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角

合集下载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

2. 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形成。

2. 观察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二、探究1. 出示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学生举例: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并描述其特征。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角的性质,如大小、形状等。

4. 学生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三、应用1. 出示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

2. 学生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角,并描述其特征。

2. 完成练习册上有关角的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概念和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角的知识,如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概念的形成详细补充和说明:角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角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形成正确的角的概念,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来感知角、认识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课题第一课时角的认识及画法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通过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利用教材中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实物图中找角并抽象出角,形成角的表象。

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圆形纸片,两根带孔小棒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图片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师: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些什么?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学生会说看到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锻炼身体,还有师傅在修剪草坪……找到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学生的回答会各种各样,只要积极发言、说得有理就给予表扬。

2.揭示课题。

师:大家真棒,都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

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让学生既复习了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联系实际,找角。

师:找一找,在图中哪些地方有角?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操场上的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新人教版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

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PPT课件

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PPT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第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
二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一)寻找生活中的角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
新课推进
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一个角有一个顶 点,有两条边。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这有些几物条品边中?都有角。
两条边是直直的, 都从顶点出发。
1. 指一指哪里有角。
2.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 ×) ( ) ( ×)
比较角的大小
我发现角的两边 张开得越大,角 就越大。
比的时候要注意两个 角顶点对齐,一条边 也对齐。
3. 打开折扇,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4. 在两个三角尺上各选一个角, 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画角
别忘了让我来 帮助你呀!
画角要记住:先画 顶点再画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共23张PPT)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共23张PPT)
沙 发
柜子
公 路
电视机
看看下面哪个是直角?
(1)
(2)
(3)
(4)
(5)
(6)
(7)
从这个图片中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几个角呢?
这两个都是角,那么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呢?
两个角都是直角大小一样
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直角
这是一个正在跑步的同学,看他跑得多快,那么大家看看他跑步的姿势有没有我们刚学的知识呢?那么哪个比直角大?哪个比直角小呢?哪个是直角呢?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认识角的各个名称)
顶 点


哪些是角呢?
1
1
1
大家看看 角有没有变化


顶点
向左移动


顶点
根据图得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长短没有关系。
再看看这个角有没有变化呢?
顶点


向上移动
终结得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距离有关系
这个是兔子家的什么?
这是个什么角呢?
这是一个直角
大家想想看在我们身边的哪些物品上有这种角呢?
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兔子邀请我们去它的新家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哪个是三角形?哪个是长方形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角的初步认识
在生活中有角的物品有那些?
生活中带有角的物品还有很多很多
大家想想还有哪些这样有角的物品呢?
角的初步认识
闹钟
柜子
柜子
课桌
什么是角?
1
2
(3)
(4)
(5)
(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对角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及技能。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角,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角无处不在。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三角板,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2.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后,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 教师引导学生用直角、锐角、钝角对角进行分类。

5.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对角进行分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2.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 用直角、锐角、钝角对角进行分类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用直角、锐角、钝角进行分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学会了用直角、锐角、钝角对角进行分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认识角》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帮助我们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第107页至108页。

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接着,教材通过不同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点,并学会用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角。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识别各种类型的角。

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如剪刀、钟表等,让他们找出其中的角,并引导学生思考角的特点。

2. 讲解:我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角的概念,并通过动画展示角的形成过程。

同时,我还用三角板展示各种类型的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4. 讲解:我选取了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课堂小结: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他们再次巩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符号表示下列各角:(1)一个半径为3cm的圆,圆心角为90°;(2)一把剪刀,剪刀的两刃夹角为45°。

答案:(1)∠1:90°;(2)∠2:45°。

2. 题目:判断下列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并说明理由:(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2)一个长方形的一个内角。

答案:(1)锐角,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小于90°;(2)直角,因为长方形的一个内角为9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们在角的识别和表示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显得有些困难。

二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角

作品编号:8567941235890031445888659学校:量印超jgj市收高眉镇页设小学*教师:谢德刚*班级:字文叁班*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然后通过与直角比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直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会用一副三角板拼角。

(1)认识角1课时(2)直角的认识及画法1课时(3)锐角、钝角的认识1课时(4)拼角1课时(5)练习课1课时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角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发挥情境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通过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结合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实物图中找角并抽象出角,形成角的表象。

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出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教学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出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教学课件
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谢谢 大家
角是由一个顶点 和两条边组成的。
两条边都是直的,都 是从顶点出发的。
探索新知
判断角的儿歌
角的顶点尖尖的, 角的两边直直的, 不尖不直不是角。
探索新知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探索新知 3.生活中的角
数学课本
书桌
文具盒
信号指示牌
探索新知 角的画法
怎样才能画成一个角呢?
3 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
第 1 课时 认识角
新知导入
从图中你能 找到哪些角?
探索新知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关于角的知识。
认识角 1.角的组成部分
一个角有几个这顶些点物?品有中几都条有边角?。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边。
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探索新知
边 顶点

边 顶点

顶点


3.辨一辨。(对的画“ ”,错的画“ ”)
(1)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 )
(2)把一个角放到放大镜下,这个角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课堂总结
1.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
使用直尺或 三角尺画角。
你知道使用什 么工具画角吗?
画角要记住:先 画顶点再画边。
巧学妙记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小试牛刀
1.按照例2的方法,自己画出一个角。
(选题源于教材P39第2题)
画角要记住: 先画顶点再画边
当堂检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一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一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一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辨识各种角,并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和理解新知识。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角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

2.难点:辨识各种角,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操作、讨论、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3.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物模型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角?角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教师讲解角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形状等。

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角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了解角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辨识各种角、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实例,让学生判断角的类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全章)》PPT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全章)》PPT教学课件

(×)
(3)一个直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直角就越大。(×)
(4)直角是最大的角。
(×)
新知探究
5
我们认识了直 数学角书,表你面还有知角道吗? 是什什么么角角??
直角
新知探究
我认识锐角。
我发现每一个三 角尺上,除了有 一个直角外,剩 下的这两个角都 是锐角。
新知探究
比直角大的 角是什么角 呢?
比直角大的角是 钝角,看红领巾 上的这个角就是 钝角。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 2 课 时 认识直角
新知探究
3
这些图形中有角吗?
新知探究
3
这些这角些有角什都么是特直点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知探究
每个三角尺上都有 一这个是直一角副。三角尺。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 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 直角比一比。
新知探究
你会用纸折一个直角吗?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4 用三角尺画直角。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 时 认识角
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 你在图起中来能初找步到认哪 些角?识角。
新知探究
1
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新知探究
一个角有几个顶 点?有几条边?
新知探究
边 顶点


顶点


一个角有一个顶 点,有两条边。
顶点 边
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角有( 1 )个顶点,( 2 )条边。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角是不是直角。
(× ) ( ) ( ×) ( )
巩固练习
2.数出下面各图形中的直角。
( 1 )个直角 ( 4 )个直角 ( 2 )个直角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角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角,认识角,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

2.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

2.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角的特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板,一把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如钟表上的时钟、自行车把手上的弯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角的定义,即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教材P39,课堂作业本第27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能正确辨认角。

(2)经历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过程,会用尺子画角,能正确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在操作、合作、交流等过程中,提高观察、综合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教学重点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尺、活动角、板贴、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环节目标学习材料与任务学生活动与学情预设教师跟进反思与改进(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角,激趣引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听课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生:五角星。

生:有。

师:赵老师相信大家,我们一起来做到,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因为它有5个角。

)1师:你们可真会思考,谁能来指一指它们的角都在哪里?学生指角。

师:是啊,这就是五角星的角。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角。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观察发现,寻找特征。

1.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我们班的同学就是很喜欢思考,老师想考验大家,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中,藏着哪些角?看谁的最有眼力,看到了举手坐端正让老师看到哦。

学生指角。

(课件根据学生指的过程,放大并用色线标出实物中的角。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有这么多的角。

把找角和指角环节结合,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学会正确指角方法,渗透角的两边是射线。

2.指角。

引导正确指角方法。

师:瞧,那位老师手里的三角板变到我手里来啦,谁想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学生指角。

预设:指一个点。

生:不是,这个是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课件PPT(2)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课件PPT(2)
(2)按要求在下面的图形中分别画上一条直线。 形成一个锐角 形成两个角 形成四个角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的角。
( 3 )个锐角 ( 2 )个直角 ( 1 )个钝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3 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认 识 角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 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上面的图形都是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个三角形.加线后的图形中有( 5 )个直角
三、课堂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直角,椅子的靠背 和桌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于直 角,一般都要标出直角符号“ ”。
画直角的方法:先画出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画 一条直线;然后用三角尺上直线的顶点对齐这个点, 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对齐,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尺上 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符号。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4
4
1
二、巩固练习
一、找出直角,在下面的括号里画上√。
()
(
)
(√ )
()
( √)
(√ )
二、数出下面各图形中的角。
( 1 )个直角 ( 4 )个直角 ( 2 )个直角
( 0 )个直角
( 7 )个角 ( 7 )个角 ( 2 )个直角 ( 5 )个直角
三、我会填。
一、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二、用三角板比比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 钝角,是锐角的画 △,是钝角的画○。
(△) ( ) (△)
(○) ( )
三、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一个小于直角的角。 2、画一个大于直角的角。
3、以同一边画两个钝角。 4、画两个不相等的锐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认识》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组成元素;2.能够用符号表示角;3.学会如何通过角的大小来比较大小;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不同的角。

二、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及组成元素;2.角的符号表示;3.角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材;2.黑板、粉笔、书写笔;3.角度模型;4.角的图片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室内角度明显的物体引入角的概念,例如窗户上的木棂等;•让学生围绕这些角度物体观察并描述不同的角度。

2. 角的认识1.引入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线段共同的起点和终点所围成的图形。

2.角的组成元素–角由两条线段(称为角的两边)和起点(称为角的顶点)组成。

3.角的符号表示–用字母表示角,如角A表示角的名称。

4.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角的大小来比较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学会判断角的大小。

3. 实践演练1.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不同大小的角,并用符号表示;2.出示角度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角的大小;3.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示并比较所绘制的角。

4. 拓展活动1.让学生观察环境中的不同角度物体,并尝试用角的语言描述;2.让学生分组,在班级环境中寻找不同类型的角,并进行记录。

五、教学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角绘制和描述情况进行评价;2.学生互评,分享自己在发现角方面的体会和困惑。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练习角度的判断和比较;2.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的角度物体,尝试描述并记录不同的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并掌握角的概念、组成元素及符号表示,培养学生从环境中发现和描述角的能力,为日后学习几何学打下基础。

第1课时 认识角

第1课时  认识角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

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教师画出角。

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

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

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

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

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什么是角。

2.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认识不同类型的角。

3.能够用角的大小来比较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角。

2.角的类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2.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的角。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2.教具:实物模型、图片、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并描述
这些角的特点。

2.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角,并通过比较和讨论来
总结角的类型及特点。

3.练习:让学生互相比较身边物体间的角度,通过测量角度大小来检
验他们的判断是否准确。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对物体位置关系有何影响,让他们
尝试用角度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角的重要性及应用。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角度大小来比较物体的位置关系,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角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所学知识。

下节课再继续深入学习角的相关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第11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角的定义、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我们会通过观察各种角,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板、量角器、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新课:我会利用三角板和量角器,向学生们展示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实践操作:学生们分组合作,用量角器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

5.练习: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的大小。

2.用纸折一折,做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你做的角的大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角,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角来理解角的概念,这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认识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对角的概念、分类、性质和画法的初步介绍。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建立起角的直观形象,并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角,如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形成的。

2. 使学生能够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命名。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角,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角的性质,如角的和为180度。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抽象,需要借助具体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区分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练习来加强。

3. 角的性质理解和应用,特别是角的和为180度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角的定义和分类。

2. 角度模型或量角器,用于演示角的度量。

3. 练习题和小游戏,用于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角(如书本的角落、墙角等),引起学生对角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角的概念,通过模型或图示讲解角的组成。

3. 角的分类: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观察并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4. 角的性质:通过实践活动,如拼图游戏,让学生体验角的和为180度。

5. 应用练习: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用角。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以及相关的示例和练习题。

作业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绘制不同类型的角、完成角的分类练习题等,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和理解。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应关注学生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初步认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然后通过与直角比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直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会用一副三角板拼角。

(1)认识角1课时(2)直角的认识及画法1课时(3)锐角、钝角的认识1课时(4)拼角1课时(5)练习课1课时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角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发挥情境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通过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结合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实物图中找角并抽象出角,形成角的表象。

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1.在感知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中,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

2.积极参与活动并发现角,感知角,认识角,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积极主动、发言踊跃,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掌握正确的画角方法。

2.会正确画角,感悟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五角星卡片红领巾学具准备:图形纸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1.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上尖尖的你们知道叫什么吗?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探究角的认识及画法。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1.学生观察,并回答:叫角,一条红领巾有3个角。

2.学生齐读课题,再次领会课题的含义。

1.下图里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从中找到角吗?标上符号。

2.填空。

(1)一个角有(1)个顶点,(2)二、 1.结合实物,认识角。

1.(1)学生观察主题图,找角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找角。

(2)出示五角星卡片,让学生找角。

(3)找教室里的角。

2.折角。

(1)引导学生用圆形纸片折一个角。

(2)引导学生摸自己折的角,说说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剪刀、闹钟、三角尺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实际图中抽象出各种角。

3.讲角的概念。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得出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画角。

(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画角,尝试画角。

(2)师生共同总结角的画法。

5.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制作活动角。

(2)展示学生制作的角,质疑谁做的角大?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汇报哪里有角。

(2)学生观察并指出角。

(3)交流生活中观察到的角。

2.(1)学生动手折角。

(2)学生摸角,并汇报发现。

(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些扎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3.学生齐读角的概念,结合课件交流自己对角的理解,并在课件中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1)小组内讨论、猜想如何画角,动手尝试画角。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角的画法: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这个点起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作为角的两条边。

5.(1)学生小组内合作制作活动角。

(2)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的越条边。

(2)一把三角尺中,有(3)个角,五角星有(5)个角。

(3)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3.下列图形中,是角的在()里画“○”。

(○)()、()(○)4.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把一个角放在放大镜下看,这个角的大小不变。

(√)5.以给出的线作为一条边画一个向下开口的角。

(3)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角就越小。

6.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

(4)个角(3)个角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第1题。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里画“√”。

1.以小组为单位找角,组内交流质疑。

2.小组内交流答案和判断的理由,然后教师指名进行全班汇报。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角的认识及画法角的认识:从一个顶点出发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以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

如图所示:六、教学反思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使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技能(72分)一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2.25g食盐溶解到100g水里,食盐占盐水的。

()3.甲数比乙数多,则乙数比甲数少。

()4. m∶2cm化简后是40∶1。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后,再减少,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二、我会填。

(每空1分,共28分)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平均每天修()km。

2.()的是27;60kg是()kg的;300t比()t少。

3.()没有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4.()∶7= =9÷()=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

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如果两队合做,()天就能完成工程的。

6.下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之比是()。

7.在里填上“>”“<”或“=”。

8.如果路路家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上,距离是300m,那么学校在路路家()偏()()°方向m处。

9.某县今年出生的男、女婴人数比是5∶4,男婴的出生人数是女婴的,女婴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

已知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女婴比男婴少820人,那么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婴儿一共有()名。

10.有一根长m的绳子,第一次截下它的,还剩m;第二次又截下m,最后还剩下()m。

1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多收集了,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少收集了。

六年级同学收集了个易拉罐,四年级同学收集了()个易拉罐。

三、我会算。

(共26分)1.直接写得数。

(4分)2.化简下列各比,并求出比值。

(4分)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分)4.解方程。

(6分)四、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1.下列各数量关系中,把甲看作单位“1”的是()。

A.乙的等于甲B.甲的等于乙C.甲是乙的2.一条公路,甲走了全长的,再走6km到达公路的中点,这条公路长()km。

A.9B.18C.363.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40°方向飞行1500km,原路返回时这架飞机要向()方向飞行1500km。

A.南偏西40°B.东偏南40°C.北偏西40°4.一辆汽车小时行驶30km。

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小时能行驶()km。

A.54B.90C.1505.甲、乙、丙三人赛跑,甲比乙快,乙比丙慢,甲、乙、丙的速度比是()。

A.4∶1∶4B.5∶4∶3C.15∶12∶16五、我会做。

(共8分)1.根据下图填一填:小玲从家出发往()偏()()°方向走600m到达书店,再往()偏()45°方向走()m到达电影院。

小明从公园出发,往()偏()()°方向走()m到达电影院。

(5分)2. 博物馆在书店西偏北30°方向400m处,请在图中画出博物馆的生活应用(28分)六、解决问题。

(共28分)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之比是1∶2,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5分)3.首阳水果店运进的香梨比苹果少8筐,运进的香梨筐数是苹果的。

首阳水果店运进香梨和苹果各多少筐?(6分)4.一款电视机原来每台售价3800元,第一次降价后,第二次在第一次降价的基础上又降价。

现在该款电视机每台的售价是多少元?(5分)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5天可完成,乙队单独做4天可完成。

甲队工作1天后乙队才开始工作,甲、乙两队合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6分)甲、乙两人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乙用的时间比甲多。

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