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案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通常伴有骨质疏松和多种慢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这类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内固定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治疗需求,新型内固定方式不断涌现。
目前,针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有传统钢板内固定和近年新型钢板内固定两种。
传统内固定方式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复原缓慢等问题,而新型内固定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的优势。
关于这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仍然不够充分,临床上对于其选择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对两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传统内固定方式和新型内固定方式的优缺点、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为进一步优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老年人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尤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老年髋部骨折中的一种。
由于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和全身状况的不佳,导致这类骨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的内固定方式一直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内固定方式,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具体目的包括:比较传统内固定方式和新型内固定方式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分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缺点,探讨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并通过临床研究的结果对两种内固定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对比分析,旨在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促进老年骨折的治疗水平的提高。
2. 正文2.1 传统内固定方式治疗效果分析传统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其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三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前瞻对照研究
三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前瞻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牵引、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三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采用牵引方案的有4例,设为研究组A,采用锁定钢板的有4例,设为研究组B,采用PFNA法的有4例,设为研究组C。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A发生并发症的有3例,发生率为75%,研究组B发生并发症的有2例,发生率为50%,研究组C发生并发症的有1例,发生率为25%。
研究组B在住院时间上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研究组C在下地时间、愈合时间上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75-02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一种主要以老年患者为发病人群的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科疾病[1]。
由于患者粗隆部位血运丰富,治疗后愈合疗效良好,但是容易发生髋内翻,而且老年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很高。
目前临床上主要运用早期手术的方式治疗这类疾病,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疗效显著。
我院就以三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前瞻对照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经B超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采用牵引法的有4例,设为研究组A,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为58~79岁,平均为(66.8±3.30)岁,按Evans分型[2],II型3例,III型1例;采用锁定钢板的有4例,设为研究组B,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为(72.9±3.32)岁,其中II型2例,III型2例;采用PFNA的有4例,设为研究C 组,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为62~81岁,平均为(75.4±2.99)岁,其中II型4例,III型0例。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比较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比较目的:观察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外固定架在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
方法:对68例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行DHS、PFN、外固定架治疗。
结果:经术后2月到30月的随访,DHS组优良率为92.1%,PFN组优良率为100%,外固定架治疗组优良率为83.3%。
结论: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手术,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标签: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透视。
股骨粗隆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常发于老年人,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由于年龄因素,非手术治疗因为卧床时间长,全身并发症多见,现多主张早期复位内固定及功能锻炼,尽快使患者康复。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具体应用仍有分歧。
我科自2011年3月~2013年9月对68例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采用DHS、PFN、外固定架三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现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自2011年3月~2013年9月对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60~83岁,平均67岁。
合并内科疾患者58例。
68例中摔伤53例,车祸及其他原因所致15例。
按AO分类:A1型20例,A2型31例,A3型17例,.合并Morel―Iavalle型1例。
受伤距手术时间3~21d,其中66例于伤后10d 内手术,2例手术时间距伤后3周。
1.2 手术方法入院后患肢常规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固定。
对病人作全面细致检查,适时掌握手术时机,对无手术禁忌症的病人采取早期手术治疗。
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12例,(A1型7例,A2型5例),PFN固定18例(A1型6例,A2型5例,A3型7例),DHS内固定38例(A1型9例,A2型22例A3型7例)。
68例均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手术操作。
2 结果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0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病例,无骨折愈合前死亡病例。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摘要】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内固定是治疗该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比较了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其中一种内固定方式的原理和优势以及效果和并发症均被详细讨论,另一种内固定方式也进行了类似的讨论。
本文对两种内固定方式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高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这项研究有助于丰富老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治疗成功率,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内固定、不稳定型、治疗、效果对比、原理、优势、并发症、比较分析、总结、展望、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等因素的影响,这类骨折容易发生并且治疗难度较大。
内固定术是治疗这类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钢板内固定和髋臼置换术。
钢板内固定通过固定骨折部位的金属钢板来稳定骨折,而髋臼置换术则是通过替换髋臼来修复受损髋臼和髋臼关节。
钢板内固定和髋臼置换术作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应症。
两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两种内固定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指导临床实践并提升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比较钢板内固定和髋臼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一步探讨其优势和不足。
通过对比分析内固定方式一和内固定方式二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评价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评价1. 引言1.1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因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骨折,主要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中。
骨质疏松是指骨组织中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质变薄、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髋关节更易发生不稳定,增加了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几率。
而粗隆间骨折通常是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部骨折所致,骨折导致股骨头和股骨干之间的连接断裂。
在老年人中,常由于骨质疏松所致的股骨颈撕裂性骨折是粗隆间骨折的常见病因之一。
病因的了解有利于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2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的背景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身上。
这种骨折类型由于骨质疏松造成骨质变薄、质量减少,使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骨折片段不稳定,容易发生移位或早期关节退变。
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通过替换受损的关节部位,恢复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适用于骨折稳定但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
而内固定则是通过手术固定骨折片段,促进骨折愈合,适用于骨折不稳定但骨质疏松较轻的患者。
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稳定性等因素。
了解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的背景及各自的优缺点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医生和患者共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原理与方法人工关节置换是通过在骨内植入人工关节来恢复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可以有效恢复股骨头与骨盆的正常解剖关系,减轻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的原理是将受损的关节组织和骨头移除,然后在受损的关节内部植入人工关节,包括金属、塑料或陶瓷制成的组件,以模拟正常关节的功能。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治疗方式疗效分析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治疗方式疗效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如采取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最终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1]。
因此,如患者无手术绝对禁忌症,需积极行手术治疗。
鉴于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因骨折分型、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也不同,可能也导致患者术后疗效不同。
因此,本研究对2006年6月~2013年8月治疗的120例骨股粗隆间骨折患中,分別采用DH S固定、PFN固定、关节置换等手术方式,通过观察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评价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52例,女68例,年龄:66~93岁,平均78岁,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其中约25%患者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骨折按Evans分型,I型10例,II型33例,III型21例,IV型36例,V型20例。
1.2方法1.2.1治疗方法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内科疾病,术前准备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行手术。
术前待床时间2~6d,平均3.5d,术后住院时间9~14d,平均12d。
120例患者中DH S固定(DHS组)53例,PFN固定(PFN组)32例,关节置换组(THA组)35例。
1.2.2手术方式1.2.2.1 DHS组麻醉后于骨科牵引床上,闭合复位骨折,消毒取髋部外侧纵行切口,约15cm,显露股骨粗隆及股骨上段,在股骨大粗隆高点以远约4~6cm 处置入髁螺钉,经C臂透视监视下钻入导针,测量导针长度后,扩孔攻丝,安装侧钢板,拧入螺钉,并置入加压螺钉行骨折断端加压,并向股骨颈方向打入1枚长度适合的空心螺钉,再次经C臂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可、钢板螺钉位置良好,关闭切口。
1.2.2.2 PFN组麻醉后位于骨科牵引床上,闭合牵引复位骨折断端,经C臂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可,于股骨大粗隆顶点上外侧做常约4cm的皮肤切口,于大粗隆顶点稍偏外作为进针点插入导针,沿引导扩髓,插入PFN主钉,调整好转前倾角及外展角后,并在股骨颈的中下半部分拧入螺旋刀片,C臂透视下见主钉及螺旋刀片位置良好后,在瞄准器及套筒的引导下锁定螺旋刀片,然后打入远端锁定螺钉,再次C臂透视下骨折对位对线可、内固定位置良好,关闭切口。
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0例,依据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粗隆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术(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术治疗。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果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术治疗,可有效提升关节功能,加快骨折愈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预后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疗法;锁定钢板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高发型骨折疾病,即从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骨折,常表现为粉碎性骨折[1]。
如何有效促进骨折痊愈、从而恢复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是现阶段临床较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次实验,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现将实验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计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自2016年5月-2017年12月,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经X线及螺旋CT确诊,符合术前手术指征;排除麻醉禁忌患者、术前评估不符合手术指征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文件。
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5.36±2.36)岁,经Jensen-Evans法对骨折类型进行分类,Ⅰ型10例、Ⅱ型7例、Ⅲ型8例、Ⅳ10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5.33±2.74)岁,经Jensen-Evans法对骨折类型进行分类,Ⅰ型11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11例。
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较好(P>0.05),具备可比性。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作者:王烨李丁朱浩明张钦王超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34期【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8例:其中经皮加压钢板(PCCP组)固定47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组)固定57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LCP组)固定24例,比较疗效。
结果:PCCP组2例失访,4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0.5个月(8~15个月)的随访;DHS组3例失访,5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2个月(10~17个月)的随访;LCP组1例失访,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5个月(8~17个月)的随访。
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有较好的效果。
对高龄患者来说,PCCP和微创DHS是最合适的。
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PCCP更为合适。
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PCCP或近端锁定钢板更为合适。
针对粉碎性骨折,选择近端锁定钢板更好。
采用PCCP的内固定方式可以允许患者早期部分负重。
【关键词】髋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外科手术;微创性中图分类号 R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008-03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早期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方案,但采用何种内固定方案仍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
从骨折治疗的牢固内固定、微创等原则出发,目前的治疗方案多倾向于损伤小、固定牢靠的微创钢板。
2008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28例≥80岁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动力髋加压螺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对三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3年6月经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80~92岁,平均85.5岁。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一共120例肱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三个组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进行固定,并比较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和疗效。
结果与DHS组相比,PFN组和Gamma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都更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组与Gamma组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三组手术之后的恢复优良率,DHS组优良率为85.00%,PFN组优良率为95.00%,Gamma组优良率为92.50%,PFN组与Gamma组分别和DHS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组与Gamma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三组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Gamma钉并发症发生率组为7.50%;PFN组并发症发生率全部愈合,不存在并发症。
PFN组分别与DHS组、Gamma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HS组与Gamma 钉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FN即股骨近端髓内钉带来的创伤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并且具有并发症少的特点,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hip screw(DHS),proximal femoral nail(PFN),Gamma nail in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ethods A total of 120 cases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with dynamic hip screw(DHS),proximal femoral nail(PFN),Gamma nail fixation,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condition and curative effect.Results Compared with DHS group,PFN group and Gamma group,hospitalization time,operation time and blood loss were les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FN group compared with Gamma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he comparison of three groups of surgery of recovery rate,group DHS the excellent rate was 85.00%,PFN group was 95.00%,Gamma group was 92.50%,PFN group and Gamma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HS group(P<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PFN group and Gamma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DHS group complication rate was 10.00%;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Gamma nail group was 7.50%;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PFN group were all healed,no complications.PFN group and DHS group,Gamma nai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DHS group and Gamma nail group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FN proximal femoral nail has less trauma,conducive to postoperative recovery,and has less complication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Key words:To explore the dynamic hip screw;Proximal femoral nail;Gamma nail;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股骨粗隆間骨折在骨折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老年人发生的概率较高,且女性少于男性。
人工股骨头置换、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比较
人工股骨头置换、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内固定技术的效果对比。
方法:选取2014-06至2015-06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人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PFNA内固定技术,对照组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手术失血量和引流量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恢复下床行走时间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适症状的发生及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统计价值(P>0.05)。
结论:对于临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技术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自身进行选择。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PFNA内固定技术;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144-02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在下降,其体内代谢水平也趋于放缓[1]。
老年人的这一生理特性使得其患病风险升高,同时治疗后的恢复速度也更为缓慢[2]。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骨折中一种多发疾病,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此种疾病。
为了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在治疗此病中的效果,选取我院2014-06至2015-06期间的110例患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06至2015-06期间我院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11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41例,年龄从61~8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2.7±5.1)岁,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治疗组55例中有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8.3±4.7)岁;对照组有55例患者,男37例,女18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5岁,平均在(73.3±4.9)岁。
股骨头置换、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股骨头置换、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摘要】目的:对比两种方法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和PFNA手术治疗。
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和手术之后的相关指标。
结果:PFNA组手术的相关指标均小于股骨头置换组的患者,手术之后的负重时间长于股骨头置换组,而患肢Harris评分高于股骨头置换组的患者。
结论:在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时,首选PFNA手术治疗。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PFNA;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PFNA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method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were treated with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PFNA respectively. Relevant indexes of operation and those after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related indexes of PFNA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group, and the weight-bearing time after operation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group,while the Harris score of affected limb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group. Conclusion: PFNA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Key words]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PFNA; Old age;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导致多发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全国人口的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2]。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童杰;王金华;任国海【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Dynamic hip screw(DHS)an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for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Methods 122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treated of fracture fixation operation ,43 cases with PFNA fixation ,32 cases with DHS fixation and 47 cases with LCP fixation.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hip joint function were recorded through follow-up and clinical records statistics. Results PFNAgroup had less operativ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DHS、LC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healing time and hip function score in those groups.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in all the 122 patients. Conclusion PFN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reliable fixation strength. It is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the treatment for femoral of 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 ,especially for those elderly with unstableosteoporosi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for its advantages of less bleeding and minimally invasiveness.%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评价。
3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3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庞渊;艾尼瓦尔·艾力【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正确的选择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90例患者分DHS组(30例)、PFN组(28例)及FHR组(32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并行Harris评分.结果 83例患者获得1~6个月随访,3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及髋膝关节障碍.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卧床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患者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临床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患者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临床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及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与PFN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优于DHS组和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患者经济条件等选择术式.FHR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Harris评分也较高,对于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较大的优势,若各方面条件允许,更倾向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6)005【总页数】5页(P673-677)【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Harris 评分【作者】庞渊;艾尼瓦尔·艾力【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乌鲁木齐,830011;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1-3]。
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356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8 月第 32 卷
干髓腔插入导针并扩髓,置入合适的髓内钉后在侧向锁钉导向 器引导下向股骨颈钻入导针,透视下满意后钻扩孔,测深,通过 导向器拧入防旋螺钉至关节面软骨下约 0. 5 cm,最后拧入尾钉 锁定。对闭合复位不满意者行切开复位,分离的小粗隆骨折块 可用钢丝捆扎,骨缺损植骨; ③LPFP 组: 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 显露股骨干上段骨折部位,不剥离骨膜将锁定钢板置于股骨外 侧,细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锁定螺钉固定。术中 C 型臂 透视,对小粗隆区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股骨矩粉碎予以植骨。 术后患者平卧、患肢中立位外展,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低 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患者营养,积极治疗并存 病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采用 CPM 机 辅助治疗; 视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扶拐下地及负重时间,骨 折临床愈合后方可完全负重行走。
3
2 ~ 10 d
4
5
Evans 骨折分型( n)
ⅢA 型
ⅢB 型
9
4
7
3
7
4
Ⅳ型 3 2 2
Ⅴ型 1 2 1
表 2 三组 Sanders 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 n)
组别 n 优
良
可
差 死亡 优良率
DHS 组 24 9
12
1
0
2 87. 5%
PFN 组 21 8
10
1
1
1 85. 7%
LPFP 组 23 12
1 对象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8 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 2002 年 12 月 至 2009 年 12 月诊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性 38 例, 女性 30 例,年龄 62 ~ 89 岁,平均( 73. 1 ± 3. 6) 岁; 骨折位于左
《2024年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的疗效对比》范文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的疗效对比》篇一摘要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THR)与PFNA内固定术(PFNA)的治疗效果。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合理的手术选择建议。
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THR)和PFNA内固定术(PFNA)是当前治疗该类骨折的两种主要手术方法。
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劣,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近三年内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THR组和PFNA组。
2. 手术方法-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THR):详述手术过程及术后康复方案。
- PFNA内固定术(PFNA):详述手术操作及固定方式。
3. 数据收集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
三、结果1. 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THR组手术时间较PFNA组长,但术中失血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2. 术后恢复情况PFNA组患者术后可较早进行负重行走等康复训练,恢复时间较THR组短。
然而,在长期随访中,THR组患者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更优。
3. 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包括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而THR组患者可能出现假体脱位、感染等并发症。
四、讨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THR)和PFNA内固定术(PFNA)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优劣。
PFNA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优势,患者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
然而,长期随访结果显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
这可能与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恢复较好有关。
此外,两种手术方法在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通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这两种治疗方式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评价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本院接诊的29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应用DHS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而DHS内固定则部分患者出现感染。
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于DHS内固定更为理想,这可以减少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当患者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情况后,对于患者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都会带来十分明显的影响,更为严重者可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害,并且可以形成特别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在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上。
手术治疗这是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要方式,在进行粗空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来说,各种手术方式在进行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上都具备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
本院特采用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9例,其中使用DHS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的有10例,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方式的有19例。
通过对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分析1.1 一般资料分析:通过对29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归类,其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14例;年龄跨度为15岁至79岁,平均年龄47.2歲,主要集中在18-23岁和65-75岁两个阶段。
按照埃文斯分型可以得到二型的有2例,三A型的有12例,三B型的有8例,四型的有9例。
在对患者致伤原因分析可得到属于患者自行滑到摔伤的有9例,机动车撞伤的有18例,非机动车撞伤的有2例。
1.2 患者受伤前的并存病分析:通过对所有29例患者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有21例患者都患有一定程度的内科疾病,具体来说,这21例患者中有7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4例,糖尿病5例,2例脑血管后遗症,1例肾功能不全,1例肺气肿。
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目的:觀察比较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PFN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物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取PFN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等优点,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术后卧床时间短、患肢负重时间短、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物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的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老年人为高发群体[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
保守治疗会有长期卧床导致褥疮、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多种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有较高的局限性,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3-4]。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通常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骨质疏松、多种内科疾病等,且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非常不稳定,临床治疗难度大,对于手术方式以及内固定物的选择具有较多的争议,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5-6]。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疗法的疗效比较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疗法的疗效比较苏厂尧;余占洪;余颖锋;谢文伟;姚汉刚【摘要】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8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例,DHS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骨牵引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3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没有发生术中、术后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周均可以坐轮椅外出,术后10周16例可以辅助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7例生活恢复自理.5例牵引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褥疮2例;3例牵引3个月、6个月后复查显示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受限;2例牵引3个月后肺部感染并发症,出院后死亡.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2(000)020【总页数】2页(P2469-2469,2479)【关键词】高龄;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术【作者】苏厂尧;余占洪;余颖锋;谢文伟;姚汉刚【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东莞 523320;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东莞 523320;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东莞523320;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东莞 523320;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东莞 5233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老年人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 ~4%。
此类患者多为高龄、体弱,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泌尿系感染和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
目前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治疗的关键是降低病死率,减少髋内翻畸形和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我科2005年10月以来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DHS 内固定和骨牵引治疗粗隆间骨折,现将不同方法治疗效果分析比较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合并糖尿病15例,冠心病6例,老年脊柱侧弯1例,高血压10年以上14例,中风4例(骨折全部位于偏瘫侧),老年慢性支气管炎7例;平均合并内科病1.7种;年龄70~95岁,中位年龄79.5岁。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背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和onservative治疗两种方法。
然而,对于哪种治疗方法更有效,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和onservative治疗两种方
法下的效果,并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我们对2016年至2019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40例采用手术治疗,40例采用onservative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均基本相似。
随访时间为两年,主要
观察指标为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等。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但手术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均较好,而且患者骨折复位的成功率也较高。
在对于并发症的比较中,onservative治疗组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比例较高,包括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
而在手
术组,尽管也有一定的并发症率,如感染、出血等,但并不影响患者的长期康复。
结论: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手术治疗是更优选的方法。
虽然手
术过程中,患者面临一定风险,但是手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能更好,生活质量更高。
对
于特别虚弱、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onservative治疗作为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方案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三种方法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36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120例。
甲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乙组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丙组进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甲、乙、丙三组实际治疗效果。
结果丙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甲组以及乙组;丙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以及乙组;丙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以及乙组;丙组并发症明显低于甲组以及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三种方案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均较优,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因而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70岁。
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都是常见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现将三种治疗方法比较情况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222例,女138 例,年龄62~8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病症得以确定,排除了恶性肿瘤致骨折患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脏器功能,经过判断可以进行麻醉以及手术,治疗方法均经过家属认可。
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120例。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甲组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侧卧位,进行髋外侧小切口微创置换。
B 组患者进行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于大转子处向下进行纵行切口,暴露大约20 cm,复位骨折部位,确定实际引针位置,固定髋动力钢板,冲洗手术部位后置入引流管,逐层展开缝合。
丙组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于髋关节后外侧进行入路,选取股骨小粗隆截骨平面,取出股骨头后测量大小。
复位并固定游离的小粗隆,在患者股骨小粗隆水平横向紧贴大粗隆处进行截骨。
1. 3 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 4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患者髋部无疼痛感,患者骨关节活动能力恢复到受伤前状态。
有效: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患者髋部有疼痛感,但偶尔出现,患者骨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到受伤前状态;轻度髋内翻,
骨关节活动受限,有时疼痛。
无效:骨折部位不愈合,患者疼痛剧烈,不能下床。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的治疗手术指标比较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甲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三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丙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乙两组,且丙组并发症明显低于甲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小结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不断增加,可是由于现如今高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老龄化后很多老龄人的部分身体机能难以适应环境,这就导致老龄人出现很多疾患,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就是一种常见病症,该类疾患几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治疗该种病症时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各个器官较难承受手术风险,因而长时间内均倾向于使用非手术治疗复位,可是该种方法复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尽早进行可耐受手术已成为一种趋势[2]。
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都是常见治疗方法,各种方法都具有其生物力学优点,可以有效促进愈合[3]。
但是缺点以及并发症也比较多,需要掌握各种方法适应证,了解各种方法技术难度,掌握各种方法治疗效果。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加压与滑动双重功能,可以有效防止髋内翻畸形,但其横向、轴向以及旋转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4]。
髓内固定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则具有操作简便,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等特点,力学稳定性较好等特点。
作者研究了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三种方法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三种方案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均较优,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因而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东飚,邸进军,王伟,等.股骨头置换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4):169-170.
[2] 杨伟清,吴焯鹏,匡光志,等. 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临床医学工程,2015(2):180-182.
[3] 王东飚,邸进军,王伟,等.股骨头置换、DHS及PFNA三种手术用
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7):165-166.
[4] 陈定中,赵海,唐闻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5):63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