澳大利亚B公司(卖方)于某年3月20日订立了5000公斤羊毛的买卖合同,单价为314美元/KG,CFR张家港,规格为型号T56FNF,信用证付款,装运期为当年6月,我公司于5月3I日开出信用证。
7月9日卖方传真我方称,货已装船,但要在香港转船,香港的船名为Safety,预计到达张家港的时间为8月10日。
但直到8月18日Safety轮才到港,我方去办理提货手续时发现船上根本没有合同项下的货物,后经多方查找,才发现合同项下的货物已在7月20日由另一条船运抵张家港。
但此时已造成我方迟报关和迟提货,被海关征收滞纳金人民币16000元。
我方向出口方提出索赔。
3.我外贸E公司以FOB中国口岸价与香港W公司成交钢材一批,港商即转手以CFR釜山价售给韩国H公司.港商来证价格为FOB中国口岸,要求货运釜山,并在提单表明"Freight Prepaid"(运费预付)。
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方式和风险案例
![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方式和风险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895aa1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9.png)
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方式和风险案例一、结算方式。
1. 汇付(Remittance)汇付就像是你给远方朋友寄钱一样简单直接。
它包括信汇(M/T)、电汇(T/T)和票汇(D/D)。
信汇呢,就像是写封信告诉银行把钱汇给对方,不过现在很少用啦,因为速度慢。
电汇就快多了,你给银行下个指令,银行通过电报或者电传这些电子手段,立马把钱打到对方账户。
票汇就是你买张汇票,然后把汇票寄给对方,对方拿着汇票去银行取钱。
比如说,咱们中国的一家小外贸公司要从印度进口一批香料。
因为之前和印度供应商合作过,彼此有点信任,就选择了电汇这种方式。
先付30%的预付款,等货物到港检验合格后再付剩下的70%。
这种方式对于双方来说都比较方便快捷,尤其是预付款,能让印度供应商放心开始备货。
2. 托收(Collection)托收有点像找个中间人帮忙收钱。
它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
光票托收就是只拿着汇票去收钱,没有附带货运单据啥的。
跟单托收就不一样啦,它跟着货运单据呢。
跟单托收里又分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
付款交单就是进口商得先付钱,银行才把单据给他,他才能提货。
承兑交单就有点冒险了,进口商只要承兑汇票,也就是答应在未来某个时间付款,银行就把单据给他,他就能提货了。
举个例子,欧洲有个小服装零售商从中国的服装厂订了一批衣服。
双方约定采用付款交单的托收方式。
中国服装厂把货物运出去后,把汇票和货运单据交给自己的银行,银行再把这些寄给欧洲零售商的银行。
欧洲零售商得先付钱,银行才会把单据给他,他才能去港口提货。
这样对中国服装厂来说,只要单据在自己手里,就不怕欧洲零售商赖账不付钱,毕竟没有单据提不了货嘛。
3.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信用证就像是国际贸易里的一个保证书。
是银行根据进口商的要求,向出口商开出的一种有条件的付款承诺。
比如说,美国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要从巴西进口大量的咖啡豆。
巴西的咖啡出口商担心美国超市不付款,美国超市担心巴西的咖啡豆质量不好或者不按时发货。
国际贸易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b61a3d184254b35eefd3475.png)
1、我出口纺织原料一批,合同规定水分最高15%,杂质不得超过3%,但在成交前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我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
货到后,买方提出货物的质量比样品低7%的检验证明,并据此要求赔偿损失。
问我是否该赔?2、我先后向中东某国家出口纯毛纺织品数批,货到国外后买方一一收货,从未提出异议。
但数月之后,买方寄来制成的服装一套,声称用我毛料制成的服装色差严重,难以投入市场销售,因而要求赔偿。
问对此应如何解决?3、某出口公司与国外成交红枣一批,合同与来证上均写的是三级品,但到发货时始发现三级红枣库存告馨,于是改以二级品交货,并在发票上加注“二级红枣仍按三级计价。
”问这种以好顶次原价不变的做法妥当吗?4、我国某出口公司向日本出口驴肉一批,合同规定:每箱净重16.6公斤,共1500箱,合24.9吨。
但货抵国外后,经日本海关查验,每箱净重并非16.6公斤而是20公斤,计1500箱,合30吨。
海关认为单货不符,进口商以多报少。
问这将会出现何种后果?5、我某公司向科威特出口冻羊肉20吨,每吨FOB价400美元,合同规定数量可增减10%。
国外按时开来信用证,证中规定金额为8000元,数量约20吨。
结果我按22吨发货装运,但持单到银行办理议付时遭拒绝。
问原因何在?6、我公司定购钢板400M/T,计6英尺、8英尺、10英尺、12英尺四种规格各100M/T,并附每种数量可增减5%的溢短装条款由卖方决定。
今卖方交货为:6英尺,70M/T;8英尺,80M/T;10英尺,60M/T;12英尺,210M/T,总量未超过420M/T的溢短装上限的规定。
对于出口商按实际装运数量出具的跟单汇票,进口商是否有权拒收拒付?7、某外商欲购我“菊花”牌手电钻,但要求改用“鲨鱼”牌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中国制造”字样。
问我是否可以接受?并应注意什么问题?8、我某商品出口,在与外商签定合同时规定由我方出唛头,因此,我在备货时就将唛头刷好,但到装船前不久,国外开来的信用证上又指定了唛头。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dbe1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8.png)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进入国际贸易市场之前,了解一些经典的国际贸易案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实践方法,从而减少风险,提高效率。
下面,本文会通过介绍几个经典的国际贸易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实践经验。
一、沃尔玛在中国的挫败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在中国的经历被视作一个国际贸易案例。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沃尔玛曾经是中国市场上的领军企业之一,但是却在随后的几年中遭遇了失败。
其主要问题在于,沃尔玛没有真正地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在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在当地的超市和商场购买商品,而不是在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店购买商品。
此外,沃尔玛在中国的供应链和库存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商品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最终,沃尔玛在中国的业务一蹶不振,甚至被中国的本土零售巨头们所超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进入国际市场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规则和消费习惯,同时还要为当地的供应链和库存管理等问题做好准备。
二、苹果公司的国际贸易策略苹果公司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企业,不仅在其本土市场上大获成功,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是因为它采用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策略,例如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设计风格、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定制不同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模式、本地化的产品开发和供应链管理等。
这些策略让苹果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构建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让它在全球市场上保持了一致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开拓新市场,还需要采用一系列适应性强的策略,以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文化差异。
三、亚马逊的跨境电商业务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企业之一,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庞大的物流和配送系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和优质的购物体验。
为了打造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电商平台,亚马逊采用了许多创新的技术和战略,例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跨境支付和结算系统等。
国际贸易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a3a70c68bd63186bdebbc06.png)
1.我某公司于7月16日收到法国某公司发盘:“马口铁500公吨,单价545美元CFR中国口岸,8月份装运,即期L/C支付,限7月20日付到有效”。
我方于17日复电:“若单价500美元CFR中国口岸可接受,履约中如有争议,在中国仲裁”。
法国公司当日复电:“市场坚挺,价不能减,仲裁条件可接受,速复”。
此时马口铁价格确实趋涨。
我方于19日复电:“接受你方16日发盘,L/C已由中国银行开出。
”结果对方退回L/C。
合同是否成立?2.2月5日,加拿大休顿电子有限公司向我国H电子集团公司提出出售集成电路板20万块,每块FOB维多利亚港25美元的发盘。
我方接到发盘后,于2月7日还盘,请求把数量减少至10万块,每块价格降至20美元,并要求即期装运。
2月10日,休顿公司电传告知H公司,同意减少到10万块,但价格只降到22元,同时规定:新发盘的有效期为10天。
H公司于2月15日向休顿公司发出电传表示接受。
2月18日,休顿公司再发电传告H公司,此集成电路板已于其他公司签约,现已无货可供,取消2月10日发盘。
2月19日,H公司复电:我公司已按10万块集成电路板制定生产计划,不同意撤消。
而休顿公司却已我公司未及时回复为由拒绝执行,双方争执不下。
请思考:双方之间的合同是否已成立?休顿公司的理由合理吗?3.一法国商人于某日上午走访我国外贸企业洽购某商品。
我方口头发盘后,对方未置可否,当日下午法商再次来访表示无条件接受我方上午的发盘,那时,我方已获知该项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有趋涨的迹象。
对此,你认为我方应如何处理为好,为什么?4.我出口企业对意大利某商人发盘限10日复到有效,9日意商人用电报通知我方接受该发盘,由于电报局传递延误,我方于11日上午才收到对方的接受通知,而我方在收到接受通前获悉市场价格已上涨,对此,我方应如何处理?5.我某公司与外商洽商进口某商品一批,经往来电传洽谈,已谈妥合同的主要交易条件,但我方在电传中表明交易于签订确认书时生效。
近年国际贸易案例一览
![近年国际贸易案例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cb3fd4d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c.png)
近年国际贸易案例一览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种案例层出不穷。
这些案例不仅反映了国际贸易中的机遇与挑战,也揭示了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互作用。
以下为您列举一些近年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美贸易摩擦。
自 2018 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涉及众多领域,如机械、电子、化工等。
这一举措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造成了冲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出口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而美国消费者则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压力,相关产业供应链也受到干扰。
中美贸易摩擦充分展示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破坏,以及贸易战没有赢家的事实。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英国“脱欧”对其国际贸易的影响。
英国于2020 年正式退出欧盟,这一重大决策导致了贸易规则的改变。
在“脱欧”之前,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享受着零关税和自由流通的便利。
然而,“脱欧”后,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面临着关税、边境检查和监管等诸多障碍。
许多依赖于欧盟市场的英国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供应链和业务模式,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
同时,欧盟企业与英国的贸易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成本高昂。
再来看新冠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
疫情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措施,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国际贸易大幅下滑。
许多工厂停工,运输受阻,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旅游业几乎停滞,对航空、酒店等相关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而医疗物资的需求则急剧增加,各国纷纷争夺有限的资源。
疫情还加速了数字化贸易的发展,线上购物、远程办公等模式成为常态,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繁荣。
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关系也经历了起伏。
澳大利亚的部分农产品,如大麦、牛肉等,因质量问题或不符合中国的检验检疫标准,被中国限制进口。
这一举措对于澳大利亚的农业出口商造成了较大损失,同时也促使他们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以重新获得中国市场的准入。
国际贸易案例汇总
![国际贸易案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de28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d.png)
国际贸易案例汇总2023-10-27CATALOGUE目录•案例一:服装出口•案例二:农产品进口•案例三:机械装备出口•案例四:化工产品进口•案例五:跨境电子商务01案例一:服装出口公司简介兴华服装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各类服装的出口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行业背景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市场对高品质、低价格的服装需求持续增长。
案例背景案例分析出口流程01兴华服装公司首先与国外买家签订合同,然后根据合同要求进行生产,最后将产品通过货代公司运送到目的地。
风险分析02在出口过程中,兴华服装公司面临多种风险,如合同违约、汇率波动、运输延误等。
为降低风险,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如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等。
竞争分析03兴华服装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为提高竞争力,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同时积极拓展市场,扩大销售渠道。
•经验总结:兴华服装公司在服装出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优化流程、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等措施实现了持续增长。
同时,公司也意识到在国际贸易中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案例总结02案例二:农产品进口某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因此决定开放农产品市场,允许国外农产品进口。
国外农产品凭借其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优势,迅速占领了该国大部分市场份额,对该国的农业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案例背景案例分析国外农产品由于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优势,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而国内农业产业则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保护国内农业产业。
该发展中国家在开放农产品市场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国内农业产业的脆弱性,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案例总结开放农产品市场需要谨慎考虑国内农业产业的承受能力,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应该充分了解自身产业的优劣势,制定合理的政策来保护国内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国际贸易方式1,美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独家代理协议,指定B公司为A公司在中国的独家代理.不久,A公司推出指定产品的改进产品,并指定中国C公司作该改进产品的独家代理. A公司有无这种权利2,我国A公司以寄售方式向沙特阿拉伯出口一批积压商品.货到目的地后,虽经代售人努力推销,货物还是无法售出,最后只得再装运回国.试分析A公司有何不当之处3,一招标机构接受委托,以国际公开招标形式采购一批机电产品.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制作规格和价格两份投标文件,开标时,先开规格标,对符合条件者,再定期开价格标,确定中标者.共有12家企业投标.到了开标期先开规格标,经慎重筛选,初步选定7家,通知他们对规格标进行澄清,并要求将投标有效期延长两个月.7家中,有4家送来澄清函并同意延长有效期.另3家提出若延长有效期,将提高报价10%或更多;否则将撤销投标.招标机构拒绝了后3家的要求.到了价格标的开标日期,对仅有的4家开标后,却发现4家报价均过高,超过招标机构预订标底30%以上.无奈,招标机构只得依法宣布此次招标作废,重新招标.试分析此次招标失败的原因以及应吸取的教训.4,我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一份独家经销协议,A公司把该公司经营的草制品在美国的独家经营权授予B公司,期限为一年.一年来,由于B公司销售不力,致使A公司蒙受很大损失.试分析A公司蒙受损失的原因.5,我国多次以补偿贸易方式从日本进口渔轮,用直接产品鱼品偿付渔轮进口价款.20世纪80年代某省一外贸公司又进口一艘渔轮,其具体做法是先出口鱼品积存外汇,在达到一定金额后,即用以购买新渔轮.该公司把这种做法报请主管机关给予补偿贸易的优惠待遇,遭到拒绝.请分析原因.6,我国某公司和外商洽谈一笔补偿贸易,外商提出以信贷方式向我提供一套设备,并表示愿意为我代销产品.根据补偿贸易的要求,你认为这些条件我们能接受吗为什么7,目前我进出口交易有按×月×日商品交易所价格外加(减)×美元计价的办法,从外商的角度考虑,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计价办法试述他可能得到好处的条件.8,德克罗.沃尔将他的商品-装饰用花砖-在英国的独家销售授马克丁公司.但该合同没有订明期限有多长,而是凭合理的通知予以确定.在合同订立两年以后,德克罗.沃尔的商品在英国的销售点达780个.马克丁公司花在该产品的广告费用达到3万英镑,又额外雇佣了六个专门销售员.但是,由于马克丁公司付款销迟,尽管最后也能清付全部货款,故在其提出新订单时,遭到德克罗.沃尔的拒绝.与此同时,德克罗.沃尔把该产品的专销权授予另一家公司,并指控马克丁公司因拖延付款而违反了合同,要求法院宣布马克丁公司不再是该产品的包销人.问德克罗.沃尔能否胜诉为什么9,某企业与一家外国工厂签订来件装配一种家用电器5000台的合同,规定采用对开信用证分别结算配件和成品的价款,由我方开出见票后90天付款的不可撤销远期信用证向对方购买配件,但须在对方开出向我购买成品的即期回头信用证后方始生效.两份信用证总金额的差额即为外方付给我方的工缴费.上述合同按时执行后,双方又按原合同续订5万台分五批执行的新合同.第一,第二两批共2万台,双方均按时开出信用证,并顺利履行了合同.其后外商突然提出,由于我方开出的信用证中有须在我方收到回头信用证后方始生效的条款,当地银行认为有此附加条款的信用证不能视作已经生效信用证,因此,不能凭以融通资金,使其发生经营困难.为顺利履行余下三批的装配合同,要求我方开出的新证取消上述附加条款.我方企业认为上笔合同圆满履行,新合同也已执行2/5,说明对方是可以信赖的,于是,接受了对方要求,在开出的后三批3万台来件价款的信用证中取消了上述收到回头信用证方始生效的附加条款.外方按我方信用证规定向我发送了配件,但回头信用证始终没有开来,我方银行到期被迫垫付来件价款×万元.在此期间,我方虽多次向外方提出交涉,但均无结果.事后查明,因该成品销路不佳,市价大跌,以至整机的售价还卖不到原定的配件价格.在此情况下,外方遂利用我方开出的信用证处理其剩余部件,而不履行购回成品的义务,造成我方以高价单边进口配件的巨额损失.对此,请分析我方的教训.10,1990年某市工业部门采取补偿贸易的方从美国加州CF公司引进一套制造集装箱的流水线,价值975万美元,偿还期为5年,计利本金按逐年偿还额递减,年利率为3%,其中875万美元由引进方用加工集装箱的加工费偿还,每年为输出方加工5000个标箱(TEU),每个箱子的加工费为350美元,一年的加工费为175万美元,5年共为875万美元,其余100万美元用间接产品偿还,即由引进方按输出方的来样生产工作鞋(即大头鞋),每年提供1万双,每双作价为CIF旧金山20美元,5年共计100万美元.集装箱的生产,根据合同规定,由输出方派驻技术人员监造,验收,故每次如数运出,均无问题,惟独工作鞋第一批出口3500双,即遭到美方退货.理由是:皮鞋式样与其来样不符.所谓的不符,是指皮鞋上系带用的扣眼之金属圈与原样不符.原样的扣眼为双边,并压有花纹,而我方生产皮鞋上的扣眼圈为单边且无花纹.美方坚决要求退货,我方解释这并非我们故意省料,而是生产人员的疏忽所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方宁可每双少算1美元,并保证以后的产品与原样相符.但美方不予合作,坚持退货,其他没有商量.最后我方只好同意退货,结果除造成来回运费及利息损失近5000美元外,又因这批大头鞋和式样在国内也不好销,长期积压,损失惨重.试分析我方的教训.11,我公司以寄售方式向科威特装运出口一批在仓库积压已久的商品,货到目的地后虽经寄售商努力仍无法售出,最后只得再装运回国,试问我A公司有何不当之处解:本案例中作为我 A 公司没有意识到寄售这种方式对于出口方来说,风险比较大,其一便是寄售货物在出售之前的一切费用与风险均由寄售人承担,代销人不负担风险与费用.基于这一点,出口方在出售自己积压商品的时候,就应当事先调查寄售地的市场动态,供求情况等而不能盲目使用寄售这样的贸易方式. 12,外贸代理制的法律适用案情:1996年3月6日,某食品进出口公司第一整理加工厂(以下称加工厂)与某特艺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称特艺品公司)签订了代理出口协议书.协议约定,特艺品公司代加工/―与客户签订出口生姜合同,加工厂负责组织生姜生产,并按期送至双方约定的地点.协议约定特艺品公司负责出口货物的报关,租船定舱,缮制出口单据,垫付有关费用,办理有关手续.加工厂负担代理业务中产生的一切直接费用,包括报关费,报验费,仓储费,装卸费,国内外运费,保险费,银行手续费.收汇后,特艺品公司扣除上述费用后将余款按银行当日汇率折成人民币转到加工厂账户.特艺品公司据此代理出口协议书,于1996年3月19日与日本海渡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丁售货确认书,由特艺品公司向日方出口生姜41吨,每吨价格2100美元,付款方式为日方收货后汇款,签约后,加工厂即组织生姜两个集装箱计41.72吨,并于1996年3月28日将货备齐,加工厂,特艺品公司及日方三方对生姜质量进行了确认,特艺品公司储运部明知船期为1996年3月31日,但在办理承运手续时,未提前做好运输工具的租赁工作,后特艺品公司于3月29日将第一箱生姜运至青岛八号码头"大清河号"轮上,又未按规定操作设定恒温,致使货到日本时已冻坏75%,日方客户拒收货物,拒付货款.第二箱生姜因运输车辆轮胎爆裂,也未赶上"大清河号"船,后换"大欣号"轮发往日本,造成逾期交货,B 方仍拒付货款.后经特艺品公司多次向日方交涉,日方仅赔偿损失人民币5万余元,特艺品公司如数支付加工厂.扣除代理费,海运费等,剩余贷款人民币60余万元,加工厂要求特艺品公司赔偿.特艺品公司应诉后认为,加工厂将代理关系误认为销售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应由民法通则的代理规定予以调整,因诙批货的所有权人为加工厂,而加工厂未按约定日期将货运至指定地点,造成货物损失,应负全部责任,要求驳回加工厂的诉讼请求.判决: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代理出口协议》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约履行.被告的储运部门在办理承运手续时,未提前做好运输工具的租赁工作,至1996年3月28日仍未找到专用运输工具.第一箱冷藏集装箱也未按规定设立恒温,第二箱又延误船期,造成的损失应由被告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被告以双方运输约定货物所有权未转移为由推卸法律责任没有依据,其拒绝赔偿的理由不成立.被告作为受托人未尽代理职责,致出口合同不能完全履行和迟延履行,应在扣除代理手续费及为原告垫付的有关费用后,赔偿原告的实际拥失人民币60余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评析:本案是一起外贸代理出口合同纠纷案,主要涉及外贸代理制的法律适用问题.外贸代理是指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工贸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为代理进出口而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的民事代理关系,与民法通则规定的普通民事代理相比,具有如下特征;①外贸代理法律关系必然由内部代理协议和外部进出口合同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彼此独立的法律关系合并构成.②代理人不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对外签约,履约,而是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约,履约.③被代理人不能成为外贸合同的当事人,不得自行对外询价或进行商务谈判,不得自行就合同条款对外商作任何形式的承诺或自行与外商变更或修改合同.④被代理人不直接承担对外签约的一切法律后果,而代理人不仅有义务积极协助被代理人对外索赔理赔,而且直接对外商承担合同义务,享受合同权利.⑤外贸代理人必须是经有关部门批准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工贸企业,其他企业不能充当外贸代理人.13,代理尚切莫随意变更交易条款由于我国外贸体制的特殊性,在我国只有获得外贸进出口公司经营权的企业才能经营进出口业务,没有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只有委托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代理权的进出口业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进出口代理业务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适应外贸代理业务的发展,外经贸不颁布了《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在外贸代理业务中无论是委托方还是代理方均应严格按照双方所签订的代理协议,以及《暂行规定》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将要承担因违约而造成的后果.下面所述的代理出口纠纷案即是一例.[案情]1997年10月,甲公司与乙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代理出口协议一份.协议约定甲公司委托乙公司代理出口花生果1000吨,出口单价随信用证,协议总金额约为720万元人民币.甲公司的主要义务是:组织货源,并负责装船前的一切工作.乙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对外签订出口合同;办理有关的出口手续;货物装船后,及时向银行提交有关单据,办理结汇手续,并根据当日银行汇率折人民币(扣除代理费及可能出现的有关费用)划拨甲公司账户.在代理出口过程中,双方实际出口花生果554.485吨,乙公司先后共付给甲公司货款12.5万美元和18万元人民币,余款一直未付,甲公司遂于1999年将乙公司诉诸法庭.在审理过程中,甲公司向法庭提交了已公司报检时先后向商检提交的出口合同(合同现实的交货方式均为CIF,付款方式分别有L/C,D/P和CAD),证明其已全部履行了其义务.乙公司则辩称,此笔代理出口业务的销售方式为寄售,并向法庭提交了一份其与荷兰某进出口公司签订的寄售协议.但是乙公司无法证实曾将该协议送达甲公司并经甲公司确认该协议内容,也无法证实在代理出口协议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曾委托乙公司以寄售方式销售其货物.在审理过程中,一审法庭根据已公司向法庭提交的海运提单依法从海关调取了乙公司出口报关时所提交的7份外销合同,7份外销合同显示的交货方式均为CIF,付款方式为L/C(7份外销合同均为格式合同,合同上只显示信用证一种付款方式).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两公司所签订的代理出口协议合法有效,法院所调取得海关档案材料,系乙公司出口报关所提交,其证据力远远高于甲乙双方单方所举相关证据.根据海关档案材料证实,甲公司委托乙公司代理的554.485吨花生果已全部出口,并且在结汇问题上不存在任何障碍,甲公司如约履行了代理出口协议约定的全部义务,即应享有收取货款的权利.乙公司所述为甲公司代理的该批货物系寄售的主张,依据不足,不予支持,乙公司应按照代理出口协议和外销合同原定的货款支付方式和价款,在扣除代理费和有关的费用后,还应给付甲公司货款170多万元,并承担逾期付款违约金及案件诉讼费等,共计200余万元.[分析]在本案中,乙公司一,二审败诉的主要原因是:一公司主张此笔代理业务为寄售业务,可是,不管是双方所签订的"代理出口协议",还是"外销合同"(包括乙公司报检时向商检提交的外销合同以及报关时向海关提交的外销合同)均与寄售无关.此外,乙公司也无法证明在代理出口协议的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曾授权其将交货方式更改为寄售.因此,一,二审法庭均无法支持其"寄售"的主张.外贸代理出口业务是我国特殊外贸体制下的产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在协议的履行过程中作为代理方的出口商应注意以下几点:1. 双方要认真签订代理出口协议,协议应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详细的规定.2. 代理方(出口商)应严格按照双方所签订的代理出口协议和委托方的授权对外签订出口合同,并按照《暂行规定》第十五条之规定及时将合同副本送达委托方.3. 在协议的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有关条款(尤其是交货方式和付款方式等),必须经委托方书面确认,或者另外签订补充协议.在外销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如果国外进出商对出口商品提出任何意义或索赔,代理方应及时通知委托方,有委托方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总之,在代理出口业务中,代理方必须坚持一切按照委托方的"授权"办事,如果"越权"办事,将要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损失.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