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沉默
心理治疗中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技巧
心理治疗中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技巧在心理治疗中,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就心理治疗中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技巧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改善自身心理状态。
一、倾听和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技巧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基础。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倾听不仅仅是简单地听别人说话,更需要真正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建立互信和亲近感。
其次,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要以积极、真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才能够更有效地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二、处理冲突的技巧在人际关系中,冲突是难免的。
正确认识和处理冲突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的态度。
冲突时,情绪往往容易失控,导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保持冷静有助于我们理性地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其次,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也是处理冲突的重要技巧。
我们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并试图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也是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有效途径。
有时候,我们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问题,这时候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心理咨询师或者人际关系专家。
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三、积极表达和接纳感受在人际关系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改善关系的关键。
有时候,我们因为害怕拒绝或者产生误解而选择了沉默,这只会让问题积聚,最终造成更大的冲突。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纳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情绪,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尽量满足对方的需求。
只有互相尊重和包容,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沉默是金青少年躁郁症的倾诉与宣泄方式
沉默是金青少年躁郁症的倾诉与宣泄方式近年来,青少年躁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躁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患者在情绪上出现极端波动,既有欣快亢奋的躁动期,也有沮丧消沉的郁闷期。
在这种情况下,沉默成为了一种金质的倾诉与宣泄方式。
本文将探讨沉默对青少年躁郁症患者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利用沉默进行情绪宣泄和心理疏导。
沉默的意义沉默被认为是一种非语言性的交流方式,它可以传递出比言语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对于青少年躁郁症患者来说,沉默往往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情绪调节的方式。
在面对复杂的情绪和压力时,他们可能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选择保持沉默成为了一种避免冲突和伤害他人的方式。
此时,沉默不再是一种消极的表现,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沉默的宣泄功能沉默并不意味着无声无息,相反,它可以成为青少年躁郁症患者进行情绪宣泄和心理排解的有效途径。
通过沉默,患者可以更好地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理清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在安静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沉默不仅是一种倾诉方式,更是一种自我疗愈和成长的过程。
沉默与心理疏导在治疗青少年躁郁症时,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沉默恰恰可以成为心理疏导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引导患者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认识到自己情绪波动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逐渐学会用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并找到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如何正确利用沉默虽然沉默具有重要的倾诉和宣泄功能,但是过度沉黙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正确利用沉默进行情绪宣泄和心理排解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寻找适合的环境: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私密的环境进行沉默,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让自己放松、聆听内心声音。
控制时间长度:不要让沉默变得过长,适当控制时间长度有助于保持思维清晰、情绪稳定。
结合其他方式:除了沉默外,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运动等方式进行情绪宣泄和心理排解,多种方式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沉默”现象探讨
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沉默”现象探讨一、引言心理课堂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尊自信、提高学业成绩、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或多或少地碰到一个困扰:学生沉默的现象。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沉默的原因1、心理障碍存在感焦虑、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2、自信心不足怯场、自卑、害怕被嘲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语言能力不足有些学生在表达思想时会受到语言表达的限制,不敢付出自己的观点。
4、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不够,缺乏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导致学生缺乏自信,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5、心理认知缺乏主动表达的意识,对自己的言语表达缺乏信心。
1、课堂上“沉默”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发言或发言较少的情况。
2、与同学相处时很少主动发言,对人际交往约束过于保守。
3、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得形单影只、孤立。
4、对课堂教师的提问回答都不积极。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注重改善和维护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老师需要以身作则,亲和力强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老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学生相互交流,增加自信。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和自信心。
4、给予学生进行有效表达的机会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多接触各种故事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言语表达的信心。
五、心理课堂影响学生的表达和思维心理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自由展示个性、交流与碰撞思维的平台,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等。
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心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拓展学生的思维心理课堂应该扩大思维的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虽然有可能提出一些对老师哪里有疑问,提出各种自己的疑问,学会解决问题。
对心理咨询中“沉默场合”的处置分析
沉 默 状 态 ,长 沉 默 时 间 ;低 沉 默 状 力 ,影 响 咨 询 的 流 畅 性 和 有 效 性 。 中,我感受到我的大脑就像一部开动 低 显 态 ,短 沉 默 时 间 ;低 沉 默状 态 ,长 沉 “ 沉 默 状 态 ,长 沉 默 时 间 ” 然 来 的探 空 雷 达 ,在 不 停 地 搜索 ,可 总 是
对 “ 默场 合 ”的 构成 分 析 沉
进 行 了探 讨 。
一
、
高 笔 者 认 为 ,心 理 咨 询 时 出 现 的 沉 默则 是 其 他 三 种 状 况 。 “ 沉 默 状 母 。可 到这 里 又 停 住 了 ,思 考 了近 一 “ 默 场合 ” 沉 ,从 构成 因素上 看 ,由两 态 ,短 沉 默 时 间 ”情 景 是来 访 者 面对 分 钟 不说 话 。于 是 我 又 以为 是 自我 改 个 主要 因素构 成 ,一 是 “ 默 状 态 ” 意 外 提 问 的 常 见反 应 ,这 个 意外 的 提 变 存 在 困 难 ,然 而 让 我 失望 的是 ,小 沉 , 即来访者沉默不语 ,没有 明显的有意 问 , 或 许 是 来 访 者 没 有 意 识 到 的 问 军 家 中就他 一 个儿 子 ,而且 家境 较 识 性 肢 体 动作 ,或 只有 简 单 机 械 性 肢 题 ,但 咨 询 师 提 出该 问题 时 ,有些 突 好 ,同 时 他 回家 与 父 母 沟 通 都 不 错 , 而 且 小 军 已经 开 始 改 变 自己乱 花 钱 的 体 动 ( 脚 的抖 动 ) 如 ,表 情 严 肃 或 呆 兀 ,对 咨 询来 说 或 许 是 一 个 很好 的切 板 。二是 “ 默时 间 ” 沉 ,指沉 默持 续 的 人 点 。这 个 意 外 的提 问 ,也 可 能是 一 毛 病 。在小 军 的沉 默 中 ,最 后 我 又 以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处理沉默在心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讲心理咨询过程中,决定性的因素是咨访关系而非理论知识,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首先心师要做到真诚,理解,热情,对来访者积极关注的同时还要能共情,而沉默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阻碍心师与来访者建立关系,试想在咨询会谈过程中常常出现短暂的或长时间的停顿现象,那代表了什么呢?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一篇案例,让我们来看看35岁的心理咨询师J 与他的督导L,在六次会谈过程的沉默。
你有什么感觉?第一次是单方面的,是J的约45岁的女心理咨询师L的单方面沉默。
J回忆说,他和L约好,每天的下午去L的咨询室做50分钟的治疗。
J回忆说,他和L约好,每天的下午去L的咨询室做50分钟的治疗。
第一次,他打开门进去后,向本来并不相识的L问好,然后坐下,开始讲他为什么到这里来,希望L医生为他做些什么。
“那时,总是我自己在说,而她一直没有吭声。
”J说,“我向她问好,她只是点头回应。
我坐下来,本来希望她问我为什么到这里来,希望她能帮我做些什么,但她仍没吭声,只是直盯盯地看着我,一动不动。
”“好吧,那就我说吧。
”J说,“我知道有些心理咨询师喜欢玩这种游戏,那我说说也无妨。
”J来咨询的问题是他与女性的交往模式的问题,他认为自己与异性交往时一直有意无意地扮演女性“拯救者”的角色。
假如一个女性需要他的帮助,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帮助,他就会与对方迅速建立关系,并且觉得很自在。
相反,假若一个女性不需要他的任何帮助,他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建立关系。
这种交往模式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知道这样不对,也努力在改变,但知道自己需要帮助……J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问题,讲了约五六分钟,但L一直没吭声,她没说一句话,没有一次“嗯”、“哦”等感叹,甚至都没点头,只是直盯盯地看着J,两人的视角大约是145度。
“我的问题说完了。
”有点焦躁的J对L说,“我希望你说点什么。
阻抗的治疗挑战心理治疗中解除内心抵抗力量的难题与方法
阻抗的治疗挑战心理治疗中解除内心抵抗力量的难题与方法阻抗的治疗挑战:心理治疗中解除内心抵抗力量的难题与方法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个体克服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治疗师常常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阻抗。
阻抗是指个体对治疗过程中内心深处的抵抗力量。
本文将探讨阻抗在心理治疗中的存在以及解除阻抗的方法。
一、阻抗的表现形式及原因阻抗在心理治疗中可能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拒绝、反叛、逃避、沉默以及否认等。
这些表现形式主要源于内心的恐惧、不信任等情绪。
个体可能因为对治疗的目的、过程或者治疗师的信任程度不足而产生抗拒情绪。
二、解除阻抗的方法为了解除阻抗并有效进行治疗,治疗师可采取以下方法:1. 建立安全稳定的治疗关系治疗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基石,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治疗关系可以帮助个体降低内心的防御态度,并提高对治疗过程的信任感。
治疗师需要通过尊重、倾听、理解等方式来构建这种治疗关系。
2. 探索个体的内心抵抗力量治疗师需要与个体一同深入探索其内心的抵抗力量,了解这些力量的本质、形成原因以及对个体治疗进展的影响。
通过与个体对话和互动,治疗师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抵抗,并找到解决办法。
3. 培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洞察力个体对自身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内心的抵抗力量。
治疗师可以通过提问、反思和家庭历史分析等方式,促使个体增强自我意识和洞察力,以便更好地应对阻抗。
4. 适时调整治疗方法和技术治疗师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和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法和技术。
这意味着治疗师需要根据个体的阻抗力量,对治疗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便更好地解除阻抗。
5. 引导个体自我解决阻抗问题治疗师可以通过启发个体思考、反思自身的方式,引导个体自发地寻找解决阻抗问题的途径。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个体的主动性和治疗的积极性。
三、结语阻抗是心理治疗中的常见难题,但通过建立安全稳定的治疗关系、探索内心抵抗力量、培养自我意识和洞察力、适时调整治疗方法和技术以及引导个体自我解决阻抗问题等方法,治疗师可以解除个体内心的抵抗力量,实现有效的心理治疗效果。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沉默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沉默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沉默”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沉默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的谈话出现暂时性停顿的现象。
不同情况下包含着不同的含义,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精神分析中,有时表示来访者的阻抗;有时又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显示来访者在自由联想,或对过去和现在的经验进行重新组织。
在非指导性方法中,被看作是治疗关系的一种体现,表示治疗双方在进行非言语的交流,并有可能从中发展出更深更广的关系。
在家庭或小组治疗中,个体的沉默可能是防止其家庭原有的系统改变的策略之一。
在放松练习中,被视为必要条件之一。
卡瓦纳将其区分为三种类型:(1)创造性沉默。
这是来访者对自己的言语、体验的反应。
他可能是在体验某种情绪,或整理思路,或思考新的东西。
实质上是个思考的过程。
此时咨询者应提供给来访者相应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贸然打断其思路,但要在等待中注视对方,表明自己了解对方正在思考。
其时是否可以讨论来访者思考或体验的内容,要根据来访者的意愿而定。
(2)自发性沉默。
往往起因于不知下面该说什么,主要由来访者不知道该向咨询者提供哪方面的信息造成。
此时来访者可能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看着咨询者,或者目光游移不定。
咨询者应主动打破这种沉默,以免浪费太多的时间。
(3)冲突性沉默。
由害怕、愤怒、愧疚引起,其具体性质应视来访者的其他非言语行为来判断。
此时咨询者可以提出不涉及事情要害的问题,或做些保证,以缓解来访者害怕、紧张的心理。
对情绪愤怒的来访者最好采取主动对峙的方式,以打破僵局,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3.弗洛伊德用移情的概念来界定咨访关系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移情现象是咨访关系的核心和基础。经典的精神分析是以在 咨询中保持自己的中立性、被动性、隐身性来造成和维持移情的。精神分析的咨访 关系强调咨询师隐匿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
自信训练
让来访者通过一些训练重新树立自信心,从而缓解焦虑情绪。 角色互换:适用于人际焦虑的来访者。具体程序:首先,帮助来 访者树立决心。其次,确定来访者的焦虑水平。根据其心理和生理表 现确定0到4的焦虑级别。第三,设置特定的情景,确定相应的角色, 然后做交往练习:咨询师扮演一个成熟和自信的人,来访者扮演另一 个与咨询师互动的角色,鼓励来访者尽一切努力使自己表现出自信的 行为等。第四,两个角色互换,做同样的练习。每次练习后作一次总 结。
二、尊重
对来访者的尊重体现在尊重他是一个个体,尊重他的人格、他 的潜能。更重要的是,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始终对来访者秉持这 种接纳的态度,而不是批评和惩罚的态度。
尊重的前提是接纳,泰勒认为接纳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们承认每个个体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二是认识到每个个体的人生过程都是一个复杂的奋斗、思考和 感受的过程。
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1.咨询师应具备良好的咨询态度 2.注意初次会谈的技巧 3.保持与来访者之间的界线 开始建立咨访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考虑如何创造和保持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 界线(boundary)。在心理咨询情境下,可以根据不同维度的关系来确定界线,如时 间、空间、信息、亲密性、社会角色等。界线可以是严格固定的,也可以是有渗透性 的。对于界线的规定因心理咨询师的个人风格而异。 4.自我觉察 5.理解咨询过程 6.实践经验
躁狂症的疯狂内心的喧嚣与沉默
躁狂症的疯狂内心的喧嚣与沉默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和压力的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躁狂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患者常常经历着内心的喧嚣与沉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躁狂症患者的内心状态,并分析其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躁狂症患者的内心充满了喧嚣。
他们常常感到内心充满了纷乱的思绪和冲动。
在躁狂期,他们的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念头,思绪来去匆匆,无法停歇。
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的困扰和疲惫,无法专心思考或进行正常的工作。
他们的内心就像是一场不断轮回的风暴,无法平静下来。
此外,躁狂症患者在情感表达上也常常显得激动和冲动。
他们往往因为过度兴奋而言谈过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往往显得异常,让周围的人难以接受和理解。
这种喧嚣的内心状态常常对患者自身造成困扰,并给他们的社交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在躁狂症患者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沉默。
在躁狂症的低谷期,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毫无自信和动力。
这种内心的沉默让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到失望和无助。
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这样的沉默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苦痛,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躁狂症的疯狂内心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他们的情绪波动使得日常生活变得异常困难。
在躁狂期,他们过度兴奋和冲动的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
而在低谷期,他们的情绪低落和缺乏动力会导致他们无法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其次,躁狂症患者的社交关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常常因为言语和行为的异常而被周围的人排斥和误解。
即便在低谷期,他们也因为封闭的性格而无法融入社交活动,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对于社会而言,躁狂症的疯狂内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患者常常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对他人造成困扰,甚至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他们的行为可能会给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带来诸多问题,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面对躁狂症的疯狂内心,我们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首先,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沉默效应 心理学
沉默效应心理学
心理学家和心理护士们一直讨论着沉默效应——也就是未出声或没有言语反应时造成的影响。
沉默效应即使没有发出语言,也会给对方带来信息。
尽管大量研究表明,沉默可以成为有效的沟通行为,但它仍有几个复杂的含义。
首先,沉默可以作为一种拒绝和不接受另一方的言语。
这种拒绝的方式可以被视为相当粗鲁的表现,因为这种表现方式会令另一方感到失寻、沮丧和不被尊重。
其次,沉默也可以表达“有话在肚子里”。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沉默时,他可能正在考虑某种反应而暂时保持沉默。
第三,沉默也可能意味着抗议或不满情绪的象征。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另一个人说出的话不合理时,他可能会选择沉默,通过沉默表达他们的对抗性和抗议性。
如果你能理解沉默的影响,就能够更有效的与别人沟通。
有时候,沉默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给另一方发出消息,但是有时候,沉默也可能是误解的根源。
因此,双方应切忌免责和误解,充分理解对方沉默的原因,并以友好的方式一起建立对话和沟通。
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沉默”现象探讨
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沉默”现象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小学高年级的心理课堂中,“沉默”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参与讨论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
这种沉默现象可能源于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原因。
了解心理课堂中“沉默”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对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探讨其成因,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
1.2 研究意义心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更为突出。
了解和探讨这一现象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方式。
通过研究沉默现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克服沉默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也有助于启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自信心。
通过探讨沉默的原因以及教师应对沉默现象的策略,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研究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对象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究对象主要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群体,他们通常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挑战。
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各种特点和问题,他们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都处于发展中,因此在心理课堂中出现“沉默”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心理特点是多样的,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内向,对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比较拘谨;有些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心,害怕被他人评判和批评;还有些学生可能面临着家庭和学校带来的各种压力,导致情绪压抑,不愿意表达。
心理咨询过程中非语言行为的观察技术
心理咨询过程中非语言行为的观察技术心理咨询过程中非语言行为的观察技术人类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丰富的。
梅尔贝因(Mehrabian )曾报告过他及其同事对于非言语行为和不协调的信息的有关研究,实验表明,当人们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不一致时,其总体效果等于7%的言语联系加38%的声音联系加上55%的面部表情联系。
即当言语及身体所表达的信息不一致时,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面部表情。
因此,在心理治疗会谈中,治疗者决不能忽视来访者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
伊根认为,一个有效的治疗者应学会“倾听”和理解下列非言语行为:(1)躯体行为;(2)面部表情;(3)声音特征;(4)自发的生理反应;(5)个人的生理特征;(6)个人的总体印象。
面部表情面部被认为是可确认情绪反应自然特性的最重要的部位。
例如,当一位来访者走进治疗室时,他可能带着明显的苦恼、抑郁的神情,一看可知他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愿与治疗者进行讨论。
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的面部表情会有多次变换,治疗者必须能够体察这种表情的变换以引导会谈的进行或变换会谈的内容。
在谈到面部表情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们视线的接触以及人们从目光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目光被认为是人们赖以交流的工具之一,其传递信息的方式及使用方式,各民族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但用目光交流的习惯,在童年已经形成,几乎终身不再改变。
通过眼睛这个被人们称为心、灵之窗的地方,可以领会人的各种心灵语言。
芬兰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由演员表演各种情绪的照片横裁成细条,只挑出双眼部位让人们辨认,结果会答出眼睛和表现的情绪的正确率很高。
还有研究者让被试凝视一张人头像照片,用追视仪记录其目光,结果发现被试的视线集中于人像的眼睛和嘴巴上。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位置的安排之所以要成直角,其原因就是避免来访者与治疗者直接对视,以免使之感到心理负担过重。
在治疗过程中,一般说,治疗者应占主导地位,不论是说话时还是听对方讲话时,目光一般都会注视着对方,对方如果郁郁寡欢,不看人时就多于看人时;如果自认为地位低于治疗者,听讲时投来的目光就要多于自己讲话时;女性一般比男性更爱之眼看人,更仔细打量对话者,注视人的时间往往更长。
医患沟通中沉默的应对与技能运用
打断,不揣测,去理解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下面这则案例发生在烧伤患者植管床医生去找患者的丈夫谈话签字,患者的丈夫却没有要签字的意思,在楼梯里徘徊、抽烟。
两位医生都沉默下来,看着他抽烟。
一根烟快抽尽,他还没有扔掉烟头的打算,也没有要签字的意思。
文/ 晏英(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山西省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你是否遇到过像石头般冷漠的患者而无计可施?你是否也容忍不了沉默,沉默稍一发生,你便会不由自主地开口讲话,制造一些话茬,好使对话立即继续下去?沉默是人最关键的情绪状态之一,如何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沉默是医患沟通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无言”不等于沉默,即并非任何不发表言论或者不进行交流的情形都意味着出现了沉默。
沉默是个体有意识的行为,只有当不发言源自于个体有意识地保留某些重要信息时,才属于沉默行为。
患者的沉默沉默在医患沟通的不同阶段皆有可能出现。
不同情景下,发生的沉默所代表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由患者发起的沉默,可能包含以下几种含义。
茫然无措:在初期接触医生时,患者因为对医生和环境不太熟悉,对就诊的要求不太了解,从而产生不信任感,还处在要不要把某些信息说出来的犹豫之中;有时因为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故也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或者是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而一时陷入沉默的状态。
这时,患者的目光常是游移不定的,含有询问的色彩。
情绪表达:患者会因对疾病的恐惧、担心而产生焦虑,也会由于疾病的原因而引起愤怒、沮丧、无兴趣、退缩或者是空白等情绪状态。
受这些情绪的困扰,患者常常无法客观陈述自己的病情。
表现为回避与医生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有时手脚不停地乱动。
在患者情绪高峰之后,通常医生:你和家人聊过自己的病情吗?患者:呃……医生:(沉默)没说吗?患者:嗯,其实我跟男朋友聊过,说了我的癌症,他很理解我。
但我还没告诉我妈,这种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两年……我只开玩笑地提起过。
医生,你知道,我吃得很少,我妈让我少吃糖,说得了癌症得少吃糖。
心理咨询中的五种沟通技术
心理咨询中的五种沟通技术五种沟通技术:提问技术、即时化技术、沉默技术、自我表露技术、面质技术。
技术提问的意义:使用提问技术:获取来访者的详细信息澄清来访者的想法和感受帮助来访者集中于其中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岳晓东说: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
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多提开放式问题,少提封闭式问题。
技术提问的定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常用词语:“什么”、“怎样”、“为什么”、“何时”、“何地”、或“谁”你觉得你的婚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封闭式问题常用句式:“哪一个”“......吗”、“是......”你自己、你的家人和你的文化之中,哪一个最重要?你计划未来的几个月内找一份工作吗?温馨提示:提出的问题,尽量是由来访者说谈的内容所引发的。
提出问题后,要给来访者足够的时间去做出回答。
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避免连续以“封闭式问题”进行谈话。
即时化技术:即时化技术的意义。
使用即时化技术:对来访者此时此刻的情绪、行为模式进行即时化,让来访者有所察觉。
即时化技术的定义:名家谈即时化:何时使用即时化技术?三种即时化:即时话语言:2.在对来访者的行为、想法或感受进行描述时,使用客观的描述性语言,而不是评判性语言。
温馨提示:2.留意来访者的非语言信息,尤其是皱眉、撇嘴、或眼眶红等非语言信息,那是时期出现的指标。
3.要着眼于感受,因为感受最常与身体反应息息相关。
沉默技术:岳晓东说: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来访者自我反省的需要。
沉默技巧的作用在于给来访者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
沉默的意义: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加速来访者对自我的了解与认识。
有助于来访者较好的自我反思与整合。
沉默技术的定义:沉默技术的使用时机:在来访者讲述精神创伤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表露时。
2.当需要来访者做一个重要决定时,使用沉默技术可以给来访者适当的空间。
3.当来访者需要深入体验其中一种情绪或情景时,需要一段沉默的时间。
心理学角度分析亲密关系中的沉默和冷漠
心理学角度分析亲密关系中的沉默和冷漠在亲密关系中,沉默和冷漠常常成为矛盾的根源,给关系带来隔阂和紧张。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亲密关系中沉默和冷漠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以促进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一、沉默的原因分析沉默是指在亲密关系中某一方选择保持安静,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或需求。
沉默往往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冲突和压抑。
1. 沉默的恐惧在亲密关系中,个体可能因为害怕争吵、失去对方的支持或导致关系破裂而选择沉默。
这种沉默往往源于内在的不安全感和恐惧,使得他们难以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
2. 沉默的逃避有些人选择沉默是为了逃避亲密关系中的难题和责任。
他们可能不愿意面对冲突、处理问题,通过保持沉默来回避困难或者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3. 沉默的保护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可能出于保护自己或对方的考虑而选择沉默。
他们可能害怕伤害对方,或者自己暂时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选择保持沉默以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二、冷漠的原因分析冷漠则是指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冷淡、不关心、不关注的态度。
冷漠往往会导致情感疏离、信任破裂和关系的疲软。
1. 冷漠的反应个体可能出于对亲密关系中的伤害或者无奈而表现出冷漠。
这种冷漠往往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他们希望通过避免投入情感来减少进一步的伤害。
2. 冷漠的情绪调节有些人选择以冷漠的态度来掩盖自己的焦虑、愤怒或不满。
他们认为通过冷漠可以避免自己的弱点暴露,或者是用来惩罚对方,引起对方的关注和愧疚。
3. 冷漠的距离维护冷漠还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维持个体与他人距离的方式。
他们可能希望保持独立、不依赖,用冷漠来维护自己的个体边界,以防止受到伤害。
三、应对沉默和冷漠的策略理解沉默和冷漠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促进亲密关系的改善。
1. 建立安全的交流氛围为了打破沉默和冷漠,双方需要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倾听和支持的交流环境。
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鼓励对方敞开心扉,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2.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是缓解沉默和冷漠问题的关键。
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沉默”现象探讨
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沉默”现象探讨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沉默的现象。
这种沉默可能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例如内向性格、社交焦虑、学习压力等。
而教师也需要重视这一现象,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走出沉默,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对其进行定义、原因分析、解决方法的探讨,并分析沉默现象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2. 正文2.1 沉默的定义沉默是指在心理课堂中,学生往往不愿意或者无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或互动的现象。
这种沉默不仅表现为不开口发言,还包括表情冷漠、不与他人交流、话语极少甚至完全不说话等形式。
沉默的学生在课堂上通常表现得缄默、消极,给人一种孤立、被忽视或者不关心的感觉。
沉默一般分为主动沉默和被动沉默两种情况,主动沉默是学生自愿选择不开口,而被动沉默则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沉默的定义对于心理课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互动是促进学习、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沉默学生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
了解沉默的定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沉默学生融入到课堂和团队中,并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心理课堂中深入探讨沉默的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原因分析沉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因素,外在因素则主要是指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
有些学生可能是性格内向、害羞,习惯保持沉默是因为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感到不安和压力,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缺乏自我价值感导致沉默。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因为过度警惕和戒备心理,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看法,怕受到批评和指责。
心理咨询中沉默的处理与运用
应该沉默也不需要沉默.这时他的沉默可能并不是为了治疗来访者,而是因为触动了他自己的问题。比如新手治疗师有时会过分谨慎,生怕自己出错,因此经常选择沉默;新手治疗师经常会觉得自己和来访者一样有同样的问题,或者治疗师的情结在治疗过程中被击中。处于惊愕的失语状态;当来访者不断地提出一个难题时。治疗师退避三舍;治疗师防卫性地过度坚持中立或是沉默原则。导致过度沉默。
3.内在式沉默。
这种沉默不是没有语言.而是在说话之时,内心保持沉默。“道可道,非常道”,外在的语言在道可道的东西,而内心保持着一种“不可道之道”。即无论在语言上如何表达,内心里像尘和水一样保持不动。把这种内在式沉默有意识地运用于心理治疗中的.据目前资料看来.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分析家河合隼雄。他认为宇宙万物和人都没有自己的固定性质。因此人和万物、人和人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体的,这个一体超越语言,因此在治疗中,治疗师应该保守住这份共通的沉默本性。河合指出: “中心是宁静的……道在那,道外显为我们的语言。”也就是说,在我们言思动静之时,内心深处是不动的,是沉默的。就像艾克哈特所说的门轴一样。这种沉默可以一扫治疗师的负担与压抑, “当你获得了我所描述的这种态度时,你经常会变得更为开放.你可以放开来表达自己所有的感受:悲伤、愤怒、快乐或悲哀等等。”这种无我式的沉默可以让我们将“自我”更为彻底地放下。更好地发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原则,更深地进入到来访者的心灵深处,达到更深层次的共情、尊重,而且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在无我的基础上.让“自我”更真实地表现出来,从而与来访者建立更为真诚和直接的关系。当然这种沉默技术的使用需要很深的东方文化的修养和修炼。但是这也正好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心理治疗中的沉默问题中的独特角度和深度,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技术和艺术应该是当下有觉悟的心理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同情之默应方法辨析
《同情之默应》方法,又称“沉默对话”方法,是一种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咨询者探索自身的情绪,把握自身感受,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让自己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情感困扰。
同情之默应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聆听、理解和表达。
聆听是指咨询者倾听对方说话,把握对方的情绪要素;理解是指咨询者深入理解对方的情感,并反映出对方的情绪;表达是指咨询者帮助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
同情之默应法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因为它能够帮助咨询者表达自己的情绪,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同时,由于它是一种非直接交流方式,所以可以减少咨询者的焦虑情绪,更好地探索自身的情绪。
此外,咨询者还需要注意,同情之默应方法不是一种“一刀切”的治疗方法,而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治疗方法,需要结合客户的特点和需求,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另外,同情之默应方法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增加咨询者的焦虑情绪,所以咨询者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使用这种方法。
打破沉默谈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打破沉默谈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心理健康的挑战。
然而,在许多文化中,关于心理健康的讨论仍然被视为禁忌。
打破这种沉默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意识和理解,也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创造了一个开放和支持的环境。
认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精神疾病,而是一个人情感、心理和社会福祉的状态。
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感受和行为,影响着我们如何应对压力、与他人互动以及作出选择。
良好的心理健康使我们能够踏实地工作、享受生活,并在面对挑战时适应变化。
文化对心理健康讨论的影响在许多文化中,谈论心理健康仍然是不常见的现象,这种沉默往往源于对精神疾病的不理解或偏见。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承认自己的问题是一种弱点,或者担心别人会因此对他们产生负面的看法。
这种态度导致了许多人不愿寻求帮助,从而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改善这一现状的第一步是促进关于心理健康的开放对话。
教育公众,让他们了解到心理疾病并非个人的失败,而是一种医疗状况,通过专业帮助可以得到有效管理。
打破沉默的重要性1. 减少污名化当我们开始公开讨论心理健康问题时,就能减少社会对这些问题的污名化。
许多人因为害怕被贴上“精神病患者”的标签而选择隐忍,但如果社会能够以一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问题,那么就能减轻个体所承受的压力。
2. 鼓励求助通过打破沉默,让更多的人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助于鼓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采取行动。
许多情况下,个体在经历严重的情绪困扰时感到无助,如果能够看到他人的经历并获得支持,他们更有可能寻求专业帮助。
这一点在青少年中尤为重要,他们面临着自我认同、学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
3. 提高意识与教育在许多地方,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仍然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教育。
通过公开讨论,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公众清楚识别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沉默的几句格言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上句含义:清心方能寡欲见性,宁静则可循道致远,清静中和乃是天下正道。
)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古罗马诗人奥维特如同精神分析师雅克.拉康所说,分析师使用沉默不是为了让病人受挫,而是“为了容许其挫折密切关联的能指重新出现。
”个人的一点体验2000—2002年,我接受了近100小时的自我体验。
当我回忆起来,我记起有将近一半的分析时间是在沉默中度过。
沉默给了我一个自如而宁静的空间,让我得以有时间整理那些杂乱的思绪和感受,并能有足够的机会去表达它们。
我也会在沉默中思考并达到某种新的领悟。
对于那些沉默,让我感觉最难忘也最有趣的是,我和分析师常会在一段较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几乎是在同时不约而同开口说话,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奇的默契与感应,妙不可言。
然后,在两人同时开口之际,我会习惯性地讲:你先说。
来访者的沉默根据一些文献和我个人临床经验,来访者的沉默可从如下5个方面分别得到理解和处理。
1. 沉默和冲突案例1:一位30岁的已婚女性,有一个5岁的儿子。
因连续几天沉默不语,不管小孩,进食少,由丈夫带来就诊。
在和她的谈话中,她大多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鼓励她尽量自由放松地说出她想说的,并表明态度:“如果你一点都不想说话,也是可以的,我会坦然接受你的沉默,同时也愿意在沉默中陪伴你,并理解你的感受。
”在一段沉默之后以及我耐心的等候之下,她终于爆发出只言片语:“他从来不跟儿子玩,从来不管小孩,总是我一个人管。
”“他只会说我,只会对我发脾气,从来也不主动关心我。
”心理动力学理解:她与丈夫的婚姻陷入危机,她在沉默之后的抱怨表明,她的沉默表现可能蕴含她在婚姻中的内心冲突,由于对丈夫爱和依赖的需求明显受挫,她用沉默攻击丈夫,从而以这种攻击释放她因为需求受挫而产生的强烈愤怒。
经由沉默,她内心依赖/个体化的冲突外化到其婚姻关系中。
她的沉默也是其内心无助感的一种表达。
2. 沉默和移情案例2一个13岁的女孩,由父母带到治疗室。
母亲说她几乎不与父母交流,而且似乎对什么都没有感觉。
女孩在他们面前从不谈论任何感受,而且经常受到母亲批评和责备。
父亲工作总是很忙。
她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一度离家出走三到四次。
当她和我一起坐在治疗室里,起初她沉默不语。
10分钟之后,她轻声问我:“有没有水喝?”心理动力学理解:通过观察她在沉默之后的反应,她对我的移情可以这样理解和描述:在那一刻,她将我看成一个她愿意接近,能提供水给她喝,让她感觉温暖的客体。
在10分钟沉默之后,借助移情的力量,她用语言对我表达出她自己的需求,从而主动打破了沉默。
3. 沉默和阻抗心理动力学文献将来访者在心理治疗会谈中的障碍性沉默同多种过程联系在一起。
这些过程包括,与治疗师融合的愿望,在谈话中获得控制,交流不可言说的内容,表达无助,最频繁的是阻抗和退行的交织过程。
沉默不一定是阻抗,但当其在精神分析实践中成为一种阻抗,也是最易识别且最常见的阻抗。
此时沉默意味着来访者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不愿和分析师交流思想和感情。
他(她)可能会觉察到不愿意,或仅仅感觉到脑中空无一物。
对这样的情况,分析的任务是分析沉默的理由。
我们要揭示对抗自由联想分析程序的动机,此时可以这样问患者:“是什么原因使你此刻远离了分析?”“是什么原因使你脑子里一片空白?”或“你好像再想不起什么了,是怎么回事呢?”弗洛伊德(1913)及Ferenczi(1916)都说过:只有在最深度睡眠中大脑才会出现空白,否则,“什么都没有”就是由阻抗引起的。
有时除了沉默之外,有些患者可能无意中会通过他的姿势、动作或面部表情显示出他沉默的动机甚至内涵。
如把头移开视线,用手捂住眼睛,在躺椅上辗转不安及脸红都意味着窘迫或尴尬。
如果同时患者心不在焉地把结婚戒指摘下,又在小指上戴上摘下地重复,那么除了沉默之外,她似乎在告诉我,她正在为有关性的想法或对婚姻不忠诚的想法所窘迫。
她的沉默意味着她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冲动,还没有意识到她想暴露自己体验的愿望和想把这种体验掩盖的力量正在对抗和斗争。
4. 防御性沉默罗杰斯曾对一个沉默的年轻精神病患者布朗作面询,布朗那时是第3次住院,已经住了19个月,28岁。
他对布朗的治疗持续了两年半,在布朗的个案中沉默的现象非常突出。
罗杰斯说:“他不善表达,很难听清他在说什么,沉默的时间不断延长;当然,他表达痛苦、愤怒的时候能主动讲一些情况。
”(Rogers, 1967)。
罗杰斯对来访者的即时感受关注在打破布朗的防御性沉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和来访者坐在一起,一直关注来访者,没有施加什么压力。
同时他也采取了共情推测(empathic guessing)的方法对布朗的沉默作出反应。
共情推测是一种探测来访者即时体验的方法,也是人本主义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技术。
罗杰斯在不同时候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
有时,他对来访者沉默的反应也是沉默;有时来访者看似有什么体验又说不出来,此时罗杰斯就去猜测来访者沉默时的想法;有时,罗杰斯会被自己内心感受打动,此时他会做些自我暴露。
5. 适应性沉默沉默使人更能够看清自己,也蕴育着变幻莫测的神机。
正如庄子所言:“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当来访者具备足够的能力体验并表达他们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我反思功能,他们就能经由沉默获得对自身问题更清晰的思考、体验和领悟,从而达到某种心灵上的整合,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沉默意味着来访者内心正在整合,于是互动性地治疗师也会以沉默反馈。
案例3:日本一位叫山中康裕的治疗师给来访者做沙盘治疗,沙盘呈现一个狮子咬死羚羊的景象,而山上有不少动物在看。
山中这时和来访者在一起默默静观,见证一个创伤的浮现、修复、哀悼。
尽管没有语言。
沉默的技术在恰当使用时,沉默可以有相当的抚慰作用。
沉默的主要功能是鼓励来访者说话,它也用于使来访者对刚讨论过的艰难内容作思考或从中恢复。
沉默是精神分析派治疗师用于促进自由联想的主要工具。
有能力的精神分析治疗师会预先向来访者解释自由联想的概念。
他们说明这类治疗方法将以来访者的自由表达为主,同时治疗师会间或插入话语或解译。
向来访者介绍疗法或面谈过程总是很重要的,而当面谈者使用沉默等可能引起焦虑的技术时就格外重要。
在使用沉默上不要拘泥于定规。
沉默可能是最强大的治疗技术之一,但它有时受到轻视而不被看成一门技术或一项干预。
现代分析师也可能是治疗师中侵入性最小的;他们通常鼓励病人谈论病人想要谈论的任何事情;而不是迫使他们回答治疗师的问题,或要求关于特定主题的谈话。
在这一情境下,对新病人了解极少时,沉默几乎是选择的干预,也就是,它不太可能损害一个新病人易受伤害的自我。
沉默通常是一个理想工具,用于创造温尼科特提出的“抱持性环境”,一个病人能感觉安全并给予生长空间的地方。
(见Winnicott, 1986)。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沉默创造一个空间。
对沉默的使用在不同来访者之间有所不同。
有时来访者需要人帮助他们交谈。
沉默有时可能很吓人或有威胁性。
分析师询问来访者沉默是否OK 或他/她是否愿意别人帮助他/她谈话,这么做会比较妥当。
治疗师能对来访者这样交流:沉默是使用时间的一种方式,是完全可行而且可以被接受的。
在使用或不使用沉默中一个最重要的考虑是病人的挫折水平。
Spotnitz (1976b, p. 172)说道:“治疗可通过控制退行程度得以维持。
要达到这一点,分析师可以…限制病人所接触沉默的数量。
”分析师需要了解许多关于他们自身的内容,以在临床技术诸如沉默牵涉到的领域内,同他人有成效地工作。
这是现代分析师为何有他们自己的分析师和督导去交谈或一起沉默的原因。
分析师在处理沉默时必须谨慎:“假如分析师保持安静,似乎可能会制造【一个非刺激性的】气候。
但沉默有时会比语言更刺激。
大量的焦虑可由沉默产生,如同由许多话语产生一样。
病人的焦虑水平不得不得到研究,决定沉默还是交流会在一个特定情境更具有治疗性作用。
”(Spotnitz, 1976a, p.129)。
沉默所交流的信息不是所有信息都能用言语来表达,沉默可用来交流一些无法言说的内容。
当来访者思考或努力用言语表达他们的想法时,治疗师的沉默意味着不去打断他们。
有的来访者也会对治疗师容许自己沉默的能力感到感激。
他们运用沉默挑出不能同时接受的想法和感受,从一个混乱和矛盾的处境到一个他们能实际开始交谈的空间。
来访者可能会对治疗师在沉默中表现出的耐心感到惊奇。
冷漠的沉默与接纳而温暖的沉默有巨大不同。
而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表露出接纳态度的身体语言和面谈者内部的自在感。
沉默的不当使用如果你认为来访者感到混乱,正经历剧烈情感危机或处于精神病发作状态下,不要使用沉默。
过多的沉默及其引发的焦虑可能加重这些情况。
如果以沉默开始治疗并大量使用沉默而不解释沉默的目的,会有吓跑来访者的危险。
这是由于当治疗师不说话时,来访者就面临巨大的压力要说点什么。
沉默可能使来访者非常焦虑,因为他感到自己应对这沉默负责。
沉默的性质可能是剥夺性的。
未意识到自身强烈反移情的分析师甚至可能潜意识地运用剥夺性沉默作为针对病人的武器。
沉默可能是对发生在正接受治疗的病人身上一些真实生活悲剧事件的不当反应,如失去一个所爱的人。
治疗师能利用沉默交流安全,理解和接纳。
假如这一干预未得到精湛使用,来访者会将治疗师的安静感受为疏远,不关心和脱离,引起治疗联盟中信任和安全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