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含义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教学论文】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师职称评定】

【教学论文】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师职称评定】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1],一般是指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急剧变革、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指经济落后国家以发达国家现代化生产力为发展目标,努力追赶的过程。

对这个历史过程的学术研究早就开始了。

“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指的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现代化”(或者“近代化”)这个词,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在汉语里了。

30年代,中国思想界还就“中国现代化”问题为题展开过讨论,那时已经较为全面地论及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中国现代化应该走什么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统一的关系、现代化的资金与人才问题、现代化中的“工化”与“农化”的关系、现代化中的文化建设等等。

[2]但是在学术上建立“现代化”的研究框架,从现代化的研究视角来研究现代化过程,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起步的。

我国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对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过程作过认真研究。

他指出,从社会思潮的角度看,现代化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性工业化高潮阶段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新理论架构。

战后西方出现的这一社会思潮,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美国社会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败了,18—19世纪形成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只有美国充分享受了战争的胜利果实,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达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顶峰。

美国学者纷纷著述,大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现代世界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体系。

现代化不仅是“西方化”,首先是“美国化”。

这些观点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带有强烈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色彩。

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现代化理论思潮,是乐观的社会进化论思潮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产物,是战后“美国第一”的自大狂思潮的产物。

美国学者认为:“现代化概念主要是一个美国式的概念。

”[3]这是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基本的社会背景。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另一个国际背景是,战后东西方尖锐对峙,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形成了长期“冷战”的局面。

谈谈中医现代化

谈谈中医现代化
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
通过多学科联合研究的方式,将中医与现代医学、生物学、化学 等学科进行融合。
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
积极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提高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中医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数字化中医
运用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中医进行数据挖掘 和分析,提高诊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标准化建设
制定中医标准体系,规范中医的诊疗流程和操作,提高中医的国 际影响力。
传承和创新
中医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 持传统特色,又要不断创新发展。
03
中医现代化的实践和案例
中医现代化的实践
针灸和推拿
中医现代化的实践之一是针灸和推拿的运用,通过刺激身体的穴 位和经络,调节身体功能,缓解疼痛和不适。
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包括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中药制剂的标准化生产等。
中医现代化的思路
保留传统中医特色
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保留传统中医的特色和精华,如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等。
与现代科技结合
将现代科技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推动中医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
吸收现代医学成果
借鉴现代医学的科技成果和方法,丰富中医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 。
中医现代化的方法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对中医进行研 究和创新。
03
加强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
秀的中医药人才。
THANK YOU.
保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中医现代化是在保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医药理论 和实践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发展中医药科技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辨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辨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辨析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从8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的宏伟战略目标。

要比较正确地从理论上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一、什么是现代化?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认识和界定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要比较正确地从理论上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三个基本概念内涵的界定和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没有进行过更精致深入的考察。

由于对这些概念界定的理解不一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研究中,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常常混用。

由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界定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这个名词,是用来概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社会急剧转化过程中总的动态的概念。

这个概念,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社会科学文献中使用得相当广泛。

但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和视野的不同,对现代化的理解和概括也不一样,呈现出多样性和不断深化的特点,从而使“现代化”一词的界定迄今尚无公认。

综观中外学术界对“现代化”的界定,可将众多的现代化概念划归到广义和狭义两种诠释路径中。

广义上,现代化多层多面,涉及近代以后所有国家之所有领域的变革。

“近代以后”体现其时间范畴,“所有领域”体现其空间范畴。

狭义上,现代化的起源也要追溯至近代初期,但其研究的论域则有“所有领域”归之为“某一特殊视阈”,诸如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

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

了 , 现 代化 作 为一 种 理 论 或学 说 却是 半 个 世 纪前 但
才 出现 的 。2 0世 纪 中叶 , 人们 越 来越 置 身 于一 个多 层 次 的变 化 发展 的社会 中 , 切 需 要 一种 新 的概念 迫
作 者 简 介 :陈 柳 钦 (9 9 ) 男 , 国 能 源 经 济 研 究 院 战 略 研 究 中心 主 任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 : 源 经 济 、 业 经济 和 城市 经 济 。 16一 , 中 能 产
( y a c f Mo en ai : td n C m aai D nmiso d ri t n A Suy i o p r v z o t e Hioy 一 书 中写 道 :如 果 必须 给 ‘ 代 化 ’ 一 个 s r) t “ 现 下
“ 代的”这一词语虽然早在 l 现 6世 纪 就 出现
策 以及 有 关 的各种 理论 。与 会者 感 到使用 “ 现代 化 ”

词 来 描 述 从 农 业 社 会 向工 业 社 会 的 转 变 特 征 比
较合适 。“ 代 化 ” 个术 语 开始被 广 泛使 用 。美 国 现 这 学者 丹 尼尔 ・ 纳 ( a il en r 15 勒 D ne L re )9 8年在 他 的《 传
兴 看成 是一 个 与 中世纪 对应 的新 时代 。由于 文艺 复 兴 否 定 中世 纪 的 神 学权 威 , 崇 古 典 文 化 . 而文 尊 故
艺 复兴 以后 的 时代 被 视 为欧 洲 历史 的一个 新 时 代 。 “ 现代 ” 一词 的 内涵 “ 代 性 ” mo e i ) 即渊 源 于 现 ( dr t , n y
定 义 , 么 可 以这 样 说 . 那 它是 历 史 形 成 的 各 种 体 制

发言稿三方面认识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发言稿三方面认识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发言稿三方面认识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想从三方面谈谈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其次,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层面的意义:中国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个过程中,亿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扶贫成果举世瞩目。

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社会层面的意义:中国现代化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

国家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为民众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道德风尚逐渐形成。

3.文化层面的意义:中国现代化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创新发展。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影响力逐渐提升,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伟大事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有现实指导作用

对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有现实指导作用

对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有现实指导作用1. 引言1.1 概述: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寻求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和模式,旨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

它不仅关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更涉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制度改革与发展等方方面面。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指导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对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的现实指导作用。

-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并分析其本质要求以揭示其核心思想。

- 在第三部分,我们探讨融汇中西文明优点推动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此一理念。

- 第四部分,我们考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平衡二者所需采取的举措。

- 第五部分,我们将探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的关系,并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途径。

- 最后,我们将在第六部分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并强调其对当今中国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重要价值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与挑战,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此外,本文还将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试图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激发更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讨论与研究。

2.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2.1 科学内涵的解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关键。

科学内涵指的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一系列理论体系和思想观念,它包含了许多重要元素。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民群众福祉的提升。

这体现在政府的发展战略中,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作为核心目标,并通过减贫攻坚、教育医疗改革等措施来实现。

其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社会主义价值观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现代化史

中国现代化史

• 1、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般理论
• (1)经典现代化理论关于现代化的定义 • 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不同学派和不同学者对现代化的理 解和定义有所不同。 • 一般而言,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 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 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 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 • 20世纪60年代,欧美工业化国家已经进入发达工业社会。 所以,当时的现代经济指工业经济,现代社会指工业社会, 现代文明指工业文明。
• 斯宾塞 作为社会学的先驱,他的思想和理论深 得赏识,被学界视为“思想泰斗”、“维 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社会进化论 是他关于社会发展的的理论。 早期的其于外力论的社会进化思想
后期的基于竞争论的社会进化思想
“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
• 迪尔凯姆
– “机械团结” – “有机团结” – 社会分工与社会变迁
• 四、现代化标准: • 1950年,经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 提议,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中创立了一个经济 增长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之后,组织了一系列的 学术活动,首先使用“现代化”一词来描述从农业社 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特征。为现代化论题确定了一个 大体认同的8项基本标准: • (1)人口比较高度地集中于城市,整个社会越来越以城 市为中心; • (2)使用非生物能源的程度比较高,商品流通广泛,服 务设施增加; • (3)社会成员在广大的空间内相互作用,广泛参与经济 和政治事务; • (4)村社和代代相传的社会群体普遍解体,导致个人有 更大的社会流动性,个人在社会的行为具有更广泛和 多种不同的范围;
• (2)经典现代化理论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现代化过 程的阐述

现代化新论

现代化新论

现代化新论》麦苗儿2013年1月12日一、现代化和《现代化新论》1. 现代化的定义问题学术界关于现代化的四种定义: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现代化实质就是工业化,更确切的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

现代化是自然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中的统称。

现代化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形式”。

一、现代化和《现代化新论》2.评价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1)作者其人其事(2)《现代化新论》主要内容:全书分三编,第一编:“大转变时代的新历史观”,是用马克思主义评介西方现代化理论,并就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做了探索。

下分四章,分别阐述了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西方现代化思潮的演变和得失、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与新的现代化理论的建立四个重大理论问题。

第二编:“现代世界发展趋势通论”是对近两百年来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的总体考察。

下分三章,在三个不同层次上探讨了各种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第三编:“转型期中国发展趋势通论”,是对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和特点(1949年以前)的总体考察。

这样一个研究框架,是将理论、历史与现实溶于一炉的三层结构,是历史学、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与政治发展理论相结合的跨学科方法的尝试。

一、现代化和《现代化新论》(3)本书的主要观点第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现代化概念,指出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范畴。

它的广义含义是指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

它的狭义含义是指第三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采取高效率途径,通过广泛的经济技术改造与社会改革,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新环境发展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方向和路径研究报告_概述及报告范文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方向和路径研究报告_概述及报告范文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方向和路径研究报告概述及报告范文1. 引言1.1 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地位的提升,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焦点。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深入研究这一重要议题并提出相应观点。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第一章)将简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目的和结构。

第二章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包括对其定义与意义的探讨以及历史背景与发展动因的分析,并介绍不同阶段目标设定与任务划分。

第三章将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探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制度与文化适应性改革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等关键议题。

第四章将重点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所选择的路径以及相关挑战,包括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实践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的策略研究,以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支撑。

最后,在结论部分(第五章)我们将总结本文中的主要观点,并提出相关启示与建议。

1.3 目的本研究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路径,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历史背景、发展动因、目标设定与阶段性任务划分等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本报告还将探讨转型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社会制度与文化适应性以及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思考。

最后,本报告将针对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结合实践、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策略以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出相关观点并指出挑战,旨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借鉴与建议。

2.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2.1 定义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且能够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读书笔记《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内容纲要(文字版)

读书笔记《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内容纲要(文字版)

读书笔记《<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内容纲要(文字版)第一编大转变时代的新历史观第一章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现代化”还是“近代化”,应先正名时间尺度上,泛指从中世纪结束以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一个“长时程”价值尺度上,指区别于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第二章西方的现代化思潮与现代化研究不断变化中的社会思潮现代化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性工业化高潮阶段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新理论架构。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欧和北美在19世纪陆续进入了工业化时期,蒸汽机这个巨怪的出世塑造了一个新社会即工业社会的轮廓。

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使乐观主义的论调占了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把社会进化的乐观主义思潮一下子轰得烟消云散。

现代工业文明走入歧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的社会思潮开始出现新的转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美国社会思潮20世纪60年代——“发展”与“现代化热”现代化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迅速兴起的一门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

首先由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提出来。

最先开辟的新领域发展经济学现代化流派代表:著名经济史家华·惠·罗斯托其现代化论点也被称为“传播学派”(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是密切为美国对外政策服务的)20世纪60年代对政治发展的研究中,至少有三大流派系统——结构功能研究法,主要受帕森斯的理论支配;社会过程研究法,主要是探讨政治行为过程与工业化、都市化等社会过程的关系;比较历史研究法,这是较为接近传统的一种方法现代化理论形成的历史特点1.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东西方处于尖锐对峙、国际关系很不正常的“冷战”时期。

现代化释义

现代化释义

有关“现代化”的释义
现代化是指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

现代化的简介
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它具体表现为心灵、技巧、管理妙、环境好的严整多层的集成过程,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

现代化的发展
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而当今某些学者认为,第二次现代化的过程应该称为后现代化。

现代化的过程
现代化可以理解为五个过程: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科技创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学习的机会扩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力减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增加。

现代化的多层集成
“集大成”的过程
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善于吸取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状况,并顺应未来趋势的过程,善于吸取众长之和,用中国一句古语概括,就是“集大成”的过程,过去与现代之长我采集,过去与现代之短我抛弃,顺应未来之长我独持。

严整多层的体系
思想现代化是其灵魂,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是其双轮和两翼,而政经现代化则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众长之和的集成有高低之分,从而使现代化具有多种层次。

简述现代化的内涵

简述现代化的内涵

简述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是指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现代化的内涵是多维的,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

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化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

经济的现代化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

现代化经济还表现在科技的应用和创新,以及市场的开放和竞争。

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现代化还包括社会的进步。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开放、包容、平等和和谐的社会。

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了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了追求。

现代化社会还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权益和福利。

第三,现代化还涉及到文化的变革。

现代化文化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创新的。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现代化文化还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鼓励人们追求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

第四,现代化还包括科技的进步。

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现代化科技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善。

现代化还涉及到环境的保护。

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成为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现代化环境的特点是清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人们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地球家园的可持续性。

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科技和环境等方面的进步。

现代化的内涵丰富多样,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只有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才能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自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发展路径。

它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结合国情和人民需求,根据中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逐步形成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一种现代化进程。

以下将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其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在于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差异。

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模式的主要体现是其相对注重人民的福祉、平衡发展、稳定与和谐。

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还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幸福感提升。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平衡发展,关注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等地区的发展均衡,以保证全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带来的福利。

同时,中国始终坚持稳定与和谐的发展理念,注重国内外环境的稳定,保持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在于中国的国情和人民需求。

由于中国庞大而复杂的国情以及中国人民的需求与期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首先,中国注重稳定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国土广阔以及经济体量庞大,中国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和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

其次,中国注重实用主义和创新驱动。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实事求是,注重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制度和技术等,同时也积极引进和应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再次,中国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长远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中国的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为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保障。

通过现代化进程,中国实现了从落后到富裕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也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2全球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

2全球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

现代化理论问题:静态
• 现代化理论在列举传统与现代的特征上,用力甚 多,而对于由某一阶段发展到另一阶段的过程, 则没有什么有用的研究,大都是静态的。因此, 现代化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学 (Comparative Statics),而不是发展理论。 • 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全球性的变迁,是 人类文明的共同趋势。实际是历史的偶然,而非 结构的必然。 • 现代与传统二分法的假设,有很明显的错误。现 代与传统不可能有纯粹的型式存在,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现代,也没有一个客观的区分标准。
现代化的理解
• ―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一个充满歧义 但却普遍通用的名词,广泛地使用于各种 方面。有的把它看成工业化,有的把它看 成都市化,有的把它看成政治民主化……。 •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隐含着一个共同的意指, 即现代化是向着某种“现代的标准”迈进 的辩证过程,而这种“现代的标准”,大 致上是以近代西欧及北美的社会为蓝图的。
问题解决: 社会分工逐渐增 加 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的分 工与专业化, 产生新的资源
• 复杂的社会劳动分工相互 依赖倾向差异化与专业化
经典演化理论的观点: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演化的连续
• 社会变化是单向的:从原始到现代 • 对演化过程的价值判断:向最终阶段的迈 进代表进步、人性、文明 • 社会演化的速度是缓慢、渐进、一步一步 的(piecemeal),是演化而不是革命 • 结论:从一个简单、原始的社会向复杂、 现代的社会演进,需要若干世纪来完成。
传统与现代社会凝聚方式比较
传统社会凝聚方式 • 基于“机械团结”的社会 • 凝聚,社会群体相似,遵 循传统的僵化的准则与信 仰 • • 简单的农业、家庭、家族、 村庄 • • 个群体相似,但是并不相 互依赖 • 自我封闭—农作、生养孩 子、社会控制的必要角色 现代社会凝聚方式 人口/密度增加,稀缺资源的 竞争加剧,演化适应

关于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若干认识

关于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若干认识

关于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若干认识摘要: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

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关键词:“现代化”概念;“现代化范式”;中国现代化进程早期阶段现代化问题,是近年来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笔者拟就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等问题提出若干浅见。

疏漏谬误之处,祈方家不吝赐正。

一关于现代化理论问题,笔者以为,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认识的变化,以及“现代化范式”与“革命史范式”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值得提出讨论。

1.关于“现代化”的概念什么是现代化,国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曾流行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四个现代化”的说法。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对以往人们关于现代化的种种认识归纳为4类,其中之一是:“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我国关于“四个现代化”的说法即属此类。

这种认识突出强调了现代化在经济和技术层面内容,但仅将现代化视为一个经济和技术问题,从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这种认识显然是过于简单和狭隘了。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不仅仅涉及经济和技术问题,而是整个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问题,是一种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人类社会的这一转变最初出现在西欧,但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包括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球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地区和民族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或被带入这一社会转型的进程。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述评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述评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具有开创意义。

现代化是全球性的运动,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

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体现了现代文明应有的包容特征;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条根本区别于西方模式的崭新路径,极大丰富了现代化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内涵;超越了“文明冲突论”,一个古老文明的生机焕发与新生,扭转了曾经被西方霸权强加的文明之间不平等关系,让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

本文概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述评文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总结与展望。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具有开创意义。

现代化是全球性的运动,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

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体现了现代文明应有的包容特征;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条根本区别于西方模式的崭新路径,极大丰富了现代化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内涵;超越了“文明冲突论”,一个古老文明的生机焕发与新生,扭转了曾经被西方霸权强加的文明之间不平等关系,让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

中国式现代化既强调现代化本身的发展规律,又注重从中国实际出发,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共享发展理念等价值追求是其鲜明特征之一。

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尊重人民创造活力,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讲现代化理论概述.ppt

第一讲现代化理论概述.ppt

– 后现代化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认为,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的,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社会发 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经从现代化阶段进入后现代化阶 段。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殷格哈特(Inglehart,1997)把 1970年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他认为, 后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 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
– 14—16世纪 – 16—17世纪 – 17—18世纪 – 18—19世纪 文艺复兴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 最早源于19世纪中期的孔德、圣西门、迪尔凯姆、 韦伯等社会学家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研究。
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 – 50-60年代 经典现代化 – 70年代 后现代、后现代化 – 80-90年代 新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再现 代化、继续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后现代化理论(殷根哈特,1997)
后现代性的概念
– 根据韦氏辞典,后现代(postmodern)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 艺术、建筑和文化等领域兴起的思潮,它分析现代社会的种 种问题和危机,反对现代化运动的哲学和实践,主张复兴传 统要素和技术。有些后现代主义者倾向于对现代思想的否定 和解构,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比较重视后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创 造。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把社会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即传统社 会、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 – 有些学者认为,后现代是一种文化思潮,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有些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历史阶段称为“后现代 阶段”,有些学者提出“后现代时代”。后现代思潮在政治、 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都有反映。
现代性在五大领域的表现
– 政治现代化 – 民主化、法治化、科层化(官僚化) – 经济现代化 – 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 – 社会现代化 – 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信息传播 – 个人现代化 – 开放性、参与性、独立性、平等性 – 文化现代化 – 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经济主义、普及初中等教育

结合实际谈对现代化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对现代化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对现代化的认识一现代化理论是否是一个筐“现代化”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五四”以后关于东西文化观的争论中,严既澄在1922年3月发表于《民铎》杂志的《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出现了“近代化的孔家思想”的提法,1927年柳克述在其《新土耳其》一书中将“现代化”与“西方化”并提。

在1935年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讨论中,“现代化”一词逐渐为知识分子所接受,取代了“西化”、“中国化”等概念而广为沿用。

但中国并未因此而产生出一套关于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现代化研究形成规模始于二战以后的西方,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迅速兴起,它的兴起引起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的关注,但各学科又有各自的理解。

虞和平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绪论》中指出:在社会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的变革,也就是欠发达社会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过程。

在经济学家看来,现代化就是经济由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过程,社会消费由低级向高级上升的过程。

在政治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传统政体向现代化政体的转变过程、政权的合理集中化和科层化(制度化)的过程。

在历史学家看来,现代化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

在人类文化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促使社会、文化和个人各自获得科学知识,并把它运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过程。

罗荣渠先生认为现代化涵义大致有四类:(一)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的历史过程。

(二) 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三)结构功能学派认为的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

(四) 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方面认为,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

另外,人们对现代化的历程和模式也认识不一,有人认为中国现代化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有的认为始于洋务运动,还有人认为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二中国的现代化理论萌芽早于西方吗罗荣渠先生多次分析马克思与现代化理论的关系,指出马克思早已形成关于“现代”的科学概念,并得出一个结论:马克思虽未使用过“现代化”一词,但关于现代化的思想,事实上早在他的唯物史观形成之初即以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心部分正是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

第十四章--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第十四章--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15
4、“现代社会结构”理论。马里奥·列维是 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特别对中、日、 美三国的现代化问题作了比较研究。为分 析和鉴定社会发展,他制定了包括六个方 面结构关系的模式变量。列维认为,运用 这六个模式变量可以对一个社会里的不同 类型的关系、不同社会里的类似关系、不 同社会里的不同类型关系进行分析比较。
2021/4/8
18
7、传统现代化理论的开拓。其中布莱克是该 理论方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现代 化研究有三个重点:第一,研究现代化的 根源;第二,研究参加现代化行列较晚国 家的现代化问题;第三,研究现代化的前 途问题。他认为,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 社会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为了有效地进 行比较研究,他提出了在五个方面进行比 较的重要性。
2021/4/8
5
一、 “人格现代化”理论
英克尔斯认为,个人的现代性是一个多种 性质的综合体。英克尔斯从态度、价值观 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给出了现代人格的特 征。
2021/4/8
6
二、 “现代社会结构”理论
几乎与英克尔斯同时,另一位美国社 会学家列维从社会结构角度对现代化进行 了研究。
2021/4/8
2021/4/8
2
一、 现代化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或思潮,成 为世界性的口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世界形势变化的产物。
2021/4/8
3
二、 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早期发展
18世纪,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英国工业 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 大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变革。
2021/4/8
9
二、 “后工业社会”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当人们围 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进行探讨和展开 争论时,在工业发达国家也开始发生了一 些深刻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含义研究概述
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这一词因此已成为世界上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现代化含义因其含义混乱,而招致曾任施罗德政府财政部长的奥斯卡·拉方丹抱怨说:“‘现代化’和‘现代性’这样的词现在已经贬值到你想往里面塞什么就可以塞什么的地步了。

”(转引自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的含义十分含混和庞杂,甚至有学者试图用发展研究代替现代化研究,但现代化概念的广泛包容性,以及该概念使用的高频率,已经使它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概念。

而且,对现代化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的批判,也没有妨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量学者正在进入这一领域。

这也是现代化理论发展史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理论界对现代化定义和内涵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一、时间和价值双重尺度说
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来的。

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产生于1585年,有两层含义:(1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
(2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

modern的两层含义有不同特点:(1性质只有时间限制(新近的,没有领域限制,所以,它可以指人类活动各个方面的特点;(2时间只有时间上限(大约公元1500年,没有时间下限,所
以,“现代”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英语单词modernize是动词,产生于1748年,含义是:使现代化(成为具有现代特点的、成为现代的,使适合现代需要。

“现代
化”(Modernization是个外来词,在英文中是modernize 的名词形式,产生于1770年,意为to make modern,即“使成为现代化的”之意。

在汉语中找不到和modern一词准确的对应词汇,通常译为“现代”,有时也意译为“摩登”,意为“时新、新潮”之意。

现代化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它是指从公元1500年以后至今很长历史时期。

“现代化”同时还是一个价值概念,它是指区别于medieval(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即把文艺复兴看成是一个否定中世纪的神学权威,崇尚古典文化,开拓出近代新文化的新时代。


此推论,“现代化”具有两个基本词义:成为现代的、适合现代需要;大约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

二、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动态过程说
最初的现代化理论家,无论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偏重于从历史学的角度给现代化确定概念。

如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为《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撰写的“现代化”条目说,现代化是一个旧的社会变革过程的流行术语,而这个过程就是“欠发达社会”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社会变革……,它是由国际或社会之间的交流触发的(转引自贝迪阿·纳思·瓦尔马。

他实际上认为现代化是“西欧和北美产生的制度和价值观念从17世纪以后向欧洲其他地区的传播过程,18—20世纪向世界其他地区的传播过程。

”我国部分学者也认同这种看法。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具有相互排斥特征的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就是现代化。

”(《中
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经济学家认为,现代化是经济有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过程,社会消费由低级向高级上升的过程。

他们认为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体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从传统经济状态向现代经济状态的转变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把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视为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线索,强调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的对立。

三、心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综合转变过程说
这种观点主要是从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现代化,也就是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一种“文明的形式”。

“现代化”的含义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首先渗透到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和行动中,并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制度和目标。

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制度和目标可明确表达如下:个性化;都市化;民众教育;具有代表性的政府;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各阶层收入;向伤残贫困者提供福利。

(贝迪阿·纳思·瓦尔马从事人类学研究的曼宁·纳什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社
会的和心理的结构,它促进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

“现代化”是使社会、文化和个人各自获得经过检验的知识,并把它运用于日常生活的一种过程。

(转引自贝迪阿·纳思·瓦尔马
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在《自由主义的终结》中曾介绍了不同见解的两种现代化。

一种含义具有一种积极性、前瞻性,指最先进的技术,通常表现在有形的物质上:飞机、轿车、空调设备、电视和计算机。

还有一种具有较多意识形态性而较少物质性,现代意味着反对中世纪。

(伊曼努尔·华勒斯坦 K·道易治的定义是:“人们所承担的绝大多数旧的社会、经济、心理义务受到侵蚀而崩溃的过程;人们获得新的社会化模式的过程。

”(转引自S.N.艾森斯塔德
四、工业化实质说
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始发原因,或者把现代化视为工业化的最终结果,这是一种普遍的观点。

这种观点所说的工业化,不仅仅是指从18世纪后期始于欧洲的工业革命所引起的那个工业化过程,还包括20世纪的高度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一词从广义上讲,甚至已经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同义语。

工业化的过程不仅限于经济本身,它还涉及到社会的各方面。

中国现代化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已故教授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在归纳了世界各国学者关于现代化的解释后,他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透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她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作为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把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实现作为现代化完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也许是合适的。

”1严英龙研究员认为,现代化就是以市场原则为取向,以工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代替,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适应性变革的过程。

两次现代化理论的提出者何传启研究员认为,世界范围内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为第一次现代化,由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转移及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7-18页。

其深刻变化的过程为第二次现代化。

有现代化研究学者(马崇明,2003进一步把现代化含义界定为: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认为现代化应该同时具备自觉性(或理性选择性、科技性(或科技带动性、整体转换性科技应用于生产进而导致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

可见,每位学者对现代化的含义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释。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解释,现代化都包含了相近的内容和特征。

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请参看姚红的博士毕业论文《流通现代化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