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教案.doc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和章法。

2.认识赠人诗的特点,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的韵律和章法。

2.精读诗歌,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音乐律动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导入课程
教师介绍诗歌的韵律和章法,并阐述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3. 诗歌欣赏和解析
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并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赠刘景文》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 课堂讨论
学生就《赠刘景文》的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6. 课堂作业
让学生翻译《赠刘景文》的内容,并简要阐述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资源
1.课件:《赠刘景文》诗歌解析
2.录音:教师朗读《赠刘景文》
3.赠人诗的例子及背景介绍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选一首赠人诗,进行赏析和解析。

2.带领学生去国家图书馆或其他文化场所,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表达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赠送诗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诗词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词。
-情感的深入体会: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词的仿写:对于如何将所学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
举例解释:
-在解释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用图示或实物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霜叶”与“二月花”之间的比喻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词如何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友谊的珍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参差不齐。在讲解诗句意境时,有些学生能够迅速领会,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境与情感:本节课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赠刘景文》中的诗句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展现的深秋美景和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怀念。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赠刘景文》教案1年代:【宋】作者:【苏轼】体裁:【七绝】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释](1)擎:举,向上托。

(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第【1】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2、难点(1)体会诗人通过写景来寄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2)提问学生:在秋天,你们会想到什么?2、作者介绍简单介绍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的诗歌风格。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并指导。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荷尽”“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体会情感(1)提问学生: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送给刘景文?(2)让学生思考:从诗歌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析手法(1)探讨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如荷花的凋零与菊花的残败形成对比。

(2)分析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景物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7、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8、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强调学习古诗的重要性和意义。

9、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2)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运用诗歌中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诗歌的学习中来。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友情相关的主题,例如“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感谢”。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首表达友情的古诗。这个创作活动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古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诗中“橙黄橘绿”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也寓意着友情的丰富多彩。通过分析诗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最是”一词的用法,我会通过对比其他诗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关键词语的解析:掌握诗句中的“橙黄橘绿”、“最是”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歌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在诗词创作实践方面,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可以提供一定的模板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度。
-在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停留在对诗词表面的欣赏,而是能够从文化、情感、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引导性问题来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友情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如何向朋友表达你的关心?”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感受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
2.语言构建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诗词朗读技巧,掌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解读诗句,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养,增强人文关怀。
-文化背景的深入认识:学生对唐代诗人和文化背景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
举例解释:
-在诗歌节奏的把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并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在诗意深层次的感悟方面,教师应利用图示、情境再现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意理解与感悟:把握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意境。
-文化背景认识: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及其与刘景文的友谊,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举例解释:
-在诗句朗读与背诵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平仄和停顿,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在词语理解与运用方面,教师应通过解释和举例,使学生理解“傲骨”代表了坚强不屈的意志,“金黄”描绘了秋天的色彩,等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节奏和诗意的深层感悟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朗读示范和情景创设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天景色描绘相关的诗句,并尝试解读其深层含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活动,尝试用色彩和线条描绘诗中的景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中的秋日景象和诗中的描述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日景象相关的古诗描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某一景象,体会诗人的创作过程。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生字词“瑟、萧、耐、傲、菊、残、橙、橘、绿”的读音、写法和词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诗句意境的理解: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日景象,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文化背景的渗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举例:《赠刘景文》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要求学生理解“枫林晚”和“霜叶红”所象征的秋日景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合作,共同探讨古诗描绘自然景象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往往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领悟。
-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些生字词的写法和意义记忆可能存在挑战,教师应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字词游戏,以帮助学生记忆。
-古诗背诵与默写的技巧: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的记忆和默写,教师需要教授记忆策略和默写技巧。

《赠刘景文》课文教案

《赠刘景文》课文教案

《赠刘景文》课文教案【赠刘景文】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赠刘景文的诗歌背景和创作背景;- 掌握课文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理解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表达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呈现课文标题《赠刘景文》,询问学生对于标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并与标题进行联系。

2. 呈现与解读(20分钟)- 分段呈现并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情感和主题; - 解释生词和句子结构,确保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鼓励学生就友情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观点。

4. 阅读理解与表达(20分钟)- 配发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分析解答思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表达展示(15分钟)- 邀请学生进行现场朗读,并自由发挥展示他们对赠刘景文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友情的感激之情。

6. 拓展延伸(10分钟)- 指导学生寻找其他与友情相关的经典诗歌,拓展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友情诗歌。

四、教学反思:《赠刘景文》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友情诗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也受到了友情的熏陶。

通过分组讨论和个人展示,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在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被鼓励创作友情诗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加强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和文学素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谢,荷叶枯萎,菊花虽残,但枝茎仍傲霜斗寒。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告诉友人虽然青春已逝,但人到中年也是大有可为的。

这首诗通过对秋冬景色的描写,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画面想象等方法,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目标3.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能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 学会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古诗的方法。

3.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思想的启迪。

4. 教学重难点4.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背诵古诗。

-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2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

5. 教学方法5.1诵读法古诗教学离不开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例如,在教学本诗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如“擎(qíng)”“犹(yóu)”等。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教案

赠刘景文 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教案标题: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 了解刘景文的生平事迹和贡献;2. 培养学生对刘景文的尊重和敬佩之情;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刘景文的生平事迹介绍;2. 刘景文的贡献和影响;3. 学生写作活动:写一篇赠刘景文的文章。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刘景文的基本信息,并激发学生对刘景文的兴趣。

2. 介绍刘景文的生平事迹(15分钟)分析刘景文的成长背景、学习经历和职业生涯,重点介绍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和成就。

3. 探讨刘景文的贡献和影响(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刘景文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如他的教育理念、创新实践等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4. 学生写作活动(20分钟)分发写作材料,要求学生以赠刘景文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并结合他的贡献和影响进行创作。

5. 学生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班级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

6. 总结和延伸(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刘景文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刘景文的精神,努力追求卓越。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2. 刘景文的相关资料和文献;3. 学生写作材料和评价表。

教学评估:1. 学生写作活动的成果评价;2. 学生对刘景文的贡献和影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情况。

教学延伸:1. 邀请其他教育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座谈会,深入探讨刘景文的教育思想和实践;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教育机构或展览,了解更多与刘景文相关的教育资源;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写作,撰写刘景文的传记或研究报告。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学阶段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赠刘景文教案3篇

赠刘景文教案3篇

赠刘景文教案篇1:赠刘景文教案1《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和诗句,感悟诗境。

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杨万里的《小池》你们记的吗?(学生齐背)这首诗里是怎么描写了荷花的?(出示荷花图)(2)(出示第二幅荷花图)与上一幅图比较荷花有什么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看图)到了秋末冬初只剩下枯枝败叶。

今天我们学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这首诗《赠刘景文》,就有对秋末冬初荷花的描写。

板书课题。

理解“赠”。

4、质疑课题。

5、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1、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生齐读、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4、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三、解字词、明诗意过渡: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

张老师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了哪个季节?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

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尽:完,指凋谢。

(2)擎雨盖:指荷叶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教案:赠刘景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语感和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诗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3.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蕴。

2.难点: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白板、诗歌《赠刘景文》复印件。

2.学生准备:课文复印件、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话题,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听诗歌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2.展示(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赠刘景文》的诗歌,让学生观看,并跟读。

然后提问:这首诗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诗歌的意境是什么?为什么?3.解读(15分钟):(1)给学生讲解《赠刘景文》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情感。

强调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境优美而著名。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音韵和修辞方法。

4.朗读(15分钟):(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组。

5.表达(15分钟):(1)让学生就诗歌的意境进行写作,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在班级中进行朗读和分享,相互欣赏和评价。

6.总结(5分钟):回顾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总结对诗歌的新认识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要求学生在下节课上进行朗读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赠刘景文七、课后反思:此次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朗读和表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式。

不过,课堂上学生互动的次数还不够,下次教学时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二、教学重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体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再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需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课件标注)赠、残(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赠刘景文》的基本诗词,理解诗词中的含义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会人生的哲理。

3. 引导学生学习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赠刘景文》的诗词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深刻含义和情感,领略诗人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刘景文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学习新课:让学生朗读诗词,然后逐句讲解,重点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 拓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描述,可以是用文字、画笔或者口头表达。

5. 总结:总结《赠刘景文》的主题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的美好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4. 示范法:教师进行诗词朗诵示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赠刘景文》中的秋景,或者画出自己心中的秋景。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赠刘景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3.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背诵情况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2. 教学PPT: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PPT,辅助教学。

3. 黑板:用于教师书写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视频: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赠刘景文》经典教案

《赠刘景文》经典教案

《赠刘景文》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苏轼对友人刘景文的深厚情谊及对秋末冬初景色的赞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古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苏轼对友人刘景文的深厚情谊及对秋末冬初景色的赞美。

2.**难点:**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诵音频、生字新词卡片等。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了解诗人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秋末冬初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对这个季节的感受。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季节吗?你们觉得这个季节有哪些特点?”引出课题《赠刘景文》。

2.初读感知:•教师播放古诗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重点指导难读字词的读音。

3.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朗读古诗,并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秋末冬初景色之美及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4.朗读背诵:•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如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

•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并进行评价。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友情的诗句或故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2020-02-04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2020-02-04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2020-02-04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