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系统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多元文化系统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

作者:赵德全, 宁志敏, ZHAO De-quan, NING Zhi-min

作者单位:赵德全,ZHAO De-quan(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 宁志敏,NING Zhi-min(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上海,200090)

刊名:

上海翻译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年,卷(期):2009,""(3)

被引用次数:0次

1.Even-Zohar Itamar Polysystem Studies 1990(01)

2.Gentzler Edwin Contemporo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n) 2001

3.杜争鸣论直译、意译、不译的社会语言学与跨交际涵义 2000

4.郭建中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下)[期刊论文]-上海翻译 2006(01)

5.鲁迅鲁迅全集(四) 1957

6.马祖毅中国翻译史 1999

7.谭载喜中西翻译传统的社会文化烙印 2000(02)

8.王佐良严复的用心:论严复与严译名著 1982

9.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 2004

1.学位论文张坛柳色彩文化的挖掘及其系统应用分析——潍坊市白浪河色彩形象系统的建立实践性的理论分析2007

本文在对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适合中国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进行开发性的研究。最终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挖掘、提出、整理的基础上,借鉴日本色彩研究所的NCD色彩体系,具体包括色彩形象坐标、形象配色艺术、色彩心理探析相关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完成了一个区域色彩形象系统的建立。在本文中模拟为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色彩形象系统,简称NCP色彩形象系统。并以潍坊市白浪河区域鸢都湖段的色彩规划为实例,阐述了NCP色彩形象系统的应用方法。

在诠释了色彩文化的相关概念以及色彩文化挖掘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色彩形象系统的概念,同时提出将“文化基因”的合理运用作为色彩形象系统建立的创意视点。主要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色彩形象系统的建立过程就是将挖掘出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元素作为色彩“文化基因”与国外科学的色彩分析方法进行“文化基因重组”的过程。对这种基因重组的过程结合潍坊市白浪河鸢都湖段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色彩文化的基因重组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区域色彩文化的提取,区域社会背景和发展方向的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创建色彩形象系统分层次处理方法,并诠释了分层次处理的理论依据是色彩本身在色相和色调上存在层次和等级,继而借鉴NCD色彩体系的配色方法提出分层次处理的具体内涵,即区域色彩分层次处理的保留层、和谐层、创造层,并提出色彩分层次处理的实践步骤是保留层主要推荐运用邻近色范围的色彩,和谐层主要推荐运用对比色范围的色彩,而创造层主要推荐运用补色范围的色彩。

2.期刊论文冯国荣论文化释义系统-文史哲2002,""(6)

文化释义至今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即文化释义仍然很混乱,而且无法进入使用、文化释义缺乏内涵式切入、没有对文化本质的揭示、与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相脱节,需要提出用内涵性的人类社会的类特性来为文化作出最广义、最基本的释义,然后定位出各种已约定俗成的外延性子释义的位置,构成一个有清晰逻辑关系的系统,以便使各种释义能"和平共处",在各自的理解上使用.同时,应该从类特性的角度为具体事物(过程)的文化即子项文化(如企业文化、建筑文化、影视文化、饮食文化等)的具体内容指向作出阐释,以使子项文化释义及"文化底蕴"、"文化含量"、"文化品位"等说法有所确指,能进入使用.

3.学位论文沙莹《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2006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共49篇,记载了秦汉以前以“冠、婚、丧、祭、乡、相见”六种古礼,即所谓“六礼”的礼制系统。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古礼,实际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经五帝时代(即父系氏族社会)和三代(即奴隶社会)两次整合而发展定型,以自然礼仪为源头,社会礼仪为基础,政治等级礼仪为主干的原生文化系统。从五帝之礼到三王之礼,再到直接继承三王之礼特别是周礼的儒学,形成了一个以礼文化为核心的源远流长的连续性的发展系列。在这个系统中,儒学价值体系中的天人关系,实际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礼仪系统,五伦关系、大同理想、仁的思想、中庸思想等,都是起源于五帝时代的社会礼仪系统,而严格的君臣等级关系,则是起源于三代的政治等级礼仪系统。因此可以说,《礼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上古文化史资料集,本文旨在通过整理这些上古文化资料,考订各种礼制的内容及其产牛、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对这些文化史料作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

《礼记》所记载的六礼体系中,由于有的古礼已经失传,在现代社会影响甚微,也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因此只选择婚礼、丧礼两种古礼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文化语言学的整合外因分析法、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和义位结构式分析法,选择《礼记》中关于婚礼、丧礼的礼制文化词语80条,分析它们的指称意义和系统意义,从中发现它们的语义联系和区别。

本文的结构共分4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4方面内容:一,《礼记》的成书过程,即《礼记》部分篇目在西汉时单篇出现,东汉时由经学家辑录成书的大体过程;二

,《礼记》部分篇目的著作年代,考证了2l篇成文的时间下限,即少部分作于秦汉,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即公元前350年~前200年期间;三,汉至清代的《礼记》研究,简单介绍了东汉至清末经学家为《礼记》作注的情况;四,《礼记》的文化语言学视角和本文的研究方法,丰要介绍了《礼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研究《礼记》的价值,以及本文所运用的二种研究方法。

第二、三章分别研究婚礼、丧礼文化词语的指称意义以及它们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婚礼文化词语按照婚前礼、正婚礼、成婚礼的进行时间顺序分三部分介绍;丧礼文化词语则按照语义分类的原则分丧葬礼仪、丧服制度、居丧礼仪三部分介绍。这两章都试图深入分析这些文化词语的深层内涵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