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讲堂》课程纲要
幼儿园国学经典讲座计划
幼儿园国学经典讲座计划幼儿园国学经典讲座计划一、讲座目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思维培养、价值观塑造及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座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讲座内容1. 讲解《弟子规》:通过介绍《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和道德规范,引导幼儿学习做到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友爱团结等基本道德准则,并提倡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2. 讲解《三字经》:通过逐字解读《三字经》内容,向幼儿传达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教导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勤奋进取,并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方法。
3. 讲解《百家姓》:通过教授幼儿认识常见的百家姓,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姓氏的了解,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的品格,弘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 讲解《论语》:通过引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向幼儿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培养他们自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
三、讲座具体安排第一节:《弟子规》1. 导入:播放与《弟子规》相关的动画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介绍《弟子规》的起源和作用,帮助幼儿理解该经典的价值。
3. 讲解《弟子规》中的故事,重点讲述敦亲、尊师、诚信等内容,并用生动的语言配以形象的图片,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
4. 分组练习:划分小组,让幼儿们在导师的指导下,编排小短剧,表演《弟子规》中的故事,增加参与度和互动性。
第二节:《三字经》1. 导入:播放与《三字经》相关的歌曲,引发幼儿对该经典的兴趣。
2. 逐字解读《三字经》的内容,并讲解每句话背后的意义,引导幼儿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3. 组织互动活动:将《三字经》内容分段,让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段落,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创作出有趣的动作或歌曲,展示给其他小组,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第三节:《百家姓》1. 导入:播放与《百家姓》相关的动画,引起幼儿对姓氏的兴趣。
[小学]国学经典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背景我校是一所城区中心学校,科研立校一直是我校办学的特点,2009年,当时考虑到大、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的缺失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我校正式开始“国学经典教育研究”,并被教育部授予“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示范校”。
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整体水平较高,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很有必要。
我们通过对各地国学经典教育的研究,以及我校前期开展的国学经典教育实践发现:我国的国学经典教育存在两个问题:—是教材无选择性,表现为要求学生整本诵读而没有加以去芜存菁地选择;其次是教学无整合性,表现为一些“国学人士”主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内容的读经运动,一味苦读,死读。
怎样不断探索,寻求适合国人发展的国学经典教学方式呢?新课程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板块式编排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于是,我们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开创了“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课程体系。
意在打破原先以知识逻辑体系框限人和知识单元“见学不见人”的弊端,从而使得系统性退隐幕后,让学生通过主题学习,建构和凸现后隐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学经典,认识国学经典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技能性目标1、学生掌握主题式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朗读和诵读,乐于背诵积累国学经典精粹篇章,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
2、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信息的能力;3、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体验性目标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初步建立良好的道德心理机制;2、欣赏并感受国学经典精髓的自然美、人文美,提高语言审美鉴赏力;3、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体会国学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
三、教材的选编及课时安排1、选材的原则:我们以校本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精选导读》为主,精选适合中学生成长需要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既便于学习又适合反复诵读的具有“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的原创性典籍。
二年级国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国学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岚山区巨峰镇中心小学科目名称:国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时:21开发教师:王桂红适用年级:二年级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4、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5、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课程实施:利用语文晨读15分钟、课间、午间活动时间以及每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国学讲座大纲
《国学讲座》复习纲要1、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
2、神话所蕴含的是人类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追问和回答:宇宙是如何创生的?宇宙的创生在什么时候?谁发明了种植五谷养育我们人类?世界上的第一人是谁?人由何而生?3、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4、创世神话是指讲述人类原始时期,世界、人类、文化起源的神话。
以盘古开天辟地最为著名。
5、始祖神话是指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
首推女娲补天。
6、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最杰出的是鲧禹治水。
7、战争神话主要记载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代表作是黄帝战蚩尤。
8、发明创造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具有代表性的是燧人氏钻木取火。
9、神话产生的背景: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对社会、自然认知能力很低,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世界被神化就产生了神话。
10、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是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是神话的表现方式、创作手法为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三是神话宏扬民族正气的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11、中国古代神话对科学有怎样的启迪之功:一是神话中幻想的东西后来常常被科学所实现,神话竟成了科学的预言;二是神话不知不觉地走向了科学,神话似乎变成了“科学的幻想”。
12、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
也可指官名。
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
13、所谓诸子百家,实际只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发展成学派。
14、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百花齐放:指百花盛开,丰富多彩。
形容学术界自由奔放,智慧闪烁,学术空前繁荣。
15、今人吕思勉认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国学讲堂》课程纲要
2014年6月份:诵读《国学》第3单元第7课《子以四教》及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文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理解并积累成语“克己复礼”、“巧言令色”。
结合“神奇汉字”,了解“目”古今含义的变迁。并理解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理解后,再读一读,请同学们跟你一起读一读。
(3)第三则:读一读,谈自己的理解。最好先说说自己平常是怎么做的,知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读了这一则论语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二、简介第二单元——仁爱的主要内容。
该单元由4课组成:本元分4课:第3课《克己复礼》,第4课《仁以为己任》,第5课《推己及人》,第6课《不违仁》,展示了《论语》关于“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三、大致了解第3课,导入新课学习。
背景分析
(500字内)
目的和意义:
徜徉在经典文化的圣殿,你将结识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他们微笑着一路走来,和我们一起认识自然,探讨人生。我们将目睹一幅幅历史兴衰的画卷,惊叹帝王将相的功业,仰慕古圣先贤的风采,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领略祖国的灵山秀水,品味生活的美好庄严。尚友先贤,耳濡目染,我们将会逐渐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与气度!
学校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
学校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学小讲堂作为国学教育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因此,制定一份学校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国学素养;2. 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提升;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4. 推动学校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内容。
1. 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设计国学小讲堂的课程内容,包括诗词、经典、传统文化等,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如讲座、课堂互动、文化体验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知识。
2. 教学方法。
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国学教育,结合音乐、舞蹈、戏曲等形式,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 师资力量。
选拔具有丰富国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建国学小讲堂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学教育资源和服务。
4. 资源支持。
学校应加强对国学小讲堂的资源支持,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文物展览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场所。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实施方案。
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目标、内容、方法、资源支持等。
2. 宣传推广。
学校应通过校园宣传、家长会、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向师生和家长宣传国学小讲堂的意义和特色,提高大家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度。
3. 师资培训。
学校应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国学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国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4. 开展实施。
根据实施方案,学校应组织国学小讲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五、效果评估。
学校应定期对国学小讲堂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的满意度等,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确保国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幼儿园国学小课堂:传统经典课程方案
【幼儿园国学小课堂:传统经典课程方案】1. 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给孩子传统国学教育的培养。
在幼儿园教育中,国学课程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国学小课堂的传统经典课程方案展开探讨。
2. 课程内容在传统经典课程方案中,我们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
从幼儿园国学小课堂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先介绍国学的经典著作和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
这些经典著作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对培养孩子的品格修养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3. 教学方式针对传统经典课程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从传统经典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探讨。
在幼儿园的国学小课堂中,可以采用故事讲解、情景模拟、古诗吟诵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接触和了解传统经典著作,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兴趣,同时通过活动形式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传统文化意识。
4. 价值与意义对于传统经典课程方案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从幼儿园教育的角度,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传统经典课程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这也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塑造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5. 个人观点在我的个人看来,幼儿园国学小课堂的传统经典课程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经典著作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传统,通过在幼儿园阶段深入开展国学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感受中学习,从小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这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幼儿园国学小课堂的传统经典课程方案,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融入当代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这样的课程方案,可以培养出更多懂得感恩、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的优秀下一代。
总字数:3350【此处不计入文章总字数】,加入更多传统经典课程方案的细节和教学案例。
学校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
学校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国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制定并实施学校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目标是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体验、国学知识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水平。
三、实施内容。
1. 国学经典诵读,通过每周一次的国学诵读活动,让学生们熟读《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传统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国学经典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国学知识学习,开设国学知识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国学知识,包括经典著作、国学名家、传统礼仪等内容,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实施方法。
1. 教师引领,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支持,教师要深入了解国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学学习态度。
2. 多种形式,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诵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国学经典演讲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3. 融入课堂,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应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国学内容融入到语文、历史等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五、实施效果评估。
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效果评估应该从学生的国学知识掌握情况、传统文化体验效果、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定期的测评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国学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效果。
六、实施保障。
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确保国学小讲堂的顺利实施。
学校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
学校国学小讲堂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国学教育的兴起,学校国学小讲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
国学小讲堂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品格修养的机会,受到了广泛好评。
二、目标。
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旨在通过国学经典的传授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案。
1. 教学内容。
国学小讲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词、经典、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经典名著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诗词的学习和赏析,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介绍和讲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教学方式。
国学小讲堂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讲解、讨论、朗诵、实践等多种形式。
在讲解环节,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经典名著的故事和内涵;在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就所学内容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朗诵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诗词等形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实践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传统技艺等方式,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活动安排。
学校国学小讲堂可以安排在课余时间或者特定的课程安排中进行。
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名著阅读、诗词比赛、传统文化体验等形式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评估。
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家长和社会的反馈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的学生测评和教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总结。
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国学经典的传授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学校国学小讲堂的实施,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品格的窗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纲要设计课程名称:《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授课时间:一学年教材:整合、自编授课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
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
教师: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
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
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
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
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内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国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淡薄;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荣等。
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
从而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幼儿园国学经典讲堂教学方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讲堂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培养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创造力等能力;3. 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2.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3. 传统手工制作:剪纸、折纸、中国结等;4. 历史人物故事:孔子、孟子、鲁迅等。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1. 国学经典诵读(1)师生共同诵读教师可在讲堂上逐句解释词义,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道理。
同时,给予幼儿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
(2)小组竞赛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国学经典比赛。
每个小组报数并辩证解释其中意思,最后评选出胜利小组。
2. 中华传统节日(1)故事讲解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节日,讲述其中的传说、历史和习俗,通过丰富的内容,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
(2)手工制作利用各种材料,如纸张、颜料、贴纸等,让幼儿制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
例如,春节可以制作灯笼、年画;中秋节可以制作月饼模具等。
3. 传统手工制作(1)演示和指导教师先进行演示,并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2)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所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在班级展示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4. 历史人物故事(1)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2)通过问答、小组竞赛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记忆;(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方式来进行历史知识点梳理。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国学经典、传统节日、手工制作和历史人物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程度;2. 对于表现出色的幼儿,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3. 对于表现不佳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诵读视频、音频;2. 传统节日图片、视频、资料;3. 手工制作教程视频、图片等;4. 历史人物故事书籍、动画片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国学讲堂教案
国学讲堂教案教案标题:国学讲堂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2. 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2. 解读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现其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国学经典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3. 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对国学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学习国学有什么意义?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
2. 解读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三、互动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部国学经典,讨论其核心思想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结果。
四、思辨拓展(15分钟)1. 提出问题: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2. 强调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国学经典,撰写读后感或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阅读更多国学经典或相关文献。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国学的教 学 大 纲(完)
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名称:国学(三字经)(二)开课对象:中职学生(三)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四)总学时数: 28学时(五)课程性质:考查课国学是我校规定的理论课程。
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展需要的。
教学目的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章节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第二部分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乃九族,人之伦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第三部分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易诗书,礼春秋。
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
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
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
述圣言,礼法备。
诗既亡,春秋作。
国学课程纲要
国学课程纲要一、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通过精典讲解,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格局、建构信仰;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学生的一生提供营养。
2、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六大方面能力细化落实。
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开启学生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陶冶其性情,提升自身修养。
三、实施方案1、要求夯实字词,规范书写笔记。
每节课前候课时至少诵读10分钟,每节课要求课前听写生字词语,难易程度和数量参考学生所在年级和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2、加强课内师生互动,提升国学课堂趣味,在朗读和互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敢于发言,条理清晰,声音洪亮,站姿良好。
要求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演讲小训练,时间5分钟。
演讲内容提前准备,必要时由任课教师指导。
3、各段国学课的最低教学目标:生字、课文能达到默写背诵的程度,低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要求,生字达到默写,课文需要会背诵;各班要求留随堂作业(每日一讲,课外阅读要求每天至少半个小时;课后留背诵古诗文的作业,每周一至两首,古诗文内容根据学段参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4、国学课堂内设作文课,每季度24课时内完成4节作文课,年度作文课程教学目标:16节作文课,要求孩子基本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法,完成写人,写景,记事,状物写作训练,每个专项训练四节课,全年拿出高质量作文16篇。
国学课程纲要
国学课程纲要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
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教师: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
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内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国学诵读小课堂
国学诵读小课堂
**一、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国学的基本知识和经典作品。
2. 诵读法: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国学经典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3. 诵读: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所诵读的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熟练诵读所学的国学经典。
2. 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 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如果你还有其他需求,请继续向我提问。
国学小课堂国学诵读线上课堂设计大纲
国学小课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掀起诗词、古文热潮,国学盛世异彩纷呈。
央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将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与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相结合,带给我们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带动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国学是什么?学国学是为了什么?——两个好朋友一起喝茶。
一个说:“此茶香如兰桂,味如甘霖,口感圆润如诗,齿颊留芳,韵味十足!”另一个说:“恩恩,的确,这茶不赖啊!”……当秋天到来,看到满地落叶,一个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另一个挠着头说了一句:“哈哈,是呀,这叶子真俊!漂亮!”学与不学,这就是差距。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国学,是每个中华少年的必修课。
课程设计:❤训练营模式,为期35天。
❤课程分为五周,每周五个打卡故事。
打卡内容有三个部分:1、成语故事2、诗词诵读3、名人故事❤班级分组一个班级一个群,有班主任、助教老师,同时学员分组抱团成长。
每天早上发布打卡内容,相关音频视频。
要求晚上十点前打卡。
【考虑到要保证孩子们的休息时间】❤激励模式:每天十点前参与打卡的小朋友可以获得一个金竹简徽章图片作为奖励:第一周到第七周每周打卡五次分别可以获得:童生、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
每周天发放相应的徽章图标,最后达到榜眼或者状元级别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份实体小礼物或者老师的亲手信。
这种激励体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感和荣誉感。
内容版块:一、成语故事待选1.塞翁失马2.杀鸡取卵3.三人成虎4.班门弄斧5.掩耳盗铃6.闻鸡起舞7.刻舟求剑8.囫囵吞枣9.杞人忧天10.守株待兔11.拔苗助长12.邯郸学步13.买椟还珠14.愚公移山15.滥竽充数16.三顾茅庐17.望梅止渴18.曹冲称象19.画龙点睛20.自相矛盾21.孔融让梨22.孟母三迁23.凿壁偷光24.草船借箭二、诗词诵读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小讲堂》课程纲要一、前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为了让国学走进课堂,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开设了《国学小讲堂》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三字经》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写的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一)课程维度1.活动体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体验活动,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或经历活动、情境,从而获得心灵的共鸣和思想品德的升华。
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对父母长辈的孝敬,体验浓浓亲情;在日常交往中体现对家人亲人的奉献,感悟人生价值;在日常实践中体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拥有家国情怀。
2.文化素养课程本课程特别强调从文化经典中升华,在诵读经典中领悟,在展示表演中体验,在吟诵中感悟内化,在践行中提升道德素养,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确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与方法、构建多重教学评价体系。
确立教学目标。
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指导教学理念,以古诗文诵读为基础,结合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有趣形式的教学活动方式激发与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通过《国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熏染,达到“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做事”的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采用了国学课本《弟子规》和《三字经》为教材,辅助以相关的经典故事和古诗词名句,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日常学校生活相融合,学生的日常家庭生活相融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效果。
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与方法。
课堂上以“读”为主,辅之以演、吟、行,让孩子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亲身体验,去感悟理解,激发对国学的兴趣。
构建多重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我们推行多元评价制度,通过对学生诵读过程的关注和引导,设立一定目标,用多种激励手段,实施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学习价值的存在,从而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打内心喜欢上经典。
二、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4、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一些经典故事和古诗词。
2.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人格基本内涵和经典论述。
3.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个人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4.了解本村、本乡,乃至濮阳县、濮阳市、河南省、中国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历史文化常识。
5.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信息的能力;6.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国学内涵“国学”一词,义分两种,一为学校,一为学术。
国学指学校,与“太学”“国子监”之类相当。
而“国学”指学术,作为国家之学问、学术、文化,大约是在清末明初,与梁启超、黄遵宪、邓实、黄节等成立“国学保存会”为标志,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
“国学”的提出,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
清朝末年,“西学”凭借着坚船利炮传入我国,与“西学”想对应,一些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提出了“国学”这一概念。
“国学”的“国”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内涵和特色,它根植于我们中华文化土壤,是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家、佛家思想的文化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学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有过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国学教育”的内涵,也因此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
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就是狭义层面上的含义,即对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
通俗地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国学是最能彰显中国文化核心价值,最能体现我民族品格,最能激发我民族生命力、创力和凝聚力,最能安顿我民族生命与灵魂的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所含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
小学生学习国学可以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为日后成长奠定好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基本内容1.《弟子规》、《三字经》教材。
2.国学经典故事及古诗词名句。
3.经典诵读。
四、课程实施(一)基本原则1.自主性原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是本课程的学习主人,在课程实施中居于主体地位,每一位学生都要重分参与“读—演—-吟—行”活动。
2.体验性原则:学生要通过具体的“读—演—吟—行”流程落实具体的亲身感悟和体验,增进其内在的情感认同,从中受到内化教育。
3.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二)适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
(四)实施建议1.逻辑流程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建议重视知行统一的内在逻辑流程,提供如下参考:(1)读一读诵读国学是学习国学的一种必要途径。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时,发现作者伊建莉老师在教育女儿时,曾经引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话:“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适当点拨,就自然‘懂’了。
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诵读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像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pk读,诗句接龙读、问答式读……尽量做到课堂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断的刺激学生,以达到我们国学课的要求。
(2)演一演我们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而在课堂上实现结合的最好办法就是表演。
通过表演,可以将课本内容直观、形象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
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需求。
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表演内化了学生学习的所得。
当学生们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读、唱、讲、品、书”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国学经典便如音乐般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营造了更浓厚的诵读氛围。
(3)吟一吟《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质朴的音乐,真实的情感,能带着学生跨越千山万水,跨越历史的洪流,走人经典的传奇。
低吟浅唱,就是国学经典的音乐化,就是学生语言的再创作;低吟浅唱,就是师生对国学经典的语言、节奏、情感交融的过程;低吟浅唱,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语感。
(4) 做一做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做到知行合一。
当然,除了学校课堂之外,我们还有家中、社会课堂。
孩子能不能学到国学知识,能不能学好国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于家长和周遭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学校里的课堂,更应该把国学教育普及到孩子生活的点滴之处。
作为国学教师,就更应加强学校课堂与家中、社会课堂的联系,平实多布置一些让家长、社会中人能共同参与的活动。
家长应是国学教育有力的后备军和实施者。
在课堂外,家长应积极响应学校、教师的号召,同孩子一起感悟经典。
通过学校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同时着手,让我们的孩子在诵读经典之后,将知识内化为行动,内化为气质。
2.给教师的建议(1)学习国学经典,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的——不是飞翔,而是在大地上行走。
基于学生文化底蕴现状,学习时能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
了解和欣赏作品,本身就是目的。
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2)学习国学经典,要讲求方式方法——灵活多变,以读促学。
学习方式贵在师生互动,提倡共同学习,力求学生自修为主,力戒教师包办;提倡同伴互助,力求教师引领,力戒以讲代修。
采取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形式,方式多样,灵活多变,让学生积极行动,主动投入对国学的学习中。
(3)学习国学经典,要注重课程实施——多角度结合。
教师应将本课程的实施于学科教学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