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劝齐王教案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9d9cae9b89680203d82548.png)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语气的把握感受齐王、晏子不同的人物形象。
2、通过抓关键词“很久、一滴、干了、枯黄”,拓展训练写话,培养扩写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话了解“劝说”的委婉形式及技巧,并学习晏子劝说的表达句式。
4、学习古人尊重自然规律战胜天灾,同时了解到今天科技的发展,认识“科技控雨”的知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劝说“打比方”“反问”的表达特点,并学习晏子劝说的表达句式。
2、教学难点了解晏子委婉劝说的策略。
教学方法用情境教学法出示“天旱”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着急”的情感;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启发教学认识打比方和反问句式的表达特点和效果,并学习该语句的表达形式,达到迁移运用、学会语言的教学目的。
学习方法看图写话,说写中理解“枯黄”、“着急”等词的内蕴。
听读、分角色读,读中把握人物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形象“齐王的忧民、无策”“晏子的善谏、智慧”。
说写结合学习打比方、反问的表达方式。
媒体链接认识科技的发展对降雨的影响。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晏子和齐王的相关资料;同时通过网络了解目前科技降雨的一些知识。
2、多媒体课件、写话本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认识主要人物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晏子劝齐王》(齐读课题)。
从课题我们知道,本课的主要人物是“晏子”和“齐王”。
2、你对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什么了解?谁来给我们说说?(学生汇报、多媒体再出示人物简介的资料。
)3、扣题概述文章主要内容:课题的中心词是哪一个?(“劝”),书空“劝”。
谁能用“劝”来组词造句?(通过组词造句体会“劝”的用法、情境。
)那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学习运用‘拓展课题’的方式来概括,“本课主要讲齐国久旱,晏子劝说齐王放弃向山神、河神求雨,发动百姓,掘井灌溉、战胜了天灾”。
4、听朗读,强化全文感知,强化主要内容的感知。
二、品读“劝谏”感受人物形象1、出示课件,展示天旱,学生拓展描写。
26 晏子劝齐王_教案
![26 晏子劝齐王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128151cf84b9d528ea7a21.png)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文:26 晏子劝齐王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认“旱、滴、枯”等7个生字,会写“挖、饿、姓、枯、稼、齐”6个生
字,理解“枯黄、好比、劝告、灌溉”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反问句的语气。
4. 阅读课文,理解晏子劝齐王时讲话的内容,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5. 明白“天不下雨并不是神灵在作怪,抗旱救禾要靠百姓”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会认“旱、滴”等7个生字,会写“挖、饿”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 感受反问句的语气。
教学难点:
1. 理解晏子劝齐王时讲话的内容,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2. 能读好反问句,并照样子说一说。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课件。
3. 晏子的其他小故事。
教学过程:。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39ee64e561252d380eb6e9e.png)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故事导入古代有一个个子很矮的人,他是齐国的大臣,有一天,他去出使楚国,楚国国王想捉弄他,便在国门的旁边挖了一个矮矮的小门,请晏子进入。
晏子心知楚国人想侮辱他,便心生一计,针锋相对道:“我今天是出使狗国,要钻狗洞。
”楚国人十分尴尬,只好灰溜溜地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地进入。
(同学们听了晏子的故事,觉得晏于是个怎样的人?)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劝告一滴水庄稼(单独读四声,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枯黄决定谁锇灌溉2、齐读生字,每个词语读两遍。
3、指名拼读。
4、去掉音节再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了解晏子是怎样一个人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谁和谁在做什么?(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回答)晏子劝齐王,为什么劝齐王?2、细读课文,了解齐王的态度变化及晏子劝齐王的语气,从而了解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1)齐王为什么要去求雨?(读第一自然段,体会)(2)晏子是怎样劝齐王的,他是怎样说的?(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求山神有什么用呢?”)(3)体会“那么去求河神吧!”“求河神也没有用啊!”“那我该求谁呢?”“求我们的百姓啊!”(体会晏子劝齐王的语气和齐王的态度变化)(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关于晏子的故事还有很多,下来小朋友们搜集一下,下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来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30晏子劝齐王没下一滴雨,河干,庄稼枯黄(聪明机智)晏子劝齐王有什么用呢求河神也没有用啊求山河求百姓啊求谁听从。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2篇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8ed5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0.png)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教案范文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晏子对齐王的劝说的故事。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了解古代士人的礼仪与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文教材。
3.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课文教材封面,并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步骤二:预习(5分钟)教师提醒学生预习课文,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并提问导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
步骤三: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将课文分段呈现,先通过读一段再提问的方式进行学生的阅读理解。
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进行口述或是互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四:课文讲解(1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注重讲解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通过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五: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讨论晏子劝齐王的观点及原因,并确定他们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六:总结梳理(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回顾本课的要点和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课后阅读理解题、写作练习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八:课堂点评(5分钟)教师在课堂下节课之前对这节课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这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活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晏子劝齐王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晏子劝齐王](https://img.taocdn.com/s3/m/cf8982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f.png)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晏子劝齐王教学目标1.了解晏子劝齐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晏子劝齐王的主要故事情节和概括。
3.学习晏子劝齐王的寓言教育,认识“守信用”、“宽容大度”等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掌握晏子劝齐王的主要故事情节和概括。
2.学习晏子劝齐王的寓言教育,认识“守信用”、“宽容大度”等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发现晏子劝齐王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导入环节1.介绍晏子劝齐王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2.向学生提问:你们都听说过“守信用”、“宽容大度”等词吗?这些词代表什么意义?3.引入寓言教育的概念:讲故事时,往往掺杂了许多人们的观念和智慧,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就叫做寓言教育。
正文环节1.向学生播放晏子劝齐王的动画视频,并让学生观看仔细。
2.对于学生看到的内容,进行问答互动和听写练习。
3.向学生讲解寓言教育的含义和晏子劝齐王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反思人生中属于自己的寓言教育和影响。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晏子劝齐王的寓言教育重要性。
2.提醒学生不仅要说出道理,还要知道行动,践行美好品质!第二课时导入环节1.重温晏子劝齐王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迅速进入故事情景中。
2.引导学生们对于晏子劝齐王做出的正确决策进行总结,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内在寓意。
正文环节1.讲解晏子劝齐王的人格魅力,在某些时候,做出正确决策可能会引发不愉快的情况,但真正的领袖应该有择善固执的勇气。
2.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晏子劝齐王的角色解析,对于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进行探究和评价。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习信息的有效总结和思考的重要性。
2.班级会议讨论输出,打开问题讨论,让学生们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场景,如果类似,我们该如何去处理?课堂作业1.书写晏子劝齐王寓言故事的关键内容和情节。
2.思考并写出自己的人格魅力,或是身边的朋友或家人的人格魅力是什么?总结通过本次语文课程,学生们了解了寓言教育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了晏子劝齐王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格魅力,并学会了如何思考和总结故事背后的智慧经验。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1cc03c866fb84ae45c8d91.png)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晏子是怎样劝说齐王的。
教学重难点: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知道晏子是怎样劝说齐王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入:1、出示晏子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他名叫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爱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2、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晏子和齐王之间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指导劝的写法。
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到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同桌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屏幕出示生字词。
(1)滴一滴雨齐国已经很久没有下一滴雨了。
滴商注意:滴的右边是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2)谁(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shéishuí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那我该求谁呢?(指导读出语气。
)(3)加一加:又+力=劝用劝组词劝说规劝劝导劝架能用劝说一句话吗?(4)猜字谜:一棵古树。
枯枯黄给枯换偏旁:古故姑固咕换了偏旁的字和枯字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5)稼庄稼(稼的本音读几声调?在庄稼这个词里读几声调?)河水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黄了。
用什么办法记住稼?(6)灌溉(灌溉是三点水旁,说明什么?灌溉是什么意思?)饿肚子有了井水的灌溉,齐国的庄稼慢慢变青了,百姓也不再饿肚子了。
(给慢慢找个近义词,饿找反义词)三、认识了生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屏幕:课文写齐国很久没下雨,齐王准备向山神和河神求雨,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劝说齐王向百姓求雨。
齐王接受了劝告,让全国各地多挖水井,庄稼得到灌溉,百姓不再饿肚子。
2、默读课文,想想晏子劝齐王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板书:求雨挖水井结果他这个办法能行得通吗?3、一个国相,竟然敢劝说自己的大王改变主意,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他究竟是怎样劝说的?请同学们看课文的2---6自然段。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2cb52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a.png)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晏子劝齐王》故事情节、解读故事主旨。
2.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学习使用一些高级的汉语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4.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创造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晏子劝齐王》故事全文。
3. 教学步骤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导入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晏子劝齐王》相关的内容,为学生讲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主题。
步骤二:阅读故事在阅读故事环节中,老师可以请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读故事,然后请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步骤三:理解故事在理解故事环节中,老师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些问题,以便检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内容。
步骤四:讨论故事在讨论故事环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故事的主题、人物性格和行为,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步骤五:总结教学在总结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直接阅读法:老师直接读出故事,学生仔细倾听并理解。
2.提问题法: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3.讨论法:老师引导学生就故事情节进行讨论。
4.思维导图法: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5.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有:1.故事主题的理解。
2.高级汉语词汇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有: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2.对高级汉语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6.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具体评价方式如下:1.课堂表现评价:即时评价上课的听、说、读、写表现。
2.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对故事的理解和应用。
3.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故事的掌握程度。
7. 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晏子劝齐王》相关的讲义和课件。
晏子劝齐王 教学设计
![晏子劝齐王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7e5bf72f60ddccdb38a006.png)
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26 晏子劝齐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晏子是怎样劝说齐王的,体会晏子劝说的技巧。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的语气和作用。
3、积累和运用课文劝说语言,尝试劝说。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引入:1、师生共写“劝”字,引入课题。
*学生书空,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用“劝”字组词,引出课题。
二、朗读短语,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并抽生读第一排短语:(ppt)很久没下一滴雨河水干了庄稼枯黄了*老师范读:读出重音,强调出读出短语中的意思:没下雨时间长,旱情很严重*生练读,带有重音去读短语,生练读后两个词语。
(突出重音:干了、枯黄)小结:带上重音读三个词,让我们都听出了一个意思:晏子劝说齐王之前,齐国情况是——。
读课文第一段。
(PPT)2、出示并抽生读第二排短语:(ppt):挖水井井水灌溉庄稼慢慢变青百姓不再饿肚子)*谁能用第二组短语说一句话?小结:在晏子劝说齐王之后,齐国有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后来——)3、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了故事的原因、结果,加上劝说的经过,就能了解故事大意了。
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故事大意。
ppt过渡:齐国百姓有了好的结果,看来,晏子劝齐王,是相当的成功。
二、读懂劝说理由。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晏子劝齐王劝了几次?每次都是怎么说的?把晏子劝说齐王的话画下来。
(生朗读、画线)2、生汇报学习晏子3次劝说。
(一)晏子劝齐王劝了几次?(二)生汇报,相机理解第一次劝说的含义,体会反问句的语气和作用。
1、读第一次晏子劝说齐王的话。
数数,这段话有几句话?2、读第一句话?用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反问句“有什么用呢?”(师板书:求山神没有用)。
像这样的句式我们把它叫做反问句。
晏子的话里,还有反问句吗?3、同一个意思,晏子选择用反问的句式,这是为什么?4、比较读反问句和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的语气。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晏子劝齐王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晏子劝齐王](https://img.taocdn.com/s3/m/e5c93b2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8.png)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晏子劝齐王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劝齐王故事的内容;
2.提高学生对于史料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晏子劝齐王故事;
难点:了解晏子和齐王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入问题:你读过《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吗?
2.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印象,感受。
二、讲授
1.故事简介
介绍故事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的了解。
2.分析故事
分角色阐述故事的情节转折,分析晏子和齐王情感的变化。
3.品读文学
让学生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欣赏其美妙之处,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品味。
三、对话练习
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融入晏子和齐王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四、作文练习
以晏子劝齐王的故事为素材,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故事或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可以通过作文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练习
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和填空等形式的测试,检测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针对性地提醒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史料的阅读能力和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们对于故事中的情感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于语文的兴趣。
同时,也需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引导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语文。
《晏子劝齐王》教案
![《晏子劝齐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ec261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1.png)
《晏子劝齐王》教案《晏子劝齐王》教案「篇一」齐国已经很久没下一滴(dī)雨了。
河水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kū)黄了。
齐王心里很着急,决定向山神求雨。
晏子知道了,就劝齐王说:“求山神有什么用呢?山上的草木好比是山神的毛发,这么长时间不下雨,山上的草木也要枯死,难道山神不想下雨吗?山神要是能叫天下雨,大雨早就下了。
”齐王说:“那么去求河神吧!”晏子说:“求河神也没有用啊!水里的鱼虾好比是河神的百姓,天再不下雨,鱼虾就会死光,河神比我们还着急呢。
”齐王问:“那我该求谁呢?”晏子说:“求我们的百姓啊!”齐王听了晏子的劝告,就下令在全国各地多挖一些水井。
有了井水灌溉(guàngài),齐国的庄稼慢慢变青了,百姓也不再饿肚子了。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语气的把握感受齐王、晏子不同的人物形象。
2、通过抓关键词“很久、一滴、干了、枯黄”,拓展训练写话,培养扩写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话了解“劝说”的委婉形式及技巧,并学习晏子劝说的表达句式。
4、学习古人尊重自然规律战胜天灾,同时了解到今天科技的发展,认识“科技控雨”的知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劝说“打比方”“反问”的表达特点,并学习晏子劝说的表达句式。
2、教学难点了解晏子委婉劝说的策略。
教学方法用情境教学法出示“天旱”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着急”的情感;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启发教学认识打比方和反问句式的表达特点和效果,并学习该语句的表达形式,达到迁移运用、学会语言的教学目的。
学习方法看图写话,说写中理解“枯黄”、“着急”等词的内蕴。
听读、分角色读,读中把握人物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形象“齐王的忧民、无策”“晏子的善谏、智慧”。
说写结合学习打比方、反问的表达方式。
媒体链接认识科技的发展对降雨的影响。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晏子和齐王的相关资料;同时通过网络了解目前科技降雨的一些知识。
2、多媒体课件、写话本。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劝齐王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劝齐王](https://img.taocdn.com/s3/m/18c27c7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7.png)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劝齐王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劝齐王的故事。
2.学习晏子聪明、机智的品质,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晏子劝齐王的故事,学习晏子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晏子如何巧妙地劝谏齐王,以及晏子劝谏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晏子劝齐王》。
你们知道晏子是谁吗?晏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非常聪明、机智。
那么,晏子是如何劝齐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2.朗读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尽量把晏子的聪明、机智表现出来。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晏子是如何劝齐王的?3.分析课文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晏子是如何劝齐王的。
晏子观察到齐王喜欢举案齐眉,于是他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让齐王看到自己举案齐眉的样子,从而让齐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晏子用委婉的语言,告诉齐王举案齐眉是不礼貌的,这样既保留了齐王的面子,又让齐王接受了劝谏。
晏子还通过自己的行动,亲自为齐王示范如何礼貌地待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劝谏。
4.学习生字词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跟老师一起读出生字词,并注意观察它们的字形和字义。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找出这些生字词,并在旁边注音、解释。
5.小组讨论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晏子劝齐王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通过学习晏子劝齐王的故事,我们知道了晏子非常聪明、机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我们也要学习晏子的品质,善于发现他人的不足,用委婉的方式给予劝谏,让他人能够接受我们的意见。
7.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把《晏子劝齐王》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晏子劝齐王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晏子劝齐王](https://img.taocdn.com/s3/m/81c11f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1.png)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晏子劝齐王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晏子给齐王的劝告,并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2.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别、阅读、说话、写作能力。
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个别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晏子的劝告是劝齐王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也具有启迪现世的普遍意义。
2.通过讨论和分析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分析能力和文化素质。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理解复杂语言文字。
2.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环节教师简要介绍晏子劝齐王的情节,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参与。
问题:1.故事讲了些什么?2.誓死抗魔的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活动2:阅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词语、语法、用词等方面,从中理解故事。
问题:1.齐王为什么要想打仗?2.晏子对于齐王的想法有何见解?活动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晏子的劝告作出自己的评价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问题:1.你认为晏子的话对齐王有帮助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齐王,你会怎么做?活动4: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写下来。
问题:1.假如你是晏子,你会对齐王说什么?2.如果你是齐王,你会怎样回应?活动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了解放入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此教案通过讲述晏子劝齐王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了综合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和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劝齐王教案
The case of Yan Zi persuading the king of Qi to teach
晏子劝齐王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会写5个字及以下词语:饿肚子、枯死、庄稼。
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晏子的聪明才智。
3、练习写出句子中的反义词。
重、难点:
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晏子是怎样劝说齐王的。
第一课时
一、兴趣引入:
1、简介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爱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2、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晏子和齐王之间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指导“劝”的写法。
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到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同桌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屏幕出示生字词。
(1)滴一滴雨齐国已经很久没有下一滴雨了。
滴商
注意:滴的.右边是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2)谁(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shéi shuí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那我该求谁呢?(指导读出语气。
)
(3)加一加:
又+力=劝
用劝组词劝说规劝劝导劝架
能用劝说一句话吗?
(4)猜字谜:
一棵古树。
枯枯黄
给枯换偏旁:古故姑固咕
换了偏旁的字和枯字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
(5)稼庄稼(稼的本音读几声调?在庄稼这个词里读几声调?)
河水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黄了。
用什么办法记住稼?
(6)灌溉(灌溉是三点水旁,说明什么?灌溉是什么意思?)
有了井水的灌溉,齐国的庄稼慢慢变青了,百姓也不再饿肚子了。
(给慢慢找个近义词,饿找反义词)
三、认识了生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齐国很久没下雨,齐王准备向山神和河神求雨,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劝说齐王向百姓求雨。
齐王接受了劝告,让全国各地多挖水井,庄稼得到灌溉,百姓不再饿肚子。
四、指导书写生字。
强调书写方法和姿势,要有师生互评,重点指导“谁”。
五、作业:抄写生字表,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认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想晏子劝齐王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板书:求雨→挖水井
结果他这个办法能行得通吗?
2、一个国相,竟然敢劝说自己的大王改变主意,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他究竟是怎样劝说的?请同学们看课文的2---6自然段。
3、两人小组读完相关的段落后讨论,晏子劝齐王劝了几次?每次都是怎样说的?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4、第一次:求山神有什么用呢?山上的草木好比是山神的毛发,这么长时间不下雨,山上的草木也要枯死,难道山神不想下雨吗?山神要是能叫天下雨,大雨早就下了。
意思是求山神没有用。
读,体会。
第一句是个什么句式?(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怎么改?反问句和陈述句哪一句语气更重一些?)再读读这句。
这句话中还有反问句吗?找出来改成陈述句,比较哪个语气更重些?再读读。
这句话里还有一个比喻句,是哪句?哪个词是比喻词?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指导朗读。
5、第二次:求河神也没有用啊!水里的鱼虾好比是河神的百姓,天再不下雨,鱼虾就会死光,河神比我们还着急呢!
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求河神也没有用)读,体会。
这句里的比喻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名读,男女生读。
6、齐王听晏子这么一说就茫然了,问晏子:那我该求谁呢?晏子说什么?
第三次:求我们的百姓啊!
晏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读,体会。
指名读。
7、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一开始为什么不直接让齐王去求百姓?
8、分角色读2---6段。
三、小结:
作业:晏子还有很多智慧的故事,比如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等,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些小故事,下节课来交流。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