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ppt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ppt课件

社交适应能力评估等多个方面。
3
术后康复监测
术后康复监测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和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预防小儿脑性瘫痪
产前保健
婴幼儿保健
孕期定期产检和遵循医生建议, 预防患病风险。
关注婴幼儿健康,合理喂养和 提供适宜的运动环境。
接种疫苗
及时完成疫苗接种,预防感染 性疾病对婴幼儿大脑的不良影 响。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包括产前因素、围产期因素和出生后因素。 • 脑性瘫痪的影响因素包括脑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年龄等。 • 发病机制涉及神经元损伤、运动系统障碍和神经肌肉连接异常等。
康复治疗方法
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
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运 动疗法和康复训练等,可 综合应用以提高患儿运动 功能。
小结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早期干预和全面治疗可以为患 儿带来最好的康复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本课件介绍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法与效果评估。了解脑性瘫痪的概念和分 类,以及康复治疗的种类和重要性。
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
1 脑性瘫痪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运动和姿势障碍,是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引起的。
2 脑性瘫痪的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受累部位,脑性瘫痪可分为四种类型:痉挛型、强直型、混合型和 不定型。
通过体操、按摩和理疗等 技术,促进肌肉协调和运 动发展。
通过语音训练和发音矫正 等方法,促进患儿语言和 交流能力的提高。
运动疗法
康复训练
通过各类运动和运动训练,增强患儿肌肉力 量和运动协调能力。
通过功能性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帮助患儿 逐步恢复或改善日常生活技能。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基本原则是:1. 早诊断、早治疗。

2. 综合治疗、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3. 家庭参与、协作治疗。

4. 分析患儿的心理、引发其主动性。

5. 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同步进行。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有:一. 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人体的运动大体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有基础性运动(抬头、翻、爬、坐、跪、站、走、跑、跳、投等)和技巧性运动(翻滚、走平衡木等)。

精细动作包括:抓、握、提、放、撕、扯、捻、压、拧、悬、揉、搓、翻、掀、折、曡、捆、绘、写等。

二. 常用的治疗训练方法;首先要根据小儿运动发育顺序制定治疗计划,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规律。

第二不要给两个以上难题。

第三是运动和感觉训练同时进行。

早期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一) 头的控制:1. 眼球追視训练: 治疗师用颜色鲜艳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离患儿眼睛30cm的水平位置缓慢的左右、上下移动,完成眼球追視训练,为头的控制打下基础。

2. 仰卧位头部的旋转: 完成仰卧位时头部的上下左右旋转功能训练。

3. 肘支撑头抬起:俯卧位完成此功能训练,来抑制迷路性反射姿势及屈肌张力的亢进。

4. 仰卧位头部的上抬:脑瘫患儿常有仰卧位时屈肌控制能力低下,受到外界刺激是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这种情况进行此项训练非常必要。

5. 俯卧位头部上抬与双上肢支撑 :这一动作主要是抬高头部的抗重力能力和双上肢支撑负重的能力。

(二)躯干的控制1.仰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通过调整双上肢可以向前方伸展,,还可以抓住膝、脚并放到口边,分离运动开始出现,腹侧肌肉发育达到高峰。

2.俯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这一训练来控制患儿肩关节上提和内收。

3.骨盆的控制训练:这是维持坐位和站立的重要环节(三)上肢的支撑1.骨盆部位的负重及重心的移动。

2.侧方、后方支撑体重(四)保护性伸展:在球上完成效果较好.(五)坐位的训练:这一训练完成坐位的平衡和调整能力(六)爬行能力训练:包括腹爬、膝手立位爬行,俯卧位、膝跪位、仰卧位的训练侧卧位、(七)站立训练:从跪到站立(四点跪训练、两点跪训练、蹲起训练)从坐位站起、从跪位站起、单腿站立、立位姿势等训练。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PPT课件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PPT课件
协调;
• ②平衡能力训练。
7
二、康复护理
正确抱姿
脑瘫孩子多数时间由家长抱着,对其 应该根据病情,采取正确的抱法,以促 进头部、躯干的控制能力,纠正孩子的 不良姿势。
8
二、康复护理
1、痉挛性脑瘫:让孩子坐或卧于床上,双腿
分开,先把孩子蜷起来。成屈髋、屈膝状态,然 后把他抱起来,与母亲面对面的放在胸腹前,孩 子的双腿分放于母亲身体两侧,双手抱住母亲颈 部或肩,头可以枕在母亲肩上,也可以与母亲面 对面。
33
三、康复训练
家长帮助控制头部,使其一侧肘支撑,
辅助下肢完成从单肘支撑到俯卧位转换。
34
二、康复方法
下肢摆动带动身体 翻转,促进翻身动作, 注意:保持双上肢上举 上抬。
35
三、康复训练
利用斜坡使小儿做向下翻滚动作,以诱发主动翻身。
36
三、康复训练
37
三、康复训练
辅助小儿完成侧卧位 到单肘、单手支撑,到逐 渐坐起,从而完成由侧卧 位到坐位的动作转换,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1.痉挛型
• ①降低肌张力,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②防止关节变形; • ③抑制原始反射,促使自动反应,鼓励进行避免痉
挛姿势的自主运动。
4
一、康复原则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2.手足徐动型
• ①加压固定,静态制动为主,控制关键点; • ②减少过度刺激和过度活动; • ③强调保持对称姿势,控制
25
三、康复训练
球上头控训练
辅助孩子 双肩,做前后 左右倾斜, 以提高不同情 况下的头部控 制反应能力。
26
三、康复训练
双上肢无力,无法支撑上身体重,借助器材辅助完成手2支7 撑

家庭环境内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

家庭环境内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

到 满 足 , 法 做 到 一 对 一 治 疗 ; 瘫 患 儿 的 治 疗 需 要 进 行 长 期 无 脑
跟 踪 治 疗 , 天 必 须 保 证 一 定 的 治疗 时 间 ; 每 医院 治 疗 环 境 相 对 局 限 , 法 真 正 取 代 患 儿 的 生 活 环 境 , 且 很 多 脑 瘫 患 儿 需 要 无 而
患 者 血 腹 明显 并 伴有 严 重 失 血 临 床 症 状 , 易 发 生 失 血 性 休 容 克 , 旦诊 断 明 确 应 立 即进 行 手 术 治 疗 。对 于边 缘 型 , 周 破 一 外 裂 较 小 , 根 据 情 况 作 脾 修 补 术 或 脾 部 分 切 除术 , 于 血 肿 累 定 , 在 家 里 对 患 儿 实 并
施康 复 治 疗 训 练 。治 疗 师 需 定 期 对 患 儿 进 行 功 能 状 况 评 定 , 并及 时 修 正 监 护 人 的 治 疗 方 案 , 时 对 监 护 人 的 治 疗 技 术 进 同

1 9 4 5— 4 6 9 6: 7 7
发 现 腹 腔 内积 血 , 立 即 手 术 治 疗 。本 组 8例 中 1 死 亡 , 应 例 5
例保守治疗 , 2例 因 病 情 进 展 加 重 进 行 了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 Ⅲ 型 : 全性脾破裂患者 , 于脾实质和包膜均破裂 , 血量大 , 完 由 出
熟练 掌握 并 对 患 儿 实施 治疗 的训 练 内容 。
【 键词】 家庭康复 关 脑瘫 训 练
小 儿 脑 性 瘫 痪 (c ba ply C ) 称脑 瘫 , 指 出生 前 c rl as , P 简 是 到 出 生 后 一 个 月 内 由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 脑 损 伤 或 发 育 缺 陷 所 致 的 运 动 障 碍 及 姿 势 异 常 , 发 认 知 、 觉 、 为 障 碍 , 痫 及 ]伴 感 行 癫 神 经肌肉性 疾病 。据 有关 资料 统 计 , 国脑 瘫 发 病 率为 1 中 . 8o 4 /  ̄ ~ ‰ ] 近 些 年 , 于 新 生 儿 科 学 技 术 的 飞 跃 以 及 人 们 0 。 由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 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取得了显著的治疗 效果,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被广 泛应用。Bobath 法强调婴儿期脑组织有高 度可塑性和顺应性,是学习的最有潜力时
期,为早期治疗的最佳条件。
Bobath疗法
• Bobath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obath夫妇 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这 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治疗神经系统疾患,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 (如儿童脑性瘫痪、成人偏瘫等)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大臣回奏说:“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
晋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叫他 们多吃点肉粥呢?”
临床特征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主要表现 1 为运动障碍 2 姿势异常
脑瘫康复的特点
• 1、康复治疗方案随年龄而异:即不同年 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
• 2、康复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和生活 自理能力,而非单纯肌力训练。
脑瘫的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 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等,为 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 方法:仪器、徒手。 • 注意事项: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行1次;
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并对 康复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善,成为一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痉挛性运动障碍的新方法。适应于由于肌 肉痉挛而严重限制拮抗肌的活动,从而导致关节活动显著障碍,并影响肢 体功能,包括手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或者.由于严重痉挛 而导致日常时候护理极度困难时。
手术治疗
• 适应症:经较长时间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 肢体已经发生畸形的患儿。
• 4、中医疗法(针灸、推拿•) 9、 康复工程(矫形器等辅助器械)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方法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方法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方法〔一〕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一般是指脑部在发育完成前,因任何原因使脑组织受伤变性所留下来的后遗症。

1988年7月24日《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对脑瘫下的定义是:"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发育时期的非进展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

脑瘫代表的一组障碍,不是单一的疾病。

除主要表现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外,还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视觉、听觉、言语等障碍。

脑瘫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的统计数字相差悬殊。

在兴旺国家有下降趋势,并且有中度和重度患儿增加与年龄加大的特点。

例如日本近年统计发病率由1.5‰下降到1‰。

据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在我国目前0--14岁肢体残疾儿童约有62万人,占所有肢体残疾的8.2%,脑瘫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

据有关单位统计,国脑瘫的发病率约为1.5--5‰。

脑瘫的原因1. 出生前原因如染色体异常,风疹、梅毒、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放射线、一氧化碳中毒,母亲重度贫血、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

2. 围产期原因如颅出血、过期分娩、胎盘异常、脐带绕颈、小儿心肺异常、新生儿期呼吸障碍、痉挛、高胆红素血症,分娩外伤引起的颅出血等。

3. 出生后原因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部外伤,呼吸障碍、心脏停跳、持续痉挛等。

临床所见造成脑瘫最常见的3大原因为窒息、早产、核黄疸。

脑瘫的分类1. 按临床特点分为〔1〕痉挛型;〔2〕手足徐动型;〔3〕强直型;〔4〕共济失调型;〔5〕震颤型;〔6〕肌力低下型;〔7〕混合型;〔8〕无法分类型。

2. 以受损程度分为〔1〕轻度无需照顾;〔2〕中度局部协助、或使用支架和装具;〔3〕重度终生照顾。

见下表。

脑瘫的表现1.生长发育缓慢均有不同程度的落后于同龄儿,在各个发育阶段均有障碍。

如3个月还不能抬头、6个月仍不会坐、7~8个月还不会爬等等。

婴幼儿的正常运动发育规律:新生儿的运动是无规律而且不协调的,其原因在于新生儿的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传导路线与神经纤维髓鞘没有完全形成。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治疗-同济:陈勇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治疗-同济:陈勇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 理治疗
同济医院康复科 陈勇
一、概 述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在出 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由 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各种损 害或损伤所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 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综合征。病 因:发生于出生前,也可发生在出生 时,发生于出生后。 康复基本的目的就是帮助脑性瘫痪的 患者获得或学会新的运动功能及生活 的能力。


(二)伴随障碍 常有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 力障碍、知觉障碍语言障碍 等。
三、康复治疗护理措施

(一)目的 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训练的目 的是:提高运动功能,提高日 常生活能力,提高交流能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之能重 返家庭、重返社会。
(二)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
(1)仰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 头部控制训练。 身体的旋转动作训练:目的是提高翻 身坐起的能力。 骨盆的控制训练:决定今后爬行、坐 位、立位与行走能力的基础。如:桥 式运动。 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
(2)俯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 俯卧位的头部控制训练及对伸肌进 行刺激的训练,俯卧在楔板上的 支撑训练,肘部支撑训练,爬行 动作的训练。
(3)坐位训练
(4)站立训练 从跪到站,四点跪训练——双膝跪 训练——蹲起训练
(5)步行训练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3.言语功能训练
语言理解能力训练: (1)语音训练 (2)发音矫正训练 (3)语句训练 (4)交谈式练习
四、康 复 教 育
1﹑预防措施 坚持优生优育,保 证胎儿健康发育; 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 可疑脑瘫的患儿是实施脑瘫康复 的关键,主要从运动、语言和进 食三个方面来观察。` 3﹑家庭治疗 对于脑瘫患儿,家 庭治疗非常重要。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探析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探析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探析摘要:脑瘫是由于脑部的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情况,主要表现就是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我国脑瘫的发病人数每年不少于600 万,其治疗也是当今医学的难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文在分析小儿脑瘫病因和分类基础上,研究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方法,以期指导实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手术;康复训练;疗效0 引言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

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等。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脑瘫患者的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个体差异很大,主要与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脑损伤重,病情就重,症状较难改善。

预后还与患者诊断及开始治疗的早晚,治疗方法,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状态,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只有早期观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且不断坚持治疗康复,才能尽量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

本文分析了脑瘫病因,研究了分类,给出了治疗方法,希望可以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和患者家属开展康复治疗工作。

1 小儿脑瘫病因和类别脑瘫疾病的原因复杂,主要原因有低体重(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先天性异常、脑缺血缺氧、核黄疸等。

小儿脑瘫一般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底下型、混合型等。

其中痉挛性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深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锥体束征仍阳性。

上肢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关节屈曲。

卧位时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俯卧位时抬头困难;坐位开始时,头向后仰,以后能坐时,两腿伸直困难,脊柱后凸,跪时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行走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

小儿脑瘫性痪的Bobath康复治疗手法

小儿脑瘫性痪的Bobath康复治疗手法
• (3)促进体轴回旋:
• 1)体轴回旋的促通:P115
• 2)坐位被动回旋:治疗者用两手拉、推 患儿两肩,使坐位患儿躯干被动向一侧
回旋,反复进行。
3)抓住主动回旋:仰卧位或坐位,将患儿 主动向一侧抓物,促进主动回旋。
(4)促进肘支撑,促进抬头:
1)Bobath球训练法:将患儿俯卧于圆球上, 两肘与肩同宽,肩关节与肘关节90°屈 曲,支撑上半身体重,治疗者可固定患 儿肘部并活动圆球,促进肘支撑及对称 抬头。P121
• 3)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步行时,使头部 前屈可抑制髋、膝关切过度伸展。
• (2)上肢、肩胛带:利用上肢、肩胛带 达到抑制和促通的手技有以下几种:
• 1)将前臂内收、肩关节内旋,可抑制伸 展紧张,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有效。
• 2)将前臂外展、肩关节外旋、肘关节伸 展,可抑制胸部及颈部肌肉屈曲,促进
下肢外展外旋,也可促进手指伸展。
• 3)将肩关节外旋上举,可抑制屈肌紧张 性屈曲,促进脊柱、髋关节和下肢伸展。
• 4)将上肢外旋、向后方伸展,有更明显 的抑制躯干屈曲,促进脊柱伸展的作用。
适用于重度痉挛型脑瘫。
• 5)将前臂外展、手关节伸展、拇指外展,
可促进全指伸展。
• (3)下肢、骨盆带:利用下肢、骨盆带 达到抑制和促通的手技有以下几种:
怀中或腋下,治疗者可用胸腹或上臂抑 制头背屈,同时将两上肢固定于胸前,
可抑制非称性姿势。
• (2)促进脊柱伸展:
• 1)全身伸展姿势:可利用Bobath球或圆 滚进行治疗,也可在治疗者一条腿或两 条腿上进行。
• 2)上肢外展、外旋、上举姿势:坐位、 立位或俯卧位,使上肢外展、外旋并上 举,可促进脊柱伸展及抬头。
小儿脑瘫性痪的Bobath康 复治疗手法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素材PPT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素材PPT

2、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
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 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 种异常姿势。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 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障碍 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 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 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 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 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为此Bobath提出:为了纠正这种异常运动姿势,必须关闭 (切断)这种异常运动的短路循环,赋活正常的运动神经传导 路。前者是为了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后者是为了促通正常姿 势反射。对婴幼儿脑瘫,只要关闭异常姿势运动的短路循环, 就有可能自然赋活在种系发生中早就存在的正常运动姿势。 所以Bobath强调早期治疗脑瘫。
(三) 4-5个月:表现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神不灵活, 表情呆板,逗时无反映。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 有角弓反张或下肢硬性交叉,不伸手抓物或总是一只手抓物。
(四) 6-7个月:表现无手口眼协调障碍,手抓物很快松 开,非对称性姿势,头后背,肩后伸,下肢硬性交叉,上肢 内旋,手握拳,原始反映残存。
出生后因素:占12%,多为头部外伤、出血及颅内感染等。
三、脑瘫的早期表现
由于小儿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当损伤后,根据神经 发育的理论,其在姿势、运动、反射、肌张力等方面的发育 受到影响,出现运动发育落后、原始反射残存、异常姿势及 异常运动模式,关键是早期发现这些症状。现将不同时期小 儿脑瘫的早期表现总结如下: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的临床表现逐渐明显典型化,诊 断多不困难。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常常会带来轻重不同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影响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自理能力,培智学校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康复训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这些脑瘫儿童得到了有效的康复和协助。

培智学校采取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康复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按摩、电疗、温热治疗、超声波等。

这些疗法能够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张力不足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帮助儿童恢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要包括传统物理疗法、健身器材疗法、功能性训练等方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练习脑瘫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帮助儿童恢复或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3. 语言康复。

脑瘫儿童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

培智学校通过语言康复的方法,包括言语疗法、声音模仿练习、口语教育、语音学习等,促进儿童语言的发音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4.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一种运动和感觉刺激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儿童借助于各种感觉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提高儿童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练习平衡、肌肉协调能力、对称性等,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运动控制和运动能力。

5. 食物疗法。

饮食调节也是脑瘫儿童康复的重要方面之一。

培智学校综合考虑脑瘫儿童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设计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营养搭配、食物多样性、饮食时间规律等,促进健康食物与良好的健康习惯。

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培智学校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儿童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力、自理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为脑瘫儿童争取更独立自主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一、康复训练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肌肉协调能力的障碍和运动功能的受限。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记录一位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

二、患儿情况介绍患儿小明,男性,6岁,被诊断为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他的家庭非常重视他的康复训练,每周定期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三、康复训练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础,通过各种运动和手法,改善患儿的肌张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

我们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小明的肌张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肢体运动也变得更加协调。

2.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通过音标练习、发音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流利和准确。

3.认知训练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将认知训练纳入康复训练方案中。

通过益智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训练,小明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改善。

四、康复训练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肌张力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在生活中,他能够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同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自信和积极。

五、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家庭和医疗机构应该共同合作,为脑瘫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训练服务。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T严国斌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T严国斌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
2
锻炼和治疗
通过各种运动和技术,进行个别或群组康复治疗。
3
跟踪和调整
定期跟踪患者的进展,并根据需求进行治疗计划的调整。
康复治疗:效果与案例分享
改善肌肉协调
通过PT治疗,儿童的肌肉协调 能力明显改善,提高日常生活 的质量。
增强力量和灵活性
PT治疗帮助小儿脑瘫患者增加 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运动 表现。
提高社交和心理发展
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 感和社交互动,促进全面的发 展。
保持治疗效果:维护和预防
康复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积极的维护和预防措施来持久。建立良好的健康习 惯和定期康复训练是关键。
预防小儿脑瘫的发生
了解养护孕妇身体健康、避免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及早干预和识别潜在问题 是预防小儿脑瘫的重要步骤。
运动疗法PT:改善小儿脑瘫
运动疗法PT是一种基于运动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锻炼和特定技术来改善小 儿脑
PT治疗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肌肉协调和平衡,以及增强肌肉力量,帮助 小儿脑瘫患者掌握更好的运动模式和姿势。
PT治疗:具体步骤
1
评估与目标制定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 疗法PT严国斌
欢迎来到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演示。通过运动疗法PT,我们帮助小儿脑瘫患者 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探索治疗的奥秘和效果。
小儿脑瘫:了解症状及影响
小儿脑瘫是一种运动和姿势障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肌群疲劳和 协调问题。这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7-01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

小儿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4.0‰[2],脑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脑瘫主要是大脑组织受损后发育障碍,影响了小儿的智力发育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如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率和生存质量。

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康复治疗适应了这一需求。

通过专业的康复人员提供技术手段和知识可达到纠正患儿异常姿势,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建立患儿的良好心理。

现将多年来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经验介绍如下:
1常规康复措施
按小儿脑瘫病变常规治疗,药物加(或高压氧)一般康复、健康教育和功能康复。

1.1改善患儿生活环境。

平时的康复当中一定要保持患儿生活空间的清洁,定时开窗通气,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常带患儿到
户外活动,细心地做好患儿的卫生,注意让患儿远离危险物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2训练患儿穿衣能力。

在日常的康复中应正确的运用穿衣技巧。

穿衣服时最好取坐位,以患侧肢先穿后脱、健侧肢体先脱后穿的原则,按衣袖、兜背、另一袖、扣扣的顺序进行,同时应教患儿辨认衣服的前后左右,慢慢训练患儿自己穿衣的能力[3]。

1.3锻炼患儿正常进食。

患儿摄食障碍,常表现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长期下去会引起患儿营养缺乏。

因此,日常的康复当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进食情况,给予合理的营养搭配,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糊状、半流食等容易下咽的食物,以补脑的食物补充为主,对吞咽困难者采取下额控制技术,用手指对下巴施以柔和而沉的向上推力,同时诱导患儿开口、闭口、头部向前屈曲等动作,促进患儿吞咽[4]。

1.4加强患儿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日常康复中很容易忽略的一步,也是最难达到训练目的的。

因此,在平时的康复过程中一定要想法增加患儿说话的量,不管患儿懂不懂,都要想法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多次反复的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立即与其对话和应答,多表扬和夸奖,利用患儿的各种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2加强康复早期干预措施[5]
具体做法是;针对患儿不同年龄和脑瘫不同的类型,对其全身不同的部位采用推、运、揉、摩、掐、搓、理、捏、挤、摇、抖、矫
型等十多种推拿按摩,施予患儿功能障碍康复康复,10天为一疗程。

3提供详细的康复患儿专科知识指导
3.1营养餐的调配及饮食知识。

原则上为小量多餐。

训练前30min 避免进食过多,训练后注意补充体液,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准确评估营养状态,指导家长正确喂养主食,按时添加辅食,向家长讲述婴儿应以蛋白质为主的道理,正确调配饮食,对脾胃亏虚的患儿应少食多餐,也可采用捏脊疗法配合按摩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以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不断增强体质,以适应训练的需要。

根据患儿吞咽进食情况配制成流质或半流,一般每2小时喂食1次。

种类有牛奶、鸡蛋、藕粉、新鲜蔬果汁、豆浆、肉泥汤、米粥、米粉糊等,在喂食时要避免过快过量,以助消化吸收。

3.2教给家长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手法。

如上肢运动训练,大人用双手的拇指固定紧贴于小儿双手掌心劳宫穴,食指固定紧贴在小儿合谷穴,中指无名指则紧贴于小儿外关穴,握紧后两手上举→然后在胸前交叉外展→再作下垂运动。

下肢运动训练,大人双手掌放在患儿膝关节下缘,拇指紧贴新伏兔穴,食指紧贴于髌骨外上缘,中指无名指分别紧贴于阳陵泉和足三里,捏紧固定作屈腿→伸腿→抬腿动作,模拟踩单车动作。

如此反复运动训练10次。

然后再在手掌、脚掌部位进行按摩推拿,顺序由腕关节开始→大鱼际→拇指→小鱼际→小指→掌心劳宫穴(稍用力)按压,时间半分钟,食指中指、无名指来回按摩推拿10次。

脚掌由脚后跟开始,于涌泉穴(稍
用力)按压,时间半分钟,共推拿10次[6]。

3.3对长期卧床的患儿要指导家长作好皮肤康复患儿床铺要保持柔软,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指导家长正确使用一次性尿布,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及会阴部,并保持干燥。

训练时应加强防护。

4心理康复
4.1患儿心理康复。

脑性瘫痪的患儿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忧郁、恐惧等明显的心理障碍。

这就需要康复人员在日常的康复中多运用心理康复技术:亲切的态度,美好的语言,耐心的教导,无私的爱心,带有娱乐和趣味性的游戏方式,解除患儿的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4.2家长的心理指导。

脑性瘫痪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长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

因此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多给家长看一些脑瘫患儿康复的实例让家在给患儿家长讲解时应根据不同的脑瘫类型、病情给予讲解认识到日常康复的重要性,直至家长完全理解和掌握。

向家长宣传本病发生发展的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指导家长学会家庭训练的方法,配合日常治疗及训练,并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征求意见,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树立信心,减少或消除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胡莹媛.脑性瘫痪定义的历史沿革[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9(5):257~60
[2]李树春.提高小儿脑瘫防治科研水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8(5-6):349
[3]陈红敏;李晓霞;张琴.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康复中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2;(06)
[4]朱锦渊.脑性瘫痪儿摄食障碍问题的探讨[j].临床医
学.2005;25(8):21-22
[5]程贤高.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j].现代康复,1999;3(2):170
[6]魏玉英.家庭康复康复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