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应用分级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分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分标准说明: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分标准是对电子疝历系统的功能、应用、数据质量情况进行分级评价的具体标准。
卜表中按照角色列出了具体要求的内容。
其中:功能评估的内容在“主要评价内容”一栏列出:应用范围评估按照顾用比例进行计算,计算依据在“业务工程-栏中列出的分子与分母内容:数据质量情况的评估内容在“数据质量评估内容-一栏中给出了根本计算的规则,针对每个工程和等级的具体内容需参照《数据质量评估工程表》,这个表每年均会依据数据质景的重点治理要求进行修订。
病房医师门诊医师检查科室范围:主要评估针对病人进行的芥种检查所对应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情况。
所考察的内容包含由特意的检查科室开展的工程、临床专科开展的需要出具检查汇报的工程。
具体检查类别如:放射、超声、内窥镜、核医学等&类医学影像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等各类电生理检查.各个专科针对曰腔、眼耳鼻喉、妇产、心脏、检验处理范围:医院中的各种利用病人体内取出的标本进行的分析检查。
包含血液学、免疫、生化等各种类型的检验,各种床旁(如床旁血糖、血气分析等)检验。
病理检查的标本处理纳入本角色的评价。
医治信息处理范围:医院中开展的各种需要延续屡次重复执行的专科检查.主要包含:透析、康复、放射医治、针灸、推拿等工程.局部临床科室有方案执行的延续或需要屡次重复执行的特意医治I:程,但不包含药物医治(如化疗、输液、注射等)、外科换药、需要进入手术室的手术医治。
病历治理电子病历根底信息利用范围:诊治过程产生的各类诊治信息的数据新合、治理指标生成、知识麻的生成等,侧重于诊治信息在诊治平安、质量治理中的应用。
病房护士。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关键指标与准则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关键指标与准则电子病历是当今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电子化记录方式。
然而,由于电子病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对其进行分级评价,以判断电子病历的质量和可用性。
本文将讨论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关键指标与准则,以此为基础提供准确的回复。
一、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完整的电子病历包含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关键数据。
对于评价数据完整性,可以采用以下准则:1. 是否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2. 是否记录了患者的病史、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等;3. 是否记录了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等;4. 是否包含对患者进行的检查、检验、手术等详细记录;5. 是否记录了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二、信息准确性信息准确性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准确的电子病历应能正确反映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以下是评价信息准确性的准则:1. 诊断结果是否与医务人员的实际判断一致;2. 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和科学;3.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准确无误;4. 治疗过程中是否记录了患者的状况变化;5. 病程记录中是否包含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过程、用药情况等。
三、数据可追溯性数据可追溯性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可追溯的电子病历应能够追溯每一条数据的来源和修改记录。
以下是评价数据可追溯性的准则:1. 每一条数据是否有明确的记录时间和修改时间;2. 修改记录中是否包含了修改人员的信息;3. 电子病历是否有防篡改的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4. 是否能够追溯每一条数据的来源,如检验报告、影像资料等。
四、界面友好性界面友好性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友好的界面设计可以提高医务人员使用电子病历的效率和舒适度。
以下是评价界面友好性的准则:1. 界面布局是否清晰简洁,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2. 页面加载速度是否快,操作是否流畅;3. 是否提供了搜索和筛选功能,方便查找特定信息;4. 是否支持自定义界面设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5. 是否提供了适应不同终端设备的响应式设计。
(完整版)电子病历应用分级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征求意见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方法及评价标准解读PPT课件
•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方法概述 •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方法详解 •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价标准解读 •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提升策略和建议 •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方法与评价标
准的未来发展
01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方法概述
分级方法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电子 病历成为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的重要手段。
提升人员素质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电子病历系统 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为电子病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评价标准的实施和应用
实施步骤
包括组织准备、实施评价、结果 反馈和持续改进等阶段,确保评
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 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等,用于评估其电子病历应用的
水平和发展状况。
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可作为改进电子病历应 用的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医疗机 构等级评定、绩效评价等的参考 依据,促进电子病历的规范应用
评估与监督
建立评估机制,对医疗机构电子病历 应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确保 分级方法的实施效果。
02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方法详解
分级方法的等级划分
一级
二级
电子病历系统基本建成,有比较完整的门 诊和住院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相对完整,在门急诊、 住院、体检等业务中实现电子病历的采集 、存储、共享、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
分级方法旨在规范和评估电子 病历的应用水平,促进医疗行 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分级方法,医疗机构可以 明确自身电子病历应用现状, 发现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分级方法的制定过程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 -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征求意见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立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立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良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到达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良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开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立的开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开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立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局部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工程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局部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展处理。
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1〕局部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工程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展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标准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标准电子病历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电子医疗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等。
为了有效管理、利用和保护这些庞大的电子病历数据,在目前普遍推行的电子化医疗系统中,引入了电子病历分级评价。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疾病种类、病程等因素,将电子病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评估。
通过分级评价,可以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电子病历,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在进行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时,需要考虑一系列指标与标准。
以下是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标准:1. 完整性:评价电子病历是否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如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是否缺失重要信息、信息是否准确完整等。
2. 规范性:评价电子病历是否符合医学规范和标准,如诊断和治疗方案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医学准则等。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是否存在不规范的用词、是否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是否符合医疗机构的内部制度等。
3. 可读性:评价电子病历是否易于阅读和理解。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是否存在错误的语法拼写、是否存在不易理解的缩写术语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电子病历的排版和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易于浏览、搜索和导航。
4. 安全性:评价电子病历是否符合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要求。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泄露,是否存在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漏洞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电子病历的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是否健全。
5. 一致性:评价电子病历内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电子病历中的不同信息之间是否一致,如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与诊断相符。
此外,还可以考虑电子病历与其他医疗记录(如纸质病历、影像学报告等)之间的一致性。
6. 可信度:评价电子病历中的信息是否可信。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信息采集和录入过程的可靠性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电子病历中的信息是否经过验证和审核。
(完整版)电子病历应用分级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征求意见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2023-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1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电子病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建立、保存、共享、传递患者的病历信息,以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
目前,各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为规范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病历的标准化管理,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
一、标准的背景与意义电子病历的标准化管理,是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
制定“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旨在为各医疗机构提供标准规范,提高医疗数据质量、安全和管理水平。
标准的实施,可促进医疗信息的共享、协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标准的内容“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以“技术支持、使用深度、数据完整性、安全保障”等方面为标准基础,将医疗机构的应用水平分为五级,分别是:1. 电子病历基础应用级。
实现电子病历的基本建立,支持基本信息、医疗记录等数据的录入和查询。
2. 电子病历基本应用级。
能够实现基本病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支持多科室和多专业医护人员参与电子病历的录入和访问。
3. 电子病历较高应用级。
实现病历数据的规范、标准化管理,支持电子看诊、电子处方、电子检查等功能。
4. 电子病历高级应用级。
建立“医疗数据仓库”,支持医学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实现电子病历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
5. 电子病历综合式应用级。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业务互融共享”,支持与区域、国家电子病历交互和共享,服务于公共卫生、临床研究等领域。
三、标准的实施和指导思想“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实施须符合“随时记录、随访随诊、全程跟踪、信息共享”等指导思想,强调动态管理、分类评估、助推升级。
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各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提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总结“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贯彻了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方针,是全面推进医疗信息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医疗机构应遵循标准要求,加快推进电子病历的建立和应用,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贡献力量。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解读--二级与县医院培训班
系统功能评分方法
• 判断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每个项目所 能够达到的级别 • 达到的最高级别就是这个项目的功能得 分,每个项目系统功能得分为 0—7 分
• 每个具体项目所达到的等级必须实现本级与低 级的全部功能
信 息 管 理 处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应用水平等级的定量评分方法
• 功能评分:每个项目达到各级的条件与分值
– – – – – – – – 级别 功能分数 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0 1级:初步数据采集 1 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2 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3 4级:全院信息连通,中级医疗决策支持 4 5级:统一数据管理,病历书写智能化 5 6级:全程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6 7极: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7
4
5
医嘱下达时有合理性检查处理和提示,如药物知识提醒、药物相互作用等检查
(1)医嘱记录可传送到医院统一管理的临床数据库 (2)下达医嘱时能够参考药品、检查、检验、药物过敏、诊断、性别等相关内容 知识库至少4项内容进行自动检查并给出提示 (3)能够接收到处方点评的反馈 (1)对药物治疗医嘱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上报处理功能 (2)下达医嘱时能够针对临床路径(指南)要求自动对比执行与变异情况并有记 录和提示功能 (1)处理医嘱时可查询到以往治疗记录、医疗机构外的医疗记录 (2)能自动根据以前诊治情况和有效的医嘱自动进行医嘱检查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考察项目的作用
• 通过考察项目了解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功 能,考察项目类似于考试题 • 每个考察项目按照 0—7 进行分级,用于了 解电子病历系统每个局部功能的水平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是为了综合评估电子病历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划分,以提高电子病历的可用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以帮助使电子病历评价更加科学和准确。
1.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重要性电子病历是医疗业务过程中的重要文件,与患者诊疗、医疗质量评估、临床研究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电子病历进行分级评价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识别和解决电子病历使用中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潜在的风险。
2.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标准2.1 完整性标准完整性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电子病历应包含患者基本信息、病史、诊断、治疗计划、医嘱等关键信息。
根据电子病历是否包含这些重要信息,可以将其分为完整、基本完整和不完整三个等级。
2.2 准确性标准准确性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医疗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进行准确记录。
对每个诊断结果,应有确切的医学依据并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电子病历中的准确性,可以将其分为准确、基本准确和不准确三个等级。
2.3 可用性标准可用性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电子病历的分级评价,可以了解其是否方便、易于使用,并确保医疗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根据电子病历的可用性,可以将其分为可用、基本可用和不可用三个等级。
3.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方法3.1 自动评价方法自动评价方法是指通过计算机算法自动处理和评价电子病历的质量,其中包括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等指标。
这种方法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大量的电子病历进行评价。
3.2 人工评价方法人工评价方法是指由专业人员进行对电子病历进行逐一评价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小规模的样本集,通过医疗专业人员的实际判断和经验,对电子病历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划分。
3.3 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指结合自动评价和人工评价的方法,既利用计算机算法的速度和准确性,又充分发挥医疗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电子病历系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价不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水平,制定了一套分级评价标准,以便对医疗机构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本文将对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一、电子病历系统基本功能。
1.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具备患者基本信息管理、病历记录、医嘱管理、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基本功能。
2.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具备病历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功能。
3.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具备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相关功能。
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价。
1.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实现了医疗信息化全覆盖,包括门诊、住院、急诊等各个环节。
2.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实现了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如HIS、LIS、PACS等。
3.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实现了移动化应用,支持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随时随地使用系统。
4.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支持与其他医疗机构、医保系统的数据互通。
三、电子病历系统管理与运维。
1.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业务管理员等相关岗位。
2.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备份、灾备、安全监控等。
3.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保障医护人员对系统的熟练应用。
四、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1.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如病历书写质量、医嘱执行质量等。
2.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提高了医疗效率,如挂号、排队、检查等环节的时间成本。
3. 电子病历系统是否提高了医疗安全,如避免因纸质病历造成的信息丢失、错漏等问题。
五、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将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其中A级为最高级别,表明电子病历系统在功能完善、应用广泛、管理规范、效果显著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B级为中上级别,表明电子病历系统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C级为中下级别,表明电子病历系统在多个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D级为最低级别,表明电子病历系统在功能不完善、应用范围狭窄、管理混乱、效果不明显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关键指标及评判标准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关键指标及评判标准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为医疗行业带来了许多好处,其中之一就是提高了医疗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是一种评估电子病历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关键指标和评判标准,可以对电子病历的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从而为医疗机构以及医疗从业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决策支持。
1. 完整性电子病历的完整性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份完整的电子病历应当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内容。
完整性可以衡量病历记录的详尽程度以及是否包含了必要的信息。
2. 准确性准确性是评估电子病历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准确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记录的准确性,即记录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二是数据的准确性,即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结果等数据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3. 及时性及时性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及时性指的是医务人员在患者就诊后及时进行病历记录的能力。
一份及时性好的电子病历可以保证患者的就诊信息得到及时记录和保存,以便日后使用和回溯。
4. 一致性一致性是评估电子病历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致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记录的一致性,即不同医务人员对同一个患者的信息记录是否一致;二是数据的一致性,即不同电子病历系统之间的数据是否可以互通互用,以便医疗信息共享和交流。
5. 安全性安全性是评估电子病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安全,即电子病历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是否受到了足够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二是隐私保护,即患者的隐私信息是否得到了妥善保护。
以上所提及的指标和标准是评价电子病历质量的关键要素,下面将对这些指标和标准进行评判,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疗从业者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电子病历。
1. 完整性评判标准:- 评估一份电子病历是否完整,可以根据是否包含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内容进行判断。
- 完整性评分标准可以根据电子病历记录的详尽程度和是否包含必要的信息来制定。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电子病历系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评价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水平,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分级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指导。
本文将围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展开讨论,旨在为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一、基本要求。
1. 信息化建设情况,包括电子病历系统的覆盖范围、使用率、数据完整性等情况。
2. 系统功能完善度,包括系统的基本功能、扩展功能、用户友好性等方面的评价。
3. 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系统数据的安全性、隐私保护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的评价。
二、一级评价标准。
1. 信息化水平,电子病历系统已经在全院范围内实现全面覆盖和使用,数据完整性高,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2. 功能完善度,系统功能完善,不仅包括基本的病历录入、查询、打印等功能,还具备了电子处方、医嘱管理、护理记录等扩展功能。
3. 安全保障措施,系统数据安全可靠,具备完善的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机制,能够有效保障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三、二级评价标准。
1. 信息化水平,电子病历系统在部分临床科室已经实现全面覆盖和使用,数据完整性良好,实现了部分医疗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2. 功能完善度,系统功能较为完善,包括基本的病历录入、查询、打印等功能,部分科室已经具备了电子处方、医嘱管理等扩展功能。
3. 安全保障措施,系统数据安全可靠,具备基本的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能够有效保障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四、三级评价标准。
1. 信息化水平,电子病历系统在部分临床科室已经开始试点应用,数据完整性有待提高,尚未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
2. 功能完善度,系统功能尚不完善,主要包括基本的病历录入、查询、打印等功能,尚未具备扩展功能。
3. 安全保障措施,系统数据安全性有待提高,权限管理和数据备份措施尚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标准
实证材料格式
实证材料的审核要点
• 实证资料的复审可解决
了解医院对标准是否理解 所需要的功能是否实现并给出例证 初步了解系统数据的基本情况
• 实证资料不能解决的问题
实际系统运行情况 系统应用范围 系统中数据的质量与数量情况
实证材料的审核要点
• 复审专家需要
理解分级评价标准的实质含义 了解医院实证材料说明的内容 判断实证材料中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对实证材料中的问题提出意见
申请与 预约
标本 处理
治疗 记录
医疗 保障
血液 准备
病历 管理
病历质 量控制
基础
病历数 据存储
数据 利用
临床数 据整合
病房检 验申请
医嘱 执行
门诊检 验申请
检查 记录
检验结 手术预约 配血与 电子病历 电子认证 医疗质
果记录 与登记
用血
文档应用 与签名 量控制
病房检 验报告
护理 记录
门诊检 验报告
检查 报告
现场审核考察要点
• 现场审核考察的条件
实证材料符合要求 实证材料中能够说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已 经达到标准的功能要求
• 现场考核的目的
抽查与核实实证材料与现场实际一致性 了解与核实系统的应用范围符合标准要求 了解一线工作人员是否熟练掌握系统使用 核对与抽查系统中的数据数量与质量情况
现场审核考察要点
审核过程
• 前级别功能实现声明
按照申报级别的基本项和选择项列表声明这些项 目的前级功能全部实现。 例如,医院申报四级时,按照四级的基本项和已实现
• 的选择项列表
角色
项目
病房医生 病房医嘱处理
病房检验报告
级别 1 2 3 1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病历应用分级标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征求意见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医疗业务部门可通过任何方式(如界面集成、调用信息系统数据等)获得部门外数字化数据信息,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可供整个医疗机构共享。
信息系统具有至少1项自动规则检查功能。
2.整体要求:(1)实现部分医疗流程数据共享,可通过信息系统共享检查、检验、药品使用等信息。
(例如,临床科室能够用信息系统处理医嘱,系统自动将数据传送至药剂科、收费等部门并进行处理。
)(2)有多部门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3)医疗机构内有至少1个知识库或规则检查机制。
(五)4级:全院信息共享,中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通过数据接口方式实现所有系统(如HIS、LIS等系统)的数据交换,提供至少1项知识库决策支持或流程控制服务。
2.整体要求:(1)实现全流程信息计算机处理和共享。
患者住院全流程信息在全院范围内安全共享。
(2)实现药品配伍、相互作用自动审核,合理用药监测等功能;提供临床诊疗规范、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等统一的知识库。
(六)5级:统一数据管理,各部门系统数据集成。
1.局部要求:各部门系统数据由统一的临床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各知识库信息能够共享。
信息系统为所有业务流程提供决策信息。
2.整体要求:(1)全院形成统一的临床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系统数据的集成。
(2)提供智能化病历书写工具。
提供智能化病历书写模版,结构化方式存储病历记录,医师能够通过系统获取患者检查检验、既往治疗相关数据;门诊、住院诊疗信息实现共享。
医师在判读检查检验结果时,能够调取临床信息等数据信息。
(3)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与医嘱下达、执行的紧密结合。
(4)电子病历数据库能够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挖掘功能。
(七)6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各个医疗业务项目均使用计算机进行身份识别(如条形码、磁卡、IC卡等)与数据采集,电子病历系统提供实时在线数据核查与管理功能。
业务处理过程中,能够依据知识库提供审核功能,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提供信息反馈和提示,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概率。
2.整体要求:(1)实现全流程数据跟踪与闭环管理。
医疗、护理等实现全流程闭环信息记录与管理,能够提供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2)形成全院跨部门的知识库(如症状+体征+检查检验+诊断+治疗+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库等)。
(3)基本实现电子病历无纸化。
(八)7级: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电子病历系统在实现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信息共享基础上,能够按照标准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安全、有效的信息共享。
能够将患者在各个医疗机构产生的诊疗相关记录、个人健康信息进行整合,并根据临床要求形成完整的电子病历。
实现电子病历系统与个人健康档案的有效衔接。
四、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分、整体分级的方法,综合评价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局部功能状态与整体应用水平。
对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主要评价以下三个方面:1.电子病历系统功能状态;2.电子病历系统有效应用范围;3.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的基础环境。
(一)局部功能状态评价。
1.评价项目:根据《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确定了医疗工作流程中的9个角色,37个评价项目(见附件1)。
2.局部功能状态评价方法:就37个评价项目分别对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有效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评分,将两个得分相乘,得到此评价项目的实际评分。
各项目实际评分相加,即为该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总分。
(1)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评分。
对37个评价项目均按照电子病历应用水平0-7等级对应的系统局部要求,确定每一个评价项目对应等级的功能要求与评价内容。
根据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相应评价项目达到的功能状态,确定该评价项目的得分。
(2)电子病历系统有效应用评分。
按照每个评价项目的具体评价内容,分别评价该项目在医疗机构内有效使用的范围。
对37个评价项目分别统计使用电子化信息处理系统的比例,所得比值即为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二)整体应用水平评价。
依据当前我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0-7等级中对整体应用水平的要求,将每个评价项目相应级别的评价内容分为“基本项目”和“选择项目”。
五、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等级的确定方法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总分、基本项目和选择项目实现情况,确定该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等级(见附件2)。
医疗机构达到某个应用水平等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总分。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总分不低于该级别要求的最低总分标准。
例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要评价为第2级水平,则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总分不得小于60分。
(二)基本项目实现情况。
必须支持对应级别中的全部基本项目功能,且每个基本项目的有效应用范围必须达到80%以上。
例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达到第2级,则电子病历系统必须支持《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分标准》中列为第2等级的17个基本项目功能,且每个基本项目的评分均必须超过2×0.8=1.6分。
(三)选择项目实现情况。
达标的选择项目数量不低于该等级要求的最低数量(选择项目的有效应用范围超过50%即为达标)。
例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达到第2级,则电子病历系统必须在第2等级18个选择项目中,至少有9个选择项目达标,且这9个选择项目评分均必须超过2×0.5=1.0分。
六、评价标准具体内容见附件3。
附件:1.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项目2.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基本要求3.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分标准附件1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项目项目序号工作角色评价项目有效应用评价指标1一、病房医师病房医嘱处理按使用患者数比例计算2 病房检验申请按检验项目人次比例计算3 病房检验报告按检验项目人次比例计算4 病房检查申请按检查项目人次比例计算5 病房检查报告按检查项目人次比例计算6 病房病历记录按使用患者数比例计算7 病房医疗知识库按使用科室比例计算8 二、病房护士患者管理与评估按使用科室比例计算项目序号工作角色评价项目有效应用评价指标9 医嘱执行按使用科室比例计算10 护理记录按记录项目人次比例计算11三、门诊医师处方书写按出诊医师数计算12 门诊检验申请按检验项目人次比例计算13 门诊检验报告按检验项目人次比例计算14 门诊检查申请按检查项目人次比例计算15 门诊检查报告按检查项目人次比例计算16 门诊病历记录按出诊医师数计算17 门诊医疗知识库按出诊医师数计算18 四、检查科室申请与预约按检查项目人次比例计算序号标19 检查记录按检查项目人次比例计算20 检查报告按检查项目人次比例计算21 检查图象按检查项目人次比例计算22五、检验处理标本处理按检验项目人次比例计算23 检验结果记录按检验项目人次比例计算24 报告生成按检验项目人次比例计算25六、治疗信息处理治疗记录按治疗项目人次比例计算26 手术预约与登记按使用科室比例计算27 麻醉信息按手术台次比例计算28 监护数据按联网监护仪比例计算序号标29七、医疗保障血液准备按输血人次比例计算30 配血与用血按输血人次比例计算31 门诊药品准备与调剂按处方数人次比例计算32 病房药品配置按患者数比例计算33 八、病历管理病历质量控制按病历数量计算34九、电子病历基础病历数据存储按已有记录年限计算35 电子认证与签名按系统数计算36 病历数据访问控制按系统数计算37 系统灾难恢复体系按系统数计算附件2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基本要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