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居住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人及其在住宅中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分析与归纳。

生活方式受人自身的尺度、能力、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或者影响。

从居住模式到住宅模式反映了建筑设计应从“人的生活”到“建筑空间”的正确顺序,这也是住宅研究的正确方法。

生活方式的研究,将用户的住宅需求融合进设计语言中。

对居住模式的研究将住宅的研究视野直接落实到住宅使用者——家庭与人

模式是将一类不断重复发生的、类似的问题以及该类问题的解决之道进行总结,找出此类问题的共同点并抽象成一定的描述及规范,以便遇到此类问题时无需再做过多的考虑,直接使用已经总结好的解决之道即可。模式代表抽象与提炼,居住模式是居民在住宅室内等居住环境中生活行为的直接反应,而住宅模式是合理的住宅形式的基本要点,对住宅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对居住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人及其在住宅中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分析与归纳。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包括对人体尺度进行的研究以及对人的居住行为进行的分类研究。

人体尺度:

居住行为: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居住行为主要分为四类:个人私属生活行为;社会生活行为;家务行为;生理卫生行为。四类居住行为有相应的生活空间对应。

人人私属生活行为主要指私人就寝、私人衣物储藏、更衣整容、个人学习行为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为主卧室(夫妻)、单人卧室(次卧室)、双人次卧室。社会生活行为主要是家庭成员起居、团聚、会客、娱乐、就餐、接送客人出入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组成有起居室、餐室、小门厅,有时涉及到工作室,这些空间的家庭共同使用特征和社会生活行为要求,使房间组合与分割更加灵活。家务行为包括炊事行为、洗衣、缝纫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主要是厨房、洗衣间。生理卫生行为主要为洗浴、便秘、洗漱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主要是卫生间及附属的过渡空间。

为了研究新世纪小康住宅标准,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两国进行了“中国城市小康住宅研究”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就是针对居住模式的实态调查。中国城市小康住宅合作项目工作组先后三年进行了三次实态调查,通过对实态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以下方面的结论:厅的中心问题;居住行为的推移现象;中国式D.K型厨房的可能;第二起居空间的形成等。在以上的结论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小康住宅的新模式。

近年来家庭生活模式的变化: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方位内,住宅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框架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这段时间总的特点是:社会生活水准和社会安全感有了明显提高,社会整体受教育的水平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妇女运动、人权运动逐步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这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住宅平面布局设计和住宅功能发展应该适应这一社会文化的变化。近几年家庭生活模式变化包括:

1.家庭小型化,家庭的独立性加强。

一方面年轻人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年长的人也不希望依赖晚辈,这些因素促使了多代同堂的家庭模式的解体。家庭向小型化发展。

2.个体空间的重要性加强

对有界定的独立区域的要求不仅改变了单个的住宅平面,而且改变了住宅与居住者的相互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提出了“大厅小卧”的设计原则,这也成为一种思路。于是起居就餐区域是共同生活的重点,睡卧区域被减至最小。但不容忽略的变化是住宅平面中的重点在转移,当今平面布局的重点则是带起居功能的个体空间。起居空间作为共同聚会点的重要性逐渐的降低,同时在卧室中除了睡眠之外,其他功能需求也需要得到加强。

3.少人口家庭数量的增加带来公共设施与住宅形式的变化

少人口家庭数量的快速增长也自然让人感到缺憾。因为大家庭内相互帮助与支持的可能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化的要等价交换的社会服务机构。家庭成员数量向少人口发展的趋势不仅要求住宅面积相应减少,而且要有与新的生活模式相适应的平面布局。换句话说少人口家庭数量的增长要求设计者为住宅配置一些额外设施,使每个住宅单元有完善的功用。除了配备全套设施的住宅形式,在未来将出现更多新的住宅形式。比如基于经济条件、居住者年龄或社会原因等因素,住宅平面的一部分功能,如厨房将不再设置在单元内,而以公共设施或由专人照顾的形式来替代。这样就有新的共同生活形式,也同样有新的归属感,新的生活模式不仅要求有相应的新的平面布局。

4.家庭交际日益减少并推向社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现代人家庭交际日益减少,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化,人们工作压力普遍增大,居住日益郊区化,特别是在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人们每天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去上班路途上,除去睡觉时间,在家停留时间越来越短,家成为一天紧张工作后,放松和缓解疲劳的的港湾;很多人不希望回家后打扰或者受到打扰,无形中减少了交往的频率。②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手机电话的普遍适用,大大提高了人们交往的便捷性,传统的家庭交际日益被网络等虚拟交际所代替。

③城市的流动性导致人们之间不容易建立稳定的关系,传统以单位或者族系为基础形成的交往网络不复存在,楼上楼下、左右邻居之间老死不往来现象常有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咖啡馆、茶馆、餐厅等地方为人们交往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人们喜欢在这些地方接待朋友,与朋友聊天交往,这逐步导致家庭交际推向社会化。

家庭交际减少以及社会化对住宅套型设计产生直接影响,传统“大厅小卧”注重起居空间的生活模式将发生改变,起居室交往功能减弱,相对应使用频率降低,住宅私密性增强,在问卷调查中,居民普遍反映,很少在家中接待客人,在中等户型设计中,起居室面积可以相对减少,把有限的面积用在其它空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