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轮复习公开课
【公开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恢复起来的时间也十
分漫长。因此,它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
二、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3. 影响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因素
② 外部因素 环境干扰强度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
A. 环境干扰强度小,恢复力稳定性强 河流与土壤被有毒物质轻微污染,通过 ,可以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② 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 能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 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 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维持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 恢复力稳定性
选择动物不宜过多,个体不宜太大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减少对氧气的消耗,防止氧气的产 生量小于消耗量
5.结果分析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
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 能 (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
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 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制作生态缸框架 用玻璃板和粘胶制作生态缸的框架
3.
铺土 沙土在下,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在上
实 注水 放几块有孔的假山石,作为小动物栖息场所,倒水
常范围(两虚线之间)时,偏离范围的大小
【公开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性
信息传递的种类
践 中 的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的作用
应 用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平衡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目录
Contents
0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2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3 设计制作生态缸
稳定性
一般为负相关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环境恶劣地带的生 态系统(北极冻原、 荒漠),往往恢复力 稳定性和抵抗力稳 定性都比较弱。
0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
➢ __m__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 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 _n___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大小可以作为恢复力稳定性的定 量指标。
0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 (2)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保持或者恢复原有平衡
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干扰,如森 林遇到持续的干旱气候,树木往往扩展根系在空间的分布,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 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当生态系统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平衡位置时,可通 过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到平衡状态,如草原火灾后,由于草根和种子的再生能力 很强,所以草原很快会恢复到原来的繁盛状态。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
第45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内容要求
2.3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 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2.3.1 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 动态平衡的能力
2.3.2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 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公开课课件
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问题生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实质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含哪些内容?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成因是什么?
【问题解决】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 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一 种相对的稳定,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 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 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 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 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探究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问题生成: 1.设计是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 哪些? 2.设计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3.生态缸稳定性维持的时间久吗?这能给 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解决】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宜小不宜 大,缸中的水量应占 便于操作;缸内储 其容积的4/5,要留 备一定量的空气 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用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 较强的散射光 水生植物死亡 选择生命力强的 减少对O2的消耗, 生物,动物不宜太多, 防止生产量<消耗量 个体不宜太大
点评内容 问题1 问题2 针对训练
【设计展示】
生态瓶
【问题解决】
设计要求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
的
相关分析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 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 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 生活力,成分齐全(具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 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解者)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 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 透明 于观察
2.不足: ①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 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③部分同学预习不充分,答题欠思考。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市级公开课好)ppt课件
基础练习
• 1.在生态系统的下列基本特征中,能成为自
我维持基础的是
( D)
• A.物种结构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 B.内在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能力
• C.连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能力
• D.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C)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
(1)A点开始的是_农_药__防治; E点开始进行的是_生_物__防治。
Go back
生态么生物种类和数 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2、如何解释森林生态系统出现“有虫不成灾” 现象? 3、森林局部大火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
负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⒈基础或主要机制—— 负反馈调节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北极冻原 D.温带森林
2、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 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 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 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 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 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方面,需要增加物种种类进而使营养结构复 杂化
对农田生态系统要不断施肥、灌溉,增 加投入,控制病虫害,才能保证高产出。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 内容 稳定性 原因 自我调
恢复力稳定性
(稳态)
节能力
如何提高?
四、制作生态缸
实验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
成、营养结构、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必须考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 平衡。
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复习教案新部编本2北师大版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 3 节生态系统的稳固性一、教课目的1.理解生态系统稳固性的看法,理解生态系统稳固性的原由,理解损坏生态系统稳固性的因素及其关系,认识保持生态系统稳固性的重要意义。
2.经过指导学生剖析生态系统稳固性的看法,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思想能力;经过指导学生剖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培育学生剖析综合和推理的思想能力。
3.经过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浸透广泛联系的辩证看法以及系统论和控制论看法;经过理解各样人为因素对生态均衡的影响和损坏,浸透人和自然和睦发展的生态看法。
二、要点、难点剖析1.生态均衡的看法和自动调理能力是本节教课内容的要点知识,因为:( l )生态系统稳固性看法的内涵是对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特色的高度归纳,它既涉及三大功能类群之间的互相联系,如生物种类构成及数目比率,营养构造联系和物质与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固性;又波及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长久的周期性动向均衡。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体制也相同波及到生态构成、构造和功能等诸方面,如多样性致使稳固性本质上是重申生物功能类群间的协调关系;天灾人祸的外界扰乱致使生态均衡失调则是重申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部分知识拥有很强的综合性。
(2)生态系统稳固性的看法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的教课内容中,浸透着广泛联系的看法以及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看法,是进行看法教育的极好素材。
同时,生态系统自动调理能力的教课内容中,隐含着负反应调理的规律,利于对学生剖析、综合思想能力的培育。
2.生态系统稳固性看法的内涵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同时也是本节教课内容的难点。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讲义(通用版)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解读3.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4.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2021·湖南,4)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B解析早期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点的纵坐标值,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会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2.(2021·北京,15)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A.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B.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C.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D.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答案 B思维延伸——判断与填充(1)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全国Ⅱ,4)(×)(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经典高考题)(×) (3)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2016·江苏,20)(√) (4)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9考向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2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两个方面。 ①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不代表个体,也不一定是种群,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②在食物网中,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既可有捕食也可能存在竞争。
2.能量流动易错点提醒: (1)同化量≠摄入量。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被利用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3)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D 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 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B错 误;鸭、鳖的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为茭白提 供能量,C错误;该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3.(不定项选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 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误认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物质循环流动,而能量是单向流动。
【深挖增分点】 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 1.细胞内(大分子间):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茭白作为一种中药成分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在茭白 田养鸭、养鳖,过去茭农用农药灭福寿螺,容易导致茭白农药超标,现在福寿螺 也成为了鸭和鳖的食物。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鸭、鳖和福寿螺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养殖场污水中的化学能 C.鸭、鳖的排泄物可为茭白提供能量,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高分必备点】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能量流动: (1)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物质循环: (1)途径 ①生物群落内部: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 (2)特点: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B.工业和生
C.树木的大量砍伐 采
D.海洋石油开
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 是(A)被破坏后,最不容易恢复的是(A)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0.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 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概念
能 量 生态系统 流 的稳定性 动
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
草
上图中总共多少条食物链
功能: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太阳
呼吸热
呼吸热
呼吸热
物质流动是循环的,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尸
生产者 (植物)
体 落 叶
初级 尸 消费者 体
粪 便
次级 消费者
尸 体 粪
便
分解者(微生物和腐生生物)
呼吸热
对照说明为什么有些发达国家的食品结构是 以肉、蛋、奶为主,而我国的食品结构仍是 以粮食为主?
能 量
生 物 数
金
量
字
金
塔
字 塔
生 物 圈陆地 湿地 海洋生来自系统最大的 类型功
一定自 然区域
组成
结 构
能
生环 物境
非生命物
质.能量
食食
物
生产者、 物 物
质
消费者、 链 网
流
分解者
动
只有
特
生产者
点
消费者
( D)
.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 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 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C)
谢谢大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全国通用)
1234
解析 答案
2.(2017·江西省于都县期末)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 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 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
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
题组二 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
3.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
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产量在轻度
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
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A.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第一篇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8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栏目 索引
静悟提纲 核心点拨 题组特训
悟提纲
核心点拨
1.正、负反馈调节案例图解
2.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3.生物多样性层次及成因的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成因分析 ①从分子水平看
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 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
“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
接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
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
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1234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及环境保护1.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理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向均衡,是因为生态系统拥有必定的自我调理能力,其基础是负反应调理 ( 即克制和减弱最先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
生态系统抵挡力稳固性与自我调理能力的关系如下图:2.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的措施(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扰乱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量。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行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构造与功能的协调。
3.理清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1)三个层面: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直接价值:工业原料、药用、食用、文学、艺术、旅三游赏析、陶冶情操种(2)间接价值:防风固沙、调理天气、修养水源、保持价水土,也叫作生态功能值潜伏价值:当前尚不清楚的价值注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3)四类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
1.某草原生态系统正在发生严重鼠害,农业部门在防治鼠害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投放高效鼠药;方案二:引入鼠的天敌。
你以为有益于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方案是哪一个?简述原由。
提示:方案二。
投放鼠药,在消灭鼠的同时,也会杀死鼠的天敌,鼠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引入鼠的天敌,因为鼠与天敌在数目上存在互相限制,能够长久将鼠的数目控制在较低水平,有益于提升该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2.农村级工业园的成立使工业废水污染近村河流。
河流中的污染物增加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从生态学的角度剖析,河流中的污染物渐渐增加的原由是什么?提示:水体污染物不可以被分解者分解或超出了分解者的分解能力 ( 或污染高出了河流的自净能力)。
3.科研人员经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栽种大型挺水植物建立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由是什么?提示: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进而限制藻类增加。
(2016 ·全国卷Ⅰ ) 在漫长的历史期间内,我们的先人经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累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睦一致的思想。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人教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人教版【课前复习】复习、巩固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结构和功能,弄清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知道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表示一个生态系统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的是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消费者不只以一种食物为食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D.能量在各级营养级中逐渐递减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庞大,其中的食物就越多,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复杂。
因为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草食动物的食物,而一种草食动物既可以吃多种植物,又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物的捕食对象,从而使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答案:B2.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湖泊生态系统中属于淡水生态系统,水域中动植物种类较多,浅水区(层)、深水层、底层生物分布相对稳定。
海洋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70%,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生态系统、结构层次复杂,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和稳定性最强。
只有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在不同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答案:D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______________并使自身的______________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内部因素: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
最新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公开课)ppt课件
本节小结
生 概念: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
态
相对稳定的能力
系
统 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
的
我调节能力。
稳
定 性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受到破坏,恢复原状
《三维》P79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多选)ABC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 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 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1)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 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 大量繁殖。 (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减少, 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解析】选A
课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书本 P112和练习册 P99
1、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2、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 密闭透明
仙人掌、水 草:生产者
沙土:提供 分解者和无 机物。
蜗牛、乌龟: 消费者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 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 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 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 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 保持稳定 分解者)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双基落实案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课件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 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将会减弱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 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 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基础。
(8)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 响,则甲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但在 S 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 )
(9)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2011·江苏卷,T29(1))( √ )
解析:(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
柽柳等,这说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 水平结构。调查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2)已知图 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 (Nt)和 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 p 表示 Nt+1=Nt,分析曲 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 A、B、C 三点分别表示 Nt+1=Nt、Nt+1>Nt、 Nt+1<Nt,所以在 A、B、C 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B 点。 乙曲线上 D、E、F 三点分别表示 Nt+1>Nt、Nt+1>Nt、Nt+1=Nt,所 以乙曲线上 D、E、F 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F 点。 Nt 小于 a 时,甲曲线中 Nt+1<Nt,乙曲线中 Nt+1>Nt,所以甲曲线所 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台江区上下杭历史风貌区--三捷河
P115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的功能?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 5.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工业污水(含大量N、P、K等)重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 6.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体治理措施? 7.生态系统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
性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捕 食 者 使 物 种 多 样 性 增 加 的 方 式 是 _捕__食__者__往__往__捕__食___个__体____
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110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
必修二P124
生物不是被动地适应 环境,也在改造环境。不 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 断进化和发展,形成多种 多样的生态系统。
P114
(2018年全国I卷,第29题,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 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 在生态学上称为___共__同__进__化______。
(2018年北京卷,第31题,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 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 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 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2016江苏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 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2018海南卷. 21题,2分)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D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根据生态系统中源自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
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_将__待__分__解__垃__圾__的__性__质__,__引__进__的__ _分__解__者__生__物__的__种__类__,__处__理__环__境__的__理___化__条__件。
5.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工业污水(含N、P等无机盐)重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
6.如何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治理措施?
P115
福州台江区上下杭历史风貌区-三捷河
制作生态缸:
1.结构:成分全面、比例 协调、营养结构合理。 2.功能:能量流动、物质 循环、信息传递等各项功 能完善。
必修二P123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分解者通过___呼__吸__作__用__将__动__植__物__的__遗__体__和__动__物__排__遗__物__中__的___有__机__物__分__解__ 来获得生命活
动所需的能量。
(2018全国卷Ⅲ,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系统模式图: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 P90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食物链 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流经未污染的河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被生活污水污染后? 对象?范围?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P115
P115
4.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 (1)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2)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 (3)BC段溶解氧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 (4)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污染可能造成的结果?主要原因?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不应当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应合理有度地利用生物资 源,做一个“精明的捕食者”。 P110
7.生态系统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的关系?P113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 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 的能力越弱。
2019厦门市质检
水体N、P含量高,藻类大量繁殖,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也消耗大量氧气,导致 水体缺氧,最终造成鱼类大量死亡(3分)
恢复力
分解者
根系发达;吸收N、P能力强;抗逆性强;
水平 间接
次生演替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018海南卷. 20题,2分)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 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 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P112
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的关系是微妙的,过于复杂的生态系统(比如热 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高,原因是其复杂 的结构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重建,而自我调节能力 过低的生态系统(比如冻原和荒漠)几乎没有 恢复力稳定性;只有调节能力适中的生态系统 有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草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 是比较高的。
5.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工业污水(含N、P等无机盐)重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
P115
4.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 (1)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2)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 (3)BC段溶解氧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 (4)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污染可能造成的结果?主要原因?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2018海南卷. 21题,2分)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