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论文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病人和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自信心不足和情绪抑郁等方面。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病人和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自信心不足和情绪抑郁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紧张抑郁心情长期得不到渲泄,极易导致身心疲劳。
所以,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重视。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1我国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发展现状最新年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医护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23%的医护人员有消极情绪,50%的医护人员有时有消极情绪,而73%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时有情绪消极情况出现。
上海最近对一个区的调查显示,70%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合法权益难受保护,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良心谴责与生存压力”。
去年底,在广东省卫生厅举行的医护人员精神压力座谈会上,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省医护人员精神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医护人员的总体精神压力较大,39%的医护人员压力达到重度程度。
另外,在最新年,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开展了“中国医师睡眠状况调查”,该调查涉及到全国12个城市30家医院的2759名医生,这些医生的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
结果调查显示,其中有1914名医生存在睡眠障碍,其中2/5的医生属于难以入睡,超过3/4的医生睡眠质量差,有大约1/3的医生容易惊醒不能持续睡眠,大于1/4的医生醒来后睡不着觉。
进行该项调查的科研人员了解到,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的医生中,有一半的人认为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有一点影响,46.9%的医生感觉压力过大,35.6%的医生出现焦虑,17.6%的医生感觉存在抑郁症状,28.8%的医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可能与失眠相关。
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范文(通用5篇)
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范文(通用5篇)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浅谈护士心理素养论文篇1摘要: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压力,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性反应,适当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动员机体的潜在能力去适应,如果这种反应过分强烈或者持久,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可产生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或出现其他病理征象最终将导致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培养;医护人员;心理素养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确立,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系统的护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有关心理、社会、伦理及人文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护士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形成是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和行为习惯养成三类过程相辅相成的结果,训练效果主要通过符合护理工作要求的作风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来体现。
1 护士职业素养的形成护士职业素养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人素养的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
2 护士职业素养的意义2.1提升职业素养认识,推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2.2护士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塑造职业形象。
2.3提高护士个人修养,从而提升单位精神面貌。
2.4为医院提升竞争力。
2.5护士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与工作发展互相结合。
2.6护士道德观念更加牢固,服务态度更加真诚,依法执行更加规范。
2.7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
2.8充分展现"白衣天使"良好的职业素养。
3 护士职业素养的要求3.1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不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于职守的工作,维护职业的声益。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毕业论文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毕业论文护理人员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护理人员往往面临比其他职业更高的压力和工作负担,因此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保护。
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往往比较长,而且需要长时间站立、走动和扶持病人,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工作状态,就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饮食: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精力充沛,所以合理的饮食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应该避免食用过多的咖啡因和高热量的食物,尽可能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让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
2.适当锻炼:护理人员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适当的锻炼,例如打羽毛球、跳舞、游泳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他们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同时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3.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护理人员应该限制自己长时间站立、走动和扶持病人的工作量,尤其是对那些年龄较大或身体较弱的员工更应该注意身体健康。
二、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护理人员面对的压力很大,需要面对患者的痛苦和死亡,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护理人员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1.加强沟通: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同事和家人的交流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
聊天、吐槽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紧张情绪,轻松身心。
2.心理咨询:当护理人员无法自我调节时,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给予护理人员疏解压力的建议,同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诊断和治疗。
3.家庭生活平衡:护理人员应该尽量避免将工作带回家中,尽可能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这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三、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帮助。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措施:1.改善工作条件:如果有可能,医院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例如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好的设施和人性化的管理政策。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护理心理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一《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摘要】护理心理学属于介于护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掌握护理心理学,加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文论述了掌握护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在临床上正确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士的心理问题、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怎样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1]。
它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亦受生物因素、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2]。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好护理心理学,以更好地面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有什么千万别有病”。
人患病之后,机体处于病变状态,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出现异常,所以就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严重者还需要住院进行治疗,这样就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工作环境,患者的精神情绪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波动,往往也会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
所以,人们在患病以后,出于对所患疾病的忧虑、对需要进行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对家庭以及工作的牵挂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情绪的不良因素,而患者的情绪发生变化以后,对机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抑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病情加重或者病程拖延。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护士由于紧张忙碌、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及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处于持续高压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心理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范文一:人性化医院护理对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
对医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对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进行探讨,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
其中,对照组年龄18~46岁,平均(27.7±6.3)岁;本科学历的护士有35名,大专学历的护士有110名,中专学历的护士有25名;30名护士,110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
观察组中,年龄(18~48)岁,平均(28.3±5.3)岁;本科学历的护士30名,大专学历的护士120名,中专学历的护士20名;45名护士,110名护师,25名主管护师。
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积极为护理人员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医院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如病房和休息室,进行改造,适度的调整病房和休息室的布局和色调,既让护士在工作和休息时可以保持心情舒畅,又能够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亲和力。
此外,还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详细的卫生清洁制度,对工作区和休息区进行定期的清扫,保持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
工作区内的物品摆放要有规有矩,进行定点摆放。
在护士工作区和医院的走廊里悬挂一些小饰物,在墙上张贴一些艺术作品,使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温馨,护士工作起来也会更加舒心。
浅谈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论文
浅谈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论文护理科学随着社会的文明而迅猛发展,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维护着健康的心理。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相关论文,欢迎阅读!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论文篇1【摘要】目前心理健康的定义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如果从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来分析,心理健康可以定义为: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
护士被人们贯以天使的称谓,可见护士要承受比从事其他专业的人群高出很多的压力和委屈。
而当代患者对自己的生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目前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在各种职业中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些强迫、抑郁、躯体化症状,如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遗忘率高,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伴头疼、腰疼、肌肉酸疼等。
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了身心衰竭综合症的概念,提出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在给予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
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
此外,职业心态偏差,人格异常,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
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本文就引起护士不良心理的原因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
1 出现异常心理反应的原因1.1 超重的工作负荷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护士数量不足,脑力和体力劳动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
1.2 紧张的工作性质护士在工作中常面临许多急症抢救、技术更新、疾病威胁等,患者病情变化多,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情,并迅速作出反应,同时还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这些都会产生压力。
1.3 高风险的职业压力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将会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
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做好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护理体制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一: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总之,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丰富的儿科护理知识和精湛的儿科护理操作技术是必备条件,同时还要具备优良的自身综合心理素质,并能准确了解和掌握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敏锐洞察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变化,用无微不至的心理护理来提高医患双方合作的效果,增强医患关系,对完善儿科整体护理,提高儿科护理水平,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护理一、患儿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不安的情绪,这对患儿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手段,通过把握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以亲近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来满足患儿的心理要求,这对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婴儿期(出生后~1岁)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新生儿一出生就具备感受各种内外刺激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是婴儿与母亲建立依恋和信任关系的重要阶段。
而住院使这个阶段被中断。
我们都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引起许多不适的感觉,婴儿由于年龄小,对周围感觉更加敏感,因此会使他们的感觉、知觉、情绪、注意力等心理发育也受到影响,有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行为上出现哭叫、寻母、避开和拒绝生人等,这对患儿的康复极为不利。
在此期间,应争取由固定护士进行连续的护理,通过搂抱、抚摸等身体的接触,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给予心理抚慰,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信任机制。
幼儿期(1~3岁)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此期患儿在生活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患儿心理反应偏向单纯,以哭闹为主,尤其害怕注射、服药等,带有明显的任性、违拗性,表现出自我主义趋向。
对医院的新环境感到受束缚,由此产生对治疗的害怕、畏惧心理,疑虑、不合作、反抗等情绪是他们的主要表现,更有甚者出现神经、心理发育的退步现象。
护理心理论文范文
护理心理论文范文在护理领域,心理学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处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升护理质量方面。
以下是一篇关于护理心理学的论文范文:护理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摘要: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在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以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患者康复;心理护理;护理策略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生理层面的照顾,心理护理逐渐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与护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其目的是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社会理论。
这些理论为护理人员提供了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的框架,帮助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
二、护理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1.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
2. 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是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的前提。
通过倾听、同理心和积极反馈,可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3. 心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训练、放松技巧等。
4. 家庭和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寻求社会支持,以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护理心理学在不同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心脏病、癌症和慢性疼痛患者的康复案例,探讨了护理心理学在不同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四、护理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护理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不足、患者心理需求多样化等。
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等对策。
护理心理学论文
护理心理学论文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护理心理学研究,既遵循心理学研究的规律,又兼有医学研究的特征;既与所有学科研究具有相同原则,又独具自身学科研究的专门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一: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
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
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1.1积极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产生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
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吸取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融入人本主义中的经验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这使积极心理学在产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的应用,但这并不代表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
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经验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心理护理学论文(5篇)
心理护理学论文(5篇)心理护理学论文(5篇)心理护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护生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时期正是心理可塑性强的时期,也是护士职业心理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4]。
但是,有讨论表明,目前护理专业高校生心理素养总体水平较低,人际管理素养和职业力量素养的得分较低[5]。
同时,我院通过对黄冈市辖11个县市的医疗卫生气构进行的护理专业调研问卷中显示医疗机构均强调要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2通过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培育护生的心理素养2.1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育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大量临床工作实践证明,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业务技术水平关系极大[7]。
而护生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将来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责任意识、服务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受到当前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不良方面的影响和护生自身的缘由(大多是独生子女),导致护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欠缺。
所以,老师应加强对护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事例,比如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医疗差错事故,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苦痛,病程迁延甚至危及生命,使护生熟悉到以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生的责任意识;另外,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的实训练习中,可以让护生参加实训的组织、管理,培育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老师还应培育护生的抱负信念和责任意识,向护生叙述护理界一些优秀工的先进事迹,用实际事例感染护生、号召护生,使护生对护理事业有坚决的信念,喜爱护理事业,情愿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2.2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育护生的人文关怀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将人看作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组成的整体。
因此,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必备的素养和力量。
有讨论表明,护生在校时期建立起来的人文关怀力量有助于其将来关怀护理工作的开展[8]。
老师可以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敏捷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引导护生体验、感悟和实施关怀。
心理护理毕业论文
心理护理毕业论文在新的医学体系中,心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护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一: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综述摘要:大多数病人认为术前访视、术中进行操作时的解释,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术后随访,关心病人康复,进行术后指导使病人感到心情愉快,在病人和家属的感谢声中,我们的工作得到肯定,我们体会到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病人康复的得要措施。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有限,气氛也特殊,手术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而急诊手术患者在受突发疾病或创伤打击下,对于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手术室护理人员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主动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后恢复。
我科2007年1~12月急诊手术678例,通过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总结体会如下。
1术前护理大多数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教育,多数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必须的心理准备,易陷入焦虑、烦躁、恐惧的心境中,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护士向手术医师了解手术方式,尽量抽时间访视患者,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的是要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若遇病情紧急,没有时间访视的情况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患者进行交谈,可以从接患者入手术室开始。
2手术心理护理2.1在手术进行中,工作人员用心工作,不闲谈,不谈与手术无关之事,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陌生感。
手术室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环境,绝大多数急诊手术患者未曾进入手术室,由于手术室内各种设施布局与病房不同,穿戴与病房有差别,使患者感到手术室是一个既神秘又可怕的地方,而产生紧张心理,因此接患者时,护士应热情,友善地接待患者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信赖。
有关护理心理学的论文
有关护理心理学的论文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新学科。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护理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护理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护理心理学的论文篇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经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到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1世纪来临之时,中国就已经进入世界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更是达1.3亿,占总人口10%以上;2025年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18.4%左右;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变化,观念的更新,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恢复和增进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一、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反应1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1.1遗产心理老年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之后,总想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精神和物质财富等得到保留与传承。
老年人往往会因为其子孙后代的成长与自己的期望相符而感到欣慰;为晚辈能聆听他的成功经验而感到快乐;因为自己留下的财富能为社会做贡献而感到满足;还会以为自己的组织或器官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成功移植,自己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延续而感到有所作为。
1.2“年长者”心理“年长者”心理是指老年人倾向以教育者姿态与年轻人共享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历,与遗产心理有一定的关系。
老年人有教育青年一代的光荣职责,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的健在时子孙幸福的象征与团结的纽带。
当老年人某一方面的知识被认为是有意义、有价值、能被年轻人或社会所接受和利用时,可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心,而当环境不允许或年轻人不理解、不接受时,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被误解为教训他人、��嗦、唠叨等。
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
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心理护理的特点在于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举止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一:心理护理疗效评价探析摘要:患者的密切配合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若得不到患者的良好合作,即使护士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准确评估,选择了良好对策,最终也是“孤掌难鸣”、“纸上谈兵”,难以真正获得实效。
关键词:心理护理;疗效1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影响,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1]。
形式分有意识心理护理和无意识心理护理。
前者指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后者指护理过程每一个环节中,护理人员一切言谈举止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表明只要有护患交往,就存在着心理护理。
2如何评价心理护理疗效评价是护理程序的一个部分,只有及时、客观地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评估得是否准确,实施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地修改、调整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但怎样评价心理护理疗效目前尚无规范化的统一衡量标准及评定指标,较多学术论文中作者评价“心理护理取得良效”主观随意性较大。
作者认为,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应包括一系列生理、心理指标的量化评定及患者的主观体验、满意程度、护理目标实现情况等方面。
2·1量表评定是指护士借助心理测评量表来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它是保证心理护理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
临床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及良好的自评效果[2]。
心理护理论文(5篇)
心理护理论文(5篇)心理护理论文(5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讨论对象的范畴既受心理因素制约,特定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
2护理心理与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关系2.1护士的职业特点:护士是一种社会角色,具有特别的技巧和行为。
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急躁,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了解诊疗护理常规,娴熟把握护理三级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力量,敏锐的洞察力。
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时要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使病人能从心理方面达到最佳心理水平。
2.2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必要性: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喜爱护理工作,具有喜爱生命的崇高情感,一切工作要以病人为中心,而且必需娴熟把握护理专业理论学问和技术操作。
护士不仅要能够减轻病人的苦痛,使病人在承受最小苦痛的同时,取得满足的治疗效果。
2.3提高对护理人员相关学问的需求:护理模式的变化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得到拓宽和延长。
在这种模式下,护理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把握常规的护理技能,而且要把握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学问,以满意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求。
护士不但要具备快速识别反应的力量,而且要擅长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护理心理学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
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要首先逐步培育和养成。
平常要加强学习心理护理学问,不断积累,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可以调整心情使心理平衡,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感染病人,达到劝慰病人使病人解除顾虑,主动协作治疗的良好效果。
3护理心理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心与身”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身体疾害可以有心理转变,相反,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影响身心健康,消退不良心理刺激,可以防止心神疾病的恶性循环。
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
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篇一《临床心理护理研究》【摘要】医护人员的职业有其特殊性,工作对象是有生命和情感的人,护理工作者应当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注人的感受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素质;方法随着医学模式及新的护理观的建立,临床护士再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只护身,不护心。
护理工作应充分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三分护身,七分护心。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过程。
1心理护理范畴一般认为,凡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均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
2护士的心理素质护士要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那么首先的要求是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及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
护士工作者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有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和影响病人,并由此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情感。
当护士受到难以忍受的刺激,有苦闷、烦恼,心情不好时,可向亲友、同事或领导倾吐心声,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要通过沉稳自然的仪表、端庄大方的举止、亲切感人的话语,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护士要心胸宽广,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护理工作者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中达到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护理心理学的应用》【关键词】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
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紊乱,病人大都存在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情况。
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沟通,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所以,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地医疗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因人而异,势力利导,进行心理护理。
护士首先要十分注意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护理人员的严格要求。
1、在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几点1.1 尽职尽责,态度和蔼做事认真负责,做到体态语言优美,面部表情平和易亲近,发自内心的为病人做实事,尽可能做到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又考虑到技术操作的要求。
1.2 热心、积极、主动的搞好医、护、患三者关系1.2.1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外,还要尽可能让病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如:天冷时给病人加条毛毯,弄个热水袋,对病人多句问候,多点关心,让病人感觉多点温暖。
1.2.2 多了解病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充当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社会背景、经济状况都存在差异,躯体方面的任何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各类病人的心理变化差异很大。
护理人员心理问题作文
护理人员心理问题作文
在医院这个充满生老病死的地方,护理人员就像是一群默默守护的天使。
但你知道吗?这些天使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心理问题呢。
先来说说工作压力吧。
护理工作那可是又忙又累,从早到晚脚不沾地。
一
会儿要给这个病人打针换药,一会儿要照顾那个病人的吃喝拉撒,忙得像个陀螺。
而且,病人和家属的要求还各种各样,稍微有点不满意可能就会发脾气,
护理人员只能默默忍受,心里别提多委屈啦。
再就是责任重大带来的心理负担。
病人的生命健康可都在护理人员的手里
攥着,一点小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这就像头上一直悬着一把剑,时刻提
醒着他们要小心再小心,精神高度紧张,时间长了能不心累吗?
还有啊,经常面对生离死别也会对护理人员的心理产生影响。
看着一个个
鲜活的生命在眼前消逝,那种无力感和悲伤会慢慢积累在心里。
他们也会难过,也会感叹生命的脆弱,但还得强打起精神去照顾其他病人。
更别提倒班制度对生活的影响了。
生物钟被打乱,想睡个好觉都难。
白天
黑夜颠倒着过,身体和心理都在抗议。
虽然护理人员有这么多心理问题,他们还是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爱心
和耐心照顾着每一位病人。
所以呀,我们要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支持,让这些
天使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继续为我们的健康保
驾护航!。
护理人员积极心理学论文
护理人员积极心理学论文1.1护理人员的招聘和选拔在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面临患者剧烈情绪反应时,能做到随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调整心态,心平气和;善于调节、稳定个人情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患者的情绪,达到良好的工作效率状态,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
她们能更轻松地应对工作压力与应激状态,保持和维护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幸福感并感染触动和辐射影响周围的同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积极的护理文化。
1.2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1.2.1岗前培训新护士必须具备相当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心理学方面,尤其是积极心理学对护理工作的培训要严格加强,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
1.2.2上岗后不断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需要分层次加强人文学科培训,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知识培训,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培训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更倾向于采用表层扮演,对于新护士,更要加强培训,尤其是对于如何与患者进行更好的交流以及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技巧培训,她们情绪上会出现波动,处理情绪劳动的策略还不成熟,重视情绪劳动的深层表现,加强模拟工作角色的演练操作,不断强化,并成为定势的工作习惯。
张帆等指出ABC情绪管理训练(A因素:明确现实事件和情境;B因素: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和自言自语的述说;C因素:情绪和行为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护士的不良情绪,增加其积极性情绪必要内化自己的专业角色,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以减少感觉被迫伪装或隐藏真正情绪的需要管理的能力,利于护士深层次表演,利于护患沟通,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培训形式可采用:①加强职业自豪感的培训课,强化护理工作给护士带来的良性情绪:如有亲朋好友生病住院的优越性,夜班护士时间的弹性,利于安排其他事务,事业单位工资的保障,周围人群的羡慕等。
②学习神经语言程序学(NLP)中情绪管理的方法,可以使护士掌握如何持乐观情绪、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创新据威廉.詹姆斯的理论,与皱眉的人相比,微笑的人应该感觉更快乐,更能传递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3-0092-01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题记
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心理健康,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觉陌生,但恐怕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那究竟怎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以下7个方面来判断。
①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②情绪适中: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
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③意志健全: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
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
④人格统一: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
⑤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互相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
⑥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持协调一致。
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点: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 心理健康的自我调整
自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人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了狂热、欢愉、振奋和希望。
然而这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也不可避免的对人们产生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消沉、痛苦、失意和迷惘。
那么生活在现如今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快餐文化社会中的人们应该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①充分并清醒的认识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既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自信且务实。
②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清醒的面对现实,并努力的去调整自己以便适应社会,从而进一步的改变社会。
③结交知己,与人为善:心理健康的人会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长久、稳定、良好的关系。
现如今社会想要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人脉,而非临时的抱佛脚。
所以结交知己,与人为善是一项必备的素质,并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标准。
④不怕挫折,积极进取: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机会往往存在于挫折失败之中。
成功者的奥秘就在于他们会利用失败去发现机遇。
“吃亏是福”。
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注意日常饮食和营养搭配、养成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
3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并且会影响到职业心态,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至关重要。
①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社会的支持不但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也对维护其良好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这其中不仅需要家人、朋友和各级领导的支持、认可和鼓励,也需要社会形成尊重护理人员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②营造人性化的工作条件,接触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自然就会培养出缜密、热情、精细、顽强、乐观的工作团队。
③建立针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督导机构:专业、细致的心理服务必然会对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可以及时处理突发的心理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 总结
护理人员是人类的身心健康的维护者,这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使命,同时也注定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身体上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也显得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恢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和强烈感染力。
很多人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存在一定的误区,现代社会的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打针、服药、执行各种护理操作,时代的进步要求护理人员还必须担负起心理、社会治疗任务。
护理的目标在帮助病人解除疾病痛苦的同时,还要致力于病人心理社会状态的完满与平衡。
现代社会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只有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红,胡岗.护理心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90-96
[2] 顾瑜琦.健康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42-243
[3] 胡佩诚.医护心理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