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导言一、主要概念: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考研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解析
考研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解析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现象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在考研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考研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规律,以及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基本原理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考生需要清楚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经济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等重要理论。
考生需要熟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
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规律及其政策调控的学科,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考生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
四、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及其经济行为的学科,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等问题。
考生需要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总收入实际增长的过程;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综合国民经济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考生需要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内在关系,分析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市场与价格市场是指买卖双方通过交换商品和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社会关系的场所;价格则是市场交换商品和服务时所采用的衡量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考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中市场与价格的作用机制,理解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
七、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与贸易活动的学科,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体系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规律与现象。
中央财经金融学考研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
中央财经金融学考研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1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1复习笔记一、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1.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交换的关系①生产决定交换。
表现在:交换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交换的对象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交换越发展,生产也会随之发展;如果交换受阻,就会延缓和阻碍生产的发展。
(2)生产和分配的关系①分配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
在资源分配上,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
②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需要。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表现在: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另一方面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①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②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③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包括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很多,它不仅涉及传统的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如下:一、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
价值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对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的作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也是商品在生产和交换中发挥的一种社会功能。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决定、竞争机制等各方面的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可以带来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与调节。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实现。
但是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的限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四、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外资流入、国际金融等领域。
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的优劣决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的兴衰,而国际金融则主要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际汇率的稳定性。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革企业组织等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优点在于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公共使用的特点。
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来影响全局经济增长和分配,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政府指导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需要关注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宏观调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2、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资本的生产过程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生产公式为:资本(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品(增殖了的价值)。
2、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再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扩大剥削规模的方式积累资本之过程。
其公式为: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用于生产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通常用C:V表示。
其中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预付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变化,即把更多的不变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指在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商品销售困难,出现生产萎缩、市场萎缩、信用破坏等现象;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工人失业生活状况恶化。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爆发。
3、凯恩斯革命的影响:(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萨伊定律”,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 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
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政经考研是中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种,主要针对政治经济学相关专业。
政经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知识要求较高。
在考研政经领域,准备的知识点较多,为了更好地备考,本文主要就政经考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面,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论、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
2.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公共经济学方面,需要掌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税收与财政政策等内容。
3.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学科。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需要掌握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政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4.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及其影响的学科。
在国际经济学方面,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
5. 现代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理论是研究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的学科。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方面,需要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内容。
6.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是研究经济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学科。
在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方面,需要掌握中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史、经济学流派、经济思想家等内容。
二、政治经济学政策知识1.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学科。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需要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问题与对策等内容。
2. 实践与发展实践与发展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学科。
在实践与发展方面,需要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成就与问题、发展战略等内容。
3. 政策分析与制定政策分析与制定是研究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学科。
在政策分析与制定方面,需要掌握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内容。
考研政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现将知识点连载如下: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7、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具体劳动具有质的差别。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1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这种矛盾的外化,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4、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它们的物质基础。当一个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随着生产力不断突破经济制度的限制又造成一切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经济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人类经济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国度的特殊性。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政治经济学是考研经济学专业的重要科目之一,它关注着经济发展的政治和社会因素,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干预和社会关系。
在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中,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掌握重点知识和理论。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重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经济运行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
其基本概念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经济学派别的理论,如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市场失灵等。
2.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全球化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同时,要熟悉经济发展理论,了解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等概念。
此外,还需要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策略和改革开放政策的相关知识。
3. 经济体制与经济改革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和制度。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此外,还需要熟悉我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成就和问题,以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
4. 产权与契约理论产权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了解产权的概念、分类和转让。
同时,还要理解契约理论,包括契约的性质、功能和种类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熟悉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
5. 公共产品与外部性公共产品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福利有重要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公共产品的特征、分类和供给方式。
同时,还要了解外部性的概念、分类和影响。
此外,还需要掌握政府在公共产品和外部性问题上的作用和政策。
6.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
同时,还要了解市场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
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本文将对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进行重点总结,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事政治,共计五个部分。
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考生全面把握考研政治的核心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掌握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等基本原理,理解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
2、政治经济学:主要考察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经济制度的分析,以及阶级、国家、革命等概念的内涵。
3、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和方法,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及其优越性。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毛泽东思想:考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点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解它们在中国的应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主要分析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原因,了解近代中国的危机。
2、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重点考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理解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过程。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思想道德修养:考察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知识。
2、法律基础:主要考察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五、时事政治1、国际形势: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理解主要国际关系理论的应用。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经济学是考研政治的一个重要学科,掌握好经济学的知识对于备考考研政治至关重要。
在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关注和重点整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在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的前提下,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经济学知识。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基本问题包括什么生产、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
二、供给与需求1. 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收入、价格预期等。
2. 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和能够生产和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因素包括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
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在某一价格水平下达到平衡状态,价格形成是在市场作用下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三、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1.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多个卖方但彼此之间存在壁垒,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彼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壁垒。
2.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多卖方和买方,产品是同质化的,信息完全透明,进出市场自由;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产品是差异化的,进出市场受限制。
3. 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国家干预来修正市场不完全的情况。
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GDP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水平,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考研-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目录第1讲导论 (2)第2讲商品和货币 (3)第3讲货币 (5)第4讲资本积聚与集中 (7)第5讲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9)第6讲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12)第7讲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 (16)第8讲剩余价值 (17)第9讲资本有机构成 (19)第10讲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20)第11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21)第12讲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23)第13讲垄断与竞争 (27)第14讲国家垄断 (29)第15讲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31)第16讲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32)第17讲社会主义微观基础 (33)第18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 (36)第19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38)第20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39)第21讲经济全球化 (41)第22讲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43)第1讲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1.物质资料的生产(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物质资料生产的四个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对象和方式(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要素交换和产品交换(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在产品上生产决定分配,在要素上分配决定生产。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生产力(1)概念: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2.生产关系: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生产方式: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2)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规律2.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的任务:借鉴、竞争和信念3.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归纳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归纳政治经济学是考研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在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的要点归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出发,对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要点进行归纳。
一、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家、地区、全球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等。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如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等。
2.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的要点:经济增长是指社会总产品长期持续扩大,并伴随着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因素。
- 经济周期的要点: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中存在的波动现象,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3. 货币和物价理论- 货币的作用和功能:货币在经济中具有储备价值、流通价值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 物价的决定因素:物价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总需求水平、生产成本等。
4.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类。
- 金融机构的分类:金融机构根据功能可分为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二、微观经济学1. 需求与供给理论- 需求的要点:需求的概念、需求曲线、需求的影响因素等。
- 供给的要点:供给的概念、供给曲线、供给的影响因素等。
2. 市场结构与价格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众多的买方和卖方,对价格几乎没有影响力的市场形态。
- 垄断市场: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
- 政府干预的方式: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干预市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 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市场的要点: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
- 收入分配的要点:收入分配主要通过工资、利润、租金等形式实现。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核心考点,考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它强调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价值形式则是货币。
考生应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因为它们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市场价格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
它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事实。
考生应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这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作的关键。
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考生应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历史使命,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对于阶级斗争的解决方式。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它也提出了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考生应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包括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概念。
五、世界市场和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分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考生应理解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对于各国经济的影响。
六、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考生应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这包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对于经济现象的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核心考点。
考生应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梳理一、导言在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本文将梳理74个核心考点,以提供全面的复习指导。
二、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背景。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考研政经复习要点
考研政经复习要点考研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考生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考研政经复习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理解商品二因素的关系至关重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2、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进而引发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四、资本的流通过程1、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1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了解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建议】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要掌握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主要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和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科,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体。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经济政策、收入分配、商品交换、市场运作、价值理论等。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的知识点。
第一,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产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是用以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为了解商品价值的本质提供了基本理论。
第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在资本主义体制中,资本家通过控制工人的劳动力来实现剩余价值的创造。
剩余价值指的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利润。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的存在离不开剩余价值。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生产力是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是社会财富的创建者。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第四,资本运作的方式。
资本运作是指资本家利用其资本进行投资、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过程。
这一运作方式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的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的运作方式包括垄断、竞争、国际化等,不同的方式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生产、分配、交换等活动由国家计划进行统一调配,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种制度下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了解和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
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
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⑶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的、统一的表现在一种商品上。
发生了质的飞跃。
a 简单的b统一的⑷货币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的、统一的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如黄金或白银上(根本原因是本身是商品。
质地均匀、体小值大、便于携带、不宜腐烂、便于保存)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职能:⑴价值尺度: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充当交换媒介。
⑶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财富象征储藏起来的职能⑷支付手段:用来清偿债务、支付税收、租金、工资等。
通过赊账买卖表现。
⑸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即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
三个因素:a 待售商品量b 价格水平 c 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见:P36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为基础。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6.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a围绕价值波动b 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c 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作用:a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发展b 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c 两极分化7.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质的规定性: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量的规定性:是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8.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9.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⑴从局部劳动到总体劳动:劳动外延扩大(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劳动)、劳动形式由个体形式到社会形式。
⑵知识劳动、服务劳动、管理劳动都创造价值。
⑶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a质:价值创造只与劳动有关,财富创造与各种生产要素有关。
b量:生产率不变时,两者一致;生产率提高时,财富增加,价值总量不变,单位价值减少。
思考题:10.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1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今天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我们的现实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等。
而按劳分配仍然是我们经济体中的主要收入分配方式。
尽管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各要素都参与分配,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过于强调资本等要素的分配,而忽略了劳动这一基本要素。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提示:劳动力怎样成为了商品(劳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分)。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为买而卖、获得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资本总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为卖而买、取得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不同点:买卖顺序、内容、目的、体现的生产关系矛盾:发生了价值增值。
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与劳动者身体之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a人身自由b一无所有劳动力的价值:a维持劳动者自身的生活资料价值b后代的生活资料价值c教育和培训费用d历史和道德因素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超出部分即为剩余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表现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⑴是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特点:a劳动隶属于资本b雇佣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⑵价值增值过程:劳动时间超过为补偿劳动力所需的时间,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量。
延长劳动时间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就形成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是不能离开流通。
只有在流通中才能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好前提条件。
3.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资本的本质: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价值转移,改变物质形态,不发生增值。
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改变了价值量。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包括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4.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主要有2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绝对延长(局限:工作日长度延长有生理界限和社会道德界限)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比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竞争使其他资本家也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超额利润消失)-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5.工资的本质(为什么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了解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不是商品:a出卖前不独立存在b商品价值有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如劳动是商品,有价值,则为同一反复。
名义工资:(货币工资)。
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给工人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购买力)。
工人用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买的生活资料数量和各种劳务。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生活资料物价指数相对工资:工人所得的工资同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数额。
实际工资上升的原因:a生活资料结构变化b失业工人减少c对外剥削放松了对内剥削d工人的斗争6.在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源泉?⑴先进设备仍是不变资本,不能创造价值,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
⑵总体工人(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⑶复杂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⑷自动化代表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个体-社会-剥削率提高)思考题: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性和特殊性?P54-55提示:马克思把资本当着一个特殊范畴;两者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只要是商品经济,就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其特殊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为不同的生产关系。
2.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剩余价值是企业唯一的动机吗?提示:马克思时代确实是这样;现代经济学作了一些修正:行为人在经济生活中的选择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还追求一些非物质利益(结合西方经济学复习)。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1.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动因。
资本积累:即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