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运动与力:4怎样让物体动起来》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运动与力:4怎样让物体动起来》教案

《怎样让物体动起来》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种类的力(如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如何使物体动起来,并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力的作用及其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识别并描述不同种类的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力是如何使物体动起来并改变其运动状态的。

四、教学资源•日常生活中不同力作用的物体图片或视频。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磁铁、细绳、斜面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演示。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如何使物体动起来。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如小车行驶、弹簧拉伸、磁铁吸引等。

•提问学生:“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动起来?是什么让它们动起来的?”•引出本课主题:“《怎样让物体动起来》”。

2.新课学习•(1)力的概念与种类•讲解力的概念,即力是使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介绍不同种类的力,如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讲解力如何使物体动起来,并改变其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演示,如小车在推力作用下运动、弹簧在拉力作用下伸长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

•(3)实验探究•分组让学生使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不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声音 15.声音的变化必备知识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声音》中,第15课《声音的变化》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声音强弱的变化1. 定义: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2. 影响因素:声音的强弱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同一物体振动时,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就越弱。

3. 实验探究:通过拨动钢尺或橡皮筋等实验,观察不同力度下物体的振动幅度和声音的强弱变化。

实验现象:用力拨动时,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时,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二、声音高低的变化1. 定义: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音调高表示声音尖锐,音调低表示声音低沉。

2. 影响因素: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 实验探究:通过弹拨松紧、粗细、长短不同的橡皮筋等实验,观察物体的振动快慢和声音的高低变化。

实验现象:弹拨越紧、越细、越短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拨动越松、越粗、越长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

三、噪声与保护听力1. 噪声的定义: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噪声。

2. 噪声的危害:干扰谈话和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影响听力,甚至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 控制噪声的措施:控制噪声源:如城区禁止鸣笛,工业、交通运输业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等。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安装隔音板,设置隔音绿化带等。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防护耳罩等。

4. 保护听力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积极预防疾病。

避免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

尽量避免接触强噪声环境,若必须进入噪声环境工作,要做好保护听力的措施(如戴防护耳罩)。

避免耳部或头部受伤,如感觉耳部不适,应及时就诊。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单元知识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单元知识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单元知识
总结
第一单元:万物有声
- 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方式
- 了解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和原因
- 研究了声音的强弱、高低和长短
第二单元:风车的秘密
- 了解了风车的结构和原理
- 研究了风的产生和特点
- 探索了风对物体的影响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 研究了水的存在形式和变化
- 了解了蒸发、凝固和溶解的过程及原理
- 探索了水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天空中的云
- 了解了云的形成和类型
- 研究了云的颜色和高度与天气的关系- 探索了云对天空的美化作用
第五单元:植物的种子
- 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 研究了种子的传播方式
- 了解了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
第六单元:动物的本领
- 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点和本领
- 研究了动物的行走和飞行方式
- 探索了动物的行为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七单元:玩水的乐趣
- 研究了水的特性和利用方式
- 了解了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探索了水的运动和游戏
第八单元:日常的测量
- 掌握了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方法- 研究了不同物体的测量技巧
- 了解了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九单元:地理生活
- 了解了四季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 研究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探索了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十单元:健康与食物
- 掌握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 研究了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 了解了均衡饮食的概念和方法
以上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单元的知识总结。

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5.1一次神奇的旅行(课件)(共17张PPT)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1一次神奇的旅行(课件)(共17张PPT)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让科学流行起来
× 1.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是在胃中被吸收的。( ) × 2.心脏是人体的消化器官。( ) √ 3.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 )

练一练
三、选择题
1.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被我们的身体( A )。
A.消化吸收 B.长期储存 C.直接排出
2.胃是人体主要消化器官之一,胃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 B )。
消化的器官
搜集证据
食物的消化过程图
在口腔里,食物被 牙齿嚼烂,并和唾液混 合,其中的一些淀粉被 消化掉。
被牙齿磨碎的食 物通过食管进入胃里。
搜集证据
食物的消化过程图
肝脏能分泌胆汁, 帮助小肠消化和吸收。
胃能分泌胃液初步消 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它还 不断地收缩、蠕动,把食 物揉烂再慢慢地送入小肠。
搜集证据
食物没有经过,但也 食物没有经过肝脏,但肝脏分泌的胆
参与消化的器官
汁能帮助小肠消化。
得出结论
人体的消化器官
唾液腺 消 化 腺
肝脏
胰腺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消化道
提出问题
“消化”是怎么 回事?
资料卡
食物中有很多能够给我们提供能量、有利 于我们生长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营养物 质”。但是在食物中有些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 直接吸收,所以身体就要把它们分解开,变成 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消化是将摄取来的营养物质分解成人体可 以吸收物质,以满足人体所需。
活动——拼拼摆摆
这些消化器官在我 们身体的什么位置?
活动——拼拼摆摆
观看视频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们学习到了哪些关于 消化器官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池的作用和分类。

2. 掌握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2. 测验材料:电池样本、灯泡、电线等。

3.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池、电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电池的作用和分类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需要用到电池?2. 与学生一起探讨电池的作用和分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研究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五单元的相关内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研究,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3. 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实验1. 展示实验器材:电池、电线、小灯泡等。

2. 分小组进行实验:给每个小组提供实验器材,让他们亲自操作。

3.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导入1. 学生回顾第一课时的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使用电池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研究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五单元的相关内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研究,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3. 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活动1. 角色扮演:准备一些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示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2. 情景讨论: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所演示的情景中是否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1. 整理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讨论结果,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总结本单元的研究收获和体会,并将实验记录整理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了电池的作用和分类,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备课
教学难点:声音具有能量,声音具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查阅资料、交流分享
单元知识树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备课
备课人: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这是认识声音的传播和声音其他属性的基础,应让学生掌握的科学概念有: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有关。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会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同时配以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等方面表现出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有关声音的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分工协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具有能量。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单元教学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2)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3)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4)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对声音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知识点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影子。

2.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在太阳的照射下,人和物都会产生影子.3.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也会改变。

4.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5.早晨,太阳在东方,影子投向西方,正午,太阳在正上方,影子投向北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投向东方。

6.日晷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日晷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日晷通常有晷针和带时间刻度的晷面组成,7.医生在无影灯下给病人做手术。

8.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提出过好多种假说: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9.公元2-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10.16世纪初,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1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并且围绕太阳旋转。

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天空看到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12.地球仪对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

13.科学家发现地球是一个接近正圆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

14.地球仪绕“地轴”运动,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仪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地轴和球体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底座上。

1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6.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17.从太空看去,地球表面颜色分为蓝色、绿色和黄色相间分布,蓝色是海洋,绿色和浅黄色是陆地。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1%。

18.地球上的陆地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9.海洋分为四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述的是农历初三的月亮形状,月亮弯弯的,像把镰刀,月相名称是蛾眉月。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附带练习)(试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附带练习)(试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知识点二(知识点分为第二十课2、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剩余内容在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知识点一)(填空式,后附带答案的完整版)第二十课太阳与影子(二)10. :我国最古老的学说之一。

当你来到茫茫原野,举目四望,只见天空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像巨大的盖子笼罩在大地之上。

这一景象使人们产生天在上、地在下的的宇宙结构观念。

11.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浑天说由东汉时期天文学家提出,他认为天不是一个,而是一个。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的位置。

12. :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思想。

认为漂浮于宇宙之中,创造了的理论。

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组成的。

13. 环球探险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年-1522年9月实现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证明了。

14.在西方,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大地球形说的真正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从三个角度论证了:月食时分界线总是凸的,皆因由地球介入而生,分界线形状由决定,由此可知地球是的;夜间或走,会看见有的星星从前方上升起,另一些星星却在后方下消失;船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而时正好相反。

15.在经历了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尤其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大地是一个的曲面之后,大地球形说才最终得到证明,并从此深入人心。

近代从太空拍得的地球照片,更让我们看清楚了地球确实是一个。

第二十一课海陆分布1.从太空中看去,表面的颜色大致是由、和相间分布而组成的。

据科学家分析,蓝色的是,绿色和浅黄色的是。

2.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为个大洲,分别是、、、、、和;海洋分为个大洋,分别是、、、。

3.比较各大洋的大小,四个大洋,由大到小依次为:、、、。

4.描摹地球仪上的大陆形状:①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

两个同学用手扶住及透明薄纸,第三个学生进行描摹,第四个学生检查描摹的与地球仪上大洲的大小是否吻合。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第一单元:科学的探究方式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科学的探究方式及如何观察对象,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单元:新陈代谢
本单元让学生了解营养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物质的功能和来源,明白各种食物对人体的影响。

第三单元:环境恶化与环境保护
本单元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并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研究环境保护知识,探讨如何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电
本单元为学生提供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探究电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第五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
本单元让学生探究物质存在的三个状态和状态间的转化关系,并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为下一单元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六单元:实际中的浮力和空气压力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浮力和空气压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浮力和空气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七单元:光的传播和防护
本单元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防护知识,做到科学防护,安全生活。

第八单元:关爱眼睛,科学用眼
本单元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眼问题,让学生了解视觉疲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树立科学用眼观念,保护视力。

这八个单元是本学期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对科学有更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了知识体系,将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具有能量、声音的传播途径、声音的变化及噪声的危害与防治设为主要板块。

其呈现目的是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回顾本单元的探究过程,将本单元所学知识建立内在逻辑关系,形成可视化的知识网络。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回顾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先说一说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再引导学生填写、完善思维导图。

我一开始呈现了问题:“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后,放出来的声音与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感觉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旨在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日说话声音和录音机播放的声音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不同的原因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提前录制一段自己说话的声音,提示学生比较自己平日说话声和录音机放出的说话声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再引导学生比较其他学生平日的说话声和录音机放出的声音听起来是否一样,分析其中的原因。

我的收获、我需要改进的,我想继续探究的三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仿照示例所呈现的方式,反思自己在本单元的收获、思改进的探究方法和想要继续究的问题,做到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时,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各个板块进行反思,洋细说一说自己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收获,引导学生提出要改进的探究方法和想继续探究的问题,效果良好。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运动与力:5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运动与力:5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运动与力:5 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力的单位“牛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能力,以及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个苹果,提问:“这个苹果有多重?我们怎么知道它有多重呢?”•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力的大小,这就是弹簧测力计。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苹果,思考如何测量其重量。

•认真倾听教师的提问,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过程点评•通过生活中的实物(苹果)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认识弹簧测力计•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包括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等部分。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受力大,伸长长”。

•介绍力的单位“牛顿”,并说明1牛顿约等于100克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强调使用前的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读数时的视线与指针平齐、以及不超过量程等注意事项。

•分发弹簧测力计和小物体,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其结构和作用。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

4.教师引导•巡视各组实验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引导学生分析测量数据,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清晰的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分组实践,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科学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科学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科学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五单元的主题科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对生物和物体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生物的特点,如动物的运动方式、植物的生长方式等。

2. 物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点,如形状、颜色、材质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与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的生物和物体样本,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观察和实验任务。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交流彼此的观察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3. 提问与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师生互动和同学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和物体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主题科学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2. 观察与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观察和实验不同的生物和物体,记录所观察到的特点。

3.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交流彼此观察到的特点和实验结果,讨论生物和物体的共同点和差异。

4.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讨论进行总结,概括生物和物体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和实验记录- 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生物和物体的特点。

2. 小组讨论记录- 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彼此交流和记录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

3. 研究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反思,总结自己在观察和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 生物和物体的实物或图片- 学生的笔记本和纸张七、教学延伸本单元的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如语文、美术等。

通过在其他学科中继续探索生物和物体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知识的关联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科学整体教学设计的简要描述,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5.3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课件)(共10张PPT)2024-2025学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ppt

5.3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课件)(共10张PPT)2024-2025学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ppt

计算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 要有什么数据?
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描 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小军在百米赛中获得第一名,说明他(A )。 A.时间短 B.距离长 C.时间长 D.距离短
2.小明与小林在长跑比赛中同时到达终点,说明他们跑得(C)。 A.距离不同 B.时间不同 C.快慢相同 D.快慢不同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运动与力》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想一想
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
他们谁跑的快呢?
想一想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 么有关系呢?
如何比较小车运 动的快慢呢?
想一想
相同的距离,比较什么呢?
相同的时间,比较什么?
想一想
方法一: 规定时间 10秒
?厘米
方法二:
规定距离 60厘米
?秒
速 度
=
距离 时间
这两种方法都与谁有关系?
方法不同,怎么 比呢?
想一想
步行速度பைடு நூலகம்5千米/时
自行车速度5—15千米/时
高速列车速度 250—350千米/时
马车速度5—40千米/时
汽车速度 60—150千米/时
飞机速度600—900千米/时
比较一下,这些出行方式的快慢?
如何选择这些出行方式呢?
找一找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比较物 体运动的快慢呢?
3.小玲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00米,用了5分钟,她行走的速度是。(A) A.40米/分 B.20米/分 C.15米/分 D.10米/分
4.小车用10秒钟,通过了60厘米,它的速度是( C)。 A.2厘米/秒 B.4厘米/秒 C.6厘米/秒 D.8厘米/秒
5.飞机飞行的速度一般是( B)。 A.5—15千米/时 B.600—900千米/时 C.60—150千米/时 D.250—350千米/时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5.1常见的岩石授课时间:月日本课《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的起始课,本课将指导学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去科学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一—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外部特征;学习科学家们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同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根据探究中记录的表格,总结归纳出三种岩石的特征,学会观察岩石的视角和方法,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岩石的结构特征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能熟练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岩石。

在上一课的学习后,学生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观察岩石还有一些更细致、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相对比较陌生,但也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

2.通过分析交流和动手实践,知道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3.通过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保持对岩石的探究热情,意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岩石。

【教学难点】1.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会辨认四种常见的岩石。

2.能够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石灰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岩石以及岩石标本;醋酸;水;滴管;放大镜;白砂纸;小锤子;课件。

学生材料: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标本,放大镜、滴管和玻璃片等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引导思考:(1)你在哪里见过石头?(2)它们一样吗?2.引出课题:石头,用更加科学的语言叫做岩石,那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欣赏更多的岩石吧![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石头,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石头,引导学生认识到岩石到处都有,分布广泛,引起关注,再利用图片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岩石。

5.5保护消化器官(课件) (共14张PPT)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5保护消化器官(课件) (共14张PPT)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A.细嚼慢咽 B.狼吞虎咽
C.边吃饭边看手机
让科学流行起来
调查
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危害到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饭后剧烈运动
边吃饭边看手机
调查
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危害到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食物过冷、过热
吃饭不按时
调查
不好的饮食习惯
发出一些信号
身体出现问题
我们该怎样提醒他们去 保护消化器官?
表达交流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消化器官的影响图
不按时 晚餐过饱 饮食不洁 狼吞虎咽
受寒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胃溃疡
胃的良性、恶性肿瘤
十二指肠溃疡
表达交流 用胃蠕动的实验材料,说明 不能暴饮暴食.
消化器官疾病与我们饮食习 惯之间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
根据我们的调查,总结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得出结论
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 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 方法。
练一练
一、填空题 1.暴饮暴食是___不__良___(填“良好”或“不良”)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_规__律__的__生__活___、_健__康__的__心__态___、___适__量__的__运__动__等都是保 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二、判断题
√ 1.我们在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 × 2.遇到好吃的食物,我们要尽量多吃点。( ) × 3.紧张、悲伤只是负面情绪,不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影响。( ) √ 4.边吃火锅边喝冷饮,会伤害我们的消化器官。( )
练一练
三、选择题
1.如果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太多,( A )。
A.胃会发胀,不利于消化 B.食管会发胀,不利于消化
C.能吸收更多能量,没有坏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单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单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单元试题(含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单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做法有损听力的是()。

A.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防护耳罩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C.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2.敲锣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锣面B.槌C.手D.耳朵3.高架桥两侧都有几米高的玻璃墙,用途是()。

A.阻断声音的传播B.吸收噪音C.防止交通事故4.弹奏琵琶时,粗弦比细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A.相同B.高C.低5.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它发出的声音()。

A.也会变化B.不会变化6.琴弦类乐器的音高与()无关。

A.弦的长短B.弦的松紧度C.拨弦的力度7.听声音可以辨别乐器,因为不同的乐器()不同。

A.音量B.音质C.音色8.我们制作的“土电话”主要是靠______传播声音的。

A.绳子B.牙签C.杯子D.手二、填空题9.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物体,会有( )的感觉。

10.古筝是一种古老的。

它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被称为、。

11.同一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用来表示。

12.声音可借助物质向方向传播。

13.弹拨琴弦时,琴弦越,声音越,琴弦越粗,声音越。

14.扎西把皮筋绷在纸盒上,做成了一个皮筋琴,发出的声音有点低,他可通过更换一些的皮筋使声音变高。

(填“松”或“紧”) 15.“闹钟与玻璃钟罩”实验,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16.和变化混乱、听起来且的声音,被称为噪声。

17.一个物体在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18.两位中国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外面,交谈时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19.声音的高低叫作,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

20.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做,这种运动方式叫振动。

三、判断题21.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 )22.噪声对人体有害。

( )23.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

5.2口腔“历险记”(课件) (共17张PPT)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2口腔“历险记”(课件) (共17张PPT)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材料超市 ①瓷碗 ②馒头块 ③擀面杖 ④木铲 ⑤塑料勺 ⑥水
根据我们对口腔结构的认识,请你想一想, 分别用什么材料来代替相应的器官?
擀面杖模拟“牙齿”; 木铲模拟“舌头”; 水模拟“唾液”;
口腔消化模拟活动
通过口腔消化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要求
一人扮演牙齿用擀面杖捣碎食物; 一人扮演舌头用木铲搅拌食物; 一人负责往“口腔”里添加食物和唾液; 一人用塑料勺负责“吞咽”搅拌好的食物。
表达交流
为什么一开始有些干的馒头,在口腔里被 嚼碎了,还变得有点湿?
为什么“胶囊小导游”会被舌头翻搅得晕 头转向?
什么馒头嚼一会儿会变得有点甜?
表达交流
什么馒头嚼一会儿会变得有点甜?
在唾液中含有一种叫作唾液淀粉酶的物质, 它把一些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在嚼 馒头时才会觉得甜。
口腔消化模拟活动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
口腔“历险记”
大象版秋季
回顾旧知
人 体 的 消 化 器 官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导入新课
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
我刚才在口腔中被弄得头晕目 眩,难受极了。
体验活动
将一小块馒头放进口腔里,慢慢咀嚼,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验提示
①将小块馒头一分为二,一块放在纸巾上留 作对比,一块用来咀嚼。 ②将其中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至少要 咀嚼50-70下。 ③在咀嚼的过程中,感受哪些器官参与了咀 嚼,咀嚼时有怎样的感受。 ④将咀嚼后的馒头也放在纸巾上,比较一下 咀嚼前与咀嚼后馒头的变化。
吞咽和呼吸的关系
口腔 咽 食管 胃
“咽”既是呼吸器官,又 是消化器官,那吞咽与呼 吸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一、填空
1.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物体传热的()。

2.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如()():不容易传热的
物体叫做热的()。

如()()。

3.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其次是()()和()等。

4.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5.空气是热的(),()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6.太阳的热就是通过()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7.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

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

9.物质的密度越大,热在其中传递的速度越(),反之传递的速度越()。

10.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浅色衣服();
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深色衣服()。

二、判断(用“√”或“×”表示)
1.“各种物体都能传热”,“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向周围发射”。

据此可以说,热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传递的。

()
2.在生活中,我们不但需要保温材料,也需要散热材料。

()
3.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吸收的主要是辐射热。

()
4.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既会吸热,也会释放热。

()
5.水与水银相比,水银是热得良导体。

()
6.冬天,用铁制的火炉取暖,人可以获得三种方式传递的热:通过炉体获得传导热,通过空气获得对流热,通过炉火获得辐射热。

()
三、选择
1. 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是(),传递方向()。

1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得部分。

2 传导3 辐射 4 对流
2. 冬天,人们喜欢穿毛皮衣服,这是因为它们()。

1 保温性能好
2 能产生热量
3. 制作太阳能集热器,应选择()材料。

1 深色
2 浅色
4. 太阳能集热器,应朝向()。

1 与地面垂直放置
2 与太阳光垂直放置
5. 制作散热器应选择()的材料。

1 密度较大
2 密度较小
6. 烤制食品主要用的是()。

1 传导热
2 辐射热
四、名次解释
1. 传导:
2. 辐射:
五、分类
把金瓷羊毛银纸羽毛铜玻璃棉花铝木头石棉铁皮革空气分成
1.生活中,为了避免烫伤,人们大量使用了热的不良导体,请你举出5个实例。

2.棉花会生热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

(写出实验设计即可)
七、思考回答
1.说一说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使水变热的?
八、创意题
请你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模型。

要求: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所使用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