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章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之急救技术-止血-包扎-搬运-固定
急பைடு நூலகம்原则
★ 先抢后救
★ 先近后远
★ 先重后轻
★ 先止血后包扎 ★ 先固定后搬运
一、止血
出血的判断
动脉:鲜红色,速度快,呈喷射状,危及生命。 静脉:暗红色,流速缓慢,呈持续涌出状。 毛细血管:出血缓慢。
物品准备
无菌敷料、三角巾、绷带、纱布垫、止血带等。
血 管 分 布
指压止血法
动脉出血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头面颈部 及四肢的动脉出血。 用手指或手掌压住动脉的近心端,压在附近的 骨块上,中断血流。 本法只能在短时间应用。
指压股动脉
出血部位:下肢的大出血。
按压方法:用两手的拇指或手掌重叠在腹股沟中点 稍下方的搏动点上,用力压向骨盆缘。
胫后、足背动脉指压法
出血部位:足底(胫后动脉)
按压方法:用拇指压迫内踝与跟腱之间的搏动处。
出血部位:足部(足背动脉)。
按压方法:用拇指压迫足背的内外踝连线的中点 搏动处。
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肢体粗细不等的部位 (前臂、小腿等)
8字形包扎法:用于直径不一的部位或屈曲的 关节,如肩、肘、髋、膝、踝等关节部位
回返包扎法:用于包扎没有顶端的部位 如指端、头部、截肢残端。
三角巾包扎
适合于较大创面和一般包扎难以固定的创面:
头顶、面、眼、胸、肩、手脚等。
悬吊肢体以减轻肌肉负担
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静脉、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出血时。 方法: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纱布、棉花、 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放在无菌敷
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包扎时松紧适宜,已停止出血为度。
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
填塞止血法
急危重症护理学 绪论
绪论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并伴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抢救创伤病人、治疗危重病人、降低各种灾难事故的死亡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30年来,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及社会需要的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护理学的进步。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的范畴(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Pre-hospital care)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呼救、现场初步复苏、途中监护和安全运送。
院前急救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为进一步诊治打下基础。
首先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恢复基础生命体征,再根据病情和现有条件采取输液、止血、止痛、包扎、固定、解毒等措施,借助通讯联络工具向急救中心呼救并通报病人的病情。
在转运途中连续监护和救治,为病人继续治疗赢得时间。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做好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能的普及工作,提高大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使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首先给病人实施必要的初步急救。
科学的管理体系,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急救通讯、调度、指挥系统的不断完善,将使院外救护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医院急诊救护医院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是接收、处理日常急诊就诊,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
急诊科应有完善的急救仪器与设备。
急诊救护人员需经过专门而系统的培训,掌握精湛的急救技术和多学科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熟悉相关的法律和卫生法规。
最新急危重症护学——第一、二章 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11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二)院外急救的原则: ※急救者越早接近伤病员,受
1、先排险后施救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施救后运送 4、急救与呼救并重
伤后急救时间越会缩短,伤病 员的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期:伤后12h内; 较佳急救期:伤后24 h内; 延期急救期:伤后24h以后.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8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1、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㈠从医疗角度:院外急救是整个EMSS的子系统,是急救过
程中的重要一环;
※时间就是生命: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
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30min
㈡从社会救灾角度: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 要组成部分。
※否则,院内设备再好,医生医术再高明,难以起死回生
17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 实施、转运和进行途中监护
▪ 现场评估与呼救 ▪ 现场救护 ▪ 转运与途中监护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18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一)现场评估: 1、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尽量不移动病人 2、手段:望、触、叩、听 3、顺序:生命体征→一般状况→依次从头颈、脊柱、胸腹、四肢
free teamplate from
10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一)急救中心(站)院外急救的任务
1、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2、大型灾害或战争中的院外急救 3、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急危重症护理本科教学大纲
护理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The critical nursing课程编号:学时:36学时学分:2.0适用对象:护理本科四年制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心肺复苏、严重创伤救护及各系统急救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实施救护,通过学习,最终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系统的急救思维。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件(1)
05
预防并发症:包括感染、出 血、血栓等
06
提供心理支持:包括与患者 及家属沟通、提供心理疏导
等
案例分析
案例一:患者突发心梗,护士如 何快速识别并采取紧急措施
案例二: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护 士如何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案例三:患者出现休克,护士如 何快速识别并采取紧急措施
案例四:患者出现严重创伤,护 士如何快速识别并采取紧急措施
03
02
情景模拟法:模 拟真实场景,让 学生身临其境, 提高实践能力
04
实践教学法: 通过实际操作, 提高学生动手 能力
教学评价
01
评价标准:理论知 识、实践技能、沟 通能力、团队协作
02
评价方法:笔试、 操作考试、案例分 析、小组讨论
03
评价结果:优秀、 良好、合格、不 合格
04
反馈与改进:根据 评价结果,调整教 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培养出越来越多的 专业人才
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 实践应用越来越广 泛,为患者提供更 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急危重症护理学 理论
基本概念
1
急危重症护理学:针对急危 重症患者实施的护理学理论
和实践
2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 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紧急
救治的患者
3
护理学理论:护理学的基本 原理、方法和技术
旨在提高急危重 症患者的救治成 功率和生存质量
研究范围
01
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定义 和研究对象
02
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研究 方法和技术
03
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研究 内容和领域
04
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研究 目标和意义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6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1)学科特点: 专业特征:跨学科、综合性;独立性、合作性; 患者特点: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 工作要求:最短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初步判断和紧
急救护。
PPT学习交流
7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2)素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4
(2)发展
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 的New Haven Hospital 急诊科首次运用分诊技术
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PT学习交流
15
(2)发展
教 育 : 1972 年 : 英 国 皇 家 护 理 学 院 成 立 A & E (Accident &Emergency Nursing Group) ,为护士 提供不断更新临床急救知识与技术,形成当今急救护理 课程的雏形。
PPT学习交流
8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Q:国际上,急危重护理学起源于什么?我 国起源于什么?为什么都起源于战争?
Q: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吗?
PPT学习交流
10
第一节 概 述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PPT学习交流
11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实行救护,
PPT学习交流
24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包括急危重症护士的技术业务培训、急救护理工作的 管理、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三、转运及途中监护
❖ 注意:对危重病人,应 先做初步处理病情稍趋 稳定再转运。
21
途中监护
❖ 根据不同的运输工具和伤情摆好伤病员体 位。
❖ 担架行进途中,病员头在后,下肢在前。 ❖ 脊椎受伤者,应保持脊椎轴线稳定。 ❖ 救护车在拐弯、上下坡、停车调头中要防
颠簸。 ❖ 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 ❖ 用先进的监测、治疗手段 加强生命维护。 ❖ 做好抢救、面容、监护等记录和伤病员的 22
14
反应时间
定义: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到 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
要求:市区15分钟内、郊区30分钟内
15
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管理
● 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 ● 装备齐全和完好的运输工具 ● 配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16
第 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一、现场评估及呼救: 二、现场救护 三、转运及途中监护
12
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设置原则
1、院外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2、分中心设置原则 3、区域人口及急救车辆比例 4、随急救车医护人员、驾驶员配置原则 5、急救半径及反应时间要求
13
急救半径
定义: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 半径,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 辐射距离。
城区急救半径的要求:< 5 km
交接工作。
小结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 院外急救的概念及原则 ❖ 院外急救护理的内容 ❖ 现场评估包括评估哪几方面
23
24
谢谢!
17
一、现场评估及呼救
❖ 现场评估:原因、环境、危重病情(意 识、气道、呼吸、循环)
❖ 紧急呼救:呼救人及病人的姓名、电话 ,地点,病情,灾害事故的严重程度、 受伤人数等。
(医学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在基层医疗保健中的应用前景
1 2
基层医疗保健网络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基层急危重 症护理能力和水平。
社区护理
发展社区急危重症护理,提高基层患者的生命 质量和健康水平。
3
家庭护理
开展家庭护理服务,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家庭 护理需求。
急危重症护理学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与挑战
实验性研究
利用细胞、组织、器官等模型,探讨危重症病理 生理过程及药物和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
观察性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例、队列和横断面研究等,探 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和元分析
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客观和系统的评价,为临 床实践提供高级别证据。
急危重症护理学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论文撰写技巧
培训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加强实践与理论 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员的自我学习 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医疗发展的需要。
05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与学术 交流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临床试验设计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评价干预 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3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 急危重症护理学基础知识 •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应用 •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育与培训 •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 急危重症护理学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诊断、治疗和护理急危重症 患者的学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属于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急危重症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护理人才,以满足临床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具备应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护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各种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应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护理能力,包括急救处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药物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技能。
3. 素质目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等。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应包括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道管理、液体复苏、机械通气、重症监护等。
同时,还应包括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护理实践,如休克、呼吸衰竭、心衰、脑卒中等。
2. 教学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正确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能够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有效协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和临床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 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平时表现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条件与支持1. 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急危重症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实验设备:学校应配备先进的急危重症护理实验设备,如心肺复苏模拟人、气管插管设备、液体治疗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第1章急危重症护理学.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
心电示波、电除颤、人工呼吸机、血透机 使用,重症监护病房建立。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中期,在德国会议上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 化、国际互助、标准化;国际间统一呼救电话 (120、911、119、15、112、100、611),加强 急救车装备,交流急救经验等。 1970年日本规定急救车标准。 1972年,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的听 证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学科。 1973年美国总统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 案。“安全、高效、畅通、规范”。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
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
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许多边缘学科相
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是研究、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阶段的
病因、病理及抢救治疗的专业学科。
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
急诊是指对急症患者或伤员采取的紧 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
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或伤员 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汶川特大地震中美国救援人员
美国友人参与救护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水平和卫生 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为适应病人的需求,促进社会与科学技术 的发展,临床护理专家制度在世界各地得 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急救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急危重症护理学》
西方的一位急救专家Vogt曾说过: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 不是家里失火,也不是马路上的罪 犯,而是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 内得到急救医疗。”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与适于急诊医学及危重症医学同步建立和成长起来的,在我国它经历了急诊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名称上的不断演变,涵义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目前主要研究包括急诊和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已成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专业。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可追朔到19世纪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年代的急救护理实践。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这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伤病员中的重要作用。
在救护伤病员的过程中,南丁格尔还首次阐述了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术后患者恢复病房的优点。
此后随着急诊和危重症医学实践日益受到重视,急救护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危重症护理的雏形。
19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
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建立了休克病房,以救护在战争中受伤或接受了手术治疗的伤员。
二战以后护士短缺,迫使人们将术后患者集中在术后恢复病房救治,明显的救治效果使得到1960年几乎每所美国医院都建立了术后恢复病房。
危重症护理真正得到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患者因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将其集中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
此后,各大医院开始建立类似的监护单元。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Leabharlann 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
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 和肺泡发生窒息.
医学PPT
34
发病机制
❖ 淡水淹溺 ❖ 海水淹溺
医学PPT
淹溺了怎么办?
35
淡水(低渗性溶液)
↓
→ → 血液循环
血液稀释
低钠、低氯及低蛋白血症
↓
← ← ← 死亡
室颤
高钾血症
红细胞血管内溶血
↑
↓
←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过量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
判断。
医学PPT
31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病情评估 救治与护理
淹溺
医学PPT
32
第二节 淹溺
❖ 淹溺(drowning) 人淹没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由于
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 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 状态.
医学PPT
33
淹溺的分类
❖ 干性淹溺:人入水后,强烈刺激,
引起喉头痉挛导致窒息死亡心
处休息情况好转。试问患者出现什么情况(
)
A.先兆中暑
B. 轻度中暑
C.重度中暑
2、患者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
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3分钟后缓解,患者出现
什么情况( )
A.热痉挛
B.热衰竭
C.热射病
医学PPT
14
救治与护理
❖ 现场救护 ❖ 医院内救护 ❖ 护理要点
医学PPT
医学PPT
我是小胖子,热天到了 只好在空调房里睡觉!12
重度中暑
❖ 热痉挛: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
痉挛
❖ 热衰竭: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
虚脱或短暂晕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讲话方式 一口气不间断说话的长度 2.体位 体位可以提示呼吸困难程度 3.气胸威胁生命的征象 张力性气胸、气管移位、低血压
难 4.急性肺血栓肺栓塞病情危险程度 ①低危险肺血栓栓塞症:血压正常,无心功能不全 ②次大块肺血栓栓塞症:血压正常,出现右心功能不全 ③大块肺血栓栓塞症:右心功能不全,伴低血压或者心源性
9.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恰当心理护理
10.做好转运工作 急诊处理后需要手术或住院的患者 转运的准备。根据病情,备好氧气、监护仪、简易呼 颤仪等设备。
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 刘佳
1.熟悉呼吸困难的概念。 2.熟悉呼吸困难的分类。 3.熟悉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救治及护理。 4. 熟悉窒息的概念与救治原则。 5.了解呼吸困难病因和发病机制 6.了解窒息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困难 二、窒息
概念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
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严重时可出现 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1)缓解气道阻塞:应用药物解除气管痉挛 栓可行纤维支气管镜
(2)给予氧气吸入 并发呼吸衰竭可给予无 有创机械通气
(3)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遵医嘱给予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1)氧疗护理:轻症可用面罩吸氧(50%),多数需要
(2)控制液体量:维持负平衡,减轻肺水肿
5.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分级 6.ARDS的诊断标准 ①具有发病的高危因素 ②急性起病 ③顽固性低氧血症,常规方法给氧不能缓解 ④胸部X线双肺浸润影 ⑤肺毛细血管楔压≦18mmHg
肺毛细血管楔压测量方法通常是应用气囊漂浮导 浮并楔嵌到肺小动脉部位,阻断该处的前向血流 头端所测得的压力即是肺动脉楔压(PCWP)。
2.用药护理 (1)控制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 (2)解痉、平喘:①β 2受体激动剂②茶碱类
③糖皮质激素 ④肾上腺素 (3)维持呼吸:呼吸兴奋剂 (4)维持血压: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心力衰竭、
循环和肺循环稳定。 (5)止痛:应用止痛药物 (6)纠正酸中毒:严重缺氧可引起代酸,应用碳酸氢钠
(2)胸痛护理:注意观察胸痛部位、诱发因素、严重程 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3)溶栓治疗的护理
①保证静脉通路通畅
②用药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牙龈、皮肤黏膜 脑出血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穿刺使用小针 压迫
③溶栓后护理:遵医嘱复查血凝、动脉血气、描记心电图,
(4)其他处理:必要时做好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的准备
3.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
①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②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 饱和度
(2)观察氧疗效果: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 果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于表浅、缓慢,可能是CO2潴留。注意 气分析。
4.肺栓塞的护理 除上述护理以外,还应给予如下护理:
(1)镇静: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以防其他栓子脱
或者减慢(<10次/分) (2)呼吸深度:深大呼吸或者呼吸浅快 (3)呼吸节律:潮式呼吸或间断呼吸
2.主要症状与伴随症状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胸闷,伴随症状可有 音、发热、咯血、休克、甚至神志障碍等。
3.体征 主要通过观察胸廓外形以及呼吸肌活动情况,有无 静脉充盈、叩诊胸廓和听诊呼吸音。 肺栓塞 颈静脉充盈、肺部湿啰音及哮鸣音,肺动脉瓣第 支气管哮喘 吸气性三凹征、呼气相哮鸣音 COPD 桶状胸、叩诊过清音 气胸 患侧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①搬动患者时应夹闭引流管,并妥善固定 ②更换引流装置时,需夹闭引流管 ③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穿刺口有无渗血 ④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促进胸腔内气体的排出
8.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3)手术准备:若胸腔引流管内持续不断逸出大量气 状未得到改善,应进行开胸探查修补
(4)并发症的护理①复张后肺水肿:停止抽气、半卧 利尿剂等②皮下气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必要时可切开 :必要时锁骨上窝穿刺或切开减压
1.急性肺栓塞 各种栓子进入并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的 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 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羊水栓塞。
2.支气管哮喘 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 。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肺 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 限呈不可逆的进行性发展。
5.自发性气胸 无创伤或医院性损伤因素而 生的气胸,胸膜腔压力升高,出现肺不张, 能严重受损,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的分类
(一)病史
1.询问病史 2.起病缓急和时间 3.诱发因素 接触过敏源、上呼吸道感染、
激、有改变 (1)呼吸频率:加快(>24次/分)
1.血样饱和度
2.动脉血气分析
3.X线及CT
4.心电图
5.血常规
6.特殊检查
①肺动脉造影②肺功能检查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 支气管舒张试验、峰值呼气流速
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 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 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 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 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 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 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 指导意义。
肺动脉楔压能反映左房充盈压,可用作判断左心 值6-12mmHg
(一)救治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
酸碱平衡失调,为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 善呼吸困难取决于病因治疗。
1.即刻护理措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氧疗:CO2潴留需低流量吸氧 ③建立静脉通路,保证及时给药 ④心电监护⑤采血标本 ⑥取舒适体位⑦备好急救物品 ⑧做好隔离措施
(3)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
控制感染、 固定骨折
(4)营养支持: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遵医嘱补充足够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护理
在控制性氧疗、抗感染、祛痰、止咳、松弛支气 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协助患者咳嗽、咳痰,必要 ,保持呼吸道通畅。
8.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1)迅速排气减压 抽气不超过1000ml/次 (2)胸腔闭式引流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