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总序-课件

合集下载

激流

激流

《激流》总序(作者、内容、写法)作者:巴金。

内容:“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

它是一个‘搏斗’。

我们生活来做什么?·······‘为的是来征服它’”。

写法:象征手法——“激流”象征了生活,因为激流具有生活的两个明显特征:起伏激荡,不断向前。

“我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

……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在生活的激流中,作家践行的心路历程是:搏斗、征服与追求信仰。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作者、名句)作者:帕斯卡尔(法国)名句:1、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2、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3、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4、人类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内容、情感、写法)作者: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内容:墓的外形:朴素美。

1)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2)无人守护,无人管理;3)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墓的实质:人格美。

情感: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

写法:对比+衬托对比: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与托尔斯泰的朴素进行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墓地的朴素与人格的伟大本身也构成对比。

)衬托: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老人与海》(作者、内容、手法)作者:海明威(美国),“冰山”理论内容:《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

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可是在返航的途中,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桑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

激流总序 PPT课件 3 沪教版

激流总序 PPT课件 3 沪教版
《激流》总序
巴金
作者简介
巴金的作品
巴金作品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后中国 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从家族本位社会向个 人和国家本位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个人的觉醒, 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福祸与共的大家族的 束缚(在悠久的年月里是中国人的安乐窝,在新 时代的风暴里则成了牢笼)挣脱出来,面对国家 和社会。
《中国新文学史》节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的象征手法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激流——人生、生活 乱山碎石——艰难险阻 唯一的海——追求、信仰
“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 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 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 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 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 尤其浓厚。……这不是艺术, 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 生在青春的原野’。”
生活是……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 “搏斗”。 生活是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 苦所组成的激流。
“……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 成的生活的激流……” 动荡 创造自己的道路 不曾停止 发射出水花 奔腾 排山之势
激流
搏斗 征服
唯一的海
“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 激流会遇阻,会喷发,会迸射出爱与恨、 欢乐与痛苦的水花
(1) “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 苦” (2)“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 乐,也有我的痛苦” (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 乐与受苦……” 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短只

激流总序 PPT课件 1 沪教版

激流总序 PPT课件 1 沪教版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பைடு நூலகம்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

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明抗婚觉慧出走表现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志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春》继续这一主题。

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

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激流总序

激流总序

题目《激流》总序(一课时)巴金教学目标 1、鉴赏作者借助具体物象表情达意、寄托追求的写作方法。

2、联系生活,体会平和文字下面蕴藏着的促使青年们“向上”、“奋斗”、“征服”的汹涌激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欣赏借助物象表现主旨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激流”的意义与《激流》三部曲之间的关系。

预习作业联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以“激流”命名小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本上有巴金青年时代的一张照片。

结合他的经历和作品,能否说说你初见此人的印象?戴着眼睛,文质彬彬;额头高耸,拥有着智慧;眼睛有着一些忧郁或说是忧虑。

本文写于1931年,结合中国的时代背景,像巴金这样满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的青年,必然对现实不安、不满。

他能做的,如同鲁迅先生一般,是用笔,用文艺创作来剖析社会,针砭时弊,疗救大众,寻求救国之路。

巴金当时虽然年轻,但已能用成熟、睿智的眼光看待社会,带着年轻人的有的冲劲与激情创作文学作品。

二文学、文化常识1、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的文学是和他的哲学人生思想选择相吻合的,即抛弃、背叛旧有的贵族利益,以博大的精神与爱心投身与拥抱普通民众,以含泪带血的心声来彻底唤醒他们,从而追求一个纯净美丽的平等世界。

巴金先生是现代中国的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兼具了天分与良知,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

《〈激流〉总序》教案.doc

《〈激流〉总序》教案.doc

《〈激流〉总序》教案《〈激流〉总序》教案学习目标:1.以课文前面“在这平和的文字下面我们分明感受到汹涌的激情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为学习本文的突破口。

运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验领悟文章的独特魅力。

品味文字下面的激情和力量,需要“披文入情,析文入理”,要加强各种形式的阅读(默读、朗读、批读等)。

2.感受作者热爱生活,征服生活,积极投身革命的热情和斗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准备和生活搏斗的意志和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授课班级:华理大附中高一(5) (6)班授课人:石建柱授课时间:2005年9月22日教学设想:二期课改强调“以人为本”,时刻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既然关注“人”就需要教学有针对性,需要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实际来设置教学目标,可以看出,两个教学目标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从难易程度上看,不太适合我校高一学生的情况,似乎脱离了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

但是,语文(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每个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有些领悟,这是一份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从教师都要有“资源意识”的角度要求,学生都不是白纸,来到教室的时候都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想方设法把这个活的资源库“激活”,用学生的已知,解决学生的未知。

教师如果再辅助设置一些层层深入的台阶,逐渐引导学生爬上思想感情和智慧的某个高度,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学是一项智慧性劳动,我们做教师的应当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的智慧调动起来,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可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话是手段,交流是目的。

让每个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语文的基本功,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追求。

我用的是“五环节备课模式——导入、阅读、解读、拓展、作业”,“模式”只是大的框架限定,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可以随着学生的变化和教材内容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激流

激流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2005 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 李尧棠、 芾甘,四川成都人。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பைடு நூலகம்封建家庭出走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 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 年初赴法国留学, 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 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 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 年底回到上海, 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 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事创作和翻译。
巴金的心愿:让生命开花。 巴金:毕生实践“爱人” 巴金:毕生实践“爱人”的伦理思想。 百岁老人巴金有一个愿望:“我愿每 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 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 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 头发。”
巴金自传·文学生活五十年(节选) 巴金自传·文学生活五十年(节选)
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 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 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只是为了找寻出路。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 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 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 “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 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 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 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 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 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 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 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 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 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 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 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 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 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

语文:2.6《激流》总序 教案(2)(沪教版第五册)

语文:2.6《激流》总序 教案(2)(沪教版第五册)

---------------------------------------------------------------最新资料推荐------------------------------------------------------ 语文:2.6《激流》总序教案(2)(沪教版第五册)《激流》总序杆杀湟棕教学目标杆杀湟棕 1、以在这平和的文字下面我们分明感受到汹涌的激情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一句话为学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体验领悟文章的独特魅力,品味文字下面的激情和力量。

杆杀湟棕 2、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情与斗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生活搏斗的意志和能力。

杆杀湟棕说明:杆杀湟棕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从家族本位社会向个人和国家本位社会的变革。

首先是个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福祸与共的大家族的束缚(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国人的安乐窝,在新时代的风暴里则成了牢笼) 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社会。

所以,在教授本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极为总要的环节,要通过挖掘文章的语言,来理解文章背后深刻的内涵及作者蕴含的深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

杆杀湟棕教学重点与难点杆杀湟棕 1、重点:学习本文写法:即鲜明的对照式结构,采用典型、生动物象来表现一个理念。

杆杀湟棕《激流》总序与一般序言的不同,了解作者运用物象手法使理念变得具体化。

1 / 3杆杀湟棕 2、难点:理解这里面有爱,有恨,反复出现的意义。

杆杀湟棕说明:杆杀湟棕对高中学生而言,理解文章的象征性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我国古典文章中大量运用这种手法。

所以,教学的重点要抓住这个环节。

其次,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既然是文章教学的目标,就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来挖掘,那就要抓住这里面有爱,有恨的关键性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

杆杀湟棕教学过程杆杀湟棕教学环节杆杀湟棕教师活动预设杆杀湟棕学生活动预设杆杀湟棕设计意图杆杀湟棕导入新课杆杀湟棕走进文本杆杀湟棕有个评论家在谈到巴金的《家》时说:在写《家》时(当时二十八岁) ,巴金对文学这样蒙昧无知,居然写出这样一部不朽的作品。

3.1.6课堂教学设计《激流 总序》

3.1.6课堂教学设计《激流 总序》
如何征服生活?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能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以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由此可见,在作者看来,有路作者将会成为路上前行的人,没路,作者会像激流一下创造自己的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激流?
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他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由爱、恨、欢乐、痛苦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难点:辩证地看待“激流”般地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
巴金的一生,是很厚重的一生,我对巴金的认识十分有限,他的作品我只看过两部《家》和《寒夜》,对于他的人生也只是略知一二,很难落实到细节,因此在讲课的时候显得底蕴不足,可能对“激流”的理解流于表层分析。
鲁迅: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套用托尔斯泰评价卢梭的话“18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我们完全可以用“20世纪中国的良心”来形容巴金先生。他认识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呼喊。
作业资源
“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这无疑是青年巴金的生活信念,请结合《小溪巴赫》一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走近巴金,理解巴金对生活的认识
2、鉴赏作者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思考的写作方法
3、辩证地看待“激流”般地生活方式。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作者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思考的写作方法
2006.01.09.天生少年-走近中国神童(1)魏永康
2006.01.10.天生少年-走近中国神童(2)王思涵
2006.01.11.天生少年-走近中国神童(3)金今
2006.01.12.天生少年-走近中国神童(4)宁铂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读书笔记(一)《激流三部曲》作者:巴金出版时间:1979年书籍版本:家为79年一版一印,春秋为2版一印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信息: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

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

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

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

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

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引言巴金在《激流三部曲》的总序中声称“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着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作品所写的正是这样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垂死的封建统治力量疯狂地吞噬者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深为革命潮流所吸引的青年一代开始了觉醒、挣扎与斗争的悲壮历程。

《激流三部曲》所反映的时间是跨度是1919年至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当时还很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

激流

激流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 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 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 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 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 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 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 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 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 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 新的生命。
巴金——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 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 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 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 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 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 ,而不是像很多‚文革‛的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 任都推给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 了所有问题。巴金的反省包容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更大的忧 虑。 他发现在‚文革‛初期他也曾像奴隶似的心甘情愿地低头 认罪,主动改造思想,而在《十年一梦》中,他痛苦地喊 出了这样的自谴:‚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 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 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这个发现使我十 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地紧 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

《激流》总序教案

《激流》总序教案

九《激流》总序【教材分析】《激流》是巴金三部曲式小说《嫁》,《春》,《秋》的总名。

以“激流”来命名,暗示了作者在三部小说中表现一个共同主旨:生活中友爱、恨,有悲欢,有酸辣苦,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方面。

本文有总括的性质,是三部小说所共同着力反映的生活内涵和特征认识的总体概括,即生活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的人才能寻找到生活的真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掌握文中运用“激流”这一物象寄托作者情感的写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于生活真谛的认识:“生活是搏斗,征服与追求信仰。

”【教学重点】“激流”的五项意义以及借助物象表现情意、主旨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以“激流”作为三部曲小说的总名的理解。

因为存在着时代隔阂与生活经历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作家巴金的资料,学生介绍作者。

三、介绍序这种文体的特征。

四、朗读课文五、问题:文章前二段引用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六、作者笔下的激流有什么特征?(永远动荡着,奔腾的,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七、这里“唯一的海”指的是什么?(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八、作者写“激流三部曲”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四点)九、主题探究对文中”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对生活的感悟?(举例:贝多芬,海伦凯勒等)十、拓展阅读: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节选)【教学建议和说明】本文的教学指导,可以使问题导读、作品导读,也可以使读写结合导读。

问题导读,是利用问题的可研究性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并促使认识的深化;作品导读,是借“它山之石“以攻本文阅读重点难点之“玉”,具有良好的类比性和拓展型;读写结合导读,是将单一的认读转换成复合的文本化阅读,有助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相互促进与沟通。

激流总序 PPT课件 4 沪教版

激流总序 PPT课件 4 沪教版

他的作品经历了几个变化,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 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 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 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 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 悲剧,发表了《慈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 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 “文革”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 《随想录》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 荣誉奖。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 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俄]托尔斯泰
一、借托尔斯泰 的小说《复活》 , 表明作者曾经对 生活报存的态度。
[法]罗曼· 罗兰
二、引用罗 曼·罗兰的 名言,否定 自己曾有的 人生观。
“激流”这个物象有何特征?
请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 确
• 作者首先说出一个反面的观点,然后引用罗曼
罗兰的话来树立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征服生活 • 唯一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以及类 似的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周围是 无边的黑暗,他也不会绝望,因为所有的恨与 痛苦都基于对生活的爱。 • 唯一的海即激流的追求,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 中的秉持,信仰,就本文而言,作者就是要告 诉人们,为了追求自由,摆脱束缚,就必须经 历爱与恨,欢乐与痛苦,只要这种追求一天不 摆脱,追求就一天不会停止,所以这唯一的海 是自由,民主,以及追求它们所经历的过程



原• “我宁愿一个人孤独地去经历人世的风波,
去尝一切生活的苦味,我不要安慰和同 情,我却想把安慰和同情给别的人。我 已经这样地过了几年,这种生活不一定 是愉快的,但我过得还好。” ----青年时代的生活方式

《激流》总序

《激流》总序

《激流》总序作者:巴金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7年第32期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

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

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

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

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

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

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流,具着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人确定地知道了。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

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

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

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

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

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

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

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

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

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选自《激流》)【阅读训练】1.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句中“它”指什么?2.作者开篇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接着又说“生活并不是悲剧”,为什么?3.你对第四段“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中“搏斗”一词如何理解?4.“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

《激流》总序

《激流》总序

问题四:就作者看来, 问题四:就作者看来,什么事物最能体现
“搏斗、征服”的精神? 搏斗、征服”的精神?
激流。 为了奔向大海,一路奔腾、激越、创造) 激流。(为了奔向大海,一路奔腾、激越、创造)
问题五:作者为什么以《激流》 问题五:作者为什么以《激流》作为三部小
说的总名?(《激流》的含义) 说的总名?(《激流》的含义) ?(《激流
问题二: 的搏斗、 问题二:“我”的搏斗、征服表现在哪些
地方? 地方?
第四段的“不白过,看见不少东西,知道不少事情, 第四段的“不白过,看见不少东西,知道不少事情, 不孤独,不绝望” 以及文末的“我还年轻, 不孤独,不绝望”,以及文末的“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 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我还要征服生活”
①反映出作者对生活实质和生命意义的理解(生活如激 反映出作者对生活实质和生命意义的理解( 流,动荡不已,内容丰富;生命如激流,它的意义在于搏斗、 动荡不已,内容丰富;生命如激流,它的意义在于搏斗、 征服); 征服); ②是作者对自己澎湃激情的诠释(情感如激流,澎湃激 是作者对自己澎湃激情的诠释(情感如激流, 荡,充满活力,爱恨交织,苦乐兼有); 充满活力,爱恨交织,苦乐兼有); ③寄寓着作者美好的理想追求(自己像激流一样,不断 寄寓着作者美好的理想追求(自己像激流一样, 搏斗,勇于征服;也希望自己的这些作品,如狂涛激浊扬清, 搏斗,勇于征服;也希望自己的这些作品,如狂涛激浊扬清, 似狂飙摧枯拉朽,冲刷出一个理想的新社会、新时代)。 似狂飙摧枯拉朽,冲刷出一个理想的新社会、新时代)。
理解赏析
问题一: 问题一:作者对生活实质的认识有什么样的
变化? 变化?
由几年前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到现在的“ 由几年前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到现在的“生活 是搏斗,是征服” 是搏斗,是征服”。 ●作者以一个过去的错误认识开头,既反映了他的敢于 作者以一个过去的错误认识开头, 自我解剖、自我否定的精神, 自我解剖、自我否定的精神,也突出了作者对生活内涵的认 识的变化。 识的变化。

《激流》总序 巴金

《激流》总序 巴金

《激流》总序(巴金)
为巴金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现代的《红楼梦》。

因为小说通过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说明了历史的真理:罪恶的封建制度必然崩溃,民主革命必将到来。

像觉慧这个高家少爷,由于民主思潮的影响,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人青春和幸福的坟墓”。

他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学忍气吞声的大哥,他要做自己的主人。

他敢于对抗高太爷的旨意,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编刊物,写文章,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

最终走出封建家庭,勇敢地奔赴光明的道路。

《激流三部曲》写了近百个人物,其中有封建家长制的代表高老太爷,有不敢冒犯尊长,懦弱而善良的觉新,有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有温顺驯良默默忍受痛苦的梅芬,有善良厚道的瑞珏,有荒淫秽无耻的冯乐山。

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而是一个搏斗。

《激流》总序cxz

《激流》总序cxz

作 业
1、做本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未有天才之前》。
2、 ‚赠序‛:是古代写惜别赠言的文体。内容 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 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 序。 3、‚诗序‛: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多交代所咏故 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 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二)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 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伶官 传序》以议论为主(史论),《<激流>总序》是议 论与抒情相结合(散文) 《白莽作<孩儿塔>序》 则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2、语言平和只是 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 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 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我的每一 篇作品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声。‛ 1951年,他在《家》的《后记》最后 一行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 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溢着纯洁的青 春气息。《家》尤其浓厚。……这不是 艺术,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生在 青春的原野’。‛ (《<中国新文学史>节录》)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 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 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 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 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 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散文集《随想录》—— 这本书是巴金一生的心 血。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 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 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 《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 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中小学必读图书《春》作家巴金《激流三部曲》第二部阅读鉴赏PPT

中小学必读图书《春》作家巴金《激流三部曲》第二部阅读鉴赏PPT

作品鉴赏
封建制度和家庭在溃败前夕,但还在摧残青年一代,蕙的死进一步 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觉慧是在这个旧家庭中点燃叛逆之火的火 花。他的出走更激发了年青人的心。《春》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 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 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 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并号召青少年能勇敢 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笼,大胆追求民主与自由。巴金对受封建势力摧 残的青年一代寄予了很大的同情和希望,《春》从另一侧面反映封 建社会的黑暗,控诉封建家庭的专制,暴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揭 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全书充满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 不息地冲击着黑暗、野蛮的封建社会。
作品鉴赏
《春》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 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 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 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巴金用平易、平白的 文字,却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情感,充满浓 郁的抒情色彩,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 多层次性。
觉新
高家的长房子孙,在《家》一书中写到他死了妻子。他是高家上上下下的希望,但是 “双重”性格使他既在幻想改变摧残人生的旧势力,又在旧礼教面前唯唯诺诺,对立的 矛盾让他生活得苦不堪言。他很需要别人的同情,但是相反更多的是嘲笑、指责,正因 为他的懦弱,他没有勇气说点正义的话。觉新一直说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不是没人 不理解他,而是他根本不敢面对现实。他喜欢上了表妹蕙,却无法把她从悲惨的命运中 救出,为此他痛苦不已,蕙的死成为了觉新无法抹去的伤痛之一。
作品简介
觉民与琴则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鼓励家中的弟妹 走出家庭。 三房的淑英被父亲许给冯家,她极力 想挣脱不幸的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 与琴决心帮助她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蕙完婚 后过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为婆家不肯请 西医耽误了医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 觉新,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最终,淑 英在觉民等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了上海。在《春》 的结尾,觉新等人收到她从上海的来信,信中倾吐 了她获得自由后的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
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简介
巴金自己偏爱《雾、 雨、电》,但最受读 者欢迎的则是激流三 部曲《家》、《春》、 《秋》;尤其是取材 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 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 《家》写得最成 功、 影响最大,曾激动过 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 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 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堂小结
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往往 和个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有 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正在慢慢 成熟中的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 的人生阅历,培养真、善、美 的情操,勇于挑战困难,战胜 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承担 起社会责任感,为人生写下精 彩的一笔。
“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 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 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 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 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 尤其浓厚。……这不是艺术, 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 生在青春的原野’。‛
《中国新文学史》节录
生活是……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 ‚搏斗‛。 生活是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 苦所组成的激流。
了解“序”与 “跋”
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 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品评书 内容(前言)。 跋——一般为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 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价、 鉴定考释之类,也称跋文或跋语(后 记)。
(1) “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 (2)“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 也有我的痛苦” (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 与受苦……”
百岁老人的愿望
“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 每张口都有饱饭, 每个心都得到温暖。 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 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 一根头发。” 2003年11月25日百 岁生日之际被国务院授 予“人民作家”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 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 年101岁 。
巴老在晚年最辉煌壮丽的一 笔就是在《随想录》中把 “讲真话”的问题提出来。 讲真话按说不是问题,但是 在十年残酷的“文革”时期, 这是无法实现的。随想录中 最核心的一笔就是讲真话。
《激流》总序
巴金
作者巴金简介
巴金:现代作家,原名李尧堂,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1904年11月25 日出生在四川成都。祖父、父亲均做 过满清官员。巴金排行第四。1923年 从封建家庭出走。秋天,入上海市南 洋中学当住读生。后入南京学习,1 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二年后归 国回到上海。 主要著作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三部 曲——《雾》《雨》《电》 散文集 《随想录》等。
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短只 有一千字,具有同样意思的话重复了三次。他在其它作 品和作品的序言或后记中,无数次的重复类似的话。读 者或许误解他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不,他是爱得深, 恨得浅,爱得如火烧,恨得如雪融的人。换言之,他爱 得认真,恨得软弱。这因为他的恨根源于爱。因此在 《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可恨的人只感 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这里使人记起‚哀而不伤、怨 而有怒‛那两句话,《家》具有这两种恰到好处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