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国学经典开发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1)
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走进国学诵经典”校本课程设计焦家庄小学2013.8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走进国学诵经典”校本课程设计走进国学诵经典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一)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3、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4、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手段,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同时他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文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人文与地理背景:1、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
许多文化源头著作——如《论语》、《老子》、《唐诗三百首》等,具有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限制,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人具备这种人文素养。
而这些千古美文将滋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些都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2024年经典国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
经典国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经典国学教学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远大志向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预备铃前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分钟。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报告发布时间:2021-06-28T07:27:20.986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4月总第192期作者:王立群[导读] 我们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第二小学164200国学经典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沉淀,博大精深,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08年台商王永庆董事长在我校投资建设了明德小学教学楼,从那时起明德教育理念逐渐融入我校。
其“传承中华经典,塑造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一直引领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我校是一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城小学,集中办学政策的实施使得我校生源多来自周边农村。
家长对于阅读的不重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们对于经典书目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真正诵读。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确立了“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应我校现实条件的、全面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及课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期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更多的国学经典文化。
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学校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系列开发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诵读经典校本课程。
一、组织保障,有序推进为了使该研究工作有序铺开,我校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业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语文教师为组员,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
研究组成员在各个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开设了一系列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在课上使用各种形式的资源,对校本研究方向、效果体现、方式方法进行评议。
例如,最初,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发现有些内容不适合我校学生后,及时进行了调整,做了删减;在教学方法上,由最初的精讲细讲,通过研究发现,既牵扯学生精力,又不能有效落实学习目标,我们采取少讲多背,以培养兴趣积累背诵为主,确立研究方向。
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五篇
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五篇第六届读书节暨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进步,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现代文明的母体与源泉。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培养教工的爱国情感,引领我校教工通过阅读经典,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我校以“展国学魅力,构文化校园”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读书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教师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从经典诗文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文美心,嘉言懿行。
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涵养品性,提高审美情趣,丰厚人文底蕴;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经典理论,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科学育人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推进素质教育。
阅读红色经典,培养教工的爱国情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校园人文底蕴,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经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遨游书海,呼吸书香,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三、活动主题:“展国学魅力,构文化校园”四、阅读书目国学经典、红色经典、现代教育经典推荐书名及索书号见表一五、活动时间:2012年4月——2012年10月六、具体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组织借阅(4月20日——6月30日) 1、第六届读书节启动仪式。
2、根据读书计划阅读,撰写读书心得。
3、邀请专家为青年教师作“阅读经典,品味教育”的讲座。
第二阶段:暑期阅读,撰写心得——(7月——8月30日) 在校图书室借阅2本经典书籍,9月10日上交一篇读书心得。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组织评审(9月1日——10月30日) 1、举行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交流暑期阅读心得体会。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中铁学校初一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活动目的:1、不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体悟祖国文化精髓,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通过诵读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操,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扩大学生诗文诵读量,让他们在诵读中增强语感,体悟文言精华,提高其语文素养。
4、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断丰富我校小班化教育内涵,同时营造多彩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实施方式:结合学校每周四的综合活动课进行。
由初一两位语文教师结合自己所带班实际,利用晨读前五分钟、及综合活动课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的诵读教学活动。
在期末举行学生诵读展演活动。
三、具体措施:1、各班可利用本班多媒体设备,在课间播放经典诗文广播;鼓励学生在每天作业里摘抄自己欣赏的古诗文佳作佳句;倡导家长与学生共读经典,共同创良好的读书氛围。
2、组织班级开展“课前一诵”活动。
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诵”活动,做到读而常诵之,“学而时习之”。
3、课下鼓励学生多多搜集古诗文,开展看谁找的多、读的多、背的多活动。
在综合活动课前五分钟开展竞诵、竞背活动。
年级组内每月要评出“诵读大王”、“小诗仙”等。
4、开设“诗文”园地。
初一各班级在板报栏里开设一块“诗文”园地,内容可以是要求会背的古诗或古诗的背景介绍,也可是为古诗配的书画,学习、巧用古诗的仿写习作等。
5、积极探究古诗文教学方法,摸索古诗文诵读及展演(如集体诵读或分板块诵读等)形式。
本学期末举办一次大型的古诗文诵读展演活动。
四、诵读内容李毓秀的《弟子规》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三字经》、《千字文》、《老子》及十首经典古诗文。
五、具体活动安排:九月份:根据初一年级学生情况制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2篇2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2)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2)精选2篇(一)活动主题:国学经典传承与传播活动目的:通过举办国学经典活动,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国学经典的传承与传播。
活动内容:1. 国学经典讲座:邀请国学专家或学者进行国学经典的讲座,介绍国学经典的内涵、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可以选择《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进行讲解。
2. 经典名篇朗诵会:组织学生、社区居民等参与经典名篇朗诵活动,选取《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篇章,进行朗诵和解读。
可以设置比赛环节,激发参与者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
3.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选取经典诗词等进行朗诵,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4. 国学经典展览:策划国学经典展览,展示国学经典的文物、书籍、文化遗产等,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5. 国学经典讲堂:开设国学经典讲堂,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国学经典的精髓。
可以开设课程如《古诗词欣赏》、《经典故事解读》等。
6. 国学经典演出:策划国学经典演出,以京剧、评书、古琴等形式演绎经典故事和人物,让观众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和艺术表达。
7. 国学经典交流会:组织国学爱好者、专家学者等参与国学经典交流会,分享学习心得、解读经典文化,促进国学经典的传承与研究。
8. 国学经典音乐会:组织国学经典音乐会,选取古琴、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演奏经典音乐,让观众感受音乐与文化的交融。
活动效果评估:1. 参与人数:统计活动参与人数,评估活动吸引力和参与度。
2. 反馈调查:开展参与者的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3. 参与者学习收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参与者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4. 知名度评估:通过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传播等评估活动对国学经典传承与传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2)精选2篇(二)活动主题:国学经典传承与弘扬活动内容及方案:1. 活动开场:- 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引导参与者进入国学经典的世界。
学国学读经典实施方案
学国学读经典实施方案学国学读经典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国学读经典的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明确目标。
学国学读经典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通过阅读经典,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其思想品德素质。
二、选取经典。
在学国学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要选取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三字经》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创设学习环境。
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配备相关的图书和资料,提供学生进行国学阅读的场所。
同时,可以邀请国学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
四、开展国学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国学知识竞赛、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设置专门的国学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国学知识。
五、结合实际。
学校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时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国学经典的阅读,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家校合作。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合作,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学国学读经典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国学阅读,共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评估效果。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学国学读经典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确保学生在学国学读经典中取得实际的收获。
总之,学国学读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相信学生们将在学国学读经典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情感,成为具有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公民。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及意义国学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逐渐淡化了对国学课程的重视和传承,导致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失和道德素质的下降。
因此,开展小学国学课程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尊师重道、崇德向善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寻求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4.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培育爱国情感、感恩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大学、小学经典诵读:广泛引入儒家经典、古代诗词及其他文化经典和优秀名著,鼓励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或背诵,使学生熟知国学经典。
2. 国学绘画: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美术及国学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素材的运用技巧,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造诣。
3. 国学手工艺:学生应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技巧,如剪纸、刺绣、泥塑等,上手实践提升手艺水平,并巩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4. 中国传统剧目欣赏:学生透过欣赏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剧目,了解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各个方面,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5. 中华文化艺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武术等,体验并享受中华文化艺术魅力。
6. 传统风俗文化: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风俗规矩等,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7. 中华文化名人漫谈:通过学习各个时代的文化名人及其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名人的思想及其贡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演讲法:通过演讲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文化;2. 实践法:通过参观、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实践中华文化;3. 故事法:通过形象的讲解和生动的故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经验;4. 阅读法:通过精选优秀的中华文化读物,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国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塑造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对国学的认知和理解,本校制定了以下的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使其能欣赏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指导。
4. 培养学生继承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展示。
二、课程内容安排1. 国学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国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经典书籍、古代名著、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将学习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对国学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2. 经典诵读学生将通过经典诵读,朗读古代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诵读内容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3. 传统文艺欣赏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戏曲和美术等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和学习,学生将了解传统文艺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传统礼仪教育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和礼仪仪式,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和道德修养。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知。
5.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将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国学知识、经典著作、传统艺术等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学生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体验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篇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培训心得、培训计划、汇报材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trai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篇想要今后的教学能顺利的进行,如何写好教学计划就成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教学计划一定要注意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1
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一、课题________及价值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
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
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决定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
这一方案旨在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
2.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研读经典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国学经典强调人的修养与品德,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
4.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国学经典与音乐、舞蹈、书法等文化艺术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活动内容1. 设置经典课程。
在课表中安排专门的国学经典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论语》、《道德经》、《史记》等经典著作。
2. 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每个学期设立“经典阅读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国学经典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3. 组织演讲比赛。
邀请学生就国学经典主题进行演讲比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4. 举办国学经典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国学经典的意义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制作国学经典手工。
组织学生制作经典人物面具、经典场景模型等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进行国学经典朗诵比赛。
每年举办一次国学经典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传统名篇,体会经典之美。
7. 观看经典电影和纪录片。
安排适当时间观看与国学经典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增加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8. 组织参观活动。
辅导员带领学生参观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9. 开展国学经典文化节。
每年举办一次国学经典文化节,包括演出、展览和主题讲座等活动,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10. 组织国学经典研究社团。
学校成立国学经典研究社团,邀请对国学经典感兴趣的学生一起研究讨论,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前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习国学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培养他们的优秀性格和道德情操,成为兼具智慧和品格的现代中国人。
为了促进国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国家决定将国学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确保国学课程实现从纳入到普及的转变。
教学内容1.历史类国学:主要包括《资治通鉴》、《史记》、《春秋》、《论语》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把握,使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2.文学类国学:主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三字经》等,通过学习经典的诗歌、词曲、文言文等文学形式,来提高学生音韵、语言、文化内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儒家思想:主要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丰富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
4.诗词歌赋:主要包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旨在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1.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逐步深入地了解国学基础知识。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演讲、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穿插经典和现代故事讲解,以及生活实例教学,以求使教育更为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3.建立评估机制:通过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课程表现,书写表现,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考试评价1.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所学国学知识体系分为学科考核和综合考核两个重要方面。
2.定期组织考试: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国学学习效果,学校会定期组织国学小考测验,以及一学期末的综合大考,并以此进行科学公正评估,建立起科学的成绩管理和报表制度。
3.建立奖励机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鼓励与肯定,学校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关表彰和嘉奖,并设立选修课程和研究机会等支持提高深度和广度的学习。
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五篇
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五篇方案一:“传承经典,启迪智慧”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在当今社会,弘扬国学经典对于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修养,特制定本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标1、让读者深入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阅读和交流,启发读者的思维,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例如:X 年 X 月 X 日 X 年 X 月 X 日四、参与人员明确参与活动的对象,如:全体师生、社区居民等五、活动内容1、设立国学经典图书专区在图书馆或活动场所设立专门的国学经典图书展示区,集中展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以及相关的解读和研究书籍,方便读者借阅和阅读。
2、举办国学经典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或教师,举办系列国学经典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经典著作的解读、历史背景介绍、文化内涵阐释等,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开展读书分享会组织读者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读者分享自己阅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感悟和思考。
可以设置主题讨论环节,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激发思想的火花。
4、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读者以朗诵、吟诵等形式展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比赛可以设置不同的奖项,如最佳表现奖、最具创意奖等,以激发读者的参与积极性。
5、创作国学经典相关作品鼓励读者以国学经典为灵感,创作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相关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选。
通过创作,让读者将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艺术表达,进一步加深对经典的领悟。
六、活动宣传1、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单页,在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场所张贴和发放,宣传活动的主题、时间、内容和参与方式。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1、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
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组长:李国富副组长:王建申刘俊华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四、实施办法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
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国学经典课题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变革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学经典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有必要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使其在当代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课题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究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推动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课题内容。
1. 国学经典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国学经典课程设置,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选读和解读,以及古诗词赏析等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国学经典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国学经典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课外拓展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国学经典的精髓。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国学经典课程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经典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授国学经典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国学经典的内涵。
4. 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国学经典课程的评价体系,从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激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理解。
四、实施方案。
1. 制定国学经典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选用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 组织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教学指导意见和建议。
3. 开展国学经典课程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4. 设立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对国学经典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国学经典活动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优秀的活动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活动方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篇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圣贤相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传承国学经典文化,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培养心灵,启迪心智,为了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自三月底以来,我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晨读、午诵、暮省的学习,“将帅伟人故里行”户外实践活动中集体诵读大展示,“情系玉树”现场募捐时的接力诵读展示,活动已初见成效。
为了总结并推进先进经验,加强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决定,将于五月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汇报表演。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相伴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二、活动对象初20xx级、20xx级全体学生三、时间与地点五月底,体育馆或体育场四、内容与形式(一)初20xx级:1、内容以《弟子规》为主。
2、以班为单位集体现场抽签诵读《弟子规》部分内容(四个部分),每个班诵读时间在2分钟以内。
3、每个班以《弟子规》中的某句或几句话为主题进行创作,以短剧、小品为表现形式,内容要健康向上。
4、每班选送1个优秀短剧或小品参赛。
5、参赛短剧或小品演员人数为全班总人数二分一,节目不超过四分钟。
(二)初20xx级:1、内容以《声律启蒙》为主。
2、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集体诵读《声律启蒙》部分内容(六个部分),每个班诵读时间在2分钟以内。
3、选择经典的古诗文内容进行表演,表演形式可以是配乐(表演、现场书法、国画)吟诵,歌唱,舞蹈,情景剧等,内容要健康向上。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一、指导思想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并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的意义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在背诵中提高境界、多样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力行人格、诚信品质等,使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助推学生的生命崇尚,推动人与自然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背诵开拓学生的科学知识层面,体会汉语语言的魅力,培育学生对文学的嗜好,奠定坚实的文字功底,提升自学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向同学们经典文学作品。
每位同学选择其中一本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经指导老师点评后,20xx年2月10日每班推荐3篇参评,校大队部将组织评选优秀读后感。
3、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例如《三字经》、《论语》等)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中华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一)组织方式1、深入了解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教育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来启蒙儿童,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开发潜能,提升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此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为此,学校特意举办特色活动——“书香校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立德修身”的学习、生活环境。
(1)本校开放阅览室、开设阅读课。
本校图书丰富,为学生创设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让学生把书籍当作了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乐于看书,善于读书,真正“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2)利用校园广播,为学生营造诵读氛围。
每日清晨7点20分到7点40分,配乐播放《弟子规》,午间播放每月主题名句,让喜欢诵读经典的学生到校园广播的国学经典站去诵读,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中既展示了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3)为教师配备诵读书目。
为了推动本校诵读活动,本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学习用书《于丹论语心得》、《大学中庸》、《四书五经》。
还定期举办教师诵读比赛,假期中给教师布置诵读作业,写心得体会等。
2.通过各种形式,力求“润物细无声”(1)坚持“每天一会面,逐日一句话”每月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健全后,从学生到校、上课、活动、放学等方面对学生都做出了具体要求,让学生养成“他律加自律”的教育管理办法,对于违纪学生要求与辅导员“每天一会面,逐日一句话”,不断校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坚持“每月一宣传,每日一更新”综合利用宣传窗:(1)把一年十二个月的主题内容制成标语张贴在每个楼层,让学们在活动之余,提醒自己的一言一行,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2)各班要张贴本月国学经典诵读的名句。
(3)坚持将“日常行为规范的每日反馈栏”进行每日更新。
(3)坚持“每月一反思,每月一新星”其一,各段长积极组织相应年段开展活动,根据启动宣传周、活动开展周、总结评价周去分步实施。
学期末以年段为单位进行考核评比,评出优秀年段,计入班主任期末考核;其二,利用每周二班队课进行与一月一事主题相应的班队活动,要不断反复,强化训练;其三,充分发挥“每月之星”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十里街镇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王海丽单位:暖水小学时间:2015.9校本课程《国学·弟子规》实施方案四十里街镇暖水小学王海丽一、课程开设的需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
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
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
《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
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
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
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
”(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
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
《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
《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
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朱熹)。
《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
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
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习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
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
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
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
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
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
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
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
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
如“揖深圆、拜恭敬”3.表演。
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
《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
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
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习,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
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
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
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
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
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
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
《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
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
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
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
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
由于《弟子规》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
《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