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级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级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级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和技术措施的要点,施工总平面布置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是针对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将各项施工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施工总体布置。

1.整体施工区划和布局:
2.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的布置:
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要求,确定施工道路的走向、宽度和铺装材料等。

同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场地,确保施工作业能够顺利进行。

3.设备、材料和劳力的布置:
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要求,确定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和劳力配备标准。

将各个施工区域的设备、材料和劳力按照施工的先后顺序和需求量进行合理布置,确保施工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4.安全防护措施的布置:
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要求,确定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建立安全警戒线、设置警戒区域等,以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

5.施工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要求,确定施工作业的时间安排。

将各个施工区域的作业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交叉作业,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总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级施工总平面布置是一个全面、系统和综合的过程。

只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合理地进行施工区划和布局,科学地安排设备、材料和劳力的布置,严格进行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才能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佚名•关键字: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1][2]1总则1。

0.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及环境景观设计.1.0.2本措施遵守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制定的有关地方政策。

1。

0。

3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环境景观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全国技术措施。

2基地/h平面2。

1一般规定2。

1.1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1。

2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约水资源,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

1.3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用地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脉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的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并力求有新意有特色。

2。

1.4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崇尚自然,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

2.1.5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体、竖向、道路、环境景观、绿化格局、管线设计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2。

1。

6基地内建筑物布置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和卫生要求。

居住建筑、学校教学用房、托儿所、幼儿园、医疗、科研实验室等需要安静的建筑环境,应避免噪声干扰.2。

1.7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设计要求,应分区明确、交通组织人车流线合理。

1小学校、幼儿园和住宅之间应有便利安全的人行系统,学校、幼儿园大门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其人口和城市道路之间应有lom 以上的缓冲距离,以便于临时停车及人员集散.2商业服务等项目宜集中布置,以便于形成规模,便于使用、管理。

3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应靠近其主要服务对象或位于负荷中心。

锅炉房应设在下风向。

2.1。

8规划总平面布局如需考虑远期发展时,必须考虑与近期结合使用,达到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

民用建筑统一规范 条文说明【范本模板】

民用建筑统一规范 条文说明【范本模板】

目次1 总则 (3)3 基本规定 (4)3。

1民用建筑分类 (4)3。

3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 (4)3.4建筑与环境 (4)3。

5建筑模数 (5)3.6防灾避难 (6)4 规划控制 (7)4.1建筑基地 (7)4.2建筑突出物 (10)4.3建筑连接体 (11)4。

4建筑高度 (12)5 场地设计 (13)5.1建筑布局 (13)5。

2道路与停车场 (13)5.3竖向 (15)5.4绿化 (15)5.5工程管线布置 (16)6 建筑物设计 (17)6。

1无标定人数的建筑 (17)6.2平面布置 (17)6.3层高和室内净高 (18)6.4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18)6。

5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 (19)6。

6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 (20)6.7台阶、坡道和栏杆 (21)6。

8楼梯 (22)6。

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26)6.10墙身和变形缝 (26)6.11门窗 (27)6。

12建筑幕墙 (28)6.13楼地面 (29)6.14屋面 (30)6。

15吊顶 (31)6.16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 (31)16。

17室内外装修 (32)7 室内环境 (33)7.1光环境 (33)7。

2通风 (35)7.3热湿环境 (36)7.4声环境 (38)8 建筑设备 (41)8。

1给水排水 (41)8。

2暖通空调﹙燃气﹚ (42)8.3建筑电气 (44)21 总则1。

0.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3]169号文的要求,对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进行全面修订本规范是在原《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基础上修编改名为《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

“通则”自实施近8年来,在规范编制、工程设计、标准设计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1世纪初期对各项民用建筑工程在功能和质量上有更高、更新的要求。

节能、环保、绿色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化,使得建筑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功能复杂化、综合化,加之新材料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而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这本标准,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和民用建筑设计规范编制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的重要通用标准之一,以保障民用建筑工程使用功能和质量,确保建筑物使用中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最新版)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最新版)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南方总部基地项目行政中心西侧地块一、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1. 项目名称:南方总部基地2. 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项目东侧为蕉门地铁站,南侧为蕉门区景观轴的终点,主要人流方向为东侧。

场地景观资源丰富,北侧拥有山体景观,东侧有水系,南侧有城市公园。

二、项目规模及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79402平方米,总建设用地59320平方米,容积率控制在4.0,总计容面积约237280平方米。

项目分两期出让,但整体设计、整体报建、地下室整体开发。

本期已出让(假定为一期)总用地面积58988平方米,建设用地40481平方米,容积率4.0,总计容面积161924平方米;拟二期出让总用地20414平方米,建设用地18839平方米,容积率4.0,总计容面积75356平方米。

三、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15);《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和《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标准与准则》;《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广州市城市规划审批技术标准与准则(试行)》建筑篇(2014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1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年版。

国家、省、市相关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四、总体创意构思通过对本项目的全方位分析研究,设计师将旨在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生态体验的办公空间。

以文化背景为基础,充分体现中国铁建公司内部文化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建设智能化、人性化、舒适的现代办公建筑。

五、规划结构基地中间有一条南北向的绿化带和一条东西向的道路,将基地切分成四个小块,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对碎片化的四块基地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一个连续的贯穿四个基地的平台成为解决基地被绿带和道路分割的策略。

总规、控规、修详规、建筑设计(方案、初设、施工图)

总规、控规、修详规、建筑设计(方案、初设、施工图)

总规、概规、控规、修规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然后到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实是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到深的过程。

总规总体规划: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

小型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总规通俗地说就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对于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客源市场,确定的主题形象,划定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总体规划内容:1、对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2、界定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3、确定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确定规划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5、规划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6、规划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7、规划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8、规划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9、研究并确定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10、规划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11、提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12、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13、对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1、规划文本。

2、图件,包括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3、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民用建筑总图规划方案和施工图实例及常见问题分析

民用建筑总图规划方案和施工图实例及常见问题分析

民用建筑部分“滨水、丘陵、山地场地设计中总图规划方案和施工图实例及常见问题分析”一、山地总图场地设计的方法与实践1.场地设计谁在做?2.场地设计的基本条件3.场地设计的控制要点4.场地设计的内容二、场地设计的案例分析1.怎么分析滨水、丘陵、山地地形, 做总图规划方案设计(多高层及别墅区)2.怎样审查滨水、丘陵、山地总图方案设计3.怎么做山地民用建筑的场地总图施工图4.怎样去审查山地民用建筑的总图场地设计三、国内外建筑与场地的设计图选四、场地设计练习题一、场地设计的方法与实践场地设计谁在做?民用总图(场地)设计: 总图工程师, 规划师, 景观规划师和建筑师都可以做, 也都在做。

但目前这些项目的主要设计者为建筑师在做。

谁做最合适, 这要因人而异, 因地而异。

城市规划师:因为只做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 如今很多规划设计师没有施工图的设计功底, 在做城市规划设计时脱离实际比较空洞, 特别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城市道路竖向规划设计就难以实现, 在工程具体实施中常常会对那些不接合实际的规划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的控制坡度规范上为8%, 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规划设计师在两个交叉口距离小于300米时的坡度设计为8%就会出大问题, 两个交叉口处的人行斑马线内道路坡度山地不宜大于5%, (平原不宜大于3%)距离各为75米, 剩下那段路的坡度就在11%或13%这样的城市道路坡度就得从新调整。

但道路是网状设计, 动一点就会牵涉整体道路竖向规划修改调整;建筑设计师: 做城市规划不全面不系统, 做建筑单体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细腻, 但做建筑总平面布置缺少整体考虑, 综合协调性较差;景观规划师: 强调场地的景观园林美感和场地自然协调美观, 但因现阶段景观规划专业在工程建设后期才进入设计, 景观规划滞后而导致它的很多概念和设计手法均受工程前期方案和中期建筑设计及场地施工的影响, 不能够系统地表现出来。

总图规划师: 因为有场地施工图设计功底, 又有工程宏观调控实践经验, 工程整体协调性好, 宏观、微观设计均到位, 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整体概念来分析和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根据项目的需求与要求,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与措施,以确保建筑项目的安全、合理与可行性。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节能设计、环境保护以及综合施工方面展开讨论,详细介绍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重要性与具体应用。

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建筑结构设计技术措施是确保民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稳定与可靠的基础,包括基础设计、主体结构设计与抗震设计等。

首先,合理的基础设计需要依据地质勘察等数据,确定合适的基础形式、类型与承载能力,以确保建筑物在地质环境下具有稳定性。

其次,主体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与荷载特点,采用适当的材料与构件组合,以提高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此外,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选择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烈度等级与抗震构造形式,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与风险。

二、节能设计技术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能成为了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方面。

节能设计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建筑外围结构设计、采光与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等。

首先,建筑外围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保温性能与隔音效果,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与隔音材料,确保建筑物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与隔音效果,以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

其次,采光与通风系统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朝向与周围环境,合理配置门窗的位置与数量,以及设立通风设备,实现室内空气的自然循环,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频率与能耗。

此外,空调系统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合理选择制冷与供暖设备,采用能源高效的空调设备,实现节能效果。

三、环境保护技术措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需要积极采取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主要包括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回收、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等。

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回收需要合理规划施工时的建筑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与处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设计说明第一章总体规划设计一、项目概述本案位于遵义市银河北路东南侧,风景如画的桃溪河畔,拟建场地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滨水缓坡场地,是中心城区罕有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优越的居住地。

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5940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6788平方米。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60263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为17479平方米,高星级酒店建筑面积为76172平方米,写字楼建筑面积为22999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2239平方米,架空层建筑面积为1985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82249平方米.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 GB50096—19995、《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9、《遵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遵义市人民政府令第49号) 10、业主提供的用地范围电子图以及其它相关资料三、建筑规划思想和结构1、建筑规划设计思想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创造都市山水典雅风格,着重表达组团内部的居住质量均好性,以形成和谐安逸的生活空间。

借助地形与水景的穿插,低建筑密度,高绿地率以及高星级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创造出一个山水园林都市生态居住区。

2、建筑规划结构建筑规划结构为“一轴一带两组团”。

以连接城市道路与桃溪河滨水绿带的开敞步行道为景观轴,景观轴两侧布置两个住宅组团,垂直河道布置十五层住宅,西北侧布置高层住宅和高层酒店建筑,住宅与滨水绿带自然景色的完美结合,使居住环境质量均好性达到最佳,由河岸而上建筑由低至高布置,天际线高低错落,创造出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山水园林城市建筑景观。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日期:目录•总则•总平面设计与竖向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经济概算与投资分析总则促进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

保障民用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推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活动。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以及住宅、办公、商业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

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编制依据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其他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总平面设计与竖向设计总平面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安全、卫生等要求,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明确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安全、卫生等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

合理布局建筑物在总平面设计中,应考虑绿化景观的规划,包括公共绿地、庭院绿化等,以营造宜人的绿色环境。

考虑景观绿化总平面设计应考虑消防通道、消防设施以及安全疏散设施的布置,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消防与安全疏散B CD地形分析竖向设计前应对地形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地形地貌、标高、坡度、坡向等信息。

土石方工程竖向设计应考虑土石方工程,包括填方区、挖方区、填挖平衡区的处理等。

道路与广场设计在竖向设计中,应考虑道路、广场的坡度、坡向以及排水设施的设计,以确保行车、行人的安全与舒适。

确定设计标高根据地形分析结果,确定合理的场地设计标高,以满足排水、防洪等要求。

竖向设计A根据城市规划或场地条件,合理设计道路的宽度、曲直度、横断面等,同时考虑道路与建筑、场地的关系,确保交通流畅、行车安全。

道路设计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城市规划或场地条件,合理设计广场的位置、大小、标高、地面材料等,以营造宜人的公共空间。

广场设计道路广场设计建筑设计以住宅楼、公寓、别墅等为主要形式,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则1总语2术3基本规定民用建筑分类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建筑与环境建筑模数防灾避难规划控制4防灾避难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建筑基地建筑突出物建筑连接体建筑高度5场地设计建筑布局道路与停车场竖向化绿工程管线布置6建筑物设计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平面布置层高和室内净高地下室和半地下室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台阶、坡道和栏杆楼梯梯楼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墙身和变形缝窗门建筑幕墙地面楼面屋顶吊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室内外装修境声环室内环境7境光环风通热湿环境境环声8建筑设备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气燃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总则1则总1卫生、环保等基本要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满足安全、求,统一各类民用建筑的通用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1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2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3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4应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5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6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7历史建筑和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 8 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区、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建设,应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民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2语术2civil building 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residential building居住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建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202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202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2021摘要: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概述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修订历程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使用范围和价值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获取途径正文: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概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是一套以指导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为主的技术文件,旨在为民用建筑设计提供全面、详细的技术指导。

该措施涵盖了民用建筑设计的全部技术内容,内容主要遵循各地区标准规范,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

设计时,应在满足现行及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参考使用。

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总平面:包括总则、基地总平面、建筑、建筑突出物与用地红线的规定、建筑高度计算、日照间距等。

2.竖向设计:包括一般规定、各类场地的适用坡度、山地地形各类坡度的划分及与之相应的竖向设计处理、土地平整及土石方量计算等。

3.道路:包括一般规定、道路的设计要求等。

4.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5.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包括水暖电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修订历程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经历了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于2021 年。

本次修订在2003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增加了新技术的内容,力求全面地反映近年来建筑设计与技术发展的成果。

四、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使用范围和价值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适用于全国各地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使用该措施能够提高设计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

五、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获取途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可以在相关政府网站、标准规范网站、图书馆等地方获取。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1 总则1 .0 .1 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

1 .0 .2 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

1 .0 .3 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方政策与规定。

1 .0 .4 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以下简称“国标图集”) 05J804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2 基地总平面(重点掌握)2 .1 一般规定2 .1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 .1 .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 .1 。

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

2 .1 。

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

2 .1 .5 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

2 .1 。

6 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 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

2 .1 .7 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2 .1 .8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体、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

2 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

3 居住区配套公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

4 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校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

湖北省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湖北省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湖北省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修订稿)湖北省建设厅湖北省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修订稿)编制部门: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湖北省建设厅(待批)完成日期:2001年11月23日2001年湖北前言《湖北省城市规划编制系列技术规定》是湖北省1998年第一批重点科技发展计划之一,1999年重点科研项目。

《湖北省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是《湖北省城市规划编制系列技术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我省各地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的主要规划设计任务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和我省尚无统一的技术规范,致使各设计单位的编制成果在内容和深度上的差异较大,既不利于全省科学规范地统一管理,更不利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

为适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的发展,推进和完善我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并规范规划编制内容、深度,提高全省城市规划编制水平与质量,现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国家物价局、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及要求,结合我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实践,参照《城市规划相关标准规范选编》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湖北省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本规定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省开展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以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了我省有关单位、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同时收集、分析、研究的有关标准和理论研究成果。

湖北省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目次1总则 (1)2 规划基础资料 (2)3 规划内容 (3)4 一般规定 (5)5 分项技术规定 (7)5.1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7)5.2 总平面规划 (9)5.3 公共服务设施 (13)5.4 绿地 (19)5.5 空间景观 (21)5.6 道路交通及设施 (22)5.7 工程管线 (24)5.8 竖向 (30)5.9 工程量估算 (31)6 规划成果编制细则 (32)6.1规划说明书 (33)6.2 规划图纸 (34)湖北省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1 总则1.0.1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结合湖北省实际,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和标准,绘制出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详细图纸,以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因此,施工图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材料、设备等各方面因素,力求做到合理、精细、安全、经济。

一、施工图设计的基本要求1、准确性施工图设计必须完全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尤其是结构、尺寸、设备等重要部分的尺度和参数必须准确无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因设计不准确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

2、清晰性施工图设计应当表达清晰,图纸上的文字、数字、符号等必须清晰可辨,以便施工人员理解和操作。

同时,各部分图纸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要清晰明确,不容出现矛盾或重复的情况。

3、规范性施工图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包括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电气设计规范、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确保设计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也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4、经济性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项工程量,控制建筑成本,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浪费或冗余,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5、安全性施工图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施工安全因素,确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施工图设计的内容1、建筑施工图建筑施工图主要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图等,其中平面图展示了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组织,立面图和剖面图展示了建筑的结构和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关系,细部图展示了具体构件的细节设计。

2、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主要包括结构平面图、骨架图、细部节点图等,其中结构平面图展示了建筑结构的整体布局和施工工序分解,骨架图和细部节点图则展示了具体构件的尺度和连接方式。

3、给水排水施工图给水排水施工图主要包括给水管道平面布置图、排水管道平面布置图、细部节点图等,其中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展示了管道的走向和连接方式,细部节点图则展示了管道的连接细节。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19

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目录第一部分规划总平面1总则☆2基地总平面2.1一般规定2.2建筑、建筑突出物与用地红线的规定2.3建筑高度计算2.4日照间距。

2.5综合技术经济指标2.6基地防灾、防噪声、避免光污染及防视线干扰3竖向设计3.1一般规定3.2各类场地的适用坡度3.3山地地形各类坡度的划分及与之相应的竖向设计处理3.4土地平整及土石方量计算3.5各类土壤土石方量的换算系数(自然状态、压实状态)3.6标高注法☆4道路4.1一般规定4.2消防车道4.3基地内道路技术标准4.4商业步行4.5山道路☆5停车场5.1停车场5.2停车场出入口5.3自行车停放6室外活动和运动场地6.1一般规定6.2各类室外运动场占地面积☆7绿化景观环境设计7.1一般规定7.2水景7.3环境小品设计要点7.4绿化种植设计8管线综合8.1一般规定8.2地下管线最小水平及垂直距离8.3管线综合施工图设计阶段各种管线交叉点处垂直距离分析应包括的内容附录附录1Ⅰ、Ⅱ、Ⅲ、Ⅳ类气候区中的几个大城市关于日照间距的有关规定附录2国内外轿车名称及技术参数附录3常用绿化植物名录第1页第二部分建筑设计1总则☆2个体设计2.1各类建筑设计规定2.2建筑面积计算2.3建筑高度、层高和室内净高2.4室内环境3地下室3.1地下室防水3.1地下室防火4墙身4.1墙体类型及材料4.2墙身防潮、防水、隔汽4.3女儿墙4.4架空地板及室内管沟4.5墙身防火4.6墙身保温、隔热、节能、遮阳4.7墙身抗震4.8墙身隔声与减噪4.9幕墙5地面5.1一般规定5.2楼地面材料及构造5.3填充层5.4找坡层、找平层5.5防水层5.6地面垫层5.7地基5.8楼板防火5.9楼板隔声5.10楼板保温5.11地面防冻胀5.12地面防湿陷6顶棚6.1一般要求6.2防火要求7屋面7.1材料7.2屋面排水7.3屋面构造☆8楼梯、坡道8.1楼梯设计程序及功能要求8.2楼梯设计要求8.3局部设计8.4细部构造8.5台阶、坡道及平台☆9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第2页9.1选用原则及功能要求9.2有关防火设计要点9.3局部布置及构造10门窗10.1材质10.2设计选用10.3门的开启方式及应用10.4窗的开启方式及应用10.5窗台10.6擦窗10.7采光顶10.8玻璃10.9窗的物理性能11其他部位11.1阳台11.2烟道和室内自然通风道11.3垃圾道11.4电缆井、管道井☆12室内装修工程12.1装修原则12.2装修工程12.3家具、灯具13厨房13.1一般规定13.2住宅厨房13.3公用厨房☆14卫生间14.1一般规定14.2住宅卫生间14.3公用卫生间☆15设备用房15.1锅炉房15.2变、配电室15.3水泵房15.4燃气调压站15.5热交换站☆16建筑物无障碍设计16.1一般规定16.2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16.3建筑人口16.4走道、门16.5楼梯16.6电梯16.7公共厕所16.8轮椅席位16.9无障碍客房16.10无障碍住房16.11无障碍厨房16.12无障碍卫生间第3页划总平面1总则1.0.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及环境景观设计。

如何做高层民用建筑施工方案设计

如何做高层民用建筑施工方案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施工方案设计一、前期准备阶段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施工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项目可行性、制定施工计划、进行设计评审、确定施工方案等工作。

在确定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结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高标准完成。

二、建设规划设计阶段1. 确定建筑总体规划: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用地规划、规划要求和业主要求,确定建筑物的总体规划,包括建筑总高度、建筑占地面积、建筑体量等关键参数。

2. 确定建筑结构类型: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等。

3. 确定建筑施工工艺: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物的特点,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等。

4. 确定建筑施工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复杂程度、施工工艺的要求和施工资源的情况,确定建筑施工周期,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5. 制定建筑施工预算:根据建筑物的施工需求和要求,制定建筑施工预算,明确工程成本和资金需求。

6. 制定建筑施工安全计划: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施工的风险和施工现场的情况,制定建筑施工安全计划,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

7. 确定建筑质量控制措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质量标准,确定建筑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合格。

8. 制定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筑物的施工需求和工程规模,制定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组织结构和施工管理要求。

三、施工方案设计1. 基础工程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法、基础结构类型和基础施工工艺,保证建筑物的基础质量和稳定性。

2. 主体结构设计:确定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类型、结构参数和结构施工工艺,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3. 外立面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外立面材料、外立面结构和外立面施工工艺,保证建筑物的外观美观和气密性。

4. 室内装饰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结构和室内装饰施工工艺,保证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舒适和安全。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详述

通风系统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
根据地区气候和采暖需求,设计合理 的采暖系统,确保冬季供暖安全可靠 。
根据建筑空间和通风需求,设计合理 的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 施
Hale Waihona Puke 筑节能设计01总结词
建筑节能设计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
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民用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对工 程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规范和提升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 ,制定了一套详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指导文件。
内容概述
内容
该详述涵盖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 的各个方面,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 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设计、暖 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结论
技术措施总结
技术措施的制定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 施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全国民用 建筑工程设计而制定的。这些 措施基于广泛的研究和实践经 验,旨在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 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技术措施的应用范 围
这些技术措施适用于各种类型 的民用建筑工程,包括住宅、 办公楼、商业设施等。它们涵 盖了建筑设计、结构、给排水 、电气等多个专业领域。
特点
该详述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 、前瞻性等特点,既可作为民用建筑 工程设计的指导文件,也可作为工程 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资料。
02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基础
建筑结构设计
01
02
03
结构设计原则
根据建筑功能和安全要求 ,遵循国家相关规范,确 保结构安全、经济、适用 。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3)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3)

景观 设11 0. -总、卿。

.1本措施适用 于 全 国 各类 民用建筑 工 使用本措施 时,程 的景 观设 计,1 0 2-除应 遵 守 国家 方针 政 策外0 6 s J8 0 5一还应遵 守 所 在 省、直辖 市、自治 区 等 地 方 政 策 与规。

定-。

1 0 3·本措施可与 国标 图集 国标 图集 0 3 J0 12 1 《 境景观 环——《 建筑场地 园林 景 观 设 计深度及 图样 》 配 合 使 用、设计 时可参 考、室外工 程 细部 构 造》一o 3 J0 12—2《 境景观 环一绿化种植设计》0 4 J0 123环境 景 观 《一亭、廊、架之》.2 78·全 国 民用 建筑 工程 设 计 技 术 措 施 / 规划·建筑·景 观 ( 2 o o 9 年版)2景观设讲2 1.一般规定。

2.1.1,场地景观设计是场地总平面规划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原 有 生 态 环 境 进 行保 护 各类 民用 建 筑 场 地 景 观 设 计。

,应 因地 制 宜、,充分利用 自然地形、、原有 水 系和植 被2。

1 2、.应与建筑群体、、区 内道 路地 下 建 筑物,构筑物、场地 竖 向 布置2.地 下 管 线设 计 等进行 综 合考虑.1 3根 据 所 处 地 区 的气 候。

,、土 壤类 型自然植被特点进行景观设计,植 物 配 置 设 计 应 以适 于本 地 生长 的植 被 为 主2.场 地 景 观 种 植设 计 应 采 取 绿 色生态 措 施 通 过 植 物 起 到 防 晒 高空 气 负 氧 离 子 浓 度 减少 二 氧化碳量 降低噪声等作用、1 4.、防尘,、降温、调 节 小 气候,、提、。

2场 地 景 观 设 计 应 就地 取 材 选 用 可再 生 和可再 利 用 的环 保 材 料 可再 生 能 源 如太 阳能 风能 等 并有效利用 中水 雨 水 等资源, 、 , 、.1.5,,应 采 取 节 能措 施积极 利用。

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技术措施

1总则1.0.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

1.0.2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

1.0.3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方政策与规定。

1.0.4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注设计图集(一下简称“国标图集”)05J804《民同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使用。

2基地总平面2.1 一般规定2.1.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1.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1.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

2.1.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

2.1.5 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

2.1.6 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

2.1.7 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2.1.8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里、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

2 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

3居住区配套共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

4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

5配套商业宜适当集中及沿外周边布置,以利于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城市设计融合,便于使用、经营及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则
1.0.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

1.0.2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
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

1.0.3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
方政策与规定。

1.0.4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注设计图集(一下简称“国标图集”)05J804《民同建筑工程
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使用。

2基地总平面
2.1 一般规定
2.1.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1.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1.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

2.1.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

2.1.5 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

2.1.6 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

2.1.7 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2.1.8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里、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

2 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

3居住区配套共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

4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

5配套商业宜适当集中及沿外周边布置,以利于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城市设计融合,便于使用、经营及管理。

6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宜靠近负荷中心。

7居住区内应考虑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及利用,其规模可按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2.1.9 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
1 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

2 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设计要求,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车交通流线。

3以下列举常用公共建筑规划总平面有关规定:
1)幼儿园
A 宜与居住区配套建设;
B 应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污染、无噪声干扰及交通危险的安全地段。

C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D 应有便利、安全的人行系统,其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

大门外应留有足够的人、车停留空间;
E 幼儿园应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之外。

2)中小学校
A 宜与居住区配套建设;
B 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的安全地段。

不宜于市场、公共娱乐等场
所毗邻,与公共娱乐场所、网吧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
C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
D 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及广场用地。

有条件时宜
预留发展用地;
E 学校主要教师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同侧边缘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
地上轨道交通或城市主干道的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

当小于80m时需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等措施;
F 中小学校应设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小学需设60m直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

中学需设
置100m直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及篮、排、足球活动场地。

有条件的宜设置400m环形跑道。

G 各类教师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最小允许距离为25m;
H 学校校门不宜开向城镇主干道,主要出入口临街时,校门外应布置缓冲场地。

如一般
其出入口和城市道路之间应有10m以上足够的缓冲距离,便于临时停车及人员集散。

3)高等院校
A 新建普通高等院校规划用地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共同制定的相
关规定执行(见本措施第一部分附录2);
B 高等院校用地分为校舍建设用地、体育设施用地、专用绿地;实验、实习各类用地,
按学校自然规模(学生人数)确定;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C 注重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学科的建设留有一定的空间;
D 改建普通高等院校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
E 新建普通高等院校规划应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注意相关科系的相对集中,
便于形成网络化联系及设备共享;
F 重视校园的社会开放功能,增加多种教育方式的可能性及充分发挥各类设施的潜能;
G 校内道路应至少有两处以上与不同方向的城市道路衔接。

4)综合医院
A 综合医院规模应根据床位数量确定;
B 综合医院应保证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交通方便,并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C 基地内应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晰,主体建筑需满足日照和自然通风;
D 太平间如独立设置时宜设于隐蔽处,并与周围建筑及设施有适当隔离;
E 职工住宅不宜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应分隔,另设出入口;
F 医院基地内应留有足够的机动车停车用地,停车场出入口远离城市道路交叉口。

5)体育建筑
A 体育中心规划,由于是多个体育场馆组成,项目多、占地面积较大,应考虑同意规划,
分项实施;
B 大型体育建筑应注重交通与出入口布置,出入口不宜少于2处,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
C 体育建筑观众总出入口的有效宽度按其容纳人数不宜小于0.15m/100人确定;室外安全疏散指标,集散场地不得小于0.2m2/人;
D 大型体育建筑应注意其交通组织,疏散道路应避免机动车和人流的相互干扰;其疏散宽度不宜小于室外安全疏散指标;
E 大型已与场馆应考虑多功能使用要求,及其设备、器材的出入等要求;
F 基地内应考虑机动车停车用地,如基地内不能满足要求,可在临近基地的地区设置,但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的专用停车场宜设在基地内。

6)老年人设施(包括:老年居住建筑及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托老所等)
A 老年人设施宜靠近居住人口集中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捷并距医院或其他医疗建筑交通方便的地段;
B 老年人居住建筑应处于阳光充足、朝向、通风良好、卫生、无污染及噪声环境中;
C 居住区内的老年人设施,宜靠近生活服务设施,并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与庭院绿地结合;
D 老年人设施宜在室外留有适当的空间,其出入口有不小于1.50*1.50m可供轮椅回旋的面积,其室内外高差不宜大于0.4m,并应设置缓坡;
E 老年人设施应为老年人提供室外活动及游憩空间,并应结合绿地选择在向阳、避风处;
F 在非居住区内建设的老年人设施绿地率不应低于40%,集中绿地面积不低于2m2 每人;
G 老年人设施场地坡度不应大于3%,在步行道中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及扶手;
H 老年人活动场地附近应设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卫生间。

2.1.10 总平面图中建筑物、构筑物定位一般应以测量地形图坐标定位,其中建筑物一般宜以轴线定位,圆形与弧线的建筑物应标注圆心坐标及半径。

建筑物以相对尺寸定位时,建筑物以外墙面(含外保温层)之间距离标注尺寸;以相对坐标系统定位时,需注明原点位置与坐标网角度及坐标网格尺寸或与测量坐标网的关系。

道路、管线以中心线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