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故”“去”“汤”“遗”“若”“趋”等实词的词义及“引刀趋机”“嗟来之食”“盗泉之水”等典故2、理解故事的所包含的思想意义3、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对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知识、历史典故的理解教学设想一课时,在诵读的基础上,点拨关键词语,让学生复述,在此基础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至于表达技巧等相机略提即可。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强不知为知,不懂装懂。

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作言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二、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试读将读不准的字划出来。

(二)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三)学生齐读(四)学生复述故事通过学生的复述了解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及时作出校正。

(六)讨论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2、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的态度怎样,可以看也孔子的什么品质?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学习《乐羊子妻》(一)试读(二)教师正音后范读(三)学生朗读(四)点拨重点词语(五)学生复述(六)讨论1、这个故事写了乐羊子的妻子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2、第一件事她用什么办法说服丈夫的?表现了乐羊子妻的什么品格?你同意乐羊子妻的做法吗?有没有“捐金于野”必要?3、第二件事,她又是用什么方法说服丈夫的?表现了她什么品格?4、我们从乐羊子妻的身上学到什么?四、现场表演《两小儿辨日》五、作业见练习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二1、过程活动化。

我们可以把学生课堂活动是否充分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标尺。

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升华精神的活动,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推荐5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推荐5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推荐5篇]第一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设计意图: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加强朗读、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三个单元目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紧紧把握、突破单元总目标:①理解作品内容,品味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②美文美读,学习文中的象征手法。

③仿写、积累背诵精美语段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中赵丽宏的文章《生命》,继续赏析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有感情的朗读、品析语言、仿写语言,落实能力训练,最后能背诵精彩优美的文段,学为己用,落实积累的目标。

学习目标:①理解作品内容,品味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②美文美读,学习文中的象征手法③仿写、积累背诵精美语段。

指导思想: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日月光华皆是诗,风云雨雪总关情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海洋中,含英咀华,且歌且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优美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全班展示朗读《日》《月》两短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教师可根据情况范读引导,一读一评,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三、汇报交流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肠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课文《短文两篇》的教案

课文《短文两篇》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短文两篇》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五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短文两篇》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短文两篇》。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4.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达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课文的感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短文两篇》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

4. 课堂练习册。

六、教学内容拓展1. 课文《短文两篇》的主题思想分析。

2. 学生创作练习,仿写短文。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七、教学步骤第三课时:1.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主题思想,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学生进行创作练习,仿写短文。

4.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创作成果,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达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课文的感悟。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五篇】篇二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相关日月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水平、理解水平。

2.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备课。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一)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设计: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

在当代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

(板书文题、作者)。

2. 明确目标(略)(二)自主学习(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略)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3)、《月》文中的句子“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回答。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1《短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产生了广泛的应用,教学中也对英语写作与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中考英语中,短文的撰写与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与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短文的教学与训练短文是一种语体比较简洁的文体,其语言和结构都相对较为简单,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通常,短文的篇幅与长度较短,其风格和内容也比较精简,适合于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也便于学生模仿其语言和结构进行写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短文的教学和训练:1、教授短文的基本结构。

短文有其自身特定的措辞和语言结构,通过学生对其结构和语言的把握,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文体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短文阅读训练。

学生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阅读练习,包括语音、读音、意义、语义、结构等等。

3、引导学生进行短文写作训练。

通过模仿并运用短文的语言结构和措辞,在学生写作中形成一定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短文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短文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语言教学的问题,也涉及到了思维方式和方法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1、文学启蒙法。

通过阅读和讲解经典的英语短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和文学修养。

2、适时教导法。

在课堂上,通过适时讲解短文中的语言结构和语言措辞,促进学生对短文的阅读和理解。

3、超越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短文的有限理解和认识,还要引导学生超越原有思维和认知极限,积极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三、短文的教学技巧在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抓住关键词。

教师应该针对每篇短文的特点,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意思。

2、积极引导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短文两篇》教案(精选8篇)

《短文两篇》教案(精选8篇)

《短文两篇》教案《短文两篇》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文两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短文两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学生自读《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自主、合作、探究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4、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5、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7、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篇二一、在学习《夸父追日》的基础上,拓展训练激活思维1、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仅仅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仅仅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

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能够这样思考……(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能够这样思考……二、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三、进入第二篇《共工怒触不周山》1、作品简介《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导语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

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极大的威信。

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

《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教案教案一:短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短文,学会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文意,并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

教学步骤:1. 准备材料:准备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短文,确保文中有一些相关问题,以便进行后续活动。

2. 导入:通过一些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本篇短文话题的兴趣。

例如:“你知道太阳是如何产生光和热的吗?”或者“你喜欢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吗?”等等。

3. 阅读理解活动:让学生默读短文一遍,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可以是一些基础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可以将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4. 提取关键信息: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引导他们提取关键信息。

强调关键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文中获取这些信息。

5. 解释生词:如果短文中有一些生词学生不熟悉,可以对这些生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他们从这篇短文中学到的内容,包括关键信息和相关知识点。

7. 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与短文话题相关的题材,并进行写作练习,或者组织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就短文中的某个观点展开讨论。

教案二:短文写作技巧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短文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段简短的短文,引导学生对短文结构和写作技巧产生兴趣。

2. 解读样例短文:给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短文,并解读其中的写作技巧。

可以从段落结构、过渡词语、逻辑展开等方面进行解读。

3. 创造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可以是某个人物的经历、某个事件的描述等等。

要求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相关情境,然后进行写作。

4. 指导写作: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逐步指导学生完成短文的写作。

可以先从构思开始,让学生列出相关要点;然后引导学生组织好段落结构;再注重过渡词语和逻辑展开等方面的训练。

5. 练习和修改:让学生将自己的短文写出来,然后进行修改和润色。

可以通过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6. 反馈和总结:给学生提供反馈,包括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本篇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主要教授巴金短文《草地》和《茶馆》两篇短文。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短文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感知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阅读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巴金的两篇短文,了解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短文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巴金的两篇文章,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巴金的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抛砖引玉、情景模拟、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解决、作品鉴赏等。

【教学步骤】一、热身导入分组进行自然景色的比赛,要求每组同学在五分钟内画出一份关于自然的美景图画,并且给出画面上的各种元素的定义。

二、导入主题介绍巴金的生平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巴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阅读短文(1)学生自主阅读《草地》和《茶馆》两篇短文,同时要求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标注,并着重理解短文的主题和情感。

(2)让学生合作,谈论对短文的不同理解,并逐一对比探讨,共同寻找每个学生自己的文学特点和感触。

四、课堂讨论(1)讲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包括用语简练、情感真实、文本纯洁等方面。

(2)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与人性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短文两篇》,能够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短文两篇》包括两篇小文章,每篇文章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篇短文,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短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理解。

(4)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篇短文,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短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理解。

(7) 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短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短文两篇》的理解程度。

3.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准备《短文两篇》的文本材料,以及与短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4.2 教学材料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课堂讨论和笔记。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本章的教学计划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5.2 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阅读第一篇短文,进行问题讨论和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阅读第二篇短文,进行问题讨论和小组讨论。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短文两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6.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短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章:教学活动设计7.1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短文两篇》的教案

课文《短文两篇》的教案

课文《短文两篇》的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短文两篇》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短文两篇》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短文两篇》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大意。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写作练习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供写作题目或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改进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写作,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写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短文两篇》的文本,可以使用教材或相关资料。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的其他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5.3 写作纸张和文具准备写作纸张和必要的文具,以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邀请作者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6.2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其他作品、写读后感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2023最新-《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最新-《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翻译全文。

2.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言语句;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先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请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在疏通文言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对,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德国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多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今天,我们有幸在语文课本中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

)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沈括,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并解决。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3.文章的题目是“活板”,为什么开头却写雕板?4.本文的题眼是一个“活”字,通篇是怎样围绕这个“活”字作文章的?5.本文结尾写活字的下落时,为什么不详细说明怎样得到活字而要一笔带过?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词语。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明确:(我认为这篇文言说明文,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课文《短文两篇》的教案

课文《短文两篇》的教案

课文《短文两篇》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文两篇》,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短文两篇》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讲解与练习。

3.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短文两篇》的阅读与理解,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讲解与练习。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写作训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课文内容。

3. 运用写作训练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短文两篇》的作者和背景。

2.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实例练习。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词汇、语法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 反思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开展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蝉》一、导入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炎热烦闷的夏天。

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我们可以若隐若现地听到窗外知了的鸣叫,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夏天的炎热,增加我们的烦闷感。

那么有谁知道知了,也就是蝉的生长过程呢?蝉在每年7、8月份产卵,产下的卵在泥土里孵化3-5年,在土中完成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的幼虫在5-8月从土中钻出来,爬到灌木、杂草等地方,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成年的蝉。

实质上,蝉真正的寿命只有2-3个月,也就是一个夏天。

如此煎熬的成长过程,如此短暂的生命,它的生命又怎样体现出意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美文。

品味生命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

请同学们将第11页注释1和第12页注释4,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

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者,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等。

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诗人。

从小酷爱绘画,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等。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⑴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⑴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⑴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⑴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⑴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⑴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精选6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精选6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二、介绍课题、作者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

注意断句。

明确两个“书”的含义。

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

多记事陈情。

三、整体感知,欣赏美点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视频,帮助学生规范字音和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通用12篇)《短文两篇》篇1教学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③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1、图画展示,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的画画展示出来呢?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教师投影搜索到的行道树图画。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呢?2、诵读感知①教师范读课文②学生自读发现,初步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③ 你能说说朗读后的感受吗?二、合作探究,品味赏析1、合作感悟,品读明理:学习了课文,文中哪些语段让你感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2、自问自答,互动释疑:学生质疑交流,小组讨论解决。

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

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②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

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③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④“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⑤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3、品味语言: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9篇《短文两篇》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重点篇一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导语】《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

⽆忧考⼩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短⽂两篇》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的: 1.掌握常⽤⽂⾔词语,理解课⽂⼤意。

2.品味优美语⾔,理解作品意境,体会⽂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的⽂⾔语感。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法。

引导学⽣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章画⾯的精美、语⾔的精练及布局的匠⼼所在,提⾼学⽣初步鉴赏⽂学作品的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课时 师⽣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

以背诵为突破⼝,指导学⽣美读课⽂;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意;激发学⽣的想象,再现画⾯,引导学⽣感受⽂章的诗情画意;深⼊研读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回忆旧知,导⼈新课 1.古⼈云“仁者乐⼭,智者乐⽔”。

⼭⽔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数⽂⼈墨客的⽆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的记忆库,背诵⼀些描写祖国壮丽⼭河的诗⽂。

(《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将⼀起欣赏⼀篇六朝⼭⽔⼩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以回忆诗词导⼊可以巩固所学,也可以调动起学⽣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境。

) 2.学⽣⾃⼰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书即书信,古⼈的书信⼜叫“尺牍”或⽇“信札”,是⼀种应⽤性⽂体。

有关作家作品介绍:齐⾼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今茅⼭)。

他精通阴阳五⾏、⼭川地理、天⽂⽓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 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事,朝廷都要派⼈进⼭向他请教,故称他为“⼭中宰相”。

陶⼀⽣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fllI乐⼀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进⼭,专去听⼭野松涛之声,⼈⼜称之“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

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

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

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

(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

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而对爱莲同气相求。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