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运动训练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根据不同的治疗阶 段,交替使用
❖(三)训练原则
1
适宜负荷原则
2
超负荷原则
3
有效控制原则
4
练习顺序原则
5
全面训练原则
❖(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肌力减退预防和治疗 促进关节活动与改善骨应力
1.关节损伤患者
对废用性萎缩(伤病 增强肌力、改善拮抗肌的平衡、
加强关节的动态稳定性;
制动或固定)起预防、 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改变;
运动处方内容
运动目的
运动强度
运动类型
运动 处方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注意事项
(一)运动目的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3.防治疾病、保持健康、丰富生活、
调节心理与提高生活质量。 4、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竞技水
平。
(二)运动类型
1 发展心肺功能的运动 2 发展肌力量的运动 3 发展柔韧性的运动 4 发展灵敏性与协调性的运动 5 发展速度的运动 6 控制体重的运动
1
积极性 休息
2
适当 营养
3
充足 睡眠
4
物理 手段
5
心理学 手段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分类
❖ 以应用目的分 ❖ 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 预防保健运动处方 ❖ 康复治疗运动处方
❖ 以运动作用分 ❖ 发展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 ❖ 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 ❖ 增强机体功能的运动处方 ❖ 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处方 ❖ 提高适应能力的运动处方
柔韧素质及训练
(一)生理基础
1
关节结构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伸展性
2
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
(二)训练方法
主动或被 动静态伸 展法
缓慢地将肌、肌腱与韧带拉伸到有一定酸、 胀和痛的感觉位置,并维持一段时间
主动或被 动的弹性 牵拉法
有节奏、速度较快与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 一个动作(主动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靠 他人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
(三)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
摄氧量
心率
年龄减算法 靶心率法
代谢当量(MET)
❖心率 ❖年龄减算法:180(170)-年龄 ❖靶心率法:最大心率*(60%-85%) 最大心率=220-年龄
• 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音译为“梅脱”,。
• 1MET活动强度相当于健康成人坐位 安静时的代谢水平,是指每千克体重, 从事1分种活动消耗3.5ml的氧,其活 动强度称为1MET(1MET=3.5mlO2/ (kg·min)。
力量素质及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生理基础
1 肌自身的形态结构 2 神经系统对肌的调节能力
年龄性别 3
第九章 运动训练基础 王琼 尹宪明
❖(二)训练方法
1
动力性力量训练 (等张训练) 抗体重的专门练习、 抗外部阻力的力量练 习
2
静力性力量训练 (等长训练)
单杠屈臂悬垂、 蹲马步等
❖运动处方的制定
❖ (一)制定程序
❖ (二)制定原则
❖1. 一般检查
❖ 1.个性化原则
❖ 2.医学检查
❖ 2.专门性原则
❖ 3.运动试验(体力测 验)
❖ 4.制定运动处方
❖ 3.适时调整原则 ❖ 4.安全性原则
❖ 5.注意事项
(三)运动训练安排 1.准备部分(10~15min) 一般都采用活动强度小的
治疗作用
矫正脊柱弯曲和骨关节畸形; 2.颈椎病及各种腰腿疼痛
增强躯干肌和调整腹背肌力平衡;
改善脊柱应力和稳定性
耐力素质及训练
(一)生理基础
1 心肺功能
2 肌利用氧能力
神经调节能力
3
(二)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
运动强度比较小 持续时间比较长 不间歇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
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 间歇(用积极休息方式 )
复习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运动学基础
第九章 运动训练基础
康复教研室 王迪
目录
身体素质及训练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运动处方 运动与心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量训练原则与方法;耐力训练原 则与方法;柔韧力量训练原则与方法
难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规律;运 动处方制定原则与内容
一 身体素质及训练
力量,耐力,柔韧
❖各种有氧活动 包括走 ❖步行与其他健身活动形
步、游泳、长跑、散步、 式
骑自行车、气功、太极 ❖运动与心理疲劳 拳、太极剑、登山等。 ❖韵律操 ❖其他有助于调节情绪的 ❖活动性游戏 运动形式
❖ 游泳
❖ 太极拳
❖ 在疾病康复训练中,对 患者起到缓解急躁与焦 虑情绪,常采用的运动 形式有( )
❖ A、医疗体操
• 有氧耐力训练:2-7MET
(四)运动时间 据研究每次进行20~60 min的有氧耐力性运动是比较
适宜的。 (五)运动频率 最适宜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4次。 力量性运动的频率一般为每日或隔日练习一次。 (六)注意事项 1.加强医务监督,牢记安全第一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个别对待,持之以恒 4.防止疲劳,注意运动卫生
步行或慢跑、伸展性体操等。 2.训练部分(20~25 min) 主项运动强度一般定为
最大摄氧量的40%~60%。 3.结束部分(5~10 min) 在训练结束后,通过整理
活动,使高负荷的心肺和肢体活动逐渐安静下来 。
四 运动与心理
运动与心理
❖ 运动与情绪
❖ 运动与人际关系
❖ 健身操
❖ 集体健美操
❖力量 ❖静力性力量 ❖动力性力量
力量素质及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生理基础
1 肌自身的形态结构 2 神经系统对肌的调节能力
年龄性别 3
第九章 运动训练基础 王琼 尹宪明
肌自身的形态结构
❖肌的生理横截面积 ❖肌纤维的类型 ❖红肌:慢肌纤维---耐力性运动 ❖白肌:快肌纤维---爆发力
在间歇期有强度较小练 习
运动强度超过本人最大 摄氧量50%的才能使有 氧能力显著提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 心肺功能
2
促进神经对内脏 器官的调节能力
中小强度持续训练能提高 心肺器官的基本功能和体能, 有效预防疲劳反应。
有节奏的持续运动训练能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 抑制的均衡性、兴奋与抑制 的转化速率,提高神经系统 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能力
❖ B、太极拳
❖ C、水中运动
❖ D、短跑
❖ E、放松运动
15
判断法

8
16 ❖生物电测定法
9
17
很轻松
很累
10
18
尚轻松
11
19
筋疲力尽
12
20
稍累
13
疲劳恢复
恢复的一般规律 恢复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运动时的恢复 消耗>恢复 2.运动后的恢复 恢复>消耗 3.超量恢复 恢复持续>原来水平
超量恢复
24h~48h
练习 疲劳恢复 超量恢复
促进疲劳恢复手段
本体感受 伸展法
包括慢速牵拉-保持-放松法、收缩-放松法和 保持-放松法
(三)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增强人体姿势调整能力
二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疲劳判断
❖ 1.主观感觉判断法(Borg记分表)
自我感觉 等级 自我感觉 等级 ❖ 2.晨脉差判断法
6
14 ❖3血压体位反射
非常轻松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