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阅读境界,凸现个体创造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阅读境界,凸现个体创造历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下面我就结合语文课《卢沟桥烽火》的教学片断,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朗读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这一部分内容,想一想,要怎么读才能表达出你的心情?

(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后讨论)

生1:我觉得要读出心中着急、气愤的语气。(指名该生朗读)生2:我觉得要读出时态紧急的语气,因为日本侵略者企图侵占我们整个中国。读“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要读出坚定的语气。(指名该生朗读)

师:大家对这两位同学的朗读有什么感受和评价吗?

生3:我觉得第二位同学读得好,能让人感觉到心里的着急与气愤,但读时的表情不够好。

生4:我觉得这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都能读出此时中国人民面

临大敌的紧张气氛,让我感觉到仿佛他们就处于那种环境中。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个角度上来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感情十分丰富,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的感受朗读这几句话。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俩读书的风格不一样,能谈谈你们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1:我在读“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人民危急!”时,声音一次比一次响,是因为“平津!华北!中华”范围一个比一个大,情况越来越紧急。

生2:我读的时候是扯着嗓子喊,而且读的速度比较快,是因为我读时仿佛看到一群报童一边跑一边叫着:“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生3:我想如果我们在读这几句话时能够配上动作会表现得更有感情。

生1:谢谢大家的鼓励和很好的意见,我可以再试试吗?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同学们还能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呢?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师:那就请大家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一部分吧。

[教学思考]

一、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得到陶冶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

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教师个人水平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朗读,甚至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会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无视作者之情,皆不能谓之为“有感情”地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文字不仅是反映客观事物、负载文化的工具,而且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指导学生做到“有感情”,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重音、停顿、速度、高低”等朗读技巧的指导外,笔者认为更应该侧重学生自我的思、品、悟,抓好学生的情感训练。

在《卢沟桥烽火》教学片断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体验情感

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自己是以怎样的语气朗读的。学生朗读时有了自己自由的天空,表现丰富多彩,结合当时的情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步步紧逼的恨、中国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急等心情交织于心,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当时的情境,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共鸣,从而达到了情感的内化。

二、让学生的个性在朗读中得到飞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一种过程,是“你中发现我”,“我中发现你”,也是“我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也不要让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朗读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

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都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在《卢沟桥烽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学习语文的乐趣。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感受,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解读”,更引导学生“创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从读中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受到了情感陶冶。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

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情感性朗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