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结题报告
浅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浅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摘要: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后进生又分为“学困生”,“品差生”,“双差生”。
教学中我对后进生的成因、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症结”,因材施教,进行心理激励,激发自信心、上进心。
下面,我将从沟通——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三、爱心——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四、赏识——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等方面,浅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激励;沟通;尊重;爱心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后进生又分为“学困生”,“品差生”,“双差生”。
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如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
这个群体对班风,校风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是班主任工作的难题,每所学校及老师都在长期研究探讨转化的方法。
教学中我对后进生的成因、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症结”,因材施教,进行心理激励,激发自信心、上进心。
下面介绍一下我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一些做法。
一、沟通——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路,而沟通则是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的桥梁。
首先,教师要经常与后进生接触谈话,态度亲切和蔼,内容丰富,不拘形式,使之感到老师的关心爱护,消除自卑恐惧心理。
其次,在交流中了解后进的原因,找出“症结”,有的放矢的制定转化措施。
第三,作业评语使用激励性语言,如继续努力,相信会做的更好;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一句简短的鼓励就是一种交流,寄托着老师的希望与信任。
沟通是打开后进生心扉的钥匙,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前提条件。
二、尊重——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它是高尚纯洁的意志品质。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让每个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是班主任的职责。
因此,我始终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抬起头走路。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在学校教育中大量存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考验。
转变后进生的思想,改变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调整学习状态,挖掘内在潜能,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问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尽快成为进步学生,真正把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因此我们决定进行“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课题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后进生转化心理行为的个案研究,可以寻找到转化后进学生的有效的方法、手段、策略,引导大家破除问题学生不可转化的思想,树立信心,积极工作,共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台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小学后进生”是班级教学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这些孩子的情感、心智和行为往往与常态的青少年形成明显的差异,甚至成为另类。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漠视和歧视。
对于“小学后进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往往花费大量心血,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显著。
这就是对症下药的事了,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就非常有实际意义了。
(二)实践意义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后进生在整个社会已经是一个让人头疼,尤其让父母头疼,让老师头疼的大事。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研究造成后进生的原因: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有效互动的教育机制,为“后进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针对“后进生”身心发展及个性特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主心、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后进生的转化策略:研究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特点,探索创新德育和教育常规管理和教育,把摸索的方法渗透到常规管理中,以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价值:教育公平。
2019年《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东关小学.doc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课题在抓住后进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针对后进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按后进生的成因进行分类研究。
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问题的研究为教育转化服务,课题研究是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的。
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问题的调查及成因分析、结对帮扶教育实践、“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后进生”心理问题矫治的校本教材的研发、“后进生”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等方面。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我们试图找准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课题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忻州市教科研规划课题选题。
学校课题组在市、区教育学会的领导下,经过二年多的研究实施,对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转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
通过课题实施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总结后进生转化的经验,提高理论认识,推动教育实践,彰显了学校的德育特色。
到目前为止,课题已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理论价值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而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进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
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岭下镇中学剑禄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的背景: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
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使得学校生源越来越弱。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 2篇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第3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提高全民素质,意味着决不能放弃一个学生。
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我们开展了“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教育的研究,关注每一个后进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相对较差、纪律、思想等方面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群体。
他们虽为数不多,但常常给班级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是教师感到头疼的事。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后进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克服自己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品德符合社会规范之目的。
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事,面对生活。
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的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后进生结题报告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结题报告课题编号:XHXNO.课题类别:省级一般课题负责人:栾云淑课题负责人单位:承德市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立项时间:2006年3月课题结题时间:2009年11月目录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三、课题的界定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七、研究的思路与步骤八.研究实施过程九、研究成果十、课题成效十一、课题组成员十二、参考文献目录“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组执笔人:栾云淑《“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参研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完成了预设的研究任务,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做课题结题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地发展。
但是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旧的传统教育观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改革,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配合不够和谐。
由于种种原因,各班出现了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培育适应社会的新人”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
基于上述情况,我校根据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激励的研究
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激励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
本文探讨了心理激励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后进生的心理激励可以通过建立积极学习环境、设定可行目标、提供支持和反馈等方式实现。
本研究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提供了指导,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激励;学习困难;学习动力;学业成绩一、引言在教育领域,学习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面临着学习进步缓慢、成绩不佳的挑战。
这些学生常常被称为后进生,他们可能面临自信心下降、动力不足和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
所以,为后进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激励和支持至关重要。
二、心理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心理激励作为一种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强调了激发个体内在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
心理激励是指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需求、兴趣和动机,促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追求目标的过程。
它关注的是个体的自我驱动力和目标导向的行为,而不仅仅依赖于外部的奖励和刺激。
心理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
心理激励在后进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进生往往面临学习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自信心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激励可以帮助后进生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态度和行为,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心理激励对后进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激励可以激发后进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激发学习的目的性和意义,后进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心理激励可以帮助后进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后进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第三,心理激励可以帮助后进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后进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的研究”结题报告
“后进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的研究”结题报告“‘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天津市南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课题组李凤丽(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徐蓉孙艳陈冬英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及意义:(一)背景分析我校办学层次多、专业多,生源来自五湖四海,情况纷繁复杂。
目前,因受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影响及在当前“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职业学校招生的空间受到挤压,门庭冷落。
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办学规模或者说生存需要,不断降低入学门槛,来者不拒,成了没有围墙的教育。
以前家长送孩子读职业学校是图实惠,能早点工作,自食其力。
有相当不错的学生也进了职校。
而现在用人单位普遍追求使用高学历人才的“拔高”政策,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就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这个原因,只要孩子能上高中,家长绝不会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
进职校的可以说都是上不了高中的“淘汰者”。
在初中阶段,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有的行为习惯也存在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过肯定,受到的只是不满和冷落。
几乎所有的初中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把这些无望升入高中的学生撇在了一边,不闻不问,甚至从初二就给分流到初职学校。
这些学生本来就已存在问题,再加上对他们缺乏要求和关心,就使得原先存在的问题更严重。
在初中,基本上取消了留级制度,哪怕学科要求远远没有达到应掌握的程度,也照样升级,继续就读。
这样,就更无法应付新最早研究中学生心理特点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而专门研究后进生心理特点的理论只是近20年的事情。
对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也是各抒己见,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在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成果诞生,但尚未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
从总体上讲,研究还不十分不成熟。
特别是针对后进生真正的自信心和兴趣的个别研究,还缺少实践和理论的支持。
他们对造成后进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后进生的客观因素;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后进生的学习心理激励是研究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以及他们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成就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包括对学习者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他们在学术学习、课堂行为、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心理激励的研究。
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多方面多层次。
例如,学习者的社会环境、家庭压力、学校压力、老师教学、同学社会关系等,都可能对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产生负面或正面的影响。
此外,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如性格特点、语言能力、思维模式、学习方式等也可能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
为了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心理激励,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1)建立并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环境;(2)控制学习者的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3)改善学习者的社会关系;(4)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5)培养学习者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6)引导学习者健康有益的心理习惯。
以上是关于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的简要介绍。
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激励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究,以更全面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成就。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4篇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4篇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第1篇一、课题的提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科技化建设人才举措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各个领域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大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后进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磨练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遭遇课题。
如果教师忽视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后进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徒劳无功苦涩,很少科腔到成功的喜悦。
正视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也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转化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基础教育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幼儿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上午,重视对后进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唤醒后进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实践经验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课题界定:我们所研究的后进生,就是指那些智力和身体退化正常,仅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后进生转化措施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寻找学生成为后进学生的发展体来过程,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
后进生转化紧急措施的实效性研究是对目前我校教师所采取目前仍然的转化方法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摈弃那些不恰当的转化方法,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出后进生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读书信心,社会性得到正常开发,养成更佳的学习习惯约定俗成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档】后进生结题报告 (1500字)-实用word文档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后进生结题报告 (1500字)“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结题报告课题编号:课题类别:省级一般课题负责人:栾云淑课题负责人单位:承德市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立项时间:201X年3月课题结题时间:201X年11月目录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三、课题的界定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七、研究的思路与步骤八.研究实施过程九、研究成果十、课题成效十一、课题组成员十二、参考文献目录“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组执笔人:栾云淑《“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参研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完成了预设的研究任务,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做课题结题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地发展。
但是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旧的传统教育观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改革,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配合不够和谐。
由于种种原因,各班出现了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培育适应社会的新人”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
基于上述情况,我校根据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模式及育人思想得以革新,以教师为主体的滞后性育人思想逐渐淡出教学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创设高效课堂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略,旨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有效开展教学实践。
本文通过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后进生学习效率提供依据。
后进生是指在学生群体中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丧失学习兴趣且核心素养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硬骨头”,怎样转化后进生,让其融入班集体教学氛围中并展开自主学习,提高后进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心理激励是秉持人文关怀思想,从学生视角落实后进生转化工作目标的重要路径,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继而重燃学习信心,为此探究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方略势在必行。
一、设置成长目标设立心理激励基站教师需秉持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后进生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成长目标,避免后进生转化工作盲目无效,无法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后进生转化教学目标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设置:一是总体目标,即完成某阶段学习任务,掌握相关知识,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其核心素养;二是阶段性目标,该目标需具体且富有层次性,如同攀登高山的阶梯,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减轻学习压力,放下心理负担,并在达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后产生成就感,继而树立学习自信心,以每个目标为基准建立心理激励基站,使后进生转化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二、打造激励氛围点燃后进生学习热情激励是调动人们昂扬向上奋进情绪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激励人们勇于战胜困难、挑战自己,为使后进生能敢于战胜学习困难,教师应打造激励氛围,让心理激励无处不在,渗入后进生学习生活中,使其深受心理激励感染,点燃后进生学习热情,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并感受到学习乐趣,激发其学习潜能。
例如,教师可以学期、月、周等教学周期为单位,制定学习激励机制,该机制需全面、立体、可操作性强,且富有趣味性,契合后进生心理实现激励目标,如教师可将教学环节设置为“通关打怪”游戏形式,对掌握教学环节相关内容的后进生予以奖励,奖励施行累加制,一旦后进生出现学习热情骤减,课堂表现不佳等消极现象,教师需依据其具体表现,结合相关标准扣除奖励,在周期性课程结束后清算并兑换奖励,达到落实心理激励的目的。
【结题报告】《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前言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兴趣研究,2019年9月申报并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做好充分预案,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集思广益努力探索通过各种方法和有效策略。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将课题结题如下:一、问题的提出㈠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几年我校的数学成绩一直走下坡路,尤其是今年的九年级在八年级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位居全县倒数第三,如何提高我校的数学整体成绩成为数学教研组的主要任务,而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关键是看中下生的成绩,尤其是数学后进生,由于现在后进生面广,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信心不足。
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效果及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对数学有了兴趣成绩才会有较大幅度的调高。
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随着许多学生家长都进厂打工,很多都是三班倒,因此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再加上工业园子女的并入,加速了数学成绩的断崖式下滑;从七年级学生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在属于县的上游,到了八年级就急剧下降,而且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出现越来越多的后进生。
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而是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逐步放弃的过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成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后进生数量的产生,铿锵有力地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才能有效的扭转局面。
后进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后进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后进生的现状与问题1.1思想品德不高这些学生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同学不知道尊老爱幼,缺乏爱心;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根本的责任感、义务感。
有的学生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称霸的英雄观,在学校里要别人称呼为“老大〞。
1.2心理安康不全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对抗心理和逆反心理。
从几年来的了解说明,学生的心理安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安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1.3行为习惯不良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冷淡,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1.4学习成绩不佳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
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响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2.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2.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社会的一局部,也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虽然不象正规学校那样具有系统的教学方案,但是它对孩子来说,却有极为明显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这是因为儿童在这所学校里所承受到的教育大多是具体的、鲜明的、形象的、更适合儿童心理开展水平,其特点是身教重于言教,典范多于说理,潜移默化,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极深;这所学校信息源广,几乎各种社会信息。
同时在这里又传播和制造社会信息。
这就是说,家庭教育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与社会息息相通的,可见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对培养小学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对培养小学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结题报告王吉华(福泉市陆坪镇立冲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0)【摘要】所谓后进生,就是班上学习落后,纪律较差或二者兼有的学生。
这些学生学习不上进,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给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类学生的行为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增强后进生自信心很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后进生转化 所谓后进生,就是班上学习落后,纪律较差或二者兼有的学生。
这些学生学习不上进,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给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类学生的行为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增强后进生自信心很重要。
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
1、多表扬,少批评。
有人说: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须一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天真的想法、说法、做法和各不相同的习惯,常常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
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就会认识到那一切原来是那么美好。
有的学生好动,原来它适宜于在活动中学习;有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原来它更擅长于发散性思维;有的学生常常突发奇想,原来他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独到之处……教师应该是一个“强项发现者”,发现并赏识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殊点。
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干!”这就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因为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消除彼此的隔膜和不信任,而紧张、对抗、敌视的师生关系,只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他们进行教育,无异于“对牛弹琴”,根本谈上进步和发展。
提高后进生的策略方法与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后进生的策略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研究背景我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城乡接壤处。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校的生源简单,大部分的学生为当地农民子女。
这些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平时忙于生计,在生活和学习上对孩子的关心很少。
这使我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后进生” 群体,他们纪律散漫,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行为习惯差,加上受本地地方方言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弱,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低,导致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我校占了一定的比例,成了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课堂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低效的行为:教学目标不明确;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朗读漫无目的,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等。
这些行为在一点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基础薄弱的后进生更难达到学习要求。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力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基的基本能力。
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使后进生的转化做到科学、有序、高效,让全体学生都能热爱语文、学好语文,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后进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研究的意义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
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以为,我们的学校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而且,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要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岭下镇中学剑禄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的背景: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
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使得学校生源越来越弱。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所以,社会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学生的需要
目前,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由于受到兴趣、意志、动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加之目前尚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以及教师、家长所实施的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等外因作用,是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素质、智能发展的优劣。
尽管这些学生只占较少的比例,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对于孩子本身来说会影响其终身的发展。
所以,我提出了“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后进生转化心理行为的个案研究,可以寻找到转化后进学生的有效的方法、手段、策略,引导大家破除问题学生不可转化的思想,树立信心,积极工作,共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台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小学后进生”是班级教学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这些孩子的情感、心智和行为往往与常态的青少年形成明显的差异,甚至成为另类。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漠视和歧视。
对于“小学后进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往往花费大量心血,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显著。
这就是对症下药的事了,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就非常有实际意义了。
(2)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后进生在整个社会已经是一个让人头疼,尤其让父母头疼,让老师头疼的大事。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途径:
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
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预防措施。
2、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结合家庭和社区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行为研究。
从中分析研究造成“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规律,培养“后进生”的健康心理。
即在课题研究中,由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3、个案法:由学生心理咨询室负责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通过对个案分析、追踪研究,探索心理问题的监护、预防措施。
4、调查问卷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需求等进行调查。
5、访谈法: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和对“后进生”的典型行为观察;对“后进生”进行理性确定,转化跟踪;调整策略,激励进步。
6、经验总结法:通过分析概括课题实践中所形成的经验,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使之上升到理论认识高度的一种方法。
教师在课题实验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造的新的教育手段及其积累的丰富经验,是课题研究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师分阶段的进行经验总结。
(二)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工作,只有寻找到形成的根源,才能更有效地去研究转化。
在内因上要充分挖掘,是在智力方面有差异,还是在德育上有陋习。
在外因方面要了解透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家庭的不良影响。
2、社会的不良影响。
3、学校教育教学的失误。
确定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从每个细处入手并做好分析记录,才能有效地实施转化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广泛宣传、对学生摸底调查,确定后进生名单,名单确定后,对这些后进生进行观察访问,分析归纳后进生心理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后进生心理偏差的表现。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研究工作,研究在校的中高年级后进生形成的心理原因和转化方法,针对个案拿出具体转化的措施,进行转化,并将心理素质教育贯穿各个学科、各种活动之中,大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氛围。
(三)、掌握了一些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1、关心爱护,消除障碍。
①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②让真诚的爱感染“后进生”。
③推心置腹地谈心。
2、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如个人访谈,家访,从“后进生”身边的人那里侧面了解等,了解“后进生”“后进”的情况和心理表现,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后进”表现在每一个个体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即使是同类的“后进”,也在细微之处有所不同。
所以,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例“后进生”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转化实施方案。
3、捕捉亮点,正面教育。
为了让“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多出现这样的闪光点,教师要为他们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后进生在各种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然后充分肯定其成绩,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其进取心。
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后进生”点滴的成绩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点燃起自信的火种,克服厌学情绪,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并且搞好心理辅导,对于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
教师可以通过写信、网上聊天等形式与“后进生”进行沟通,把当面说不出口的问题能够倾吐出来。
或是通过专门教师或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以心理热线、心理信箱或心理咨询室的形式解决他们心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4、方法正确,因材施教。
对于文化成绩“后进”的学生,在教学或辅导中应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特色的教学。
①分层次教学。
②“开小灶”辅导“后进生”。
5、善抓反复,确保转化。
将不良的学习习惯改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期过后,学生可能会出现反复,这是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同时将管理范围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因为影响“后进生”的方面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两方,还包括“后进生”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
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向不同或是配合不利,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方式方法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但在现在的情况下,社会的消极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仅靠我们的力量排除,我们应该通过和家长的配合,尽少地使学生避免社会消极面的影响,确保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成果与成效。
1、后进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文化文化课成绩或多或少有提高。
2、教师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能够做到对“后进生”投入同样的爱心,甚至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促进教师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四、创新设想。
1、通过研究,达到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优化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使教师学会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2、课题旨在对初中后进生的心理成因进行研究和分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效互动的教育机制,为“后进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利于创造师生关系融洽的和谐课堂,和谐校园,与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4、探索出“后进生”心理疾病的预防与矫治的有效途径与对策,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生活态度。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后进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克服自己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品德符合社会规范之目的。
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事,面对生活。
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的人。
五、研究的过程材料。
(1)、论文:《浅谈对后进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2)、教育随笔:《赏识教育,给后进生撑起一片自信的天空》参考文献:
1、刘英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的研究》
[J].科学教育,2006.1
2、李少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文教资料,2007.4(下)
3、刘万玲.学习困难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1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