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读画】隋展子虔《游春图》赏析

合集下载

《游春图》鉴赏

《游春图》鉴赏

《游春图》鉴赏《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

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

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

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

画家通过时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展于虔的《游春图》为唐代青绿山水画派的形成开了绪端。

到了唐化,李思训和其子李道昭直接继承了展于虔一系的山水画画风。

李思训为唐王朝宗室,曾任“武卫大将军”。

他继承井发展了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着鱼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

他的几了李昭道又继承了他的画风,时称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并首创海景山水。

这样,从隋代的展子虔,到唐代的李思训父子,一脉相承,形成了我国山水画中具有特色的青绿山水画派。

在唐朝,还形成了另一山水画派的源头,那就是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王维,据说他诗、书、画、音乐都很擅长,而且还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的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其画以笔墨精湛、渲染见长,具有“重”、“深”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

前面我们已谈到,绘画史一般把他看着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

王维之后的中晚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出现了一场“水墨运动”,这样,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至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家辈出和山水画派叠现的时代,这些画家继承并发展了南北朝、隋、唐山水画家的优秀传统,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五代时期的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北宋时期的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北宋晚期的“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以及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五代时期,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是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

30 幅著名书画大师作品赏析

30 幅著名书画大师作品赏析

1、黄永玉《金秋》【赏析】画面清幽雅致,散发着高洁而隽永的意境。

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独具匠心,靛青、靛蓝、石青、花青等混合勾勒出翩翩荷叶,构成幽淡深邃的背景,同时用水调和,造出虚实相间、若有若无、层次多样的视觉效果。

作品在构图、材料、技法、观念等方面皆富于新意2、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赏析】《草堂十志图》描写卢鸿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

此图系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

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3、王羲之《黄庭经》【赏析】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4、张大千人物画《仕女》【赏析】大千先生的山水画已为众人所知,其实,这位“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的画家,人物画也独出机杼,清丽优雅,成就极高。

张大千早期的人物画是从明代唐寅入手的,故画仕女用笔兴意洒脱,运笔如行云流水,方圆间施,所绘仕女的秀美风貌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

5、潘天寿《朝日艳芙渠图》【赏析】潘天寿先生画荷往往以墨叶块面大笔挥搽,硕叶如盖,笔速较快,胆魄惊人。

荷花亭亭净植,娇艳欲滴,气旺神强。

荷柄水草如长枪大戟,穿插有致,坚如铁铸,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

6、黄宾虹《玉垒山记游》【赏析】此幅体现出黄宾虹绘画中“厚、重”风格。

构图以高峻耸立的山崖为主体,水岸、瀑布为衬景,有青山巍峨苍翠的壮美。

作为主体的山峰较突出,浓、淡、干、湿、焦、泼、积等多种墨法与青绿设色相参,尽现苍郁之貌。

笔法运用十分率真、疏放,笔意与墨意淋漓呈现,流露出勃然的生机。

7、李苦禅《赤峰白羽图》【赏析】此幅是作者将“金碧山水”画法融入大写意画的一件力作,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老年,这种画法皆不时用之,诚为大胆创新。

此图以白描勾鹰,以鹰背与颌的重墨配合朱砂、石青山石之衬托,益显其非常之洁白。

松略点石绿,苍翠古拙。

泥金点、勒山石,金碧辉煌,更为此图增添了神圣感。

8、林风眠《晨曦》【赏析】画家把山峰画成尖利的三角形,可看出立体派的影响;黑色线条颇具拙趣,设色丰富、强烈、奔放。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11. 《游春图》/展子虔《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12.《历代帝王图》/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

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

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此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13.《步辇图》(局部)/阎立本《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步辇图》所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

渤海(今山东惠民县何坊乡展家村)人。

他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他历北齐、北周入隋,他多才多艺,对各种画类几乎无所不能。

他画人物,画立马,画山川,都形象生动、逼真,呼之欲出。

特别是他描绘贵族游春情景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之一,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画史称隋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是我们今天难得看到的唐以前山水画趋向成熟过程中一件独立成画的珍品,那么,在此前的山水画是什么样的呢?据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这样记载:“其画山水,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中可领略一二,其背景之山水,就大致是这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情形。

也就是说,山水在画中,依然是人物的陪衬,虽然勾画已经较前细致,但在比例上还远不能相称,水面狭小不能泛舟,峰峦低矮似是土堆。

画面平铺直陈,富装饰感然而缺乏空间感。

但展子虔的《游春图》则大有改善。

图纵43厘米,横80.5厘米,绢本,设色。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但却有置景阔大、气宇轩昂的大场面,这就是画史中所说的“咫尺千里”。

这一点是西方画家无法与中国画家相媲美的。

图绘江南早春二月,树叶吐绿,桃杏争芳。

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间,水面宽阔,微波皱起,有游艇轻泛。

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观赏春景,或步行伫立,或主骑马而仆随后。

小桥连岸,坡后有农舍,而山谷中则寺庙隐现。

人、马、舟、桥与山石、树木、江水的比例已经十分合适,树、石近大而远小,江水斜下,两岸错落,树林密布,白云缭绕,显得疏密有致,透视的空间感和纵深感也十分恰当。

江水满勾起伏荡漾的波纹,渐远渐淡,天际水天一色。

山石树木以细劲流利的墨线勾勒,但无皴笔,树身染深赭色,树叶染浓绿。

古人的郊游日记——《游春图》

古人的郊游日记——《游春图》

文/王欢欢有这么一对父子:爸爸是开国皇帝,儿子是亡国皇帝;爸爸结束战乱呼唤和平,儿子野心勃勃四处打仗;爸爸勤俭节约爱攒钱,儿子却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山银山转眼花光的败家子。

你大概猜到了,这父子俩就是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花钱干什么?一是打仗,二是盖房子。

仅从洛阳到扬州的离宫,他就修建了四十多座。

要盖房,就得画设计图和效果图,再加上宫殿大多建在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因此山水画也随之发展起来。

隋朝被载入史册的画家大都擅长画宫殿和山水,其中有一位叫展子虔的画家,留下了一幅描绘人们在早春二月游山玩水的画作,画中没有宫殿,而以山水为主。

几百年后,酷爱艺术的皇帝宋徽宗给这幅画题字“展子虔游春图”。

又过了近千年,《游春图》成为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它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画作,也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国山水画。

赏心乐事谁家院?“游春”,就是春游,古人春游其实和我们现在差不多,爬爬山、划划船、赏赏花,还要带上茶水点心野餐一番。

展子虔的《游春图》画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画的右边是一座高山,山尖高耸入云,曲折细长的山路一直蜿蜒到画的右下角。

为了使这高山不孤单、不沉重,画的左下角有一座春色盎然的小山丘做呼应。

两侧山峦环抱的是位于画面中央的一片湖水,湖水与天空相互映照,细波越到水天相接处就越淡,画面也因此显得深远开阔。

◎[隋]展子虔,《游春图》,绢本设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除了大山大水的壮丽景象,画面还描绘了掩映在山水之间的精致小景:山顶有深绿色的松树,山间有蜿蜒的小路,小桥、寺院、草地、春花随着山路延伸到我们眼前。

相比于高山大湖,那豆米般细小的游人则为这景色增添了吵吵闹闹的生活气息。

有的策马上山,有的乘舟游湖,有的在树下,有的在水边,说不定还有几个醉醺醺的诗人正躲在凉亭里比赛即兴作诗呢!这真是一幅赏心悦目、让人越看越向往的画呀!咫尺有千里趣《游春图》代表了隋朝最先进的山水画技巧。

隋朝之前,山水画一般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在人物背后充当幕布,因此画面比例极不协调。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谈《游春图》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山水画的影响

谈《游春图》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山水画的影响

联时期艺术少有个性,更多的是用于宣传服务,在西方对这个时期的艺术评价并不高。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初期的苏联美术风格占主流地位的仍旧是社会现实主义,《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和《战罢休息》两件作品都表现了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果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主义精神与意识形态。

虽然风格内容上《战罢休息》这幅作品有向风俗画融合渗透的倾向,画家也试图探索新的主题性绘画的出路,但突破不大,远不及后期画家融合浪漫主义明显,却也为苏联美术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美术作品也有着深厚的影响。

[参考文献][1] 艾中信.苏联的油画艺术[J].美术,1954(11):7.[2] 李方平.俄罗斯画家弗·阿·谢罗夫创作中期的艺术风格[J].艺术评论,2011(09):88.[3] 列昂节夫. 苏维埃俄罗斯美术[M]. 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8.[4] 李方平.俄罗斯画家弗·阿·谢罗夫创作中期的艺术风格[J].艺术评论,2011(09):88.[5] 萧椆.聂普林采夫(Ю.М.Непринцев)《战斗后的歇息》[J].俄语学习,2015(03):62.[6] 黄海波.特瓦尔多夫斯基《瓦西里焦尔金》人物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2):38.[7] 萧椆.聂普林采夫(Ю.М.Непринцев)《战斗后的歇息》[J].俄语学习,2015(03):63.作者简介:冯子珊(1989),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馆员。

摘 要:《游春图》作为目前有史可考的第一张中国山水画,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中国山水画的肇始与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虽跨越千年,但《游春图》对于当代中国山水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展子虔;天人合一;畅神;卧游;澄怀观道一、展子虔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展子虔,生于公元545年,卒于公元618年,渤海人,历经东魏、北齐、北周,成名于隋代,擅画山水、车马、人物等。

02-1隋唐五代时期-展子虔和《游春图》

02-1隋唐五代时期-展子虔和《游春图》

下村
这岸可见四个骑马人和 随从,欲游深山,或欲 度小桥,山中卧有一农 舍和一红柱殿宇。
画上有宋徽宗赵信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字
• 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题
下村
• 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
拓展内容
名画背后的故事
《游春图》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宋后。明朝初 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 能所藏。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 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 到行笔的轻下重村、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 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
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 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 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 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
关于《游春图》流落后最终入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1924年的十一月,溥仪被赶出紫禁城,逃往天津之际带走了许多文物,其中包括展子虔的游 春图;在伪满洲国建立后,这批书画便跟随其下来村到东北。1945年伪满洲政府覆灭,溥仪再次 出逃,此次形势严峻使其未能顾上带走文物,包括《游春图》在内的1200余件书画散落于通 化、长春一带。
Thanks
买下《游春图》后,张伯驹将住所更名为“展春园”,又自号“春游主人”。
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 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但《游春图》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进入故宫后,这幅字画已破烂不堪,经研究,故宫博物院决定此画由杨文斌师傅负责,徒弟 徐建华做助手。杨文斌在当时有“装裱界的梅兰芳”之称,故宫里80%的画都是经他之手。 可即使如此经验丰富的装裱师傅,面对《游春图》依旧难以下手。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哪一个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哪一个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哪一个《游春图》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展子虔(约545-618年),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山水画的研究上成就显著,创立了“青绿山水”的绘画形式,堪称青绿山水画的鼻祖。

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子虔的传世之作,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

该画用青绿着色法描绘了贵族春游的情景,脱离了以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

在布局的巧妙性上,《游春图》右上部分绘有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数峰叠起;右下部绘有土坡,低坡丛树,山路逶迤,既为崇山峻岭的下段延伸,又作为辅垫,使全图具有稳重感。

下部画一座低矮的山,与右上的山相呼应,相映成趣。

中间是大面积的水,满是波浪,湖天一色。

一艘船上点缀着三四个姿态各异、形态各异的人物。

这种山水画以山水为主体,以人物为点景,适当搭配亭、舟桥,开始注重客观事物的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以及深浅、层次、比例等透视关系的变化,使山水画成为更符合现实生活的新格局。

这是隋代山水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如此一幅集厚重的历史价值与精巧的艺术价值于一身的山水画作品,自然受到后人的追捧和喜爱。

《游春图》自581年问世,迄今1400多年,风风雨雨,辗转流传,几度收归皇宫,几度流落民间。

从画上的题跋便可知有哪些人留下了“爱的印迹”。

宋徽宗亲为《游春图》题名宋徽宗这位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自然不会放过《游春图》。

他在位时广收文物和书画,充实翰林图画院。

《宣和画谱》收录有展子虔作品,其中就包括《游春图》,并有评语曰,“展子虔画台阁,与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有咫尺千里之趣。

”“展子”二字上的印章即为宋徽宗的双龙印玺宋徽宗双龙印玺全貌宋徽宗对《游春图》的喜爱,表现在画卷首的隔水处,亲自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瘦金字,笔势劲逸,意度天成,有如皇帝钦点状元卷,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传)展子虔《游春图》读后感

(传)展子虔《游春图》读后感

(传)展子虔《游春图》读后感《传》展子虔《游春图》读后感篇一当我第一次看到传为展子虔的《游春图》时,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揪住了,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时光深处的宝藏。

展子虔啊,那可是隋朝的大画家,在那个离我们超级遥远的时代,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在绘画的天空闪耀。

《游春图》就像是一幅隋朝的春游“照片”,把我一下子拉到了那个年代的春天。

画面里那大片大片的青绿色,就像是大自然打翻了绿色的颜料盒。

那山啊,就像一个个穿着绿衣服的巨人,安静地站在那里。

山上的树,就像是巨人衣服上的花纹,有深有浅,有浓有淡。

也许有人会说:“这画看着也没那么神啊。

”嘿,你可别小瞧了它。

在当时那个绘画还在摸索阶段的时期,能画出这样层次分明的山水,那简直就是超级厉害的事儿。

看着这画,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去春游的场景。

那时候也是满眼的绿色,小伙伴们像撒欢的小兔子,到处跑到处跳。

就像《游春图》里那些小小的人儿,他们在山水之间嬉戏游玩,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每个人都好像沉浸在春天的喜悦里。

我想,展子虔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小时候春游时一样,满心都是对春天的喜爱呢?可是啊,这幅画毕竟是传为他所作。

这就有点像你听说一个超级酷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可能有一些添油加醋的成分。

也许这幅画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修改过,或者被后人临摹的时候有了一些偏差。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像我们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可能有些细节也不太准确了,但那种美好的感觉是不会变的。

这画里的水啊,像一条银色的丝带在山间穿梭。

我就在想,当时的画家是怎么画出这种流动感的呢?他是不是在河边坐了很久,仔细观察水的流淌,就像我曾经为了画一朵花,在花园里蹲了半天,结果还画得四不像。

我越看越觉得自己在画家面前就像一个啥都不懂的小菜鸟。

不过这也正常嘛,人家可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有时候我会想,这画如果会说话就好了,它就能告诉我它经历了多少风雨,见过多少主人,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有没有人在它面前默默流泪或者开怀大笑呢?它就像一个神秘的老者,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的变迁,而我们只能通过画面去猜测它背后的故事。

展子虔《游春图》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范式化意义

展子虔《游春图》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范式化意义

2018.02163文化长廊Cultural Corridor·展子虔《游春图》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范式化意义文 / 翟明帅摘要: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早期青绿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其成就标志着中国山水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

《游春图》一改此前“山水”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局限,突破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惯性图式,具有空间建构合理化、表现内容多样化、意境营造理想化、造型手段线条化和设色技巧程式化等范式化意义。

关键词:展子虔;游春图;青绿山水画;范式化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8)02-0163-03展子虔是隋代最具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家。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目前已知的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作品。

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它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山水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

在展子虔的《游春图》中,画面表现的视角发生很大变化,画中营造的“氛围”变得更加宏大旷远,人物在画面上变得很小,成为点缀和映衬,不再是画面的主体;而树石、云水等成为画面表现的主体,占据画面的主要空间。

至此,“山水画”才真正从人物画中发展出来并走向成熟。

《游春图》在空间建构、意境营造、造型手段、表现技法、审美机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因此成为山水画创作的“标准样式”和“源头活水”,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具有范式化意义。

一、空间建构的合理化 青绿山水画是在二维的空间上表现出三维空间感的艺术。

这种“在平面上再造出立体”的艺术形式要打破绘画材料在维度上的限制。

因此,《游春图》对空间的建构是颇为讲究的,空间的布陈更为合理,比例的把握渐趋协调。

尤其是对山川的表现给人以高旷、平蜒、纵深之感,为“高远”“深远”“平远”的雏形,开“三远法”之先河。

画中树石青绿葱翠,山间有清泉小溪,溪上有朱色木桥,春意盎然,游目生趣。

东晋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描绘过一些早期青绿山水画的图式,但作品中显现出的空间是感性化和意象化的,各要素的比例是失调的,缺乏理性特征。

论文:浅析隋代展子虔的绘画艺术

论文:浅析隋代展子虔的绘画艺术

论文:浅析隋代展子虔的绘画艺术论文:浅析隋代展子虔的绘画艺术纵观展子虔的画作,他创作最多的还属宫观画、车马画和人物画。

在《贞观公私画史》中,裴孝源列举出展子虔的六卷作品,即《南郊图》、《杂宫苑图》、《弋猎图》、《王世充像》、《长安车马人物图》和《法华变相》,同时还列举出展子虔在长安、洛阳等地的寺庙宫观中所画的释道壁画。

仅从画卷的名称来看,主要为宫殿寺观画、车马和人物画。

北宋《宣和画谱》中所记载的御府藏画也有关于展子虔画作的介绍,如《十马图》、《古实人物图》、《维摩像》、《石勒问道图》等二十余幅。

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说,二阎曾师于展、杨、张、郑。

由此可见,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阎立本也深受展子虔绘画的影响。

而阎立本以人物画出名,说明展子虔的人物画在当时也是闻名于世。

北宋时期的米芾对展子虔人物画也十分推崇,他曾评价展子虔的《朔方行》道:此画中小人物形象甚佳。

元代的汤魆在《画鉴》中评价展子虔的人物画:意度俱足、神采如生、随以色晕、描法甚细,不愧为唐画之祖。

他还说道,画圣吴道子早期人物画也难以逃脱展子虔的影响。

而在宫观画方面,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坦言,董、展二人实乃同品,董画中的车马有展的影子,展画中的台阁亦有董的风范。

可见展子虔与同时代著名画家董伯仁在宫观台阁画上不相上下。

一、以《授经图》为代表的展子虔人物画艺术相传《授经图》为展子虔所作,只是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从此画作的表现手法上看,明显具有魏晋时期人物画的风格。

人物衣纹继续沿用着顾恺之的均匀画技,其高古游丝描犹如春蚕吐丝一般,线条以中锋圆匀的细描,人物手部、面部以淡彩来晕染,使所绘人物立体效果突出、富有质感、神采如生、造型精准。

这样的技巧与手法,都像极了顾恺之。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专门考述了顾恺之与展子虔之间的师承关系,他说:若追溯展子虔、董伯仁、田僧亮、阎立本、阎立德、孙尚子六人的画风画技,可在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三人那里找到源头。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特色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特色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特色□郭宇卿摘要:展子虔是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其《游春图》是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

各个画派的山水画构成各不相同,该文侧重于对山水画家、画派、作品、风格的赏析,研究《游春图》的整体布局、笔法运用等,阐述展子虔的技法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展子虔游春图山水“青绿法”是隋代画家山水画创作的独特技法,在众多画家中,展子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家。

展子虔善于创新,常运用新颖的技法。

他的代表作《游春图》题材新颖,注重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但是自隋代统一南北后,展子虔的绘画思想即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

一、隋代展子虔生活背景与隋代的“界画”相比,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与技法更显成熟。

展子虔尤其擅长描绘故事人物、山水、亭台楼阁。

《游春 图》较六朝前山水画相对成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作品。

其对事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并且在色彩的运用上偏重于青绿山水。

二、隋代画家艺术创作特色隋代的艺术氛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密不可分。

在当时,界画、壁画以及山水画盛行。

青绿山水画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的稚拙阶段已经结束,“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风格开始盛行。

展子虔是一位知识渊博、有才气,尤其精通描绘山水的画家。

以人物论,当时西域一些画家所作绘画多描绘西域风俗,如尉迟跋质那,尤其擅长绘画西域风俗画。

展子虔细描色晕,所画作品却神意具足、精妙绝伦,他人难以效三、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成过程纵观我国绘画史,隋唐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画家运用的山水技法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的山水画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隋代,除壁画外,卷轴画也已风行。

《游春图》的出现,使青 绿山水发生了质的改变,代表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向着金碧山水发展,但尚未完全成熟。

作为展子虔的突出成就,《游春图》这幅卷轴画是画在绢上的,有别于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

1•笔墨技法展子虔在《游春图》中,均用细笔勾画山石,虽不加皴法,却显得苍劲有力,笔墨丰富。

展子虔: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势

展子虔: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势

展子虔: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势展子虔(公元6世纪后期)〔隋〕渤海(今山东信阳)人,生卒年不详。

历北齐、北周,入隋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官职。

擅画道释、人物、山水及杂画,尤工车马。

人物画描法细腻,随之以色晕开,神采如生,意态倶足;其画山水台阁,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势;描写车马入神,立马神形生动且画外有情,技艺之高与董伯仁齐名,故史称董展”。

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山水画的研究上成就显著,创立了“青绿山水”的绘画形式,堪称青绿山水画的鼻祖。

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有壁画。

画迹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弋猎图》《南郊图》《王世充像》《法华变相图》《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摩像》《石勒问道图》《北极巡海图》等,分别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子虔的传世之作,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

该画用青绿着色法描绘了贵族春游的情景,画法古拙,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局部用金线勾勒,辉煌壮美。

近景树木渐趋写实,远山以花青点苔,人、马、山树比例适度,形态宛然,脱离了以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

展子虔《游春图》展子虔在绘画史上地位很高,所谓“顾、陆、张、展”之说即是。

彦惊《后画品》说:“(展子虔)触物为情,备该绝妙。

尤善楼阁,人马亦长。

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虽《后画品》有后人伪作之说。

不过,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却也记录了彦棕评展子虔的这段话:“僧惊云:触物留情,备该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

”及至再后来的宋代《宣和画谱》也跟着说展子虔:“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

”可见,问题只涉及《后画品》的作者,于展子虔绘画之能事,还是没有争议的。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元汤屋在《古今画鉴》中说:“展子虔画山水,大抵唐李将军父子多宗之。

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下为唐画之祖。

隋唐-考研名词解释背诵版

隋唐-考研名词解释背诵版

隋唐-考研名词解释背诵版一、隋朝山水展子虔,青绿山水游春图。

1.展子虔1)展子虔,他的人物画画法属细密一体,元代汤垕认为他的人物可为唐画之祖。

但他更擅长山水画,《宣和画谱》称:“善画台阁,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有咫尺千里之趣。

”2)《游春图》●代表作《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隋代画家展子虔(qián)的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

《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cūn)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

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地做到了,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该图画面色彩浓丽,富于装饰性,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从中可以窥见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

二、初唐画人阎立本,历代帝王步辇图。

1.阎立本1)阎立本,雍州万年人,宫廷画家。

他工于写真,尤擅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

2)《历代帝王图》又名《古帝王图》《十三帝王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

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

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气质和性格特征。

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

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

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人物安排原则来处理人物的大小和前后。

隋·展子虔《游春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中国古代名画鉴赏(六)隋·展子虔《游春图》——山水壮阔的画卷《游春图》《游春图》作者展子虔,隋代杰出画家,大约生于公元550年、卒于公元617年,渤海(今山东惠民县何坊乡展家村)人。

他是现在唯一有详细资料记载的隋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展子虔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他辗转洛阳、长安等地,并在寺院画过许多壁画。

从这些壁画分布的地区来看,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大江南北。

他多才多艺,对各种画类几乎无所不能。

他画人物,画立马,画山川,都形象生动、逼真,给人呼之欲出之感。

特别是他描绘贵族游春情景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之一,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元人汤里赞誉他为“唐画之祖”。

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

变他不仅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

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

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

他所画之马,神采飞扬,十分有神,“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xiāng](意指白色的马)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

”展子虔能够抓住马的瞬间神态,表现出整体的绰约风姿,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带形,形神兼备,维妙维肖的艺术境界。

《游春图》局部《游春图》鉴赏此图描绘了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画家表现了贵族游春的主题,以抒情而又近似纪实的手段展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和贵族生活的优雅舒适。

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山上有骑马的游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飞瀑流泉,小桥流水,远山近坡,层次分明。

全图用鸟瞰方式遥摄景物,水面开阔,烟波浩渺,两岸山峦起伏,层次丰富。

《游春图》局部此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

二是在构图上,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而变为以山水为主,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就故宫本《游春图》鉴定问题与傅熹年先生商榷

就故宫本《游春图》鉴定问题与傅熹年先生商榷

就故宫本《游春图》鉴定问题与傅熹年先生商榷袁有根(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摘要]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张伯驹先生卖了自己的豪宅,花了十五根金条买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先生将其捐献给了国家。

傅熹年先生写了一篇《关于“展子虔〈游春图〉”的年代的探讨》,提出《游春图》是摹本,而非真迹。

然而,傅先生否定《游春图》的突破口选错了,他从幞头、斗栱、鸱尾、兽头的时代特点来否定《游春图》,也都不能成立。

从山石、树及构图上看,《游春图》非常符合隋代山水画时代特色,再结合赵佶的题签,将其定为展子虔作品是合理的。

[关键词]展子虔;游春图;幞头;斗栱;鸱尾[文章编号] 1003-3653(2020)02-0006-24 DOI:10.13574/ki.artsexp.2020.02.001[收稿时间] 2019-07-18[作者简介]袁有根(1941—),男,山西高平人,山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论、古书画鉴定论。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古书画鉴定论” (19JHQ045)。

[引用格式]袁有根.就故宫本《游春图》鉴定问题与傅熹年先生商榷[J].艺术探索,2020,34(2).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由宋徽宗题签过的展子虔《游春图》(图1),正如傅熹年先生自己所说,“是数百年来颇负盛名的一幅古代绘画”[1]16,一向被鉴定家看作是展子虔真迹。

然而傅先生却突发奇议,在《文物》1978年第11期发表了一篇《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此文后收入《傅熹年书画鉴定集》),提出了“《游春图》是北宋的复制品,也可能就是徽宗画院的复制品” [1]31的奇谈怪论。

傅熹年先生的文章发表后,曾经用十五根金条买回《游春图》,又无代价地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撰文反驳傅熹年先生。

但因张先生年高体衰,未能查阅文献资料,只能简略言之。

反驳傅先生的奇谈怪论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这些晚辈的身上。

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品《游春图》

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品《游春图》

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品《游春图》
张守涛
【期刊名称】《统一论坛》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祖国大陆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作品,相传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约公元550-604年)的《游春图》,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画为绢本,青绿设色,高43厘米,宽80.5厘米,画上有宋徽宗(公元1101-1125年)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相传这幅画为展子虔所作的唯一真迹。

从画上题记钤印可
【总页数】1页(P64)
【作者】张守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22.4
【相关文献】
1.最早一幅西夏地图_《西夏地形图》新探 [J], 汪前进
2.《游春图》、《五牛图》重裱观感 [J], 冯乐耘;
3.《五牛图》中国现存最早的纸本画 [J], 李崇寒;
4.1910年中国第一幅区域地质图——《直隶地质图》 [J],
5.一幅珍贵的宋代水榭演剧图——苏汉臣《重午戏婴图》解读 [J], 康保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笔形似 画外有情”

“动笔形似 画外有情”

“动笔形似画外有情”展子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生卒年不详,历经北齐、北周至隋,在隋代为隋文帝杨坚所诏,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善画道释、人物、鞍马,尤长宫观台阁和山水。

曾为上都定水寺、崇圣寺、东都龙兴寺和浙西甘露寺画过壁画。

他的绘画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突破陈法,创立新意,在六朝和唐代之间可以说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古今一些评论家往往把他与晋顾恺之、刘宋陆探微、梁张僧繇三位著名绘画大师并提,合称为“顾、陆、张、展”。

他所开辟的艺术道路,对唐代绘画的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特别是他的山水画,被认为是开创了唐初李思训、李昭道“金碧”山水的端绪;人物画被视为“唐画之祖”。

而受到广泛的赞扬。

唐僧彦悰云:“子虔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唐李嗣真云:“董(伯仁)、展皆天生纵任,亡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足使先辈名流动容变色”(唐李嗣真《续画品录》)。

宋董通在展子虔画马的题跋中形象地描述道:“展子虔作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宋董逌《广川画跋》。

)元汤垕见到展子虔画的春山人马等图及《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后写道:“展子虔画山水,大抵唐李将军父子(思训、昭道)多宗之。

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

……人物面部神采如生,意度具足,可为唐画之祖”(元汤垕《画鉴》)。

上述评论说明,展子虔的绘画艺术是非同凡响的,他开辟的艺术途径不仅使先辈画家惊叹不已,而且对后代绘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现今能说明展子虔绘画艺术成就的唯一物证,就是经宋徽宗赵佶签题的“展子虔《游春图》”了。

此件无作者款印和宋以前题跋印记,只是在宋徽宗赵佶定名后又经元、明、清诸名家的题跋、著录或递藏。

是一件流传有续的稀世之珍,虽然学术界对此图是否确由展子虔亲笔所绘尚有不同看法,但对此图的重要性还是公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日读画】隋展子虔《游春图》赏析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游春图》局部
《游春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笔法细劲流利。

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

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人物直接以粉点染。

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二是在构图上,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而变为以山水为主,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游春图》局部
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由于他擅画山水人物,《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

”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游春图》局部
《游春图》卷也是一件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的名画。

它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

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

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

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

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随溥仪出宫被携至长春。

1946年初,故宫散失于东北的书画开始陆续出现。

这些原本由末代皇帝溥仪携至长春的清宫旧藏书画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当时国内各大收藏家们的极度关注,古玩商家们更是蜂拥而至。

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古董商马霁川最早奔赴东北,收购到不少字画精品。

回京后,他将一些伪迹和平常之品售于故宫博物院,所得足以赎回本金;然后将一些真迹和精品售于上海以取重利,甚至勾结沪商辗转出国,如唐代陈闳的《八功图》卷和元代钱选的《杨妃上马图》便是因此流
出国外。

在紧要关头,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竟也落到了马霁川的手上。

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得知马霁川得到了展子虔的《游春图》卷后,异常着急,唯恐此重要国宝被商贾转手售出国外。

然而,与马氏接洽后,其索价八百两黄金更是让张伯驹先生进退两难!为免国宝流失,张伯驹先生一面请墨宝斋的马保山先生从中周旋,一面奔走告知各家古玩厂商,声明此卷有关历史,决不能流失出境,否则便是中华之罪人,使各商家有所顾虑。

最终,在马保山先生的多次协商下,终以二百两黄金谈定。

当时张伯驹先生因屡收宋元名迹,手头拮据,不得已将所居房产出售,才将《游春图》卷收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