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检验管理制度
工程进货检验制度
工程进货检验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进货物资质量,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工程进货检验制度。
二、检验范围1. 进口原材料和设备2. 国内及外地原材料和设备3. 临时性物资及设备三、检验规定1. 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制定检验标准和要求。
2. 对各类进货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实行合格产品进场,不合格产品退回原厂商或者报废处理。
3. 对检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查,追踪处理。
四、检验程序1. 报关及交货(1)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境外厂商在报关过程中要提供产品质量证明和相关材料,并由国内进口商按时交货。
(2)国内及外地原材料和设备:要做好货物运输保障措施,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2. 仓库验收(1)质检员在货物到达仓库时对货物进行验收,根据检验标准判定货物是否合格。
(2)不合格品及时退回原厂商,并根据情况要求厂商重新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
3. 检验抽样(1)在仓库验收后,对货物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所检测的产品符合标准。
(2)对于特殊物资或设备,要进行更严格的检验。
4. 检验结果处理(1)合格品可进场使用,不合格品要求原厂商处理。
(2)对于多次出现不合格情况的供应商,要进行严格处罚或停止合作。
五、技术支持1. 对于工程进货物资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争议,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支持。
2. 对于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及时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检验水平。
六、责任追究对于因检验不到位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2. 工程项目经理有权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3. 对于因违反本制度而造成的损失,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为工程进货检验制度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遵守并执行,共同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环保进料管制与检验作业制度流程文件
环保进料管制与检验作业制度流程文件介绍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物进入生产流程,公司制定了环保进料管制与检验作业制度流程。
该流程涉及到进料管控和检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以下是本制度流程的详细规定。
管制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以下生产流程:•原料入库•辅料入库•包装材料入库管控原则1.引进进料前,需对进料供应商进行环境安全审核。
2.进料供应商提供干净无污染的原材料和辅料。
3.进料供应商需提供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检验证书。
4.进料需按照指定的检测标准检验。
5.已到货的进料需尽快检验,如有异常要及时通知供应商。
6.若无法获取供应商的检验证书,则需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检验标准1.检测项目包括外观、含水量、PH值、挥发分、重金属等。
2.对于不同性质的物质,需制定出相应的检验标准。
3.对于有害物质、毒物等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数据严格满足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
检验流程1.收到供应商提供的检验证书。
2.查看检验证书内容和合法性。
3.协调实验室进行检测样品获取。
4.进行检测水样和环评检测。
5.结合采样点及粉尘含量,确定检测点组装。
6.实验员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并填写检测记录。
7.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审核,数据合格,则批准进料计划。
环保要求1.环保检测需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规,确保进料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2.进料供应商未得到核准的环评文件,禁止与该供应商进行业务。
管控机构1.物控科2.检测中心3.采购部4.供应商其他通过对环保进料管制与检验作业制度流程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进料的管控,确保进料的环境安全和符合国家环保法规。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完善该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操作规范,提升公司的环保形象。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子进场检验制度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料子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子进场的控制。
三、部门职责1、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2、经营部负责开工前供应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料子预算,以及供应重要料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3、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料子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4、料子员负责对进场料子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
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料子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5、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料子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四、措施及方法1、原材料子质量保证措施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子的掌控,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全部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物相符。
进场料子由项目物资部、质保部联合验收。
首先进场料子必需“三证”等资料齐全。
其次钢筋、水泥等必需经复验合格。
最终样品认可,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报监理或甲方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
如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料子,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料子,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料子,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料子,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料子等不得使用。
当料子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略使用。
1)料子采购程序流程如下:2)原材料子检验程序—料子检验流程3)相关人员职责A、项目试验员对进场物资进行取样和送样并填写试验检测申请单。
B、项目料子员对进场物资的材质证明、数量、外观进行检查和验收。
布置物资的贮存保管和经外观及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后的物资发放工作。
4)工作程序A、进场物资的检验、验收为了保证用于工程的物资满足规定的要求,全部物资于进场后都必需先行接受检验或试验,经证明合格后方能允许使用。
进料检验管理制度
进料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与依据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防止次品进入生产流程,确保产品合格率和用户满意度,制定本进料检验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进料的检验管理。
三、责任部门及人员1. 采购部门负责筛选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确定进料样品和规格要求。
2. 质检部门负责制定进料检验标准,对进料进行抽检和检验,确保进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要求的进料,并确保进料质量达标。
四、进料检验的内容和方法1. 进料检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和公司所制定的相关标准,制定进料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质量、尺寸、材质、重量、包装等。
2. 进料检验方法采用抽样检验法对进料进行检验,根据进料的特性确定抽样数量和检验方法,确保抽样检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进料检验记录对进料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抽样的数量、检验的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并及时归档保存。
五、进料检验流程1. 采购方接到供应商提供的进料样品后,联系质检部门进行检验。
2. 质检部门按照公司制定的进料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抽检和检验。
3. 检验合格的进料进行收货,并填写收货报告。
4. 检验不合格的进料拒收,并及时通知供应商,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5. 对于一些重要的进料,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送检,确保进料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六、进料检验管理1. 每批进料到厂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验,并及时填写检验报告。
2. 对于抽样检验结果不合格的进料,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整改并重新提供合格的进料。
3. 对于多次不合格的供应商,要及时暂停合作,并通知采购部门重新筛选供应商。
4. 对进料检验不合格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品质跟踪与整改记录。
七、文件和记录1. 进料检验标准2. 进料检验记录3. 进料抽样检验结果4. 进料不合格处置记录八、管理评审公司要定期对进料检验管理进行评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关于进料加工的规章制度
关于进料加工的规章制度一、进料检验制度1. 进料检验制度的目的进料检验是确保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原材料的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原材料,避免影响生产。
2. 进料检验的范围进料检验的范围包括原材料外观、尺寸、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3. 进料检验的程序(1)接收原料:接收原材料时,应核对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并填写进料登记表。
(2)取样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抽样,并根据相应标准进行检验。
(3)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检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时间等信息。
(4)不合格处理:一旦发现原材料不合格,应及时做出处理,可以退回供应商或作废处理。
4. 进料检验的责任进料检验由专门的质检人员负责,相关员工应配合质检人员进行检验工作。
二、进料存储制度1. 进料存储的要求(1)按照不同原材料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存储方式,保持原材料的质量。
(2)严禁混杂存放,对易受潮、受污染的原材料应做好防护工作。
2. 进料存储的管理(1)建立原材料存储档案,记录原材料的存储情况、数量等信息。
(2)定期对存放原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原材料的完整性。
(3)进行原材料库存管理,及时调整库存配额,避免原材料积压。
三、进料加工操作规程1. 进料加工操作的要求(1)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加工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
(2)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卫生要求的工作服,戴好防护用具。
2. 进料加工操作的程序(1)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原材料、设备、工具等。
(2)装料:将原材料按照规定比例装入设备中。
(3)加工操作: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操作,控制加工时间、温度等参数。
(4)复核检查:对加工后的产品进行复核检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四、进料加工中的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的目的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 质量控制的方法(1)设立质量控制点,对关键环节加强控制。
(2)实施巡检、抽检等方式进行产品质量的把控。
(3)建立质量档案,记录产品各项质量指标,以备查验。
进料检验管理制度
进料检验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的。
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原辅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进料质量合乎标准,使不合格品无法入库甚至投入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第三条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质部进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第四条职责。
1.品质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品质部经理审核进料检验报告。
3.原料库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及外观情况。
4.品质部制定进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五条明确进料检测要项。
1.进料检验专员在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进料检验主管(进料检验工程师)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在必要时,进料检验专员可从来料中随机抽取两件来料,交给进料检验主管(进料检验工程师》签发来料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质量检测说明,不可在不明来料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允收水平(AQL)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第六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本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七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
1.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八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1.全数检验。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免检。
适用于大量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因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材料。
对于后者,进料检验专员应跟踪生产时的质量状况。
3.抽样检验。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品质管理IQC进料检验规范制度
品质管理IQC进料检验规范制度1.目的:对所有材料进行检验,以保证材料符合其规格要求,同时为确保生产制程中各项作业程序及作业内容得到正确实施。
2.适用范围:由本公司采购用于生产或与产品品质有关的原材料均包括在内,同时也包括客供料、其它部分不合格部品的管理。
3.职责:3.1品管部IQC检验员负责对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并作记录。
3.2物控人员负责对库存原材料进行控制。
3.3采购部负责材料的采购、与来料供应商联系不合格品进行退货事宜。
3.4MRB负责对所需特采的原材料进行判定.3.5SQE/IQC副理负责对原材料的品质异常进行处理及判定3.6仓管人员负责原物料的搬运堆放,保管与发放管理。
4.定义: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进料品质控制。
SQE:(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供货商管理品质工程师。
致命缺陷(Critical Defect):产品不合格现象会影响人身安全及导致其它破坏性事故或有可能引起火灾为致命缺陷。
严重缺陷(Major Defect):不合格现象足以使产品功能失常,性能降低或使用困难者为重缺点。
轻微缺陷(Minor Defect):轻微之组装结构与外观不良而不影响产品功能。
6.作业内容:6.1来料检验;6.1.1接收进料仓库管理人员接收进料,核对其规格、数量及标识后置于进料待检区(来料必须有环保标识和物料标贴,否则不给予收货)。
并根据送货单及实物打印《采购入库待检单》给IQC。
6.1.2检验来料;6.1.2.1品管部IQC人员确认《采购入库待检单》后,对相应材料进行检验。
6.1.2.2IQC检验前,全数确认包装,检查包装是否符合规格书要求,是否有对物料保护作用,会不会互相碰撞摩擦,如有破损或者潮湿的现象做不合格品处理并作好记录,反馈给供应商。
6.1.2.3IQC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合格出货检查报告或同等资料证明,核对实际来料的名称,型号,产地批号,环保标识及生产日期和我司研发与品质提供的样品、图纸、BOM、合格供方名单、检验作业指导书、部品规格书以及本规范,一致时判定合格,并记录《进料检验报告》,不一致时判定不合格并填写《供应商品质不良反馈单》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作业.结果按6.1.2.6执行,并给到采购与PMC会签,会签后让采购把《供应商品质不良反馈单》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供应商,要求改善,并要求3天内回复8D改善对策。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文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进货物资检验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确保进货物资的质量和符合企业的要求,制定并实施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1. 确保进货物资的质量符合企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2. 减少进货物资的质量问题及后续处理成本;3. 保证供应商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物资;4. 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货物资的检验,包括原材料、配件、设备等。
四、责任与权限1. 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和签订合同,并确定物资的技术要求和标准;2.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进货物资的检验方法、标准和程序,并组织实施;3. 采购人员负责监督供应商提供的物资是否符合合同和技术要求;4. 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要求的物资,并配合质量部门的检验工作;5. 生产部门负责接收质量合格的物资,并进行后续生产操作。
五、进货物资检验程序1. 采购人员在进货之前,应先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明确物资的规格、质量要求和数量;2. 采购人员将采购合同和技术要求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核和确认;3. 质量部门根据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并告知供应商;4. 供应商将物资送至企业,质量部门对物资进行检验;5. 检验合格的物资,质量部门出具合格证明,并通知采购人员;6. 检验不合格的物资,质量部门通知供应商进行重新提供或处理;7. 采购人员接收合格的物资,并进行入库操作。
六、进货物资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根据物资的外观要求,对物资进行外观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2. 尺寸检验:对物资的尺寸进行测量和检查,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3. 材料检验:对物资的材料成分进行化学分析和性能测试,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4. 功能检验:对物资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5. 包装检验:对物资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6. 其他特殊检验:根据具体物资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特殊检验。
进料质量管理制度
进料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确保用户权益,制定进料质量管理制度。
该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企业所有进料管理活动。
二、管理范围1. 进料范围:包括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等所有进料2. 管理内容:进料选择、验收、储存、使用等全过程管理三、进料选择1. 制定进料指标:根据产品要求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进料指标,包括物理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2. 选择合格供应商: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实力、产品质量等,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3. 合同约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明确进料要求、质量标准、供应周期等内容。
四、验收管理1. 进料验收标准:按照规定的验收标准对进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气味、质地、包装等。
2. 验收流程:进料验收由验收人员和仓储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记录要详细完整。
3. 异常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进料,立即通知供应商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生产环节。
五、储存管理1. 进料储存条件:根据不同进料的特性,设定相应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
2. 区分储存:对不同种类的进料进行分类储存,避免混淆。
3. 定期检查:对储存的进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质量安全。
六、使用管理1. 进料使用记录:对每批使用的进料进行记录,包括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等。
2. 使用过程监控:加强对进料使用过程的监控,确保按照规定使用。
3. 不合格品处理:对使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停用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七、责任制度1. 部门责任:质量部门负责进料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生产部门负责配合。
2. 责任追究:对于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激励机制:对质量管理绩效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
八、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对进料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不断优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进料质量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3. 持续改善: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进料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
工厂进料检验制度范本
工厂进料检验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进入生产流程,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进料检验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购入的生产用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及产品的进料检验工作。
三、职责1. 品保部:负责对所有进料进行质量检查与管理,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提出处理意见并监督实施。
2. 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与管理,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稳定。
3. 研发部:负责新物料的开发与认可,提供物料标准作为检验依据。
4. 物流部:负责来料的数量确认、收货与管理,提供来料实物的保管与分发。
四、检验流程1. 来料接收:物流部接收来料,核对采购订单、送货单与来料实物,确保数量与质量无误。
2. 来料检验:品保部根据物料特性及抽样计划,对来料进行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3. 检验记录:品保部对检验过程进行记录,填写检验报告,内容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4. 不合格处理:对于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品保部应立即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与供应商沟通,要求其整改或退货。
5. 合格放行:检验合格的物料,由品保部出具检验合格报告,通知物流部进行放行,进入生产流程。
五、检验依据1. 采购合同、订单及技术协议:作为检验的基准,确保物料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2. 物料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图纸、样品等,作为检验的依据。
3. 抽样计划:根据物料的特性和风险程度,制定合理的抽样计划。
4. 相关法规、标准:如国家、行业标准等,作为检验的参考。
六、持续改进1. 定期对进料检验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 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优选供应商,确保供应链的质量。
3.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检验技能和质量意识。
4. 跟踪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的动态,及时更新检验依据。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本制度的修改权归公司质量管理部所有。
进货检验制度管理制度
进货检验制度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的进货检验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进货检验工作。
三、进货检验责任1. 企业领导应对进货检验工作负有直接责任,要求各部门和人员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 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的资质调查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供应商。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进货检验的具体流程和规范,监督各部门执行进货检验制度。
四、进货检验流程1. 接收货物:当货物送达公司时,接货人员应立即对货物的包装、数量和外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
2. 样品抽检: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供应商的信誉,采购部门应合理抽取货物进行样品检验。
3. 检验报告:对抽检的样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包括产品规格、外观、包装及相关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
4. 报告审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检验报告,对不合格的产品及时进行处置,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协调。
5. 合格入库:经过检验合格的货物,由质量管理部门签发入库通知单,完成入库手续。
6. 不合格处置:对于不合格的货物,采购部门要及时与供应商协商退换货或进行索赔,并责令供应商进行整改,确保消费者权益。
五、进货检验标准1.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对货物的质量进行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的质量要求。
2. 对于食品、药品等特殊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对货物进行更严格的检验。
3. 采购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特殊产品或关键零部件,制定更加严格的检验标准。
六、记录与归档1. 对于每一批入库的货物,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记录,并按规定归档保存检验报告、入库通知单等相关文件。
2. 对于不合格的货物,要及时记录并督促供应商进行整改,并保存相关协商和处置的文件。
来料检验入库管理制度
来料检验入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和符合生产要求,维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货原材料的检验和入库管理,包括来料检验、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记录、非合格品控制、退货管理等。
三、来料检验1. 来料检验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将进货原材料分为合格品和非合格品两个类别。
2. 来料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物理性能检验等。
3. 来料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四、检验标准1. 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作为检验原则,必要时可根据产品的特殊要求确定特殊检验标准。
2. 检验标准应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检验方法1. 检验方法应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方法应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
六、检验记录1. 对每批进货原材料进行检验时,应制作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
2.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以备查证。
七、非合格品控制1. 对于出现的非合格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退货、短缺扣款、索赔等。
2. 非合格品应做好隔离、标识、处理等工作,以免误用。
八、退货管理1. 对于非合格品或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应及时申请退货,并妥善处理。
2. 供应商对退回的原材料应依法承担责任。
九、质量管理部门1. 质量管理部门是负责来料检验入库管理的部门,其职责包括制定检验计划、制定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记录等。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汇总、分析和处理。
十、其他1. 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杜绝违规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 提倡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客户满意度。
十一、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须经企业领导小组审批。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材料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
二、定义1.材料:指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及其他相关物品。
2.进场检验:指对材料在进场之前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检验。
3.储存:指将材料存放在指定的仓库或场地中,以便后续使用。
三、进场检验1.接收材料的责任人应在材料进场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包括准备好检验工具和设备,制定检验计划,明确检验标准。
2.对于进场材料的检验,应严格按照检验计划和检验标准进行,包括外观、尺寸、重量、颜色、标识等方面的检验。
3.对于有特定要求的材料,应特别关注其性能和质量指标,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4.对于进场材料的数量,应进行清点确认,确保与采购合同或订单一致。
5.进场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材料的检验结果、数量及检验人员,以便后续追溯和管理。
四、储存管理1.储存场所及设施应满足材料的特定要求,如防潮、防火、防盗等。
2.材料应按照种类、规格、质量等进行分类管理,并做好标识,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3.储存的材料应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包括数量、质量和储存状态等。
4.对于易损、易腐蚀的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其不受损害。
5.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及时做好退换处理,并制定相关流程和记录。
6.材料的领用应按照工程进度和需要进行,做好记录,并确保领用数量和使用情况一致。
五、责任和考核1.进场检验的责任人负责制定检验计划、执行检验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2.储存管理的责任人负责监督材料的储存,保证其安全和整洁。
3.对于材料进场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对于材料储存管理不到位的责任人,应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惩罚。
六、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所有。
2.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批准。
进料检验流程制度格式
进料检验流程制度格式一、目的为确保采购进料的质量、合格率的持续提高,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进料检验流程制度。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进料检验活动。
三、定义1.进料:指供应商提供给本公司的原材料或辅助材料等。
2.检验:对进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测试,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
3.检验人员:指通过培训合格的具备检验能力的员工。
4.合格进料: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的进料。
5.不合格进料:不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的进料。
四、流程1.进料接收a.仓库人员接收供应商送达的进料,检查进料的包装完整性和货物数量是否与送货单相符。
b.如发现包装破损或数量有误,立即向采购部门报告,协商解决措施。
c.检验人员根据所接收的进料信息准备检验所需的检测设备和试验方法。
a.检验人员按照制定的检验标准和流程进行检验。
b.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标识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根据不同的进料类型进行不同的检验项目。
c.如进料需要进行化学成分或物理性能测试,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专业测试。
3.判定a.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判定进料的合格性。
b.如进料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判定为合格。
c.如进料不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判定为不合格,填写不合格报告。
4.处理不合格进料a.不合格进料需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协商解决,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品或退货。
b.不合格进料需要进行退货的,按照公司规定的退货流程进行操作。
5.记录a.检验人员需将进料检验过程详细记录,包括进料接收情况、检验过程、检验结果等。
b.记录应包括检验人员的签名和日期,以及供应商的标识信息和进料的批次号。
a.检验人员完成检验记录后,将记录提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核。
b.质量部门对检验记录进行审核,确认检验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7.放行a.质量部门审查无误后,对合格进料发放进货凭证,将进料放行。
b.放行后的进料可用于生产过程。
五、培训和评估1.进料检验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掌握进料检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2进料检验管理制度
12进料检验管理制度一、引言进料检验是企业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时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确保进料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防止次品料进入生产过程。
为了规范和完善进料检验工作,确保生产质量和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料检验工作。
三、检验原则1.合格品优先原则:对于经过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应给予优先使用。
2.次品不入库原则: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应及时通知供应方,并拒收次品。
3.重要零部件优先检验原则:对于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零部件,应加强检验力度。
四、检验标准1.技术标准:应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
2.国家标准:对于未确定技术标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应参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3.企业标准:对于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五、检验程序1.进料申请:采购人员应在采购时向检验部门提交进料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2.检验计划:检验部门应根据进料申请,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并通知相关人员。
3.进料检验:检验部门应按照检验计划进行进料检验,对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外观、尺寸、材料等多项检验。
4.检验记录:检验员应详细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并填写检验报告。
5.检验报告:检验员应将检验报告及时提交给采购人员,供其决策参考。
6.处理不合格品: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人员应及时通知供应方,并协商处理方案。
次品的处理方式可以包括退货、更换或修复等。
7.验收入库:对于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人员应将其验收入库,并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六、进料检验设备和人员1.检验设备:根据检验要求,检验部门应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员:检验部门应配备有经验的检验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完成检验工作。
七、进料检验管理1.检验标准的制定:检验部门应不断加强对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学习和研究,确保检验标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确保材料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材料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材料、设备材料等。
第三条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合理使用、节约为主”的原则。
第二章进场检验第四条进场检验的目的是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规定,达到使用要求。
第五条进场检验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放行。
第六条进场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性能测试等项目,具体检验内容根据不同的材料确定。
第七条进场检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抽样检测。
第八条进场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货手续,并对退货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第九条进场检验合格的材料,应及时标识并妥善保管,防止混用和损失。
第十条进场检验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并保存备查。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十一条储存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不受损失,便于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条储存场所应选择坚固、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潮、防尘、防火措施必须到位。
第十三条不同种类的材料应分别存放,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储存材料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合理组织摆放和堆垛,确保易腐、易损材料得到及时使用。
第十五条储存材料应定期检查和清理,防止变质、腐蚀等情况发生。
第十六条储存材料应标识明确,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监督检查的目的是确保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应随机抽查材料的进场检验记录和储存情况,对不合格情况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责任人,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二十条对于严重违反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十一条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工整顿、追究责任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加强对生产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质量管理,确保进料质量符合标准,防止不合格品入库,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用原料、辅助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
第3条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企业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进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进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第2章进料检验的规划
第4条明确进料检测要项。
1、进料检验专员在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如存在不明之处,应及时向进料检验主管咨询,确保对检测事项清楚明了。
2、在必要时,进料检验专员可从来料中随机抽取两件样品,交进料检验主管检验,并附相应的质量检测说明,不可在不清楚来料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允收水平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第5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及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本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
5、顾客的要求。
第6条确定来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等方法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一般用扭力器等工具验证。
4、特性检测,依据材料特性要求用相应检测仪器验证。
第7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1、全数检验,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的物料或企业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免检,适用于大量低值辅助性材料、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材料。
对于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材料,进料检验专员应跟踪其生产时的质量状况。
3、抽样检验,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第3章进料检验的程序
第8条质量管理部制定《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后交由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项目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方法及记录要求。
第9条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仓库准备来料验收工作。
第10条接到来料后,由仓库管理员检查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填写“来料报检单”,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进料检验专员到现场抽样,同时对该批来料注明“待检”标识。
第11条进料检验专员接到检验通知后,到标识的待检区域按《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抽样。
第12条进料检验专员根据《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检验,并填写“进料检验报告单”,再提交检验主管进行审批。
第13条进料检验专员待“进料检验报告单”审批通过后,以填写完整的“来料报检单”作为合格物料的放行通知,通知仓库管理员办理入库手续,由仓库管理员对来料按检验批号标识入库,只有入库的全格品才能由仓库管理员控制、发放和使用。
第14条进料检验专员贮存和保管抽样样品。
第15条对于检测中的不合格的来料,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处置,不合格的来料不允许入库,应将其由来料库移入不合格品库,并进行相应的标识。
第16条如果对生产急需的来料来不及检验和试验,须按《紧急放行控制制度》中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17条来料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由进料检验人员按规定期限及方法保存。
第4章进料检验实施要点
第18条进料检验专员收到“来料报检单”后,依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将进料的厂商、品名、规格、数量、报检单号等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第19条判定合格情况的处理。
将受检来料用绿色“合格品标识卡”标识.,在“检验记录表”及“报检单”内填写检验情况,并通知仓库管理员办理入库手续。
第20条判定不合格情况的处理。
1、首先将进料标示“不合格”,并在“检验记录表”及“报检单”内填写检验情况。
2、然后将检验情况通知采购部及生产部,由其依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特采。
①如不需要特采,将进料用红色“不合格品标识卡”标识,并于“检验记录表”、“报检单”内注明退货,由仓库管理员及采购人员办理相关退货事宜。
②如需要特采,则将进料用蓝色“特殊品标识卡”标识,并于“检验记录表”、“报检单”内注明特采处理情况,通知有关单位办理入库存、部分退回或扣款等有关手续。
第21条应于收到“来料报检单”后2天内对进料验收完毕,但紧急需用的进料可优先办理。
第22条检验时,如进料检验专员无法判定是否合格,应立即请技术部、请购部门派员会同验收,以判定是否合格。
会同验收的参于人员必须在“检验记录表”内签章。
第23条进料检验专员在检验时,抽样应随机化,不得随意判定是否合格。
第24条应将进料检验情况、进料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供应商交货质量台账”内,每月汇总于“质量月报”内。
第25条进料检验专员根据来料的实际检验情况,对检验规格(材料、零件)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第26条进料检验专员按规定定期校正或送校检验仪器、量规,保养试验设备,以保证进料检验结果准确性。
第27条进料属顾客自行待料,对其判定“不合格”时,销售部应联络顾客处理。
第5章进料检验的结果
第28条检验合格
1、经进料检验专员验证,不合格品个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将该批来货判允收。
2、进料检验专员应在“来料检验表”上签名,盖检验合印章,并通知仓库管理部门收货。
第29条拒收。
1、若不合格品个数大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则将该送检批次判为拒收。
2、进料检验专员应在“进料检验表”上签名,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仓库管理部门会同采购部办理退货事宜。
同时在该送检批次的货品外箱用红色“不合格品标识卡”标识,并在处理意见栏中注明“退货”字样。
第30条让步接收。
1、经进料检验专员检验,来料质量低于允收水准。
虽然进料检验专员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急需或其他原因,生产部作出“让步接收”的决定。
2、生产部应尽可能不做出“让步接收”决定,既使“让步接收”,也应严格按程序办理。
①偏差。
送检批次物料虽全部不合格,但只影响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质量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以接收。
对于此类来料,生产部应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申请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②全检。
送检批次不合格品个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给供应商,对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手续。
③返工。
a、送检批次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来料可被接受,在此情况下,生产可抽调车间人力对来料进行再加工处理。
b、进料检验专员对加工后的物料进行重检,接收合格品,将不合格品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
c、对于此类来料,生产部应统计加工所用工时,申请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第6章附则
第31条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制定,修改、解释权归质量管理部门所有。
第32条本制度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第7章相关文件
a.《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b.《紧急放行控制程序》
c.《产品标识和可追溯程序》
第8章记录表单
a.《来料报检单》
b.《进料检验表》
c.《不合格品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