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七章第一节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一节课件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一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75fb8a71fe910ef12df823.png)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预见未来的科学态度 “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 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 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 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 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 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 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 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 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 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列宁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 主义社会的展望
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 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 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 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 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 的未来的发展。” --列宁
人的 依赖 关系
物的 依赖 关系
人的自由 而全面 的发展
共产主 义社会
人的自由时间 大大延长
1、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预测未 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 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 静止状态。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 发展和前进的社会。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 史的开端。 2、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觉历史的开端。
•
•
按 需 分 配 ” 实 现 的 意 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无阶级
阶级
国家
阶级消灭
国家消亡
社会管理
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国家也将消 亡,战争也不复存在。
马原_第七章__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2018版)
![马原_第七章__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2018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a517bac5da50e2534d7f92.png)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预言
圣
傅
西
立
欧
门
叶
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预言
20世纪西方社会学家预言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理论;
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 职业与上层建筑方面,一个新的专业化或技术职业性阶层
的出现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 社会发展方向方面,对技术的控制与鉴定; 决策方面,创造新型的“智能技术”;整个社会的中轴原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规律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
产主义而奋斗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规律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则是理论知识占中心地位,是一切社会变革和政策制定的 源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人类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二、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 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 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 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 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 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 学方法。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人类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二、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原》第七章共产主义 -第一节
![《马原》第七章共产主义 -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b51db6037cd184254b35351d.png)
1、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 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 会的根本特征。
代替那阶级和 阶级对立的资产 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 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
(2)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条件和途径
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自由 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扬弃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对 立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3)人类从必然王国向 自由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 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 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 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类彻底解放
第一、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解放, 成为自然界真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觉的主人。 第二、人类从社会中获得解放, 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人。 第三、人类从自身中获得解放, 成为自己的主人。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中
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
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 是人类社 会发展史 上一种崭 新的社会 制度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能够实现
第一,在人类社会中,“按需分配”的因素一 直存在着。 第二,按需分配是以产品极大丰富为基础的。 第三,按需分配是以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为条件的。 第四,人们的需要是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了 的需要。 第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按需分配的具体机制 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a631dd03186bceb19e8bba8.png)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分:3总学时:54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个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二、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3、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6、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实质及两条认识路线;3、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4、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剩余价值的本质;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六章不考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3265d88d1eb91a37f0115c0c.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第七章第七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鞭策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
(以上两句话注意回答选择题)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或生关系必需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论述)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二者的彼此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鞭策生产发展和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构成了生产关系必需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意义: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经济必需占主导地位。
2、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的比力低,而又发展不平衡,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必然要求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其相适应,以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3、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能够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正确的。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一)、什么是经济基础?(选择)(联系本节第三点的辨证关系出简答)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构成(简答、选择)上层建筑是建立在必然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办事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它由政治上层建筑和不雅念上层建筑构成。
(选择)关系:1、二者之间既彼此区别,又彼此依赖、彼此作用、彼此渗透、彼此转化。
2、不雅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随不雅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是不雅念上层建筑的物质附属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47d5231eb91a37f1115c50.png)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 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 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 详尽的细节描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 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的飞跃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和 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 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 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 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 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 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 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
◆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 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 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 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 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 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 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七章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80d7b82a7375a417866f8fed.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内容概要】第七章和第八章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七章论述社会主义社会。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揭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第二节论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阐明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认识的深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论述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学习本章内容,重点掌握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的难点在于,一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二要正确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命题预测】本章知识点主要用来命制选择题。
今后的试题一般会考查近三年没有考过的内容,例如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等知识点。
要特别注意本章内容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相关内容的结合点。
【考点精解】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 世纪初。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2.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他们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3.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016年考研政治必背考点—马原篇(第7-8章)
![2016年考研政治必背考点—马原篇(第7-8章)](https://img.taocdn.com/s3/m/ab43a55ffe4733687e21aa69.png)
Born To Win人生也许就是要学会愚忠。
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2016年考研政治必背考点—马原篇(第7-8章)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经济发达的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列宁得出结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经济落后的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一个时期,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第二个时期,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第三个时期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马原第七章
![马原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a99804f6ba0d4a7302763a7d.png)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大提高 阶级消亡,阶级斗争随之消失; 阶级消亡,阶级斗争随之消失; 国家消亡, 国家消亡,各民族和国家历史直接成为统 一的世界历史, 一的世界历史,社会组织和公共管理取代 暴力机器; 暴力机器; 三大差别消灭, 三大差别消灭,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取代了 利益的对立和冲突; 利益的对立和冲突; 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 人们的集体主义和服务奉献精神普遍确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 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 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 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从而科学地展望共产主义社会。 从而科学地展望共产主义社会。 (二)在解剖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 来新世界的特点: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 来新世界的特点: 界。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 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真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真 共产主义将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善 ——善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美好的社会制 ——美 度——美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文明以来所有 人对未来美好生活之憧憬的精华的 高度概括, 高度概括,是人类文明精髓的结晶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 主义必胜的信念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 我做起,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 求 可能性: (一)可能性: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 的社会理想: 的社会理想: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 基础上 必然性: (二)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是历史规律 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特殊规律
马原第七章
![马原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ab4f8b1f6bd97f192279e94e.png)
• (一)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
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 (二)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
界的特点
• (三)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
尽的细节描绘
(一)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 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 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 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 出了科学的展望。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 极大提高
• 阶级消亡 • 国家消亡 • “三大差别”消除 •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人与自然和谐
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 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 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 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 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 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
第一,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的 经济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 的自我否定。
第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 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第三,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非 正义性,论证了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第四,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论述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 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 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 按需分配
• • • • 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 废除私有制 生产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原 第七章(课堂PPT)
![马原 第七章(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7f227a83c4bb4cf6ecd11e.png)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 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前景。
24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共产主义社会, 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 生的手段,而成为乐 生的活动,成为“生 活的第一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展望 未来社会时,总是只 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 展的方向、原则和基 本特征,而把具体情 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 回答。
9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思考
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 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 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p220-跟世界潮流
7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 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 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 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 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8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 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1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 各方面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发 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 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
22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 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 由发展的条件。”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原》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
![《马原》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https://img.taocdn.com/s3/m/3b3c8bb8312b3169a551a4d7.png)
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1864年建立,也称国际工人协会 巴黎公社 1871,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四、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 第二次: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马原》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空想社会主义 产生 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 局限性 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根本依据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 生产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要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 导 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 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475f508e9951e79b89275f.png)
18年
33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 过程
3 .“两个必然”和“两个 决不会”的现实意义
㈢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 关系
有利于我们坚定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的信心。
㈠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 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1.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时机、方式、任务尚需要随历史的发展进行 长期的探索和认识。
18年
27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 过程
18年
3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 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我们不想教条地 预期未来,而只是 想通过批判旧世界 发现新世界。
18年 4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 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恩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 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 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据此作 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18年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 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 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 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 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 的参加下来经营。
8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国家、只有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任何战争的高度和平安宁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三大差别”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全面发展、具有崇高精神境界、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
马原第七章
![马原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da3fb06d1eb91a37f1115c7b.png)
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是历史的必然
必 然 王 国
实 践
必 然 王 国
实 践
必 然 王 国
自 共 …… 由 产 王 主 国
义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 规律的必然要求
开放的中国
必然与自由
必
然
指事物的客观规律,即事物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 趋势。
思维中的必然
太阳系中的必然
生物界的必然
必然与自由
自
由
指人类根据对于事物规律 的认识来行动并达到自己 预设的目的。
认识 改造 自由
必然性
自由与必然是辩证统一的 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中国人的自由是人民争得的
远古人的自由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 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会社 义 主 本 资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 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 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 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社会 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过程,离不 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自觉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 的建设事业,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 和压迫,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经过艰苦 的理论工作,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 工人阶级作为最革命的阶级所肩负的推翻资本主义、建 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伟大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特别是马克 思主义政党的产生,使工人阶级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和坚强的领导核心,走上了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更加自 觉的道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 争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高纲领。
马原 第七章
![马原 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8db141e94a7302768f99392e.png)
与生产 资料的社会 占有相适应, 共产主义社 会将对生产进行有方案的组织和管理。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 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到共产主义社会“三大差异〞——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 乡村、脑力劳动与体 力劳动的差异消失。
中国男孩—洪战辉
人的开展是自由的开展, 是个体高度自由自觉根底上的 开展,而不是强迫的开展。
人的开展是全面的开展,不 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开展,各方 面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开展,而 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 得到开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 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 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 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由开展是一切人自由开展 的条件。〞
•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 而全面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 自由而全面的开展提供了广 阔的前景。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共产主义社会, 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 生的手段,而成为乐 生的活动,成为“生 活的第一需要”。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 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 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 条件。
思考
如何在大学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理 想信念追求?
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 来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总结 • 根本内容:
•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根本内容?
• 3、资本主义论的根本内容?
• 4、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论的 根本内容?
• 学习情况总结: • 考试布置:
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e78bd86bd97f192379e9b7.png)
?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 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 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恩格斯指出:“这种新的社 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 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 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 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 那时,由于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生产, 以及共同分配产品,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 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直接统一。
? 恩格斯:“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 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 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 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 明。”
? 列宁:“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定会使人类 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 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 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2020/2/17
?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 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恩格斯指出: “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也要消失。在 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法来组织 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 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 起。”随着国家的消亡,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的社 会而存在和发展,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统一 的世度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 要特征。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以高度发展的生 产力为基础,而且将使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 的发展。恩格斯指出:“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 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 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 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 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现在由于私有 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难以利用现有改良成果和 科学成就的农业,将来同样也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 期,并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
1.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
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看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看不到灭亡资本主义的力量;找不到通向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过渡到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表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1.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2. 十月革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列宁提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提出“一国胜利论”。
三、社会主义在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期:剥夺资本家的资产。
2.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 新经济政策时期:
粮食税、发展商品经济关系、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发展生产。
这是列宁找到了适合本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4. 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大量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首要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5.列宁晚年政治遗嘱
合作社经济;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电气化;学习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文化革命,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党政机关,提高干部素质;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维护党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