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概念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概念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还应牢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在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又如何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数学课堂上呢?下面笔者以教学“分式”概念的得出过程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第一环节:知识准备

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分式庄园”图片,并提问:以下式子中哪些是整式?

a,-3x2y3,5x-1,x2+xy+y2,■,■,■,■,■

然后,教师说:“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但没等学生思考,教师马上又提出新的问题:“什么是整式?”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教师大声说学生小声附和下把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说了一遍,随即找学生回答开始的问题。最后,教师给出了正确答案,到此第一环节结束。

评析:分式概念是建立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的基础上获得的,所以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因此设计以上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探讨的是,此问题答案的得出应

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唤起对旧知的回忆从而解答问题,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不要急于引导,不然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二、第二环节:情景引入

问题情景(1):面对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原计划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

此问题出示之后,教师把题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或者是与同学讨论。但教师仍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很迅速地找了一名学生回答,得出了其中的一个关系式,即: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的时间-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的时间=4个月。而后,教师又由另一名学生回答得出第二个关系式:实际每月固沙造林面积=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面积+30公顷。

师:还有其他相等关系吗?

学生都保持沉默。

师:不知道了,我来告诉同学们。

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打出以下关系式:

■=完成一期工程的时间

然后,教师解释以上相等关系的含义,以教师讲为主,学生附和。

这个问题结束后,教师又出示了以下两个问题,学生也都得出了正确答案。

问题情景(2):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_______度。

问题情景(3):新华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问:降价销售开始时,新华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

评析: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分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型,体会分式的意义,发展符号感。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可以说是非常恰当的,但具体操作起来,尤其是对问题(1)的处理,没有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应有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急于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唯恐学生背离自己预设的轨道,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学生拴死了。这样,教师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充当了不合格的演员,教师的引导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头脑,这和我们所倡导的课堂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应引起我们授课教师的深思。

三、总结

从总体来说,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非常严谨的,“复习旧知—概念的导入—概念的得出—概念的应用—课堂小结—作业”几个

环节很完整,教学流程也算顺畅,但纵观各个环节的具体过程,学生活动流于形式,只是走了过场而已,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教师仍然主宰着课堂。

另外,要想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实施教学方案,其实就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例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预设”问题的意图时,或者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预设”没有想到的质疑时,或者学生的活动进展与教师的“预设”有差异时,这都需要教师适时调整预案,以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

(责编张翼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