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论证分析题型选择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2021年高考语文高分策略备考秘籍: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论证分析题型选择方法指导

2020-2021年高考语文高分策略备考秘籍: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论证分析题型选择方法指导

论证类选择题——分类型,准解题 论证类选择题作为近几年全国卷新出现 的题型,直接体现论述类文本中的论点、 论据、论证三要素,考查考生对文本三 要素的把握能力,对文本说理逻辑思路 的把握能力。该题四个选项涉及文本论 证思路的分析、论证角度的分析、论题 (论点)的分析、论据的使用、论证方法 的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等等。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用“大宅子”比喻 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来 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 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 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组成部分,用 “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 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各个比喻都十分贴切, 丝丝入扣
(5)因果论证; 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
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方法题常用的 6大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引用论证; (3)对比论证; (4)比喻论证; (5)因果论证; (6)类比论证。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 点。
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 一个》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 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 电子游戏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 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 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 种尝试”这一观点
确、合理的论证方法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让勇者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 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打压, 顽强抗拒厄运;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 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 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 志向。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 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 方就是另一片蓝天。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如何选定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题及观点推断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如何选定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题及观点推断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如何选定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题及观点推断题一、两步骤,答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题第一步:据文。

据文,就是读文本。

读文本是解题的第一环节。

在读文本时要有勾画意识,就是在第一遍阅读时能勾画出表示文本脉络或段落内部层次的关键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等词,进而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把握论述类文本由“此”及“彼”的论证过程。

第二步:依题,概括对应。

这里面含有三个要点:①读选项,抓选项中的关键词句。

②对应文本相关区域,再抓住相关区域的关键词句,准确概括、分析相关区域的论证要点。

③把概括或分析的论证要点与选项的论证分析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特别提示这类题有的要比对全文的论证内容、论证思路或论证方法,有的要比对部分段落的论证内容、论证思路或论证方法,需要根据选项定具体的比对区域。

同时,多侧重比对关系,有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2020届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论证分析题型选择方法指导(40张ppt)

2020届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论证分析题型选择方法指导(40张ppt)

1、从文本局部阅读设题:如每个论证层段 内的论证思路、论证重点、论据使用、论证 方法等 2、局部细研文段:明确每个论证层段的论 题、论证思路、论证重点、论据使用、论证 方法。 3、分析对照选项:依据上述对论证层段的 研读,分析对照相关选项,核对其分析是否 与原文一致
2018年全国II卷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的是( )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 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 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 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
(一)句的辨认意识—— 精明地读
3.从结构上看,注意表示过渡、有重要指示代词的 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 句,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论述文的结构 等等。
4.从论证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举例、引证、对 比、比喻、因果、类比、归谬等论证方法的语句。
——阅读时要养成用笔圈划重点词句的习惯
文本与题目详析: 文章总体上采用了“总分式”思路: 第一段主要谈“被遗忘权”的内涵
及意义。 第二、三、四段是分述,分别从积极
保护隐私、调和记忆与遗忘的平衡、抵 抗主体身份“被数据化”等方面阐述 “被遗忘权”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 数字化对记忆、隐私、身份认同的负面 影响。
文本与题目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原文论证和文章思路 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文章有全局把握,经过 仔细分析推理和比对才能找准正确选项。
为什么C项表述不正确?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 称。 文章第三段,制度弹性没有反 面论述,故C项表述不正确。

2020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

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详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集训 考点2 论证分析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详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集训 考点2 论证分析

据题精答——简答题目 清晰其途,丰腴其实
①检索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 区域,提取承载答案信息的词句; ②加工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调动、组织、安排、概 括答案信息,以实现题目的要求; ③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符合 题目要求,要点完备,语句通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频仍,帝国统治松弛,儒学式微,王纲 解纽,礼崩乐坏,佛教悄然传入中土,道教秘而不宣地走向前台,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成为士人可以任意取资的精神粮仓。多元并立 的文化格局代替了一儒独尊的思想铁律,此时文化迎来以张扬个 性和崇尚自然为特征的大开放时代。如果就狂放精神的衍变而言, 魏晋时期的个性张扬未免过于失序;但在这失序的大背景下,书 法家仍能保持住自己的一抔定力。从当时王羲之、王献之、卫璀 等书法家作品中可见的狂放仪态,大致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 “贵狂”,其中部分书法家,经世从戎,位高权重,他们大多因为 狂放而受到强权打击排挤后,又转而树起佛道特别是道教崇尚自 然的旗帜,无约无束,给自身以走向自由的遐想;二是“佯狂”,
此时书法艺术的鼎盛得以产生下列现象。其一,书法评论的 风气和书学理论得以形成。我们现在所能见到较为成熟的书法理 论著作,大多写作于这个时代,如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 《草书状》、杨泉的《草书财》)、王僧虔的《书赋》。其二,推 动了书体的大变革。虽东汉时草、行、真各种书体均已出现,但 到魏晋时期,隶意才渐失渐远,行书书体才完全登上历史舞台。其
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
精读,选项与原文巧对照
精读,就是把选项与原文巧对照,就是“比”。“比”就是
“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
、捕获不一定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

2020高考语文提分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版 专题1 提分攻略2 题型2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020高考语文提分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版 专题1 提分攻略2 题型2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题型二__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题型特点]
1.题干表述明确
论述类文本的第2题,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

2.选项设置灵活
[技法回顾] (一)“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解题3步骤
(二)论证常识
[典例剖析]
[例2](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本专题“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解题流程】。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精准训练三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选择技巧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精准训练三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选择技巧

专题二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三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选择技巧练前提示考场上,做论述类文本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从内容、结构、语法、逻辑、论证等角度的精准比对。

如果再懂点下面的小技巧,会让你选得既快又准。

1.逆向选择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或是“一对三错”,或是“一错三对”。

如果题干明确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错误,考生若无把握确认哪一项错误时,可以把有把握认定是正确选项的一一挑出来,剩下最后一个没有把握的选项,即是错误选项。

同理,如果题干明确四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正确,考生又无把握确认哪一项正确时,不妨把自己认定错误的选项一一排除,剩下的最后一项即是正确选项。

因此,学会逆向思维,运用逆向选择法解答此类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简言之,选不出错误选项,你就先选正确选项;选不出正确选项,你就先选错误选项。

2.逻辑推理法论述类文本具有论证灵活、行文自由、主观性强的特点,命题人也就常常会设立一些似是而非或者违背常理的选项,为此,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逻辑推理法”初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特别是在遇到判断句、条件关系句、因果关系句、递进关系句、假设关系句、绝对化表述句时,运用“逻辑推理法”判断正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答题效率。

有些选项往往通过一般的逻辑推理即可确定其正误,而不需要对照原文作细致的比对。

3.切片比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不少选项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表述语句比较长,有时含有好几个分号、句号,至少是三个逗号,并且选项信息分散在多个段落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

信息点多而且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大有“乱花迷人眼”之感。

对这样的选项,可以运用“切片比对法”来解答。

即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逐一与分散在原文各个段落的对应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看相关片段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思想史常常不愿意叙述思想仿佛停滞或显得平庸的时代。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二轮复习】(论述类)题点2 论证分析题

【2020二轮复习】(论述类)题点2  论证分析题

-19-
3.看结尾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
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文中的某些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②
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归纳总结?③得出结论——作者在
归纳总结时,是否得出了结论,发出了倡议或警示?
失分类型二:分不清论证手法
-20-
第三段。 难有担荷力量的原因是其具有幽默与欣赏的余裕。D 项 强加因果,分析错误。
【我来答题】D
【失分类型及考场方略】
-18-
失分类型一:不明论证思路
应对策略 1.看开头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中心论点?提 出了什么中心论点?②怎样提出的论点?论点是如何呈现的?③文章开头是如何将论点 引入论证过程的?作者是否使用了过渡句? 2.看主体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五件事:①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 时,是否提出了分论点?文章是直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间接论证中心论点?②选择论 据——文章选用了哪些论据?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引用了哪些内容作为论据?③确 定论证方法——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④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 是反面)进行阐述?⑤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即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事实论 据进行了深入剖析?
单项选择题仍为重要的考查形式,新高考试模考题中增加了主观试题考查, 能力等级上也提升为分析综合。
【考查新动向】
-3-
在2017年至2019年的高考试题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考点一 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二题,分值是3分。
2020年山东、海南新高考适应性模拟考试的试题中,该考点不仅以选择 题形式考查论据“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分 值3分;而且首次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 明”,分值4分,同时相应提高的是考查的难度。

2020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与技巧解读 把握命题规律

2020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与技巧解读  把握命题规律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与技巧解读把握命题规律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种: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如果你对照着答案找这十种类型,你很快就能摸到套路。

常见错误类型1、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有时”“全都”“全部”。

2、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3、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4、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论证特点分析)答题指导(含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论证特点分析)答题指导(含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论证特点分析)答题指导导学目标:1.梳理并积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备知识。

2.培养并提升阅读论述类文本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3.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论证特点分析)答题思路。

教学步骤:典例导引,考点解读,知识导图,核心突破(练中悟法、必备知识),过关检测课时安排:2课时【典例导引】(2020年新高考模拟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重视逻辑推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重视逻辑推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典题引路
读文支招
典题文本
对点解题
第一段论证思路 句①提出问题,即“是 什么”?句②③承上阐
(2018• 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①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
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
述 “ 记 忆 和 遗 忘 反 转 ” 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②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
三、认真弄懂三段论式推理,挖出隐性前提。 三段论,顾名思义是指由两个含有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为前提,得到一个含有 新的性质判断作为结论的逻辑推理。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前提,一个结论”。 (一)三段论的标准形式 ①所有A是B+所有B是C=所有A是C ②所有A是B+所有B非C=所有A非C ③有些A是B+所有B是C=有些A是C ④有些A是B+所有B非C=有些A非C
解析:A B项,强加因果。“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和“个人信息选择性 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文章第一段中说:“在大数据 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 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 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也就是说,“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 耗费的成本太高”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结果,根本原因是“海量的数字化记 忆唾手可得”,而且成本低。C项,以偏概全。文章没说“‘隐私权’的提出”也是 为了对抗大数据。D项,曲解文意。此项说法不符合文意,“对抗数字化记忆 霸权”应掌握“被遗忘权”,进行“适度的、合理的遗忘”。
学案3 重视逻辑推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
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凸显了论述类文本注重说 理性和逻辑性的文体特征。对该考点的考查始于2017年的全国卷,以客观题的 形式呈现,直接体现论述类文本中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考查考生对文本 三要素的把握能力和对文本说理逻辑的把握能力。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附: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1.六种方法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2.七类陷阱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

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二论证分析课件(20张)-优秀课件

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二论证分析课件(20张)-优秀课件
(摘编自韩东屏《论社会性道德评价及其现代效用》)
练前读文 (1)速读全文,迅速地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句。(参见文中画线部分) (2)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用最简练的语言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
答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熟人社会中,对个人的评价结论具有持久性,新的评价难以改变人们的态度。 B.统一的社会舆论才会对评价对象产生威力,否则,只会使评价对象不放在心上。 C.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首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其次要有较强的道德感或 正
其二,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否大体相同。如果是,则社会 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反之,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在现实社会中,人 们对一个行为者及其作为进行善恶评价,通常都以他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 念为评价标准,符合该标准则为道德或善,不符合则为不道德或恶。如果人们所持 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一致的,就会形成统一的声音或社会舆论;反之,则会 出现不同的声音或社会舆论。显然,只有统一的社会舆论对评价对象才有最大的威 力,而说法不一的社会舆论要么使评价对象无所适从,要么使评价对象把评价不当 一回事。
2020届高三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训 练二论 证分析 课件(2 0张)-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123
2020届高三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训 练二论 证分析 课件(2 0张)-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彼此间相互了解、关注,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社会性道德评价。 B.只有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趋于一致,才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社会 舆论。
训练二
论证分析
专题四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

2017全 国Ⅲ
陆 《 愁留 》邵明 住乡文社化会、3单题分道选,9
2021/10/10
①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论 证的相关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
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
2021/10/10
26
-27-
试 题 选 项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 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 端做法。
比 张冠李戴。“‘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
对 定态度”“对
结 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提 果 倡者。
6
命题分析预测
1.近几年侧重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等考 点,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体现了对2017年《考试大纲》 新增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整体 上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选材上以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为主,其 中政论文大多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的思考,考生 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阅读和积累,提高阅读素养和思 维能力。 3.单项选择题仍为重要的考查形式。
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试题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 选项 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C 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而原文是“明初往
比对 往被认为是保守的”,删掉了“初”字,扩大了范围;“表明当 结果 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而原文是“明初文化的兼容性”,

2020高考复习专题:论述类文章阅读方法指导

2020高考复习专题:论述类文章阅读方法指导
2.要抓住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 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 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证明、阐 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 法,论点与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 对照式等)。
3.筛选关键词句,分要点准确作答。
①筛选关键词句时,要紧扣词语的字面义,把 与字面义高度相关并表达内容要点的词句全部找到, 从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词句作答。
②在语言表述上,要尽量分要点表述,如果题 目没有分条列述的要求,每个要点之间要用分号断 开,以示分隔。
三、理解重要句子的基本方法
1.对复杂的语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 其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因为它 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对于复 句,要注意明确分句间的关系,确定句子所表达的 中心或重点。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 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 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 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这些标志性词语在读文本时要圈画出来: 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如表时间、 数据、概括、修饰限制、已然未然、或然必然的词 语;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如表因果、转折、并列、递进或分类分层、举例的 词语。
(1)能表现文章主旨或某一方面主要内容的中心句、 观点句(能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体现文章脉络层次的过渡句、总结句(对文章的 层次结构起关键作用)。
(3)语意丰富、内容含蓄、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4)比较长、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
技法或者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 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 等全文读完,再回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用“大宅子”比喻 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来 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 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 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组成部分,用 “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 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各个比喻都十分贴切, 丝丝入扣
(5)因果论证; 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
(一)句的辨认意识——精明地读
3.从结构上看,注意表示过渡、有重要指示代词的 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 句,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论述文的结构 等等。
4.从论证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举例、引证、对 比、比喻、因果、类比、归谬等论证方法的语句。
——阅读时要养成用笔圈划重点词句的习惯
选项类型:从文本整体阅读设题:如 整体的论证思路、论证角度、论证重 点、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等
解题技巧 ①整体把握文章:通读全文,画出论题(论点),明 确立论角度或前提;梳理论证层次,画出每层次中 的论证角度和论据,明确其论证方法;画出结论内 容,进一步明确文章观点。 ②分析对照选项:依据上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分 析对照相关选项,看论证思路分析是否合理、论证 角度是否正确、论证重点的分析是否吻合、论点和 论据的关系是否恰当
2018年全国I卷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 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 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 “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 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为什么C项表述不正确?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 称。 文章第三段,制度弹性没有反 面论述,故C项表述不正确。
阅读2019年全国卷1论述类文本,回答 下列题目为什么选D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 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 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 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 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文本与题目详析:
文章围绕“新子学”展开论述,思路清晰,层层深入:
第一段主要阐述了“诸子之学”在狭义与广义两个层 面上的内涵,并指出它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段先阐释了“新子学”的内涵,并指出它包括两 个内容——“照着讲”和“接着讲”,接着顺势阐述 “照着讲”的内涵以及意义。
第三段主要论述在中西思想互动的背景下,“接着讲” 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一)句的辨认意识—— 精明地读
3.从结构上看,注意表示过渡、有重要指示代词的 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 句,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论述文的结构 等等。
4.从论证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举例、引证、对 比、比喻、因果、类比、归谬等论证方法的语句。
——阅读时要养成用笔圈划重点词句的习惯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畏难。 —— “放弃训练、考试撞运” 。
第二、迷茫。 ——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却拿不到分。
第三、低效。 ——不会比较、转换,不懂逻辑推理,
越做越糊涂。
几点启发
1.要适应新形势,在整体阅读理解的 训练上下功夫,找对策。
2.要改变学生答题时点对点比较的简 单思维方式,强化其理解的深度与 广度。
以上文段针对每个事例分别作了原因探究,揭示
了人物在磨难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很好地架起事 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6)类比论证。 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 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 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 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 将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 蒙蔽这一事实类推到齐王的身上, 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 一论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本与题目详析: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思路: 第一段介绍了城市文明弹性的含义、弹 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及其 表征意义,指出当 代城市社会应关注文明弹性问题,引起下文。 第二、三、四段从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 义弹性三方面论述了城市文明弹性的意义和 问题。 第五段强调保护城市文明弹性对建构城 市命运共同体和城市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 总结全文。
本文的论述中心是“新子学”,文本详细地阐述了新 子学“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其辩证关 系,中间虽然涉及“新子学”是对历史上的诸子之学的内 在继承与发展,但也只是笼统地提到历史上的诸子之学, 并未对其特点加以详细阐述,也未将其与“新子学”加以 对比,“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且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 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 之学的差异。故选A。
(一)句的辨认意识—— 精明地读
1. 从内容上看,抓住能揭示文章观点、主旨的语句, 抓住每一个段落概括段意语句。
2. 从表达上看,注意文章中表程度范围(非常、十 分、凡是、全部、基本上、大都等) 指代(其、这 个、那些等) 、关联词语(一旦、如果、因此、但 是、然而等)、时间时态(已经、将来等)否定 (不会、不能、不能不)语气(也许、可能、大概、 必定等)、重要的动词、形容词等标志性的语句。
文章论述的是“大数据”已经带来的问 题,而非可能带来的问题。主体二三四段重 点论述的是“被遗忘权”的意义,另外, “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表述 错误,文章论述的对象并不是我们的认同问 题,而是通过论述大数据对我们的认同造成 的影响来阐述“被遗忘权”的意义。
2018年全国III卷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 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 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 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 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 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 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 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第四段进一步从逻辑上和现实中两个方面论述“照着 讲”和“接着讲”的紧密关系,指出两者无法分离, 相互渗入,并得出“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 “接着讲”的统一的结论。
此题为什么故选A?
此题考查考生对原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相关分析的能 力。第一遍读的时候就应该在旁边注上每段主要讲的什么, 段与段之间关系,论证方法等。这样这道题做起来比较容 易。
1. 从内容上看,抓住能揭示文章观点、主旨的语句, 抓住每一个段落概括段意语句。
2. 从表达上看,注意文章中表程度范围(非常、十 分、凡是、全部、基本上、大都等) 指代(其、这 个、那些等) 、关联词语(一旦、如果、因此、但 是、然而等)、时间时态(已经、将来等)否定 (不会、不能、不能不)语气(也许、可能、大概、 必定等)、重要的动词、形容词等标志性的语句。
确、合理的论证方法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让勇者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 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打压, 顽强抗拒厄运;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 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 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 志向。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 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 方就是另一片蓝天。
论证类选择题——分类型,准解题 论证类选择题作为近几年全国卷新出现 的题型,直接体现论述类文本中的论点、 论据、论证三要素,考查考生对文本三 要素的把握能力,对文本说理逻辑思路 的把握能力。该题四个选项涉及文本论 证思路的分析、论证角度的分析、论题 (论点)的分析、论据的使用、论证方法 的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等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证分析题的解答方法指导
学习重点:
1、认识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 的要求以及论证分析题的题目特点;
2、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是做题的前 提;
3、通过完成2019年1、2、3卷的论 证分析题,掌握选择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 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 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 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 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 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 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1、从文本局部阅读设题:如每个论证层段 内的论证思路、论证重点、论据使用、论证 方法等 2、局部细研文段:明确每个论证层段的论 题、论证思路、论证重点、论据使用、论证 方法。 3、分析对照选项:依据上述对论证层段的 研读,分析对照相关选项,核对其分析是否 与原文一致
2018年全国II卷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的是( )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 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 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 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
文本与题目详析: 文章总体上采用了“总分式”思路: 第一段主要谈“被遗忘权”的内涵
及意义。 第二、三、四段是分述,分别从积极
保护隐私、调和记忆与遗忘的平衡、抵 抗主体身份“被数据化”等方面阐述 “被遗忘权”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 数字化对记忆、隐私、身份认同的负面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