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说课教学课件
重点词汇
荷花、擎雨 盖、残菊、 傲霜枝。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课文讲解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
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 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 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 得生机勃勃。
一年/好景/君须记,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 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宋代文学 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辛
要求
读读 准准 节字 奏音 。,
读 通 句 子 ,
课文讲解
[]
最 是
一菊荷 年残尽
宋赠
/ 橙 黄 /
/// 好犹已 景有无 ///
/
苏
刘
轼
景
橘 君傲擎
文
绿 须霜雨
时 记枝盖
。 ,。,
zènɡ
liú
cán
yóu
赠刘 残 犹
ào
jūn
傲君
重点拼读
多 音
荷
擎 qíng 傲 ào
(擎天) (骄傲)
字
橙 c (橙色)
橘 jú (橘红)
字词解释
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须:必须。
拓展延伸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 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 《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 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 找读读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第【1】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说课稿)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培养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赠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刘景文的深情厚谊。
2. 诗歌内容:本诗共三首,分别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对友人的祝福和重逢时的喜悦。
3. 诗歌艺术特色:本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5. 背诵诗歌:学生集体背诵诗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作者:王维3. 诗歌内容:离别、祝福、重逢4. 艺术特色:意象、描绘、情感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2. 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送给朋友的祝福语。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但在感悟作者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二、教学重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体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再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需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课件标注)赠、残(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部编《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说课稿(附教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赠刘景文》。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二、学情分析有了第一单元的适应,学生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常态化学习轨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字识写经验,能够识记、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认知进行自主学习,因而教师在生字教学时不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赠刘景文》进行说课。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轼的作品,以秋末冬初的景象,寄寓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
此诗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刘景文在苏轼困厄时给予他很多帮助,两人友情深厚。
诗中以秋末冬初的景象,寓言人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敬重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来比喻人到中年,虽然青春已逝,但仍有坚韧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提醒朋友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这首古诗语言简洁,画面生动,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同时,诗中的寓意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情感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含义。
2. 能力目标:通过品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傲霜枝”的象征意义,感受古诗的深层哲理。
四、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接触,但对古诗的深层理解能力有限。
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秋天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境。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与刘景文的对话,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傲霜枝"的象征意义,使抽象的哲理具象化。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二、教学重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体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再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需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课件标注)赠、残(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赠刘景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设计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中《古诗三首》的第二首古诗,它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诗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因为这是二年级学生升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首古诗,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单元主题以及课标对中段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特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从荷尽、菊残、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教学重难点是: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说设计理念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诗句入手想象画面、抓关键词语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补充资料体会诗情、背诵积累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诗文进行对话,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说教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秋景入手,由生活走进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抓词扣句,引导想象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赠刘景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通过对初冬时节景物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以此来鼓励刘景文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教材中,这首诗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对于古诗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诗歌的魅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意。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理解诗意。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擎、残”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诗深刻的哲理。
三、谜语导入出示秋天美景图,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进而导入今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四、初读1.学生自由读古诗,明确自读要求。
2.检查生字词:①用“字词闯关”“开火车”等游戏来检查字词。
②指导易错字“残”的读音、识记方法和写法。
3.指导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古诗的停顿和重读,再来读好诗文。
五、析读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画面呢?同桌分享自己的感受。
内容一:“荷尽已无擎雨盖”1.画面:荷花池中的荷花已经开尽了,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
2.理解“擎”,用动作演一演“擎”。
(高高举起,向上托)3.高高举起的荷叶出现在什么时候?(夏日,荷花茂盛的时候)4.看到这样残败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低落、悲伤、伤感)5.边想画面边读诗句,读出情感。
内容二:“菊残犹有傲霜枝”1. 画面:菊花开败了,而花枝却还骄傲的挺立在寒风中,与冰霜斗争。
2. 你觉得菊花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骄傲,自信,勇敢,坚强、积极向上)3. 指导有感情读出菊花的自信、骄傲。
老师来当记者,采访苏大才子,他想送给朋友的话:内容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谁看懂了苏大才子的心思?(请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时节。
)2.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金黄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鸭梨、酸甜可口的山楂······)3. 教师总结:诗人一改悲凉的情绪,看到的确是秋天沉甸甸的收获,诗人对秋天真是偏爱有加。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苏轼的《赠刘景文》。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刘景文的敬佩之情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苏轼这位伟大的文人,感受他的豪放、洒脱的个性。
2.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学会珍惜友谊,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关于友谊或人生的短文。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和支持。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以此来鼓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富有哲理,又饱含深情,是一首值得深入品味的佳作。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古诗鉴赏能力,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古诗所蕴含的哲理。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古诗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
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
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
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
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