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霉菌(3)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及微生物菌落观察
观察青霉菌 丝和分生孢 子着生情况:
1.单轮生青霉群;2.对称二轮 生青霉群;3.多轮生青霉群;4. 不对称生青霉群
担子菌担孢子的观察
切片标本的制作:现场演示
下次实验准备
每组两个平板,分别是马铃薯培养基(培养 真菌),另一个高氏培养基(培养放线菌)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 用棉签取实验室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进 行涂板。
一、实验目的
了解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大型真菌的特点 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学习掌握霉菌染色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
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 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 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 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 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 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 形或杆状。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 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酵母菌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
柠檬形。酵母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 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 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有些酵母能形成假菌丝。有性 繁殖是通过接合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
霉菌:凡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
形丝状菌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霉菌包括分类学上 许多不同纲或类的真菌,它们分别属于藻状菌纲、子 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
常见大型真菌:在分类上属于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
均为丝状真菌。
三、实验材料
放线菌和真菌培养物
1. 放线菌培养物:青色链霉菌四天插片培养物。 2. 啤酒酵母24至28h液体培养物。 3. 黑曲霉和根霉4d搭片培养物。 4. 各种真菌示范片。 5. 市售平菇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基本原理
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分为基内菌丝 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中又可分化出繁殖丝。不同 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常见的观察 霉菌的有三种: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 法和玻璃纸培养观察法。
➢ 用解剖针小心分散菌丝,盖上盖玻片;
➢ 置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
根霉:假根、匍匐菌丝、孢囊梗、孢子囊及孢子囊孢子
毛霉:菌丝、孢囊梗、孢子囊及孢子囊孢子
青霉:菌丝、分生孢子梗、帚状分支小梗及分生孢子
曲霉:菌丝、足细胞、分生孢子梗、初生小梗、 次生小梗、顶囊、分生孢子
实验结果 ➢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思考题 ➢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四种不同的霉菌?
(包括菌落特征与个体特征)
➢ 溶液或试剂 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 50%乙醇
➢ 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解剖针等。
直接制片观察法
➢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 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先用50 %乙醇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载玻片的染液中 (青霉、曲霉取菌丝时需连同培养基一起挑取);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 易飞散,所以采用直接制片法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 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的特 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 燥,能保持较长时间,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 色效果。
实验器材
➢ 菌种 曲霉、青霉、根霉、毛霉
➢ 培养基 察氏琼脂培养基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实验五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
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
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二、实验原理1。
霉菌定义及用途⏹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
霉菌的菌落⏹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培养皿;⏹干:外观干燥,不透明;⏹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
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一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称为基内菌线或营养菌丝。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二、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1、酵母菌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 少数以裂殖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少数以裂殖进 芽殖、 裂殖进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 氧化型呈蓝色,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 活细胞是 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淡 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 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 蓝色。 蓝色。
四、操作步骤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子挑取少许菌丝, 子挑取少许菌丝,浸于染液中 散开 盖上盖玻片 用镊 用解剖针将菌丝分 用高倍
低倍镜观察
镜观察菌丝局部
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实验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1 观察霉菌的菌丝以及菌丝体。
1.2 观察霉菌营养和气生菌丝体的特化形态1.3 学会用水浸法观察霉菌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三、实验材料3.1器械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管3.2药品生理盐水3.3菌种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青霉(Penicillum chrysogen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ricans)等斜面菌种。
四、实验步骤4.1制水浸片取洁净的载玻片,滴加一滴乳酸一石炭酸液,挑取不同菌株的一团菌丝,分别置于不同的载玻片上(用记号笔标记菌株名称),加盖玻片。
4.2观察4.2.1观察青霉形态选取标记青霉的载玻片,观察霉菌的菌丝及其分隔情况。
观察菌丝体。
观察分生孢子着生情况(要求辨认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及分生孢子)。
4.2.2 观察根霉形态选取标记根霉的载玻片,观察假根、匍匐枝、孢子囊柄、孢子囊以及孢囊孢子。
五、结果5.1把观察到的各种霉菌绘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5.2列表比较根霉与毛霉;青霉与曲霉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无性生殖体:
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分生孢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分生孢子
小梗 顶囊 分生孢子梗
足细胞
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头发辫状
黑曲霉的显微形态
青霉
菌丝体形态:
• 营养菌丝有横隔,无足细胞 • 分生孢子梗有横隔 • 分生孢子头无顶囊,呈帚状 • 小梗顶串生分生孢子(球形 、椭圆或短圆柱状)
电子显微 镜2400倍
青霉的显微形态
五、结果记录
(绘制说明所观察到的几种 霉菌的形态特征。)
根霉
显微形态:菌丝体无隔,有 假根和匍匐枝,其中,匍匐
• 黑根霉(匍枝根霉)枝无色,假根发达呈褐色。
•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 后灰褐色
孢子囊簇生呈黑色或褐色, 可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孢子囊
假根
匍匐枝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 黑曲霉
曲霉
菌丝体心态:有横隔,常无色,老熟
时变为浅黄色至褐色,有足细胞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低倍镜的使用。 (2)学习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低倍镜的使用。 (2)学习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 青霉标本片 曲霉标本片 根霉标本片
三、原理
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 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大小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 多,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制成 的霉菌标本片的特点: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 不易干燥,能保存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分散;溶液本事呈 蓝色,能增强反差,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在显微镜下易于 观察。
四、实验步骤
①转换到低倍镜,调光;
观察香菇、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观察香菇、酵母菌和霉菌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
【合作探究释疑难】
活动一:
讨论一:蘑菇的菌体是否是由菌丝构成的?
讨论二:
1、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白色绒毛都在什么位置?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菌丝的顶端的颜色是什么颜色?菌丝顶端是什么?
活动二:
讨论三:
1、真菌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2、细胞内有没有细胞核,属于什么生物?
3、根据刚才观察两种真菌,说说他们细胞内有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什么?
3、真菌的生殖方式?
【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特殊的真菌?有哪些独有的特征?它们符合我们总结出来的特征吗?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3. 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霉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的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重要的非生物因素。
本实验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霉菌样品(曲霉、青霉、根霉等)- 馒头(或面包)- 洁净的食品袋-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 玻璃培养皿- 纱布2. 实验仪器:-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 玻璃培养皿- 纱布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霉菌形态(1)将霉菌样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霉菌的菌丝、孢子等形态特征;(2)记录不同种类霉菌的形态特征。
2.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将馒头分别放入温度为5℃、15℃、25℃、35℃的玻璃培养皿中,每个温度下放置两个馒头;(2)每天观察馒头上的霉菌生长情况,记录霉菌生长速度、菌丝长度、孢子数量等;(3)对比不同温度下霉菌的生长情况。
3. 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将馒头分别放入湿度为30%、50%、70%、90%的玻璃培养皿中,每个湿度下放置两个馒头;(2)每天观察馒头上的霉菌生长情况,记录霉菌生长速度、菌丝长度、孢子数量等;(3)对比不同湿度下霉菌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霉菌形态观察结果(1)曲霉:菌丝白色,有分支,产生黑色孢子;(2)青霉:菌丝蓝色,有分支,产生蓝色孢子;(3)根霉:菌丝白色,有分支,产生白色孢子。
2. 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在低温条件下(5℃),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2)在适宜温度条件下(25℃),霉菌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长度较长,孢子数量较多;(3)在高温条件下(35℃),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但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
3. 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在低湿度条件下(30%),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2)在适宜湿度条件下(70%),霉菌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长度较长,孢子数量较多;(3)在高湿度条件下(90%),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但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讨论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注意事项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时,应将装置放在25-30℃的环境中培养,以使酵母菌快速繁殖。
2.酵母菌培养液应含有一定浓度的糖,但是糖的浓度不宜过高。
3.培养青霉时,可以在培养皿里垫一层吸水纸,加适量的水,并盖上盖,放在阴暗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往里面加适量的温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4.青霉分生孢子梗上成串的孢子容易碰落,盖盖玻片时要特别小心,动作须轻缓,盖好后不能移动位置。
AA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名称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年级
八上生物
实验类型
内容
材料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方法步骤
酵母菌电镜照片青霉菌电镜照片
(1)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霉菌的群落特征(2)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形态(3)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是由许多较之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
在超市的条件下,霉菌可以生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单个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霉菌其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成为有隔菌丝。
有点霉菌,其菌丝没有横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其疏松程度不等,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横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大,而且孢子容易飞散,如将菌丝体制与水中易变形,故观察时用浸片法将其置于乳酸石碳酸棉溶液中、菌丝和孢子染成蓝色,保持菌丝体圆形,使细胞不易干燥,并有杀菌作用。
三、实验材料:(1)菌种: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2)时间和溶液:乳酸石炭酸棉溶液(3)仪器和其他物品:显微镜、接种环、载片、擦镜纸等四、实验内容:产黄青霉:顶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黄曲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黑根霉:假根匍匐枝孢子顶囊孢子囊舟孢子囊孢子囊孢子五、实验结果:六、讨论(1)霉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孢子各有几种?无性繁殖——无形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有性繁殖——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2)细菌、放线菌、霉菌菌落特征如何识别?。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霉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生长特点和形态结构。
实验采用了显微镜观察和培养基培养的方法,观察了不同种类的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霉菌具有多样的形态结构,不同种类的霉菌在生长环境和培养基的差异下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1. 引言霉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
它们以分解有机物质为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通过对霉菌的形态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和形态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提供基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霉菌样本: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青霉、黑曲霉和白色霉菌作为观察对象。
- 培养基:使用琼脂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的营养物质。
- 显微镜: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2 实验方法- 准备培养基:根据不同的霉菌种类,制备适宜的培养基。
- 培养霉菌:将霉菌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 观察形态: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培养皿,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3. 实验结果3.1 青霉的形态观察青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其形态特征为菌丝状,表面呈现出绿色。
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青霉,可以观察到其菌丝的生长情况。
菌丝呈现出分枝状,形成一个个菌丝网,菌丝网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的孢子。
孢子的颜色较浅,呈现出白色或浅绿色。
3.2 黑曲霉的形态观察黑曲霉是一种产生黑色素的霉菌,其形态特征为菌丝状,表面呈现出黑色。
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黑曲霉,可以观察到其菌丝的生长情况。
菌丝呈现出分枝状,形成一个个菌丝网,菌丝网上有许多黑色的孢子。
孢子较大,呈现出黑色。
3.3 白色霉菌的形态观察白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其形态特征为菌丝状,表面呈现出白色。
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白色霉菌,可以观察到其菌丝的生长情况。
菌丝呈现出分枝状,形成一个个菌丝网,菌丝网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的孢子。
孢子的颜色较浅,呈现出白色。
霉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曲霉、毛霉、青霉、根霉)的基本形态特征;3. 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霉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三、实验器材1. 菌种: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2. 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平板;3. 染色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4.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显微镜、无菌操作台、酒精灯、镊子、无菌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霉菌接种(1)将曲霉、青霉、根霉、毛霉分别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平板;(2)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25℃、湿度70%;(3)培养2~5天后,观察菌落特征。
2. 霉菌制片(1)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好的霉菌菌落挑取少量;(2)将霉菌菌落涂布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压平;(3)将载玻片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染色3~5分钟;(4)取出载玻片,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
3. 霉菌观察(1)将制片置于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霉菌菌落特征;(2)观察菌丝的粗细、颜色、分隔情况,以及孢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3)对比四类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特征观察(1)曲霉:菌落呈放射状,菌丝呈淡黄色,孢子呈球形,颜色为绿色;(2)青霉:菌落呈圆形,菌丝呈蓝绿色,孢子呈椭圆形,颜色为蓝绿色;(3)根霉:菌落呈白色,菌丝呈白色,孢子呈椭圆形,颜色为白色;(4)毛霉:菌落呈白色,菌丝呈白色,孢子呈球形,颜色为白色。
2. 霉菌制片观察(1)曲霉:菌丝粗大,分隔明显,孢子球形,绿色;(2)青霉:菌丝粗大,分隔明显,孢子椭圆形,蓝绿色;(3)根霉:菌丝细小,分隔不明显,孢子椭圆形,白色;(4)毛霉:菌丝细小,分隔不明显,孢子球形,白色。
实训七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训七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了解常见霉菌如青霉、黑曲霉、毛霉、根霉的基本形态特征;3、学会用直接制片观察法和载玻片培养法观察霉菌形态。
二、实验原理(一)霉菌形态特征霉菌是真核微生物,由复杂的菌丝体组成。
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或呈现鲜艳的颜色。
菌丝较粗大,皆呈管状,分枝或不分枝。
固体培养基上的霉菌菌丝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
①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物质;②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营养菌丝;③繁殖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两类。
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
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
隔膜上有一至多个小孔,使细胞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
(二)霉菌菌落特征霉菌的菌落较疏松,常呈绒毛状(曲霉)、棉絮状(毛霉)、蜘蛛网状(根霉)或毡毯状(青霉)的菌落。
通常菌落大小比细菌和放线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最初通常是白色或浅色,长出各种颜色的孢子后,根据孢子的不同形状、构造和颜色,菌落表面呈不同结构和色泽,如黄、绿、青、黑、橙等。
有些霉菌的培养基正面和反面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菌丝分泌一些水溶性色素扩散到培养基内。
在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上,同一霉菌可形成不同特征的菌落,但不同霉菌在固定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是稳定的,因此菌落特征是鉴定霉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霉菌的形态观察方法霉菌的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容易分散,所以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制片,可使细胞不变形。
染液呈蓝色,可增强反差,同时具有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防止孢子飞散,并能保持较长时间。
幼儿园霉菌观察记录
幼儿园霉菌观察记录6月25日星期五晴如果把食物放在外面,那么没几天这食物就会发霉,为了观察食物生长霉菌的过程,于是我从家里拿出两块面包。
刚拿出来的面包松松软软,香味扑鼻的,闻起来真让人垂涎三尺。
我把这两个面包分别装进两个透明的塑料袋里,然后,我把第一个面包标上1放在阳台,把第二个面包标上2放在卫生间里,我真想要看看哪个先发霉。
6月26日星期六晴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去观察,却发现它们还是那么松软,那么香,心里好失落。
6月27日星期天晴今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阳台观察,大叫一声“哇”。
我惊喜地发现1号面包上有白色小圆点,打开封口,闻起来还有一股馊味。
我又赶忙飞快地跑到洗手间,2号面包已经发黄了,这里一片黄,那里一片黄,上面长出了白色小茸毛了。
闻起来也是又酸又臭的。
我开心地用小型显微镜一看,发现1号面包上的白色点是圆圆的,白白的,而2号面包上却长得像蜘蛛网一样,细细的,一条一条的,可美丽了。
6月28日星期一阴转雨今天一大早我刚起床就去看面包了,哇。
大发现!1号面包已经是一片黑色的了,简直惨不忍睹。
还有一大圈一大圈椭圆形的小圆点,有黑色,有绿色的,上面长满了白色小绒毛。
而2号面包不仅有黑色斑点,还长出了绿绿的斑点,还全部被白色茸毛覆盖了,比1号面包的白色绒毛要多。
于是我又用显微镜一看,哇!天呐!1号面包上面感觉全是小蝌蚪的一样的东西,而2号面包比之前的茸毛更多了,都是一缕缕白丝,看起来也是很漂亮。
也有和1号面包一样都是小蝌蚪一样的东西。
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了一个原理。
相同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发生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我又看了一些书本,查了一些资料,发现霉也叫丝状菌,喜欢生长在高温潮湿阴暗的地方,而且霉没有根茎叶分化,由微弱的单条管状细丝——菌丝组成,并通过菌丝吸收养分。
霉是寄生生物,从活着到死亡的动植物体上获取养分。
腐坏的食物上常生长绿霉,有绿色,青色,黄绿色等颜色。
另外,绿霉也是治疗肺炎的药物——青霉素的原料。
小学生观察日记300字 两种霉菌
小学生观察日记300字两种霉菌
小学生观察日记300字两种霉菌
10月2日天气小雨
早上,我把橘子放在明亮干燥的阳台,而把桃子放在阴暗的床底下。
想看看两种霉菌会有什么不同?
傍晚时分,我又去观察霉菌,橘子上呈现蓝绿色,而桃子上则长出一缕缕白丝,还有一些毛茸茸的小黑点。
果然,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下,会长出不同的霉菌。
霉菌到底有哪几种形态呢?于是我又上网查了资料。
原来霉菌呈现的状态多种多样,有的是粉色的黏液,有的是绿色的茸毛,有的是黑色的斑点,还有的是绿色的鼓包。
而不同的霉菌又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有一种青霉菌,可以被用来制造青霉素,这种药物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实验和资料帮我解答了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霉菌,感受他们为大自然所做的贡献。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四年级观察日记200字 霉菌
精心整理
四年级观察日记200字 霉菌
四年级观察日记200字霉菌
10月1日天气晴
今天,我发现我们家的水果发霉了,其实霉菌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恶心,他们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如果没有霉菌,地球将会被泛滥的死亡动植物覆盖。
我家的桃子因为缺少水分而皱缩,橘子也出现了一块块黑斑。
于是我查了资料,霉菌在黑暗潮湿的地方才能迅速生长,于是我把水果放在床底下。
不久后,果肉开始变软,并且开始有小飞虫在它们周围飞来飞去。
霉菌有很多种,但是常见的还是黑色的,表面会竖起一些茸毛,这些毛便是霉菌。
实验3 霉菌与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三霉菌与放线菌形态观察姓名:李昳昕年级专业:08药学节次:周一90节组数:第五组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2、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1、霉菌的原理: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放线菌的原理: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
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1、菌种:培养48-72h的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 (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 培养72-120h的5406放线菌(细黄链霉菌).2、染色液和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生理盐水,石炭酸复红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器材:土豆培养基平板或查氏培养基平板,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 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等。
四、实验方法(一) 霉菌观察:1、直接观察: 将培养3—4天的霉菌培养皿打开,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寻找菌落的边缘,直接观察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染色观察: 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镊子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外取少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二) 放线菌观察:1、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将培养3—4天的放线菌培养皿打开,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寻找菌落的边缘,直接观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原理】霉菌的部分菌丝体,可以产生大量的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新菌体。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霉菌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菌丝、孢子囊和孢子,认识霉菌的无性生殖方式。
【材料器具】
面包片(或馒头)、培养皿、剪刀、镊子、透明胶条、载玻片、盖玻片、甘油、显微镜。
(2)用镊子夹取部分长有菌丝的面包屑,放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甘油后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形态。
【讨论】
1.霉菌吸取营养的结构是什么?
2.通过观察霉菌孢子的数量,解释为什么霉菌抑郁传播?
【思考】
面包上的霉菌是由面包变成的,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方法步骤】
1.培养霉菌
(1)将一片面包放入培养皿中,上面滴少量的水,让其暴露30 min。
(2)盖上培养皿,在温暖、黑暗环境中放置几天,面包片上会生长黑色、青色、黄色等不同的霉菌。
2.制作霉菌的临时装片
(1)剪取一小块透明胶条,用镊子夹住胶条,在长有黑色菌丝的部位轻轻地涂一下,然后将黏着孢子囊的胶条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这种霉菌的孢子囊和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