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学案(1)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教案、教学设计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直观感受。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教学步骤:
-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进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光谱,引导学生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思考题:
-思考光的色散现象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原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2.书面作业和小论文需按时提交,实践作业和思考题可进行课堂分享。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5.掌握牛顿的光的色散理论,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与光的色散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光的色散现象的意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并介绍光谱的排列顺序。
2.教学内容:
-讲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光的折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光的色散》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它承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内容,为后续的光谱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复杂光学现象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彩虹等自然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探究光的颜色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础知识,对光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了解。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上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
3. 了解光谱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1.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初步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探究 1. 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
2. 学会使用三棱镜等实验器材进行光学实验。
3.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1. 培养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
3. 认识到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
难点 1. 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理解光谱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通过教师讲授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相关规律。
•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因以及应用。
二、学习内容1.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4.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三、学习要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折射后偏离原来的方向,形成不同颜色分开的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偏折等。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菲涅尔折射定律,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下列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而引起的。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折射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谱仪、光纤通信等领域。
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加深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做典型例题,掌握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做课后习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五、学习提示•光的色散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需要重点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注意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关系,掌握相关公式的应用。
•实验是学习光的色散的重要环节,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学习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规律,能够解释光的色散的原因以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色散》。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了解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学习光谱的组成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2. 使学生掌握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能识别光谱中的七种颜色。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光谱的组成。
教学重点: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光谱中七种颜色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白屏、激光笔、幻灯片。
学具:自制三棱镜、白纸、剪刀、透明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阳光下的彩虹,提问:“彩虹为什么会有七种颜色?”(2)用激光笔照射自制三棱镜,观察白纸上出现的彩色光带,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2)介绍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展示光谱的组成。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制三棱镜观察阳光下的彩色光带,识别光谱中的七种颜色。
(2)讨论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知识拓展介绍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了解光谱的发现过程。
让学生复述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光谱的组成。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3. 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4. 光谱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色散现象。
(2)画出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示意图。
2. 答案:(1)光的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示意图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谱的组成。
课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夕阳为什么是红色?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现象: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它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师讲述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的故事.板书: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例1】(多媒体展示)观察下图,请归纳你发现的现象:(1);(2).解析:本题属于观察探究,观察点是三棱镜和光屏,探究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答案:(1)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光屏从上到下分别呈红、橙、黄、绿、蓝、靛、紫(2)三棱镜的作用是将太阳光(复合光)分散成七色光(单色光)(二)色光的混合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2: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此实验也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实验3: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三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A的颜色.(如图)生: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重叠部分A是白色的,即三原色光可以合成白光.注意: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三)看不见的光1.光谱白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生:白光是复色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生: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把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板书: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2.红外线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86~P87有关红外线的内容.红外线有哪些特性?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有哪些应用?生1: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4.5 光的色散》(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下列色光不属于这三种基本色光的是()A.黄光B.红光C.蓝光D.绿光2.下列色光中,不属于三原色光的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蓝光3.下列单色光能合成白光的是()A.红、黄、蓝B.红、绿、蓝C.绿、黄、红D.黄、绿、蓝4.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大雨过后,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5.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中,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D.图丁中,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6.一场大雨过后,临沂上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双彩虹”奇观.下列光现象中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①放大镜把字放大②海市蜃楼现象③站在岸边的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④人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7.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
《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5节光的色散》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理解白光是如何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并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理。
通过作业的完成,加深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光的色散现象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复习光的色散定义及基本原理,理解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2. 完成光的色散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3. 分析不同介质对光的色散影响,如水、三棱镜等。
4. 探究日常生活中光的色散现象实例,并做出简要的解释。
5. 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光的色散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报告:(1)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2)分析白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的变化,记录颜色变化情况。
(3)总结实验结果,解释色散现象的原因。
2. 理论知识:(1)熟练掌握光的色散定义及原理。
(2)能够区分不同介质对光的色散影响。
(3)理解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色散现象。
4. 独立思考: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应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不拘泥于课本内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5. 格式规范: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符合学术要求。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以及个人见解进行评价。
2. 理论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光的色散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独立思考能力评价:通过学生作业中的拓展内容、个人见解等评价其独立思考能力。
4. 格式规范评价:根据作业的书写工整程度、格式规范性等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
2. 课堂讲解:在下一课时,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并展示优秀作业供学生参考。
3. 个别辅导:对于作业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4.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课前预习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预习以下内容:1.了解什么是光的色散现象。
2.回顾光的折射现象,思考折射现象与色散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对光谱的形成的影响。
二、课堂学习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光的色散的知识。
请同学们跟随教师的讲解,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定义: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通过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波由于折射角度不同而分开的现象。
•实验演示:教师会进行一个实验演示,通过向光通过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思考问题:请思考色散现象与折射现象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光在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2. 色散对光谱的影响•光谱的定义:光谱是指将一束光经过某种装置分为不同频率的波长组成的现象。
•主要类型:光谱一般分为连续谱、线谱和带谱。
•实验观察:教师将展示不同类型的光谱,并请同学们观察和记录其特点。
3. 探究光的色散现象•实验设计:教师会介绍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借助平行光经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进一步探究其特点。
•实验步骤:学生们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学生们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以下作业:1.作业1:回顾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信息传输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作业2:根据课上学习的内容,绘制一张光谱的图像,并注明其主要特点和类型。
3.作业3:思考以下问题:在哪些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利用到光的色散现象,该如何利用?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实验,加深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涉及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光的色散”。
详细内容包括:色散现象的定义、原因,太阳光的组成,光谱的观察,以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散现象,理解色散产生的原因,掌握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光谱,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太阳光的组成。
重点:掌握色散现象,认识光谱,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屏、幻灯片、激光笔。
2. 学具:彩色笔、白纸、剪刀、透明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三棱镜在阳光下制造彩虹,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2. 例题讲解(1)色散现象的定义和原因。
(2)太阳光的组成。
(3)光谱的观察。
(4)彩虹的形成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三棱镜,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2)分析彩虹的形成原因。
4. 知识巩固(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5. 知识拓展(1)介绍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
(2)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色散现象的定义、原因。
2. 太阳光的组成。
3. 光谱的观察。
4. 彩虹的形成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色散现象的定义、原因。
(2)解释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
(3)分析彩虹的形成原理。
2. 答案:(1)色散现象:白光经过某些透明介质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使得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3)彩虹的形成原理:阳光在雨滴中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形成彩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色散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装置,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2.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光的色散的原因和规律。
3.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讨论,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光的色散的规律。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的规律和原因。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色散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为后续实验做好铺垫。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太阳光会形成彩虹?”、“日光灯是如何发出颜色的光的?”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光的色散是什么现象?”、“光的色散有哪些原因?”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色散的概念,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
3.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力。
3.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寻找光的色散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4.5 光的色散 课时练01测试卷含答案

4.5 光的色散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现象所涉及的光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夜晚人在路灯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池水看起来变浅了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C.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小孔成像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2023年8月15日上午,泰山上空出现一片色彩绚丽的“彩虹云”,美的难以形容。
下列光现象,与“彩虹云”成因相同的是( )A.手影游戏B.日环食C.水面的“折筷”D.耀眼的幕墙3.图中是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反光镜B.杯中折笔C.日晷D.彩虹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5.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下图光路正确的是( )A.B.C.D.6.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蓝光B.橙光C.黄光D.紫光7.渔舟唱晚,夕阳西下,天际间出现了红色的“火烧云”,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云被“染”成红色,说明太阳可以发出红光B.能够看到阳光,说明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看不到船的倒影,说明光在水面没有发生反射D.能够直视夕阳而不“刺眼”,因为人眼接收的光能较少8.鹦鹉在太阳光下看起来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
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C.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9.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A.验钞机验钞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声呐测距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10.以下关于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 )A.紫外线对人类生活只有危害,应尽量减少紫外线照射B.患皮肤癌或白内障的病人都是由于受紫外线照射引起的C.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D.紫外线灯能发出淡紫色的紫外线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宋代蔡卞在《毛诗名物解》中提到:“今以水喷日,自侧视之,则晕为虹霓”,此句描述了一种“人工造虹”的方法。
4.5光的色散(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

4.5 光的色散(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 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3. 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4. 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学习重点】光的色散。
【学习难点】红外线、紫外线。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
从而发现,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2. 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电视的彩色画面就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3.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看见/看不见)的光。
【合作探究】探究一、色散【做一做】①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折后,照到白屏上,观察三棱镜射出的光的变化。
②在三棱镜的后面再放一个相反的三棱镜,将分解得到的各种色光再通过后方的三棱镜,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可以看到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②将分解得到的各种色光再通过后方的三棱镜后发现,又还原为白光。
实验结论:(1)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_复色光_;(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小/大),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小/大)。
【归纳整理得出概念】1. 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 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是单色光。
3. 复色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光。
太阳光是复色(单色/复色)光。
【想想做做】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在深盘里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进入水中。
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色散(市一等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教学设计
引入有想过为什么彩虹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中呢
歌的高潮部
分。
生兴趣盎
然,极大地
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
热情,落脚
点又是提
出生活中
常见现象
形成的原
因,体现了
从生活走
向物理。
新课教学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探究一:光的色散
教师出示三棱镜,小小的三棱镜可以将
光分解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你信吗
提出问题:白光通过三棱镜真的能发生
光的色散现象吗
猜想与假设:能发生色散现象
实验器材:光源,三棱镜,光屏
操作步骤:教师
出示手电筒打
开,学生观察白
光,太阳光也是白光。
手电筒斜射向带
有狭缝的三棱镜一侧,在另一侧白纸上
观察看到了什么
学生齐读学
习目标
学生讨论、回
答自己的猜
想,通过老师
的指导自己
进行实验,观
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明
确学习目
标,知道本
节课学习
内容
让学生自
己通过分
组实验去
证实光的
色散,把单
纯的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将其与光的色散现象联系起来,解释自然现象。
5.能够运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如太阳光的颜色、彩虹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观察并记录:请学生观察一周内遇到的彩虹现象或其他与光的色散相关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时间、地点、现象描述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用透明玻璃杯、水、白纸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写下实验报告。
5.小组讨论:针对课堂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讨论报告,总结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收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包含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学会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分解实验,观察并识别光的色散产生的七种颜色。
3.掌握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导致色散现象。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色散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探究科学的信心。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节光的色散【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三原色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学法:自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教师:强光手电筒、三棱镜、白色硬纸板、红色透明玻璃纸、绿色透明玻璃纸、蓝色透明玻璃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早晨日出时的朝霞现象,雨过天晴出现彩虹现象,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你有没有想过朝霞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附:彩虹图片)学生活动:思考、猜想、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进而引入本节课题《光的色散》。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色散现象: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束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后,调整角度,将光谱呈现在白色硬纸板上。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看到的现象,并且用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师概括: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请同学们把看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画出光的色散图,展示画出的图形,说明有几种色光。
教师活动:概括学生的描述,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我们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之为光谱(可见光)。
利用PPT展示色散现象及光谱。
学生观看PPT及课本光谱图,提醒学生我们能够从中获取哪些知识?(色散情景图片及光谱图)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说明获得的信息。
教师概括总结:1.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即白光是复色光。
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3.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称为单色光。
学生活动:梳理知识点,记忆。
(二)色光的混合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白光是复色光,可以分解,进一步提出问题:色散现象有什么应用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色光的混合部分,了解色散现象的生活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5.课外拓展,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评价方式,多元全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学会运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彩虹、太阳光谱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实验导入法,引导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色散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
3.针对学生在数据处理、科学思维方面的不足,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
设想:通过实验观察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设计梯度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攻克这一难点。
要求: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思考价值,解答过程清晰,逻辑严密。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做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4.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色散现象;2.掌握光经过棱镜色散的原理;3.了解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2.光的折射和反射。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光源、纸板、棱镜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作业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图片,在一定条件下,光通过棱镜后会出现哪些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好奇。
步骤二:讲解光的色散现象(10分钟)引导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了解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初步认识。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形成彩虹等现象。
步骤三:观察光的色散实验(15分钟)实验操作: 1. 教师向学生展示具备光源和棱镜的实验装置; 2. 教师调整光源位置和棱镜角度,使光通过棱镜后发生色散;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讨论与解释: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讨论光经过棱镜后的色散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四:探究光的色散原理(20分钟)教师讲解与引导: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用白色光照射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光在不同折射角度下的色散规律。
学生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光在不同材料中的折射角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步骤五: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谱分析、宝石的鉴别等。
步骤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小结: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更多应用。
五、板书设计光的色散- 定义: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棱镜后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度- 形成彩虹等现象实验装置:光源、棱镜实验现象:光经棱镜后出现色散现象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白光照射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光折射角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实际应用:光谱分析、宝石的鉴别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色散原理和讲解实际应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光的色散学案

科目:物理 课题:光的色散 年级八年级
学习目标
问题导入
课题训练
1、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通过色光组成,知道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2、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4.5-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知道等量的这三种色光混合产生白光,不同比例的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
C.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有相同的规律
D.将太阳光分解成各色光的现象是色散
3.在制作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时,只要、、三种色的电子枪,就可以让电视屏幕呈现色彩丰富的画面。
4.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光是最单纯的颜色
B.色光的三原色是指天然存在的三种色光,其决定。
4、了解颜料的混合和色光混合的不同。
1.同学们观察一下课本85页图4.5-1光的色散,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何变化?
(2)经三棱镜射出的光,哪种颜色的光偏折程度最小,哪种最大
(3)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2、做演示实验图4.5-2,然后回答问题
(1)实验出现几种光?
(2)光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3、通过观察课本86页的图4.5-3色光的三原色,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是不是一定需要七色光才能复合成白光呢?还是只用其中的几种复合就能产生白光?
(2)我们把哪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4、通过观察看课本86页的图4.5-6及图4.5-7了解红外线及紫外线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光的色散学习目标1. 知道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2.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 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其应用。
重点:光的色散、红外线与紫外线一、认识光的色散1.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现象。
2. 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太阳光是光,其实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二、色光的混合1、实验观察:把红色、蓝色、绿色透明塑料片放在阳光下,各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将任意两片透明塑料片叠在一起,透过的是什么颜色的光?(边进行实验,边完成图的填充,直接填在图中的数字处)色光的三原色是、、。
三、红外线及其应用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外线。
2.红外线有哪些应用?(1)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
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2)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仪。
(3)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 .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4)利用红外线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
(5)利用红外线的作用,可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如市场上烤制鸡鸭等肉类食品的“远红外烤箱”。
四、紫外线及其应用1.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线。
2.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紫外线能使物质发光;紫外线能灭,紫外线还有____________作用。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1.光的色散:太阳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
2.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的效应强. 利用红外线物体;还可以用来遥控。
(2)紫外线的强,紫外线在医学上可以;还可以鉴别真伪。
当堂训练1.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2.冬天,在商店中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B.火炉的电阻丝的温度超过标准,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C.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光不是红外线D.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是淡红色。
3.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A.验钞机鉴别钞票的真伪 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有车辆C.光缆传递信息 D.用电视机遥控器遥控电视4.关于紫外线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视机的遥控装置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C、钞票上的防伪措施D、军事设施上的夜视镜5.夏天,市场上出售一种“防紫外线遮阳伞”,购买的人很多,这是因为()A.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B.利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帮助人们吸收紫外线C.因为过多的红外线对人体有害,希望利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帮助人们防止红外线的辐射D.因为过多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希望利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帮助人们防止紫外线的辐射6.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种颜色的光。
7.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
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8.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线实现遥控的;医院里用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9.有一种家用取暖器,外形如图甲所示,它是由电热丝发热达到取暖的目的;如果从侧面剖开,它的主要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Q为电热丝,MN为一个内表面极为光滑的金属弧面。
(1)电热丝通电后产生的是(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它通过MN的内表面产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弧面金属板MN与下列哪种器材的作用相似() A. 凸面镜 B. 平面镜 C. 凹面镜 D. 潜望镜(3)电热丝安装在图示位置的目的是使热能(选填“平行”或“发散”)射出。
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红外线的作用.2.紫外线的作用.教学难点1.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2.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教学方法阅读法、查找资料法、问答法.教学用具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挂图、光碟.课时安排1.5 课时教学过程一、光的色散[师]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演示5]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演示6]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1)在演示5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2)在演示6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想想做做]在做好“色散”的演示实验后,为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可让同学们分组做一下“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2.1—7,深盘上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现象: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二、色光的三原色[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紧接着教师打开教室的电视机,把放大镜发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师]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答]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师]没有拿放大镜看彩电画面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课本图4.5—3、4.5—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活动和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内容]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过程]问题提出后,许多同学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然后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以下问题:(1)如何得到红、蓝两种单色光?如何实现色光的混合?(2)如何得到红、蓝两种颜料?如何实现颜料的混合?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思考了一会儿,设计出如下方案:(1)得到单色光和实现单色光混合的方案:①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和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②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板上的颜色.(2)得到单色颜料和实现颜料的混合方案.拿红、蓝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将二者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混合.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1)色光的混合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色光的混合(2)颜料的混合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④填写下表颜料的混合[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三、看不见的光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生]白光是复色光.[师]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粉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师]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2、教学(一)红外线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师]红外线有哪些特性?[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师]红外线有哪些应用?[生甲]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生乙]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生丙]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生丁]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生戊]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如市场上烤制鸡鸭等肉类食品的“远红外烤箱”.料:红外线位于红光外,它的频率范围在1012 Hz~5×1014 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由于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较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水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测风暴和寒潮,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应用.[补充后教师板书]一、红外线1.特性①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2.应用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红外线遥感.③红外线遥控.(二)紫外线让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师]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ultraviolet ray).那么紫外线有何特性呢?[生甲]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生乙]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生丙]紫外线能杀菌.[师]紫外线有哪些应用呢?[生甲]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儿童常晒太阳能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但是过高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生乙]紫外线有荧光作用,有些物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发出可见光.日光灯管的管壁上涂的就是一种荧光物质.大额钞票上也有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用紫外线照射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防伪措施.[生丙]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生丁]紫外线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讲解.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 Hz~5×1016 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2.不要误认为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紫外线是看不见的“不可见光”.紫外线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外,它们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3.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太阳光.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才使地球上的生物获得生存的条件.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家园.我们应有环保的意识,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讲解完后板书]二、紫外线1.特性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很强.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很强.2.应用①医用消毒.②防伪措施.③生理作用.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哪些问题:1.红外线的特性及应用.2.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2.课本P87①②③.3.复习本章内容.五、板书设计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2.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不同.3.红外线特性①红外线的热效应强.②红外线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应用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感、遥控.4.紫外线特性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③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应用①紫外线可使照相底片感光.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③医用消毒、防伪.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